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学习教育范例

电商学习教育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1

电子商务教学要求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教学理论来开展教学,实现对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及设计的最优化。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教学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代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信息化技术逐渐走进电子商务教学课堂,不断推广与应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因此,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既是现代化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环节。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

1.彰显专业特点,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其实践操作的具体场所,网络教学平台是师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环境日渐成熟、校园网络建设趋于良好以及商务实训设备的完善都成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硬件基础。倘若缺少通畅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教学就无法有序地开展。此外,网络数据通讯也为电子商务实践提供硬件条件。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不仅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而且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体验网络神奇,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网络信息化概念并不陌生,并且他们对网络也充满了各种期待和向往。在学生所熟知的网络下,只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化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育优势,调动学生对电子商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网络世界中搜索有效的商务信息,体验网络神奇,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巨大魅力,进而构建系统的电子商务知识体系。

3.加深整体印象,实现专项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加深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体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分模块”教学,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部分实行分模块学习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如管中窥豹,只是认识到各个部分,却很难形成整体印象。而电子商务教学网站能将电子商务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学生可以系统地认识到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分割,从而实现专项教学。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过程之后,自然其学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加强软硬件建设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在教学设备、软硬件等诸多教学基础设施上存在不足之处,校园网络也未能广泛地普及,仅仅依赖于单一化的电子商务教学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软硬件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为实践教学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积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此外,还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子商务知识、主动加入各种教学实践讨论之中。专业实习也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销售及管理活动中,而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口碑较好的企业,从事不同的实践活动,深入具体的工作岗位,增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3.落实电子商务教学师资培训工作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认知手段,只有不断应用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教育信息化,设备是教学基础,但真正发挥作用还是要依赖于教师。因此,师资力量是确保电子商务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应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加强既有师资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各种信息化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制定相关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使电子商务教学朝着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选用一些经验老练的在岗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授学生必要的实践技能,或者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从而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信息化教育技术对电子商务教学的优化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总而言之,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当前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推动信息化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国家、社会、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张倩 单位: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进.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相关问题的分析及优化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0)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2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可谓是“半壁河山”,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作文是学生的基础学力;三是作文是社会及生活的需要。而且,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60分的高分值。这些都说明作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尽管我们对作文教学是如此的重视,但学生仍然摆脱不了“怕写作文”的困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高耗低效,难以满足时下学生对作文学习的需求。在紧扣新课标的前提下,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把电影赏析引入到作文教学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与生活同在,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活水,语文教学必然丧失其生命力。因此,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本地区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该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不必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从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不能丢掉课本这一“小教材”,更要着重生活这一“大教材”。电影便是很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电影是一门高度浓缩的艺术,它能给予观众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刻的感受。电影与作文在主题、素材、故事完整性、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几乎同出一辙。拍电影所用到的剧本原本就是一部大作文。所以,学生在赏析电影的同时学习写作文这一做法是切实可行的。然而,要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电影赏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必须分层次有序地进行。

1.学生欣赏电影,激发兴趣,感受电影主题电影艺术属于一门综合艺术,它运用画面、声音和蒙太奇作为电影的艺术语言,通过演员二度的创造来表达一种艺术情境,给人一种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审美享受。娱乐性是电影的第一属性。也正是这一属性能够让学生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有声光影的电影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写作文创造了最好的前提条件。在看电影学写作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大增,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屏幕,完全沉浸在对电影美的感受当中,注意力被高度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便有更高的热情与更强的信心去上好每一节作文教学课。

