提高学生管理制度分析

提高学生管理制度分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在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大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趋势,作为培育锻炼学生的高校自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压力。现如今,高校应摈弃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打破闭塞的管理模式的束缚,以保障学生的利益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挥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在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基础之上,辅以依法治国的理念,用“以法治校”取代“以德治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在高校中道德和法治共存的局面,彻底完成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高校学生搭建与时俱进的工作平台与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以法治校

1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意义

1.1高校作为学生文化知识、品德素质建设的基地,强化其学生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对学生成才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以往高校的管理模式中,高校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经常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在管理工作中就会忽略了学生的作用,习惯上就是授之以教,言听计从,墨守成规的形势。这样不仅仅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处理事务的经验匮乏,同时也会造成高校管理工作的固化,负担过重致使并不能贯穿教学体系的工作领域。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化,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教学中人性化,工作中的平等化,促使我们可以直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得以改善,营造一个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2秉承落实了高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需要

如今的时代,“90后、00后”逐渐成了频率更高的词汇,自然被委以重任,从某一方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国社会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身上挂着的是“叛逆”、“轻狂”、“富二代”的标签,被挂上了“不学无术”的烙印,被众人熟识的同时,几乎淹没了在他们身上所寄予的厚望。在这个时展,潮流涌进的社会,需要一种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认知上做更正确的引导。从高校自身而言,本身肩负着孕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使命,是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根本任务,不是义务,亦非权利。高校教育人才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如今学生思想状态活跃,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研究

2.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普遍落后,未能与时代同步。

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往往就是以教学为中心,所有的工作围绕此来进行划分,将最终的目的过于纸面化,而忽视了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容易量化,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相对滞后,难以量化,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形成了重教学、重科研、重业务、轻学生工作的倾向。导致的后果易于显现,无外乎是教师和学生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下级的阶级划分尤其明显。在学生的思想中,习惯性地将老师视为权威者,普遍的认为所给的任务,要求便是硬性的,固定的,在过程中已经缺失了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因人而异,面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日新月异,硬性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味地用标准的理论束缚大学生思维的拓展,不仅仅造成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局限,往往会使其思想道德的陈旧,政治修养的固化。

2.2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规范化,职业性有待完善,知识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与高校学生队伍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比例由原来的150:1上升到300:1,甚至更高,这往往会造成高校管理体系的过于简单,相反是事务上的繁琐,高校辅导员的负担过重,工作效率低,导致不能在生活和精神上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中的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由于对选聘辅导员专业水准的门槛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学历、岗位的认知、整体的素质上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核,导致部分院校的辅导员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认识不强。总是习惯上重视学生的纪律、出勤率等,因为自身专业性知识的匮乏,未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辅导员团队建设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关键环节,亦是学生中所信任,所依赖的导师。所以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应对现时代人才观、质量观要求的核心。

3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3.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职能体系,明确角色定位

建设辅导员队伍,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培训塑造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需要严格把控辅导员队伍的引入与建设,做到宁缺毋滥,强加专业性考核,道德标准的衡量,争取引进适应岗位需求的全能型人才。岗位培训中,加强辅导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全方位能力的提高,适应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感悟、生活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3.2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面向的主要对象,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建设中,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辅导员或教师切勿扮演“指挥官”的角色,而是辅助学生的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以及在管理工作运行中,需要明确学生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让他们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发挥自己的能力献计献策。同时应对学生给予信任以及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益,培养及锻炼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4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高校寻求改善管理的趋势,在坚持以人为本,法制道德结合寻求创新管理模式的原则下,高校学生管理建设会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为高校学生的成才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作者:夏亮亮 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时长江,黄玉霞.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内涵、途径及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2]马海泉,吕东伟.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3]高伊.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值得信赖[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