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心得体会范例6篇

出差心得体会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性别群体;心理差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77-02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男女两性在生理发育、生理功能和形体等方面的生理差异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但是对于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的研究较少,研究和了解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可以充分发挥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进行,同时还可以针对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男女生的心理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优秀品质的学生。

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

(一)一般心理过程的差异

心理学界把心理现象分为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从总的心理过程来看,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具体到心理过程的各个构成要素方面,各有所长。

1.男女的认知有差异

男女的认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其一,男女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的感知觉较男性更加敏感、细腻、深刻”,男性则“相对肤浅、易变和易退”。其二,男女记忆能力有差异。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男性则更擅长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三,男女思维能力有差异。“女性的思维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她们习惯和倾向于用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他们习惯和倾向于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同时男性的空间创造能力要优于女性。其四,男女想象能力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意想象上,无意想象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更习惯于根据形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比较偏向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想象。而男性则习惯于借助于抽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且比较偏向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想象。

2.男女的情绪情感有差异

男女两性的情感存在着显著差异。首先,女性情感更加丰富、敏感多情,情绪情感的体验更为强烈。其次,女性的感情比男性更深刻、细腻、隐含;男性则相对比较肤浅、外露。女孩子不管遇到高兴、痛苦还是愤恨的事情,尽管内心的情感体验是很深刻的,但她们不流露在脸上,而男性表面上情绪激昂,但内心的体验却可能是不深刻的,他们受一点点委屈就会立刻板起面孔,瞪大眼睛;男女都有情绪情感的反应,但由于男孩子从小受到社会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培养,“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男人是不轻易为情所动。

3.男女意志能力有差异

女性的意志较为软弱,依赖性较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男性的意志力则相对比较坚定,自主性、果断性和理智性也强于女性。在面对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和挫折的时候女性往往容易表现出软弱,男性则比较刚毅和坚强,但是男性同时又比较容易犯盲目独断、鲁莽草率的错误。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男女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

1.男女兴趣有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的兴趣较窄,更关注于比较感性的文学、艺术、医学、教育等领域。男性的兴趣则比较广泛,多倾向于重大社会事件、政治时事和自然现象等。例如,对于一件玩具,女性常常只会对它的用途感兴趣,而不会去关心它的结构;男性则在摆弄物件的探求欲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方面都强于女性。再次,在课外阅读方面,女性更喜欢看小说、看电影以及跳舞等等,而男性则侧重于浏览科学书报、参加科技活动等等。

2.男女能力有差异

性别群体对于人在普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即一般能力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别,这里的差别主要指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别。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表明,人的特殊能力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体育;有的人善于技术操作,有的人则表现出社交、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活动才能。男女在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女性多在艺术、医学、教育、新闻等方面取得成就,而男性多在哲学、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绩。

3.男女气质有差异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性情和脾气,根据巴普洛夫对气质类型的四个划分来看,女性接近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多于男性,而男性接近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数多于女性,比如著名的影视人物林黛玉就是抑郁质的典型代表,而张飞和李逵是多血质的典型代表。

4.男女性格有差异

性格是个体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在这个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多偏向意志型和理智意志混合型,而女性多偏向情绪型和情绪意志混合型。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里,男孩子调皮捣蛋、好动贪玩属正常现象,而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贤良淑德。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会为了管理好那些顽皮的男学生,安排其与女孩子同桌,由于女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加之其惹不起这些调皮的男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十分柔弱的性格。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孩子都比较依赖母亲,而男孩子更喜欢跟随父亲,所以,“潜移默化中女孩子慢慢形成了安分守己、拘泥小节以及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特别是在女生的生理期,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焦虑、自卑以及烦恼等负面情绪十分常见;反之,受父亲的影响,男孩子的性格更多的是大胆奔放、不拘小节以及情感粗犷等特征。”

二、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成因

一般而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生理基础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男女在遗传因子上的不同,加上后天环境影响下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男女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生理基础主要包括男女两性生理发育有差异、生理功能有差异、神经和内分泌有差异等。遗传和生理学上的差异是男女生物属性的差异,是先天就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社会环境因素是性别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性别差异是受到了家庭因素最初的导向作用、学校教育的强化作用和社会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一方面,性别差异的形成是由于个体接受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性别观念的强化。另一方面,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观察他人的行为,男孩子通常是观察父亲、男性教师和男同伴,而女孩子则是观察母亲、女性教师和女同伴,从而他(她)获得了自身的行为模式。而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扮演也会对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差异造成影响,因此造成了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并通过不同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三、根据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尊重这种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男女两性的群体心理差异出发,根据男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与之相适应

