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学习计划范例

高数学习计划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病理学;有效融合;应用分析

病理学是医学卫生院校一门基础性课程,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效链接的一座桥梁,它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本课程自身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之高职医学生专业知识的限制,病理学教学长期处在一种低效耗时的教学境地。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走进高职院校,和各类课程进行有效链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机制的不断变革,给学科教学带来发展机遇。笔者就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以和广大教育同仁共享,以期为全面提升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对教育教学的巨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甚至生存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挑战和冲击,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正在和各行各业进行无缝植入和高度融合。应该说,信息技术变成了一种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正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纵观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智能手机、各种高科技软件、IPAD等新型的信息化科技产物,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正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高度青睐。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不断推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科课程的不断改革,进而有效拓展了知识的信息渠道和获得空间,开阔了教学信息资源和师生视野,让教育更具有个性化、自主性和交互性,也为人才培养搭建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教育平台,让高职学生能够在开放、自主、便捷、灵动的空间中得到发展,并最终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二)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类别。信息化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变传统抽象的文字符合为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元因素,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逼真、新颖,同时凭借三维立体仿真模式,给人们展示全新的、形象的、生动的多媒体材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类别:(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的广泛应用,赋予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富有动态感、形象化,音视频文件或者网络共享都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教学行为变得更加轻松便捷。(2)模拟仿真教学。近年来,模拟仿真技术得到大力研发,很多课程都被制作成仿真系统或者软件,并通过网络和电子模拟系统,成功地展示有关内容,让学生在形象可见的情境中习得知识。(3)网络平台教学。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数字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已经研发了多项网络平台精品课程,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互动教学,教学资源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得到整合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可以打破时空局限,使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

二、信息技术教学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高职学生正处在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他们对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传统教学模式正使学习成为一种额外负担,学生厌学情绪逐年增强,逃课、睡课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让信息化技术促进病理学教学的改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微课程教学。近年来,数字技术、视频压缩、微软技术、网络传媒等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进入自媒体、微媒体为标志的微时代,加之5G技术即将在全球铺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微课”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微课”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授课方式,它的发展趋势十分迅猛并以无可取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特别青睐。其实,“微课”也就是微型课堂,它以教学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重难点、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的精彩表现记录下来,进而可以在网络、媒体中进行分享的一种形式,它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我们可以将病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录制多个小视频,教师对知识点的011讲解教授的视频多以10分钟以下为宜,录制后利用微信、微博、钉钉、QQ群、公共邮箱、APP等形式供学生及时下载学习观摩,这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揣摩学习,甚至利用这些“微课”进行预习和复习。久而久之,病理学教学重点内容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巩固,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也深得老师和学生喜爱。

(二)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教学。当下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公众号、APP、微信、QQ、腾讯会议、云视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业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加之5G技术即将进入普及阶段。受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的优越性、实用性的影响,广大师生对微媒体等信息平台尤其青睐,我们在病理学教学是可以考虑使用微媒体或者网络交流系统,可以通过扫描教师二维码形式进行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随时随地在平台上学习病理学教学知识,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跟帖讨论、关注交流,进而在自由轻松的平台氛围中激发,热情,习得知识,培养技能;也可以利用班级QQ群,教师将病例变化的Flash动画视频或者音频文件发送到群里,引导学生下载观看,在反复学习中习得和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和音视频展播,将病理学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非常形象直观的图片与文字,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进而通过师生在QQ群里的讨论交流,消化知识难点,内化形成知识积累。

(三)电脑游戏平台的自主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网上的电子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进入痴迷的程度。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爱好去设计教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可以将病理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为电脑游戏,像“连连看0”“粘一粘”“知识接龙”等等游戏。比如,教学高职病理学第四章《炎症》时,我们可以将各种炎症进行归类,罗列炎症和生理功能表现,制作“连一连”游戏,在平台上设计好,联队了可以成功通过,连错了电脑自动评判,引导学生再次连线,最终得到通过。再比如,我们在教学本章时,针对炎症表现中的“渗出液”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将“渗出液”“漏出液”的不同表现制作成为不同颜色的图标,进而制作为“图标粘一粘”游戏,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点击拖动鼠标来完成知识配对,通过了则为绿色,不通过就是红色,这样反复练习后可以全面达标通过。这种游戏教学形式,既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愿望,又能够轻松习得知识,掌握重难点,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设计要求。

