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范例

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3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300例儿童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9例,亚健康儿童11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2例,消化不良6例。对照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7例,亚健康儿童13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5±0.7)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4例,消化不良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者儿童家属均事先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儿童参与。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常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儿童保健,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机体保健等;采用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儿童保健,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中心: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工作中心,将儿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社区作为服务范围。明确社区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将需求作为导向,建立以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给予儿童保健指导。(2)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健康儿童,也包括亚健康儿童,对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生率,对亚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3)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前,采用家访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儿童的详细资料,并为社区儿童建立社区保健档案,了解不同层次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④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嘱咐儿童家属定期带儿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对哺乳期儿童严格做好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导和护理指导。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实施心理发育咨询、营养指导、性启蒙教育、生长发育监测。对儿童家属进行儿童多发疾病、常见疾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儿童家属咨询保健知识,推进社区儿童保健又好又快的发展。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预防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及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1+满意人数×0.9+不满意人数×0.5)/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比较

统计发现,试验组儿童的疫苗接种例数有139例,其疫苗接种率为92.7%、46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为43例,其转归率为93.5%,而对照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疫苗例数108例,其疫苗接种率为72.0%,43例亚健康儿童的转归例数有29例,其转归率为6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本次共为两组儿童家属发放3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统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得出,试验组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保健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应用效果;SAS评分;MUIS评分

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保健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以及预防事项的了解程度[1-2]。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家属存在焦虑感,对儿童保健知识缺乏,容易引发对儿童健康的不确定感。因此,便有必要在儿童保健门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儿童家属的焦虑感及不确定感[3-4]。本课题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运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120例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均由儿童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8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年龄均值为(4.3±0.2)岁;22例为营养性缺铁、21例为缺钙缺锌、17例为厌食偏食。对照组60例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分布在1~7岁,年龄均值为(4.2±0.3)岁;23例为营养性缺铁、20例为缺钙缺锌、17例为厌食偏食。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即严格按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开展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儿童家属普及健康知识,发放健康手册,督促儿童家属自主加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比如,学会如何观察、判断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有异常状态,需及时联系医生,进一步做好相应的医护处理工作。观察组儿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前准备工作。一方面,结合儿童家属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确保健康教育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另一方面,了解儿童心理特点,为儿童营造有趣、欢快、明亮的环境,比如布置卡通、漫画墙,配置小猪佩奇、熊大、喜羊羊、灰太狼等布娃娃,使儿童消除对健康教育环境的陌生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5-6]。(2)及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由于儿童年龄普遍偏小,因此有必要及时对儿童家属发放健康手册,督促儿童家属仔细、认真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初步提升儿童保健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相关健康教育医务工作者有必要通过现场讲解及示教,了解每一位儿童的特点以及家属的认知情况,然后加强沟通交流,为儿童家属排忧解难,消除健康保健方面的心理疑惑。(3)健康档案的构建。针对保健儿童及时构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血常规检查,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当中;同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结合儿童的检查结果,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提高儿童机体营养。(4)健康教育讲座。在儿童保健门诊内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指导儿童家属积极参与,为儿童家属普及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知识、方法等;还可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育,在儿童保健科播放婴幼儿护理、喂养以及早期教育等知识,增强儿童家属对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此外,还有必要在宣传期张贴健康知识宣传海报,使儿童家属时刻具备对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

1.3判定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对两组儿童家属的焦虑心理症状及儿童保健意识及知识的不确定感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儿心理症状越好,不确定量越低[7-8]。此外,采取本儿童保健门诊自制调查问卷,将儿童家属对干预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0,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两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MUI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SAS、MU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儿童家属对干预的总满意度为95.00%,和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范文3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保健知识覆盖情况比较。研究组保健知识覆盖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保健范文4

【关键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价值研究

近年来医学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在健康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儿童保健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按照儿童的年龄,可以将儿童保健分为4种类型,即新生儿保健、婴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和学龄期保健[1]。儿童保健工作是一种公共卫生服务,其目的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的基本素质[2],其中健康教育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有关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发生、消除危险因素、传播健康保健知识的一门科学[3],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既可确保儿童能够按时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又可有力的保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维护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于全面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即观察、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辽源市龙山区东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护理工作的体弱儿童共计70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6岁,平均(4.86±0.31)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7岁,平均(4.72±0.49)岁。两组体弱儿童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比。

