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医院应急管理分析

肺炎疫情下医院应急管理分析

[摘要]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安徽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迅速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努力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规范诊疗救治工作,强化全员防治能力培训,加强物资供应与分配保障,充分发挥互联网远程诊疗技术优势,采取系列强有力的医疗卫生应急措施,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应急救援机制,以提高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效能。

[关键词]病毒肺炎(COVID-19);应急管理;医院

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生呈现输入性、社区化和聚集性趋势[1-3]。疫情发生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医疗需求激增[4-6]。传染病疫情下的卫生应急救治工作不同于一般常规医疗工作,不仅是医疗业务的组合,更是预防和应急机制、指挥和管理体系、后勤保障和资源配置、快速反应和多部门协作等医学救援能力的组合[7]。因此,鉴于COVID-19的风险性、疫情发生时机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机构卫生应急救治工作的复杂性,给医疗机构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效能以及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带来了重大考验。

1疫情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作为安徽省COVID-19救治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规范诊疗救治工作、强化全员防治能力培训、加强物资供应与分配保障以及发挥互联网远程诊疗技术优势等一系列强有力的医疗卫生应急措施,为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1.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在任何条件下的卫生应急救援,高效的指挥系统是前提[8]。应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为贯彻落实COVID-19诊断和救治工作,成立COVID-19防治领导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医疗救治、院感防护、物资保障、舆情管理等责任分工,同时遵循“O+4C”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基本原则(即组织Organization,指挥Command,掌控Control,沟通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betweendifferentagencies),同时医院成立COVID-19救治专家组,成员为呼吸、感染、重症、急诊、放射、中医等专业的高级职称人员,并根据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的更新及时调整专家组成员,确保专家组成员切实符合国家疫情防控部署需要。

1.2规范诊疗救治工作

在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杂性强、事件要求高和任务量大的背景下,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组建、维护和运行医疗救治工作,对提升医疗机构救治效能和控制疫情危害非常重要[9]。(1)空间动线流程。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在不违反消防管理的前提下,关闭了门急诊、住院部的多个通道,实行单通道管理,并安排人员24h值班。医院秉承“区域独立,通风良好,标志明显,就诊方便”的原则开设发热门诊,并将原日间病房、感染科病房改造为观察病房和COVID-19病房,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分别设置发热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专用通道,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2)规范防控流程。为了确保制度先行,科学规范做好COVID-19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医院连夜组织专家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肺炎诊疗规范[10]及省级防控综合部署,编制了《发热门诊、观察病房值班人员工作职责》《发热门诊患者处理流程》《观察病房患者收治流程》《核酸采集运送流程》《病房患者出院流程》《发热儿童就诊流程》《发热孕妇就诊流程》以及《2019-nCoV感染高风险孕产妇急需终止妊娠流程》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技术标准及指南,并随着疫情的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救治防控措施研究的不断深入动态调整。(3)患者安全筛查。在全国各地相继发现COVID-19确诊病例后,医院立即主动开设发热门诊,安排医生24h值班,并强化了三级预检分诊的执行落地,即在门急诊及住院部入口(一级)、候诊区(二级)和诊室内(三级)对就诊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体温监测,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真正做到院区内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及全面防控,从而有效抑制疫情在院内传播蔓延。门诊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将立即告知诊区护士,由诊区护士陪送到发热门诊就诊;病区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在按照诊疗指南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心肌酶以及肺部CT等检查检验后请呼吸内科会诊判断是否需要收入隔离病房实施医学观察。(4)诊疗应急救治。为精准分析救治形势、把握医疗救治方向及纠正救治偏差,医院充分利用COVID-19救治专家组的专业力量,对每一例院内疑似患者,均由两名专家组成员根据其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讨论会诊,尽力实现“零漏诊”,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对于每一例收治的确诊患者,实行精准救治,针对每例患者特点,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家庭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提出个性化诊疗方案。