与电影娱乐性同属一层次的是电影的教化性,也就是电影对观众的教育性。这一属性的本质来源就是电影的主题。电影的主题千变万化,但最终的归宿都是要引起观众共鸣,得到观众的认同,感动观众,从而起到教育观众的作用。电影主题对学生的感动让学生的情感跳动,同时也让学生的文思涌动。比如:学生看完电影《美丽人生》之后,都有了深刻的体会。课堂上学生纷纷写了自我感悟:有的学生体会到电影中的反战主题,思想受到了教育;有的学生感受到电影中所表现的伟大父爱;也有的学生被电影中浪漫的爱情所感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大声朗读自己的心声,并互相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此时适当引导,结合电影故事背景、电影表现手法和学生个人观点等等作综合论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欣赏电影,分析手法,评价电影优劣对电影主题有了深刻感受后,接着下来便是对电影拍摄手法作自我详细的分析。这是看电影学写作教学课的重要内容所在,做好这一步是学写作文的关键。对此,必须注意到两点。首先,对电影拍摄手法的分析是自我的。强调自我分析,是因为自我的感受才是最为真实的,才是最为原创的,这体现了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文的独创性。其次,对电影拍摄手法的分析是详细的。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分析做到面面俱到,大小兼顾,不能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得更多更深刻。对电影拍摄手法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作文写作手法的过程。电影拍摄手法与作文写作手法是同根共源的。学生看完电影后,教师要组织一堂关于电影拍摄手法的分析课。分析课以学生讨论为主,最好分小组进行。我让学生欣赏完影片《美丽人生》后,就以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了一堂分析课。我先要求每个小组就电影在表现主题时所运用的主要手法进行组内讨论,讨论完以后要求每个小组都提交讨论结果。各小组的意见会有不同,那就在全班的范围内再进行讨论,最终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接着我再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手法分析任务,比如第一小组分析电影在内容连接方面所用的手法,第二小组分析电影在塑造人物方面所用的手法,第三小组分析电影在环境营造方面所用的手法……。小组内讨论完后同样也要提交讨论结果。这样一来,全班的学生对整部影片的分析都有一个很全面的把握。这为以后的模仿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习不但要看到别人的优点,更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同样,对电影拍摄手法作自我详细的分析过后,要求学生敢于说出电影拍摄的不足之处,总体评价电影的优劣。这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这电影是由名导演、明星拍摄出来的,自己没有资格说不足之处。其实不然,就算是拍得再好的电影,也一定有它的不足之处。所以,只要指导学生细心去观察,定能找到它的不足之处。能够找到不足之处,也就说明学生具有避免这些不足做法的能力。我曾在作文的课堂上设置“假如让我当导演”的问题让学生发言。学生大都站在导演的角度,对于这部电影该表现怎样的主题、应着重哪一个故事细节、要选取怎样的表现手法等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发言。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视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学生欣赏电影,把握精妙,进行模仿写作对一部电影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学生可以尝试在习作中模仿电影手法,把电影的长处进行吸收,之后再现在自己的作文上。模仿不能只学其形。生搬硬套,结果会是邯郸学步。我们要求的模仿是形神兼备,尽量做到意境吻合,起到相同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电影。让学生体会到电影是以“离别”作为情感线索,从而把一个个不相干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的。并让学生掌握电影中塑造人物所使用的细节处理等等手法。之后教师以“依依不舍的离情”为话题布置作文,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要体现电影的拍摄手法,刻意培养学生对电影拍摄手法的模仿能力。模仿电影手法要求灵活运用,可以是整体借鉴,也可以是局部模仿,甚至是单一取法。模仿的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模仿不等同于抄袭。模仿也是创作,但抄袭就纯粹是盗窃行为。模仿写作可以是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自行练习,这里面的做法可以视乎具体情况而定。#p#分页标题#e#

模仿电影写作是学生看电影学写作整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欣赏电影后对电影认识再现的一个重要步骤,更是学生作文水平能否提高的一个关节点。因此,模仿电影写作是欣赏电影学写作文这一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应该是一个长期进行的教学过程,教师对此必须细密思考,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安排。首先,要求学生模仿电影表现手法进行片段描写。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是模仿其中的一个表现手法,并且限定主题内容。比如我就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电影《疯狂农庄》的对比手法,写出一个差生转变为优生的过程。因为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到电影的对比手法,而且差生转变为优生也是学生身边常见的主题内容,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并且都能够在写作中学会了对比手法的运用。其次,要求学生模仿电影主题内容进行故事构造。电影往往依靠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好让电影有更强的可观性。同样,电影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移植到作文中来,好让作文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学生看完电影,对电影动人的故事情节肯定铭记于心,也乐于尝试把电影的故事情节再现在自己的作文中。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模仿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最后,要求学生模仿电影的意境进行情感渲染。以上对电影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等的模仿仅是模仿其“形”。这还不是我们最终的模仿目标,我们除此以外还要模仿电影的“神”,这也是难度最大的模仿。所谓“神”,就是电影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审美感受,是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情感体会。这是电影给人的一种意境。要准确把握电影的意境,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电影的情感基调。有情感体会,学生就可以模仿电影的意境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营造同样的情感氛围。比如,我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电影《美丽人生》中“乐”的表层基调和“哀”的深层基调,并给出“父爱”的主题内容,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去模仿营造这样的情感氛围,最终构造出电影中的情感意境。尽管这是一次比较高难度的模仿训练,但学生还是能够按要求完成,并在作文训练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3