1.2纳入研究标准。①年龄3~8岁。②体质较弱,亦可视为亚健康状态,无器质性疾病。③排除多动症患儿,不能配合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者。④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x2检验及百分率(%),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本组给予常规保健及护理干预,如指导儿童家长,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儿童接种疫苗,并遵医嘱定期检查一些理化项目;指导家长注意给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给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必要时应补充维生素D、钙、锌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贴一些宣传画、板报等,内容以健康教育指导为主,同时配备一些儿童读物、益智玩具等。

2.2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保健及护理干预的同时,本组儿童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2.2.1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儿童保健部门,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以护士为主,以1名医生为指导。首先是注意收集资料,为每一位儿童建立档案,录入姓名、年龄等一般情况,以及健康情况、心理情况、发育情况等;其次是注意收集儿童家庭的情况,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生活环境情况等[4];再次是留存好每一位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便于随时沟通和交流;最后是需要了解每位家长的心理状态等。2.2.2丰富健康教育途径。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通信工具、教育方式不断出新,因此需要在既往健康教育途径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既可以采取以往的教育形式,如每月定期举办讲座,邀请儿童及家长参加,或定期举办互动交流会,会上注意解答儿童及其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圆满解决,或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为其免费发放,或成立QQ群、微信群等,在群众定期发放一些健康教育文章供其阅读,或设立QQ、微信、电话咨询热线等,进行线上健康教育或答疑等,以此能够全方面的对儿童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2.2.3饮食健康教育。体质弱儿童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且普遍存在,这些儿童多会存在偏食、嗜食、饮食结构不良、饮食习惯不佳等,故而护士应指导家长,并联合家长共同做好儿童的饮食护理工作。首先是告知儿童、家长饮食营养的重要性,提高其认知程度,能够真正的重视起来;其次是注意饮食合理,包括饮食搭配、营养搭配等,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的充足,同时亦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其次,给予个性化的饮食辅导,即在医生指导下,明确体弱儿童目前的身体情况,缺乏的营养物质等,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儿童设计一份科学的饮食食谱[5],发放给家长,让其注意调节儿童的饮食;最后,教育儿童及家长,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不报餐,少吃零食,不吃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2.2.4生活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家长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文化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有各不相同的性格,因此应采用灵活而科学的方法对家长进行生活健康教育,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出护士的关心和尊敬[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其应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不得过度的苛责、打骂儿童,这些不良行为将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创伤,不利于体质的恢复。同时注意每日陪同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睡晚起等,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体质恢复。

3结果

3.1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前后的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②比较两组家长的总满意度。

3.2两组儿童家长焦虑情况比较研究组健康教育前后SAS评分分别为(67.93±5.24)分、(34.15±2.9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SAS评分分别为(68.07±5.19)分、(49.38±3.15)分,两组健康教育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健康教育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儿童保健范文5

关键词: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进程缓慢,儿童家长对于保健工作的认知度不高,使得儿童预防接种的覆盖率较低[1];因此为改善这一症状,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它对于确保儿童及时疫苗接种,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将针对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展开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家长为观察对象;甲组中儿童家属男48例、女52例,家长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2.5±7.5)岁,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家属男46例、女54例,家长年龄26岁-42岁,平均年龄(34.0±8.0)岁,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中所选择儿童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甲组儿童与家长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与家长则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医护人员需对儿童家长情况深入了解,通过上门随访提供体检服务,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对家长分类为初高中文化、大学文化、大学及以上文化三类[3],依据不同群体的学历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使家长能够快速吸收健康教育内容。让家长积极配合教育工作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有关儿童保健的知识,告知其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需要对儿童不同年龄段针对性指导;若为婴儿时期,要向家属说明相关疾病筛查的知识,说明母乳喂养合理性;若为1岁-4岁儿童,则需协助儿童家长以其体质情况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若为5岁-8岁儿童,要提高家长对儿童运动方面的培养,促进其骨骼生长发育,通过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在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以“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或每月开展一次专家讲座的集体培训形式[4],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说明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需接种,以及每一疫苗接种流程、接种作用与接种效果。在定期展开的健康培训讲座中,以专家角度说明预防接种必要性,为家长提供提问时间,例如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后注意事项等,进而解疑答惑,消除家长顾虑。同时对儿童疫苗接种环境进行改善,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区域张贴相关健康知识漫画、标语及具有动画元素的接种流程图片等,以达到潜移默化对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

