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培训总结范例

技工培训总结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1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师资力量是影响学校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所谓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尤其是技工学校中的教学,对专业技能教学质量要求很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择业问题,强化技工学校师资力量必须迅速落实。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专业技能知识方面,教师要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不断的充实自己,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鉴于技工实践本领的需求,教师也要在社会企业中锻炼实践能力;二是教师要拓宽知识面,对相关专业的知识达到可以进行融合和渗透的程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具备观察、读懂学生的能力、精准表达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实践与改革结合的能力、独立探索教学、教研任务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相互的教学经验交流。

二、建立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业、择业、创业等能力,让学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离开后学校后有继续学习、再深造的能力,技工的教育强调实践能力,教育改革不只是改革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对于目前处于落后地位的计算机教学更是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机操作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及时发现知识的遗漏点,因此,加强计算机教学质量一方面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要多列举相关事例,另一方面要增加上机课时,每节课都要做出充实的内容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课后及时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三、建立严谨的计算机教学考核

我国的技工学校至今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自行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所以也就没有固定的考核内容,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只是走形式,没有实质意义,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本身缺少学习压力,对课程知识没有阶段性的巩固和查缺补漏,特别是计算机教学,如果缺少实际操作,实践能力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其二是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出现问题,没有成绩的要求,不同的老师教学进度出现差别,老师放在教学上的精力减少,有些学校的考察试卷甚至多年都不改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其不利的,如果所有学校使用统一的教材,规定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达标率,将计算机水平同其他方面挂钩,这样老师有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达标率的任务,就会深入到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奖励与计算机水平联系在一起,学生也有了学习的压力,双管齐下对教学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另外,学校可以申请变成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这样必然会在考前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同时营造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准备、参加认证考试可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申请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双方面均有利。

四、总结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2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包含了技工院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理想观念、奋斗目标、道德规范等多种元素,体现了校园中个体的精神、行为和整体的制度、环境。经过对某技工院校师生进行的典型抽样调查显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大致如下:一是对学校教风基本认可,对学习风气意见不一。有94%以上的学生普遍认为技工院校的校风良好或者基本良好,学生对教师施教的满意率接近了92%;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风气上表现基本良好,但是却仅有38%的教师认为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风气还算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风气不浓郁。二是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参与比重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9%的师生普遍认为学校组织开展了大型活动,诸如技能竞赛、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等,并认可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广大师生带来娱乐,能够起到增进了解和愉悦身心的作用。能够积极参加的教师占到98%,但能够积极参与的学生只占到60%。虽然各类活动能够按照预定计划组织开展,但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利用率偏低。大多数技工院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电教化教室、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基本完善,有90%多的师生普遍认可这一点。但是有65%的师生认为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很低。四是规章制度合理规范,师生普遍认同。87%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学校已经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发挥管理规范效用。81%的师生认为完善科学规范的技工院校管理制度对于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十分有必要。由此看来,尽管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逐步被纳入技工院校管理中来,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对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或许是由于技工学校专业定向的因素,绝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表现的形式单一,并且缺乏创新。例如,有的技工院校将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只一贯注重于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干部整天忙于筹备各种活动而影响到学业,进而对活动失去兴趣。而有的学校则只注重技能竞赛,忽视了文化建设、思想教育对师生的影响,各种比武竞赛节次鳞比,但文体娱乐活动却少之又少,弄得学生一身书卷气。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不明。根本找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方向,与社会文化混为一谈,尽管雕塑和壁画满目皆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将高新科技或航天技术等象征性徽标用于修理、建筑、餐饮等技能培训的院校内,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刻意渲染某一类文化氛围导致一种元素泛滥,体现不出办学的理念和特色,给人一种做作的印象。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缺失。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功能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一种精神风貌,文化和功能缺一不可。但大部分技工校园文化建设上单纯地追求功能性,体现技能培训、社会就业等元素过多,给人一种感官上无形的压力。也有些技工院校片面倚重于制度约束和制度管理,组织人员为落实制度而组织,参与人员为遵循制度而参与,没有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文化氛围,缺少文化元素和符号的熏陶。甚至为了迎合社会时尚和师生们的娱乐心理,将校园文化建设庸俗化、大众化或功利化。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不足。部分技工院校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思想教育,将重点放在宣传和引导上,却没有真正给师生搭建实践操作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出现了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导致一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但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师生在整体素质上也局限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缺乏创新精神、实干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过于形式化、理想化。

