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技术范例

高效农业技术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1

关键词:玉米生产;高效节水技术;浅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

现阶段,我国在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从玉米生产种植产业方面来看,在实际灌溉操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地区依旧延用传统的灌溉模式,使得玉米生产中的水资源用量始终维持在偏高状态,增加玉米生产成本与资源浪费量,不利于区域玉米生产种植产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必须要在玉米生产中引入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实现对玉米生产灌溉现状问题的有效缓解。

1传统灌溉技术的现存问题与缺点分析

第一,以前对玉米进行浇灌时,都采用漫灌的形式,虽然这种浇灌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给土壤进行补水,但是这种浇灌方式在浇灌过程中,水源不只是流向了田地,还有大量的水会在路面上滴漏,很容易造成水源浪费,而且还会增加路面的光滑度,使人容易滑倒,造成扭伤以及摔伤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人身伤害,得不偿失。第二,传统的漫灌方式在浇灌过程中需要人在旁边守着,时刻要检查有没有跑水漏水的现象,对人的体力有很大的需求,几圈不停歇地转下来,对体质不是特别强壮的人来说伤害特别大,如半夜不经意间滑倒得不到及时帮助,情况会非常危险。第三,传统漫灌一般采用传水带,传水带大多是PVC材质的,很不耐用,尤其在夏季中午时分,太阳又毒又辣,此时阳光暴晒,浇地的水带在经过阳光暴晒之后变得特别脆,很容易断裂和碎掉。很少有水带使用橡胶材质或是一些其他的高级材质,这种不仅成本昂贵,而且生产条件有限,导致价格更高,购买的人少。传统的浇灌方式需要用水带从井口一直延伸到地块尽头,需要大量的水带,但日常中水带又没有其他常用之处,就只能搁置,有时候存放时间太久也会损坏,虽然水带没有明确的保质期,但确实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要更换,造成大量的物资浪费。第四,在对土地进行传统灌溉时,整个地块都是泡在水里的,直到大量的水源将整个地块全部覆盖,虽然大面积的水源覆盖使玉米充分补水,但对土壤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会产生缺氧现象,影响土壤的正常状态,破坏土壤的正常生态结构,产生板结盐碱化现象,甚至造成土壤流失。而且在玉米播种后期,大面积的水源深度覆盖,会导致烂根现象出现,影响玉米的发芽率,导致玉米植株的成活率下降,进而影响玉米的结棒率,使得玉米的产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还会下降,玉米产量不够就会更加加剧我国的粮食压力[1]。

2玉米生产中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益分析

2.1节水成效

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在节水灌溉方面,新型的滴灌浇水模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节水工作做出了贡献,尤其对于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种植,集中浇灌,在田间安装滴灌管道,在浇水时通过管道上的细孔对玉米根部进行精准浇灌,避免了田间的水存量过多造成浪费,让玉米地浇灌效率得到更高的提升,同时也保护了土壤,防止了因水源漫灌导致的土壤流失现象。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滴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做到了玉米的精准灌溉,既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又能高效地进行农业作业,提高农业种植和浇灌的效率,同时,还能够用最少的水量浇灌更多的土地,减少水源浪费降低水源流失率,为我国的资源保护作出贡献。这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应该成为我国高效农业节水的重点推广技术,将这种浇灌方式结合各地的习惯特性运用到全国各地的玉米种植中去。

2.2生态效益

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不仅节约了很多物力、人力的成本,更是节约了财力,而且对水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水源保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传统的漫灌模式下,土地的大面积漫灌,使土地处于一种被浸泡的状态,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这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地块中含水量过多会使土壤失去肥力,土壤流动性强,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以及其他作物都是无法生长的[2]。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水源浪费,提高了水源利用率,这种滴灌模式相对来说,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还可以保留土壤的肥力,使土壤更加肥沃,更好地为玉米的根和茎提供保护作用。同时,与漫灌不同的是,不会造成土壤流失,提高了土地的固土力,给玉米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玉米及其他作物的生长。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高效节水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地下水超采的现象,有助于维持地下生态的平衡,解决水源紧缺的问题,更好地保护土壤,保障了大自然的生态稳定,同时,也促进了玉米的高效和高产种植,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3玉米生产中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与推广路径探究