(四)自动测评系统开心作业。高职院校大多沿袭传统作业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处于敷衍应付作业的状态,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引起了高职院校病理学作业的巨大变革,我们可以借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作业自动测评系统软件,学生课后可以自主在平台上下载作业,自主完成以后,在平台上提交完成的作业,电脑平台可以自动评判,无论对错,电脑都会显示卡通动漫人物的结果评判,并以鼓掌和语音“太棒了,要继续保持啊”加以激励;如果出现失误,电脑会以泪流满面和语音“成绩有点差,继续努力吧!”加以鼓励。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枯燥的作业也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

(五)合理使用病理学课程网络资源。目前,已经入网和投入使用的病理学课程网站像JPKC.sipo-huli.com,效果特别明显,后期管理不断成熟日臻完善,已经和全国甚至国外好多的医学院校接轨,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程度。实践证明,这个网站自开通使用以来广受医学院校师生的欢迎,以期便捷、海量、直观等优势赢得师生们的青睐,两者的有效融合为病理学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拓展专业事业的专业工具和操作平台。目前,该网站可以收索的《病理学》教学资源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教学标准、授课计划、全科教案、全书理论课多媒体课件、《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书稿及实验课教学指导、教材题库及其标准答案、《病理学》整体课程设计介绍、整体课程设计录像、主讲教师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相关专业知识竞赛辅导资料、示范课教学课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大叶性肺炎的课件等。

三、结语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2

1.个性素质不突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固有思维模式,无法发掘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比如不能对于某个句子不会变通各种方式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路的顺利进行。

2.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开教学,这样会方便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相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有的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再一次复制到课件上,学生无法从课件本身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教师过分的注重形式,而轻视知识内容,使得新课改教学实施关于多媒体的应用发挥不了其该有的作用效果。正常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要表达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探析,实现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但是,很多教师都忽视这些,使得课件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进一步引导的作用。最后就会将一个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教师按照整个事先规划好的模式以及流程进行形式的走一遍,学生就照本宣读、记笔记,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得愈加枯燥乏味。

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1.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管好机房的基础设施,比如确保计算机机房里的机器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程序完好无损,以供学生正常使用等等。除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以应对现代网络信息时代下所出现的各种软件问题,包括破解还原、控制软件等等。不断关注一些相关信息技术的最新消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比如可以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监督检查作业等。另外,还可以采用一对一上机制度,就是一个人只固定上一台机器,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保护计算机,进一步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

2.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模式

教学设计是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教材内容本身进行灵活多变,比如探讨式、提问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势必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个性化手段的应用,是结合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作业布置,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照顾得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最终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分组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按照不同的分层进行科学的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合理的搭配组织成一个组,每一组中都有好的、中的和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的特长,各尽其职。

3.通过反馈和沟通深入教学的个性化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其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过度的放任学生自由,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很容易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表现不好的学生就会趁机捣乱,很多学生因为过度的放任就会偷偷的网聊、网游、浏览其他与课堂无关的网页等,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如此,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定期的了解反馈信息,比如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WORD的分页符的运用经常出现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统一一下进行单独的讲解,之后对于讲解过后要进行实践的练习,然后统一进行信息的反馈和及时的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

三、总结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优势;注意事项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实践操作技能,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化学实验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地区难以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同时,部分化学实验开展起来比较危险,如关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学生开展起来就具有危险性。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中的“短板”,在现代教育技术下,高中化学教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效果。

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

(一)发挥虚拟实验优势,弥补传统实验不足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高中化学实验,主要是通过虚拟演示实验的方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传统的实验模式不同,传统的实验模式,会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的影响,导致部分化学实验难以有效开展,如污染环境的、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的化学实验等,都不利于在实验室中的开展。而虚拟实验则不同,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让学生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同时,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方式,实验视频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实验进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实验的关键之处,探索实验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利用计算机微观呈现技术,有效地突破实验的重点难点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中,有很多重点难点的内容是需要突破的,而这些重点难点内容,在传统的实验条件下是难以完成的。例如,晶体结构的展示,学生用肉眼是难以观察到的,在此条件下,教师必须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能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即通过计算机微观呈现技术,通过放大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微观的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突破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又如,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实验的方式,借助实验诠释概念的内容,让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和具体化,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化学实验效率,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高中学生的课程紧张,学习的压力较大。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模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尽可能压缩实验教学的开展时间。这种压缩化学实验时间的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针对一些开展难度大、耗时多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有效地解决类似的实验问题,不仅给学生展示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具有可行性:首先,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篇章,即使在农村地区,也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为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以远程教育资源为依托,搜集自己想要的实验视频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运用于高中化学的实验课堂中,实现模拟实验的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具有可行性。

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注意事项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运用具有鲜明的优势,但作为化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模拟实验的不足,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能用模拟实验代替真正的化学实验