三、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存在形式单一、主题不明、内涵缺失、实践不足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组织能力不强。大部分技工院校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技能的培训放在了教学工作首位,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培育学生工作技能的比照下,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明显的欠缺。首先就是党团组织、学生会、自发团体等组织能力不强,缺乏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直接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覆盖面狭小的重要因素。同时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规划性和系统性,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导致技工院校师生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因素。二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技工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文化建设是社会、国家应该从事的,在学校这一方天地没必要开展文化建设。尤其是技工院校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放在首位,孰不知文化建设是掌握技能、健全人格的推手。对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深、估计不足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三是文化概念不深。由于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对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缺乏总结提炼。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耐心和细心,不经过酝酿和积淀的过程,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偏离了校园本身具备的功能和效用。生搬硬套社会文化或照本宣科其他有相关联的院校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千篇一律,进而欠缺了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作用,这是许多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所显现的共同问题。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商务英语课程

1引言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性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双师型”教师纵观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1],作为教师的一部分,需具备专业、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以胜任教学授课的任务。“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职能在于教师能在“双”地点、跨“双”领域、讲“双”内容。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英语”+“商务”的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具备商务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涉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领域,执行教学以就业教育为向导,实施“校企合作”的社会教育活动,实现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商务英语教师的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机遇与困难并存,专业教师作为推动技工院校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对技工院校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2.1教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2],由英语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技工院校任职商务英语课程的专业教师能够完成英语语言教学,但因缺乏商务知识和从业经验,导致上课照本宣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技工院校会硬性要求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获取证书并不能等同于教师也获得了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压力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硬性要求教师去考取证书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甚至影响专业的发展。科研能力是“双师型”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但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3]。受自身经验的限制,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在选报和参与课题时会偏向于理论研究类型,较少参与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题,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仍处于探索阶段,商务英语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活动的深度、广度有限,研究成果不多且应用性不强。

2.2“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老教师具备年龄优势成为了中坚力量,但人数远不能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技工院校每年都会吸收不少的年轻教师,但新、老教师人数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带动效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水平。长久以往,容易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影响团队稳定性。在职称方面,技工院校中取得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较多,但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人数偏低。年轻教师具备双师资格的基础优势,进入教学工作后如不及时通过学习实践提升个人能力,则容易出现知识技能短缺、纸上谈兵的现象[4]。近年来技工院校扩大招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的补进数量与扩招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师基本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限额状态。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课堂管理成为了工作难点。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工作复杂,难以分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提升个人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在短期内难有大的增长。

2.3校企合作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单一。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期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资源、教学素材进行教育活动,为商务英语教师讲解先进的、创新的经验和技能。这种培训主要以授课为主,时间短、内容单一,教师能掌握的知识有限。二是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将商务英语理论应用到实际岗位中,增强知识的应用性[5]。校企合作是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过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未能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目标不一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挂职锻炼。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进入企业的教师未能深入一线的核心关键,挂职培训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研究开发水平有限,能为企业提供的智慧资源和技术贡献不多,不受企业欢迎,也打击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伴随功利性、随意性、强制性等问题。其中不乏技工院校为应付上级文件要求而突击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忽略了教师团队现状、教师个人职业规划及意愿。参加培训后的评定和提升也未能及时安排和落到实处,最终培养无疾而终。

2.4缺乏激励制度。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技工院校由于办学资源限制、政策制度缺失、师资团队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出台或落实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致使教师待遇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待遇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技工院校缺少留住人才的优势和条件,每年教师流失情况时有发生,人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

2.5“双师型”教师理念有待提高。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培养缓慢的原因不仅包括院校、政策、培训等外在因素,也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很多新进入技工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由于自身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的偏差,难以进入教师角色,在培训进修中缺乏新理念的教育指导,产生较大的负面心理。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发展认知不深,认为只要考取相关的行业证书、资质证书即可,而实际上部分技工院校仅以证书资质来认定“双师型”教师,使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丧失发展动力。此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很多教师在执教一段时间后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消极情绪上升,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3“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的价值意义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而教育的希望寄托于教师,技工院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与人才培养发展存在着逻辑关联性。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和培养的价值意义在于它是培养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条件,是“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提升自我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趋势和潮流[6]。校企合作的深化为普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推动教师的职业化,促进商务英语课程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教师通过融入企业开展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更好地对接技工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肩负着“产学”两者有效融合的责任,不断深化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实际的推动意义。

4校企合作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知识、能力、素质、信念等多方面,同时贯穿教师的适应阶段、胜任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职业生涯。构建校企合作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时,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期更好地激励教师的成长。

