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学

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学

摘要:目的:提高对疫情非高发区病毒肺炎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PCR核酸染色确诊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9例患者均有流行病学接触史,7例为成人,2例为儿童。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轻型感染者,7例普通型感染者,其中4例为家族聚集性感染。初诊时9例实验室检查中,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3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5例血沉增快,6例C反应蛋白增高,5例降钙素原升高,8例嗜酸细胞计数降低。4例胸部X线检查中1例双肺纹理增多模糊,2例肺部炎症,1例双肺未见异常。1例胸部X线和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炎症。4例胸部CT检查中2例表现为胸膜下小结节样病变,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炎症。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病毒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嗜酸细胞计数降低也可能是早期较特异的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自2019年12月起,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的肺炎后,全国乃至全球相继发现类似病例,经病毒检测确认其为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将该病命名为“病毒肺炎”,简称“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NCP)。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于2020年2月11日将其正式命名为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于2020年3月11日将其正式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而之前同样被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1]。由于疫情严重,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却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肺炎患者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PCR核酸染色确诊的9例病毒肺炎初诊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儿童2例(1男1女),其中4例为家庭聚集性感染(父女家庭和婆孙家庭),年龄5-75岁,中位年龄5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无症状患者1例,轻型1例,普通型7例。

1.2检查方法

采用ToshibaAquilion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薄层容积扫描。患者屏气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下。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35KV,管电流为智能曝光控制,50-500mA,扫描层厚1mm,层间距0.8mm,矩阵512×512,FOV为350mm。肺窗采用锐利的骨算法,对轴位薄层容积数据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层厚1mm,层间距1mm。

1.3影像学分析

所有患者胸部CT图像均由2名资深影像医师共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经商讨达成共识。观察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位置、形态、密度,是否存在胸腔积液。1.4实验室检查分析分析9例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增高和血沉。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4例胸部X线检查中1例双肺纹理增多模糊,2例肺部炎症,1例双肺未见异常;1例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及肺部炎症(图1),同时CT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余4例胸部CT检查中,1例表现为左上肺胸膜下小结节样病变,最大径约3mm,边缘清楚;1例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小结节样病变,最大径约3mm,边缘清楚(图2);1例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片状混合性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伴有实变影(图3);1例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及肺中央区多发片状混合性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图4),伴有实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

2.2实验室检查

9例初诊时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见表2,包括2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3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5例血沉增快,6例C反应蛋白增高,5例降钙素原升高,8例嗜酸细胞计数降低。

3讨论

3.1肺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是三种强致病性人类冠状病毒之一,另两种分别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3]。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粪口和气溶胶传播。其潜伏期为1-14天,对于有疫区接触史的人群,尽管临床症状或体征表现正常,但仍需密切关注,不可掉以轻心。肺炎患者临床多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可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4,5]。本组初诊患者资料中,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轻型感染者,7例普通型感染者,无重症或危重症患者,这可能与患者所在地区为疫情非高发区和患者早期就诊有关。

3.2肺炎的实验室检查

病毒属于β属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6],目前为止,该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仍主要为鼻咽拭子PCR核酸检测阳性。的靶器官主要为肺脏[7],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受体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结合后[4,8],进入细胞并快速繁殖,引起肺部炎症。由于病毒侵犯人体后以攻击淋巴细胞为主,因此导致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9];同时病毒的侵犯也导致机体防御反应激活,使得C-反应蛋白增多,血沉增快,降钙素原增高。本组资料9例初诊患者中6例外周血C反应蛋白增高,5例降钙素原升高,5例血沉增快,基本与以往报道相符。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组9例初诊患者中有8例嗜酸细胞计数降低,说明嗜酸细胞计数降低也可能是早期较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值得进一步大样本总结验证。

3.3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对于病毒,大部分人群有普遍易感的特点,存在有传染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另一方面,核酸检测虽然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并且检测速度慢(检测设备、检测试剂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因此很多地区将影像学检查作为疫情期间的常规筛查手段。对于放射科诊断医师来说,快速且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处理和疫情的防治至关重要。我院9例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5例中3例发现肺部炎症征象,经胸部CT扫描5例均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这说明胸部CT检查的灵敏度要明显高于平片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者并尽早隔离治疗,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根据肺炎的病理发展,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期[5,6,10,11]:①早期:部分早期患者肺部可无明确异常,而大部分患者多表现为双肺散在的小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伴有周围不同程度小叶间隔增厚。早期病灶多分布在胸膜下,这也反映了主要累及肺脏的末梢支气管和肺泡部位[12,13]。我院3例表现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②进展期:病变显著增多增大,累及双肺各叶,部分病灶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③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典型者呈“反蝶翼征”,部分可见大面积实变影,并可见多发条索状密度增高影。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各期患者均较少出现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肿大。综上所述,临床影像医生应尽快熟悉早期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做出早期诊断,以便于临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控制疫情进展。

作者:关天明 张皓钦 钟秀和 黄德荣 高振华 单位: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