一、英语电影赏析课教学之现状及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很多高校是一门新开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对电影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电影理论基础、对电影作品的分析流于表面等。教师惰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缺乏统一规范教材等原因,教师没有用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思想上不够重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操作视听设备,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没有难懂句子的讲解,更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后教师也不能布置练习题温习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由于自始至终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整个过程对影片的被动接受,结果只是学生对影片进行简单而被动的“赏”,却缺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析”。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英语电影这一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未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原则

1.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英文影片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影片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

2.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以认知理论指导教学思想。信息交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讲授—接受”的单向流动。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在选定了某一类型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讨论的话题或课外作文,让学生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的话题与写作中。以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

5.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原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由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还在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电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影片《乱世佳人》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单单在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Gump)中就至少可以学到大的历史事件,如3K党、南北战争、猫王、性解放、美国总统遇刺、黑人运动、黑白人同校、黑豹党、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玛丽莲•梦露,小的可涉及国情及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如上学的校车、单亲家庭、橄榄球运动、幼儿园、小学、大学的学生生活及飓风、美国的疆界等。

三.英语电影教学对策

1.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事先在网上查阅与影片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影评。学生在调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材料时,能有一种自我挖掘与自我补充的过程,从而引起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查找的资料最好以英文为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词汇,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2.欣赏阶段。这是电影欣赏的实质性审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学生往往被电影的审美幻觉所牵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教师可在播放完一部分电影后,停止播放,针对刚听过的电影内容对学生提问、讲解,为学生继续欣赏电影打下基础。也可在第二遍播放时隐去影片的字幕,由于学生事先对故事内容已有所了解,再加上大量视觉信息的输入,可对他们的信息感知和听觉记忆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跨境电商;英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政策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各大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迅速,上课模式摆脱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里程碑式的长足进步。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商英语人才。

1信息化教学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信息化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信息化教学的两大技术支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即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具体指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化教学具有如下特色:一、以丰富性和时代性为内容特点;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三、以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四、教学模式方面比较新颖;五、充分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且改变了跨境电商英语整体教学体系。

2跨境电商英语课程特点

在“一带一路”“互联网+”、自贸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等国家战略策略的指引下,跨境电商行业迅速蓬勃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也在增加。《跨境电商英语》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涉及除英语以外的学科知识。《跨境电商英语》主要针对电子商务常用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专业术语,沟通方式和技巧,并具备跨境电商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跨境电商客服、运营等职业岗位。社会的进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跨境电子商务英语人才有所增加。电子商务本身具有创新创业属性,因此跨境电商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对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构建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

3.1建设高效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

高效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现代化。信息化贯穿整个教学管理,呈现出高效的教学管理。高效的现代网络教学管理离不开新颖的教学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基金。在教学管理结构方面需要再次组合,包括重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即建立一套与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3.2增加网络教学设施

网络教学生态建设,为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提供网络保障。首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行统筹规划,扩大校园教学楼网络覆盖率,强化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确保校园网络建设的齐全,各高校应该把重心放在校内网络环境上,配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网络设备。定时检测维修网络教学设备,及时为校内网络提供新的系统,使网络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电子教学资源教师应当了解,如今的跨境电商英语课堂教学需要除了教材以外多元化的资源。信息网络技术市场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和资料库很丰富,有超星学习通、I博导等。学校应该支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选择购买优良教学软件。当前市场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素材,可以运用到跨境电商英语网络教学中去。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分享的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来自海内外的知识。

3.3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角色,跨境电商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先决条件。学校在引进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上应该大力支持。定时培训跨境电商年轻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软件的动手能力,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网络教学比赛。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热烈开展,丰富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为跨境电商英语网络教学发展提供经验,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接受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反思。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赛项不断创新和进步。学校应该积极搭建信息化教学桥梁,提供年轻教师网路教学能力。教师通过比赛得到了教学进步。学校要积极组织校赛,鼓励年轻教师踊跃参与。教师通过竞赛增强在上课方式方面、理念方面和教学方面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训练教师在数据资源方面,电脑技能方面的能力。经过教学竞赛教师熟悉网络教学操作,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把握准确,教学实施顺利高效。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提高教师依据网络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通过网络实训教学赛项,提高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网络实训教学设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此外,学校应该给教师的网路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运用技能、跨境电商英语资源共享等提供和创造多种培训机会。

