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资产管理范例

城投资产管理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产量分成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成本控制;工程建设;风险管控;滚动开发

国际石油开发合同主要分为租让制合同和合同制合同两大类[1],租让制合同与我国矿税制合同在合同框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大体一致,国内专家、学者已进行非常系统的分析。合同制合同主要包括产量分成合同(ProductionSharingContract,PSC)和技术服务合同(TechnicalServiceContractor,TSC),国内分析主要集中与合同的框架体系,特性本质,以及案例实证[2][3]。PSC合同主要分布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洲国家,TSC合同则主要分布在中东国家和部分南美国家。如何把握这些PSC与TSC合同的共性特征和差异特点,做好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对海外石油项目的保值、增值尤为重要。

一、PSC与TSC同差异分析-以伊拉克为例

(一)成本回收起始时间

TSC合同要求石油公司在完工后、生产达到既定要求后才可以启动回收,如鲁迈拉油田要求达到设计产能的110%[4]。PSC合同没有附加约束条件,只要投产便可启动成本回收、利润油分配。

(二)利润分配参与度

TSC合同者不参与利润分配,合同要求成本回收和报酬费只能基于一定油田销售收入比例,如伊拉克50%的收入比例。比例之外的剩余部分全归政府所有;比例之内当期回收如果有剩余,剩余部分也归政府所有。因单桶报酬费相对固定,报酬费总额只与产量相关,故报酬费也可以看成“成本费用”。PSC合同者全程参与利润分配,与TSC不同,PSC合同约定成本回收上限,如伊拉克PSC的40%。上限比例内的收入用于成本回收,上限之外的部分归入利润油分配池。上限内如果实现回收并有剩余,剩余部分进入利润油分配池,政府和合同者根据合同约定共同分配利润油。

(三)风险偏好

TSC合同油田开发具有收益低、风险低的特点,是风险规避型石油公司的首选。PSC合同,对油价、产量的波动极为敏感,具有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是风险偏好型石油公司的首选。

二、两种合同投资管理分析

(一)工程建设管理

TSC合同约定产量达标才能启动回收/报酬费程序,达标时间与达标产量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首要目标。合同者会集中公司内所有的人、财、物资源,全力保障油田工程建设的物资供应、设备采购、人员配备等。除保障前方工程建设,合同者还会建立两支强大的队伍提供支持:一支是采购与物流团队,保障物资、设备能按时完成招投标并及时运抵油田现场;另一支是技术研究团队,对任何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达标产量的因素进行实时监控,确保1)争取影响因素提前发现;2)因素发现后快速反应;3)新决策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进度的延迟。PSC合同者不会刻意追求提前投产,合同者更多的是关心工程建设质量。如何确保完工后,生产设备能够长时间高效运行,减少停产维护、设备更换等便成为合同者管理的重要目标。工程设计会对市场产品进行严格比对分析,确保目标产品能够适应油田长期开发生产。

(二)投资成本控制

TSC合同者不参与利润分配,R因子确定的情况下,合同者报酬费固定。报酬费比例占整个油田销售收入1~4%,合同者不得不重点关注工程建设投资与油田生产成本。为了确保整体收益最大化,合同者会选用有资质的关联公司从事工程建设,符合标准的关联设备商供货。这也决定了TSC合同对成本控制的主观积极性普遍低于其他合同类型,甚至会默许油田生产成本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PSC合同者全程参与利润分配,因而合同者对投资成本的管理目标是多维的、看似矛盾的,这需要具体到特定运行环境中分析:如果既定油价下成本回收上限长期满额使用,如本文伊拉克PSC合同,投资成本总额超过40%的回收上限,合同者会主动控制成本费用水平,以避免成本在合同期内无法回收;但如果上限很快就无法满额使用(投资成本总额低于40%的上限),合同者将变相增加投资、成本,如滚动开发,提高采收率等。其动因便是确保合同者能够在油田整体开发过程中获取最大份额。本文伊拉克PSC合同者所得44%~52%,合同者目标就是争取最终所得向52%靠齐。