4.1教师团队建设采用分层分级培养方式。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需要具备优良的个人素质、创新的教育观念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并能通过这些优势培养出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技工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源复杂,个人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急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不对教师个人能力进行区分而盲目笼统的进行培训存在目标不明的缺点,培训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结果采取分层分级培养方式,依照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内容、难度的针对性培训,建立目标教育活动,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商务英语是作为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如何更好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培养教师人才,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4.2校企合作下实施内培外聘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联合学校、企业开展专业知识创新、攻克科研技术难题、达到教师技能培养和高质量人才输送的双赢局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实施内培外聘模式。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一来可以学习相关商务领域的外贸流程、营销模式、技术标准、岗位技能、管理程序、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成为具有企业工作技能的教育者,丰富教学经验。二来可以为学生开展实地调查,了解不同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三来还能在企业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创新点,逐步提高自身“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外聘方面,技工院校可以分时段、分批次聘请企业骨干、资深的外贸商务岗位的专员来担任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开展相应类型的交流培训活动,借鉴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应用技能,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

4.3健全和完善激励制度。管理学上强调制定制度用以克服人性弱点,赏罚分明的环境更能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动力。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建立了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如果能在这些体系中健全和完善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给予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薪酬水平和待遇保障,更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首先,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建设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课程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开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其次,在教师个人技能提升方面,鼓励教师多途径、多方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技工院校应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做好教师培训期间的后勤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再者,年终考评上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7],对参加职业培训的、工作业绩突出的、短期内进步较大、或完成晋升的教师有所倾斜,以激励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迈进。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时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要求,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采用分级培养分级考核的方式,完善教师薪酬待遇的差别性和合理化。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留住教师人才的根本,也是推动教师积极性的保障。

4.4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计划。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新手教师开始教学的前几年称为适应阶段,此后随着对教材内容的熟悉,教学经验、教学技巧逐步提升,达到胜任阶段,但之后因知识和方式的固定化,教学水平会停滞在一个成熟阶段,部分教师容易在此时产生职业倦怠。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式。如商务英语专业加上一个涉外秘书方向,课程就会有所改变,承担新的课程知识,改变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的新陈代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枯燥的过程,需要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实现能力和素养的长期进步。

5结语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4

一、江苏建设制造业技能大军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之路抓职业培训,寻务实之策办技工教育,兴改革之举促人才评价,以有效之为强技能竞赛,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是优化政策环境的基础性工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配套制定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等政策。同时整合资源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全省先后创建43个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5个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9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7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供给量质齐升。“十三五”期间,着眼于江苏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4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发放职业培训补贴65亿元;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新型学徒6.5万人;每年100个高技能人才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培训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16.5万人次;广泛组织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每年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近500项,参赛练兵超过500万人次;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114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26万人,每年毕业生近8万人(其中高级工比例超过34%),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改革攻坚精准发力。注重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完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赋予企业更多的技能人才评价权,经备案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达2135家,可评价认定的职业(工种)达700多个,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66万本,相关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全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范围,通过省“双创计划”引进87名顶尖高技能人才,144名高技能人才获得高级职称,262名世界技能大赛、江苏技能大奖获奖者被直接授予高级职称。贯通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率先开展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试点,累计5709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类职称证书。激励保障多措并举。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创设江苏技能大奖,评选产生21名“江苏大工匠”、225名“江苏工匠”,培育省技术能手7368人、省企业首席技师992人;率先以省政府名义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产生51名江苏技能状元;江苏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斩获2金、4银、2铜、6优胜奖,首夺阿尔伯特最高大奖,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勇夺12金、10银、5铜,金牌数、奖牌数和总成绩均位居全国第二。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定期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走访慰问和优秀技术工人休疗养活动,先后遴选343名企业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教师赴海外开展研修活动。先后有14名技能劳动者荣获中华技能大奖,51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江苏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苏正在大力推进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和“数字江苏”建设,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欧美发达国家中高端产业的强势挤压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产业的供给替代,全省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数量规模、专业素质、培养机制等还存在较大不适应性和不平衡性。技能人才匹配需求不足。一些制造业企业常态化面临“招工难”问题。2021年上半年,全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达1.45(同比上升0.16),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度不断加大,求人倍率持续升高至1.53,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大幅提高0.24和0.4,其中劳动力密集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求人倍率高达1.67,已大幅度偏离正常区间。按技术等级和职称分类,59.35%的招聘岗位对求职者技术技能有明确要求,其中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需求人数最多,占需求总人数的21.29%(见表1)。技能培训供给能力不足。从政府层面看,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高。由于补贴性培训周期短(如大量一线产业工人来自农村劳动力,其培训时间通常在7—90天,15天以下的占一半左右)、投入少(2018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资金为3.5亿元,人均补贴标准仅为43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90元,与开展培训的实际成本差距较大),因此培训项目多为家政服务、育婴保育类等轻资产投入项目,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转型节奏,尤其是缺少企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从企业层面看,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开展培训挤占生产时间,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不足,目前普遍占工资总额0.5%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5%—2.5%。对此,政府既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又缺乏必要的约束手段。此外,学历教育求职人数过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足。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全省办学规模较大的45所公办技工院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8万人,年开展社会培训26.4万人次,但这部分学校的编制总量仅有0.52万个。根据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劳人培﹝1986﹞9号)的1:5的教职工与学生人数比测算,需要编制2.56万个,编制缺口2.04万个。2017年底,江苏将技工教育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从1100万元增加到了5000万元,但与广东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广东省每年投入技工教育专项经费高达9.8亿元,人均水平是江苏的8.25倍。由于编制不足、财政保障不到位,一些学校只能自筹经费发放聘用教师的工资,编制内与编制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比较普遍,教师队伍积极性、稳定性均受到影响。技能人才薪酬激励不足。技能人才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国家层面推出了技能人才薪酬指南,但目前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机制不完善,薪酬分配对技能人才的倾斜还不够。从江苏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看,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7.8万元,分别是管理人员(15.9万元)、专业技术人员(10.9万元)平均工资的49.2%、71.8%;其中高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11.8万元,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99万元)的62.3%。技能人才待遇偏低,既不利于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重技能的社会氛围不足。技能劳动者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不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技工学校,26万名在校生中70%是农村学生,因拿不到相应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缺乏吸引力并导致招生困难。近年来,广东、山东、江西、浙江、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打通了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录的通道,江苏虽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并未有效落实。此外,《江苏省征兵工作条例》明确了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报名应征、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审批定兵等具体征集办法,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执行,但该规定也未有效落实,技能劳动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不必要限制。