3.4强化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通过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使大学生能够在跨境电商英语网络教学课堂上,对学习资源做到准确判断和获取。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对像和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接受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效果紧密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教与学宣传力度,培训网络学习技能,定时举行跨境电商英语网络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接受力。各大高校要以不同方式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公开课,增加学校网络教学气氛,让大学生感受到跨境电商英语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大学生接受网络教学,从而有意识地、主动地配合并接受信息化教学。学校也可通过开设的信息技术学习课程,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学习。同时教师要把握网络教学趋势和优势,带动学生参与网络新型学习方式,把网络学习模式运用到平时学习中。

4结语

当今社会是属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时代,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购物方式、饮食起居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尤其是对教育领域影响深远。跨境电商英语信息化教学不再是之前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多维度、多元化、多方位的互动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中心,借助于网络技术创建出能够支撑教学情境创设、教学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共享、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跨境电商英语教学质量,高效实现培养国家跨境电商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庞云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3]沈国荣,李洁.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7.

[4]张喜华,郭平建.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5

(一)山西工商学院和法学相关的课程开设情况

1公共课

公共课也称为公共基础课或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外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我校在这些课程中和经济法有关联关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社会法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三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而社会法制一般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两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2专业课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修习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我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和法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有经济法基础(经济、管理类专业)、税法(会计类专业)、广告法(广告类专业)、建筑工程法规(建工类专业)、旅游法规(旅游类专业),专业必修课有广播电视法规(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类专业)。这些课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时间、课时要求与考查形式不尽相同。

3实践课

实践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一般法学专业的实践课为到法院实习,或组织模拟法庭等。由于我校暂时未开设法学专业,其他专业和法学相关性不是很强,所以暂时没有法学类的实践课。

(二)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开设情况

1商学院

我校商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共有三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人力资源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人力资源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也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2会计学院

我校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的三个方向:会计实务方向、会计应用理论方向、注册会计方向均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也均为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3金融学院

我校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4建筑工程学院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是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二课时,共计32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没有开设经济法,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6通才教学部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目光远大、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我院牛三平院长在研究美国通才教育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企业,了解其用人要求,掌握了市场迫切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的信息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于1996年在我院开办了首届通才班,实施通才教育。我院通才教育是在四年一贯制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完成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意义的知识结构,并得以内化,造就良好的人文、科学和道德素养,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我校通才教育部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前有工商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财务管理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二、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我校担任经济法专职教师将近三年,为各专业本专科承担了六学期经济法教学任务,在教学经验中总结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我校学生法学基础较差,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我校属于二本C类学校,所招学生学习基础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略有差距,尤其是初、高中应掌握的政治等学科里涉及法学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差强人意。第二,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非法学专业不再开设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而将法学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统一开设。这样一来学生在开设经济法课程之前接触法学的机会又大大减少,再加之我校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往往由思政方向老师统一教授,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法学基础知识学不透,甚至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在以后开设经济法课程时,学生该掌握的法学知识没有掌握,难以和经济法课程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课程安排不甚合理

经济法按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属于专业基础课一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之课,但是我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间和课时以及考查课程的方式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商学院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甚至是第六学期才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此时已经到了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不再开设经济法为时已晚。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而经济法涵盖内容又较多,课时量难以满足课程设置的需求。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考查课,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法学课程本就不是十分重视,再加上为考查课,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不重视课程的心理。从这三方面而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

(三)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针对二本C类学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经济法教材甚至为非法学专业教师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内容也没有大的区别。比如,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偏重于公司法,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合同法,金融专业应侧重于金融法、银行法等方向,而目前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如此细的分类,而要求经济法教材也难以涵盖所有法学知识,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质量欠佳,经济法课程的开设和各专业的需求贴合度不高。

(四)实践教学较难开展

我校是一所新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并没有法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均为非法学的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类的实践教学比较困难。目前针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只能停留在案例讨论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合班授课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案例讨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改革建议