(三)风险管理

TSC合同报酬费总额与产量直接相关,不受油价影响。风险管理更多的聚焦于非系统性风险,即与油田生产相关的风险管控,如人员安全,设备运行安全等。而对国际油价,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生产运行的因素除外)等系统性风险,关注程度低。PSC合同,合同者全程参与利润分配,对油价、产量的波动极为敏感,任何影响油田生产、国际油价的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因素,都是合同者关注的目标。

(四)滚动开发/深度开发管理

TSC合同者不参与利润分配,报酬费固定,对滚动/深度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低,在滚动/深度开发目标设定上,更倾向于产量规模小、开发成本高的油田。PSC合同则不同,如果投资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合同者有强烈的意愿进行深度开发,且更倾向于规模大、开发成本低的油田。

三、小结

本文以伊拉克TSC和PSC合同为参考,分析两种合同模式的差异和投资管理重点。分析表明:(1)TSC合同成本回收和报酬费获取需要在工程建设完工并实现目标产量的情况下才能开启,PSC合同则是在油田投产便可启动成本回收、利润油分配;TSC合同不参与利润分配,PSC合同全程参与利润分配;TSC合同开发风险低,收益低,PSC合同则是风险高、收益高。(2)TSC合同对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提前完工、达标投产是其管理的重点,PSC合同不刻意寻求提前投产,但对工程建设和设备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TSC合同主观缺乏压缩成本的动力,PSC合同则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但在通过成本控制获取较高报酬费/利润油分配上,二者目标一致;TSC合同更多的关注与油田生产相关的系统性风险,PSC合同则关注与油田生产和国际油价相关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滚动开发上,TSC的积极性明显弱于PSC合同,且对目标也大不相同。

参考文献:

[1]罗东坤,闫娜.国际石油合同财税条款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12(37);756-762.

[2]杨智勇,张爱国.库尔德油气投资环境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17,25(06);91-100.

[3]郝洪,王珮,王震.伊拉克石油合作合同模式及财税条款分析[J].会计之友,2011,8;106-108.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成本管理;策略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成本的基本构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成本意指房地产开发商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投入的全部费用。房建项目建设周期长且复杂,这就造成房建项目投资成本构成类型的多样性。笔者认为房建项目投资成本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成本、建安造价、配套设施、勘察设计监理、开发建设及管理费用、营销、金融成本、营业税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一)投资决策环节

项目大方向是由投资决策环节而决定。建设项目选址直接影响着拆迁补偿、安置费等投资成本,选址首要条件是必须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其次还应考虑环境因素、交通、地理位置因素,最后工程应尽量避开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同时,征地必须国家及地方对于征地、拆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房建项目前期投资成本管理较为重要,前期费用通常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可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极力争取各项补助项目来减少投资成本。二是工程服务性收费,可通过提高管理团队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

(二)开发设计阶段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关键在设计阶段。据统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费虽然只占到总成本的1.5%-2%,但对整个项目成本的影响可达75%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开发设计阶段的投资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此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囊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明确清晰的定位产品,良好的规划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爱好,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销售出楼盘,迅速回笼资金,降低楼盘所面临的风险。二是选择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在满足工程功能所需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优化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的几率。三是设计成果质量和进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合同付款条件应对设计成果的质量进行审核后再付款做出要求,避免只重视进度而忽略质量。合同中还应对设计进度作要求,避免延长设计周期,影响项目开展进度。四是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参数较多,如钢筋混凝土用量、给排水用水指标、机电选型等,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与复核,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能满足相应技术指标要求。五是增强图审和成本核算的水平,不断提升会审内容的全面性和会审制度的规范性,最大程度确保施工图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譬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A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选择了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设计基础施工图。设计方最初提交的设计方案中过于保守,桩径为70cm。经过开发商方相应专业人员的核算,向设计方提出将桩径缩小5cm的建议。经设计方的核实并采用65cm的桩径。此工程需要用到大约3000根同类型桩,每根桩长50m,修改后的方案节约混凝土1948.2m3,若混凝土估价按800元/m3进行计算,修改施工图可节约635.9万元左右的投资成本。

