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培训总结范例

出差培训总结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效果

0引言

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护理安全风险无处不在,而护理不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与生存质量,引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纠纷,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十分不利[1]。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8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男65例,女53例;患者年龄21-83岁,平均(51.73±11.64)岁,43例患者就诊于普外科,27例就诊于呼吸内科,21例就诊于心内科,16例就诊于骨科,11例就诊于其他科室。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研究组(59例),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将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应用于对照组患者,遵循责任排班制,由护士长对各项护理任务进行分配,由护理人员负责各项任务的落实实施,具体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等。1.2.2研究组:将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护理管理方案作为基础,在研究组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1)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以各科室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将与之相对应的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起来,并促使相关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该制度的学习中去,令各个岗位的职责得到充分明确,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考评,于发现护理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加强监督,对相关制度的落实予以保证,确保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2-3]。(2)建立护理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成护理管理小组,对科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由专门人员汇总所记录到的不规范护理操作,有效确保护理工作记录的公正性与公平性。于每次护理工作检查后召开例行会议,在会议当中纠正之前所记录到的不规范护理操作,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总结不规范护理操作的发生原因及规避方法,对科室内病人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以从根本上降低护理风险。(3)提升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护理风险讲座与护理风险培训,将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几率较高的护理风险作为主要讲授、培训内容,对护理操作规范性予以充分强调,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使护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护理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其护理工作的规范性、警惕性与责任感[4]。(4)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的提升。由各科室通过各种方式不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活动,邀请年资较高、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并示范正确的护理操作方法,使护理人员充分明确其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其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将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上去[5]。(5)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需在予以患者护理服务的实际过程中多多与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沟通,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需及时解答,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积极疏导,避免患者心理压力过重,从根本上提升患者对治疗行为与护理行为的依从性。

1.3评估依据。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19.0软件完成。

2结果

下表1,研究组中1.69%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发生率13.56%更低,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对护理风险予以有效规避十分必要,若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则患者所获得的疾病治疗效果会更为理想,医院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亦会大大降低[6]。本研究得出,研究组中1.69%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发生率13.56%更低,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与邱彩英、何贵清、胡陈婵的研究结果(风险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7]相符,说明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可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本研究从多个方面展开了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不仅做到了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及时发现与有效防范,还从根本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转变了其护理观念,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使患者均能对治疗行为与护理行为予以积极配合,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十分有利[8-9]。可见,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华.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69-171.

[2]陈智娟.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1):1401-1402.

[3]邵冬冬.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46-47.

[4]牛莉真,陈凤荣.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9):771-772.

[5]朱国英.浅谈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6):165+167.

[6]祝毅.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2):2714.

[7]邱彩英,何贵清,胡陈婵.风险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11-13.

[8]罗进联.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蛇志,2014,26(01):135-136.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2

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和信息化的来临,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式发展下的趋势,弊端日益凸显,亟待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内容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基于信息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以便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高校管理;创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指标,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信息化”已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而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目前,高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以便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成效。但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队伍不断扩大,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的教学、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形势严峻,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使高校管理工作转向数字化。传统的学生信息统计总是采用纸质方式进行,调用信息十分复杂繁琐,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信息登记采用了数字化的储存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只需方便的通过从数据库的调取资料即可。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系统都能实现和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的兼容,这样就实现新业务数据被提交到中心数据库中,使得高校学生管理标准化、集中化,同时还能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共享性,为学生管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一旦高校完全实现数据化管理,就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还能避免人为的不合理因素,拓展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延伸空间。

1.2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可知,截止到2015上半年,中国网民已经有7亿人,大专以上学历约占30%。同时,根据腾讯公司公布的微信用户超过2.5亿,年龄在20~30之间的占据76%,大学生占到65%。根据统计数据可知,高校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在网络时代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也给高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它在一定范围内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享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利用教务管理平台互助,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务管理平台在校内的资源共享、互助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尽可能获得较大收益。同时,有效利用校园平台快捷、高效、公开、公正、实时的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务教学质量,以便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高校管理人员通过微信、QQ、微博和校园APP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这些社交手段及时反馈各类信息,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个高效化。

1.3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如高校新生入学时,可使用数字化的迎新系统进行登记,应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只需使用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到各个部门进行登记,极大地简化了报道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办事效率。传统的依靠人力物力传递信息的方式已显落后,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技术,这就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所消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从而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等方面。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功能,使得各不同职能管理部门资源共享,这也使得高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更加联系密切。

2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2.1管理理念创新

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首先高校管理理念要创新。具体来说要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高校领导要具有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对信息的发展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对于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进行严格把关、统筹全局、全盘规划。第二,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某些层面来讲就是一场变革,学校管理者养成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习惯和理念。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势在必行,在应用的初期会招致教师和学生的排斥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分层进行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养成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的理念和习惯。第三,信息技术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维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信息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及时让其参加信息技术专业培训,以便能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2.2组织结构创新

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是信息化背景下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信息化管理并非是简单的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软件,而是应该按照现代大学生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资源的优化和重组,重新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对信息管理流程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传输,从而满足各项管理工作的需求。具体来说可做好下述两方面的优化:第一,建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高效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为了确保这些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提高工作效率,高校领导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设置相关的主管职位,并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第二,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主要采用下述两种结构:直线型层级结构和横向职能型结构。直线型层级结构就是通常的院系两级管理,首先,这种管理模式多层领导条状分割,职能内容交叉重叠,要进行高效的协调存在很大难度,各个部门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使得学校领导很难完全的有效控制学校的管理;其次,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学生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经过多○个部门和流程。很容易导致信息不畅,甚至出现信息不畅和失真;最后,由于学生管理部门和具体管理人员分别属于院系两级,这种人事分离的情况极易导致学校职能部门、系部“管人不管事”的脱节现象。

2.3业务流程创新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作完成。如在新生报道过程中,会涉及到财务处、学生处、资产管理处、保卫处等多个部门,这些部分也必须参加相关工作中去,若这些部门能很好的进行协调,学生报到手续就会得到极大的简化。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管理部门和工作流程可进行下述几方面的改进:第一,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首先,要对高校目前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在经过相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高效快捷的管理流程,以便使组织结构由“扁”变为“瘦”;其次,要建立以管理任务和目标为基础的流程型组织结构。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流程都要以任务和目的为中心,这种组织结构改变了传统的职能分配式工作方式,能有效加强和协调不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管理信息传输及时、准确,能充分发挥各个管理部门的优势和潜能。第二,构建协同管理平台。高校学生管理纷繁复杂,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必须首先要建立整合业务的协同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第三,对学生管理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集成。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系统,具体可采用下述手段进行:清除不必要的任务、整合任务、简化程序、实现自动化管理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等。集成后的业务流程能实现信息资源从源头获取,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快捷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将涉及多个步骤、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整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4管理手段创新