1.3强化全员防治能力培训

(1)疫情防控培训。由于COVID-19疫情发生突然,院内发热门诊、观察病房及确诊病房的临床医生多为普通临床科室临时抽调人员,为提高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救治水平,院内救治专家组针对疾病特点和诊治要点,对发热门诊、观察病房、确诊病房以及重点科室针对COVID-19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例报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2)院感防控培训。鉴于部分省份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事件发生,为增加COVID-19一线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根据区域、人群及医疗操作的不同,分门别类开展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同时在发热门诊、观察病房以及COVID-19病房的出入口醒目位置张贴穿脱隔离衣的程序、垃圾分类方法、眼耳口腔的防护措施等,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达到快速有效的落实效果。

2疫情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实践

2.1物资供应管理与分配保障

(1)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应急物资管理与配置体系是实施紧急医治、抢救生命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到应急医疗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11]。(2)物资筹措与储备。医院采取“统一规划、分类储备、总量适度、动态更新”的原则,在加大应急采购力度的基础上,积极联系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确保及时了解到政府监管的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信息动态,以便第一时间提交调配划拨申请;同时医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通捐赠渠道,积极通过企业、群众及非政府组织等筹措物资。此外,医院组织医院感染、设备材料、医疗救治等相关专业专家,通过查阅资料、技术比对等方式检验核实临时采购及捐赠的防护物资安全标准是否可用于临床防疫工作。(3)物资分配与使用。医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急用优先、公正规范”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科学分配,厉行节约,高效使用。界定每项应急物资的使用范围和权限,结合国家防控指南,根据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观察病房、COVID-19病房等不同区域划定不同风险级别,限制领用不同等级的医用防护用品。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追踪应急物资的使用情况,按照临床需求量的变化动态调整应急物资分配方案,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调配应急物资,提高工作效率。

2.2发挥互联网远程诊疗技术优势

(1)发挥信息化优势。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中,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疫情应急管理现代化,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以及救援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8]。相关研究表明,信息化的引入为灾难医学救援的指挥、调控和救治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2]。(2)5G技术应用。疫情期间医院首次利用5G技术,通过建设云端数据处理系统,实现隔离病房患者、病区医生和异地指导医生的实时交互和多端会诊,该项举措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围墙,让各级医护之间通过移动端实时交互病案数据,完成数据病例讨论并即时进行远程指导,在疫情的紧急状况下,打破距离、时间及机构的种种限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及时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也极大降低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效节省了医用物资。(3)互联网医院建设。2019年12月医院正式成为安徽省首批获得互联网诊疗资质的大型三甲医院之一,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创新优势,重构医疗健康服务生产关系,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在疫情门诊管控的情况下,医院全面开通发热及各专科的线上门诊,患者通过PC端、手机APP或微信等方式享受即时问诊、电话咨询或图文咨询的服务,在有效降低院内传播风险的同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3疫情下医院应急管理的不足

由于传染病疫情所具有的突发性、复杂性、紧迫性、传播性及危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卫生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先进、适合卫生系统业务流程、建设标准统一的应急防治系统,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处置质量[13]。2003年SARS危机后,我国国家层面的应急救援管理不断完善,但是具体到执行紧急医疗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机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应急医疗救治机制的脆弱性和相对滞后。(1)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医院往往是在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临时成立指挥机构负责医疗抢救的指挥调度工作,日常的应急管理科室或部门由于缺乏一整套合理、高效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精干熟练的指挥管理人才,在疫情发生时往往形同虚设。(2)缺乏完备的应急预案[14]。医院虽然在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遇到实际疫情时其可行性、操作性及科学性都有待实践检验和进一步提高。(3)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由于应急物资的储备场所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以及更新、调运机制不完善,导致在COVID-19发生初期容易出现准备不足、仓促应对的局面。

4结论

医疗机构应在此次COVID-19疫情中不断归纳和总结经验,大力加强应急医疗体系的“一案三制”建设(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的体制、机制、法制),结合地区经济、卫生等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效能。

作者:王玉 赵丹娜 查静茹 汪卓?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