三、打造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大军的对策建议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5

本文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说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实际入手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分层教学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分层教学能够妥善地解决目前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难点和主要问题,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适合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分层教学

0引言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样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影响我国未来社会接班人的整体实力状态。技工院校是以职业技术培养为主线,接受初中毕业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场所,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值得每一个技工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1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教学内容刻板

技工院校是对初中毕业之后的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机构,受学生年龄限制,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初中、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其教学内容无非是以田径跑步、跳跃、投掷、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为主,过于简单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初中或者小学已经学习过了,而过于复杂、难度大的运动项目往往因为学生技术水平有限而很难完成。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参与度不强等问题,进而使得体育教学成效难以提升。

1.2教学安排不妥当

体育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体育运动教学两个方面,目前许多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教学还存在着比较薄弱的环节,例如,教学课时少,教材不统一等等,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即使在体育运动环节,很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固定,大班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做同样的运动,有很多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跟不上,缺乏运动热情,学生的运动习惯也难以培养起来。

1.3课程设置不合理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效果仍旧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较慢,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运动习惯尚未培养起来。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但是,目前技工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状况还是在校内完成一周两到三次的体育课,除此之外,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比较松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状态也不积极,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其主要原因也在于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策略不够完善。

2分层教学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分为不同等级,在统一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感受,以此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2.1对学生进行分层并选择教学内容

分层教学开展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并确定教学内容,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体育课基本测试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将体育课测试分为理论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两类,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较差这三个等级,对三个等级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以田径运动为例,测试学生的短跑速度、长跑耐力。分等级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请优秀水平的学生自主热身,设定学习目标:进行50米短跑练习两次;100米接力跑1次,800~1000米长跑一次,然后自由活动;请中等水平的学生集体热身,交替进行50米跑、100米跑3次,完成8000米长跑,然后自由活动;对体能较差的学生,由教师指导进行热身,纠正热身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完成热身之后,慢跑400米,休息,拉伸,然后尝试50米短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尽量选择完成800米长跑。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大幅减轻,简单的田径运动更加有规律,学生自主活动时间长,也可以尝试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主学习需求,不受枯燥的田径教学约束,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显著提高。

