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项目总结范例

创新项目总结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创新教育

由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关于教育的话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重视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看结果[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样对此话题十分关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持下,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不仅全民普及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我国结合国情,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较为广泛的实习资源,使得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自身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够顺利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国家设置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提供资源进行科研训练,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深造中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维活跃但易冲动,精力旺盛但易懒惰[3]。因此,如何教育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项目资金,以及具体建立怎样的资金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我们应该思考以及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7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实施创新实验项目的高校之一[3]。对2007年—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数以及经费数进行统计发现:10年间立项数最少的为2007年394项,最多的为2014年832项,平均立项数为516项;2007年—2011年部级项目的立项数保持在50项左右,2013年开始立项数增加至100项,单项经费资助额度基本稳定在20000元;2007年—2016年,校级项目立项数保持在400项左右,在项目总数中占有约78%的比例,单项经费资助额度为800元到5000元不等;院级项目主要是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的创新项目,自2013年开始立项数目均维持在20项左右,单项经费资助额度为1000元到3500元不等。由此可知,部级项目以及校级项目立项数呈增长趋势,学院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一些科技创新项目,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在科技创新经费方面,不同级别的科技创新项目对应着不同数目的经费,从而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期望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4],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锻炼和帮助。目前,学校采用的科创活动模式如下:(1)学生组队并联系指导教师;(2)撰写申请报告,进行答辩以及项目审批;(3)试验研究;(4)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答辩。然而在实践运作中,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一,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及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专业课入门阶段,对课题目的以及所用的相关原理不能够准确的理解,同时缺少一定的实际运用经验[5]。在试验研究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试验原理,有的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我行我素,甚至伪造数据[6]。其二,大学生缺乏责任心,缺乏坚持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存在的困难,无法协调上课与试验的时间,从而无法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个别人抱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一味地申请创新试验项目,以无所谓的态度进行试验,不愿花费时间查阅以及归纳相关资料,只是以应付结题为目的[7]。有些学生甚至放弃项目,从而对科研资金造成一定的浪费。其三,大学生对于经费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中难免有些人在使用创新项目资金时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夸大创新项目的资金使用数额,为个人谋取一些利益,导致创新项目资金的大量浪费。第四,目前项目资金的管理者多为学院行政领导,大学生要使用项目经费,必须先找教师、领导签字,给学生财务系统授权,学生在财务系统中填写并打印单据,再找教师、领导给发票单据签字,然后才能去财务室进行报账。学生常常为一个账单多次多处找教师,导致整个创新项目的实施进度延缓,整体效率低下。总而言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缺乏责任心以及学校对于资金的管理与学生实际的使用之间存在时间延迟。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分析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从而以更好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奉献一些力量。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一)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制度是指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与科技创新项目相关的所有事情,均由指导教师负责。其中包括:项目人员的组成、项目经费的使用以及项目具体实施进度的控制等相关事项。正所谓“航海靠舵手”,目前科技创新项目的负责人为大学生,其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不能正确地解决一系列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第一,科技创新项目的负责人应该变更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地控制科技创新项目的整体进度,并合理规划项目的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按照进度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一个具体过程,同时也便于教师开展指导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展望到科研的硕果,也可以踏踏实实的为之奋斗[8]。教师作为负责人可以防止学生出现慵懒、不负责任的现象,更好地达到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目的。对于一些浑水摸鱼、好逸恶劳的学生,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人事处决权,有权将一些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开除”出创新项目组,视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新一批组员继续完成项目。第二,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负责人建议更换为指导教师,使教师具有财务权。按照原有的程序,在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多次跑,多地跑,导致办事效率差。除此之外,由于学生、项目资金负责人、指导教师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指导教师对于项目资金的实际报支情况了解较少,项目资金负责人完全依靠发票进行判别,学生在使用项目资金过程中可能存在虚报多报等情况。因此,如果将指导教师定为项目资金负责人,会使项目资金只经过“两手”,指导教师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的责任心会有所提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试验准确地规划项目资金的使用,杜绝学生在使用中将资金用于其他与项目无关的事情。同时,学生在实施项目时,可以及时拿到相关资金,增加了办事效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心态。第三,建议学院行政领导作为科技创新项目执行的监督人。对项目的具体进度、结题答辩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使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这两种方式,确保在具体实施中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多方位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9]。在整个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阶段,大学生应该保留所有经费使用凭证,做好相关工作的全程记录,及时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以便于教师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实时动态监控。学院行政领导对资金的使用可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应该向领导提供详细的经费使用说明,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导师负责制度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指导教师以及行政领导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绩效考核制

绩效考核制度是指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阶段,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所产生的具体成果进行统计,并结合大学生在整个科技创新项目实施阶段所表现的态度,对大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以笔者所在的岩土工程学科为例,一般情况下,绩效考核制度主要包含:(1)初期考核,主要评判标准: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前期,项目成员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包括试验资料的整理与阅读、相关土工实验室的申请以及试验仪器的学习应用程度等。对于初期考核,指导教师应该严格把关,及时发现项目成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一开始就呈现出“浑水摸鱼”态度的成员应该严肃对待,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要求此类学生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直至达到要求后才能开始做项目。(2)中期考核,主要评判标准:在项目实施中期,项目成员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认识深度以及具体进度。包括试验完成进度、前期试验数据的整理情况还有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由于中期考核在整个考核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前期问题,明确后期目标,指导教师应该保证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对项目成员的工作情况予以及时的评价并真实记录。另外,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初期考核的记录进行对比,将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更换,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3)终期考核,主要评判标准:在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时,项目成员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包括结题报告的质量、相关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末尾,终期考核的结果对学生的“奖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进行考核。关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最终奖励,建议抽取10%左右的项目资金作为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心态上对项目资金的认识有所转变,而且可以秉持“科技创新,成果共享”的科研精神投入到项目实践中,便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同时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形成“争优”的心理,以成果进行“竞争”,从而获取相应的奖励。另外,以项目资金作为奖励,还可以转变大家以往对项目资金仅限于购置实验材料的观念,拓宽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使项目资金真正地实现“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实践”的目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各个阶段,有利于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具体事情中,从而利用全体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使全体成员以实现目标为己任,便于创新活动目标的实现,使创新项目的价值能够共享[10]。同时也便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对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项目验收制

项目验收制度是指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结束阶段,结合之前申请项目所写的研究内容,对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主要包括:项目的成果、项目成员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情况以及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一般都要通过“结题答辩”这一环节才能正式结题。首先,学生在结题报告中应该详细的介绍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并且在相应的文字处配图说明。在答辩时,相关专业教师根据其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提问,从而考查学生对项目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自身专业认识是否有所提升。再者,学生还应该自己准备一个账目清单,用于详细记录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结题时,账目清单作为验收的一个内容,主要验收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收款收据等信息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等。对一些不满足要求或出现严重违纪的学生,应该视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置。项目验收制度作为整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具体工作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树立标杆,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三、结论

科技创新项目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目前,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模式要进一步的改进。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项目资金的使用现状,针对现阶段项目资金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改进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引入导师负责制度,能够加强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规范进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也能激励学生取得优秀的成果,同时也便于指导教师的管理。(3)引入项目验收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检查,也能够为今后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树立标杆。

参考文献:

[1]侯天顺,张博,杨秀娟.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0).