与时俱进,革新管理方式。为了确保管理效率,相关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时要兼顾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等,对学生管理涉及到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管理的流程、结构等具有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传统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最佳结合点。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俗话说:万事人为先,任何管理工作的执行都必须依靠人来进行,人的执行能力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管理队伍,这些人员不仅要具有深厚先进的学生管理理论,还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还要懂得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学生精细化管理程度。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即对学生管理要做精、做细,要高标准、严要求,在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和服务工作的高效化。

2.5强化管理,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必须购买相应的防火墙、入侵检查系统等;其次,各个部门在使用时要严格设置等级权限,同时要提醒相关人员注意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防止泄露为己任;最后,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对于使用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外部入侵人员要严格进行处理;对于盗用账号的学生更要加大惩罚力度,从制度上给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部分高校自身研发的系统普遍存在块状分割缺陷。学生工作系统涉及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后勤、保卫处等各个部门,虽然,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各个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系统,但如果没有统一规范,大家各自为营,信息将不能共享,导致信息化系统的效率大打折扣。另一部分学校采用社会软件公司研发的系统,但也普遍存在问题。首先,外面系统要价高,普通高校难于承担高昂费用,同时外来系统不能完全与本校实际情况切合,遇到问题往往要移交给软件公司解决。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应该从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体系与团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基于信息化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究,然而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属于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个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校实际,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

作者:辛宪军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金山.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2)

[2]任新钢.赵恩平.学生工作信息化师生交互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9)2

[3]李容荣.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及发展趋势[J].黑河学刊,2011(12)

[4]常连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南昌高等教育学报,2011,5(26)

[5]鲁霞.对于加快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东科技,2014,4(9)

[6]曾惠芳.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甘肃科技,2011,2(8)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的图书馆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思路,更好地提升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

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创新

1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件的存储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机构,图书馆对于高等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

2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新特征分析

2.1网络贡献得以实现

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学校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很低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的。读者在图书馆得不到优质的服务是很难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致的。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读者就可以在图书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可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高校通过对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能够实现图书馆文献的共享,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致。

2.2文献载体多元化得以实现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文献载体已经由原来的纸质改变为现在的多元化载体。多元化的载体,不仅可以方便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可以提高读者的文献检索效率。读者在多元化的文献载体中可以满足自己阅读的多元化需求,开阔自己的视野。

2.3文献获取呈现信息化的方式

在网络信息时代,大量的文献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存储在很小的光盘系统或者数据库中,这样读者在查询文献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文献获取呈现信息化可以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个好评,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信息化的服务,这对于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也有较深远的影响。

3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图书馆管理工作做好的关键是,认识到管理创新性的重要性。由于图书馆对管理创新的认识不足,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比较呆板,比较单一,工作管理质量也是比较差的。因此,图书馆应该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完善管理策略。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图书馆管理创新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创新理念,这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图书馆只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创新性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才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2员工整体水平低

员工水平的高低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图书馆的员工的知识结构是不合理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和流失,使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是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的,也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图书馆员工的整体水平低,很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的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才能够提升图书馆的创新能力。

4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探讨

图书馆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地,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图书馆只有把这个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满足服务需求。

4.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比较单一的,内容主要是对纸质图书的借阅,是很难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的。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忽略对读者的服务,造成工作质量的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应该改变。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也是需要人性化的服务的,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读书需求,还要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这里的心理需求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对读者尊重,落实读者的主体地位。读者在阅读中只有被尊重,感受到服务的周到,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满意度,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读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是会影响自己的阅读质量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采用多样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把读者放在第一位的位置来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只有这样,读者在阅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周到的服务,才能对图书馆有个好评。

4.2建立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掌握现代技术,提高服务技能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要求,因此加强对馆员的继续教育管理是完善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图书馆馆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装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图书馆应该定期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外出的进修岗位学习等,使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增强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只有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够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的完善,更加的适应信息化的发展。

5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只有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创新性才能够提升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改革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严峻而重要的任务,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经。

作者:李佳莲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赵歆艺.图书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郑丽.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3).

第三篇: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等学校建设,不仅出台了许多鼓励高校建设的政策,而且向高校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经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却与经费管理方式的落后形成了严重的对立,使得每一位经费使用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报销上,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使财务部门成为最繁忙的机构。“报账难”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传统的报销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职员工的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方式;日本大学;财务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日本高校网上报销操作管理方式及其优越性

日本大学的财务部门,安安静静,没有报账大厅,没有堪比春运排队买火车票一样的报账队伍,经费使用人员没有疲于奔命的报销,财务部门的工作井然有序,一个高等学校如此大规模的经费,他们是如何管理的呢?下面就以差旅费为例介绍一下在日本高校从申请、审批、发生、报销完成的整个业务操作流程。

1.日本高校网上报销财务管理流程。

1.1出差人。第一步,进入大学局域网的出差系统,登录个人信息确认审批人。第二步,出差申请。(1)如果是国内出差,点击财务网中的差旅系统主页中的“国内出差”,录入出差日期、出差目的。如果有向审批人说明的事项,就在“向审批人传达信息”栏中录入要说明的事项。(2)如果有同行人,将同行者的信息在“同时申请者”栏里录入,出差人和同行人各自分别审批。申请完成。第三步,购买车票,预定宾馆。(1)获得经费审批人同意后,出差人详细录入出差时间(出差内容有2个以上时,要一一录入),选择出差省市,录入出差单位,选择出差内容。这个栏目所录入内容作为发放出差补助的依据。(2)通过系统购票。进入购票主页,选择使用的交通工具,订票。(超标准乘车,必须选择点击“差额自己负担”)(3)在购票主页进行宾馆预订。也可以通过主页上的公司订车票、订宾馆。购票系统里的所有公司都是经过大学招标的,签有合同的契约公司。预订完成,出差。第四步,出差归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结算。(1)选择点击结算处理中的“国内出差”字段,进入国内出差结算申请信息呼出一览表页面,选择呼出要结算的业务。(2)进入“国内出差补助计算”栏,显示出申请时所填的内容,如果有追加内容时,这时可以补充录入。(3)点击“材料添附”,将出差的工作报告,邀请函等上传。(4)“补助区分”的下拉列表显示出“国内补助”和“国内餐费”两个字段。首先选择“国内补助”,点击“补助种类”下拉列表,表中显示出“省外出差补助”、“省内一日出差”、“省内住宿出差补助”、“路途中住宿出差补助”、“省外出差15-30天补助”、“省外出差30天以上补助”字段,根据出差地点和时间选择相应字段;然后选择“国内餐费”,同样的程序。(5)如果使用了私家车,要将行驶的公里数填入并确定。(6)在“实际费用”栏里,通过“JTB时刻表”检索出乘坐的车次和住的宾馆信息,取得申请时预订的宾馆的电子发票。再录入出差地发生的公共交通或出租车费用。(7)经费审批人审核通过后,电脑就计算出这笔差旅业务的总费用。总费用=补助+餐费+出差地发生的费用+车费和住宿费。确认后,打印结算书。(8)财务规定,在出差地发生的费用中,如果有超过2000日元的支出时,必须提供原始发票。如果有这样的支出,那么系统会提示打印相关的原始票据粘贴单,将原始发票贴在粘贴单上。(9)报销人将打印好的结算书和贴有原始发票的原始票据粘贴单,投递到财务部门。