(一)加强基础法学学习力度,为经济法开设奠定基础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只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一门涉及到法学的公共基础课,额外增加法学基础课课时量不是很现实,但是建议我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时候选择有法学专业,特别是有经济法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基础的部分,为经济法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目前,我校本科层次的专业经济法课时基本为周三课时,针对经济法内容较多的实际情况,周三课时(总课时48)难以满足经济法课程教学需求,建议学校本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增至周四课时(总课时64),且将考查形式统一为考试形式。并且建议全校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时间,专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科层次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这段时期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专业基础课而言也能较好实现其开设目的,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铺垫,并且有利于协调教师课时量的问题,不会出现一学期课多一学期没课带的情况。

(三)严格把好专业教材质量关,为课程的学习保驾护航

目前,针对二本C类院校的专业教材质量差强人意,教学在选择教材方面比较头疼。经济法教材的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体系严谨内容充实,但选择法学专业类经济法教材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难度偏大,而一些非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体系不严谨,有的内容混乱,有的法条滞后,并且不同专业重点不突出,这就需要在选取教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或者鼓励本校教师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

(四)适度开展相关实践教学,为知识的巩固助力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6

关键词:“商学结合”模式;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英语专业来说,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完成校企合作、工商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帮助学生实现了提前适应社会、参与工作、提供工作经验的机会。这一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并且也能高职英语专业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实行英语教学和商务类课程有机融合的“商学结合”模式,另外一方面促进了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商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内涵

“商学结合”主要是依据内容依托教学法为根本,而制定的一套教学理论体系。而内容依托学法顾名思义便是指,以有意义的学科或者专业主题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即以英语专业为基础,将之作为一门语言来规划学习,将语言学科和知识相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做出不断调整,来改善学生对语言学科的加深和熟练学习[1]。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模式和方法不仅让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实现了语言的学习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本文主要针对某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进行实践和考验。针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实践体系,依据2011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中提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即为了不断深化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教育体系,首先需要系统地设计出可以实行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设计,为了不断实现学生实践性的实习工作,学校采取正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深化教学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工学的道路指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导思想,帮助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前提当然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在深化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建设实践意义的教学基地和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高职英语专业争取更有利的学习空间,努力实现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此外,高职学校在深化“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英语专业学习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最合理的、“商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基地。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关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首先从校内的实训基地讲起,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校内关于建设实训基地利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例重大。为了实现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的设施设备还是教学环境,和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第二,管理规范。主要体现在学校为英语专业提供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并且还制定了相关保障性的约束文件,这也意味着学校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的大力支持。第三,校内有关设施设备较为齐全,为师生学习和教育以及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第四,有关英语专业的特色、功能也趋于多样化。比如,学校不断引进先进的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不断为促进工学结合、高学结合活动做铺垫,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主要表现在: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如《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秘书》《外贸函电》《进出口报关实务》等的教学和实训;和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将学生作为推荐的对象,提前参与工作,利用所学专业加强工作管理,帮助企业进行语言传达、核算等,这对于学生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工作实践的积累。第五,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相关学校实训基地。主要是集公司、学校、生活为一体的基地,方便学生参与学习和工作。第六,有关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工作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设施设备介绍之后,有关校外的实习基地很多高职院校也不断完善和延伸。学校不仅和诸多企业建立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校外实践的就业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空间。校外实习的基地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第一,校外实习基地区域较广,涉及范围较广。第二,协议保障,管理科学。第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实习的环境相对稳定。第四,选择的实习基地具有针对性,可以涵盖有关商务英语专业的各种课程实践体系。第五,校外实习基地经常培养学生的业务拓展能力,比如学生经常参与企业的跟单、商务、文秘、展会活动、翻译和报关等实习工作,并且工作范围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正好突出“商学结合”的教学理念。第六,校外实习将专业的顶岗实习与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七,教师也有调研、培训、学习和工作等一系列全面的教学基地,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然,关于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中,虽然有了校内和校外的集合,为学生培养了诸多专业和实践能力,但同时这种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存在的很多不足:第一,高职英语专业关于“商学结合”实践教学内涵和深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的文化也需要调整和加强。第二,目前校内外基地的建设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践和教育需求,但是随着社会需求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整合,这方面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优化调整。第三,有关学校合作的诸多企业可提供的实习职位比较有限,还存在学生对岗位并不是很有兴趣,因此需要严格调查,重新合理整合、分配。第四,很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为了顺应时展,校企合作应该加强沟通,实现合作的多样化。

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商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及措施