[2]侯天顺,党进谦,杨秀娟.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

[3]侯天顺,朱敏.大学生科技创新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0).

[4]马建新.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5]李永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6]侯天顺,党进谦,胡海军.岩土工程专业教学中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7]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8]侯天顺,杨秀娟,张宽地.土力学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9).

[9]章春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2

[关键词]营改增;新项目;合同管理;业务操作流程

建筑行业营改增正式实施已经有大约3年的时间,新制度的落实,对建筑企业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为更好的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新项目,要做好政策分析,明确财务风险点,采取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做好严格的把控。

1新项目概述

从营改增的具体实施情况来说,在过渡期新旧项目执行的政策不同。其中,旧项目采用营业税政策进行处理;新项目执行增值税政策。对于新老项目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情况:(1)以工程施工许可证为依据的。在政策改革前,签订的各类施工合同,但是没有获得施工许可证,而且工程处于没有建设的状态,2016年5月1日后获得的施工许可证,为新项目。(2)以工程合同为依据的。2016年5月1日后签订合同的项目,划归为新项目。(3)在2016年5月1日前没有完成建设、政策实施后继续生产的项目为老项目。(4)2016年5月1日前未签订工程合同以及办理相关手续,但是工程已经开始生产,在政策实施后补办手续的项目,划分为老项目。现结合新项目政策的落实,进行如下分析。

2营改增新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流程

2.1合同谈判和拟定

结合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分析:(1)总包类合同。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签订项目合同。在签订的合同中,必须要明确相关条款,比如不含税收入等。(2)其他类型的合同。例如,分包类工程合同。签订的合同条款中,必须要明确纳税人的身份,同时要搜集完整的合同附件,比如营业执照等。除此之外,要对发票相关事宜,做出明确的规定。(3)合同利润率的确定。目前来说,很多企业都使用合同审批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自动匹配合同号。为发挥其作用,需要事前设定利润率参数,再进行合同自动审批,若出现超出利润率的情况,审批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进入特批程序。(4)项目合同OA预审系统。一般来说,为强化风险把控,企业会成立成本部,由其负责事前预算,比如总包等[1]。

2.2合同的审批

改革之后的新项目,其合同的审批流程更加严谨。通过预审流程后的项目合同,正式流入审批环节。一般来说,合同主要是由项目成立的成本部门牵头,由项目经理人员负责起草草稿,经过细致地检查和完善后正式提交。若没有初审查的项目合同,项目的相关人员务不可以提交。从审批组织的构成来说,主要为项目经理及以上级别的人员,以及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员,根据具体的职责,形成的组织。对外的各类合同,要求按照的范本,由项目的成本部门负责初审,通过审核后再提交。成立的法务部门,其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负责对合同风险进行分析,除了经济风险之外,还涉及到法律风险。成立的经营部门,具体负责经营类风险的相关审核工作。成立的财务工作部门,其职责为财务风险的控制。各类合同都必须经过具体的负责人员批准,通过之后才可以执行。一般来说,总包合同利润率超过6%才可以通过审批。为保证合同还行的效益,采取设定收入指标的方式较为常见,比如不含税收入等,对处于成本控制范围之外的合同,坚决不录入。使用的自动化审核系统,其可以给出税前的项目运营利润,同时显示需要缴纳的各类税种以及具体的数额等。

2.3合同日常管理

对于新工程项目,要基于改革后的特点和变化,做好风险的有力把控[2]。在实行具体的工作时,做好下述工作把控:(1)签收。此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为档案员,对送交来的合同以及相关资料,按照项目类型,做好相应的归档处理,并且生成电子版的档案。(2)保管。在工作中,由档案员负责,依据工程类型,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生成详细的档案资料,做好相应的保存工作,为后续工作的需要提供帮助。(3)借阅。此环节中,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按照借阅的流程执行,做好档案信息的管理,避免出现资料外泄问题。(4)台账管理。基于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工作系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同时不断提高业务运行水平,强化管理工作的把控。

3营改增新项目的合同风险管控策略

3.1加大风险识别力度

增值税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新项目的实施,面临着很多风险,尤其是政策实施带来的风险。为保证合同管理的有序开展,要加大风险识别力度[3]。在新项目合同运行前期,结合当前政策的要求和特点,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明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且落实到具体,保证合同运行全过程的风险能够得以强有力把控。这需要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比如法务部和财务部等的人员,从各个专业层面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和控制。

3.2做好合同风险的过程把控

增值税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新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若想实现设定的目标,必须要做好动态化把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对可能会产生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加大管控力度,做好全面的控制,避免风险的产生,促使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这需要项目的全体人员具有较强的管控意识,能够高效落实合同管理工作,促使合同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值税政策实施背景下,新项目的管理尤为重要。文中结合合同管理相关内容,总结了具体的流程以及管控策略。为确保管理任务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积极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手段以及管理理念等,做好全面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霞.营改增新项目合同管理及业务操作流程[J/OL].中国商论,2019(02):146-147.

[2]陶自成,何彦舫.基于“营改增”的国际BOT+EPC项目合同架构拆分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10):83-85.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3

1.1查新点撰写的问题

委托人提出的查新点与项目创新点不符,查新点创新类型不明确或者技术性描述不能满足文献比对的需要。有的委托人把一般性技术作为查新点提交,有的把项目的工作量作为查新点。还有一些委托人夸大了项目的创新性,造成了偏差。

1.2原因分析

1.2.1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了解研究项目的创新性,却不了解查新规则及该领域内其他研究的进展,导致无法掌握查新点撰写的详细程度。查新员仅通过委托人提供的材料了解查新项目,也就无法判断查新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1.2.2误解查新报告的作用

查新报告仅是在项目立项或验收阶段为评审专家提供新颖性结论作为参考,并不对查新项目进行评价。委托人希望查新项目有较好的结论,导致撰写的查新点技术描述不清晰,评价性语言较多。为解决以上问题,查新委托双方在确定查新点时需要坦诚沟通。委托人要提供准确、有针对性的查新点。查新员要全面分析查新点,明确查新点的创新类型,再判断已提供的资料能否满足文献比对的需要。修改查新点时不能一味的提意见,要向委托人申明查新结论的文献比对原则,告知有可能出现的查新结论。查新员作为掌握信息资源的一方,应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委托人正确认识查新报告的作用及查新点的撰写规则。

2查新点的撰写规范

2.1查新点对应单个技术或产品

一些查新项目规模较大,委托人经常把几个相似的技术方法或产品系列归在同一个查新点中,有的甚至在一个查新点中标注了若干二级标题,这些都是不符合查新点书写规范的。一个查新点中如果包含了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或产品,查新员需要对每一项技术、每一个产品进行查证和比对。只要有一种技术或产品查到了相关报道,无论其他技术的文献比对结果如何,在查新结论中整个查新点都不再具有新颖性。因此每一个查新点必须对应单个技术或产品,这样不仅避免了查新员检索查新点内容时出现遗漏,也使查新结论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

2.2查新点仅对创新技术进行描述

在一些查新委托中,查新点大量描述了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但是对技术内容没有明确表述,这些都不利于查新工作。在查新项目进入文献检索和比对阶段时,查新员需要根据详细的技术方法、工艺或者参数对项目的新颖性进行判断。准确详实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参数能够使查新员在检索策略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因而在文献对比中突显新颖性,才能得到明确的查新结论。此外,在查新点中不能出现“国内外首次报道”、“填补国内空白”和“优于其他技术方案”等评价性词语。