2.2实施分层教学

即使对学生进行分层,受教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限制,分层教学也必须在集体体育教学中实现,即教师个人要同时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成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以篮球教学为例,对优秀学生提出完成连续排球100次的练习目标,优秀学生在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挑战具有拔高性质的提高任务——连续投球,投中10次,同时,教师挑选部分优秀生辅助后进生,帮助教师开展篮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球游戏、投掷比赛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或者,由一个优秀学生、部分中等学生组成篮球小组进行对抗比赛,教师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辅导,中等学生通过继续练习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小部分后进生群体,通过小范围授课、单独指导、发放任务指导书及视频的方式,帮助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遇到后进生较多的情况,则可以安排“小老师”协助辅导。

2.3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价

分层教学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个性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使这种教学价值能够体现出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各层级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改变学习评价中的“比较标准”,不对学生体育活动状态进行排名,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状态,或者关注学生体育理论的运用效果,能够有效解决由于班级教学工作中各个学生兴趣差异及能力悬殊的实际情况,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又可以使得教学效果得以保证。分层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又不失系统性,循序渐进又不失整体性原则,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成功的体验平台,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过程,从而促进技工学校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3分层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对教师要求高

分层教学应用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都准备至少三个等级的方案,以便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由于需要准备拔高任务,以及提供给后进生的任务指导书以及指导视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课程准备充分。这成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师比较难以应对的问题。建议体育教师经常互相交流,将已经成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资源共享,减轻备课压力。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以便体育教师们拥有更高的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

3.2分层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偏差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是分层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是被贴上“标签”,优、中、差三等学生在教学中的划分非常明显,这会导致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喜欢体育活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不改变教学模式,而是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中采用不同的分层方式,创新分层方式,使学生明白,分层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学习,而不是直接被划分为“优等生”或者“学困生”;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鼓励中下等学生积极参与,在优等生进行热身运动时,中等和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短跑接力赛,或者集合跳远、短跑、跳绳的体育游戏。这种分段训练既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3教学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部分后进生进行小范围演示时,无法照顾到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不能及时解决他们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成为分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为了满足优秀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可以实现课余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分层。学校可以根据本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优势,建立年级、校级的体育运动团体,如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羽毛球队、排球队等,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安排体育训练项目,将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纳入学业考评中,以便使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学生体育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角度实施教学,能够彻底改变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应不断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并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来平衡该教学方法应用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作者:邓琳涛 单位:粤东商贸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蔡健.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6(10):125-126.

[2]张权.创新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4(7):115-116.

[3]郭荣华.技工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25-126.

[4]李世忠.高职院校体育分组和分层教学的实施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6):125-126.

[5]周娜.在技工教育中开展体育教学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8):115-116.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技能型人才;电气运行;控制专业;适应时代

0引言

通常情况下,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理论性知识会多于实践操作,但是针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到相关企业,需要对很多的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同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许多的突发问题。当学生缺少相关实践经验时,不仅在工作中操作起设备比较生疏,遇到的问题时也会很难处理妥当,甚至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技工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迎合时代的变化,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的教学目的都是围绕学科进行展开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进行教学、考核,实行分阶段实训、单科考核等,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在学习完电气运行的理论知识后,因为没有被及时安排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导致实操训练存在滞后,使学生无法更加深刻记住和理解专业知识。此外,在教学方式上,技工学校多采用集体、统一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知识、操作实习还是专业考试,技工学校都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析、研究更合适的教学方案,并且,一部分技工学校还会出现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不是同一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两名教师也不会进行探讨、沟通,而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考核的方式上,大部分技工学校仍然过于注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判读一名学生专业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如此,只靠分数的高低无法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电气运行能力和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除了以上几点问题之外,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导致技工学校的教育初衷以职业能力为本无法体现,进而使技工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就业,同时,专业对口率也会大幅度下降,阻碍了技工学校今后更好的发展。

2有关一体化教学的概述

2.1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科学、合理的相结合起来,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当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兼顾教学目标的同时结合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还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的融合,以便促进学生的理解,并且,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理论性知识,能够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性知识和基础技能。

2.2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实行一体化教学,无论是对技工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对企业来说,都能带来非常有益的成效。

2.2.1有利于形成理论认知

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理论认知,这是因为一体化教学不仅是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更多的在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教师的能力的体现,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学收获实际操作上的技巧,从而倒推应征理论知识,形成理论的自我认知。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技巧为中心开展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1]。

2.2.2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每一名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耗困难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还能够提升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2.3有利于加强教师教学水准

由于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当教师刚接触到这种教学模式时,会因为工作生疏感觉工作量较大。因此,教师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会在技工学校的监督、督促下,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进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2.2.4有利于技工学校的发展