基于以上关于“商学结合”的优劣势分析,有关高职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局限于和国内企业合作,更多的也需要和国外的企业合作。这样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实现了多元化,也提升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意义。

(一)丰富和深化“商学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内涵、深度及广度

以英语为载体,以商务为核心,这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以及结合“商学结合”模式的主要意义所在。可以以实践为桥梁与手段,创造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商务职业能力和商务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涵,然后通过实践教育提升广度和宽度。第一,加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邀请外企专业以及一线有经验的专家给予指导和建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在企业工作经验。第二,务必要做好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在校内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完善,通过对实训的工作内容进行检验,合格者可以进入校外的企业实习,这一结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更出色。第三,一定要秉承服务至上的教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而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第四,在实践教学基地原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接轨,突出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员工意识,形成和增强职业敏感性。

(二)依托外贸企业,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商务英语学习的目的便是要融入外贸,以基本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依托,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不仅见识能工巧匠,还可以身临其境,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感受专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三)倡导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发展

在进行校内外教学基地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整“商学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此来不断彰显“以英语为载体,以商务为核心,以实践为桥梁与手段”的人才培养特色[3]。不仅要将英语作为一种技能,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商务知识将之融合,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运用英语进行商务工作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进一步建议学校加强投人,寻求更优秀的合作企业。

(四)推行订单培养,校企全面合作共同育人

学校还需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就业需求,积极寻求与合适的外贸企业进行较全面的合作,这一合作可以将“商学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更为扎实有效,从而大力促进学生实习和就业,培养企业和行业高技能型人才。

(五)落实顶岗实习,建立师资培训平台和学生评价体系

为了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将全面进行对教师培训平台的完善,从而实现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商学结合”教学工作。主要表现在聘用的教师必须具有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并且也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指导工作经验,然后针对这些教师在诸多专业英语教师的指导培训之后,学校给予一定的待遇机会,要求其指导学生实现顶岗实习工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对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素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高职院校关于“商学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和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建设,也正是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展开。

参考文献:

[1]许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学,2018.

[2]周银新.“商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54-55.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7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务外语;商学结合;实训课程

一、研究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交替”为指导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究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训课程改革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内涵,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与学校难以提供符合企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的矛盾,以及学校培养出了大量毕业生,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8]1号)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高职院校的商务外语专业群的生存与发展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广西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实施,广西的区域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与东南亚国家衔接的重要省份。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B2B市场交易额9.8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3.1万亿元,生活服务电商交易额0.45万亿元。报告了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及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等,包括:B2B电商、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跨境电商等。交易规模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2018年,该中心《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跨境电商规模7.1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规模1.9万亿元。因此,广西对外经贸交往将会日趋频繁和紧密,社会对应用型的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些都为商务外语的各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间。深度发展“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做、用融为一体的教学路子,完善双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商务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的“双能力”即商务专业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二、高职商务外语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一)实训课程改革的思路

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训课程改革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思路是:在“商学结合”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凸显“技能化”的商务外语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将商务外语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于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专业群,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人才群直通企业群”。培养符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构建行业职业认知—课内训练—实训课程—集中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充分利用商务外语的实训基地,校外密切与实训基地和外贸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商学结合”,形成以培养学生商务外语交际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形成多元化评价标准。

(二)以商务外语专业群的龙头专业商务英语为例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对现代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切实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商务+英语”双行业职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注重综合职业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以商学结合为主线,开发核心课程,构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种能力”为思路的实训课程体系,即以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国际商务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两种能力。建立层次合理的“双师”结构、复合型、专家型教学团队。拓展和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探索学徒制教学,带动商务外语专业群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主要面向商贸行业以及涉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良好的商务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国际贸易综合业务能力,具有商务英语和外贸业务的知识和综合素质,并能较好掌握“互联网+”的商务发展趋势下的实践技能,从事商务助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岗位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优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商务外语的专业内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按照“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各种专业调研,找出精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建设的思路,加强专业内涵的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根据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主动开发与区域经济相吻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把工作过程渗透到专业建设、实训课程改革、实习实训等建设方面,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借助实训基地的仿真平台,更好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渗透式”的商学结合。打造精品,树立标志性教学成果,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及学生选修课、课外自主学习等需要。采取自行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收集整理已有资源等方式进行共享型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平台,争取为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共享实训课程教学平台。