2.3查新点中目标检索词应使用下位词

下位词是针对上位词而言的,一般指包含意义更窄、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词。一些项目中的查新目标可能为若干个具有同一属性的对象,委托人为了书写简便就以这一属性作为查新检索词,从而扩大了检索词包含的范围。在文献对比时,只要检索到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都会被纳入检索结果中,查新项目就不再具备新颖性。

2.4查新点中必须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某些技术从国外引进时在翻译过程中出现2~3种不同的中文名称。对该学科不了解的情况下,查新员一般只针对委托人提交的目标检索词进行检索,容易造成漏检。还有一些单位为了凸显创新,自造词汇,致使无法检出文献,使查新结论失去客观、公正性。因此查新点中的专业术语应为学科领域内通用术语,并且应标注出其他几种通用名称。

3查新点的提炼方法

对查新点的提炼和总结,首先要明确科研项目的创新类型。根据创新类型不同,农业科技项目一般可分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

3.1理论创新

一般是在软科学研究(包括战略、政策、规划和科技决策、立法、管理等)和农业基础性研究中揭示自然规律的研究结论,如确定了某基因的遗传特性或发现一些疾病致病病因等等。

3.2技术创新

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包括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技术应用、技术引进、技术集成等。

(1)新技术发明是指一项全新的技术或工艺,核心技术为自主创新。

(2)工艺改进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某一生产步骤、技术参数进行改进,或对某一配方的成分、配比量进行调整。

(3)技术应用是将其他领域学科技术引入农业中,例如在作物产量估测中引入遥感技术,在食品残留检测中使用化学检测技术。

(4)技术引进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从国外引入国内,或在国内某地区应用某项技术使之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一些饲养技术、栽培技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温度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整。

(5)技术集成是把若干个非创新型的技术组合起来,其组合具备了多种功能或效益有了一定的提升。

3.3品种创新,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新品种

选育技术不具备新颖性,但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较突出的性征,如高产、抗病、耐低温等等。查新委托人要对查新项目有客观的认识,不要夸大创新点,误导查新员的检索方向;同时还要对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有清醒认识。在撰写查新点时要有针对性的突出创新点,要明确查新的目标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应用或技术集成。

4案例分析

4.1案例一

某公司提交查新点“鸡新城疫(LaSota株)、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查新员根据经验判断该查新点不具备新颖性。委托人第二次提交“鸡新城疫(LaSota株)、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及制备方法”,检索其制备方法仍不具备新颖性。后委托人提出疫苗中添加的佐剂为项目创新点。查新员沟通后发现该佐剂并不是项目公司研制生产,只是购买后添加入疫苗中,佐剂的制备方法也不能作为查新点。因此其项目创新点应为“将某佐剂应用到鸡新城疫(LaSota株)、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中”。由于委托人对查新规则不了解,认为二联灭活疫苗为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应作为查新点,在提交查新点时并没有把佐剂作为重点突出,对查新员形成了误导,把检索目标放在灭活疫苗上。后经检索,该佐剂确实未在同类的鸡新城疫(LaSota株)、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中进行添加,项目具有新颖性。

4.2案例二

某单位项目查新点为“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育种理论,集成开发了中国种猪场育种管理与分析软件系统。”查新员认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育种理论”均属于上位词,需要明确具体技术名称;“种猪场育种管理与分析软件系统”需要进一步写明在软件功能上或技术应用上的创新。委托人将查新点改为:

(1)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DELPHI编程语言开发了中国种猪场育种管理与分析软件系统。集成了种猪基本信息管理、育种值估计、选种选配、疫病管理等技术。

(2)开发了育种管理软件的核心模块BLUP模型库,分享国内种猪育种专家的知识库,涵盖育种值估计、近交系数计算等。委托人将查新点分成两点,希望在结论中突出项目亮点———BLUP模型库。而第一点中“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DELPHI编程语言”及“集成了种猪基本信息管理、育种值估计、选种选配、疫病管理等技术”均为一般性技术,根据单一对比的原则,第一点不具新颖性。查新员建议将查新点合为一点,则该查新点具备新颖性。

4.3案例三

某单位初次提交的查新点为“飞行时间质谱应用于精神药品、β-受体激动剂、雌激素代谢物的检测”。其中包括了3种不同的药品种类,应按3个查新点分别提交;此外“精神药品”、“β-受体激动剂”、“雌激素代谢物”为上位词,应写出具体的药品名称。后查新点修改为:

(1)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同步检测10种精神药品(三唑仑、艾司唑仑……甲硫哒嗪、氯丙嗪和咪达唑仑)的检测方法。

(2)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同步检测10种β-受体激动剂(氯丙那林、西马特罗……沙丁胺醇、马布特罗和非诺特罗)的检测方法。

(3)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同步检测8种雌激素代谢物(雌酮-3-硫酸钠盐、雌酮-3-葡萄糖醛酸钠盐……雌三醇-16-葡萄糖醛酸钠盐、雌三醇-3-硫酸钠盐)的检测方法。文献检索后第二条查新点查到了近似的文献报道为“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同步检测11种β-受体激动剂”,经比对药品名称不完全包含查新点中10种药品,则查新点具有新颖性。如果以“飞行时间质谱应用于精神药品、β-受体激动剂、雌激素代谢物的检测”作为项目查新点,并查到了飞行时间质谱用于检测β-受体激动剂的报道,无论飞行时间质谱应用于精神药品或雌激素代谢物的检测是否查到相关报道,该项目都不再具备新颖性。

5结语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标准查新,科技查新,查新检索,标准信息知识服务

1引言

标准查新是科技查新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查新项目,标准查新指由查新机构的查新人员根据查新委托人提出的查新要求,依据标准信息数据库系统、标准组织的官方网站等权威信息渠道,以标准文献为基础,以标准检索和标准调研为手段,以检索结果为依据,对查新点的新颖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审查,并出具具有参考价值和结论性的查新报告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是主要特征,要创新,先查新,科技查新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标准化领域,标准查新为标准制修订、标准化成果鉴定、申报奖励、技术咨询等提供参考决策,同样重要。

2标准查新发展历程

标准查新源于科技查新,科技查新最早开始于1985年,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芽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原科技部系统、教育部系统、卫生部、行业学会等机构授权查新站及查新机构超过300余家。2003年国务院取消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科技查新机构业务资质认定,科技查新工作开始走向市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市场化开发利用,科技查新脱离政府行政审批后全面推向市场化运作。2017年10月,根据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教育部取消系统内科技查新机构认定,科技查新完整脱离政府管理。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GB/T32003-2015《科技查新技术规范》,统一科技查新工作原则和流程,规范和管理科技查新行业。2012年,科技查新机构联盟及科技查新专业委员会成立,科技查新行业自律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我国科技查新体系日趋成熟。