(三)招投标阶段

在房建工程的招投标阶段,一样的需要重视投资成本的管理,在组织招标活动进行前,应明确规划合同的总体细则,考虑项目分多个包来进行招标,以达到管理最简化、成本最优化、施工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分包情况,采取适宜的发包方式。对于招投标关的竞争不能流于形式,严格审核投标书,选择资质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严把材料关。签订合同需通过合约规划来指导,对于合同的谈判、履行、工程变更的签证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合同中未约定造成成本上升。同时,建立合同保证金制度,掌握合同谈判的主动权。

(四)项目建设阶段

项目建设阶段是项目投资具体的落实环节,是建造物的成型环节,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最难控制的环节。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控制施工环节的投资成本。二是借助施工方案优化控制好建设成本。三是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的流程来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四是严格控制房建项目的合同变更,加强对施工现场核实签证管理,对于造价变化超出合同允许范围的问题,开发企业需进行反复比较合同和有关的文件规定,谨慎进行现场签字。

(五)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阶段

在竣工验收阶段,承包商应根据相应的合同规定时间向相关部门提交递交竣工结算申请书,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结算书后进行严格的审核。譬如附属工程的建设费用、各项费用计取标准、定额套用情况、设计变更签证、材料用量、材料差价等,避免由于计算出错造成工程价款不准确的现象。在验收完成后,业主必须及时、完整、清晰向物业管理公司移交验收合格的物业与设备,以便物管公司的管理工作能及时开展,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房地产企业在前期的物业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三、结语

总之,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存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成本管理应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投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对于增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不断优化和完善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成本管理的策略,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3

[摘要]摘要:当前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及国家经济领域改革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都在探索进行转型。相比一般的国有企业,以城投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类国有企业在探索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投融资平台;城投企业;转型;可持续发展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

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第一家政府城市投资建设平台公司。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后中国出台了经济刺激措施,即通过开展基础城市设施建设等,这些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一部分是中央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更多是由地方政府需要补充剩余资金。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解决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台的4万亿元的刺激安排中,除去1.18万亿元外剩余的2.82万亿元需由地方政府筹集。2009年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专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地方政府组建投融平台以作为投融资责任主体,便于通过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获得建设配套资金,这个时期以城投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到高峰期。2015年修订后的《预算法》生效后,从法律角度上剥离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的功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融资功能从显性转为隐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快速大规模发展,虽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但更多的具备融资能,而且由于经营项目的公益性、特殊性,承担着较大的债务风险。自2014年来,不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预算法》、国务院和财政部门等出台的地方债务管理相关意见、通知,如2014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2017年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都对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等提出了要求和解决建议。在当前经济发展放缓、城镇化进度减慢、房地产调控严格等外部环境下,剥离了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投融资职能后,各地城投企业都开始了探索转型,提升创造经营效益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投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面临的问题

2.1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些城投公司多数资产是收购或者为政府项目建设的保障房、自建的综合体等商业房地产资产,一方面城投公司无法及时回收为政府建设的项目资产,应收账款保持高位水平形成较大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对自建的商业房地产项目管理能力弱,运营管理能力市场化、专业化不够,不能尽快投入使用并获得市场效益。此外,集团规模的城投公司不能有效加强对子公司的统筹管理,对子公司优势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分类利用。集团的各子公司经营范围跨度大的城投公司,由于行政管理色彩重,对子公司的管理按照统一管理思路,重视效益好的子公司经营管理,对亏损的子公司不深入挖掘亏损原因以加强管理。特别是近几年房地产领域的子公司获得逐渐重视,但是201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放慢增长速度,如何对房地产类子公司加强管理或者转型是集团公司需要重视的现状。