三、高职商务外语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以商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可概括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种能力”即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国际商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国际商务业务能力商务外语交际能力。第一,建立了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第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和加强实践环节,按照培养目标建设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围绕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积极推行毕业证书与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将本专业要培养的两种职业专业能力归纳为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业务能力,是根据本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就业岗位群,如主要就业岗位有商务助理、商务英语翻译和进出口业务员等,对应设置的专业课程有《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实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二)有效改革“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转换、三双、六位一体”的教学在深化和完善

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行“2+0.5+0.5、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转换、三双、六位一体”的教学。“三转换”指在教学中实行国内学习与国外留学、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三双”指双模块课程、双职业能力培养、双证书;“六位一体”指构建行业职业认知—课内训练—实训课程—集中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切实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鼓励师生参与社会服务,带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集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作用,通过建设带动“行业认知、课内训练、实训课程、集中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六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努力达到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即语言交际能力+职业技能。

(三)培养技能型和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

校企深度融合,开启现代学徒制之路,强化实践教学,对接产业,紧扣岗位任职要求,优化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双模块课程结构,校企合作开发新课程,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规章制度,探索创新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创新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在“外语+商务”基础上,学生可以选修第二外语课程,形成“双外语+商务”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从越南语、泰国语等东盟语种中选择修读,东盟语种专业第二外语课程统一为英语。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认识基础理论对专业技能的支撑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革“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实训课程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鼓励师生参与社会服务,带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集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作用,努力达到外语能力+国贸业务能力+小语种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围绕商务英语这一核心专业,借助校内商务外语实训中心,通过改革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商务外语的语言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树立全球意识,进一步丰富专业的内涵,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

电商学习教育范文8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助推了科技和教育新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速了新科技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2]。这一讲话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东华大学围绕国家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四个维度建设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高地。

一、校校协同,为资源共享架桥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快速生产和快速传播,高等学校作为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3]。东华大学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条“校校协同”之路,提升了知识生产的能力,也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

1.校际间的专业协作组建设

2002年,由东华大学发起,成立了上海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协作组针对新专业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发挥各高校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每三个月集中一次,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高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东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各种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较早成为了能培养电子商务方向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东华大学还参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组,每年由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授参加协作组会议,听取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介绍东华大学自身的办学体会。在协作组的帮助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有很多学生考取了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到国外高校求学。对该专业的师资培养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多名刚进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

2.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

从2006年开始,多所高校开始建设经济管理示范试验中心。东华大学投入200余万元,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吸收其他高校的经验,会同他校的专家教授共商对策,建成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于2007年通过了专家验收,并被遴选为上海市经济管理示范教学中心。

3.合作开展教学研究

2011年,东华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同承担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2012年4月,又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一起,承担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规程”的编制工作,将工作经验制度化,成为更多高校可以学习借鉴的范本。

4.跨校专业辅修

东华大学与上海市西南片高校成立了跨校辅修协作组,各高校选取自己有特色的专业供其他高校学生选学,达到学分要求后可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辅修证书。如东华大学的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一直广受欢迎,每年接受其他高校200余名学生前来学习。与兄弟高校的协同合作,使各方资源得以重新配置,提高了使用效率,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协同,为实践教学助力

本着“校企联合,精诚合作,各尽其长,互惠双赢”的原则,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既能发挥大学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以与IBM公司合作为例,2002年9月,东华大学与IBM公司签订了“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合作伙伴协议”,成为IBM在中国高校电子商务合作伙伴中第一所以管理学院为背景的学校。并成立了“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学科发展中心”,具体运作并实施协议的各项内容,努力将IBM公司随需应变业务的先进理念和相关技术,与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和企业应用推广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高校与IBM公司全面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学科的成功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精心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于IBM提供的课程学习图表,东华大学开设了多门与IBM技术相关的课程,或在已有课程中逐步引入IBM技术。二是与课程体系建设相匹配。东华大学形成了一支30余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名(7名为博导),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12名,他们积极参与IBM的相关培训,在校内授课计划中努力推广应用相关IBM先进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东华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IBM全球专业认证项目。教学组织形式以专业教学班为主,再加上必要的认证考核前的专门培训班。四是共建教学平台。针对高校电子商务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与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及认证培训相匹配,建设了一整套电子商务创新实验环境。

