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一体化教学策略

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一体化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的期待。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向社会提供实用性的人才,满足岗位和市场的需求。但是,我国技工院校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存在认知偏差

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技工院校也倾向于招收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但目前许多技工院校不愿意将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大量资金投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上,致使其师资力量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工商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建设和实践还不是很重视。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课程理论的传授,致使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无法根据市场环境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中的应用技术不是太好,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课堂上的发言权多是在教师身上。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面对具体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流于表面,很难触及问题的核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只了解一些较为简单、基础的理论知识,问题稍有变化就会束手无策,更不要说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了。

(三)未建立校企联合

技工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部分技工院校仅依靠国家单项资金支持,在专业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打造特色专业,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追根究底是技工院校未与企业建立校企联合,陷入了人才培养困境,不利于实现专业一体化教学。

(四)不善于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目前来看,部分教师不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学生独立学习,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特别是在一些实践课程上,学生缺乏合作容易陷入困境,不利于其建立专业学习兴趣,也容易打消其学习积极性。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策略

(一)转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技工院校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必须深入贯彻“一体化”教学的方案。现阶段,很多技工院校虽然已经步入了“一体化”教学的行列,但是,教师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时,依然只是宣讲书本上的知识,而不会结合目前市场的行业状况,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教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兴趣,就应该寻找一些身边的实际案例添加到授课内容中,帮助学生结合案例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从而让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扎实。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学生寻找实训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展现出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技工院校的根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所谓的专业人才并非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的岗位素养才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毕业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训,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在工商管理行业站稳脚跟。同时,技工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对公司有重要作用的人才。

(三)结合市场需求,推进校企合作

工商管理专业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必须让学生进入到市场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企业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学校必须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地进行。学校要积极寻找合适的企业,通过主动沟通,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稳定的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发光发热。“校企合作”的本质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多益处,企业可以通过接收学生解决自身的税收问题,学校放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因此,学生应珍惜每一次的实训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四)巧用小组合作教学

笔者经多年教学发现,学生们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喜欢,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互相讨论,在进行实践操作课程时,学生还能针对具体问题分工解决,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分组时,首先要结合班级情况,确定小组的数目和规模,同时选定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代替教师管理组内学生。小组长的选择必须要慎重,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将团队带到更高的台阶。教师要经常和小组长沟通,及时发现、处理小组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让小组成员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技工学校专业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为教育核心,优化课程调整。课堂设置要与时俱进,融入专业最新的信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制度。技工院校要放宽自己的眼界,调查企业对工商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以该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模拟情境,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此外,课程设置可突破传统单一课程的限制,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其他选修课程,如语言文化课程、礼仪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

(六)坚持工学结合

现阶段来看,技工院校工商管理陷入困境与工学联系不紧密有很大关系。目前来看,工学结合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难题。部分技工院校将相关课程放到学生最后学习阶段,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技工院校工商管理要与工学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整合,让学生边学边练,帮助其总结更多的学习技巧,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技工院校还要打造专业文化,吸引更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可与这些企业联合,实现人才的输出,设置实训周,实现专业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同步发展。

(七)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够使优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认可,也能使专业素质缺乏的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逐步进行教学调整。对此,技工院校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革除传统以成绩论英雄的弊端,引入德育评价、专业能力评价等多个内容,使评价内容多元化。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的评价多为学生的成绩评价,虽然部分教师在评价中加入了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在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工商院校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可将优质的教师集中起来探讨评价体系,细化教学评价内容。工商院校要实现结论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过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及品德的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拓宽评价途径,引入第三方、第四方评价,如学生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使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任的体现。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邹本国.对高等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2]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

[3]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

[4]乔传福,秦昌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课程设置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9(02).

作者:彭正会 单位:广东花城工商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