1.3判定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间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评估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定期保健、保健知识知晓、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等[5]。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数据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覆盖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乙组中所选择研究对象的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高于甲组,而在行接种与保健中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更低于甲组1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乙组中儿童家属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作为卫生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因受教育程度、人们生活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并不完善,因此深入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十分关键。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中传播医疗健康知识的途径之一,它是指通过展开行为与道德教育,为家长传播卫生知识,使其认识到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经有目标、有组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6,7],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效果。在本次研究观察中,首先对所选取研究对象上门随访,了解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家长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健康教育。其次在针对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中,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分别讲解饮食、运动、疾病筛查等相关知识,让家长做好儿童不同时期保健工作。最后在针对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时,采用一对一单独交流或专家培训集体沟通方式向家长介绍疫苗接种的效果、接种作用,并对接种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知识普及,消除家长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本次研究中,乙组中所选择儿童家长在行健康教育护,其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覆盖率明显增高,且因家长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在接种过程中医疗纠纷发生率相比较甲组未行健康教育家长大大降低。同时乙组中家长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综上所述,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对儿童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能够扩大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覆盖率,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孔伟迅,李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721-3722.

[2]涂正波,聂萍英,任红.移动应用程序健康教育对南昌市常住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信行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4):371-374.

[3]农桂兰.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92-294.

[4]陈艳娇.健康教育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116-1117.

[5]白丽.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27-128.

[6]陶丽敏,赵玉梅,顾联斌,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1):94-97.

儿童保健范文6

【关键词】儿童保健;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覆盖率

儿童保健是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提供更为科学性、计划性的综合保健服务,是提升儿童免疫力,降低相关疾病传播率,提升传染病防控效果的关键[1]。而社区健康教育是提升社区健康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家长的重视度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保证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就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社区的126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范围内适龄保健儿童家长,研究开展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30.12±1.3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27例,高中以上31例;对照组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30.24±1.3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25例,高中以上32例。2组家长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本研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审核后开展,所有儿童家长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志愿参加。

1.2方法

对照组:依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工作的常规工作模式进行,以张贴公告、电话通知等方式,定期通知家长携儿童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干预组:为儿童家长提供社区健康教育服务。①树立儿童保健意识:设立儿童保健咨询处,医务人员向家长说明儿童保健工作的性质、范畴以及重要意义,强调儿童时期注重健康保健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度。②提供个体化保健指导:采用面对面责任指导模式,由本社区的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每位家长对应一位医务人员。双方定期进行交流沟通,确定特定时期的儿童保健的重点内容,如2岁及以下儿童的日常护理和科学喂养、3岁~4岁儿童的科学饮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接种疫苗及相关流行病的预防等;指导家长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等。③强化知识宣传:定期向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儿童健康知识手册,儿童期疾病防控要点等资料,详细讲解并耐心回答家长疑问,提升其相关知识掌握度。

1.3观察指标

对2组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测评;比较2组儿童保健覆盖率。向儿童家长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的儿童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共25题,选择题15道,判断题10道,每道题4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得分达到90分及以上,掌握程度为优;得分在76~89分之间,掌握程度为良;得分在60~75分之间,掌握程度为可;得分低于60分,掌握程度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家长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干预组家长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掌握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儿童保健覆盖率对比

干预组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6.83%(61/63),对照组儿童保健覆盖率为87.30%(5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