1.2审批人。经费审批人点击“审批处理”,显示出需要审批业务的一览表,选择要审批的业务。每笔业务都需要两次审批,一是申请审批,二是结算审批。审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申请审批,审批有“通过”.“保留”.“重做”三项选择,经费审批人通过系统获取具有审批权的相关经费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结算审批,审批有“通过”.“不通过”两项。只有经费审批人通过的业务,系统才能计算出该笔业务的总费用。

1.3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拿到投递的材料,在系统里检索出这笔业务,扫描核对后,点击“确定”,报销款转入报销人银行卡里,这笔差旅业务处理完成。

2.日本高校网上报销财务管理方式的优越性。

通过日本高校差旅业务的报销流程,我们看到,大学局域网覆盖了整个大学,财务系统的终端设备遍布各个教学楼,不仅对内资源共享,对外与契约公司也实现了信息推送,财务管理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更加高效合理。

2.1教职员工不用去财务部门报销,不必非要占用白天的工作时间,可以利用自己方便的时间,在周边系统进行录入,查看。且所有项目全部通过系统提示在系统上操作,操作简单,教职员工不为报销而烦恼。

2.2智能设备取代了部分人工,会计服务由前台转向了后台,没有嘈杂的报账大厅,没有烦躁的面孔,无现金支付,会计服务也体现了日本服务业的贴心和人性化。同时,智能设备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避免了经费审批人不在时得不到批准,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

2.3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与契约公司的财务信息推送,推动了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2.4经费审批人只关注经费是否还有结余,只审批业务是否应该发生,责任划分明确。

二、日本高校网上报销操作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1.审批签字流程再造,由事后审批改为事前审批。经费审批人和经费使用人作为高校教职员工都有自己的教研工作,时间都很紧。经费审批人还得在固定的办公地点、固定的时间办理审批,如果审批人不在,那么工作就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电子签名使得审批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随时审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经费使用人都是在业务发生后,将原始票据粘贴在原始票据粘贴单上,拿着原始票据粘贴单找经费审批人审批,看着一摞摞的原始票据,经费审批人不知哪些该报,哪些不该报,哪些该审批哪些不该他审批,票据是否合规,是否超预算等等,很是头痛。所以事后审批改为事前审批,明确了责任划分,经费审批人在预算许可内,只对业务的可行性审批,无需审核票据,经费审批人不再为审批烦恼。大厅报销的财务管理方式下,财务人员不仅要审核票据的合规性,还要审核审批人的签字盖章是否正确。网上审批,电子签名使财务人员不用再耗费大量的脑细胞去记住几百上千种经费的审批方式,系统锁定了各种经费的审批人,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

2.原始票据粘贴单再造,不同项目产生不同粘贴单。根据你报销的内容,需要使用哪种原始票据粘贴单,系统会提示你打印,按需使用。报销人不用再专门到财务部门领取原始票据粘贴单,财务部门也不用定期印制大量的原始票据粘贴单了,杜绝了浪费,节省了财务管理成本。

3.会计凭证产生方式再造,实现周边系统凭证自动生成。目前,会计凭证的产生方式是手工制作,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用于制单上,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彻底消耗了财务人员的热情。如果智能设备取代人工,财务部门日常大量的单据处理会简洁化、电子化、网络化,财务制度规定的报销范围、报销标准、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等等,系统都有明确的提示,报销人根据提示操作,完成制单。传统的报销业务发生根本的变革,会计前台转为后台,减少了与报销人面对面的机会,避免了磨擦,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不仅改善了会计服务态度,也提高了会计服务质量。报销人面对智能设备,一切信息从智能设备上获取,不会再有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恶劣心情,不再为报销而烦恼。

4.原始凭证传递流程再造,实现原始凭证的电子化管理。目前,经费审批人是在粘有原始凭证的原始票据粘贴单上签字盖章,进行审批,报销人拿着审批过的原始票据粘贴单到财务部门排队报销。会计人员对票据进行审核,报销完成后财务部门专人负责整理这些单据,装订成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档案要保存15年,所以还需购买大批柜子保管这些凭证,专人维护,以便其他人员需要时查询,耗费人力物力,查询时也是费时费力。电子化管理,原始票据粘贴单无需传递到审批人手里(审批人只对业务的可行性审批,无需对票据审核),直接提交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扫描原始票据,电子归档。电子化管理保存时间长、查询方便,不需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需购买大批柜子,节省了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5.对资金支付方式进行再造,实现无现金支付。网上银行的开通,为无现金支付奠定了基础。无现金支付是指将报销款直接转入报销人银行卡或收款单位的账户中,不再支付现金的一种支付方式。无现金支付方式改善了传统支付方式的不足,并在已实施的高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现金支付方式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无需盘点库存现金,大额现金报销无需事前预约,减少了报销人携带和管理现金的风险,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确保了付款行为的准确无误。

6.财务信息推送方式进行再造,实现信息推送。科研人员项目结题时,都要在白天工作时间到财务部门来审核打印财务决算书。如果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务信息推送,科研人员就近在终端设备上自助打印,不受时间限制,不仅节省了在财务部门排队等候的时间,科研人员把节省的时间都用于科研上,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也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提出,要加快推广使用电子发票,并允许将电子发票作为报销凭证。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等逐步取代纸质凭证,报销时其真实性的认定和重复报销问题却困扰着财务人员,我们应当向日本高校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电子信息在单位之间的传递,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穆晓楠 单位:河北大学财务处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地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审核;管理模式改革