前面我们谈到: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模拟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传统的实验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固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开展中,高中化学教师不能因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传统实验,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正的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开展上,教师应当把握好“度”,如通过模拟趣味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针对一些危险的、操作难度大的实验开展模拟实验等,方能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充分强化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忘本:即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教师依然不能忽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模拟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现象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运用于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足,突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优化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美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4

1)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将微观现象可见化

化学研究包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如原子、分子、电子等,还包括对原子结构、分子构型以及物质结构的研究,这些研究的主体,是肉眼都见不到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例如将原子结构的模型、电子运动轨迹;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金属晶体的4种堆积方式等,都可以用动态的形式模拟出来,给学生们最直观的认识.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可方便解释化学反应原理

在学习共价键时,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出σ键的“头碰头”成键,π键的“肩并肩”成键,以及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将复杂的原理动画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深刻的掌握知识点.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课堂现有条件有较难完成的实验或者现象

例如钢铁的腐蚀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出电化学腐蚀的相关知识.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原子核裂变、聚变及原子弹的爆炸等所释放能量的现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并了解我国科技的前沿动态.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具有不安全因素的实验

化学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除了药品腐蚀、易燃烧、爆炸等现象,还有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或有毒气体等,例如CO、H2S等气体,不仅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健康,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们.

2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进展.下面简述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化学教学.

1)应用投影技术

有些实验对实验仪器、条件和操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需要全神贯注,如出现小小的误差都可能会引起实验失败,这样既浪费实验药品又浪费教学时间.通过应用投影的技术来演示这些实验,避免由于反应过快,而无法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实验的重点,得出全面的实验结果.

2)采用视频技术

利用视频技术,可以给学生们演示不易在实验室或课堂上实现的实验,例如,危险性大、耗时较长的实验;操作繁琐不易观察的实验等.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来演示这些实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浓硫酸稀释的实验,为防止酸液溅出造成危害,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搅拌,因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密度大于水,如果不按照正确操作流程,导致酸液溅出,对操作人员会带来巨大伤害,而实际的实验教学中不能冒险去演示错误操作顺序带来的危害,只依靠语言表达不能达到效果,因此,可通过视频演示,让同学们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3)使用动画模拟技术

利用动画模拟技术,可以模拟许多实验,例如上面提到的错误实验操作将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再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部分是重点和难点,而且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利用动画模拟技术很容易解决这些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做到的问题,例如乙酸乙酯的制备,通过模拟技术演示乙醇和乙酸的断键位置和重新结合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

4)选用数字传感技术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5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主要的位置,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化学教学当中也是如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教师要善于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不断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该文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了解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不断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是对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降低教学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改进,以不断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

1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实价值

1.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主观性

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调节教课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历史背景,而且还可以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融入实验气氛当中,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充满学习的好奇心;化学实验比较实际,可操作性强,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爱上高中化学教学。而且,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当中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缺陷,能够让学生真正听懂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实验当中包含很多项目,每项实验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由教师示范,很多学生不能在示范过程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则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动作印象,而且多媒体还能够进行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来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这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料来反复进行掌握和练习,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方法,减少常识性错误,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分解,让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再结合教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的实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技术。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主导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师完成化学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课堂当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占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很多化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上课,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备课、上课和课后任务都是靠多媒体来完成,而忽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使得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导变成了多媒体,这就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初衷,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

2.2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备不齐全,有待提高

多媒体硬件设备是辅助完成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多媒体硬件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大家对于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层面认识上,像数码相机、投影仪及数据存储媒介等这些硬件可能都被忽视而没有配备完全,这导致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由于很多的高校缺乏资金问题,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学校及政府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其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

2.3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很多高中的化学老师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不能够自如地应用日常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些年长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对于化学教学有着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导致他们没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这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有效措施

3.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化学教学服务,因此对于多媒体的定位我们一定要把握准确,坚定多媒体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定位,不要将多媒体当成教学追求的目的,它其实是一种手段,为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并不冲突,我们要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又发挥传统教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互动高校的教学平台上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3.2改善教学环境,发挥课后反馈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环境明亮度的要求较低,但是不明亮的学习环境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这可以通过区分教室照明区域的方式进行解决,采用变换照明灯具,让学生处于明亮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出现上课瞌睡等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经常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适应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自由地进行发言,老师通过平台为学生进行解答,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地提问,老师也可以及时地解答,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加强模拟比较练习,充分发挥模拟比较的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学习,让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当中的知识来进行练习,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多次练习,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横向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比较学习当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便为之后的日常练习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已日渐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化学老师必须要正视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改进问题,使其更加贴近教学的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真正地达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的预期目标。