3讨论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全国范围内医疗卫生条件不断优化,人们的医疗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在健康与安全方面,个人自主保健意识不断强化。而其中,尤其被全社会所广泛重视的问题,就是儿童保健[2]。目前,儿童健康保健及疫苗接种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儿童保健涉及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卫生、习惯、传染性疾病等多方面内容,影响因素也较多。但是就目前现状看,许多地方的儿童保健工作还未形成科学体系,家长和儿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有待提升[3]。因此,为提升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对儿童家长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是提升其配合度,保障儿童保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社区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就儿童保健工作而言,主要针对儿童家长开展。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是导致其参与和配合儿童保健工作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干预组儿童家长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工作的首要和重点内容,就是帮助儿童家长树立儿童保健意识,向家长介绍说明儿童保健工作的社会属性及其公益性、福利性,并对工作涉及的领域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介绍;强调儿童保健对儿童自身成长,家庭生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和深远价值,提升了其认识度和重视度,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社区开展的相关活动;而给予个性化保健指导则是社区健康教育的核心,不仅针对儿童的年龄区间、还能结合社区或附近区域内儿童保健工作动向,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结合儿童自身特点,使得保健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最后,通过强化知识宣传,对儿童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多种形式的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能深化儿童保健在家长意识和认知中的影响,使其随时注意相关细节,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能时刻对儿童保健保持高度重视,并自觉接触和掌握相关知识,将其应用于平日生活中,提升了儿童保健工作的实施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干预组家长社区健康教育,大幅提升了其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成功使儿童保健的覆盖率得以增加,与进行常规保健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儿童家长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萍.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187-188.

[2]季冬.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213-214.

[3]张锁华.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230-4231.

儿童保健范文7

1.1资料方法

以鲍秀兰编著《新生儿行为与。一3岁潜能开发指南》为指导开展早期教育,每日对儿童规范训练。2月龄锻炼俯卧、踢腿;3月龄儿童锻炼抬头和转动头部、以手支撑上身,抓握物体及玩弄;4月龄胎儿可对其讲简单话语、微笑、叫其名字;5月龄儿童锻炼靠坐,抓住物体并放人口中;7月龄锻炼手支撑胸腹原地转动,两手交换物体;8月龄锻炼独坐与左右转身、上肢向前爬;10月龄搀扶行走,拇指与食指取物;H月龄短暂独立;12月龄时,强化语言加手势交流和表达,让儿童接触不同声音、手膝合用爬行;1岁半锻炼爬上楼梯,锻炼说词组和组句;2岁以上儿童在安全环境中接触软、硬、冷、热物体,看清晰、色彩丰富的图案,;3岁儿童锻炼上、下的认知,鼓励表达情绪、思想、提出问题。

l.2评价标准

以WHO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标准作为本次研究两组儿童至36个月时生长发育评价的参照。生长情况主要通过身高、体质量指标分析(WH036个月男童身高、体质量标准分别为%.5。m、14.7kg,女童分别为95.6cm、13.gkg)。发育情况则包括感知觉(味觉与嗅觉灵敏、可感知色彩及短时间注视、听感知可区别“。”与“er”的发音、皮肤感觉软硬冷热、知觉方面可辨认上与下,即视为感知觉发育良好)、运动(可单脚跳跃、双脚交替下楼梯、可叠9块方木并在帮助下穿衣服,即视为运动发育良好)、语言(听懂并说出简单、符合完整句、可提问题,即视为语言发育良好)、心理活动(可小范围集中注意、可再认数月前的事情、有基本直觉行动及具体形象思维、有完整情绪表达、可适应陌生人出现,即视为心理活动发展良好)4个方面。

l.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脸验,尸<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生长情况

研究组男童、女童身高、体质量均良好,男童36个月时身高体质量分别为(9〕4士H.劝cm、(巧.1士4.6)kg,女童同时段身高、体质量分别为(95名士8.4)cm、(14.1士5.9)kg,男童、女童身高、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沪<0.05)。

2.2运动、语言等发育情况

研究组感知觉、运动、语言、心理活动发育及发展良好率均>95%,且各项指标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

3讨论

月龄6个月以下儿童需母乳喂养,必要情况下少量添加辅食;6月龄以上母乳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需频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调整辅食添加类型及添加量,尤其注意添加铁质以预防贫血;添加辅食后6个月即月龄12月之后考虑断乳。6一8月龄的儿童辅食能量应为830kJ左右,9一10月龄儿童辅食总能量应为1880kJ,12一23月儿童辅食能量应为3347kJ。6一8月龄每日辅食喂养2一3次,9月以上龄儿童辅食每日喂养次数为3一4次。身体不适儿童治疗期间应增加母乳摄人量,予以可口、松软辅食。部分儿童在12个月之后还严重依赖母乳,甚至夜晚多次食母乳、严重影响母亲睡眠质量,但家长不可因为儿童严重依赖母乳而强行断乳,对于依赖母乳且不愿吃辅食的儿童,断乳难度大、体质量偏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专家提示在12一18月龄期间断乳最为合适。