1引言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费用支出报销审核管理为关键环节,关系到单位能否实现经济运行。而地质事业单位业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报销审核制度多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职工因在外办公无法及时报销问题,导致报销审核滞后、预算难执行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不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2地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审核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措施。为加强各项经费开支管理,地质事业单位近年来对财务报销审核管理制度流程进行了不断细化和完善,对单位涉及的差旅费、培训费、专项资金等各项费用进行了严格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单位现有财务报销流程,员工在完成纸质报销单填写后,需要当面交由部门领导审批,然后经分管领导审批,之后经财务审核,在出纳付款后还要由财务进行稽核。在资金结算方面,针对交通费、住宿费、接待费等多项费用,需严格采用公务卡结算,留存带有收款单位名称的结算小票。无法使用公务卡结算,应开具有效印鉴进行说明,并优先采用银行卡结算方式,只允许少量小额现金结算,借用的备用金将由单位财务直接转入借用人公务卡中。在人员外出公干前,需填写外出审批单,由领导审批,严格按照各项费用支出限额标准规定消费,做到实报实销。财务部门将定期公布各季度备用金挂账情况,开展内部审计和检查工作,增设财务报销审核二道防线。

2.2审核管理问题。在财务报销审核制度日渐细化的过程中,财务报销审核问题也日渐凸显,给单位各项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不利于单位高效运作。(1)审批环节多。结合报销审核流程可知,领导审批环节较多。而单位日常经费以财政资金为主,涉及项目经费、人员经费等,不同支出形式和金额费用对签字报销的时效性要求具有一定差异。以低调科研项目为例,相关费用报销金额在2万元以内的,需要由经办人向项目负责人申报,需要经办人、证明人和处室负责人三道签字,最后由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审核。报销金额在2万元以上,需要额外增加分管财务所领导签字,超出5万元需要由单位领导签字审批。各项签字审批工作开展都要完成相应审批单的填写,并签署财务诚信承诺书、经济合同审批单、委托支付单等单据填写,签字审批时需要面对面,会受到领导出差、因公开会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签字审批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审核难度大。结合财务报销实际情况来看,地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内容繁杂,要求多数费用开支由三个以上部门负责人审签,将给审核工作开展带来较大难度。因为地质事业单位多数业务分散在野外,不仅任务繁重,出差也相对频繁,周期较长。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相关审核责任人通常无法与报账人保持相同工作进度。如在报账人出差地距离单位较远的情况下,经费使用审批要求人员到单位进行,但遇到处室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出差情况,将导致人员需要来回数次才能完成审核流程。对于审核人员来讲,由于报账人时间紧张,报销审批时间有限,同时可能遭遇集中签字审批情况,将面临一定内控风险。此外,在时空相隔较大时,审核人员和报账人间将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报账人面临签错字等问题,审核人面临不熟悉业务情况的问题,导致审核难度急剧增加。(3)信息反馈慢。地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需要经过财务部门统一审核管理,保证各项费用支出符合预算。而财务预算资金信息需要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在财务报销审核滞后的情况下,相关费用信息录入到财务业务系统的时间较晚,导致财务人员难以及时掌握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无法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把控[1]。与此同时,单位财务业务系统保持独立,除了相关财务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无法进行预算查询,给项目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带来了困难,也给预算落实带来了阻碍。在新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单位财务部不断进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报销审核细则更改,并在内网进行公开。但对于在野外长期工作的职工来讲,则难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导致人员容易因为错填单据、错签等问题无法快速报账。

3地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审核管理对策

3.1简化审核流程。结合单位在财务报销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要对现有审核流程进行适当简化,以确保在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同时,能够加快审批流程,促使单位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在实践工作中,还要结合单位规模和业务经济事项特点采取不同授权审批方式,划分为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由不同部门在不同权限范围行驶审批职权,承担相应责任,解决层层审批问题。常规授权主要针对日常经济事项,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归到各业务部门,使各部门承担费用支出管理责任。如针对员工工资、家庭补助、培训费等费用,由人事部负责签字审核,然后由财务部审批。针对车辆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费用,由办公室审核签字,之后交由财务部。特殊授权主要针对各种项目,适当放宽审批标准,小于3万元直接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在3万~10万元直接由分管领导审批,超出10万元直接由领导办公会集体决策。

3.2引入财务助理。结合地质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可知,职工在野外工作时需要面临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一味要求职工全面把握财务报销审核要求,将给职工带来较大工作负担。为确保单位各项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保证职工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主要业务上,单位可以引入财务助理,建立相应制度规范,由财务助理辅助项目组完成报销审核和报表编写等工作。为避免财务助理出现“两头瞒报”情况,财务助理只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不直接参与资金支付操作,使财务助理、项目组负责人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约束的关系。在实践工作中,地质事业单位可以采取购买财会专业服务方式选聘财务助理,确保助理人员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后能够结合单位业务特点进行财务报销。定期对财务助理人员工作进行考评,完成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分析,对审核制度进行更新,能够促使项目经费得到合规使用。

3.3实施在线审核。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地质事业单位可以对财务报销实施在线审核,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使时空不同步导致的预算难执行问题得到解决,使人员因往返签字耗费的时间和费用得到节省。结合这一目标,单位需要建立网上报销审核系统,通过提前设置审批权限提醒签字人按照单位管理办法进行审核,使错误频率得到降低。开展在线审核,需要结合经费金额、经济事项类型等进行报销单据签字环节的设定,确保报账人能够按照系统流程快速完成账单填报。系统发现账单填写内容存在问题,将通过网络及时向报账人发送信息。将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与报销审核系统进行对接,能够及时进行财务信息更新,保证预算信息可查,为预算执行控制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利用系统,财务部门可以及时将预算指标下达至各部门,使预算控制贯穿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核环节,确保业务部门在确认有预算后才能进行支出履行,继而使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审核管理方面,还应在明确费用支出管控目标的同时,增强审核制度以及流程的可操作性,以便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在实践工作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减少审批层级简化审核流程,并通过引入财务助理和建设报销审批系统辅助相关工作的开展,继而使报销审核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财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服务

近年来,高校专项拨款及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经费投入逐步增加,参与到经费财务报销业务的师生越来越广泛。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精力和时间的影响,报销人员不能深入学习和理解报销知识。业务报销时,常常有报销条款多、签批麻烦、报账困难等想法,甚至认为财务人员故意刁难,因而对财务的服务工作满意度偏低。因此,分析财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服务流程,将有助于提升财务服务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会政策多,报销知识难以把握

对许多缺少专业财务知识的报销人员而言,海量的财经政策、财务制度,以及抽象的专业语言,让人失去阅读兴趣,缺乏主动了解和把握报销制度和规范的意愿。虽然高校财务信息平台提供各类报销政策、制度的查询,但受专业限制,报销人员想从大量信息中快速查询到有用信息,难度较大。其次,特定事项的会计报销,可能需要遵守特定的财经制度、会计规范。比如因公差旅,要区分因公临时出国差旅和国内公务差旅。国内公务出差要区分会议、培训以及其他公务出差,事由不同,核算的差旅补助则不同。劳务酬金发放,有校内职工酬金、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助研、校外人员劳务、校外专家讲座、咨询、评审等等,性质不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不同,科研的预算分类不同,会计科目亦不同。专项设备购置时,购置设备的金额每达到一个限额,采购的方式、途径则会变化,报销流程、签批手续也有差异。近年来,中央八项规定、新预算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等制度相继出台,各高校校内财务制度、报销规定逐步完善,经费报销日趋严谨和规范。在海量的财务制度、报销规范中,快速获取与报销业务相关的所有财务要点,并厘清所报销的业务应遵循哪些财务规定和签批手续,若无信息技术手段的助力,很难完成。

