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素养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茶文化素养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茶文化素养培养之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素养,优化班级环境,同时还能够传承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人格塑造以及人文素养培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茶文化内容与班级管理目标,合理组织开展管理活动,确保管理实效与质量。本文就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之下对高校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几方面讨论。

关键词:茶文化素养;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引言

高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言行,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和思想道德品质。而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则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茶文化思想,除了以上管理目标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体悟和了解,提升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主人公责任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茶文化素养培养下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

1.1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茶文化的发展,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品味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精神,更能感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拓展视野的同时,丰富知识储备。茶文化独具魅力,传承千年,在不断的发展中延绵不绝,因此,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典籍,可以了解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感受茶文化发展脉络,认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融合,在感受茶文化历史的同时,掌握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常识,由此可见学习茶文化知识,有利于班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于班级管理。与此同时,学习茶文化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增强的文学审美,感受茶文化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学习茶文化时,还可通过中内外文学的对比,使学生在不同的茶道文化中,品味情感寄托与饮茶追求,可见,通过对茶文化内容的学习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便于完善班级管理。

1.2健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茶文化知识,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休闲文化”层面,而茶文化知识,是优秀精神文化的传递,是具有精神价值的宝贵财富。中华茶文化精神中精华内容可以概括为“怡、真、静、和”,体现出茶文化精神中的核心思想。“怡”是指饮茶氛围,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真”则表示饮茶时的情感交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静”是指,茶事活动应选择情景的环境氛围中;“和”则是茶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状态。由此可见,茶文化的知识中处处渗透着四字箴言,学习茶文化知识,可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管理学生,使学生自觉传承“怡、真、静、合”,管理班级时,便于营造出和谐相处、轻松愉悦、冷静执着、辩证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

1.3提升学生的格调,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便有以茶会友的习惯,在饮茶活动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见饮茶是高尚的文化趣事,更是思想活动中的高格调活动。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之初,具有专业过硬的工作能力,但是却对其他领域本领不知一二,甚至被老员工称之为“没文化”。茶文化知识是中华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因此,其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提升格调,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文化人”。通过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理解“倒茶七分满”等文化习俗的内涵,因此,学习茶文化是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茶文化的传递中,离不开“奉献”精神的传承,通过学习茶文化精神,学生可提升自身特质,认识奉献精神的价值与内涵,使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奉献的精神,便于班级管理。

2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2.1创新茶文化管理方式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历经沉淀与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更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学习茶文化知识时,难以全面掌握与了解,而是要有选择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茶文化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升班级管理的高效性。茶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开展形式便是主题文化知识竞赛,在组织竞赛活动的同时配合茶艺表演、茶文化宣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感受茶文化氛围。对于茶文化知识的宣扬,可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如网络传播宣传,通过视频形式、音频形式等,将茶文化知识存贮于U盘中,便于宣传、易于携带,进而提升茶文化的宣传效率。通过对茶知识获取渠道的拓展,可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知识宣传讲解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传播途径,结合风俗习惯选择适宜的教授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选择配套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选修通识课程,使学生根据兴趣点选择适宜的课程安排,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茶文化思想。同时结合时展的特点,使茶文化成为先进性的引领思想,以此支撑高校管理有适宜的办法与适当的手段,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教学的质量要求。

2.2班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真实公开

“天人茶合一”思想,是禅茶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道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精华内容。饮茶活动中茶人为主体、茶与茶事是客体对象。在传统教育管理中,学生往往被视为“被管理对象”,如此一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其主体性能的发挥。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具有认知差异、知识储备差异、性格特点差异,此时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发挥教育管理的最大效果。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其工作环节离不开对茶道含义中“真”的理解。传统管理方式中,往往更重视形式化的工作,将任务敷衍了事,进而忽视了管理中“真”,而在茶文化的影响下,管理原则应坚持“公开、真是、透明”。如进行工作管理时,将与教育相关的人物进行合理安排,制作相关报表,合理制定任务的明细,同时将其在校园网页上进行公布,便于师生监督的同时,便于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

2.3融入茶品德开展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茶品德的融入对茶元素的借鉴,有助于完善教育精神丰富教学内涵,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载体,创新学校的培养活动。在高校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要求便是有完善的教学机制,具体的教学管理内容,以便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在进行高校教学时,学习实效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参考依据。因此,以培养学生学习实效性为基础,不断丰富教学理念,是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式,更有利于高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其服务性能。进行高校管理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上,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阶段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提升期,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锻炼思维,进行思维提升使其与社会发展相匹配,此时便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升思维境界,提升自身的抗挫能力,可自觉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挑战,面对来自家庭的成长压力,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难题。为其更好的适应将来社会工作,面对工作难题,积累经验储蓄力量。此过程便需要高校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培养与引导的方式,以茶文化精神为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面对任何挑战都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实现利用茶文化的高效管理。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迅速,“利益至上”心理使人心浮气躁,对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利用茶文化进行高校班级管理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茶文化理念中感受道德的深层含义,将道德理念学习实践化生活化。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进行适时的茶文化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感悟品德元素,实现道德精神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茶文化素养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并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创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濂.基于礼仪文化的高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5):45-48.

[2]刘林.茶文化在高校班级管理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6):211-212.

[3]黄志根,赵启泉,汤一,董尚胜.高校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茶文化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1(03):61-62.

作者:毛旭 成杰 单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