作者:詹龙昌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苗瑞雪.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李宇琼.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罗冬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188-189.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网络资源;理解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量应用,高中化学教学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很好地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认清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有益改变,课堂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探讨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对策是有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教学的信息化程度。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1.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虽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教师很难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新工具,利于构建信息化的高中化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基于信息技术设计的高中化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让教师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提高学生的理解消化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抽象、微观,不易于学生理解消化。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通过微课等辅助教学,便于把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如,进行概念、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直接展示概念论证的过程、实验过程,学生不必靠自身去想象,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力;第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思维;第三,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实验过程,降低实验教学难度。

二、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对策

1.合理应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中海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学需要、学生需要,通过多媒体、微课等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互联网资源。网络资源数量多、种类繁杂,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要精心选择,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否则易起到反效果。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前搜集、筛选网络资源,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设计与应用,发挥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丰富与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资源。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化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获得。由于实验难度大、实验室设备条件不足等因素,一些危险性高、技术难度高的化学实验很难现场完成。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如,做燃烧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镁条、硫、木炭等不同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不必亲自动手燃烧各种物质,既有实验效果,也能减少实验危险性,方便学生获得知识。计算机除了用于辅助实验教学外,讲解一些物质模型、化学性质时也可以使用。如,讲乙酸时,教师先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再借助计算机动画展示某些键的极性与不同的键能以及成键、断键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

3.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动画展示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做好新课导入工作;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化学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上所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高中化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条件下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创新,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多媒体、微课课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助推教学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高中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策浅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2):187.

[2]储海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薄弱点及其教学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6):33.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7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这些依托信息技术不断出现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期发展,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因此,高一阶段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如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是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将对高一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容乐观,以化学教学为例,教师受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两个极端。

1.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点,它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实验课,课堂演示占用时间较多,还比较麻烦,但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则可以减少这种麻烦。因此,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发展。

2.教师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有的教师则因为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愿意运用信息技术,他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会弱化化学教学,许多化学实验尽管繁琐,但是只有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观察细致掌握其原理。基于这样的原因,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做好初高中衔接,打好学习基础

高一化学不同于高二、高三的化学学习,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对于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而相比于初中阶段高中学习的难度更大。初中时没有打好基础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很容易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反感。因此,高一初始阶段的教学必须要做好初高中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学段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可以看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入,两者有必然的联系,高一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

2.优化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定义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论证,有许多假设需要用实验加以证实。因此,在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清晰度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学课堂,实验多以教师课堂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弊端,在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常常是以较快速度来完成实验,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实验的步骤,没有看清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就已经结束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必然存在差距,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如果适时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通过多次播放演示实验课件,直到学生弄清为止。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教材提到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那么长时间去展示,但是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摩相关的视频,弄清其原理,记住实验现象。再如,在《元素周期律》一节,为了比较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同时规避实验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同时播放从锂到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碱金属的活泼性就一目了然。这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三、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教学中不可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只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被信息技术局限自己的思维,过分依赖这种教学技术,而是要学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2.信息技术不可替代学生实验

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虽然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一些较繁琐的实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化学实验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实验是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该让学生动手的要亲自动手。

总之,当今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时展所带来的机会,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化学教学工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张博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教学;优化设计

1前言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因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迅速成为当下热词。“互联网+”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与集成作用,与其他行业发生跨界融合或“化学反应”,最终形成“1+1>2”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教育的第四次革命[1],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领域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使教育行业实现了人机对话和远程教育,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到当代教育的洗礼。而“互联网+”思维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教育的广度与宽度,使教育领域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中快马加鞭,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更能够适应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建立终身体育习惯,另一方面担负塑造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性。然而事与愿违,高校体育教育没有能够发挥体育的主要功能“遏制”不断下滑的大学生体质水平,也没有能够较好的发挥体育的社会性。面对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控”出现在课堂,且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时,本着“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教育思想,我们在体育课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最终使大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高校体育教学优化设计的新思维途径

2.1借助“互联网+”不断挖掘、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一般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和课件等。“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将体育活动、体育知识、体育内容和体育锻炼方法等定期上传到相应的体育网站,或优质教学资源网站的推介,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的丰富,使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竞赛方式,使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动态和发展产生积极的认识;除此之外体育网站的交互功能,能够及时反馈来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诉求,有针对性的完善、优化体育教学资源,指导体育课程的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教学资源的不断挖掘,一方面能够补充课堂上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能够使体育教师不断在专业素养上求新、求变,不断追求体育领域的新技术、新内容、新手段。