3知识经济时代标准查新开展概况

3.1标准查新开展背景。目前世界上存在众多的国际性和区域性标准化机构,此外还有很多行业和产业标准组织。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元,标准信息来源越来越复杂,标准数量逐年增长,这给准确获取标准信息带来了一定难度。有关研究表明,技术人员查阅文献所需时间,约占其完整解决问题和方案所需时间的40%。因此,如果没有专业的标准文献数据库系统集成各大标准化机构的技术标准、技术文献和相关技术信息,技术人员很难有效、全面掌握各个独立机构的零散标准信息。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标准有效供给,2001年至2019年国家标准数量年均增长3.84%;新《标准化法》进一步明确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截至2019年底,已有3000余家社会团体了12000余项团体标准。制定新标准前,首先应当检索是否存在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国内外技术标准,以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定重复或类似标准。制定标准过程中进行标准查新检索,可以通过提高查全率获得相关参考信息,为标准编写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避免新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与已标准或法律法规矛盾交叉。标准查新检索还可以为标准审批、评价、奖励等工作提供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标准查新检索是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对于提升我国标准质量,优化现行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2标准查新开展情况。对国内主要标准化研究院官方网站调研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吉林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等5家机构明确公示开展标准查新服务。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等4家长三角地区标准化机构均没有公示该项服务。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标准有效性确认有时冠以标准查新的名称,各大标准化研究院均开展标准有效性确认服务。以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文献馆为例,一直以来,上海标准文献馆都小规模开展标准查新检索,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服务对象比较小众,多是关系维护密切频繁的企业用户,并未通过网站、期刊等渠道正式面向社会公布,而且大多供用户参考使用,并未制定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机制与流程,确保标准查新工作质量。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标准查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检索到10篇相关论文,其中2篇是标准新颖性查新论文,其余均为标准有效性查证论文。关于标准新颖性查新这一主题,国内标准化界尚缺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科技查新已经如火如荼开展30余年,但是拥有海量标准馆藏资源和专业标准文献数据库系统的综合性标准化机构却鲜有开展标准查新服务,这和标准信息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4知识经济时代标准查新工作模式

标准查新本质上是一种标准信息专题服务,以信息搜集为起点,通过信息提炼、重组、整合、分析等综合智力投入,最后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查新结论。基本工作模式为委托人提出标准查新申请,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填写的《标准查新委托单》,判断该项目是否属于受理范围。如超出受理的专业范围,则拒绝受理。委托通过后,查新人和委托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听取委托人关于标准查新项目的情况介绍,仔细审查委托人提交的技术资料是否可以支撑后续工作。准备事项完成后,查新人按照提炼主题、确定检索词、制定检索式等步骤进行查新检索。当检索到直接否定查新项目查新点新颖性的对比标准时,或者检索到多篇与查新项目查新点相关的对比标准,经分析,否定了查新点的新颖性时,即停止检索。当查新员认为不可能检索到更多密切相关的对比标准时,停止检索。检索到目标标准后,查新人分析判断对比标准的标准化对象、适用范围、主要技术特征与查新项目的查新点是否相同或相近,内容是否具有可比性,认真填写标准查新报告,确保查新结论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客观性,查新结论中每个论点都应有充分可靠的标准依据。完整的标准查新工作流程详见图1。

5知识经济时代开展标准查新工作的意义

5.1开展标准查新是综合性标准化机构的使命使然。综合性标准化机构基于地方财政专项经费采购国内外标准文献,面向社会开展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是图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查新自1985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图情信息研究机构和各大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但是标准化机构却鲜少开展此类服务。知识经济时代,标准信息知识服务已经成为标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综合性标准化机构馆藏海量标准资源,具有完备齐全的标准数据库,不应仅满足于简单的标准文献传递。标准查新运用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等技术手段,深入文献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标准资源的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夯实机构职能。

5.2标准查新是重要的标准信息知识服务产品。知识经济时代,标准信息知识服务是标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新方向,也是核心竞争力。标准查新作为重要的标准信息知识服务产品,通过对检索结果综合分析和理性判断,出具是否具有新颖的结论。该过程基于服务人员的智力活动和专业技能,对海量无序化标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有序化处理,提炼总结隐藏于显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是对标准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5.3标准查新有助于提升我国标准质量水平,优化标准体系。标准查新从源头把关,避免相同主题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重复立项,节省标准化科研资金。通过标准查新检索到的关联标准是了解同领域标准发展现状的重要参考资料,就某一领域而言,如果已有成熟的国际标准,应积极采标,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提高产品的整体水平;对我国原创或产业实力雄厚的领域,应积极推广中国标准走出去,把中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此外,通过标准查新,还可以提高与已标准的衔接配合,减少标准内容的重复交叉或自相矛盾。

5.4标准查新是评价和证明先进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标准化条例》明确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上海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标识。标准查新、科技查新以及其他有关标准水平等证实性资料是评价和证明先进标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获得“上海标准”标识的重要参考资料。标准查新报告有助于评审专家进一步了解标准是否新颖,鼓励和促进先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升地方标准化水平。5.5标准查新有助于提高标准化人员的专业能力标准查新过程要求查新人员具备扎实的标准检索和情报分析能力,检索过程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近义词、同义词、上下位等,确保查全率和查准率。专业交叉和边缘学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查新人员还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自学与培训,掌握新工具新方法,同时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结构和知识储量,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对标准化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6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愈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被动的接受标准转变为主动参与标准制修订活动。新《标准化法》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据统计,2019年上海地区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数量分别为7181项和121项。虽然查新检索是一项传统业务,但是政府和市场对标准查新仍具有较大需求。以标准信息知识服务为导向,开展标准查新服务,主动对接政府热点和市场需求,规范完善标准查新流程,培养培训标准查新人员,严格控制标准查新报告质量,使标准查新成为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手段,最大程度释放标准文献资源的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春燕.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科技查新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6):44-45.

[2]夏冬,王超,任波.标准查新项目与一般查新项目的比较研究——基于查新项目的实证研究[J].标准科学,2020(2):34-38+54.

[3]邹凤,李春玲,宫长红.标准查新在技术检测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30(3):35-37.

[4]马英,杨春壮.大数据时代科技查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2):92-94.

[5]闫江,吴素坤,董政娥,等.从情报服务到知识服务——科技查新机构的服务增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7):101-104.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5

艺术设计并非纯艺术,它以特定的受众为设计对象,不仅要求设计师具有艺术与人文的专业素养,并且需要设计师广为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设计师在掌握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技术进步、社会变迁、理论创新、传播与管理等方面给艺术设计带来的新变化,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如此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面对创意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发展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向必然发生转变,从纯艺术设计方向转向艺术、技术与社会文化全面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面向课程的创新项目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穿所有的教学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设计实践课中,以项目课题为中心,将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创新设计思维世界,拓展创新设计视野,掌握创新设计方法。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创新项目训练是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基础。首先,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具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一特点保证了创新教育的普及度。其次,专业课程有专业教师授课,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实现了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从而保证了创新训练的实效性。

最后,创新训练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内容,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视野内,而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变得生动而开放。在设计实践课程中进行创新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有利于创新训练的落地。打破常规的设计实践课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如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到大型装饰市场、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工程施工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与企业家、经营商户座谈讨论设计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反馈。通过社会调研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直观的经验,真实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教学向职业教学的转变。