(二)网上申报不顺畅,财务报销复杂费时

1.网上预约报销复杂费时。目前高校的财务报销系统都具有网上预约功能,但网上申报需要报销人员录入较多的账务信息,耗费时间。有些业务网上申报步骤多,如电子发票报销,先录入电子发票信息、通过认证并保存后,再填写报销单,若电子发票未认证或报销单上未选取电子发票,皆会退单改正;差旅费报销,填写出差人员信息、出差日程、往返地点、车船费、住宿费等,若录入信息有误,退回修改页面时,原有信息往往丢失;校外劳务用工酬金申报,先录入校外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及银行卡等信息,再生成酬金预约单,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的手工录入,常有出错现象。2.传统流程与网上预约尚未相融。高校虽然普遍使用信息平台,启用网上预约报销,但是原始单据的签字审批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签批。不同的课题经费,不同额度的报销业务,签字审批的流程则不同,报销人员只有完成所有的签批手续,财务才会接受报销单据制作凭证并付款,若有签批人外出,则需要等待签批人返校后再签批。3.报销的规范意识淡薄。有些报销人员对发票开具、单据粘贴、票据签批的要求不重视,发票抬头不符、发票未加盖专用章、单据无序粘贴、签批手续不齐全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制度遵守不严格,餐费超标准、固定资产未办理入库手续、大额设备采购不遵循流程等。往往有“财务报销条款多、手续繁、账难报”等不满想法。

(三)到款日期不确定、信息查阅速度慢

根据财务报销流程,报销人员将网上预约单及报销单据送至财务初审,制单会计录入、生成记账凭证,复核会计审核记账凭证,然后出纳会计根据凭证付款。因资金来源差异----如财政拨款资金、国家基金、财政授权资金以及自有资金等,以及资金支付额度不同、支付权限的控制,项目经费到款日期不能确定。若付款方银行信息不准确或有异常,支付款项将会被退回学校银行账户。以上因素皆影响经费报销款项的到账日期,造成报销人员不能及时确认资金是否到账。其次,因项目结题等事项,报销人员查询前期的报销单据,目前尚需现场查询。经办人经批准后,到财务档案室根据凭证编号,翻阅财务纸质档案,复印或拍图打印查阅的资料,档案查阅效率低、速度慢。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财务服务的重要影响

(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财务数据共享

财务信息化时代,很多高校处于基于校园网的财务集成软件阶段,报销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预约报销、财务查询等功能。目前有些高校依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本单位各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构建了高效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二)移动通信、智能服务的应用,助力财务信息畅通

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突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协助咨询财务常规业务,并分析和总结输入的信息,帮助了解用户需求;智能客服系统,具有知识管理、语言应答、统计分析等功能,可自动识别用户的模糊问题,准确搜索用户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利用新技术挖掘个人财务信用和应用习惯,有利于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多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精细化业务服务。

(三)图像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的应用,助力财务报销快速准确

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引入图像识别功能。根据身份证图像快速识别身份证号码,根据银行卡图像迅速识别银行卡号,并能判别存款银行等信息;根据电子发票图片,能验证电子发票真伪,并自动录入电子发票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大量的信息录入工作,也保证了录入信息的准确。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引入网签或掌签功能。电子签名实现了项目经费的签批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签批人在外出差也可完成签批,报销人员无须为签批手续而跑腿,使财务系统的应用具备跨时空特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服务工作中的实现途径

(一)财会政策、报销知识宣传的信息化

财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移动通讯平台等方式普及报销制度和规范。财务信息平台国家政策、校内制度,提供资料下载,及报销流程在线帮助。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推送财务信息的更新、报销注意事项的提醒。智能机器人或智能客服系统快速查询报销规范及相关政策制度,自动化、智能化处理财务业务咨询。

(二)报销流程设计信息化

设计界面友好、结构清晰的网上预约报销模块,人机交互功能良好,报销人员使用顺畅。报销模块中添加简洁的事项提醒说明,并设计触发功能。例如预约报销的金额不同,则触发不同的签批手续;预约设备报销,则触发固定资产入库办理提醒。报销模块中引入身份证、银行卡、电子发票等的图像识别,自动提取信息,录入财务报销系统。引入网签或掌签功能,报销人员无需要找领导面签,节约报销时间。

(三)沟通及查询信息化

1.加强信息沟通。结合移动通信技术,高校财务可与银行积极合作,实现资金到账短信通知,使报销人员及时获知到账信息;因账号错误或异常等原因的资金退回,财务部门通过短信通知报销人员,以便及时处理。财务信息系统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步反映网上预约报销的进程,或邮件通知报销的相关信息,报销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关注报销进展情况。2.建立会计电子档案。设计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校内产生的原始单据(如固定资产入库单、部门经费预算划拨单、购销合同等),通过信息平台,采用电子文档传输方式转入;校外的原始单据,利用影像设备进行高清扫描,形成对应的图像和文档,存入会计电子档案。电子发票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会计电子档案的发展。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校内信息平台、业务平台、电子发票系统相结合,将极大方便信息储存,并扩充了会计资料的储存量。查阅者登录财务信息系统,即可根据权限查询和浏览会计档案资料。会计档案电子化,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约成本,又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查阅快速方便。

四、结语

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云数据、大计算等概念不断更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借助新技术的发展,高校应改进财务业务流程,更新服务模式,形成高校财务服务新架构。突出新技术与高校财务的深度融合,对于创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发展意义重大,能有效提高业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升级,推动高校建设的健康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强,佟怡伶,刁春荣,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上报销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4):224-228.

[2]丁家源.高校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4(18):77-78.

[3]汪晶.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12):76-80.

[4]姚雪元.高校财务网络报销模式初探[J].财会学习,2018(2):17-18.