3.1持续更新完善节水机制

想要确保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实际的玉米生产种植中得到深入性利用,就需要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实现对节水机制的持续性更新。在此过程中,主动参考区域内玉米种植生产的实际情况,从选地整地、播种机具选择、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管路敷设、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收货后配套耕作技术等方面入手,制定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规范,结合技术宣讲与培训等活动的展开,驱动相应技术规范内容、节水机制要点切实融入区域的玉米种植生产实践中。同时,应当在保证政府引导的条件下,鼓励社会群众主动参与节水机制的创新制定与推行过程中,促使农户转变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获益方,实现在维护玉米生产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同时降低水资源消耗量,提高节水灌溉现实成效。

3.2对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实施创新

更新灌溉方式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重要路径,在降低区域玉米生产种植总体水资源消耗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指引下,需要对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实施创新。实践中,可以在区域玉米种植生产中纳入浅埋滴灌技术,即利用低压小流量实现对玉米植株的灌溉,利用滴灌设备引导水滴均匀、缓慢且定量地渗入土壤内,直接实现对玉米植株根系附近土壤的精准浸润,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投入量。为实现上述目标,可展开大小垄种植模式,在小垄中间位置进行开沟处理,并在其中敷设滴灌带(埋深维持在表土下方3~5cm区域即可);完成玉米播种后,连接滴灌带与地上给水支管,实现浅埋滴灌,并为水肥一体化管理操作的展开提供条件支持。

3.3合理推迟玉米的灌溉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玉米植株生长转入拔节期后,即可组织对玉米植株的第一次灌溉。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适当对玉米植株的第一次灌溉时间进行延后处理,可以在玉米植株生长转入大喇叭后期或是抽雄前期的条件下,展开对玉米植株的第一次灌溉操作。实践中,虽然对玉米植株的灌溉时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后,但是由于我国在进入夏季与秋季后,降雨量普遍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能够及时向玉米植株提供自然雨水补充,保证玉米植株生长期间拥有充足的水分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合理推迟玉米的灌溉时间非但不会导致玉米生产种植的减产,还能够达到提升雨水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切实维护水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3]。

3.4引入多元化的施肥模式

应当积极整合区域内所有农户的种植土地,搭建起以大田玉米生产为主的“智能控制物联网+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壤调理剂使用”核心示范区,驱动玉米种植基地生产机械化与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节约资源(节地、节药、节肥、节水、节省人工)的同时减小农户在玉米种植生产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区域内土地流转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等基础条件较好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示范性与带动性作用,提升区域内滴灌(包括膜下滴灌)、微喷灌(包括伸缩式)、自动测墒灌溉、自动养分监测施肥及其自动控制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积。另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还应当在区域内加大对设施农业及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的探索力度,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逐步搭建起更适合区域玉米生产种植的水肥一体化物联网高效节水管理系统,促使玉米种植生产灌溉管理的智能化与远程化成为现实,并有效实现灌溉水和肥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3.5推行全膜覆盖种植

在实际的玉米生产种植中,灌溉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所需要消耗的人力与财力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了确保灌溉工作的成效良好,且能够最大化发挥出其在支持玉米生长方面的价值性,应当引入全膜覆盖种植,以此替代原有玉米生产(秋季耕种方式)中应用的覆盖方法。在全膜覆盖种植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等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用量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减少农机设备的应用频率,从而达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的效果;实现对玉米种植区域内水分实际蒸发速度、蒸发量的有效控制,并结合对雨水的全面收集与利用,达到更为理想的节约用水效果,驱动水资源利用率表现出明显提升的趋势。相比于传统覆盖方法来说,全膜覆盖种植在玉米种植生产中所展现出的高效节水优势性更为显著,可以促使蒸发的水分在地膜内部迅速转化为水珠,并再次进入土壤中,渗入玉米作物的根系。此时,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湿润状态下,土壤水分流失量有所降低[4]。通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实现了为玉米植株的生长创设良好环境条件,在实现高效节水的同时驱动玉米种植产量与作物品质提高。

3.6多手段强化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第一,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区域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特点,将垄膜沟灌技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在玉米种植生产方面重点示范推广垄膜沟灌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为主的农田高效节水技术,通过示范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提升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的节水量。第二,强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并依据集中连片、配套发展、规模化建设的原则,在区域内积极搭建起玉米生产节水农业示范点,同时,依托示范点的技术示范影响与带动作用,驱动整个区域内的玉米种植户均自动学习、应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展开实际的玉米生产。第三,开展节水技术试验,提高技术支撑力度。切实参考区域玉米生产实际情况,在玉米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引入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并组织相应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通过试验有力地提高旱作节水技术支撑力度。第四,持续加强节水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效果。结合抗旱减灾保丰收和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工作,成立专业技术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以田间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在区域内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应用各项节水抗旱技术措施。在技术培训过程中,配套向农户发放节水及科学施肥宣传页。通过在田间地头查看实际受灾情况,现场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指导的针对性,确保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区域内得到大范围以及高质量应用。