(二)面向科研的创新项目训练

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都是科研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一般而言,教师科研项目具有项目来源稳定,立项基础坚实,研究经验丰富,项目资金保证等优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学生和教师双赢的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科研项目研究的经验,对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科研方法的使用,科研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方面有实践认识,从而为其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加深其对职业的认识,促进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对教师而言,学生加入其科研项目,能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在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社会调查数据获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中得到学生的协助,在科研项目进行中获得学生非定势思维的帮助等。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训练内容,反映了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的独立设计一般来自于个人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基础,兴趣是很好的老师,职业是谋生的工具,在个人兴趣和职业追求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科研项目更有利于教育个性化的实现。学生科研项目有其优势也存在问题,囿于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运作失败,囿于专业知识不足或视野不够开阔,可能造成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不够严密等问题。基于此,学生科研项目训练一般需要教师的指导,并注意项目运作过程的监控。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训练

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工作室是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借鉴包豪斯的师徒制工作模式,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室制的优势在于专业针对性强,工作模式接近职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等。学生创业一直是高校教育鼓励的方向。学生利用在校机会进行创业训练和尝试,能为其毕业后独立创业提供经验。学生创业项目训练最需强调的因素是可行性,脱离实践的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在学生创业训练中需要多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它具有拓展学校教学空间和内容的优势,也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从事社会公益项目也是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这些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二、项目实例

首先,帮助她准确定位花店的经营项目。如果开一家普通花店,需要做的主要是选择店面位置,购置设施,采购商品,上架销售,成本核算等。衡秀秀并不满足于此,她想将所学艺术设计专业与花店经营结合起来,开一家时尚特色花店。对此,指导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启发她寻找“花”文化的源头。她先想到了花的产地是云南,云南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东巴文化,而东巴文化对送花有自己的传统。在古老的东巴,花是专门用来赠送给尊贵的客人的,而特别尊贵的客人来拜访的时候,主人会亲自下田采下自己种的花送给客人。在这里,花表达的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对客人一片真诚的心意。通过对东巴“花”文化的梳理,衡秀秀明确了花店的经营定位,即销售饱含真诚心意的花卉产品。

在这一定位下,指导老师又辅导她进行了具体产品的设计。衡秀秀设计的产品将花与人的心意联系,通过照片或DV记录花从种子,到发芽、生长、开花的全过程,将这一纪录连同花卉一起卖给买花人,这一产品传达了卖花人对买花人的心意,使买花人感受到独享、尊贵的心理体验。此外,应买花人要求,还可以制作传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心意的视频,通过记录买花人参与种植、培育、采摘鲜花的过程,表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重视、珍爱的真诚感情。创意花卉产品的设计完成,表明衡秀秀对花店的经营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花店因为定位独特而具有成功的基础,其余要做的只是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衡秀秀在此立意基础上,完成了“巴巴地里”花艺手工坊VI设计作品,为自己未来的花店设计了品牌形象。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辅导,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囿于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创业项目设计的思路不开阔,思考深度不够,教师需要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他们的眼界。

三、总结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协同设计

前言

日本知识管理之父Nonoka在《Howcreatingknowledgecompany》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凭空诞生于20世纪末的。追溯知识管理的起源,我们可以类推到数千年前,古代中国的长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代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代罗马的斗兽场等历史上伟大的遗迹,都有知识管理的痕迹。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分享和传承,修建时间跨度几十年的建筑物是不可能完成的。知识在不同的时间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知识管理中可以定义为从经验、分享、分析中所获得的道理。国际知识管理协会也给出了两个知识的定义:第一,知识不仅仅是知识是什么,还包括知道怎么做和知道为什么。第二,知识是一种能力,知道怎么去利用有效信息和数据。此定义从实际出发,把一个虚无的知识管理理念进行具象化,创新地提出了知识密集型行为这个概念。从原先仅仅对知识的管理,而现在变为对具体人的管理。知识密集型行为:知识密集型行为是指在企业中员工所从事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活动。比如,工作坊,管理流程、交流活动、项目总结、经验分享等。经过国际知识管理协会研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传统的指导性学习只能解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10%-30%的问题,其余70-90%的问题需要通过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解决。而知识管理恰恰是解决这70-90%问题的最好方法。

一、知识管理系统概述与可行性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系统作为重要的管理平台及信息平台,通过将散落在企业各个地方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1],实现了企业内部按业务部门、知识部门、专业社区、项目组等不同逻辑的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标准化或模块化定制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广泛来讲,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经常会涉及到以下一些功能:知识库、专家系统、交流平台、个性化管理工具、搜索引擎、知识推送等。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应从传统的“基于知识”的企业内部知识和文档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知识载体——人的管理。通过统一的、个性化的知识门户,实现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同时,更有效地将企业内部的专家及普通员工联系起来[2]。提高员工在日常业务流程中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知识管理项目实施方法

实施知识管理的项目,应该要注重在项目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使其产生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沉淀和分享。另一方面参与知识管理项目的企业人员,往往未来会成为企业中的知识管理者,或者是知识管理从业者。在知识管理项目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知识管理进行项目管理和控制,其项目人员将思维和工作方法融入知识管理的概念,这种思维和工作方式被定义为知识管理。吸引人的因此,在知识管理项目实施中,设计知识管理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程和关键点,并有效沉淀由其产生的关键文件,并通过有效的控制和分析在项目过程中对项目过程进行改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项目过程改进提供支持。

(二)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创新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成熟度,根据国际知识管理协会的知识管理理论,从八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分别是:实践、技术、组织、文化、创新、交流、战略、流程。实践方面,着重分析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及参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活动的能力,员工是否会自觉搜集和保存与工作内容相关及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资料,沉淀经验和心得;技术方面,着重分析企业现有的IT水平,现有系统或平台能够支撑员工的知识管理活动,沉淀和分享组织知识;组织方面,重点分析企业内部各层级组织人员对知识管理的参与及支持程度,高层管理者是否对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的支持和推广;文化方面,着重分析企业内部是否有知识分享和传播的企业文化;创新方面,着重分析企业或者部门的创新能力及员工对企业或部门创新能力的认可程度;交流方面,着重分析在企业内部知识分享过程当中是否存在交流的障碍;战略方面,着重分析员工对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目标时候清晰明确,对企业的商业目标战略是否清晰明确,对项目的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流程方面,着重分析员工对所在部门及个人参与的工作流程是否熟悉,对企业内部知识的流向是否清晰。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改进八个维度的知识运转情况,手段是改善技术、管理、文化这三个要素,具体评估如下:1.对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的现状进行定性评价。从总体上评估一个企业或部门的知识管理的现状,明确知识管理改进的大体方向,做到对症下药。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有五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初始”、“意识”、“可重用”、“协作”、“最优”。2.对知识管理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总结过程,将访谈中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和归纳总结;其次,在访谈资料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知识管理的实践、技术、组织、文化、创新、沟通、战略和流程等八个方面总结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针对每一个方面,分别总结了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3.知识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从知识管理的战略、内容和经营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现存的关键问题,并综合提出解决方案及项目关注重点。

