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实训报告范例

电力实训报告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1

目前,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本身并不看好酒店这一行业,认为自己作为大学毕业生,却要像一些小学、初中生一样,做端盘子、铺床、打扫卫生等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目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包括课程内实训、实训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及机动灵活的兼职实训,灵活多样的实训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向“零距离”就业的目标迈进,而且在各项实训的过程中,能通过教师与聘请的行业专家剖析酒店业发展趋势及酒店业人才发展方向,精选经典案例帮助学生做好酒店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酒店人”意识。

随着各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视,多数高职院校为各专业建立了相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特别是对于像酒店管理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各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酒店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践课程始终贯穿着整个课程体系,采取的实训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实训、实训周实训(即在教学内容完成后,专门安排在校内餐饮实训室进行为期1周的校内实训,即周实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铺口布、托盘、摆台等餐饮操作)和“2+1”培养模式(即最后一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在旅游旺季酒店的用人出现短缺现象的情况时,通过停课先让学生到酒店实训的机动模式,提前让学生感受作为酒店人员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尽管许多高职院校为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各种实训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及实训质量考评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往往出现重形式、轻考评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同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实训的探讨一般都围绕着实训模式进行,对实训考评的研究较少,因此,如何强化实训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实训质量考评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课程实训内容的设置依然是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传统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实训进行考核时主要根据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表,对于学生来说实训的内容是一样的,撰写的实训报告也是千篇一律,教师在给学生实训进行评价时,往往还是根据其理论课程学习时的表现,不能激发学生实训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部分学生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往往表现得并不积极,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时,却非常投入,单纯地通过其在理论课程上的表现而给学生实训成绩评分,不仅不合理,还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实训教学效果。

除最后一年的毕业顶岗实训,其他实训内容均由教师安排,实训的好坏也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考评结果缺乏公平性。即便是在“2+1”教学模式下,学生最后“1”年的毕业顶岗实习成绩的好坏也基本由任课教师决定,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学院没有与相关酒店共同协商制定合理有效的顶岗实习考评制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实习酒店的相关管理、指导人员缺乏沟通,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的酒店领导、同事没能对其实习情况给予评价,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质量考评。另外,由于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训环节内容设计及其质量考评上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情境结合,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实训效果。

一些院校对于实训的考评只需在学生撰写的实训考核表后面写评语,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往往就通过“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几个字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评价,考评结果不能反映实训内容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程度。而在整个实训环节中,基本没有学生意见反馈或者系部领导、教务处,特别是行业专家对实训效果的评价。

好的实训模式需要有效的考评体系,基于上述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考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建立基于“部门岗位能力需求”的实训考评模式,即建立依据酒店各具体部门能力需求的考评模式,对实训的考评不是简单地以教师为中心,不是对学生实训报告的简单评价,而是在考评中邀请行业专家,引进竞赛及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等方式,建立更为有效的实训质量考评体系,更好地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据酒店主要部门设置了前厅客房实训、餐饮实训、旅游公共关系实训、茶艺实训等实训室,教师在设置实训内容时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根据酒店各部门具体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出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内容。在对实训内容进行考评时,不应局限于学生的实训报告,应通过学生完成具体某项实训内容结果进行判断,以酒店管理专业餐饮管理与服务实训为例,学生实训成绩应该由学生个人完成托盘的姿势、摆台及铺口布等具体的操作的好坏来评价,将实训内容划分成具体的操作步骤,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训兴趣,同时,基于各岗位能力需求的考评方式,更具有公平性。

2010年,我院在广西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修建新校区,依托新校区建设契机,经济管理系规划并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前厅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导游实训室等完全真实的实训基地,并将逐步成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提供服务的开放式、经营性实训基地,面向本院学生、教师开放。开放式、经营式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顾客”的监督考评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行业专家对实训的考评可以应用于实训周及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行业专业对实训质量进行考核,不仅有利于发现实训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调整实训内容及实训方式,也能给学生以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离开学校,远离教师的监督,更需要酒店工作人员作为实习导师对其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评监督。行业专家对实训的考评,对专业教师,特别是对一些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

一、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滞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针对实用性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对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性具有较高要求。当前,教师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实践教学多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模块,不注重将工匠精神引入到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制约了职业教育价值的发挥,而且对立德树人的践行造成了影响。

(二)教学模式传统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沿用传统高校实训模式,或者传统“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未考虑高职生基础能力薄弱现状,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加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能课程抽象化水平较高,单纯的实训方法无法激发高职生参与兴趣,导致课堂教学实效较低[1]。

(三)教学内容单一

高等职业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部分院校还存在照搬教材的问题,未融入现实电气工程自动化岗位工作内容,也未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发展进行综合性实践项目设置,无法满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四)不注重过程考核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多以期末实训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不注重过程考核,考核结果中未体现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精神,期末冲刺情况屡见不鲜,不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匠培养。

二、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基础

(一)专业实验室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需要具备电工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模电实验室、PLC基础实验室、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等。其中,电机与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负责完成电力拖动、电机学、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教学实验(含科研实验、演示实验、二次开发实验等);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负责完成产品信号采集部分加工、受控对象数学模拟、上位机输出控制等实践;其他实验室则负责满足电子、物理、通信、测量操作训练需求。

(二)校企合作基地

当前,在应用型人才培育规范的指导下,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关于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开展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的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并跟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完成的输配电、发电方面课程实习时间的调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特点,为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三、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