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必须考虑到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照顾到男女不同的生理需求,以及他们在不同生理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比如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以及哺乳期都会由于生理的变化造成体力不佳、情绪变化大等反应,而男女两性都会在更年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不同性别群体的思想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如女性多以情动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男性则多是以理服人,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扬长避短、合理发展的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不同的性别群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首先要承认这种群体的性别心理的差异,这是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然后提供大量的活动和教育、学习的机会,通过两性持久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各展所长、各补所短。比如女性做事认真但意志力不够坚定,而男性做事粗犷但却遇事坚韧不屈,男女两性通过恰当的模仿和交流使双方的性格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扬长补短是最基本的策略,而保证不同性别群体心理发展以及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其最终的目的,这也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因此,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尊重与发掘性别群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使每个个体都学有所获,各展其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杨芷英,王希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陈枚.对青少年学生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5]赵丽琴.性别角色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6]吴亦明.浅论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J].育人经纬,2001,(9).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2

一、《中国式关系》中的中国式关系梳理

(一)中国式情感关系梳理

《中国式关系》这部戏,建构起了中国式关系中最为举足轻重的情感关系图景。在人际关系之中,无论其他关系的形态如何,情感才是最为关键的维系纽带。勿庸讳言,中国是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因此,费孝通先生才将情感视作维系关中国式关系的关键,这种关键显然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规训的以伦理为本位的情感关系。同时,情感关系也是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唯一存在着温度的维系方式。正是这种温度维系,才使得中国式的各种关系之中的心愿与梦想能够最终得以达成。由此可见,情感关系才是中国式关系的所有关系之中最具亮点的,在中国式关系之中,由情感关系升华而成的情怀、人性、信仰等,才是所有关系之中首当其冲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及人际关系等等其他关系。因为情感与情怀,才使得亲疏界能够得以界定。情感与情怀显然距离个体的距离最近,同时,情感与情怀也是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和谐剂与剂,这种情感与情怀,也恰恰是戏中马国梁所秉持着的中国式关系的唯一底线。[1]

(二)中国式人际关系释理

《中国式关系》这部戏,以并不复杂的开篇逐渐展现了一幅中国式关系的浮世绘,由最简单的一对一的男女关系,透过双方的分分合合与社会关系的纷纷扰扰,发展成为一种牵系着整个社会的关系体系范式。这种关系体系范式,构成了一面能够网住任何国人的人际关系网。触在这张人际关系网上面的既有普通百姓,又有士农工商,更有权贵高官。可以说这张人际关系网,网罗一切且包罗万象,几乎就是一幅中国数千年社会的具体而微的缩影。无论是中国式的情感关系,还是中国式的人际关系,事实上,都是一种文化上的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已经将中国式关系的表象表现得维妙维肖。但是,中国式情感关系与中国式人际关系却远远无法从社会学理论上揭示整个中国社会关系的本质。而唯有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国社会的差序关系理论,才能由人我界出发,将中国式关系诠释得入木三分。

(三)中国式差序关系诠理

诚然,中国社会自有其传衍数千年的传统观念中的亲疏、远近、内外、上下,实际上,甚至亲戚这一差序系统,亦能够再进行更加细致地划分。例如,是否同姓、是否出五服、是姑表亲,还是姨表亲等等,这种亲疏划分显然自有其特殊且牢不可破的社会化基因。而这种特殊的社会化基因,恰恰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关系的最根本的群己界范式,与最基本的整体架构体系。而这种最根本的范式与最基本的整体架构体系,恰恰就是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理论中的中国式关系中的差序关系。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差序关系古以有之,并且是一种社会自然法则所固化形成的通行法则。因此,客观而言,差序关系虽然是费序通先生的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差序关系事实上则由来以久。[2]经过上述梳理,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恰如剧中所言,在差序关系社会之中,关键节点中的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与其关系着的许多人的命运,和许多事情的发展走向,剧中的男主角的人生轨迹亦正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而这恰恰才是中国式关系的神奇之处。