(三)家电企业创新管理中知识管理成熟度现状定量评估

通过调研和访谈全面了解家电企业创新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表象问题,从调查和访谈得到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实践、技术、组织、文化、创新、交流、战略和流程这八大要素的表现上,对知识管理问题进行确认、分类、归纳总结。长虹创新设计中心是长虹集团六大核心技术能力建设部门之一,是国家认定的首批部级工业设计中心,本课题通过对长虹创新设计中心的统计,可以判断KM成熟度处于“重用级”的第三阶段,企业处于“重用水平”。其知识管理的典型特征是组织成员相互信任,良好沟通交流,知识能够得到共享,沉淀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各项业务实践,有基本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业务还不能有效集成,对比实际情况,企业的知识管理文化和交流氛围很好,而技术支持及创新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1.有很好的知识管理基础,从知识管理成熟度等级的对照评估,是中级阶段的“重用级”;2.从知识管理成熟度八大维度来分析,知识管理的知识管理文化和交流氛围很好,而技术支持及创新能力较弱;3.从对中心的实际了解过程中,设计师都有比较强烈的知识分享意愿,包括日常工作中及项目过程中;而在整个中心内部的交流也比较流畅;但是涉及到跨部门或者跨区域的交流沟通时,由于中心没有提供良好的工具和平台为设计师提供方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知识管理在家电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需求研究

(一)需求方案概述

作为创新部门的知识管理平台定位,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管理加上项目协同一个简单加法,而是通过使用知识管理这个方法来实现协同设计这个目标。依照现有的项目流程,进一步优化知识流程(如图1)。

(二)建立知识管理愿景

对于企业创新部门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而言,知识管理的愿景制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知识管理愿景使知识管理体系化、系统化成为可能,也是重要决策的标准;同时也是未来中心知识管理发展的指引[3]。从创新部门的理念和核心价值出发建立“创新、挑战、自律”的组织文化,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适时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组织由生产导向型向设计创意导向型转变。基于上述分析,将创新部门的知识管理愿景定义为:“为组织建设协同设计及知识管理平台”,真正的实现“有效管控、个人展现、知识沉淀”。

(三)针对创新部门制定知识管理发展战略

知识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创新,需要全体知识工作者参与,借助集体智慧,通过积极分享,有效沉淀达到最佳状态,并全面提升组织的管理竞争力。具体战略如下:1.观念创新。重视组织的知识资源,坚持建设学习型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创意为导向,追求可持续发展,坚持组织的创新和管理变革[4]。2.知识管理成为新焦点。知识资源将成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的产品创新和设计创新更多的依靠知识。创建动态、知识化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固定、框架式的静态管理模式,已成为创新型部门管理的新焦点。3.加强与管理结合。依托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与现有管理紧密结合。建立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规范,培养和形成适应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观念。知识管理系统为组织提供了知识沉淀和处理平台,而更多的知识提取,将取决于组织的高级管理理念和实践。建立一个协同环境,将设计流程固化,并作为知识管理对象,在组织中进行知识传播。4.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全流程管理。创新部门需要在许多领域(包括智力资本管理、专业组织设计管理、综合资源规划、创新设计和研发管理)具有知识和程序性。通过文化建创造“以设计师为中心”的心和“知识中心”的全过程管理是组织利益的最大化。5.创建知识联盟。与合作企业、高校等建立知识联盟,能够使组织从其他组织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5]。知识联盟比产品联盟更为接近,具有更大的战略潜力。它是中心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四)建立创新部门的知识管理目标

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在组织智力资本的提升上。所谓智力资本,是指组织的每个成员能够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目前,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可以通过知识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国际公认的智力资本的“HSC”结构,即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三者之中[6]。因此,从创新部门的特性出发,结合知识管理价值的统一认识,创新部门需要把“提升创新部门人力资本”、“提升创新部门组织资本”、“提升创新部门关系资本”作为长期目标,将知识管理能力构建成为创新部门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有高度的长期目标作为方向,也要制定明确的中、短期目标对近期的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结合创新部门的实际情况,拟定中短期目标:优化设计流程及知识流程、建立知识及信息分享平台、建立协同设计及项目管理平台,利用知识管理,将项目管理中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引入设计流程,同时对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设计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协同设计,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也使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项目。同时根据知识管理的三论,结合企业的需要,分步实现所要达成的目标,按照代数分法,知识管理系统从无到有可以粗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识别隐形知识和显现知识并分析其转化。在组织内建立知识库。为了实现基本知识的沉淀,包括工作中产生的知识、员工需要的知识和企业积累的知识。同时,加大对知识沉淀和转化的刺激,建立相应的制度。第二步是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播和更重要的隐性知识共享。通过改进知识的有效传播,可以快速实现诸如最佳实践等重要知识的共享。通过对实现隐性知识的直接共享,可以提高成员解决问题的速度,最终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第三步着眼于企业内部的专业级人际网络的建立。建立沟通交流的线上平台,促进人员交流。通过建立实践社区,实现知识管理的最大化,快速定位知识,共同分享知识,最终实现企业的创新系统化。

三、协同设计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

(一)知识梳理

针对长虹创新设计中心知识测评,结合家电企业创新部门的知识管理需求,需要为组织建立一个高效的、符合知识管理国际标准的知识中心。知识中心作为文档管理的集中平台,是非指导性学习的基础,企业内部建立丰富而又具有流动性的知识库,可以帮助成员解决工作中的一部分问题。在知识生命周期中,知识库可以对显性知识进行沉淀和存储。同时在SECImodel中,知识库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的合并化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知识库配以系统的多维分类,可以有序的整理和沉淀企业内部的知识,防止企业知识的流失,并且为其在企业发展中提供知识的保证和支持。知识库作为实现知识管理第一论的IT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发展的第一步,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中心通过结合多维的知识分类方法,可以到达提供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效果。根据企业组织架构分类,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单位知识的有效沉淀和分享,以此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管理和维护,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的积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分类,对企业业务主流程的梳理,对企业每条主流程的重要节点,进行有效的知识沉淀和分析,可以提高业务的流程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根据企业专业分类,对企业内部的专业进行分析,规避跨部门,跨单位不好管理的弊端,有效进行知识的沉淀,对成员在专业工作中起到支撑的作用。根据企业项目的分类,分析了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的类型,并对项目过程中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归纳。一方面可以丰富项目知识库,另一方面可以为将来的项目提供经验。并且配合以强大的搜索中心,可以使企业成员更方便的查找知识。知识中心在安全控制方面更有效。在实施组织文件保密制度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文件实施分级、分级的权限管理。本阶段知识梳理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心建立一个能够同时满足知识的沉淀和知识的查询的知识中心。通过对长虹创新设计中心知识管理体系的界定和设计,从不同职能部门的项目工作流程中发掘出其知识密集点,并生成了相应的项目知识流程图,即ID输入项目知识流、UI输入项目知识流、UCD输入项目知识流和储备创新项目知识流。其中储备创新项目又可细分出ID储备创新项目、UI储备创新项目和UCD储备创新项目,经过对创新中心各职能部门项目工作流程的分析,ID、UI和UCD的储备创新项目知识密集点与输入项目知识密集点一致。同时进一步定义了各类项目中知识密集行为的范围,在调研访谈中针对每一个环节整理出创新中心知识密集点的知识沉淀现状