(一)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是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的重要责任,而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融入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则是新时代工匠培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既有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从多个视角把控立德树人的内涵,寻求立德树人的践行路径。教师可以深入剖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报告中与立德树人教育有关的精神,明确职业院校在传承工匠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职责,并细化基于工匠文化的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特征。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关键要素,从高层次着手,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开展立德树人的差异化实践。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内容或者教育主体的差异变更教育载体、教育方式。同时结合院校专业立德树人教育现状,深度推进合理育人、协同育人,形成各教育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亲密联系的协同机制,提高大国工匠培育实效[3]。在立德树人践行过程中,教师不单单需要清晰讲解专业学科涉及的主要概念、方法、原理,而且需要有意渗透社会主义工匠精神,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形成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蕴含的工匠思想、观点、哲理与精神,填充教与学案例库,在帮助学生理解复杂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工匠思想的认同。例如,在讲述“触电的防护措施”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雷电巨人特斯拉的故事,结合特斯拉纪录片,简单介绍尼古拉•特斯拉在设计现代交流电系统以及制造人造闪电的过程,剖析特斯拉对科学的追求以及奋斗精神,促使电气专业学生认识到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促使电为人所用,而不合理用电则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用电以及勇于创新、坚持奋斗的工匠精神。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在电力行业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录制小视频,为在校生解读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在满足在校生了解电气行业企业工作环境与内容要求的同时,调动学生工作积极性,树立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拼搏保供电的意识和品格。

(二)变革教学模式

1.开展学科竞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基于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而设立的专业,为形成特色教学模式,教师应主动进入兄弟院校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开展广泛调研,吸纳、归总育人经验,及时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应落实以教兴赛、以赛促教的方针,推进专业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及智能制造大赛,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依据[4]。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举办的多类别专业竞赛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校内竞赛。借助校内竞赛开展契机,以导师制教育模式,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合作,带领学生代表参与竞赛,在培养高职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团队精神。

2.产学研协同育人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调研兄弟院校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契机,与周边大型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企业沟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定期将校内学生输送到校外实习基地现场生产场地、工艺加工场地以及生产销售环节中,促使高职生对现代企业关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督促学生借助专业实习与实训机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关键问题。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师应积极与合作企业沟通,根据合作企业生产需求,制定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任务明确后,顺序推进任务讨论、资料查询、元器件选择、原理图规划、程序编写、仿真调试与系统调试环节,强调高职生的参与主动性,促使高职生亲身体验问题发现、处理与解决过程,为高职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依据。除了与企业合作外,高职院校可以与兄弟院校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项目,集成双方或多方资源优势,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5]。

3.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一种将做中学理念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机整合的模式,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过程、专业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可以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职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依据。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工作内容,策划包括电子设计工程实践项目、电子工艺工程实践项目、信号处理工程实践项目在内的若干小规模工程实践项目,如三相异步电机PLC降压启动控制、三相异步电机PLC长动控制等,初步强化高职生对基本工程素养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基于专业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课程,对标高职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设置综合性工程实验项目,如电子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仿真综合设计、发电厂及变电所设计、单片机高级综合项目、PLC系统高级综合项目等。其中PLC系统高级综合项目主要指反映PID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技术、PLC技术等多项实践技术联系的综合项目,如基于PLC的液位PID控制系统、基于PLC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等。最后,教师可以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培养高职生综合实践能力。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在毕业实习前由教师指导规划职业生涯,并以小规模讨论会的形式,培养高职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认知实习主要是以实地参观考察电气类相关企业与企业专家入校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高职生对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实践工作内容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创新创业活动则是将工程应用锻炼与综合性实验项目有效衔接,在提高高职生就业成功率的同时,为高职生实践技能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三)丰富教学内容

在培养大国工匠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落实按需发展、分类培养发展,构建涵盖基础层次、专业进阶层次、提高层次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基础层次实践课程为模块电路设计,主要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展,包括焊接与拆焊工艺、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基本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功能完整的模块电路设计与焊接(音乐门铃、数字钟、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等[6]。具体课程内容需集成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等,结合校内创新实训实验室现有条件,进行针对性调整,一般需涵盖电子实验指导书、电工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实训指导书、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指导书等教材。专业进阶层次实践课程为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主要在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开展,包括基于微控制器单片机的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基于微控制器DSP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等。具体课程内容需集成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与拖动专业教材,并融入往年学科竞赛题目[7]。同时结合校内专业课程实验室、创新实训实验室以及重点科研平台,针对性开展PLC实验指导书、机器人实验指导书、运动控制实验指导书等实践教材编写。提高层次实践课程为拓展训练及自主创新,主要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展,包括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电子产品制造、基于专业优势的电子产品创新等。具体课程需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工业实际生产现场,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机实训指导书等专用实践教材编写。例如,依托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实验室,强化光伏新能源发电产品制作指导教材创新,为高职生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增设涵盖学术后备人才课程、创新创业人才课程、行业企业人才课程的个性拓展模块,允许高职生在完成学科专业实训课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个性拓展课程,为高职生社会竞争力提升提供依据。

(四)注重过程考核

在传统结果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融入过程评价,增设日常作业、出勤、实验操作技术报告撰写、实验操作过程规范遵循情况、现场实践问答环节,并明确其在过程考核中的比例,推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评价有机整合,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职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8]。