二、《中国式关系》中的差序社会关系格局

(一)本能格局

《中国式关系》中所演绎的社会格局因为过于真实,而使得许多观众都会沉浸于剧情之中,无法自拔,由剧本与表演,所拟真的社会关系亦丝丝入扣。在《中国式关系》中,我们看到,马国梁与江一楠是这种中国式关系中的主线,同时,马国梁与江一楠也是这种中国式关系冲突中的主要矛盾,并且,马国梁与江一楠更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代表者。较为特殊的是,由于马国梁这一角色的沉浸式体验的需要,而使得这一角色在整部戏中频频出现较大的转折,在诸多转折的促动之下,马国梁这一角色最终完成了,其由差序关系封闭体系中,突破式涌现出来,这样一个在现实社会之中可能较为罕见的特例。事实上,这部戏以马国梁这一特例,为中国式差序社会关系进行了一种逆自然本能的举隅。而事实上,深刻地审视中国式关系中的差序社会关系,我们看到,论其本质,实质上,就是一种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化趋利避害的中国式社会自然本能。

(二)强弱格局

任何差序社会关系格局系统中,都会出现强势与弱势的一方,同时,任何差序社会关系格局中亦必然会出现强势与弱势的分野,这也是中国社会为什么数千年以来,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一个最根本的症结所在。由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可知,一方面,差序社会关系格局中,强势的一方必然会不遗余力地试图守住其既得利益,并且无所不用其极;而另一方面,差序社会关系格局中,弱势的一方却因为这些人数众多的差序弱势关系之间的过度松散性,而导致根本无力挑战差序强势的一方。同时,差序弱势一方甚至还会因为种种冲突,而造成差序弱势系统内部的层出不穷的系统性内耗。从《中国式关系》来看,戏中的掌权者显然处于绝对差序强势的位置,而普通民众则是差序弱势的一方,例如,戏中的古奶奶所代表着的显然就是差序弱势的一方,戏中古奶奶的“先小子后君子”以及在医院中的种种自我保护行为企图等,其实都是差序弱势方的一种必然的本能式自保反应。

(三)乱序格局

很显然,费孝通先生的差序社会关系格局,是对经典的中国式关系的深刻揭示与高度概括,差序社会关系格局,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式关系的社会基本结构与基本元素,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关系的社会逻辑关系与社会阶层关系。同时,从《中国式关系》这部戏来看,实际上,借归国设计师之口,亦深刻地贬斥了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以逢迎承托起来的、弱势差序盲目崇拜强势差序的社会关系格局,这种贬斥显然更具现代规训性。在这部戏中,我们更惊喜地看到了差序关系中强势一方的乱序逆转。这种别具匠心的乱序逆转,使得这部戏中的男主角不仅是差序关系格局中的强势方,而且同时也成为了差序关系格局中的弱势方。这样的巧妙设计使得观众们看到了一个与传统意义上不太一样的掌权者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显然为当今社会差序关系格局中弱势一方带来了别样的希望之光,同时,这一人物形象本身也闪耀着人性的希望之光,这样的角色塑造,显然是非常迎合中国社会差序关系格局中的绝大多数民众心理的。

三、《中国式关系》中的差序社会团体格局

(一)树状差序团体格局

如果从更加进阶的视角,深度观察《中国式关系》这部大戏,实际上,我们还能够发现,其实这部戏的意象意义远h不止于塑造出了一种中国式关系的差序格局。事实上,这部戏还塑造出了数种更加形象化的中国式关系的差序式社会团体格局。这些社会团体格局对中国数千年的社会一直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产生重要影响的差序社会团体格局,恰如法国伟大的社会学家迪尔凯针对中国式关系进行的研究所印证的那样,中国式差序社会团体格局既是一种有机式团结格局,又是一种机械式团结格局,这种差序社会团体格局呈现着一种异常牢固的以伦理本位为根系的树状结构格局。在这种树状结构格局的关系之中,存在着格局内部强信任与格局外部强排斥的自然保护机制,而这也恰恰使得许多这样的中国式差序社会团体格局的解体,均由其内部开始,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耶稣门徒中的犹大。[3]

(二)集束状差序团体格局

中国式关系远非外国人眼中的那么错综复杂,恰恰相反,中国式关系格局反而十分地清晰。中国式关系格局之所以如此清晰,亦恰恰缘于中国所特有的差序化的社会团体格局。这种中国式的差序化社会团体格局,就如同柴禾的形态,如果是整整齐齐一根挨一根地垛成一垛,那就不是中国式的差序化社会团体格局,而是一种无差序化格局。这种格局一旦出现问题显然就是整垛轰然倒掉。而中国式差序化社会团体格局则是将这些柴禾一垛变成N捆,一捆中有N把,然后再把这N捆垛在一起组成一垛。由此可见,当一垛出现问题时,每一捆仍然会牢牢地捆在一起,不会受到太多太大影响。同时,每一捆中捆在一起的那些柴禾之间的关系依然更加紧密,而捆与捆之间的联系则较为松散。当然,这种中国式关系还可以透过联姻等关系等使得一小捆变成一大捆,甚至一整垛。这种中国式关系的形成自然与“一根容易折,一捆不易断”谚语古训不无关系,而究其本质,则是一种小集团式的抱团求生与抱团取暖式的社会化生存使然。