4结束语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2

1、农艺节水技术

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学制剂调控等措施可节水30%。农艺节水技术具有保土保肥保温、调节田间小气候、灌水均匀、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可使作物增产20%以上。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修建水库、池塘、水窖等水利工程,再结合深松深耕、以肥调水、合理控制作物群体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可确保作物的高产稳产,并保证作物的品质。

2、工程节水技术

工程节水技术是结合了最新技术的一种节水技术,包括高分子技术、信息技术、现代高新科技等,以减少灌溉时出现的水量损失。工程节水技术就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和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创制出多功能、低能耗、智能化、环保化的节水灌溉系统,从而实现精量灌溉节水。为了减少农田输水系统水量损失,许多国家采用机械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管网化的灌溉输水系统,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渠道防渗系统,研究出具有防渗、抗冻胀性能的复合衬砌的工程结构,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土壤固化剂和固化土复合材料,并利用工程技术对雨水、污水、咸水、大气水等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

3、水管理节水技术

水管理节水技术就是利用3S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作物进行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对作物生长进行决策模拟,对农田信息实时采集,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精准和快捷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利用水管理节水技术,在灌区采用多种水源进行灌溉,如利用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灌溉、咸水淡化灌溉、收集雨水灌溉等,合理利用和配置灌区的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利用灌区的一切水资源,既满足作物对水的要求,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对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展望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玉米生产;应用

农业的稳定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此,需创新玉米生产方式,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生产量和质量。当前,传统农业玉米生产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文章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1传统农业玉米生产遇到的问题

1.1水资源利用率低

传统玉米灌溉方式以夏灌为主,虽然能保证土的地温度、湿度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抗旱问题,但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无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2]。如果采用夏季、秋季的雨水灌溉,无法满足玉米对水资源的需求。而要储存夏季、秋季的雨水,需要建立更大的水库。建立水库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还可能降低城市地下水的水位,一般不建议采用。

1.2水资源不足

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传统的灌溉方式无法满足各地区的应用需求。例如,山东省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整体的密集程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旦水资源不充足,就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2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2.1创新灌溉方式

可以选择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能节省大量水资源,尤其是针对夏季、秋季的降水情况,整体的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为头水浇灌节省了大量时间[3-5]。例如,在山东省,由于地温逐渐升高,应用传统灌溉方式会对玉米各阶段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应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创新灌溉方式,会对玉米种子的发芽产生积极的影响,缩短玉米种子发芽的时间,从而确保玉米的发芽率。

2.2推迟浇灌时间

玉米首次的浇灌时间,一般在玉米拔节前后。要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就需要把首次浇灌的时间推迟到玉米大喇叭口后期,或玉米的抽雄前期。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灌溉次数,节省大量水资源,又能使玉米的营养成分充足,充分发挥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把浇灌时间推迟到这两个时间段,主要的是因为此阶段一般是夏秋时节,雨天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季节性雨水。

2.3多样化施肥

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考虑土质、湿度、温度等因素,创新施肥方法,合理选择施肥时间,针对追肥程序,可以把原有的两次追肥缩减为一次追肥。把追肥划分到基肥中,使整个施肥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农户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合理地控制施肥,从而提升玉米质量[6-8]。

2.4全膜覆盖

全膜覆盖方式最适合应用在秋季的耕作中,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而且降低了机械应用费用,从而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不断推升我国玉米生产技术水平。

3运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效益

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以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为核心,对各项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其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和生态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3.1节水效益

在节水方面,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了秋季与夏季的雨水,能有效减少灌溉次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据统计,每减少一次灌溉,1hm2玉米地至少可以节省1000~2500m3水资源。而且,玉米地面积越大,节省的水资源就越多。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还合理地解决了水资源不充足的问题,保障了各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能充分体现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高效性,真正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2生态效益

应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合理施肥,能加强对土壤肥力、水分的保护,降低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性,使玉米的根茎得到安全保障,起到固土的重要作用,为玉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结束语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玉米生产质量与产量,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水平的创新,不断研发多样化的生产技术,既节省人力,又促进玉米生产向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对玉米根茎的保护,为玉米植物的安全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7):116.

[2]李祥营.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36.

[3]罗新华,杨珍.浅谈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3(8):6-7.

[4]刘勤.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5]蒋彬.粮菜轮作及高效节水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建设显成效[J].农业工程,2014,4(S2):16.