四、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资源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工科专业课程来说,一般都具有理论、实践联系密切,且工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高职工科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随着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线上网络教学的风靡全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新宠。本文将从线上数字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线上线下教学的协调等方面入手,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工科的教学效果。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通过调研和分析地方电力电子产业发现,在电机控制、逆变器、变频调速、开关电源和微电网这五个方向人才最为紧缺,而这五个方向主要对应电力电子技术的DC-AC、AC-DC、DC-DC三大变换技术。因此,课程组以“逆变电源系统”作为项目载体,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电力电子器件、DC-DC、DC-AC、AC-DC四大模块,再将每个模块分解为三四个子任务,最后将课程内容解构成15个子任务和64个知识技能点,并开发和建设颗粒化教学资源,形成以模块化实践任务为骨架,以知识技能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教学的实施以工程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设计过程分为参数设计、软件仿真、实物制作和测试等过程。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现以直流-直流降压变换器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实施教学。

2.1课前教学环节。教师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微视频等资源,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测试,预习测试以考察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主,教师通过分析视频观看结果和预习测试结果,确定上课重点。慕课堂的学情分析功能,会统计学生所有视频的观看情况。在柱状图上选择某个视频,就会详细显示学生观看该视频的信息。

2.2课中教学环节。课堂的教学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慕课堂。正式上课前10min,使用慕课堂进行签到。正式开始上课以后,教师以智能机器人的电源系统设计为例,切入到课程知识,开始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讲授,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在在线平台看过视频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个时候深入进行点评,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快。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在慕课堂上讨论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留言,采用讨论的方式巩固和内化课程知识。接下来教师会在慕课堂上一个20min的课堂小测验,通过慕课堂的统计功能来查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听课效果。测验结束以后,教师对测试题进行讲解。最后,工程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设计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主电路参数设计,即关键电力电子器件的参数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参数,使用PSIM软件进行仿真,且在仿真过程中,

2.3课后教学环节。课后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和实训报告,这个课后练习主要以设计题为主,继续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实训报告主要是记录参数计算、软件仿真和电路板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并思考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3“线上+直播”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国内所有的学校延期开学,所有的课程只能通过网络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如何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如何运用数字资源开展在线实验教学,这些都是高职工科专业课程在线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线上+直播”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在线网络平台加上钉钉等直播软件进行直播教学。“线上+直播”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方面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类似,两者的主要区别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因为疫情,教师只能通过钉钉等软件的群直播功能授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知识梳理、重难点讲解以及答疑解惑,最后形成直播视频,可供学生随时随地回放观看。实验的教学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为了保证线上实验教学的效果,根据课程的特点,引入仿真教学软件,通过构建虚拟的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来探索虚实结合的工科实验教学模式。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在线课程+慕课堂+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平台的教学实施,基本能够保证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总结与展望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线下以工程实践项目驱动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参数设计、软件仿真、实物制作等教学实施步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参数设计、软件仿真、电路的制作和调试,这是一个工程师开发设计电力电子产品的关键步骤。通过参数设计、仿真验证优化和实物制作调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这既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开发设计习惯,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参数计算就是把用户需求工程化的过程,项目开发前一定要把用户的需求分析清楚,因为细微的差别会造成重大隐患和浪费。强调提高效率、减少返工浪费就是对企业国家作贡献的爱国精神。通过软件仿真优化设计参数是精益求精的过程,突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敬业”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司晓丽.线上线下与显微数码互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专业组织学实验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8):71-74.

[2]刘洋.混合式教学的困境与优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6):104-106.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4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虚拟仿真技术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应用策略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进,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在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教育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也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目前,教育领域极力推行教育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教学实验基地的重要一环,也能够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支持。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电子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最为基础的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实训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虚拟电子技术来辅助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出真实的情况,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高职教师研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使用虚拟电子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有效把虚拟仿真技术更好地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成为高职教师关注的焦点。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一)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虚拟仿真技术又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或者模拟技术,是利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来模拟真实的系统。虚拟仿真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手段,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第三类基本方法。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尤其在电子技术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中,虚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了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Multisim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款仿真工具,其基于PC机的windows操作平台,能够模拟仿真一个真实的电子电路实验台。在这个实验台上,可以完成模拟真实情景的电子电路实验,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等,具有十分强大的仿真分析能力。在电子技术课程中,Multisim仿真软件主要是搭建电路原理图,对电路进行分析,设计电路,完成仿真。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在电子类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是最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对于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学生对于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无法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应该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为欠缺,但是都喜欢动手实践操作,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真实环境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值得高职教师的重视。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景法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营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和学生在此情景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电子设计、分析、仿真环境,把实验操作台、电子电路原理图等难以表达的东西,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电路的虚拟仿真模拟中,可以呈现出真实电路的运行状态,而且可以展现出电路中各个元件参数变化数值,同时把电路的输出结果显示出来,学生可以根据电路输出结果来观察整个结果的动态变化过程,深刻理解电路的运行原理。在虚拟电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搭建电路,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半导体三极管时,教师在介绍三极管放大的外部条件之后、内部载流子运动规律和静态工作点之后,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搭建一个偏置电路,让学生观察输出波形,然后通过调整偏置电路,让学生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之为发现法和研究法,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去探索,研究事物客观规律和属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提倡的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点之后,应该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验证。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验证知识,探索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放大电路时,书本上介绍的是共射极放大电路,学生对于共射极电路也相对熟悉,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种组态进行研究,探究这三种组态的不同点,并且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三种组态进行验证。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重视虚拟仿真技术,让虚拟仿真技术更好地契合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在国家大力推行信息化教育的今天,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建设实验基地,从而打造一个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当中直观感受理论知识,更加充分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实验室当中的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本上学到的电子电路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要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探索相关知识点。高职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去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虚拟仿真技术就是一种实践锻炼的教学模式,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平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验证理论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在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搭建电路原理图时,可以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虚拟仿真技术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和改进,其应用领域也日渐广泛,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为如此。当前,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外的教学经验表明,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必然趋势,也是电子类专业教师应该要使用的重要手段。作为电子类专业的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技术,深刻领会其应用技巧,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应该要开动脑筋,发挥创新精神,拓展自身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把虚拟仿真技术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最佳的教学状态,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杨东海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尔申,李鹏,郑丹,王瑞芳,庞涛.Multisim仿真在电工及工业电子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

[2]袁胜,夏志敏.Multisim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3]文小琴,毕淑娥,游林儒.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平台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4).