东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是全国第一批招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为了凸显专业培养的差异性,通过专家论证,把“冷链”定位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特色。联合致力于冷链产业研究制造的世界500强企业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国内首家冷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同该公司共同搭建了中国首家冷链俱乐部平台“东华大学-英格索兰冷链俱乐部”。冷链俱乐部致力于推广先进的冷链文化,为学校打造国内一流精品专业,搭建高校间冷链知识共享平台。充分发挥英格索兰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吸引领域内的相关企业参与俱乐部活动,学生在俱乐部内不但可以通过企业讲座、参观等形式获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在互动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深入实习,甚至就业。通过英格索兰的行业影响力,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祁艳女士、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先生等业界翘楚纷纷参与到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建设中,为东华大学出谋划策,提供真知灼见。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历年就业情况相当突出,全部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与各类企业的协同合作,为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第二课堂”,弥补了校内理论教学的不足。#p#分页标题#e#

三、科教协同,为提升水平扬帆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不可偏废。东华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术交流为补充,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推动、协同发展。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力度,东华大学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并推荐申报上海市重点学科,拟订了该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使该学科成为带动教学、科研的龙头。依托重点学科,实现对传统专业的调整与改造,推进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改革等。学校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项目的形式推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学校明确规定教师不但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通过高层次项目吸引、培养和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速学科带头人的代际转移。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从实际出发,积极开拓、建立多种校际合作关系,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进入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学校将有关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最佳结合。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规划教材建设,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给予科研立项和相应的经费支持,成果经鉴定合格后,指定为教材。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励基金、科研发展基金、青年科研基金、专著及教材出版基金、学术交流基金等;同时建立高层次项目经费匹配制度,高层次获奖奖金匹配制度,横向课题的奖励办法等。东华大学始终坚持教学改革,合理设置研究性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调整培养方案,改变课程结构,处理好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同时增设一些科研实践课程。努力做到教学不仅增长知识,还应培养科研能力;科研不仅锻炼能力,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以下共识: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是不完整的科研。科研与教学的协同,提升了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扬起了驰向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人才的远航风帆。

四、国际协同,为跨国交流铺路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高校间的合作如火如荼、蔚然成风,既将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了中国,也将充满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国[4]。近五年来,东华大学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迈上了国际化合作的新征程。先后与二十多所境外高校的商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从交流学习、交流实习、教师互派,到双学位专业建设,协同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扩大。最初合作的高校仅限于中国香港地区的岭南大学,每年各有4位本科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半年,免收学费,互认学分。不久增加了韩国的高校,但交流的学生人数依然有限,始终停留在个位数,这种小规模的国际化合作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近五年来,国际合作的发展速度步入了快车道,合作的商学院遍及美、加、德、法、英、日、荷、韩、芬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交流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20%,交流的层次从本科生提升到研究生,交流的内容从单纯的学习扩大到实习和短期访学。在交流学习方面,除了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境)外商学院之外,东华大学也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国高校商学院的学生,指定专人负责他们的学习计划、生活安排,根据他们的需求安排参加不同课程的学习。

培养对象有本科生、研究生、MBA,特别推出了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课程,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如来自美国西敏大学的MBA学生,对如何在中国从事商务活动特别感兴趣,学校专门挑选优秀教师精心备课、收集案例,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目前该校几乎每年都会派学生来东华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MBA学生,也在每年暑假到东华大学学习1~2个月,充分领略中国的商业氛围。在交流实习方面,东华大学通过国外高校,与当地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短期实习,现场领略国外企业的管理风格和规则制度。如与美国MontClairStateUniversity合作,从国内选派学生到该校参加为期2周的课程学习后,进入奥兰多迪斯尼乐园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完全按照正常的企业运作要求,学习各个岗位的工作技能,体验美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又如,与德国劳特林根大学商学院合作,派出学生在该学院学习半年后,进入当地的大众、克虏伯等大型企业实习,完全融入到德国严谨、克职的企业文化中。通过这样的实习,学生上了一门人生修炼课,使他们能在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胜任各种职场任务。在教师交流方面,东华大学近五年内派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30多位教师前往国外高校商学院,学习、观摩国外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把他们的经验带回国内。东华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已经能开设大量的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其中有3门课程被遴选为上海市示范性全英文课程。同时与国外高校商学院的教师开展科研合作,解决来自企业的课题,合作撰写高水平论文。与国外高校、企业的协同合作,双方在观念的碰撞、思路的交锋中携手并进,为学生的成才、为教师的发展、为学科建设内涵的提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