[6]王江海.甘肃河西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7]刘红霞.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3):57.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4

1.1气候

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区,雨热同期,按气候分布来看山东省是一个气候条件较优越的省份,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污染加剧的影响,郯城县的气温整体是升高的一种状态,降水减少,日照率也降低,气候变化非常明显,郯城县的县内降水量有着南多北少的特点,县内的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受到了限制,该县区的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要来源,汛期容易发生洪涝,但是春秋时节又容易发生干旱,当地的河流径流量较大,但大多是过境水。目前为止,各地对过境水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的,另外县区内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是集中程度很低,分布很不均匀,对于农业生产就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1.2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玉米是一种拥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于一体的三元作物,对于人民的经济生产和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县区内的产业结构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各种深加工产业不断的兴起和发展,郯城县的玉米播种面积急剧增加,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对于灌溉这一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灌溉水资源较为缺乏,从前的浇灌畦灌、沟灌、淹灌、漫灌,大水漫灌等方法就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度缺乏。然而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相当大,由此山东省一直都在致力于研究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2作物生产在节水方面的主要问题

2.1传统的灌溉模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大部分的耕地采用的灌溉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夏灌的方式,虽然说夏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土地温度,湿度,对于抗旱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样的灌溉方式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并且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虽说可以利用夏秋雨水,但是为了夏灌提前储备的灌溉水的量比较大,使得水库的储水量极大地降低,这样就导致了山东省郯城县的地下水的水位的下降,这种灌溉方式是当地人民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的灌溉方式,在当前的水资源受威胁一直减少的情况下,玉米种植面积加大,春种小麦,夏种玉米和水稻两季轮作的现实情况下,对灌溉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求我们从节水灌溉技术上进行突破性的研究。

2.2大水漫灌仍比较普遍,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山东省郯城县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密集程度有限,总体上是南多北少的一种分布状态,南方很多地区的玉米地的灌溉仍然使用大水漫灌的一种灌溉方式,在当前玉米种植面积急剧增多的现状下,大水漫灌的方式就使得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3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3.1改革灌溉方式。

改变漫灌的方式,可以改为喷灌,滴灌等,原先灌溉水的用量大概是一公顷2000立方米左右,现在可以用一公顷1200立方米左右来代替,而且在夏秋季节大地降水也较丰富,这样灌溉时间的改变为当地节省了一公顷500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我们光看数据即可看出改革灌溉的方式的节水效果是很明显的,同时也为头水浇灌的时间的推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样在根本上改变了县区长期以来的灌溉传统,随着低温的逐渐升高,上述的浇灌时间和浇灌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作物地种子的发芽,能够减短作物种子的发芽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当地作物种苗的发芽的成功概率。

3.2推迟玉米首次浇灌的时间

首次浇灌玉米的时间一直都是玉米拔节前后,现在我们推迟到玉米大喇叭口后期或者抽雄前期来进行首次浇灌,对玉米首次浇灌时间的推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省水资源的消耗,因为在推迟的这段时间内夏秋雨天是比较多的,这样可以高效的利用夏秋的雨水,经过初步的估算,这样推迟对玉米的首次浇灌时间的方法至少可以节省1次灌溉,一公顷玉米地至少可以节省1000立方米~2500立方米,从而达到高效节水的初衷。

3.3改变传统的施肥方法

对于初步的基肥,应该加大基肥,并且对于追肥这道程序,试着将原本的两次追肥缩减为一次,将一些追肥划分到基肥中,这样的施肥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便利农民们对于玉米生长期的控制,便利管理程序,精简操作。

3.4全膜覆盖

对于灌溉,既要求灌溉水的先前储备,又要求农民劳动力的付出,人力物力财力都有很高的付出,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转变一种方式达到保地力和护苗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全膜覆盖的方式,结合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例如:全膜垄沟,全膜垄侧等等技术,能够很大限度的减少灌溉用水,并且因为是全膜覆盖,所以对于夏秋雨水的汇聚度是比较高的,可以最大程度的收集利用夏秋雨水,为玉米的生长助力。

4效益分析

4.1节水成效

这一技术的应用,通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实施,经过初步估算一公顷的玉米地可以节省2000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也就是说每5公顷的玉米地大致会节省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样看来,该技术的节水成效是很显著的,是所谓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

4.2生态效益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农业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建设以及修缮,对自然界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科学管控与调配,是农业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我国当前的节水灌溉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项目探索,才能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与社会需求协调性发展。