(二)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定义

根据家电企业创新管理的实际需求,遵循“获得知识、沉淀知识、分享知识、创新知识、转化成果”的基本知识管理流程理念,从四个维度为创新中心知识管理设计出包括:项目实践社区、LYNC/微平台、知识中心、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管理系统(如图2)。1.个人知识管理模块是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创新设计中心设计人员,通过平台功能可以为设计者的个人工作状态、个人体验和个人能力提供一个展示空间。2.LYNC/微平台模块,微平台和LYNC以及个人知识管理是相互衔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中心设计师的工作能够更加轻松便利。微平台的设计是为了实现使用者在微平台上的日常工作,减少普通设计者进入知识管理主平台的麻烦。LYNC是商业即时通讯系统,通过LYNC的功能辅助中心设计师的协同设计工作。3.项目实践社区模块和项目实践社区的建立实现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的开始,到执行的结束,实现了E-Project的过程。同时设计经理和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将设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项目实践社区不仅是中心的有效管控工具,也是绩效考核的参评标准,使项目管理达到最优化。在梳理了创新设计中心的项目流程和项目知识流程后,将中心项目分为项目前、项目中和项目后三个阶段。创新设计中心项目知识流程中知识密集点均属于项目中,中心项目中高知识密集点的知识全部进行有效转化,设计出适用于创新设计中心项目管理功能细化。4.知识中心模块,知识中心是创新设计中心知识管理的核心模块。知识中心在个人知识管理模块和项目实践社区模块中收集所有设计者的个人知识,并对中心项目的所有知识进行沉淀。通过知识中心,设计者可以通过三种搜索方法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协同设计及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通过采用成熟的搜索检索,动态痕迹跟踪,数据推送,内容管理等技术,以及WEB2.0的应用,通过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代码开发、最终将以上功能落地呈现。

结语

通过知识管理在家电企业创新管理中的应用,将设计师和设计经理把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和在中心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在一个简洁的平台上进行合理的沉淀,并且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全中心分享。同时组织中无论是个人还是项目组都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经验的借鉴并得到创新力的提升。经过知识管理平台对组织和个人知识进行良性的循环转化,将为创新创新部门创造一个强大的创新型设计资源知识库。

参考文献

[1]侯胜君.浅论知识地图的类型和功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储节旺杨宗跃闻波.企业知识门户的作用与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

[3]李军政.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J].经济导刊,2011.

[4]张志檩.浅论知识管理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石油石化,2003.

[5]翟季青戴昭张晓洁.论企业联盟的演进[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6]张玲.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及价值评估[J].理论月刊,2006.

[7]赵震.三维动画设计在协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设计,2017,30(17):64-66.

[8]张杰,马丽.景观艺术教学模式及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东理工大学景观专业为例[J].设计,2017,30(6):115-117.

[9]王军伟.对创新能力的多元化锻造(上)[J].设计,2017,30(10):94-95.

[10]代洪琴.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探讨[J].设计,2017,30(12):144-145.

[11]黎丹,孙明海.设计项目管理对文创产品发展的推动作用[J].设计,2016,29(7):66-67.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7

科技人员是公司最主要的资源之一,有效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是公司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所以“以人为本”文化,除了技术体系建设上实施内部技术职务聘任、内部技术创新评定等一系列机制外,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展开良性竞争,打破平均主义,支持差异化待遇。

1.1项目等级

科技项目主要包括新产品、工艺革新、测试与完善等几大项目类型,依据其创新性和先进性,分成如下等级,一般的订单设计不属于科技项目管理范畴。

1.2项目申报

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原则上采用不同的申报机制。(1)立项竞争机制:针对战略型项目、全新产品、重大工艺工装项目等,实行内部竞争招标制。任何技术人员只要有完善的新思路新方案,就能够组建团队参与项目申报,在新项目面前人人平等,“不唯权、不唯上”,给任何员工以公平、公正的机会。在良性竞争中,更能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项目申报内容一般需包括:前瞻性调研分析、行业动态、技术可行性、项目链资源、社会效益、项目内容、项目时间、项目组成员等内容,其团队组建不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可灵活借用组合。项目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后续可行性论证奠定坚实基础。(2)组织分配机制:系列化开发产品、复杂订单设计等实行分配式立项,以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也确保对原有项目整体性、系统性及经济技术条件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原有研发团队所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申报的项目均由技术委员会组织答辩,审议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性、项目开发条件和工程价值、组织管理能力及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同时评定项目等级、确定项目工资总额等。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均向整个技术体系公开。

1.3项目工资

为了激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参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以科技项目为导向,以待遇差异化为目标,推动集团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在基本工资、能力工资、部门绩效、岗位津贴等之外设立专门的项目工资。T、A、B、C、D类单个项目对应工资总额分别为: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工作量、重要度预先确定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在项目工资结算时,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组成员实际工作量、重要度、贡献、工作质量等调整预定的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项目工资按照设计完成、样机完成等分阶段结算,原则上设计完成可结算项目工资总额的70%。T、A、B类项目,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样机评审,否则不予结算剩余项目工资;C、D类项目完成后应编制项目总结。项目工资分配情况向项目组成员公开,相关业绩与个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是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核心依据。

2成本管理:紧抓过程监管,降低潜在风险

2.1项目状态

科技项目计划与监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分成:年初计划、季度调整计划。在已经制定了研发计划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每个月中的运行状态定义为:正常运行(细分为设计、加工、装配、样机完成)、延迟、暂停、取消。项目状态用以对所有科技项目进行有效追踪、评估,动态监测项目执行成效,作为季度项目工资发放依据;最终在年末考核项目达成率,作为年度项目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项目成功,降低潜在风险。

2.2项目季报制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每个科技项目的价值都具有不确定性,每个项目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高风险性。为了有效应对客观存在的风险,每季度对运行中的项目均实行评估与再确认,主要内容有:①项目本身是否按照计划正常运行:设计、加工、装配、样机试制等各环节是否存在瓶颈,时间进度、成本预算以及质量等是否可控。②市场需求是否有变:任何新产品研发均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判断,市场策划部门每月反馈的市场信息用以引导和调整研发方向,市场调研信息的跟进可以说是项目状态变更的核心依据。③内部条件是否有误判:技术成熟度、加工制造能力、外购外协条件、成本预算等。④是否有设计初期未预料到的因素,影响项目的执行质量,需要变更处理。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形成项目执行状态甘特图(Ganttchart),是项目季报的核心内容。

3资本管理:资本输出侧重远期投入,知识积累推动又一轮创新

3.1侧重远期研发项目的投入

为了能保持长久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技术项目上倡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理念。现有的技术及其完善,现有产品的批量制造和销售,是公司资本自我积累的源泉;但是,资本的输出则着眼于三、五年后的市场,对前瞻性新产品项目、基础研究和测试、工艺工装改善等予以重金支持,以取得在发展中巩固的成效。由此,公司也积极参与申报工信部、经信委及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政府科技项目,积极自筹经费投入新技术研发,提升公司项目档次,为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也为国家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项目知识积累推动创新

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公司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项目的结项管理中,不论采用总结报告方式还是验收结项方式,均强调项目经验的整理和积累。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人员组织、资金结算,以及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等形成详实的文档,存入公司综合档案系统。为后续新项目的组织和研发提供借鉴和参照,为构建研发体系项目链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降低重复研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经验的传承中推陈出新,触发更多新项目的诞生。

4结论

创新项目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应用型人才

1概述

众所周知,地方应用型高校一般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行业为己任,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1]。在“双一流”与“双万计划”背景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成为高等学校建设的必经之路[2]。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研究型“双一流”高校不同,并不是追求“世界一流”,而是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实际条件,明确服务面向和专业定位培养,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一流本科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只有真正把一流专业建扎实、办出高水平、办出特色,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3]。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因此在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做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2017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学科成功入围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B类)名单。2019年土木工程专业成功申请了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在一流学科以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一流专业学科建设,还是一流学科建设,其最终目的均为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更应该聚焦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探索依托专业教学、实验与科研、工程项目等适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育模式[4]。实践证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系统的课程体系、合适的教材、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要将学生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与创新实践等实现整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性强、涉及学科多且广,因此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近几年不断地实践探索,我系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互促互进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多元化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拓展实践教学,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以及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

