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当前人、建筑和环境和谐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行业对具备环境保护知识和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剖析了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教育的不足,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环境保护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教育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个过程中,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土木工程起到了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核心的作用。首先,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庇护所,而且创造了舒适宜居的城市综合环境,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它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引发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以往粗放式的大干快干的土木工程建设必然将无法延续,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成为土木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教育现状

伴随人口素质和环保意识的持续提高,公众对人,建筑和环境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土木建筑领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创举都无不表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理念已逐渐普及。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到选址,从建筑材料的筛选到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从建设过程到竣工交付后的室内环境保护,从建筑物的运营维护到使用寿命终结后的拆解处置,相关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然而,从众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来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明显不足。在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已经受到全世界认同并不断付诸实践的今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保护与土木工程的有机结合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还是不够及时和准确,各级教育部门的专业建设指导文件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因此,许多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环境保护教育。有些仅将环境保护课程列为全校性选修课或者专业拓展选修课,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外,有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虽然开设了环境保护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课程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教育的不足,必然会对土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甚至拆除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环保知识和能力,中国出现了大量“不环保”的建设项目,比如能耗极高的都市高层建筑,引起严重视觉污染、炫光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大型商业建筑,引起严重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的施工场地,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病态建筑等。

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二元功能论”,环境保护教育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培养专门人才的职业训练”,二是“培养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鼓励,最终享受环境的回归”。对应上述两项功能,环保教育需要完成两项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保持优质环境。培养和预留一批具有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士和专家,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二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共同的、全新的、敏锐的认识和理解。除了培养环保专业人员外,为了培养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些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例如,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被纳入小学“自然”和“地理”的相关课程;在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中,还开设了诸如“发展与环境”,“环境保护概论”和“环境生态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另外有一些高校甚至针对非环境专业开设了类似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高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摇篮,高校环境保护课程的开设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有利于环境知识对本专业的渗透。尽管部分中小学和高校已进行了一些环境保护教育,但这些教育内容或课程普遍存在环境保护知识教授不系统、知识点过少、内容较为老化、与实践脱离等问题。《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要:“加强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灌输”。无疑,采取渗透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效地向学生传授可持续发展思想,但对于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教育来说,进行渗透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原因有三:首先,由于环境保护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计划的差异性较大,已挖掘的学科交叉点不多,能显著引起学生兴趣的交叉点更少;其次,众多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类教科书没有将生态环境知识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有机融合,高价值的教学参考材料乏善可陈;最后,渗透式教学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其既要懂土木工程专业,又能将其与环境保护知识融会贯通,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教学案例。尽管如此,作为未来土木工程行业的建设主力和中流砥柱,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污染防控能力必须有所提高,因此需要在学生必修课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迫切性;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和需求,选取环境科学中的专门内容整合成一些独立课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克服传统环境教育课程的不足,积累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使其更系统性、丰富性、实时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效。

三、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的措施

要构建良好的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就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始终贯彻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要牢牢把住建筑行业发展的时代脉搏,紧跟土木工程专业的前进方向,充分理解掌握当代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发展最新理念和前沿知识,将环境保护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至建筑物生命周期相关的各个课程中去(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等)。比如,浙江科技学院在土木学科基础必修课“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内容,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增加了“清洁生产”、“绿色材料”、“循环利用”等内容,让学生在接触土木工程专业伊始就树立人、建筑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使这些土木工程传统课程得到改进,还能有助于培育新的专业交叉课程(如:“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除了理念普及和知识传授,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还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环境污染防控能力的培养。以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可以对“流体力学”,“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和“建筑节能”等几门传统专业课程进行升级优化,并增设“建筑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和“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能力。可将“流体力学”、“建筑节能”等课程设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可将“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和“建筑污染控制技术基础”设为专业限选课程,促进学生在学习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绿色建筑、工程安全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掌握土木工程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又懂得绿色建筑和环境污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另外还可以将“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以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设为跨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强化环境污染防控能力。总之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建筑业发展十分迅猛,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中国建筑业对土木工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和内容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通过改革建立融合了环境保护内容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高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学习生态城市规划,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建筑污染防治和安全管理,高品质室内环境营造和维护,建筑废物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并强化培养相应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宏燕,孙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2]李久生,谢志仁.论环境教育三维体系[J].教育科学,2004,20(5):38-42.

[3]李虹.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探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97-99.

作者:谢作甫 毛正荣 宋亚丽 朱文芳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科技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