1我国农业水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以及多个领域也在不断地交织与融合,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攀升,水资源以及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党和国家政府一再强调,未来的社会发展应秉承生态绿色的原则,也多次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高效节水灌溉是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却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在长期的发展与建设中不断完善,以统筹安排的方式在建设过程中协调跟进,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探索农业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策略

2.1提高各个环节的节水灌溉意识。节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节水灌溉意识,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优先考虑,尤其在设计与施工方面,要充分发挥农业水利工程自身的优势特点,同时也要考虑未来长期的发展规划。鼓励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全员参与,既要认识到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必要性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要针对设计细节与施工细节进行可行性研究判断。

2.2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节水灌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身就是农业水利建设工程中的重点考虑环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细节能够有效落实,并充分发挥农业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以此达到实际的建设目的。详细的制度体系需要对工作细节进行有效划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通过制度配合让实际施工和管理达到预期,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纠偏和调整,以此加快和约束水土保持工作的正确开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积极的态度保障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2.3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做好相关规划设计。我国地缘广袤,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因此所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不能一概而论,在节水灌溉建设前期应充分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前期规划,制定可执行的初步设计方案。在总体规划工作的探究阶段,需要各部门人员深化配合,强调各个工序的设计衔接,以综合规划体系为主导,尽可能地提升工程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如果不可避免的破坏地区环境,要制定相应的后期拟补措施,以此达到合理的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

3结语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温室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日益提升,传统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变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找出影响和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并提炼出关键性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再发展的关键,同时新技术、新推广也为助力农产品新品种的研发提供支撑。本文将重点从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温室产业发展思路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主体

通俗说,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由谁承担、谁来做的问题。我国在农业技术领域的研发与推广方面设置了专项经费,主要以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团队为主,技术的研发人员相对充实,但是技术的推广人员由谁来承担,相关的技术推广机构又由谁来做。作为技术推广来说,其是一种服务式推广模式,例如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正确使用相关技术产品等,在技术推广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杂交水稻。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主要以政府为主,由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加上经费的供给基本都来自于政府。如图1所示,为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主要简化结构。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化作

为基础性产业,农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2003年我国“三农”问题引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成为我国社会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因此,只有大力推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才能够更有成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至今,我国农业推广机构不断增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不断增加,从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到农业技术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并构建成为上下联通,左右互通的农业技术推广发展体系;作为政府,不仅制定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同时以优惠政策为主,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各系统的搭建和服务模式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1.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成效的显著化

以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的农业推广技术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中经济作物中主要可推广的技术成果有油料作物、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及大豆高产栽培等技术成果,从近几年的推广面积累计看,面积可达2亿hm2;园艺作物栽培方面,主要以推广蔬菜地膜覆盖技术为主,其中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有效地提高。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及推广以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达4亿多hm2,相应农作物总生产量也在增加,增加数量达2900亿多kg。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水平

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型农业技术推广往往指纯粹的农业技术的宣传与指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物的产量。现代农业发展不仅赋予农业技术更加宽广的应用舞台,为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等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例如以某县为例,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更加深入,已经建成4800多座高效日光温室,拱棚面积200多公顷,陆地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多公顷,全县境内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是去年的一倍,成为临近地区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然而从全县区域来看,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仅有40人左右,且大部分都是专科毕业学历,农业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一定的阻碍。

2.2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员培训,提升专业化推广水平

(1)要按照农村发展的全局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利用相关农业技术推广的法规规定,开展高效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并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土地流转进程中的有偿流转及补偿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等。(2)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理论及方法培训。带动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通过培训,让推广技术人员能够把控住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使用及转化阶段,并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能够灵活地借助各种宣传渠道及不同的技术推广方法,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3)现代化农业技术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培训。例如可邀请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开展日光温室蔬菜及花卉种植技术的讲座等,以此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

2.3促进农业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1)项目推广与农民培训相结合。农民作为农业技术的主要推广及应用者,应注重自身农业技术、农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首先,在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中,要首先对农民进行专项培训,如:温室蔬菜项目的推广。当地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当地的农业专科院校紧密联系,建立了无公害农业区域的调查与研究,重点开展了基于病虫害防治、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应用及温室环境种植技术应用的培训。促进农民能够快速掌握温室蔬菜生产种植技术,并能够在种植实践中体会相关技术的科学性。(2)农业技术推广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仅要看农产品的产量、农民的增收等,同时还要注重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作为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仅要着眼于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要以开展市场信息的传递为主,适当调整农村区域农业产业的布局,增强农民的农业生产市场观念。