2.2人才使用行政化,创造活力不足

城投类国有公司管理层往往是地方政府部门委派的,对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熟练,对企业的管理更多是采取政府管理方式,不利于彻底脱离投融资功能,而且市场化管理经验不足,不利于脱离投融资职能后开展市场化的管理活动。此外,地方政府部门对人员的人事管理方式也与政府管理类似,考核与薪酬管理、晋升机制等竞争性不够,这些都不利于公司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为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3市场化转型慢城投类国有公司长期以来因建设项目的公益性、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对进行市场化转型的行动力慢,起步晚。从多数城投类国有公司来看,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政府的建设规划关联度高,经营自主性和战略性不强,长期发展空间不大,属于不可持续的经营发展方式。虽然随着投融资职能的剥离,越来越多的城投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提升市场经营意识,但意识提升得不够快,对市场环境适应能力还不强。

3城投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城投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要想实现市场化转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梳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尽管城投公司无法摆脱国有企业的性质,但是对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职能应厘清关系,政府应履行出资人的角色和作用,不对城投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进行干预。城投类公司必须进行市场化运行,特别是对政府推出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应采取市场竞争机制,城投公司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竞标、竞拍等。即使城投公司通过竞争胜出具有财政补贴的公益性项目,政府事前应对建设项目规定亏损、收益自行负责,不再进行干涉。在进行具体转型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城投公司需要着重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化解存量债务,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等,并借鉴市场化转型比较成功的案例,吸取有价值的经验。

3.1加强内部管控,优化治理结构

从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完善履职机制,建立真正的各司其职、有效履职的治理机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相应的战略发展部门,对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绩效考核、人员薪资等进行专门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步骤、保证机制等。加强董监事的作用,加强内部管控,提高市场化经营意识,以市场化发展目标要求加强对管理层的考核和监督。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在保障员工合法权利外,向员工征集改进公司经营管理的意见。充实管理团队,摆脱所属政府的行政控制,引进专业的、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加入到经营管理的队伍中,并赋予足够的薪酬绩效激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留住优秀管理人员。

3.2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在剥离投融资职能前,城投类公司为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债务,具体表现为应收账款,为了避免以后应收账款长期难以回收影响资产质量,在转型时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对未来无法回收的账款提前进行处置,保证资产质量合理可控。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特别是要完善投资项目相关的流程和要求,通过事前分析评价、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增加对收益率高的项目的投资比例。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从管理负责人做起,熟知国家政策,合理、合规负债,根据转型需要合理筹资和使用债务杠杆,避免盲目大规模举债形成潜在的大风险。要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应多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定期聘用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接受主管部门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被忽视的管理缺陷和经营风险。

3.3逐步解决存量债务,轻装转型

虽然2014年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职务责任划分后,城投公司的部分债务通过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存量债务问题,但经过后续几年地方政府基础城市建设对房地产领域的建设需求,城投公司的债务风险又得到了大量积累,成为政府的隐性债务,导致城投公司负债率较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新积累的债务应分类处置,对纯公益项目,可以由归属地方政府采取一定方式进行处理,或是政府进行直接购买的方式进行剥离,或是政府设立专门公司进行收购;对准公益项目,可以建议政府进行财政补贴或者通过合理合规的收费机制进行解决,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进入社会资本,以PPP方式补充建设资金且增加管理运行效率,减少城投企业的债务负担;对经营性项目,城投公司可以挖掘项目的市场潜力,增加运行管理能力以提高经营收益,对紧急的资金需求可以采取出售方式获得现金流入。

3.4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城投类公司要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建立市场化的引才育才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员工选拔任用制度,把绩效考核落实到位,绝不能流于形式,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用人导向。