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加强技工学校的师资能力,进而提升技工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更适应新时展的人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如此,能够为技工学校吸引来更多的学生,从而扩大技工学校的教学规模,促进技工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3运用一体化教学方式需要关注的问题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能仅关注到理论知识或是实践操作其中一个,应当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应当科学、合理,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事件中巩固理论知识。只有学生达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进步,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2]。

3.2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采用

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将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并且,教师要进行角色的互换,将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教师还应当是知识的引导者,而非是知识的传授者,将单一的讲课方式转化为与学生的谈论、沟通,不仅能够加强师生间的关系,还能更直观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3.3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和帮助

由于每一名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性,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教师在进行巡视、指导时,还应当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多一些关注,不仅有利于这些学生建立自信心,还能激发出学生对电气运行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有效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方案

4.1技工学校应当实现六个一体化

4.1.1技工学校与企业一体化

针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来说,技工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加强校外合作做到与企业一体化,例如,让临近毕业的学生到与技工学校有合作的企业中实习一段时间,通过真实的训练环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或是将校内实训变为模拟企业实训,无论是学生穿的服装还是管理方式,都采用企业化统一的管理,进而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以上的方法,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并且,有利于提升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实现了技工学校与企业一体化[3]。

4.1.2教师与专业人员的一体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水准应当达到电气运行人员的高度,如此才能下到车间真正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技工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或是邀请电气运行的专业人员举办讲座,进而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4.1.3教材与现实一体化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都会专门选取并定期更新教材,但是,许多教材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学生对照教材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打破以往的简单应用教材方式,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增减编写,教师可以根据电气运行和控制专业的发展规划入手,再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和技工学校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再将适合当下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内容填充。这样的一本教材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既凸显出以能力为本位,又能体现出职业的实践。

4.1.4教学方案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技工学校应当对教学方案进行改善、调整,以实践作为教学目的,突出工作、学习两者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再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如此,学生能够在实操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逐步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手法。因此,建议技工学校编制与现实工作环境相仿的教学方案,同时,应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应当占有同等重要的学时。

4.1.5教学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除了讲解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知识和操作以外,还应当担任监工的作用,充当企业中的管理者做到教学与企业的管理一体化。并且,教师应当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再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规定,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同时,每一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工作进度和安全。如此,像企业的管理一样层层划分,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责任。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企业文化,还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此外,实践结束后,教师应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总结一下这次实践培训给自己带来的收获[4]。

4.1.6技工学校考核与企业绩效一体化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制度,技工学校应当采用考核与企业绩效一体化,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的绩效考核,避免走出校门被欺骗。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技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等级评价制度,将学生成绩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占据考核成绩的百分之十,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总结等方面。第二部分,占据考核成绩的百分之四十,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的展示,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第三部分,占据考核成绩的百分之五十,是由相关的教师进行共同讨论,对学生有一个综合的考量,甚至是随机向一名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予学生考核分数。最后将这三部分的分值加在一起,就是该名学生最终的成绩,不仅符合与企业绩效一体化,还能更全面、真实地体现出学生的专业能力。

4.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宣传

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能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技工学校还应当在平时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宣传,同时,做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因此,建议技工学校定期邀请电气运行和控制专业的人才到校进行演示,呼吁学生前去观摩。同时,技工学校可以设立适当的奖励,让学生可以跟这些专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的比赛,像理论知识可以利用教师里面的屏幕随机出题或是主持人用提前准备好的手卡进行提问,而实际操作就需要到技工学校的模拟教室进行,可以比操作速度或者是质量等方面。通过这种比赛,假如学生获得了胜利,不仅能够在比赛中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然而,学生输了比赛也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专业人员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在下一次的比赛中战胜专业人员。因此,技工学校应当定期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起到丰富教学的作用,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7

会计专业教学作为技工院校基础学科之一,其可培养学生精湛的会计核算技能,近几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的高度重视,技工院校更加关注会计教学,这对于会计教学效果增强有积极推进意义。在会计专业课堂中融入情景教学方式,其可以让学生明确会计学习的核心,提升学生对于会计课堂教学的兴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于情景教学法内涵、情景教学法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了解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和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知识中所描述的景象,创立幻灯片,并通过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也可以通过音乐或是其他辅助模式将教材知识重现,将学生的思维以及情绪吸引到建设的新情景之中,在情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与学生加强交流,使得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情景案例法,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或是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极大的提高[1]。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来创建情景,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会计教学更加科学。情景教学法可以利用生活中现实案例来创造情景,通过对于情景的演示以及渲染,让学生投入其中,学生可以以自身角度融入情景,进而对于会计专业教学相关案例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提出问题处理的策略[2]。