2.4搭建农业技术推广平台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根据目前的推广状况,以及对将来工作的规划,完善和优化农业推广机制。通过搭建农业推广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媒介和互联网的优势,在农民以及推广机构之间搭建桥梁,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农村地区也实现了网络覆盖,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及时有效地推介给农民。通过农业技术平台,可以降低对推广人员的依赖,同时可以提高推广效率。还可以将线上推广与线下推广进行结合,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可以录制视频等宣传内容,通过带有画面的推广内容,让农民不再仅仅从推广人员讲述中去理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无法进行实地的农业技术考察,有了农业技术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农业技术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连线,通过直播视频直观看到农机如何使用,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如何操作,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成效。

3我国温室产业发展思路

3.1温室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温室农业产业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展开,由张振武(沈阳农业大学)主持的“北方冬淡季鲜细菜生产技术开发研究”的课题中提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其主持研究的本课题也收获了本领域项目的首个国家课题奖励。“十三五”期间,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已经商业化发展,各农业产业生产及运营公司申请了各种有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的课题,并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

3.2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前景

3.2.1发展日光温室技术必要性

(1)农业领域发展日光温室技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增加农民整体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因此要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在大量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上,实现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要做到弥补农业生产资源的短缺。如弥补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耕地的资源短缺问题及农业生产资源的短缺。

3.2.2日光温室农业技术发展的主方向

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构建因地制宜的日光温室生产的多样化发展思路,促进日光温室农业发展技术的专业化突破。其次,要以温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心,以实现温室效应发展的专业化、技术化,提升日光温室生产的产业化及现代化发展。此外,要以无公害产品生产为重点,在增加日光温室种植技术面积的基础上,发挥土地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日光温室产品质量。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要重视专业技术队伍的推广,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建立可行性的农业院校合作人才的优化控制机制,定向化地培养优质农业人才,进而弥补人才空缺及不足的出现。例如,在大专及专职院校中,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从专业知识抓起,实现技能全方位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对推广农业日光温室技术提供保障。在引入专业人才时,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水平。不能停留在大专院校的教育阶段,而是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树立推广服务意识,能够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职业发展目标,在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主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创新。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方面,要不断进行优化,以有经验的人员带领新人开展推广,以服务替代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宣传,以农民为核心加强推广的后续跟踪等,保持推广队伍的持续活力和战斗力。由于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老龄化严重,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更新工作队伍,让相关部门加大人员调动力度,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整体推广工作队伍老龄化趋势得以缓和。更新推广队伍人员后,需要对推广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培养推广工作者的推广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在面对农民不配合推广工作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细心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讲解,使得农民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增强信服力,以此调动农民更好地参与到推广工作中,进行主动学习。

4结束语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7

关键词:现代农业;节水农业技术;策略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成为当前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保障。农业中的节水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确定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研究开发重点和方向,对于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保障战略用水、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分析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今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1甘肃农业推广中节水农业技术现状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都存在干旱地区。据统计,中国的旱地有6600万hm2以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大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严重。节水农业技术是西北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甘肃地处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已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其他地区,如景泰县,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基础十分薄弱,节水效果不佳,节水技术发展滞后,设备使用不当,推广力度有待加强。但由于节水农业技术的缺乏,推广进度受到阻碍。因此,只有促进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才能提升节水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甘肃农业在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开展节水灌溉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土壤条件不利于集体治理,经济建设经验不足,节水农业技术水平不高。

2.1缺乏高新灌水技术。甘肃节水建设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主次渠道建设进度不断推进,渠道从源头到田间实现了水资源的覆盖,满足了田间灌溉的需要;渠道从灌溉方式上多次实现了节水效果,但从数量上看,许多地区和城市仍在进行大规模的渠道整治。

2.2农业机械化推广困难。甘肃属于丘陵地区,种植面积小,发展农业机械化有一定的困难,距全面机械化还有一段距离,有些地方还完全靠人工。因此,近年来,甘肃加大投资力度,在各地区推广了节水农业技术。

2.3地膜处理不到位。地膜处理不到位是塑料薄膜应用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对所使用的塑料薄膜不进行有效、均匀的处理,将对土壤产生严重影响,如残余塑料薄膜会降低土壤的孔隙度,从而降低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土壤自身的吸水性能。