(三)轮辐状差序团体格局

由费孝通先生的基本差序格局理论出发,中国式关系的差序团体格局不仅存在着树状格局,而且亦存在着集束格局,同时,更存在着轮辐构造的更加强有力的差序团体格局。中国式轮辐构造差序关系团体格局,在中国现实社会之中已经极为普遍。小而言之是家庭伦理本位中的家长制,大而言之则是中国泛社会化关系中的一言堂制。这种轮辐构造差序关系团体格局,显然是以人我界、亲疏界、群己界三界为核心的构造,这种构造式格局用一句中国式俗语阐释,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这种轮辐构造差序关系团体格局,来诠释中国官场中的利害关系,既可以诠释得十分透彻,亦可以诠释得十分形象,这种轮辐构造差序团体格局的可滚动式辗压与可滚动式发展显然是其强大之处。在这种轮辐构造格局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轮辐之间的同步,而且还可以看到两轮乃至于数轮间的前后、平行、纵横、交错等层出不穷的同步,显然这些错综复杂的同步所构造就是一张涵盖着差序团体格局的现代关系网。[4]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智力型 差生 心理分析 转化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但随之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新问题――相对越来越大的非智力型差生群体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谓非智力型差生是指那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较差的学生。非智力型差生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毫无兴趣,听课易走神,缺乏自觉性,易被其他事物所诱惑,对规定的学习任务常常不能如期完成,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在思想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执行规范制度观念淡薄,在日常道德行为上常常出现言行相悖、知行相悖的情况,导致“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渐渐地形成“痼疾”。究其心理特点,主要有自卑心理、疑惧心理、对立心理和矛盾心理。那么教师如何转化这些学生呢?

一、重管理,落实措施

我们把差生成因及转化作为学校的研究课题,每学期在全校检查一次,明确转化对策,建立差生档案,由政教处统一管理,在各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载本,学校制定出转化差生奖励办法,并把转差工作的成效纳入《班队工作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真正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措施,期中有检查、有活动,期末有评估、有总结。

二、抓研究,优化方法

差生不良品行的矫正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差生意志力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当遇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困难时,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往往是旧病复发,这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深层次上研究“转差”方法,着力在“转化”两字上下工夫。几年来,我校许多班主任在“转差”方法上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班级特色,具有自身特点的“转差”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带有共性的经验。一是有“容错”雅量。容错绝不是放任自流,对差生无意犯错、无知犯错、偏激犯错等一些情节较轻的应弄清缘由,在时间上宽容,在态度上宽容,在处理上宽容,特别是差生在向好的方面转变过程中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差生从言谈中、举止上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二是给予差生“四个多一点”。思想上多一点关怀、爱护,用爱的力量扬起差生进步的风帆,和差生交朋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学习上多一点辅导、检查,做到三优先:课堂发言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解答疑问优先;在生活上多一点关心、呵护,譬如在谈话时叫他坐一坐,热时擦一擦汗,冷时叮咛多穿件衣,交往时友好地摸一摸头,事情尽管细微,可使差生消除戒备心理和对抗情绪,达到师生关系逐步融洽的目的;在行动上,多一点表扬、鼓励,努力挖掘差生的闪光点,发现差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扬其长而改其短,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差生迸射出进步的火花,使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三是讲究转化艺术。当差生感到自惭形秽时,给他戴一顶“高帽子”;当差生产生对立情绪时,对他进行“冷处理”;当差生自以为是时,对他施以“降温术”;当差生停滞不前时,对他采用“激将法”;当差生放任自流时,给他配个“小老师”。