3.5实行市场化经营,谋划上市

长久以来,城投类公司习惯了政府行政管理方式,企业内部管理行政色彩浓厚,未采取完全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市场导向未能深入到具体经营管理中。城投公司要想顺利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设置符合市场化的系列管理目标。在战略管理目标上,改变重视投资投入轻视经营管理的现象,增加行业占比或市场份额排名等指标,以此促进对经营绩效的重视。在具体管理目标上,要根据子、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分阶段增加经营指标考核要求,对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现金流量、偿债能力、成本管理控制等方面合理设置考核权重,促进子、分公司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加强对重点指标的考核,重视重点指标反映的经营管理情况。在对外投资管理上,一是应增加盈利性项目的比例,增加公司现金流,为生产经营和各期限的负债提供合理的现金流保障;二是扩大经营领域,除传统的房地产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城投公司应扩大开发建设领域。任何行业都有发展周期,单纯投入一个行业不利于风险分散,当投资项目类似时可能出现同时处于衰退期的情况,不利于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因此,应根据市场情况实施“多元化战略”,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业态,向新能源、绿色产业、智能产业等前景广阔的领域发展,如发展绿色建材并与现有房地产领域项目结合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另外,城投类公司要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加强运营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鼓励上市融资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谋划上市融资,增强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只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采取加强内部管控,优化治理结构,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经营风险控制,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及谋划上市的措施,定可转型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地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实践中有许多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杭州市城投公司借助PPP项目进行转型、上海城投集团以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两种主要方式完成转型等,正在进行转型的城投公司可以借鉴这些转型成功的经验,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提高转型效率和效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3、2.84,P均<0.05);两组的基础理论部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结论OBE教学模式可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陈德贤 单位: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城投企业转型发展篇2

城投类企业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为有效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专门成立的投融资平台类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能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统一代政府行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职能。自2008年6月国家投资政策刺激下,各地的城投企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转变。特别是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之后,过去主要依赖土地发展的城投类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下,城投类企业如何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四方面对城投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政府引导,市场化经营为原则导向

城投类企业中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在依托于政府的同时,已经逐步向市场化发展方向上进行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市场化操作程度越来越高,政府与企业的职能权责分配越来越清晰。如天津泰达,它的成功离不开规范和科学的政企关系,政企分开和管委会充分放权,使泰达控股能以股东身份依法享有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和转让股权等的权益,同时又不妨碍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资本经营型控股公司。

由此可见,责权明晰的政企关系有利于企业更加合理和高效管理。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企业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的,同时,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上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充分挖掘现有资产价值,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这是城投类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以整合资源,业务多元协同化为发展方向

对企业内部资产进行高效整合,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围绕核心业务向相关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业务单元聚焦发展,各板块的业务之间形成协同发展的联动模式,使得优势资源能够集中发挥、资产效率实现最大化。如上海城投作为城市资源开发商、专营商,以土地为核心要素,以城市资源经营为核心业务板块,用这条主线将不同业务单元串联起来协同作战,形成了集投资、运营、建设、服务和资金保障为主线的城市一体化运营模式,各业务板块之间独立发展,但是在功能上相互补充,联动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土地升值,也推动城市各方面的发展。

三、以城市运营,产融结合化为推进方式

作为依托于政府的城市资源开发商和运营商,以资源经营为主营业务,以城市运营为主要业务板块。政府和城市运营商在充分认识城市资源基础上,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等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进而取得城市资源的增值和城市发展最大化。城市资源不仅包括如土地、道路、建筑物等自然资源,还包含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资源。通过城市运营,把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效推向市场,使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城市财富得到增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增加了城市精神内涵,这是城市运营问题的关键,也是城市运营的终极目的。

在城市运营过程中,要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运用金融工具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和融资模式,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手段和融资工具,发挥资本杠杆作用撬动项目,依靠公司在融资创新方面的优势,为公司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在产业和资本运作能力协同发展的情况下,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四、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作为经营模式

城投类企业作为以城市资源运营为主,多产业开发的现代企业,其经营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方法和手段,使企业的管理制定不断健全和完善,增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其次,城投类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企业良性发展。第三,建立公开公正的用人、分配和考核制度,积极引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型人才。

而高效的城市运营商治理结构不但要求管理的规范化,更要求运作的专业化。专业化运作要求在公司全面运营的基础上,对业务进行具体划分,不同类型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如上海城投,独特的“三分法”业务管理模式,将政府项目、公用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开经营,分级管理,比如项目类做项目周期考核,运营类进行市民行风评议考核,经营性的交给市场去检验;分类指导,强调专业化。