3甘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途径

3.1推广新型灌溉技术。积极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1)膜下滴灌技术。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国内的膜下滴灌技术结合起来,可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滴灌产品上,然后再滴灌膜下。同时采用可调管供电,先用过滤系统对水和压力进行过滤和“净化”,然后与水溶性肥料完全结合,使肥料的水溶液进入管道(塑料膜下灌溉产品),最终将均匀且有规律的液滴定量渗入种子根液发育区,供根吸收[1]。2)垄膜沟灌技术。这种灌溉方法从水沟或塑料薄膜下往农田输送水,膜上沟灌适用于沙质土壤,由于其渗透率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膜上沟灌对灌溉用水的浪费。膜下沟灌适用于含水量和渗透系数较低的黏土,能大大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3)垄作沟灌技术。将地面铺装为洞室和沟渠,采用玉米枝条栽培,利用坡地和沟渠灌溉。

3.2推广地膜覆盖蓄水保墒技术。地膜覆盖蓄水保墒技术是把土地整理成沟渠或沟,与全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形成田间集雨沟、排水沟和小雨沟,尤其是春季5mm以下的无效降雨,可在土壤中被吸收利用。结合甘肃省景泰县实际情况,通过综合开发,利用雨水集蓄、土壤保水等科技手段收集和储存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量,以及雨水集蓄、土壤保水等技术的综合开发,实现了高效节水的目标。该技术已于2009年在甘肃省景泰县推广应用,并在泗潭市郑路镇、庐阳旱地农业等地推广全屏双垄沟播技术;2014年总推广面积为1.48万hm2,干旱地区马铃薯的年产量超过2.29kg/m2,增产了25%以上;2011年首次在玉米作物上采用双室覆盖技术,将一级和二级灌区的玉米种植谱扩大到2200m以上,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2]。

3.3推广以旱砂田砂膜双覆盖为主的节水抑蒸技术。文章以景泰县为例,结合景泰县马铃薯(沙漠马铃薯)和瓜果类作物的生长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砂纸双重防腐技术的干沙田防湿技术,重点解决了膜型、砂层厚度、膜沟钻孔、适宜品种、机播和施肥等技术问题,为优化各类技术提供了依据。通过大力推广以旱砂田砂膜双覆盖为主的节水抑蒸技术,景泰县旱地马铃薯亩产667m2,甜瓜亩产30%以上(1亩≈0.067hm2)。

3.4推广以应用滴灌补水设备为主的注水补灌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注水补灌技术已在甘肃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推动了节水农业技术的实施。旱灾前期作物缺水,将严重限制干旱沙地的农业生产[3]。干沙地注水灌溉后,塑料膜产量达2.47kg/m2,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了77.9%;甘肃省部分市、区农业技术部门还购置了移动式滴灌、农业增施机械和根系配套设备,并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助力当地农业生产。

4甘肃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策略

4.1申请帮扶资金,引进技术人才。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就必须解决节水农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人才引进、购置先进节水设备、采用先进灌溉方法、引进新技术等措施,为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2明确节水内容。确定节水内容是促进节水农业技术有效推广的关键。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可使作物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4]。由此可以看出,“节水”就是从管理入手,通过现代管理模式、水源管理发展和推广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

4.3有效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工作。1)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通过有效的广告宣传,提高农民对节水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是加强农民节水意识的有效途径;还可以通过试点,让农民群众看到实效,以此推进该技术的推广。2)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测、生长过程模拟、精确灌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3)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作物的水分流失,实现灌溉作物的智能化管理,因此研究开发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节水灌溉技术至关重要[5]。

5我国未来节水农业技术的研发

5.1现代生物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田间或试验室对主要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干枯程度进行测定和评价,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监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培养物干燥节水特性的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转基因和基因聚合等技术,创新简便有效的抗旱、节水种质改良和栽培技术,开发旱作、少灌、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善各地区主要作物的产水功能,提高有限作物的水肥平衡;主要作物采用调亏改良灌溉技术;积极开展作物就地灌溉技术和方法研究[6]。

5.2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该技术着重研究开发适合旱区雨水再利用的技术与模式,以及新型、便宜、高效的绿色雨水利用材料,对新型集雨器的结构及成田技术进行研究,对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合理制定灌溉土壤评价体系、再生水灌溉土壤质量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等,并采用一套完善的再生水治理技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7]。

5.3区域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该技术对土壤水分信号监测技术、诊断指标体系、土壤水分快速检测与预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比如,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结合土壤水分预测、植物水分监测和作物生长信息,对智能灌溉系统进行了监测、传输、诊断和决策分析研究,探索其多元化投资机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科学创业的积极性。

6结束语

高效农业技术范文8

【关键词】农业推广服务;协同推广模式;农业技术

基于农业现代化、农机装备现代化发展的背景,涌现出各类新型农业技术和机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不过从当前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的研发、推广实际来说,研究成果的转化度和应用率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服务,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1农业推广服务开展的意义