三、讲效果,丰富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差生一般都希望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人感觉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但又因在这种活动中,他们缺少自我表演的资本,往往又是失败者,因此他们又总游离在集体之外,为此我们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让差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从中形成转化的契机,收取转化的效果。一是实行“小小班主任”“小干部轮换制”,让差生有机会当上班干部,使得差生变被管者为管理者,从冷落的角落里走上表演的舞台,从而通过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体会工作的难处,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中,进行自我反思,受到自我教育,懂得应该怎么做。二是创办以心理咨询为内容的“心灵驿站”,构建起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为差生创造一个能说心里话的场所。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轮流坐堂,定期召开差生座谈会或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差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解开心理症结,引导差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差生纠错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差生树立起进步的信心,真正体会到领导和教师的关心、苦心和爱心。三是改革激励措施,增加差生得奖的机会。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差生进步奖;年级层面上开展评比“特色星”活动,对差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或学有所长,给予奖励;班级层面开展“人人争奖章”活动,只要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就可得到奖状。激励措施的改革也有效地提高了差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产生了自我转化的内趋力。

四、求配合,凝聚合力

正是因为差生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因素造成的,因此转化差生也必须依靠社会、家庭、班级集体这些有效的途径,积极配合,从而形成整体合力。学校方面,我们把转化差生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在师生中开展“我与差生交朋友”活动,在班级中开展生与生之间的科目互补、优劣互补、干群互补的“一帮一”互助活动。家庭方面,做好密切联系家庭的“五个一”工作:“一校”,办好家长函授学校;“一会”,开设好每学期家长会;“一访”,发现差生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与家庭沟通;“一报”,出好每一期小报;“一卡”,建立家校联系卡。并通过“五个一”共同探讨转化差生方法,协调教育步伐。社会方面,充分发挥机关工委老干部、居委会的作用,请他们来校参加座谈会,请他们出谋划策,提出转差生的建设性意见。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4

四会市东城中学 卢远帆

为期十天的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真有些恋恋不舍。是对还不太熟悉的学员们的不舍,也是对这个给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课堂的不舍。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每一次培训的内容都非常精彩,我也总是如饥似渴的吸取着知识的雨露,每次学习,我都要认真的记笔记、拍照、拷课件,回去之后再看课件,把学习的知识尽可能的消化理解、做到内化,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成熟,胜任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在9月21日下午,我们有幸在华师国际会议厅亲耳聆听了教育专家黄宝国校长的报告,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黄校长的报告风趣幽默又不失学术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把差点教育理念娓娓道来,体现了大家的风范。

黄宝国副校长基于传统的中小学生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的现实之上,提出了差点教育的理念。"差点"二字来源于高尔夫球制中的"差点制度",差点代表的是球员水平和标准杆之间的差距,差点越大,球员的水平越低,反之,差点越小,球员的水平越高。()差点理念应用在教育上就是无论你的水平如何,在比赛中,只要你尽努力发挥你的最大水平,就有机会获得成功。不论你的起点如何低,只要你努力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黄校长的差点教育理念就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所谓差点教育,即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差点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学生差异、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追求。换句话说,差点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

差点教育,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追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要统一答案、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孩子都打一百分的横向比较,要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纵向看孩子的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差点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主张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自身的力量,学生自己和自己比,鼓励他的个人进步,这一点是和人本心理学重视人的发展相契合的。

差点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只有顺应了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才会得到最佳的发展,反之,如果扭曲我们原本的个性,违背我们原有的发展而另辟蹊径的话,我们势必偏离正常的轨道。每个孩子都不同的天赋,这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杰出的天才。如果一个学生原本个性温和并擅长书法绘画的,你偏偏要把他培养成运动员,这样结果可想而知,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孩子原本的兴趣。教育中就是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善于发展孩子身上的"差点",让"优势"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差点就是差距。每个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教育者主观臆断的,面对这些差距,任何原本一刀切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发展差距,理解孩子之间的差距,把这种差距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并分析每个孩子,去关注他们身上的个性差异,深入了解他们的差距,帮助他们开发并利用好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展和开发学生潜在的内涵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知识结构,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学生一个适合他们发挥特点,张扬其个性的学习及发展的天地。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检测 因材施教 动态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英语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并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但是每个学生无论是在自身的性格,气质,知识储备,还是智力上又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们教师的教法就要结合实际,灵活多变。动态的分层教学方法便呼之欲出,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需求,一不会使部分优等生“吃不饱”,也不会使另一部分差生“吃不了”。这样,既有了统一的教学,又能有因材施教,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1. 理论依据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要是得不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价值的20%-40%。他推出一条法则:绩效=能力×激励。对于学习,此法则同样适用。