[5]江小琴.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12):81-84.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5

省建科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是一个通过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搜集渠道来收集标准文献信息,并对标准信息进行加工、管理与服务的平台。以建设标准文献数据库为主要工作,采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文献信息资源。主要目的是使建筑企业能够更为简便、更为顺畅地获取实用、有效的标准信息。是基于网络化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实现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共享的手段和基础。其目前能做到对标准文献信息进行自身的管理,达到对标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和服务的管理,以实现标准文献的共享。平台的模块设计深入标准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使得标准管理工作精而不繁,细而无误。

2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简介

2.1标准更新信息的采集与推送

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标准的确认、补充、修订和废止周期加快,必须及时收录有关标准代替、部分代替、废止、部分删除、修改、补充的信息,来满足标准信息检索的需求。“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全面地对各类标准信息进行筛选进而完成信息采集的过程。所谓标准信息推送,便是将经过筛选后的信息推送给客户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递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推送技术通过自动化传递信息给用户,来减少用户用于搜索的时间。用户可以通过定制标准数据库,即获取数据库中标准的信息推送功能。此项功能有别于传统的主动检索,大大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

2.2标准各类信息公告

“标准信息公告”相当于新闻栏的作用,可以和采集各类信息公告,目前暂分两大类“标准培训通知“和”征求标准意见通知“,这两类信息是除了标准代替、废止等信息外跟本行业关系最密切的信息了。先来谈谈”标准培训通知“,许多标准一跟新便会展开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此项功能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或协议进行信息采集,收集有关更新标准的培训活动通知,还可以本单位的内部培训通知,跟标准更新信息一并推送给用户,作为标准的衍生品,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的标准服务。而另一类”征求标准意见通知“则有助于部分专业人士通过网络途经参编新标准或者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自身专业的促进,业绩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扩大本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2.3创建地方标准数据库

地方标准又称区域性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地区特点鲜明,需考虑当地的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地方标准化工作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面镜子,关系到整个标准体系的形象与内涵。在此之前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信息一般只能依靠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公布信息来获取。但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地方标准信息资源,以工程建设标准文献为主要收集对象,将地方标准、地方工程建设标准、地方技术法规等信息收录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更新及时、信息准确的地方标准数据库。进而弥补了地方标准修订、代替、废止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现状,增加了关于本省市的标准信息的途径,丰富了标准信息的来源渠道。

2.4便于单位内部管理

随着近年来业务量的迅速扩张,各地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本部对分公司而言不仅要起到楷模效应,在管理上更是要做到“至上而下,从一而终“,在标准管理方面,本单位利用”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便利,让分公司无论从标准跟新信息、标准采购申请、标准受控、标准更新记录、标准培训记录,标准费用结算等,还是标准培训通知和征求标准意见通知等管理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传统的表格相互发送,、格式难以统一,信息重复编辑、人为编辑错误,QQ内存空间不足等诸多弊端。类似于”淘宝模式“,本部接到各分公司的标准采购申请后统一购买,然后再统一发放,动态信息实时更新,分公司在平台上便可看见”订单已归档“说明已经完成购买并发货,”疑难标准“说明还未到货。”订单未归档“说明此订单还未处理。这样一来,无需过多的电话或QQ沟通便可知申请情况如何。另外由于标准还要满足质量体系的要求,所以在更新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相应的受控表格,在平台的相应模块点击打印便可生成相对应的受控表格,无需人工再用OFFICE编辑,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错误率。

2.5手机APP平台的创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4G网络的全面覆盖,用手机办公不再是纸上谈兵,与网页信息同步的APP标准平台,同样能实现检索、推送等功能,可以满足经常出差或是办公条件有限制的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另一需求。假若你在出差或是在开会,听到或是看到有关标准的信息,便可打开我们专门为用户定制的手机APP平台,输入标准编号便可查看自己的单位是否对此标准有受控或是有更新要求。就不用通过电话再让同事帮忙查询后回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突破了空间的阻隔。

3总结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

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进入深水区,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农村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财务问题,账目不清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群众上访案件增多,农村社会不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的各项资金投入,特别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而旧的工作方式没有改变,工作方式简单,不民主、不公开、不透明,财务问题逐渐显现,且呈增多趋势,各类因经济引起的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互相不信任,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最近几年,纪委重视对农村财务运行的监督,加大农村财务方面案件的办案力度,对财务审核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仅仅在事后监督方面起到一定震慑作用,收效甚微。责任不明确,政务运营不规范,甚至在多数农村干部当中出现了不作为、慢作为的思想。虽然我们对农村财务集中管理已有十几个年头,这种集中记账管理模式弊端显现,凹陷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财务核算差错失误较多。由于资金投入、专业水平、领导认识等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改进措施一直跟不上。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状

(一)政企合一。改革开放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村内的集体财产由村委会代管,产生收益低下,根本不足以维持村委会的正常运转和村内公益事业的建设,全靠政府拨款维持,干部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是农村脏乱差的原因所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位于交通发达的地方,资产收益较高,但经营模式单一,主要以租赁土地、固定资产为主。

(二)集体经济组织结构单一。部分经济好的村,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出于生产经营简单、成本效率等因素考虑,工作的员工就不会太多,不能像企业一样建立起健全而又完善的组织结构,有的村连岗位不相容制度的最低要求都不能做到。

(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集体经济性质原因,管理人员由村委会成员交叉担任,绝大多数员工由本村人员担任,年龄偏大,随着村委换届,人员变动较大。他们的理论水平低,劳动技能差,不能现代化办公,不能使企业高效运作。对于会计机构来说,大多由村会计兼任,财务人员素质往往不合格,使集体经济的财务工作仅仅停留在核算和记账上,失去企业的监督,更谈不上企业战略管理,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实现。

(四)资金规模小、结构简单。由于受经营政策影响,资金主要有村内原始的投入和村民的入股投资,举债经营受到限制。

二、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改进,实现农村经济组织经营多元化,盘活闲置的土地和资产,搞活经济,壮大村集体实体,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甚至对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围绕经济发展做文章,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政府部门、村委会、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监督体系,吸收年轻有为的专业青年补充到农村财务队伍当中,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政府应加强对农村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完善农村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上下功夫,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壮大管理队伍,提高硬件投入,实现现代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共同为科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服务。

三、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构想与改进措施

(一)引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搞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采用预算管理、成本目标控制、制定奖励机制、资金控制等手段,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科学管理,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企业资金价值、利润最大化。

(二)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组织机构健全,引入职业经理人,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好内部控制监督。