从农业推广服务实践来说,通过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具体体现如下:①技术创新和应用,保证粮食安全。以广西农技推广创新实践中,持续推广良种良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此系列措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整理如表1所示。②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大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比如食用菌生产技术等,实现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农业配置,促进产业升级。③带动人才培养。农业推广服务的优化和创新,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农业人才。

2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分析

2.1常用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从各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实践来说,形成了以下推广服务模式:①农业专家大院。具体形式为,地方政府和农业院校以及科研院进行合作,引进人才资源,即农业技术专家,采取种养示范以及现场讲解指导的方式,进行农业推广服务。②农业科技特派员。基于农业推广服务的需求,采取特派员的方式,增强了服务的灵活性和便捷性。③农业科技园区。基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农业科技园,助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推动产业发展,能够调动农民使用新品种以及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不过存在着极大的风险。④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业推广服务中,农技协具体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助力特色产业的高效发展,为其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⑤小农户科技园。基于土地经营机制创新,实施农民联户经营模式,同时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进而实现农业技术和农户的对接。

2.2玉林农业推广服务实践做法

从农业推广服务创新实践来说,采取了系列措施,具体如下:(1)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按照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部署,执行技术协同机制,推广计划食用菌项目。具体实施方面,玉州示范基地具体承担秀珍菇设施化高效生产示范项目,应用绿色高效设施设备,比如常压节能灭菌炉以及自动转移接种室等,实施数据精准管控生产过程,实现对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目的,节省了水电生产成本以及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和周围村庄合作建设示范样本。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入股以及就地聘用等方式,调动农户的务工积极性。专家单位重点培训关键技术,比如新品种引进试种技术和病害防控技术,由农技部门负责集中培训以及科普宣传,依托农科教协同平台,将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到户,实现食用菌文化知识的高效传播。(2)成立农业技术协会。从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角度来说,各地区普遍的做法为成立农业技术协会。以玉林市农技协为例,其组成包括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技协联合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同时包括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具体负责科技推广以及科普工作。玉林农技协结合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需求和任务,提出将会着力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以及智慧农技协建设等工作,搭建搭建“中国农技协广西玉林产业科技小院”产学研用平台,增强组员农业推广服务意识。通过组织多样化科普活动,丰富农技协活动形式,提升农业技术服务,实现对产业服务链的有效延长,推动扶贫禅意以及现代化特色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1]。

3农业推广服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近年来,玉林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农业推广服务的落实,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体制机制运行不畅、经费不足等,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加以完善。现结合具体实践,总结农业推广服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3.1做好实际需求的调查,开展针对性技术推广工作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情况和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预测发展趋势,提出适宜的农业形式以及农业技术。具体实施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权以及参与权,保证农民自主选择新品种和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的自由。除此之外,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从玉林的农业发展趋势来说,未来以水稻以及马铃薯种植等为主,在农业推广服务中,针对性推广超级稻种植技术和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等,做好技术应用实践的宣传,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2]。

3.2积极创新,增加服务投入

农业推广服务的创新发展,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具体措施如下:①农业推广机构认真履行公益性职责,探索兴办经营实体,推行一站两制和股份制等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②政府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的支持。例如,设立专项基金。③建设试点。选择玉州区或者北流市等,建设农业推广服务试点,发挥农技人员的优势,以个人或者集团技术承包形式,实施技术推广和经济报酬相互挂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农业推广服务得以高效落实[3]。

3.3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从农业推广服务落实层面来说,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的示范作用。例如,陆川县和北流市等地区,选择部分家庭农产,作为示范试点,示范大田育机插秧育秧以及插秧试验;玉州以及容县地区,选择相应的村庄,建设水稻生产一体化示范点,提供一体化服务,即播种-收获一体化服务,推广机械化育秧、机械耕作以及无人机喷药技术等。积极建设水稻高产示范区,落实示范行动以及整建制,推动乡镇的建设和发展。除此之外,建设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

3.4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从农业推广服务角度来说,除了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外,还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市场调查等。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产前的项目筛选以及产中的技术支持等,提供全过程服务。面向产业发展,以助力农民增产增效为目标,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助力农业发展[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运用和创新发展,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服务模式。同时要结合农业推广工作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优化和完善措施。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增强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庭立宗.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J].农家参谋,2019(22):9.

[2]徐婷.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12+215.

[3]王建.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J].种子科技,2018,36(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