心理学角度: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英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差异主要是知识储备差异和智力差异。知识储备在于不断的积累,需要学生个人自身的不懈努力。而智力差异,《心理学新论》中则认为,青少年的智力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差异(智力的水平差异和智力的发展的早晚差异)和质的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和性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学生成绩的好坏差异则会影响学生的个人自我概念。好生收获的是成功,体验了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许,便会更加激励,发奋。而差生体会到的则是同学的忽视和老师的冷淡,他们的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就会不能充分认识自我,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潜能。这时,老师的肯定和激励就至关重要。只有老师的肯定和激励,才能帮助差生改变差生的自我否定的态度。

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再乘以老师的激励和自身的发奋,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得到提高。

2. 动态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

分层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分层,因材施教;二是教学检测分层,区别对待;三是教学评价分层,恩威并施。分层教学既要是动态的,也要是隐性的。所谓动态,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态度之上。学生的能力水平在不断的变化,教师不能至始至终都同样对待,要随着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而隐性则是实现动态分层教学的保证。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叛逆期,他们谁都不愿意贴上差生的标签。教师可以从心底区分对待,但不要显露于表。要做到区别对待的收放自如,让学生体会到的是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而不是异样看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在心里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三层:一层为优等生;二层为中等生;三层为差生。各个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3. 教学过程的分层

学生知识的摄入主要通过课堂。如果课堂教学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视同仁的话,势必影响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内容扩展的多,一层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二层学生可以勉强跟上,三层学生则力不从心。如果局限于课文本身,一层学生就失去兴趣,二层学生可以游刃有余,三层学生则信心倍增。因此,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3.1教学检测的分层

教学检测又分为作业和测试两种形式,都要分层设置。

3.2作业的分层

作业的功能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因此,设置作业时要重视层次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可以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题目难易度不同,对于一层学生要能大展所长,二层能够全面发展,三层也能迎刃而解,顾全所有学生的需求。

3.3测试的分层

考试是对学生学完某一教学环节后的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手段。考试的内容不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个体差异,可以分类,分项,分层进行,达到综合评价。一份试卷可以分成二个部分:基础题,要难度适中,适合三层学生和拔高题,适当增加难度,迎合二层学生。整套试卷的难度要控制在0.45-0.55之间,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考生最大限度的鉴别出来,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对于一层学生,他们不会只满足此等要求,需要在试卷上设置附加题,加大难度,挑战一层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

4. 教学评价的分层

4.1教师评价的分层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厚此薄彼。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发展性评价首先承认学生发展潜能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励性评价同样必须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全面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对他们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要为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及评价。一层学生要激励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为其奋斗。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只可适度表扬,适时遏制其骄傲情绪。二层学生要唤醒他们的潜能,向一层学生看齐。对于他们的进步予以认可并表扬,激起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斗志。三层学生则要鼓舞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于他们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要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励他们竖立起自信心,取得更大进步。

4.2学生自我评价的分层

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之上。成长记录袋主要储存的是学生的课堂记录的笔记,练习和测验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收集的错题集和学生的反思等。笔记可以记录学生课堂所接受到的信息有多少;成绩可以让学生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给自己定位;反思则会让学生不断进步。学生通过每一阶段的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适时弥补每一阶段的不足,从而向更高一层次迈进,动态的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设定目标。

5. 动态分层教学的效果

5.1 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动态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班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普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5.2教学观念的转化

因为实施了动态的分层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要适时转化观念,不断的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尝试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

5.3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实施动态的分层教学的同时,为了探索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就要不断钻研,探究,这样,自身素质也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1] 普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李铮,姚本先. 心理学新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出差心得体会范文6

1 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多数班集体内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少不了“”、“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词语。这是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老实驯良。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故我。如及早采用赏识教育,就可以成功转化差生。

1.1 寻找差生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从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不要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1.2 与差生谈心。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曾经教过一个差生,名叫刘亮,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置之不理,常有迟到、穿拖鞋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五项评比”的成绩很差,同学们恨之入骨。找刘亮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什么也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刘亮,请坐下,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值日生英子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在他身上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亮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亮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

1.3 为差生重塑形象。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亮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亮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2 采用赏识教育管理班干部

2.1 民主推选班干部。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部。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2 鼓励和指导班干部。新班委产生后,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鼓励他们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部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只是严厉批评,而是多正面指导,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2.3 为班干部树立威信。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会大大挫伤他的自信心。所以,应私下批评班干部。对于他们的工作成绩,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部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贡献,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部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部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部周围,服从班干部的管理。

3 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