[4]杨启尧.EWB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1).

[5]潘正坤,李良荣,邓朝勇,李绪诚,张荣芬.开放式电子技术教学方案研究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第二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实践

摘要:

在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后,提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众多虚拟仿真软件后,认为Matlab软件尤为适用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仿真。最后,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虚拟仿真 Matlab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实训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目前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且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IT、通信、国防以及民用电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它的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基本都采取理论教学加实践操作的模式进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首先,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使用方法;然后对各种变流电路(包括整流、逆变、斩波和交流变换等)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和波形等进行分析;最后在实验实训台上进行实操、搭建电路、观察波形等进行验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本身属于电类各专业课程中较难的课程之一,教学对象又为高职学生,他们理论基础差,计算能力弱,因此教学重心一定偏向实操。然后,在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实验实训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具有非线性等特点以及电力电子电路的复杂性,造成实验实训结果不明显,单从示波器显示波形不能很好地检测电路的正确性。而且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实训都涉及到220V或者380V的高电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往往造成学生实验实训项目做得迷迷糊糊,不知道结果是否正确,即使知道错误了也很难进行排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低,形成恶性循环。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类实验研究的新技术,它在各类专业各种类型的课程当中被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实验硬件门槛低,基本不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只需要普通计算机即可;(2)实验过程安全可靠,不涉及高电压、高电流;(3)实验过程迅速、结果清晰明显,能快速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一目了然;(4)纠错排故简单,基本的仿真实验修改只需要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器件或者连接的修改。鉴于以上优点,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当中进行应用十分合适,并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可对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进行虚拟仿真的软件较多,如Matlab、Pspise、Saber以及Multisim等。这些模拟仿真软件的出现,为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手段,大大简化了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过程。其中Matlab软件由于其Simulink环境下提供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中令人满意的表现、友好的界面和模块化的形式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课程实验操作内容,我们设计、建立并实现了涵盖高职教学要求的十五个电力电子技术Matlab仿真项目。下面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四、仿真实例

本节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的方法和步骤。直流升压斩波电路是典型的直流斩波电路之一,它通过电容、电感元件的储能以及电力电子器件(此处使用IGBT)的通断控制,使负载上得到比电源电压高的电压。根据电路原理图,在Matlab的Simulink中建立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仿真模型,步骤如下:1.仿真平台建立。启动MATLAB,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2.模块提取。在Simulink环境中拉取所需要的模块到仿真平台中,具体做法是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电力电子仿真实验一般只用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两个,分别在它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我们所需的模块,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模块不放,然后直接拉到仿真平台中。3.仿真模型建立。将提取的各模块,按照原理图布局好位置并进行连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模块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字型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拉到所要连接的另一个模块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连线就完成了。4.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分为模块参数设置和仿真参数设置。模块参数设置如下:直流电压源的幅值设置为100V。电阻负载设置为1Ω。控制脉冲电压由脉冲发生器产生,电压幅值设置为3V,周期设置为0.001S,脉冲宽度比的大小设置可改变输出负载电压的大小。IGBT、功率二极管、信号分解器、电感和电容可保持默认设置。示波器根据需要输出的波形个数设置输入端口数。仿真参数设置如下:将开始时间设置为0,终止时间设置为0.01,算法设置为ode23tb。5.仿真。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以开始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观察波形。直流升压斩波电路在控制脉冲电压宽度比为80%和40%时的仿真波形如图3所示,与理论分析值一致。

五、小结

虚拟仿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在教学中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它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供具有较大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Matlab软件的虚拟仿真技术,并以直流升压斩波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作者:王波 郑鹏飞 李时辉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

参考文献:

[1]王波.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7).

[2]牛天林,樊波,张强,等.Matlab/Simulink仿真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

[3]荆红莉,赵鹏.MATLAB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榆林学院学报,2015,25(4).

第三篇:新时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

新时期我国电子技术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技能,社会需要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因此电子技术教学要进行深入改革。分析了目前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特点 措施

一、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教学体制为例,以前的电子技术实验常常依靠的是理论教学,验证性的试验比较多,且并不复杂,方法老套,实验课的目的是论证规律、定理的正确与否。如今,在多数职业实验课中,此类论证不在少数。就管理体系来讲,大家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花费的成本也很低,人员较为匮乏,设备仪器无法满足需求。通常情况下,由教研室来管理实验室,常常是以理论课为基准,影响较大。实验室较小,教学队伍参差不齐,自然不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就教学过程来讲,结合试验内容来选择适宜的仪器,教师详尽地解释试验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并不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前不准备,仅仅是上课抄书,实验得过且过,试验报告的作用发挥较小。

二、教学改革的特点

(一)目标明确

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优质人才,致力于打造具备良好技术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从而不断建立健全满足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人员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此次改革的推动下,将有利于把我院工程技术基础(电子类)课程提升更高的层次。

