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软件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从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考核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收到重视。但具体到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中哪些问题?结合到具体的校情、学情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应该如何管理?所有这些内容都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改进和再尝试。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找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是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由于它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国内多数高校(包括重点高校)都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如何突出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将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来讨论和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实质性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从培养单一的治国精英和学术英才转变为着重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用工企业亟需大量的IT软件人才,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问题。(1)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没有好的切入点。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制定过于笼统与宽泛。由于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不一致,造成了人才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的局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只有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国家和地区、行业的重大需求,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我们普通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却没有凝练出自己的特色和瞄准行业的具体需求,没有找准好的切入点。(2)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完善,紧跟行业动态。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手段改革等。而目前培养方案中的某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某些课程设计或专业实训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中缺乏专业特色课程,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特色。此外,软件行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专业建设应紧跟行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掌握该领域一些最新的技术,否则他们毕业后就不能适应企业,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训练。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时间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锻炼。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落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最终的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整,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软件应用开发类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真正做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效果不高,甚至一些重要的实践项目也只是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达到“应用掌握”状态。

2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实践性的专业,它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测试与管理技术;面对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办出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适应行业需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可以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它还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出我们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最后,还有利于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对标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可不断地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2)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着重突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从多个维度促进和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的“手”先动起来,然后学生的“脑”才能活起来。对于课本上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要做到精而简,不能大而全。应用型人才绝不是意味着学生不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应用的目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更高,对于支撑性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但要讲还要讲清楚讲透彻,这样才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应用型”人才不是“操作性”人才,没有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的后续发展就会受限。但对于操作性或介绍性的知识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试错”中掌握和理解,这要比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灌输强许多。再者,将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双创”项目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软件工程专业有很多专业竞赛,例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等。这些赛事不但能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一些一般性的知识学生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当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顺势指导,并只需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不但能很快理解了新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去,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最后,人才培养体系要与IT行业紧密结合。这不仅能让高校更好的理解行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而且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岗位对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更好实现就业。例如,以前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类工程技术人才,而现在IT行业需求比较大的岗位是移动应用开发和人工智能工程师,例如And-roid、IOS类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如果不了解行业发展态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会与行业需求错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3)建立以考核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是注重“学分”和学生的试卷成绩,建立和完善以考核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能力分”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例如,可积极推行核心课程的学生答辩式的考核制度,请多名老师对学生做出的成果提问,由学生作答。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以此作为学生的成绩,而纸质考卷的成绩作为参考等。这些都可作为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可以结合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的评分规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便引导和促进学生爱上创新和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学风和校风。(4)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现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奉献精神。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经常出现,某某大学生被国外间谍收买、某某大学生跳楼自杀等报道,这说明我们教育出来的一些学生只有专业技能,而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缺乏社会责任担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的重要手段。依据软件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确保将“课程思政”覆盖到所有核心课程。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将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政教育融入进去,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3结束语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对于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并从多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以期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丽梅.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J].软件工程,2019.22(04):56-59.

[2]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蔡国民,董坚峰.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26-31.

[3]詹晓娟.CDIO教学模式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4(11):32-33.

[4]张健,安立龙,朱旭东.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15-18.

[5]王文发,武忠远,侯业智.软件工程专业“2+1+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25-28.

作者:魏士伟 柯捷 马莉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