总之,城投类企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良性的转型升级,必须形成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机制,其一是向市场化发展转型,盘活企业现有的经营性存量资产,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二继续履行建设、管理、运营城市基础设施的职能和承担政府发债主体的功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参考文献:

[1]吕韬.城司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城投为例[D].云南大学,2012

[2]刘洋.论市级城司运营模式转型[J].中外企业家.2015,26:14

[3]王铮.变与不变上海城投20年的坚守与蜕变[J].上海国资, 2012,07:31-34

[4]郑三明.城司“委托”转型模式的思考[J].当代会计, 2015,12:59

作者:周尔蘅

城投企业转型发展篇3

城投公司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公司发展中,由于经济发展的形式出现了改变,所以城投公司发展的格局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型。因而为了能够提高城投公司转型发展质量,需要就城投公司现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然后及时的完善转型对策,从而提高城投公司发展水平。

一、城投公司发展现状

城投公司是在现有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形式,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演进过程中,一种带有政府性质的特殊市场经营体。对于城投公司发展而言,科学的发展规划是提高城投公司自身发展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而需要针对城投公司发展管理对策作出科学的探讨。就现有城投公司发展来看,我国城投公司发展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增速,并且城投公司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以2018年为例,我国城投公司注册商家19863家,各个城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城市化建设进程演变提供了帮助,并且为市场化经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二、城投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业务方面

城投公司发展工作开展中,对于业务建设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科学的管控城投公司业务,这样才能展示出现有城投公司发展特色。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后得出,在城投公司发展过程中对于业务建设工作的开展还存有一定的问题,且大部分城投公司自身业务拓展力度不够,因而出现了业务欠缺现象,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欠缺。

(二)财务方面

财务也是造成城投公司自身发展建设问题的重要因素,在现有城投公司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方式和要点存有差异,因而造成了公司发展的制约性有所现象。如果城投公司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城投公司自身的发展建设就会受到阻碍,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方面

管理作为公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就需要在管理工作实施上作出科学的改进。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后得出,在现有城投公司发展中,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公司发展管理欠缺现象。

三、城投公司发展转型对策

(一)规范企业内部治理

为了提高城投公司发展质量,需要就企业企业内部治理工作实施作出科学的分析,只有城投公司内部治理管理工作实施得到了保障,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帮助。所以作为城投公司管理人员,在现有公司发展建设中,应该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为原则,科学的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为城投公司的业务发展转型提供帮助。

(二)布局金融投资业务

城投公司发展中,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展示出城投公司发展效果,需要在金融业务发展建设中,将金融业务发展布局投资工作完善。对于现有城投公司发展而言,金融投资业务布局构成是影响公司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按照公司发展建设中的要求,将金融业务投资管理工作落实,这样才能为城投公司整体发展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参与城市运营开发

城投公司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因而这种状况下的城投公司发展工作开展中,需要将参与城市运营开发作为公司发展的主要战略进行拓展。只有城投公司在日常发展中,能够参与到城市运营和发展中,这样才能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帮助,展示出现有城市化发展质量,提高城投公司自身发展实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建设中,为了能够提高城投公司发展质量,需要针对城投公司发展的问题分析,并且需要就城投公司发展转型对策作出改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后,将城投公司发展转型对策归纳为以下几点:即规范企业内部治理、布局金融投资业务和参与城市运营开发等三点对策,只有完善了以上三点对策实施,这样才能为城投公司发展转型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韩雪燕.浅谈城投企业转型中的融资问题[J].成功营销,2018.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4

摘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益于优化电力企业资产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和目的。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提出后不久,财务集约化和SAP系统在电力企业得到了覆盖式推广和应用,从而带来了资产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产生过程,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财务集约化环境对当下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财务集约化 资产管理 全寿命周期引言