(二)特色鲜明

通过借鉴以前的电子系列课程,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参照。在此经验上,我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实用性,其中的一大特征就是不断地重组、整合电子设计、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最终不断提升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水平,使之在我院课程体系架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重点突出

舍弃曾经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来调整以往的教学内容,最终形成符合现代需要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全面改革,注重提升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三、新时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式

在蓬勃发展的电子技术带动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学内容的落后性日益凸显,和单一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冲突。结合当前电工电子技术的需求,根据专业性质的区别,全面调整教学内容,进而强调专业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黑板教学成为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虽然说这样的做法思路清楚,学生乐于接受。然而缺点也不容忽视,例如学生的兴趣低下,无法聚精会神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就会避免这些缺陷,动画、声音、图像的完美融合使课程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们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提升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一主一次,两者相得益彰,有利于放大他们的各自优点,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学时被压缩后,可以灌输较多的教学内容,不仅教学速度加快了不少,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二)采用问题式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此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利用提问的方法来进行。结合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进而仔细剖析、探究问题。在了解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问题这个中心,问题设计有如下特征:1.找寻具有对抗性的问题,主动提出,积极反馈,培养学生的兴趣,最终深刻学习到知识。2.理解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扩展、聚集和问题关联的知识。3.在解答问题时,学生们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享学习成果。4.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

(三)加大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过程中,不仅仅为今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还要致力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知晓如何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走向社会。实训可以较好地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具体呈现在如下方面:把现实的电路搬到实验室,利用实验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强化记忆知识点,例如移位寄存器、集成芯片构成N进制计数器等,通过亲身体现,学生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四、总结

作为一种艺术,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最终定能使学生知其意。教学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才能得到意料之中的结果。教学工作要想进一步提升水平,必须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只有改革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及仿真软件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宜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作者:严格 单位: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习聪玲,宋之霞.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第四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科性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因此,本文提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多涉及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就业为导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电子技术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 行为引导 教学法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研等领域,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为了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具备应用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做以下几点探讨。

一、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现用的电子技术专业教材过于看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很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编写适合本校和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适当删除一些纯理论性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现代工业应用较多的知识,多引入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介绍。例如,电子技术的电路部分多数还是以分立元件为主,很少涉及集成电路的知识。现实工业生产中多数以集成电路为主,要求学生明白其外部特性并会使用,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可以不做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可以删除或者简化分立元件的内容,适当增加集成电路的现实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在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中,中职学校还在练习常用元件的整形、安装和焊接,而目前企业几乎都使用波峰焊机或回流焊接自动批量焊接,工作人员只是负责焊接质量检测,对于极少数的大型或者特殊元件才使用人工焊接,而且都是使用恒温烙铁,焊接元件也都以贴片焊接为主。因此,中职学校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应该增加SMT表面安装技术和波峰焊、回流焊的相关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由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启发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行为引导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变为引导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中职学生思维活泼,缺乏耐心,不喜欢听大篇幅的理论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在实训室实训设备上,通过在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功放等电路中设置测试点,让学生验证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压电路电压值变化情况,学习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等等。通过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课堂搬到实训室,通过实验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抽象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教学质量好。

2.利用仿真软件,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用现代计算机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模拟真实的实训生产情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使用EWB仿真软件,让学生亲自上机,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直接使用万用表进行模拟测量;对于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给定输入、查看输出等,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3.组织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电子实训室,组织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型电路,比如声光控台灯、功放、门铃等,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具有趣味性和应用性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成立小家电维修小组,收集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小家电,比如电热水壶、音响、电磁炉等等,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敢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同时指导学生收集一些电子行业的书籍、网页、期刊等资料,使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等,积累专业知识,缩小所学知识与岗位应用之间的差距,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作者:多晓艳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第五篇:应用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本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应用型院校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院校学生大多数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而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大多要求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尽快在某一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工科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校期间应对其进行一定的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和发展的一门新技术,集电力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于一体。“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应用型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多为机械重复操作。如何加强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紧密衔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是当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于2012年申请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学时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仅占8学时,时间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实验的数量和质量。2.实验装置陈旧我校电力电子实验室共有十台实验装置,每组四人,每次仅能一个班进行实验。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专业本科生共十个班,实验装置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该实验装置是2005年购买的,已使用多年,器件老化,故障率高。鉴于电力电子实验涉及强、弱电结合,学生对实验器件和实验原理不熟悉,很容易误操作而烧坏实验设备进而影响后续班级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另外,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陈旧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教学需求。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受设备的制约,主要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较差,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实验只不过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原理图进行简单的线路连接,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索环节,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为实验而实验,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解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课程组研究提出如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多种实验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基础型实验。

主要针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进行的基础性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本专业常用仪器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类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例如:三相桥式相控整流实验、三相有源逆变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实验等。

(2)开放型实验。

在完成基础型实验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完成其他可进行的实验(如开关电源实验等)。学生需要查找资料,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此类实验可以作为附加分加到最终的实验成绩里。

(3)组合型实验。

对于有兴趣想做设计性实验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实验装置现有的模块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AC/DC+DC/DC+DC/AC组合变换电路等),或者设计开发控制现有的实验装置(如用于直流电机调速的H桥电路,用于交流电机调速的AC/DC/AC电路等)。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咨询教师来确定实验方法并选择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培养设计开发能力,为后续的学习研究做好准备。

(4)创新型实验。

对有极强实践要求和创新欲望的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设计电路、自行制作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参与这一环节的学生,专业教师可以介绍其参加挑战杯、专业知识竞赛等,在竞赛中充分锻炼其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验室开放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创造条件,“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采取“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两种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激发其创新精神。