2.2借助“互联网+”不断延伸课堂长度与宽度

互联网的出现为体育教育教学提供改革契机,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利用少许的时间观看相关视频,掌握运动知识与动作技术重难点,较为清楚有效地掌握正确的动作模式和动作结构,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较为有效率的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活动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对于课堂中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可以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再次视频学习或是线上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使体育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体育如影随形地融入在生活、学习中,让体育课程不在局限于90分钟的时间,线上线下同时作用,有机结合,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此外体育精品在线课程的建立,可以及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打破了资源获取不平等的境遇,拓展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平等权利,同时体育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选取合适的体育教学、体育比赛视频上传到云端,学生可以利用云技术进行下载学习,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赋予了体育课程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3借助“互联网+”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互联网的出现,知识流与信息流蜂拥而至[2],全新的体育运动观念和国际化、潮流化运动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让我们重新审视“互联网+”给体育课程带来的发展契机,让我们能够积极探索、积极改革,寻求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去适应这场变革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仅仅局限于篮球、足球、排球以及田径等部分项目的跑跳投。一方面从学习效果来看,学习多年的篮球,基本的三步上篮技术绝大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掌握,另一方面由于反反复复来回于这几个项目,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下降,最终导致厌学。“互联网+”的出现,各种新运动项目和内容的传播速度和影响面呈几何数量级增长。在课堂中我们将“动态拉伸”这一新训练模式经过一定的改良作为准备热身部分,改变了以往原地热身身体刺激小,唤醒水平低的情况,使身体的骨骼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迅速被调动,进入预备运动的状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将HIIT、Crossfit、核心力量练习等新内容科学有效的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丰富了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又能在把握好科学、适当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条件下,对学生的健康体适能予以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全新教学内容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继而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因此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切实有效的练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来自新内容、新知识、新理论所带来的全面改变,继而乐于接受体育课,乐于接受体育内容,最终带来身体素质的全面变化,改变身体机能下降的状态。

2.4借助“互联网+”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信息流与知识流集成汇集,将深刻影响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信息化的深度渗透,对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师生中教与学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局面[3]。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关系,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不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却让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寻找到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然而总是事与愿违。移动信息技术的出现,特别是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激情碰撞”,让我们有机会将两者碰撞产生的“火花”运用到体育课堂中,成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部分,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在定向运动教学时,让学生利用手机拍照进行打点,一是通过qq、微信等实时聊天工具进行照片发送可以清楚了解学生是否到访定向图的每一个点标,二是通过照片的顺序也能够了解到学生是否是按照定向图上的数字顺序进行打点,三是通过图与图之间的发送时间差,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本堂课学生识图和奔跑的能力,更加直观的获得教学反馈。另外在技术动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软件KMPlayer观看慢速动作结构,加深对正确动作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帮助自我动作技术纠正和快速提高,学生自我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了自身学习能力,对错误动作认识更为深刻,并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同伴,帮助同伴共同提高,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能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去帮助获得运动技能较差的同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面,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融洽了师生关系。

2.5借助“互联网+”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对学生的最终评价都以量化评价为主,在评价方式上以绝对性评价为标准,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对身体素质优异,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在平时课堂中不尽全力也能在最终的教学评价获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课堂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导致课堂兴趣不高;而相对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的学生而言,平时课堂卯足全力的学习或许在最终的教学评价中也未必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不愿意上体育课,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最终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评价中加入了课堂平时表现,以及课堂外的体育活动参与。但是课堂外体育活动参与没有一个客观性的标准或者是评价尺度,而且很难进行监控和量化,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主观感受来进行判断。“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特别是以悦跑圈、悦动圈、咕咚和乐动力等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体验的运动APP,能够记录运动轨迹、运动时间、配速等数据指标,同时能够接入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朋友圈进行PK排名,因此教师完全能够利用这一功能特点在教学评价中加入平时运动量是否达标,连续排名前几名给予一定分数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有利于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有较为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班级群中进行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的对比,有利于刺激这部分学生潜在的竞争力,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再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吧,走向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减少静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开启运动模式,对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要抓住新技术、新趋势和新突破点,要充分、适当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互联网+”模式,不断地挖掘体育教学的资源,利用微课、精品在线课程拓宽体育教学的宽度和长度;不断地丰富和吸纳有益身心的体育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不断地开发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相互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具有动态性、过程性、全面性、立体性,基本能够满足不同运动层次的学生需求,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的客观、公正、全面。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34-40.

[2]刘从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自主-合作-创编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2:126-128.

[3]刘从梅,陶运三.“互联网+”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与学改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16-120.

[4]马登峰,张明.“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136-138.

[5]张高华,栾振昌,刘传勤.“互联网+”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与“混合式课堂模式”构建[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15,11:241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