(三)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村干部放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农村干部报酬,解决社保等问题,提高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参考洛阳市公职人员出差补助标准,提高农村干部出差补助标准,解决实际问题。物价上涨,报销标准过低,已经不能完成出差的基本生活开支。提高权力决策范围,简化工作程序,明确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需要承担的后果,使干部放心决策。经济发展,政府基础投入加大,农村工程项目增多,频繁的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及影响到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适当提高工程招投标的起点,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江浙、安徽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财务管理软件开发较早,农村财务管理方法比较先进,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方便各职能部门管理,打造一流、科学的管理队伍。建章立制。参考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自己企业特点及要求,制定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合作社的职责和范围。村民委员会财务制度可以详细而又具体。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从大原则、大方向的对其指导,过严过细不利于村集体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农村合作社是一项新的业务,参考各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本辖区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规范合作社的机构运行。打造一支受村委、政府双重领导会计队伍,赋予会计更多的权利,提高其村内工作参与度,强调政府直接参与事中监督的作用。通过公开招聘,把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业务专业的人员吸收到会计队伍当中来。实行聘任制,加强对会计队伍的领导,办事处与之签订劳务合同,对会计实行村委、政府双重领导,建立良好的人员奖惩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稳定会计队伍,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大胆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对专业知识至少培训一次,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规范村内各项制度的执行,站好第一道岗。增加政府对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的投入。成立专门的资金监督管理结算中心,购置专用办公设备,购置专业的农村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交易监管平台,提高农村资金核算、监管水平,全面掌握农村各项数据,充分利用网络,全面实现办公现代化。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一村只能在办事处统一指定的银行开设一个基本账户,办事处预留印鉴对各村银行账户进行监管。专项资金确实需要开设专户的,申请报办事处批准方可设立,具体操作参考基本户管理要求。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缺失,收支无计划和开支随意性大,是造成财务混乱和财务监督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年初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根据全年的预算收入制定全年的预算支出,以收定支。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执行,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从而有效解决村集体资金的盲目随意使用,从而为我们的监督把关提供依据。

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步骤安排

第一,成立西霞院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心,选择合适的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备,配齐工作人员,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建立资产管理中心工作制度。联系区农业农村局制定村民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和农村集体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制定集体资产管理中心工作制度。第二,制定资产剥离和农村集体资产合作社整合方案,取消村民小组财务,明确村委会和合作社的经济责任。第三,建立各村专业的会计队伍,联系吉利区税务局对各村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税务知识及税务申报等业务培训,联系财会学校对会计人员进行村民委员会会计和集体资产经营会计知识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和财务处理流进行培训,使农村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第四,确定财务管理软件,开设银行账户。2021年启用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合作社账套,实行两套账并行核算、管理。

五、总结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技术;高效;分析

财政部于2015年正式了《政府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核算体系;紧接着又了《政府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2017年财政部又制订并发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卫计委、发改委等部门在2015年也下发了《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来规范医院的发展。随着政府部门对医院管理力度的加大,“互联网+”和云数据的迅猛发展,医院领导者也越来越关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医院财务信息系统也由原来的核算型转变成为领导者提供决策服务的管理型信息系统。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从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会计核算、绩效分析、报告编制等多方面进行入手,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医院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目标,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建设。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的,如“信息孤岛”、“数据字典不统一”、“数据分析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一直阻碍着医院前进的步伐,使医院的发展如折翅的雄鹰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笔者通过多年来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实际应用中的经验,认真分析总结认为应该从流程的信息化、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三个方面来解决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是由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amesA.Champy)提出的,他诠释了现代企业是围绕业务流程来创造价值,利用IT技术来提升业务流程作业效率,并从业务流程中挖掘数据信息以不断改善流程的自身。任何精细的工作离不开科学的流程来规范,就像一辆汽车、一部手机在生产线上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一件合格的产品。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流程可以使其成本达到更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虽然医院不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但降低成本,节支降耗也是医院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医院的管理也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业务流程来保障实施。业务流程信息化是通过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和业务流程管理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两种手段来实现的。

1.BPR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整体判断,除去低效、冗余的部分,对企业流程实施重新组合与改造,从而达成经营效果的大幅提升。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有许多的业务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对这些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其最经济的、最实用的结果。小到“数据字典的定义”,大到“三重一大”事项的审批都离不开流程的控制。目前对数据字典的定义很随意,只要领导批了就加,造成各个业务系统的名称、编码、归类都不统一,无法相互衔接。数据字典的定义是财务信息化的起点,只有科学合理的数据字典才能很好的为医院管理服务,忽略了这一点将对数据核算和分析带来不可逆转的困扰。因此就需要对数据字典重新定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数据字典定义业务流程。经过我院多年来信息体系建设经验,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数据字典定义的业务流程方案。业务流程重组与改造涉及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方面面,对医院每一项业务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切合实际优化出适合本医院的科学的业务流程。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医院必将要进入稳定的运营阶段,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原则,即进入BPM日常业务流程管理阶段。

2.BPM是企业内部通过制度规范、人员培训、系统工具、考核激励等手段,对企业内的各类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率。这就是财政部提出的内部控制规范,全员参与、上下一心、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以流程为框架,以财务信息数据真实性为条件,实现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全局管理,实现互联互通

BPM是更全面,更系统的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阶段,它覆盖了医院管理的每个区域,因此我们需要把每一块的业务流全部衔接起来。多年来医院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系统(LIS)、办公管理系统(OA)、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财务管理系统(HRP)等。这些系统分属不同的公司设计,各自使用自己的编码方案、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各系统间无法实现相互链接形成了“信息孤岛”。要想突破“信息孤岛”,就需要让医院管理者更好的掌控全局,根据管理目标的要求从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分别提取数据,然后交叉汇总在统一的过渡数据库中,建立规范的数据字典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医院管理者对经营状况尽在掌握,极大的加快医院内部管理信息提取、上报、汇总、分析的速度。

(2)加强作业效率,提高成本控制

BPM可以大幅提升作业效率。通过对同一流程的上、下、前、后各环节间进度、任务、文档等信息的流程化,从而降低了沟通的损耗,节省了各类查询的时间,并减少了差错的发生。就像合同管理流程化里又可以包含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流程化、公开招标管理流程化、竞争性谈判管理流程化、单一来源采购管理流程化和询价采购方式管理流程化等多个管理子流程,从而实现任何业务都有管理的存在、监督的存在,进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原则。总的来说,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首先要从方案建模开始入手。根据医院自身经营模式的特点,对主要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然后形成适合本医院自身的业务流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实现信息化[2]。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改进流程方案,使其更具有可实用性,通过信息化使其更具有可束性。信息化是工具的实现,方案建模是规划的蓝图。没有宏伟的蓝图,信息化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数据的信息化

1.从业务活动中提取相关数据形成信息,实现数据的信息化

随着会计机器人的诞生,会计岗位已从简单的核算会计转换到管理会计岗位,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电子产品来实现无缝对接。以报销差旅费为例,从提出申请出差到回来报销可以全部通过网络按流程予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节约了时间,规范了操作,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掌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一个APP软件就可以轻松解决报销审批流程的问题。以前手工报账,需要出差报销人拿着发票到处找领导批,经常是找着这个领导又找不着那个领导,有时候出一次差报销就得两个星期,甚至有的人半年才能报销一次,极大的浪费了报销人的时间,又造成差旅费不能及时入账。有了这个APP就可以通过网络与医院办公系统相链接,直接在移动终端上提出申请,各业务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后办理外出登记。出差回来后再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发票等原始凭证进行网上审核,审核无误后由分管领导审批,最后由财务部门负责把报销款项打入报销人银行卡中。整个报销流程简洁方便,甚至坐在家中就可以把业务流程实现。通过对业务活动中相关数据的提取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可以实现数据的信息化,降低财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数据的分析上,为医院的管理服务。