三、情景教学法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会计情景教学的环境

以一会计案例为基础进行情景教学。例如2018年6月30日,某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在账单上的记账余额是86.02万,而其企业开户银行对账的余额显示是86.7万,经过对于账目检查,其没有到达的账务项目主要有:第一,在2018年的6月26日这一天,银行总共代收款是5.6万,由于银行入账后,企业本身却还没有收到开户行具体的收款通知;第二,6月27日,企业已经收到专门的销货的款项5.7万,并且已经入账,可是银行方面却没有收到与之对应的单据;第三,6月28日,银行代替企业进行收费,其总体支付金额是0.3万,银行本身已经将资金划转,但是却未曾受到来自企业本身的付款单据;第四,6月29日,企业由于本身的办公设备不足,因此设备购买费用被记录,金额是0.9万元,已经签发了专业的转账支票,可是银行却并没有划款。通过检查发现,记录错误的账目有:在6月26日企业前发的转账支票的单费支付金额是0.86万元,对账显示记录准确,而作为企业的公司记账单,却将其记录为0.68万元。技工院校的教师可以以本案例为主创建会计教学情景,教师在会计教学对于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先布置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情景创设,处理问题。首先,教师明确银行余额调节表操作方法,可通过列表或电子图片方式展示,如银行已收款,企业未收款,应增加企业记账金额;如银行已付款,企业未付款,应减少企业记账金额;如企业已收款,银行未收款,应增加银行记账金额;如企业已付款,企银行未付款,应减少银行记账金额。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1)如果你作为其单位会计人员,公司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的表格要怎样进行编制?(2)对于已经出现的未到达的账务项目应该如何运用本节会计教学课堂理论知识以及以往的经验,错账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教师可以让技工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进行企业的存款余额调节表格的编制[3]。创建好良好的会计专业教学情景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其实时讨论,并留给学生独立创新与思考的时间。分组主要是依据技工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的解决方案,应在问题解决中渗透课堂会计教学知识[4]。

(二)重视课堂讨论以及问题引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讨论,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以及积极性极大的提升,作为课堂会计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应对于不同学生予以积极鼓励,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于会计内容理解,并针对比较自卑以及内向的学生进行激励,使其可以积极参与会计教学过程,并且勇敢的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观点[5]。针对不同小组学生的解答,教师应注意耐心倾听,并对于学生的解答进行真诚的评判,肯定学生的想法。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观点表达比模糊,教师可以给予耐心的提醒,明确其回答的要点,使其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并使其可以得到纠正、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自身应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说话尽量委婉,在学生了解自身问题同时,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果不同小组的学生其回答存在差距,由于此发生激烈的争论,教师应予以适当提醒,及时告知学生关于情景教学法中的案例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向以及会计问题的焦点[6]。以上述案例为主,技工院校的教师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必要指导,可以根据分组情况让学生进行会计情景教学资料查询,主要涉及到的范围有上网查询、列表核算,教师应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鼓励不同小组人员可以加强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使得学生对于会计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掌握制作会计表格的技能[7]。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经过讨论以及分析,得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通过案例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签发转账支付电费的实际金额是0.86万,错误记录是0.68万,也就是说公司在进行日记账中金额少了0.18万,因此,需要将漏掉的金额进行补充记录,公司日记账科学的存款余额记录是86.02+0.18=86.2(万元);第二,将银行已经收到的以及未曾收到的金额与未曾收到以及未曾支付的金额相减,也就是说,找出未曾记录的账目进行科学的调整,由会计专业案例可以了解到,在2018年6月27日,企业已经收到专门的销货的款项5.7万,并且已经入账,可是银行方面却没有收到与之对应的单据,以及2018年6月29日,企业由于本身的办公设备不足,因此设备购买费用被记录,金额是0.9万元,已经签发了专业的转账支票,可是银行却并没有划款。这两项属于银行没有进行相关记录,因此,需要对于银行的对账单的余额量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教师可以对技工院校情景教学法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三)加强技工院校会计教学的评价

经过会计课堂的情景教学,教师需对于案例教学的结果进行总结,进而使学生可以对于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必要巩固,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应对于会计教学中使用到的情景教学法使用效果评价,了解其应用效果。并对于不同小组发言内容进行分析,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并积极引导学生找到情景教学法的规律的寻找。教师应该对本节教学效率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之间的评价,这对于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与彼此交流,了解对方不同想法,并分析其想法的正确性,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并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创建情景教学体系