3.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以往学生实验课的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及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实验的过程中,先做完的学生去帮助还没完成实验的学生,这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但是存在实验的照搬现象,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更加不愿主动思考,不能积极完成任务。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提出,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基础成绩、考试成绩和附加成绩三部分组成。基础成绩主要根据基础型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评定;考试成绩则是任课教师出一道实验综合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附加成绩根据学生参与开放型、组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情况评定。考核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实验,提升的实践能力。

三、改革的成效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学院新采购了20套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挂箱式结构,可以完成近30个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实验,可以满足基础型、开放型和组合型的实验要求。另外,还分别配置了3套基于DSP和FPGA的控制实验挂箱,可以用来开设创新型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已经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风能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有多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如参加创新型实验的学生开发的蓄电池充放电智能控制器。经过三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向应用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作者:刘广忱 田立欣 田桂珍 彭伟 张利宏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6-7.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功率电子器件,使电力电子设备的数量和性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总学时60学时,课堂内容较多,难点也很多,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创新现有教学模式

1.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通常是先理论后技能实践,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这种模式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来讲不太适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上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训练实践,重视创新能力”为依据,立足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电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变得尤为重要[1]。比如说,最新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包括大功率控制技术、HVDC技术以及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等方面内容。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要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总结教学实践成果和教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确立一种以创新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大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训练,反复的强化,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的目的。

1.2创新教学手段

为克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60个教学课时内“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两大难题,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对学院各种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改进,从2017年开始导入“多媒体、创新实践、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Flash动画等工具),建立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仿真软件的教学优势,比如晶闸管工作原理及整流电路进行动画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确保实践的及时性。在教研中联合各位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不断上传,不断改善资源的有效性,把课程建设重视起来,并且对课程资源与课程体系进行丰富和重构,把多年来搜集的教学材料和众多技术资料融入到网络教学资源库。导入混合教学模式后,相当于扩展了课程,将课程从教室扩展到了网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2]。

2创建实践教学模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这使得实验教学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加大的实验室投入,特别是新型的仿真实验室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仿真实验箱及高性能计算机辅助装置,全方位提升了电力电子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教学中的实验条件也正在由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的方式向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的新型实验模式发展[3]。在加强实验条件建设的同时,对实践教学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分解,对实训步骤和学生的设计报告要求及实践考核量化标准进行了改进,制定了新的实践大纲,并且对课程设计和工程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重新制定。与此同时,淄博职业学院积极广泛地组织“电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和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于电力技术课程中出现的常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技术,集中安排了这方面的参观及生产实习,利用学院的SMT实训室让学生对电路PCB制作过程进行全程的了解和参与[4]。此外,该院还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能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效果。

3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在教学中,在充分利用淄博职业学院自主建设的网络精品课程、慕课及部级教学资源库等平台的基础,引入清华大学的混合教学平台,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在辅助教学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的引导下,最大程度的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的激活创造思维。

4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的教学改革措施,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晶荣,吴伟标.“电力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61-62.

[2]顾军.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244.

[3]黄浩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动手能力科学态度项目教学

在中等职业教材中,电子电工项目技能教学中有大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素材,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载体,是学生获得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完成项目训练,合理地设计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是职业高中技能训练的灵魂所在。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从而来不断提高实训的效果与教学质量。同时科学态度的养成也是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职高电子电工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的积极作用

之所以强调要在职高电子电工专业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其原因如下: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的变化,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考量人才的标准之一,这也为职高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职高学校必须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培养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训色彩深厚的专业。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具有专业场地作用。可以说,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实际上就是职高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三,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它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个人成长,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以及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二、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的有效对策

(一)严密地进行实训计划管理。进行严密的实训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训计划里应该包括该课程一学期的教学子目标、实施方案、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及在课外的实践活动等等,以此来帮助任课教师有序地、系统地进行各项实训活动,在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学期中,我担任了12电气班的初级维修电工的课程。在原先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该门课程的实训计划,一学期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实训准备,在课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操项目,在课后组织好学生进行7S的整理和清扫。故严谨的实训计划管理,为实训课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执行实训计划。认真地执行实训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实训执行过程中,实训室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场地、设施、软件等的准备,指导教师负责实践指导与教学管理。只有指导教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做到“各司其职”,按照职责严格执行实训计划,这样才能够从主体层面真正保证实训计划的落实程度。(1)教师执行:在每次实训前,教师应先精心设计好本次实训,做到内容充实,时间合理,教学效果好、效率高,避免出现提早完成或时间不够的情况。实训过程中,中途不安排休息。在每次实训、实验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训前的预习,做好记录,并对预习要认真检查。对每次实训、实验结果,学生要认真完成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必须给予批改,提出意见。(2)实训室管理员执行:在实训结束后实训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记录实训室的使用日志,要将具体的使用情况归类到使用日志中,并由指导教师确定使用日志进行签名。在学期结束后,提交实训室使用总结报告。

(三)实训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训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几次实训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关心社会”的科学态度。职高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在实训中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实训竞赛,在竞赛中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1)合理创设实训竞赛小组:实训竞赛小组的设计是竞赛的前提准备,也是学生们相互合作实训的基础支撑。指导教师必须在落实开展实训活动的过程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划分小组成员,做好小组内部成员的合理搭配,为后续的实训竞赛推进开展做好成员准备。(2)合理设计实训竞赛活动:在划分实训竞赛小组基础之上,指导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实训内容合理设计实训竞赛活动,所设计的活动必须遵循“实用性”、“创新性”、“探究性”原则,要具备探究价值。同时实训竞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实训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进行“照明电路安装”实训时,先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对电路的安装进行竞赛,再引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如照明电路中“灯泡忽明忽暗”、“闸刀熔断丝经常烧红熔断”等故障现象,让学生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促进理论课的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的效率。