2.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中提取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信息化

当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后,就可以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中提取与管理相关的数据。从HIS系统中提取收入、门急诊人次等信息;从购销存系统中提取药品、物资、卫生材料、器械等入库信息以及科室领用耗材、销售药品等出库信息;从人事系统中提取人员工资等信息;从病案系统中提取出入院患者数量、开放床位、病种付费等信息。把这些信息全部汇集到一起,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为管理的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

三、管理的信息化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硬件很硬,软件很软。多年来医院一直延续以前的管理模式,重业务轻管理,投资随意化,管理片面化,这些都是管理没有从全局出发造成的结果。医院管理者要站在统御全局的高度,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来掌控医院,制定出医院发展的方向。管理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可以解决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3]。医院全面预算就充分体现了管理的概念。全面预算规划了医院经营的方向,制订了发展的目标。医院实行全面预算最关键的就是收支预算的执行,而收支业务要想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又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预算的信息化可以严格把控预算的执行以及预算调整的范围,再通过预算绩效考评分析找出管理漏洞,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为医院着想,为医院的全局发展着想,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国家于2014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已经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医院管理者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预算收支,“有一分钱的收入办一分钱的事”坚决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因此国家对医院管理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只有通过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IT技术、互联网+医疗、云存储技术等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分析报表的自动化,分析报告全面化,帮助医院管理者规划医院的发展,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收入,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的医药费负担,促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我国的医疗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晓.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J].财会学习,2017(5):57-57.

[2]汪勇,田丹,张凌,吕小梅.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新型能力识别与实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8(16):190-196.

出差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

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各类石油终端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表统计数据显示,①2019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到6.96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8年快0.5%。但是今年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对油气市场的供应端和需求端造成严重的双重挤压,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因此受到巨大冲击。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存在,国际油价维持在低位震荡运行概率较大,整个油气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需要积极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全力以赴推进石油企业的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用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升石油企业在资金安全、内部资金高效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石油企业实现科学稳健跨越式发展筑牢根基。

一、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近年来,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趋势正逐渐加强,国有企业也日益在资本化运作模式方面探索前行。技术环境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论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运行模式,还是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财务会计变革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着石油企业的运行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在此过程中,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与原石油体系外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增加,使得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筹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改变对传统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尽快适应国内管理体制的改变。

(三)财务会计管理技能有待提升石油企业所在的油气行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特征,涉及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储运、炼化、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各类业务繁多,管理要求高,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难度较大。同时面临外部环境、内部经营体制的双重变革,对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实施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我国石油企业目前主要采用包括总部、区域分公司、子公司的三级组织结构,预算管理也可以相应的分为三个主要管理模块:总公司的预算信息设置、总公司预算、公司预算。其中总公司的预算信息统一设置主要完成公司基础管理结构性、系统性信息的定义,具体包括预算科目、组织层次结构、报表等方面,为后续预算精细化的工作流程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与核算体系对应,提高预算精细化工作的效率。通过通用信息的设置,总公司可以设计并下发统一的预算模板,各区域分公司和子公司按照模板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系统数据。各区域分公司和子公司完成预算编制后汇总为总公司预算报表,经过总公司审批通过后形成预算方案,并下发预算方案并执行,执行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预算期到以后可以进行相应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预算精细化管理不仅要确认管理的内容和范围,还需要科学选择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编制程序、方法和预警指标。预算编制程序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等三种,同时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每种程序和编制方法各有优缺点,石油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相互结合,多种方法、程序配合使用,形成标准统一的预算编制方案,更需要建立预算指标预警体系,实时获取业务运行数据与预警指标阈值进行对比,及时预警纠偏,将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由事后控制优化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二)推行业务运行精细化管理。石油企业涉及研发、石油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等业务,财务会计工作要向各个业务层面延伸,要由算账的会计转变成管理的会计,资金的安全回笼、使用,生产成本中的降耗节能、商流费的合理压控,资产的高效运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都跟每一个具体业务操作息息相关,各个层面的流程优化、规范细化、实施精化、内控深化、考核量化,都是业务操作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手段。石油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实际业务中发掘操作精细化管理的更大空间,提高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最佳的实践管理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三)强化控制精细化管理。针对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大家不仅要做到理解吃透,更要在工作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实现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此项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计划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审核环节精细化管理、执行环节精细化管理及总结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会计控制队伍,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要设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范围,要有完善的执行制度,还需要进行及时整改、复查问题,通过这些具体控制内容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审核、执行、总结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减少石油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失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整体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实现整体性、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四)探索分析决策精细化管理。财会管理人员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备预见前瞻性。在石油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探索分析决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分析范围方面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分析和外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主要分析对石油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明确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主要是对企业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生态、市场、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机会和威胁。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找可行的发展方向。在分析流程方面,首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需要将实际财务会计数据与计划数据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本期同历史水平的纵向比较等等;二是研究查明原因:找出差距后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和各方面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来确定影响因素,比如通过实证分析经济指标内部的客观联系,运用逻辑判断、数理统计、假设检验等方法来决定,如成本的高低,与工作量的增减、成本管理的好坏、市场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指标的相关关系及相应参数,即对产生差距的影响因素从数量上确定其影响程度;三是总结提出建议:财务会计管理需要采用书面的方式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制定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制度。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体系,但是距离财务会计业务精细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梳理制度体系短板,优化业务的流程,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善追责机制。在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组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清查和总结,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准确掌握管理现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打下基础。不仅如此,还要做好企业经营的审批管理,为顺利开展相关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具体管理措施进行审批,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步的财务会计工作,为达到最佳的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夯实基础。

(二)整合优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石油企业还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和功能模块的优化来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水平。主要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石油企业内部包括OA系统、ERP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独立运行的系统进行整合,整合的重点是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形成集成化的数据管理中心,避免多次录入重复数据,实现各业务系统能够根据需求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调用,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二是进一步优化各业务系统优化完善业务管理功能,逐步实现所有流程线上完成,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可追溯性。三是增加管理分析模块,基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数据挖掘分析等高级分析项目,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辅助企业管理决策。四是进一步规范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数据标准等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并提供详细和可视化的培训。五是稳步推进制度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制度体系改进提升的各项意见,通过先进的沟通协调机制确认修改方向,逐步优化制度本身优化的流程,实现信息化的制度监管和业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