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开通线路也不断增多,运营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要想切实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就需要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而此方面人力资源的夯实,需要设定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基于这样的角度,对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进行探讨,思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架的价值,并且提出对应的应对方案,希望可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难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专业人才的效能发挥,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在运营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的欠缺还是比较明显的,由此在实现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就需要积极实现对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在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时候,要能够切实依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准则,使用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案,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因此在实际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要对培养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人才培养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进展。由此,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梳理,开展实际调研工作,发现在实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在不断完善,在此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也有不少的缺陷,其集中体现在: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单一化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开通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里程数在不断刷新,继而使得我国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大国的前沿,由此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进展[1]。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人力资源诉求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质量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2],此时就需要能够结合实际运营管理环境的改变,切实的实现此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由此才能够进入到理想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匹配格局。当然,在此过程中各个地方也积极进行投入,不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开始尝试与对应院校实现合作,生成订单式或者委培班式的培养方案,使得校企之间的合作机制得以构建,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这样的校企合作架构中[3],企业的融入意识和投入意识都比较淡薄,仅仅依靠院校来进行,很有可能难以培养出运营管理岗位所需求的人才。在这样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实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多数都是以导师为基准的,有的也尝试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企业评价融合进去,但是实际融合效益并不是很明显,继而导致实际人才质量评价工作处于低质量的状态,与当前运营管理人才诉求之间是不吻合的,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存在,就可能使得运营管理岗位中的人才队伍素质发展受到负面影响[4]。

(二)人才质量评价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关于人才质量评价方面的政策和文件不断出台,其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引导实际人才质量评价工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比如在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依照产教融合和校企结合的理念,实现人才评价服务体系的构建,确保专业设置可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继而确保实际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效能。随后关于此方面的教育政策不断出台,为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方面,2021年交通运输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颁布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使得此领域的人才质量评估工作有着更加具体的标准[5]。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宏观的政策导向上,在此版块的优化方向是明确的,这就需要各方行为主体能够依照实际政策诉求,切实进入到实际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去。

(三)人才质量评估的紧迫性不断凸显

无论是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校企合作优化的角度来看,实现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式的优化,架构质量评估机制,是大势所趋,并且需要急切地在此方面进行投入。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需要在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就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当前职业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此时的研判或者调研,都需要有着健全的质量评估机制和规范,这样才能够使得校企合作的优化,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朝着更加针对性的方向进展。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而言,在这样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应专业教育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他们专业素养也会不断锻炼,继而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的职业竞争[6]。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策略

(一)基于过程性评价理念,实现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过程性评价,就是倡导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作为实际评价的焦点,合理地设定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能够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进展。相比较结果性评价[7],过程性评价理念更加强调过程,关注成长轨迹,可以更好对于实际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研判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与轨道交通产业链融合的过程中,院校就成为实际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双方都应该参与到实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去,形成合力,继而确保实际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得以架构,由此使得产学研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能。也就是说,要能够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对于职业岗位的诉求进行综合研判,形成多元的过程性考核评估机制。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思考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确保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与未来运营管理岗位的能力和素质是吻合的,这样可以保证在就业之后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获得职业资格,在此过程中评价将与人才培养行为关联起来[8]。

(二)关注产业发展,实现评价体系的优化,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时就需要其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够胜任对应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院校需要实现对应评价体系的优化,确保可以严格依照产业诉求,动态调整,思考自身评价中存在的不足,继而不断进行完善,这样评价与人才培养可以在更加吻合的基础上,使得复合型人的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依靠上述的措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更加关联起来,继而为实际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贯彻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岗位诉求为基准,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实现对应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对于实际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而此时的基准是岗位诉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有:要对于岗位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树立改革意识。也就是说,以岗位为基准,对于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提炼,这将作为考核的指标,岗位工作任务会依照实际层次来进行合理的架构[9],并且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得以遵循,还可以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的职业成长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再者,要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思考职业工种的差异性,继而在课程设定的时候,将其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继而切实将职业道德模块、行车组织模块、施工组织模块、客运服务模块、票务运作模块、应急处理模块、车站运作模块融入进去,并且切实地将自主评价与考核内容融合起来,这样的衔接,自然可以使得实际的质量评价工作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进展[10]。最后,对于学校而言,要能够将复合型人才职业发展诉求作为基准,关注复合型人才储备机制和培养机制的构建,确保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其需要夯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此时就需要切实结合专业交叉性过程性考核基准,来进行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思维维度的考量。

(四)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使得校企合作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效能

过程性评价理念的贯彻执行,需要实际评价主体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展,评价内容更加实用,评价标准才会更加科学,评价方式才会更加灵活,评价结果才会更加客观,继而使得实际考核机制慢慢架构起来。企业要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依照上述的基准来进行,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效能。信息来讲述,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节点有:其一,依照过程性考核的内容,确保课程体系于教学内容是吻合的,项目库是满足企业用人诉求的,可以使得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还可以使院校在实际产业服务中的效能得以不断提升,引导轨道交通行业优势不断发挥出来[11];其二,树立一体化学习工作站架构意识,切实在此方面进行投入,使对应硬软件资源和信息化系统得以架构,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双赢机制,确保教育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历程中,校企双方联合会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入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状态,这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其三在慢慢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将钉钉直播等工具使用,导师和专业教师都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生产实践专家需要对于实训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实现工具,就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其三,要高度重视校企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并且将此作为实际人才质量评估中的重要节点,这样多方行为主体都可以切实融入进去,彼此相互交互,使得人才培养的资源可以更好地被配置和管理,继而确保实际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12]。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诉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时就需要能够高度关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积极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上进行优化,由此使实际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得以架构,这样实际的评价与教育优化可以更好地融合,自然可以使实际的评价系统朝着更加完备的方向进展。

作者:吴杰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