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科研管理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科研管理探索

摘要:土木工程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在其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科研评价及科研管理应当更加多元化。通过对教师队伍“双师型”建设、科研成果的多元评价、奖励机制的倾斜等方式,鼓励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师进行校企科研合作,提高专业教师服务本地产业发展能力。同时探索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管理体系,积极引导、协助教师将科研工作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高校应用型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地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做贡献。通过多渠道的鼓励、引导,极大提高了我校教师应用型科研水平,校企科研合作成果丰硕。

关键词:应用技术;土木工程;科研管理

土木工程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均需要与相关的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科研成果评判机制、构建合理科研管理体系等方面阐述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类科研管理的探索及成果。

1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想比较于其他类型的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科研水平虽然在近些年来取入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仍然和研究型大学的整体水平相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1)科研认同感不强,科研定位准确度不够。现阶段国内的一些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科研管理工作当中,上到高校的领导者,下到普通的大学教师,他们对于应用型的科学研究并没有予以认同,而且他们只是通过片面的方式来强调应用型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工作,而且固执地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未拥有科学研究的条件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认为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结果,要么就是搞错了研究方向,要么就是站错了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否定。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只要提及科研管理,就会认为是基础性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创新,科研定位的准确性有待提高。(2)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工作未落到实处。在通常情况下,我国的高等院校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仍然是沿用校院二级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学校科研处,就是专门负责科研管理的校级部门,而高校内的各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则是二级管理机构。可是依据现阶段国内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没有设置一个完善的二级科研管理机构或者相关的组织,只是通过依附的方式在教科办构建科研秘书岗位一职,而这个岗位是以教科办的相关负责人或者教师来进行担任,而这样的机构与管理方式是完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除此之外,加上科研人才的流失、缺乏,也间接地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政策以及相关条例无法得到顺利地落实和贯彻,科研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精确化,这些原因的出现也使得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科研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阻碍。(3)科研意识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应用型高校的科研机构应当要将“提升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作为核心,其重要职责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采取跨专业、跨学院的方式,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率,并以此来提高学术交流及合作的深度。可是应用型大学科研机构在研究过程当中,经常会由于授课教师一个身兼多科,相同的人员负责不同的课程,相当一部分的科研部门经常缺少课题,或者出现经费不足、缺少科研成果等问题,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未能够达到团队的规模并发挥出团队的优势和价值,而且只重视项目申报,忽视了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成果的产出率越来越低,更不要说出产一些具有高质量、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了。

2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科研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随着高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批优秀博士进入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化、年轻化”的特点。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科研方向,然而由于青年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很难适应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出台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赴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出于教学及科研的压力及不适应企业工程研发管理等原因,导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不明显。对此我校采用如下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协助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土木工程类有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一级(二级)注册构造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等大量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出台政策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科研成果评价、职称评定的加分项,鼓励教师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同时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作为我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讲座,辅导,协助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使教师真正成为该行业领域的工程师。(2)为教师及企业建立合作渠道。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学生实习相结合,由学院牵头广泛联系相关企业、与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同时将企业信息汇总给教师,选派教师定期走访企业了解实习学生情况的同时加深与企业的交流与相互了解。定期召开企业专家与教师座谈交流会,分享教师科研成果及企业科研项目。定期向实习基地企业收集工程技术问题,向教师,在教师有意愿的情况下协助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加入相关项目组,请企业进行考勤、工作成绩等的相关考核。在教师赴企业挂职期间,其教学工作量进行相应减免。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学院多数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为教师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2改革科研成果评判机制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均以纵向课题级别、级别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校企合作课题的评价远远低于纵向课题。使教师将主要科研精力放在纵向课题的申请及高级别论文的撰写上。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获得高级别纵向课题的机会较少、竞争激烈。同时作为较为成熟的工程类学科,土木类学科的高级别期刊也较少,使教师在科研考核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我校出台了企业合作课题的评价机制,同时对校企科研合作进行扶持。我校努力将校企合作成果提高到与纵向项目成果及论文成果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年教师科研考核中将横向课题经费纳入考核标准,教师依据职称必须完成相应横向课题经费,提高教师对横向课题的重视程度。对于超额完成横向课题经费的教师给予科研奖励。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将横向课题经费、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奖等列入评定指标,将校企合作成果与纵向课题及论文级别同等对待,使校企合作成果较为显著的教师能够评定副高、正高职称。通过科研考核及职称评定,提高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科研管理体系的建设

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校企科研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对校企科研合作进行有效扶持与管理,我校在科技处以外单独成立了产学融合处进行校企科研合作的扶持与管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依托各学院的专业师资队伍,在龙岩、泉州等地建立了产学融合基地,与当地企业对接。通过定期向我校所有教师企业科技研发需求,与当地科技部门联合组织项目对接会,邀请我校教师实际考察企业等措施,积极拓宽我校校企合作领域。对于产业化可能性较高的合作项目,我校成立先导性基金,利用学校资金协助教师开展前期研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成果,通过企业购买等形式引入企业资金,共同开发,使科研项目能够进行成果转化。对于拥有成熟可产业化技术的我校教师,我校可通过校内产业化企业对教师进行投资或引入第三方投资支持教师项目。通过对我校校企合作科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本实现了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前期对接、中期服务及后期的成果评估。通过体系的建立,能够使教师专注于项目的技术研发,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通过对教师科研成果的产业孵化提高了教师校企科研合作的积极性。

3结语

为适应应用技术性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科研进步与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励教师参与校企科研合作,多种渠道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同时依托我校产学融合部门的体系建设,提高教师校企合作项目研发的便利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我校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师获得校企科研课题近200项,金额近300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企合作,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姜.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体质改革的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669-671.

[2]徐立军.关于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师,2012(22):64-66.

作者:刘匀伽 赵花丽 林海军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