会计课程的情景教学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技工院校积极发挥属于本校的独有个性,还应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其他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发展情况,将其作为参考依据,积极发展本校的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内容本身就比较灵活,因此,在创建会计情景教学体系过程中,学校与会计教师应按照会计本身特性与学生需要为基础,完善情景教学体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视频、多媒体等建设会计专业课程系统,学生除了进行课堂会计学习,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会计课程学习,可以将会计专业学习范围的拓展,提升其专业技能。

四、结语

会计专业的产生,为部分企业正常经营提供财务核算以及相关的财务工作的支持,技工院校在对于学生的会计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的了解,并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了解会计实际工作以及生活中相关的会计案例,了解会计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利用会计课堂知识对于会计情景中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得会计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教师在进行情景会计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及评价,促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运用情景体验教学法的探讨[J].华章,2017(16):69.

[2]孙达维.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及情景教学方式设计[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08):113.

[3]谭静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微[J].职业,2018(24):110~111.

[4]李建文.中职财会教学中情景演绎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效结合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09):41.

[5]柴祝平.人文素养视域下技工院校语文课诗歌情景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6]张美琴.情景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尝试———以语文课《雨巷》一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培训,2018(17):52~53.

技工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技工院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

技工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为教育目标,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技工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技工院校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教育条件,因此,技工院校自身的资金使用状况成为决定技工院校发展的关键,财务管理是资金应用的根本活动,在技工院校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1.技工院校财务管理概述

1.1技工院校财务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的资金应用情况,但大多数技工院校还处于传统的集体化教育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工作的自主能力较弱,在预算管理方面不够重视,经常存在预算与决算不匹配,预算项目未能达成,或者决算过多的情况。很多技工院校的财务管理,在预算方面就存在问题,导致整个财务管理计划与实际行为不对等,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很低。

1.2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财务管理关注财务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发展变化,通过精确的数据对组织真实发生的财务活动以及资金应用行为进行记录和监督,通过及时的财务数据统计和核算反应组织的资金应用情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实现财务的内控作用。对于预算与决算存在明显不对等情况的技工院校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是解决财务问题的必要途径。

2.技工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对策

2.1改变预算编制工作方法

财务预算是技工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预算不全面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在技工院校中普遍存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资金应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因此预算编制的工作方法应该有所改变,以便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鉴于技工院校资金应用情况较为复杂,预算编制工作方面应该改“增量预算法”为“零基预算法”,使预算工作不再局限于往年数据的修改调整,而是能够真正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来进行收支计划。另外在编制预算的工作中,应该准确的估计学校所有的收入,然后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组成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反复论证之后再确定。

2.2改善预算管理模式

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决定着财务资金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率,预算管理模式是否科学是判断技工院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关键,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经之途。目前技工院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相对刻板,只是按照预算项目进行定期结算,并没有重视到日常资金应用的具体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善财务预算的管理模式。鉴于技工院校资金应用多元化,人工形式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不足以满足随时进行预算管理的需求,因此,建议采用信息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实现资产信息的财务共享机制,具体做法是在财务共享机制中通过财务软件将资产管理信息输入系统,赋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限,及时、全面地查阅到资产从采购到保管、处置等环节中的各类信息,财务共享机制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资产管理信息比较透明、及时跟踪反映,有利于促进对资产的合理利用及加强对资产的监督。

2.3强化内部审计

技工院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机制,在技工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技工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科学化发展,但从审计角度来讲,尚不足以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使其为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不仅能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查错纠弊,还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并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合理化建议。并且,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不应该局限于事后的财政收支审计,还应该多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要介入预算编制工作,并在预算执行工作中对资金收支、资产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具体来讲,技工院校需要设置单独的财务审计办公室,使其与财务部门分开,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管控,进行财务部门工作记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式。

3.技工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1重视财务部门的资金投入

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使技工院校财务工作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脱离原本的计划型财务管理状态,逐渐建立起科学财务管理路径。但是,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持,财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电脑硬件以及ERP软件,因此,技工院校应重视对财务部门的资金投入,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

无论是进行信息化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共享机制,还是强化内部审计,都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参与,技工院校应重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尤其将财务信息化以及审计思路作为职业能力培训的重点,这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4.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应从预算编制方法、预算工作模式以及内部审计三方面入手,加强信息化投入以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元的职业能力,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希望各技工院校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淳.加强技工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

[2]陈云.技工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6(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