2问题现状

2.1师资、教学资源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我系平均师生比在1∶20左右,曾经一度达到了1∶25的严峻局面;我校属于民办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及设施设备相关的费用等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办学经费的问题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由于我校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2.2专业培养计划以及课程体系

办学之初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在母体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成,课程的设置虽然进行了修改但与母体学校相差不大,课程多且难度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压力。这样专业培养计划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此外,课程选择、类型划分以及比例设置缺乏合理性,尤其对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以及跨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更是缺乏科学性地安排。

2.3实践创新平台

办学初期教学安排主要是根据培养计划设置的理论教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教师疲于备课、上课,忽视了学生第一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缺少课外的实践创新平台,特别是缺少与知名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实训平台等,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与社会需求脱轨等问题。

3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3.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分层次,增设针对考研学生的提高课程与教学环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狠抓立德树人、教风与学风建设,强化教师严谨治学、敬业精神及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健全教学规范化制度,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听课制度》《教学业绩年终考核制度》等文件,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坚持督导和学生评教两个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价,形成了“问题反馈、跟踪督改”的质量监控闭合体系。通过金课、专业课程思政、互联网+教学模式等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明显的提高,专业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显著地增强。我系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开展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融入数字化、网络、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教学方式,着力建设一批省级“五大金课”和一流教材。目前已经建设了省级一流课程3门、编著了省级教材1部,主持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7项。

3.2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优化

人才的专业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文件,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5]。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基于高等教育运行规律,反映社会和时代需求,体现专业自我特质和特色,将构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诸多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机组合,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6]。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不断地让我们认识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优化。优化专业培养计划要充分掌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生源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目标性和高效性,既要依托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又要具有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的特色。在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调整过程中,实现土木类人才培养计划、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效衔接,实现专业与企业、学科与行业紧密结合[7]。根据地方行业对复合型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我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融入经管、商务、轨道交通等学科的内容,实施“土木+工商管理”“土木+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为复合型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设置相关的课程。专业课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基础性知识,也要体现出全面的专业性知识,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的需求,我系在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了专业特色课程模块方向,开拓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结构智能检测四个特色课程模块。同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以课程群构建了教学团队以提升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水平。目前建有混凝土教学团队、钢结构教学团队、BIM实训技术教学团队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系积极推进教学成果的完善和深化,一方面积极进行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元素,建设在线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编著国家规划教材等。在此基础上,我系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教育学生要有工匠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3.3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

主要体现在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课内的实践活动主要为与课程设置相配套的教学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专业实验、数值仿真和现场试验等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针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活动,我系实践教学学分在培养计划总学分中的比例从原来17%增加到了25%。目前,全国土建行业和相关企业都极度缺乏BIM应用型人才,具有技能的本科人才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业推进BIM发展的制约性条件。针对社会和行业反馈的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保质保量地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BIM技术人才输送至社会及行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8]。我系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将“1+X”中X(专业技能与特色)“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建筑装配化技术”纳入专业培养计划。BIM实训课程充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体系,内容完全覆盖了“1+X”BIM证书所有的考核内容。此项教学改革探索了独具特色的、本科阶段的专业+技能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利用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阶段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往往仅针对土木建筑全过程设计中的某一环节(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水电暖设计、概预算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训练,对于行业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所欠缺。土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需要土木类技术或管理人员掌握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全过程内容,其对各个环节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是决定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进行基于设计、施工一体化全过程设计的毕业设计实践训练。在全过程毕业设计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将本科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例如通过建筑设计环节总结房屋建筑学等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基坑设计环节总结土力学、地基基础相关课程知识,通过结构设计环节总结力学、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相关课程知识,通过设备设计环节总结建筑设备等相关课程知识,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环节总结土木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概预算等相关课程知识,最后将总结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通过全过程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再次,实践教学改革体现在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的新苗人才计划、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第二课堂等多样的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需要借助平台才能开展,平台建设是专业实践活动开展的奠基石[9]。为了确保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系搭建了本科生专业导师平台,在此平台上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工程等专业实践等活动。专业导师平台营造良好的课外实践与创新拓展的氛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2020年度取得的成绩为例,在第六届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系报送项目19项,其中获校级一等奖1项、省级优胜奖1项;在第七届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2项省级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获一等奖;在第八届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有3项入选省级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7项入选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在专业类第二课堂项目中,23项专业类第二课堂获得校级立项。

3.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

近年来我系积极推进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实施了校-系两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思路,在完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培养计划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项目,共同指导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共同管理实践全过程,共同考评学生,形成了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平台上,实践教学的内容更为注重模拟和利用企业真实的生产工作状况;学生参与的工程项目、横向课题与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近三年我系与50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产教融合共同体,近500多名学生在校外的26家实践基地实习与实训,多名教师到政府业务部门和企业挂职,几十名企业技术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和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平台上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此外为了弥补高校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通过专业导师平台,加强与企业合作,选聘浙江上嘉建设、浙江宝业、浙江绿筑、上海建筑设计院等多家企业的12名企业负责人或工程师担当学生的企业导师。

3.5重点实验室平台

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目前土木工程系利用土木与环境高性能功能材料市级重点实验室广泛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我系先后有100余名学生通过创新基金、教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参与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本科生参与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专业教师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此类毕业论文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展开,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能够受到“真刀真枪”的科技创新训练,既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又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的效果。此外,我系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倡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提高学术能力与水平,增强他们的科研项目申报以及服务地方企业的意识。2020年度我系新增9项纵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基金项目6项。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2020年实验室新增横向项目12项。

3.6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积极物色并引进高水平人才。目前成功引进了教学科研俱佳的教授、国内外土木专业名列前茅的博士青年教师多名,我系的师资队伍质量、学术竞争力显著地提升。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系加大人才引进的资助力度,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注重面试环节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综合素养、国际视野、发展潜力等全方位的评价;实施45岁以下青年教师4年个人学术发展规划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有路线图、有目标追求、有适度压力地良好发展;实施入职新教师旁听教学质量高的年长教师主讲的课程制度;实施专业教师听课、评课、试讲制度;要求新进专业教师参加系内每月一次的教学研讨会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授课技能,主要体现在专家听课、学生评课的优秀率不断提高以及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教改项目和人次逐年增多。此外,我系积极倡导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提高学术能力与水平,增强科研项目申报意识。近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工程项目增多,科研能力增强并带动了教学水平提升。第二,大力推进系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安排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50%的教师具有企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或相关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例如,土木工程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和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教师6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4存在问题及总结

4.1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师资问题由来已久,是一流学科及一流专业发展的一大“软肋”。目前独立学院师资仍是以返聘的母体院校的派遣教师、公办离退休教师、刚毕业的硕博士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企业工程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等人员组成。教师队伍呈现出年龄分布不均,人才容易流失,队伍不稳的现象。加之独立学院正处于“转设”的关键期间,师资队伍的人才流失增多,师资问题依旧凸显。此外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也存在着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应用型”还是具有技术的、复合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需要与企业和行业做全方位的对接,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

4.2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