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病人护理探析

病毒肺炎病人护理探析

摘要:介绍湖南省首例病毒肺炎病人的隔离、营养支持、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过程,病人最终痊愈出院。

关键词:病毒肺炎;病人;护理人员;护理

2019年12月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报道了首例病毒肺炎病例。随着我国“春运”期间人员流动,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引起了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病毒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不仅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造成了公众恐慌心理[1]。2020年1月16日我院收治了湖南省首例病毒肺炎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人,女,57岁,自诉7d前由武汉回长沙后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症状,咳嗽时伴有头痛、胸闷,活动后气促,大便次数增加,于2020年1月16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病人自诉1周前当地家禽养殖户宰杀活禽送于病人本人并清洁晾晒。急诊完善相关检查,查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下降,CT示双肺感染。根据病人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后,高度怀疑病毒肺炎。立即报告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设置隔离病房,成立医疗护理小组。2020年1月17日病人由负压急救车转送至隔离病房。2020年1月22日病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病毒肺炎。入院后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氧氟沙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补液、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雾化吸入α⁃干扰素等治疗措施,嘱病人卧床休息,给予病人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物理降温、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2020年1月27日及2020年1月28日2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020年1月30日病人康复出院。

2护理

2.1隔离

发现病人存在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高度怀疑病人患病毒肺炎时,即须按照规定进行上报和标准预防。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发现病人为病毒肺炎高度疑似病例后,立即通知所有临床及检查科室人员,如B超室、放射科、检验科等人员进行防护;医院积极调用专用负压急救车将病人送至隔离病房;隔离病房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二级防护[2],穿防护服、戴乳胶手套、穿鞋套和戴护目镜;告知病人须正确佩戴外科口罩,咳嗽时遮住口鼻,分泌物用卫生纸包裹后弃入垃圾桶;限制病人活动范围,禁止病人外出[3]。

2.2营养与休息

①饮食:病毒肺炎易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故遵医嘱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盐、低脂饮食;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减少咽喉部刺激。②休息:病人易出现乏力,故住院期间要求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消耗,避免劳累。

2.3病情观察

病毒传播迅速,病人病情重,治疗期间须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尤其需注意体温、血氧饱和度变化。本研究中,病人入院前3d体温为37~39℃,故采取物理降温,嘱病人多饮温开水、擦浴等;此外,医护人员还严格控制并记录病人出入量;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重视病人主诉;做好病人生活护理,以防并发症发生。

2.4药物治疗

病毒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病人入院后即遵医嘱给予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雾化吸入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糖皮质激素等抗感染治疗,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增强抵抗力。病人未确诊前2d给病人口服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病人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遵医嘱改用金双歧后腹泻好转。

2.5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58%的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存在心理卫生问题,有强烈的心理干预需求[4⁃6]。本研究中,病人就诊之初存在对疾病的逃避心理,被隔离后存在恐慌、失落、担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向心理专家咨询后为病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为病人提供条件与心理专家进行电话沟通;每天在病房循环播放由心理专家选择的音乐,以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每天与病人聊天,鼓励病人家属每天和病人通过电话、视频交流,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随着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危重症病人增多,病人护理工作量加大。如何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提高护理质量,成为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中医护人员从隔离、营养与休息、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方面对病毒肺炎病人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最终康复出院。

作者:阳成英 杨爱平 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