(四)认真实践成绩考核制度。严把成绩考核关,有利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科学态度。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训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1)确定阶段考核目标:在二年级的实训教学中提出二个阶段目标:第一学期为单相照明电路,内容是各种照明电路配线、安装及检修,电子线路的焊接。第二学期是电力拖动和综合提高,内容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试技能实训。教学中,根据所确定的各个目标把好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实训、实验时,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点名。实训必须进行考核,评定成绩。考核可以分散在每一次实训中,也可以采用集中综合考核。课程内的实训考核成绩不合格,则该课程的成绩为不合格。(2)确定具体考核方法:职高学校教师在针对每一阶段目标进行考核工作时应当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要集合“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两种考核模式,适当融入“鼓励性考核”。从全方面、全过程,回归学生本体以及实训本身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更为具体,也更具有考核价值。教师可以基于这样科学的考核,改变原有“唯结果式成绩考核”模式,从考核层面推动实训活动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以上实训计划的管理、执行、竞赛和考核是做好典型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在具体操作时可灵活运用。同时计划与考核又可相互交叉进行。对电力拖动中几个比较大的训练项目,可以采用分步完成的办法。把一个训练项目分成几个小的实训项目,分步计划和考核。从实训的规范操作,正确客观地表述实训现象,到完美的工艺要求,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实训问题,到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勇于承认自己在训练中偶而出现的失误等等,教师都应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它对学生逐步形成完美的科学态度会产生潜在的巨大影响。总之,应适时地抓好典型技能训练项目计划的管理、执行和实训,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电子技能与训练》.朱国兴主编著[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杨国贤主编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7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探讨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对电力电子教学进行改革。依托先进的实验设备、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事并结合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一、序言

近年来,实现绿色用电、寻求新型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电力电子技术不仅可实现提高用电效率、改善用电品质,同时也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利用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由于本课程横跨强、弱电与控制技术,因而是门难学的课程。与普通本科相比,在办学思路上,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不能完全沿袭其着重理论推导和全面讲解的教学模式。如何开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新。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出现,但是将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相融合的适合与应用技术型院校学生的电力电子技能掌握的教材很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学以致用。因此,需要从讲授的理论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学生基础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相比较之下要弱一些,自身的文化基础普遍偏低,学习主动性不高,只求领会肤浅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前修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对于这几门课的掌握都不深入,一些分析方法都不熟练甚至无法掌握,这给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3.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抽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包含了大量的电路和波形图,特别是三相整流的部分,图形更为复杂。要对各种变流电路的工作过程给予形象的表示,使学生能感性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突破创新。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确定好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三、改革探索

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课程改革中须明确人才培养层次,紧扣“应用”二字,才能理清改革思路,树立正确的改革目标。为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突出“应用型”特点,应用了实例教学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理论基础,设计贴合实际应用的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获得应有的提高。改革目标主要是以下几点:

1.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思路。

针对学生能力和需求的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其中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教学满足就业需要,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则以满足职业技能需要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四大变流电路孤立、单一的学习模式,基础知识掌握以基本变流电路的分析为主,讲授基本的电路工作原理。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引入生活中常见电路以及电子设计实例,如调光台灯、电动自行车等实例进行教学,详细讲解实例的电路设计,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通过自己组装或设计简单的电子技术产品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推进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建立起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大大的推进作用。结合系统供电、控制等模块电路结构、原理的介绍,通过一系列具体电路分析,将《模拟电路》、《电机与电气》等前期专业课程的知识与《电力电子技术》所学理论知识相联系。并且,在保证理论基础扎实前提下,增加日常电路分析和设计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以实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画图、简单电源电路设计等能力,实现理论与应用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最终提升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

2.围绕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弱化对教材中过于复杂电路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突出对实际电路应用和设计的分析。采用引导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新的突破点,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学习、开放思维,并在此过程中加深相关理论的理解,训练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理论教学趣味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事等实践性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电路分析能力,发挥学生潜力。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通过电源类题目的赛事,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技术、技能。目前取已得奖项共28项

3.侧重发扬教学理念,发挥实践的导向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实践变得尤为重要。加强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对这门课不太适合,因为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学院本着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学院开设实践培训的能力与学生电力电子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明确了电力电子技能培养形式,即对学生开展了开关电源的设计制作培训,理论教学中所设计方案付诸于实践,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根据基本的理论知识设计不同类型、不同设计指标的开关电源,用protel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画出PCB板图,其次所有的元器件,要学生自己跑市场按照电路图备齐。最后完成实际电路的焊接调试等工作,这个过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过程差别不大。在实验室开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行到实验室完成电路焊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如基本器件部分的电力二极管、功率MOS管和IGBT等器件的使用,学生自己在网上按型号找资料,找出资料中的应用典型电路,以及器件的重要参数值,如导通电阻耐压、耐电流。学会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掌握穿孔元件安装和焊接技能,学会万用表、电子毫伏表和示波器使用方法,并摘取说明器件典型特性的实验波形和学到的知识相对照,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通过由元件到电路的过程,同学们不仅强化了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亲身实践了实际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4.教学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即落实产学研结合教育。学院鼓励学生关注本专业的研究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积极申请了相关的创新创新项目多项,并付出行动参与课题研究,能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自觉主动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及参加各种技能赛事,通过学生自制实验设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赛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通过实训设计自制电路板,再对电路板进行测试,通过实际电路制作调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电力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才能使该课程做到理论实践紧密相连,保持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体现其既具有理论深度,又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综合性特点。同时,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技能上的提前训练,使他们具备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帮助其建立必要的专业素养,能为学生就业及今后在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喜平 丛昕 魏昭辉 苏洪雨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参考文献:

[1]施昕昕.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4(1).