儿童保健范文8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儿童保健;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或引入生动且极具形象的一个场景,博得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指导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教材,轻松掌握知识点,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教学质量[1]。对于儿童保健,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繁多,加上时间有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很难掌握课堂知识点,片面性学习临床知识,部分学生虽然掌握到了理论知识,但是无法用于实践,与教学目标相悖,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2]。若是在儿童保健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3]。本文为了探讨观察情境教学法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应用,选择110名学生进行如下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110名临床医学系见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55名。对照组中,31名男生,24名女生,最小年龄20岁,最大23岁,平均年龄(21.45±0.31)岁。研究组中,35名男生,20名女生,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21.56±0.42)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比较性,可分组研究。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按照教材,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主体,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状态。研究组,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儿童保健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授课前。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对儿童保健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研读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及特点,进行有效备课,将理论知识合理安排在课堂上,并且根据本章节的内容,制定具有实效性的情境教学计划。情境教学方案的制定对于情境教学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方案的设计、课时安排等等均属于情境教学方案的内容,尤其是合理设置情景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将情境与知识点融为一体,另外设计难度适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上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章节的内容,自己做标注,不懂得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解,或者做好标记上课提问。(2)理论教学。情境教学前,先通过间接的语言介绍一下关于儿童保健的一些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该部分内容,且需要熟悉各项操作的细则。(3)情境教学法。参照课前拟定的教学方案,选择内容,开展情境教学。例如:各期儿童保健基本内容、儿童营养和喂养指导、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与评价、儿童生长偏离及儿童营养性疾病(缺乏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以及发育障碍(如性早熟、生长迟缓)等。情境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将多种情境融合在一起:①表演体会情境。例如,测量体格教学过程中,一共选择3名儿童作为对象,分别8个月、1岁和2岁,邀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演示测量体格的方法,其他学生对其测量情况进行判断,分析该测量操作有无出现差错,简要说明该儿童生长及发育的特点,有无异常情况,采取回忆的形式,对测量值的临床意义进行探寻。基于此,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表现,与此同时,进行规范演示,要求学生掌握儿童体格测量的正确方法,并详细说明计算公式,另外,介绍评价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②图画表现情境。例如,组织营养性疾病教学过程中,这里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例,采取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佝偻病在不同时段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际病例,组织进行接诊体验,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③语言描述情境。表演情境下或者是图画情境下,配合应用语言描述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采取语言描述的方法,解释表演或者是图画无法清晰呈现的一些情节,合理设计问题,或者通过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加深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4)讨论与发言。此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情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并要求每位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期间,教师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反向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决个别疑问。(5)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归纳出常见的问题,紧密结合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和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正确办法,吸取经验教训,整理、分析临床诊疗思想,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观察指标

(1)实习结束前,进行考核,得分越高表示成绩学好。(2)根据沟通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应急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对学生总体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总分分成甲等、乙等和丙等,甲等表示最好,丙等表示最差。(3)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实行百分制,60-100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4)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研究组55名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兴趣。

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T值检验计量资料,X²值检验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核成绩

调查显示,研究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考核总得分

评价考核总得分,研究组43例甲等(78.2%),11例乙等(20%),1例丙等(1.8%),对照组35例甲等(63.6%),17例乙等(30.9%),3例丙等(5.5%),数据显示,研究组甲等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²=5.090,P=0.024),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满意度

调查显示,研究组55名学生中,54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8.2%(54/55),对照组55例学生中,46例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3.6%(46/55),数据分析显示,差异显著(X²=12.646,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情景教学法的兴趣调查

调查研究组55名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兴趣。

三、讨论

传统讲授法,采取填鸭式灌注教学方式,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低,不利于思考能力的发展[4]。与此同时,儿童保健教学中方法单一,未体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加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不仅教学质量不高,而且学生学习状态欠佳[5]。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保健教学工作,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6]。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致力于创设一个与真实场合相近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到这一情境中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儿童保健教学中作用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倪征.儿童保健工作中普及营养知识有效性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04):170-172.

[2]李平,熊菲.情境教学法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186-187.

[3]黄飞燕.情境教学法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OL].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8(04):1-5.

[4]周瑶,肖利春,何平,王丽萍.医学生儿童保健内容在幼小机构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156+166.

[5]王婷婷,吕新,李榕,邵红.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儿童保健学课程合并的优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0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