[2]田海.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电力实训报告范文8

本文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特点总结出“展示—分析—实践—总结—拓展”五个教学环节,重点介绍了这五个教学环节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0引言

项目教学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符合现代中职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一些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巩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掌握电路图的分析、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项目教学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展示—分析—实践—总结—拓展”五个教学环节的“五步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以“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详细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应用。

1实施步骤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应用“五步项目教学法”可用表1进行简单的描述。

1.1创设情境展示实物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但能使项目任务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教师要亲自动手做好教学用的电子产品,切身体会产品制作过程的难点。要重点展示实物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要明确实训项目的重点及实训的正确结果,使实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实物展示过程中要创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回答,和学生进行互动,打破单调的教师展示教学格局,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本实训项目可以创设的问题有:报警声是怎样产生,怎样做到振动报警,还可让学生例举些其他的报警装置等。

1.2言简意赅分析原理

项目实物展示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入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电路的原理。电路原理的分析要突出整体、抓住关键,可忽视细节部分的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后面的调试工作做好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讲解原理时要多提问、多引导、多启发,师生互动。555振动报警器的整体工作原理: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TQ9561形成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工作与否受VT2的直接控制。当水银开关SW受振动接通后,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VT2导通,报警电路工作。报警时间的长短由R1和C1决定,也可直接按复位按钮使555的3脚输出低电平,VT2截止,报警电路停止工作。要引导学生分析VT1、VT2起什么作用,使学生清楚VT1、VT2不同作用,也为调试时为什么可短接VT2的C、E极做好铺垫。

1.3动手操作实践任务

分析原理后,就是动手操作环节。在实际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主要起引导、答疑、监督作用。实践操作一般包括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安装、调试三块内容。学生常常会轻视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这一环节,领到器材后迫不急待地去安装,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也极易为后续的安装调试埋下隐患。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理解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的重要性,要告知学生若在安装过程中才发现元器件有缺少或损坏,要学生自己负责解决。教师要重视巡查,督促学生认真踏实做好清点与检测工作。在正式安装前,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该产品安装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少走弯路,做得顺做得畅,提高课堂效率。本项目主要要提醒学生:TQ9561安装时要用导线或电阻的多余引脚将1、3、5焊接加长引出;水银开关可先不安装,在调试过程中再安装;复位按钮不能直接装在电路板上,要用导线引出,并注意导线的长短。调试是实践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进行调试前集中讲解调试前要检查什么,调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现故障要怎样排除这三方面的内容,避免学生无头绪的瞎搞,使学生在调试的过程中也有章可循。本项目调试主要方法:报警部分调试时,将VT2的C、E极间短路一下,若有正常的报警声发出,说明报警电路工作正常,若不正常,应重点检查TQ9561上的振荡电阻是否安装可靠;555单稳态电路调试时,调试时用短接水银开关两焊点的办法来模拟,当工作正常后,再焊上水银开关,具体水银开关位置怎样安装,要根据报警器实际安装方式确定,保证水银开关的状态平时应为断开,而有振动时开关能可靠接通。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适时指导,对典型的问题要及时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要重视课堂秩序的管理,不能管得过严,使整个课堂缺乏活力,也不能放任学生,造成课堂秩序失控,保证学生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分组实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项目,发现有“请人做”、“搭便车”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引导。为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方便后面的总结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教学用表,如元器件的检测表,电压、波形测量记录表,调试评价表等。

1.4师生互动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是项目教学重要的环节,任务完成后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项目成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上,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一方面要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5完成报告拓展任务

现在很多的中职生都觉得专业实训课后无作业很正常,学生觉得实训课就应没有书面作业;教师是觉得现在的中职生知识能力水平普遍较差完成不了实训总结报告。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只要教师设计好实训报告的规范样本,选择学生学过、做过、碰到过的报告内容,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较高质量实训报告。一般的报告内容可主要包括简述电路工作原理、调试步骤、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测试记录、拓展任务等,不同的实训项目报告内容要略作调整。实训报告中测试记录的具体要求由教师确定,如“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的测试内容:电路不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电路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555集成电路3、6脚的电压波形等。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一种555集成电路的其他应用电路或其他的报警器,并简要分析原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最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实训总结报告,点评完成情况,并选择几位拓展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在下次课堂中进行介绍,使实训报告真正起到总结经验、固化所学、拓展提升的作用。

2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选择项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项目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有效开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项目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和能力水平多考虑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与国家专业技能鉴定更好衔接的项目,突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要小组合作竞争。尽管中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都是每个学生一个产品,但还是有分组的必要性。只是这种小组应当是学生互补搭配的组内互助小组、组间竞赛小组。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互助、待人接物的能力。小组间要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感悟竞争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和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3)要成立兴趣小组。要成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兴趣小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技能交流与再学习的平台。通过对教学项目的实践,结合课余兴趣小组的自主学习与活动开展等,拓宽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范围,提高技能水平,再通过这些学生带动班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3结束语“五步项目教学”因其“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当然,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技能过硬的中职生。

作者:钱东方 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