在电力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占比高达80%。随着电网分布的飞速发展,主、配网工程及城、农网改造工程的加速投入,固定资产年均递增幅度达20%以上。因此,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然而规模大、分类多、分布广、更新快的突出特点给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衔接、“账、卡、物”相符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多年来,电力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经过不断地尝试创新和改进,资产管理正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经历一场彻头彻尾的改革。

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此前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实行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按照空间或时间进行划分,各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进行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实物维护或价值管理等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涉及财务资产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但由于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战略目标、工作范围和职能划分的不同,其通常只着眼于自己部门的资源利用和工作绩效,不能够统筹考虑整个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配置问题,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评估机制,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足。

2.全新资产管理理念的诞生

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电力企业基于电网发展的新形势,为改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而做出的新的尝试和创新,是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而做出的新的战略举措[1]。其将电网信息化、系统化融入资产管理工作的思想,实现了资产管理思想由职能划分向系统统筹的转换,极大地提升了资产管理精益化、精细化水平,有效降低了管理冗余和资源浪费,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进一步扫清了障碍[2]。而财务集约化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它借助现代信息统筹工具进行固定资产信息的高度集成,实现了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并优化配置信息、管理资源,有效降低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彻底解决过去由于信息不同步、沟通不流畅、配置不合理及管理权力分散而造成的低效、无效问题[3],为全面成本管理和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集约化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影响

3.1财务集约化使资产管理实现横向集中

由于国家电网集团覆盖范围广,地域和发展情况各异,不同的分(子)公司有着大相径庭的管理风格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管理冗余,使得集团内部管理效率极为低下。财务集约化通过引入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SAP系统与生产MIS系统相互集成,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总体资源的综合统筹利用。财务集约化在SAP系统内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台账,实现了全省乃至全网范围内的信息共享。通过在统一的SAP系统内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进行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和管理,并通过利润中心相互区分。通过公司代码、利润中心及成本中心的运用,分割省、市、县分(子)公司的操作权限和查询权限。母公司通过灵活方便的综合查询、统计、汇总功能可即时查询和分析各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资产管理状况。这就有利于母公司从规划、立项、设计、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开始,到交付、建设、安装、投运等建设环节,最终到资产使用、维护、停用、报废等运营环节结束,真正实现全程管控,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2财务集约化使资产管理实现纵向集成

近年来,虽然电力企业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但大部分资产管理系统模块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目前,计划、物资、基建、生产、财务等各职能部门各有其独立的信息系统,资产价值管理信息与实物管理信息的相互孤立,造成了极大的数据浪费,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灵活,难以为提供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财务集约化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系统接口集成了财务管控、SAP系统、营销MIS系统、生产PMS系统等各个系统,通过数据联通,彻底改变了过去财务部门只管资产价值、生产部门只管资产实物,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管资产与用资产脱节的状况,实现了物资、项目、设备、资产集约化管理。

3.3财务集约化使资产管理实现流程再造

财务集约化不仅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同时能够在管理平台中融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利用管理工具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节点、完善工作环节,将工作要求落实到系统操作环节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制度执行力。在财务集约化平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梳理和细化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同时结合固定资产全寿命过程管理的要求,突出对工作节点的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关键流程,在关键环节进行权限控制和审批监督,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3.4财务集约化使资产管理实现动态监控

目前,由于我国电力企业资产分布地域广、规模大、数量多、变化快,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静态和局部的,财务数据难以与实物资产变动保持动态实时更新。大部分电力企业所谓的固定资产管理其管理的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卡片。但是,固定资产是有生命周期的,在其从建立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环环相扣,仅仅依靠静态管理很难全面了解和评价资产状况。而财务集约化通过SAP平台实现了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实时同步和信息共享。资产从申请采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完整地记录在案,其运行状态在资产卡片与设备台账中同步并且动态地反映着。即使某项资产的关键字段被改动过,其变更记录也将清楚地记载操作人、变更时间和更改事项。财务集约化突出地表现出与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固定资产动态的、全过程、全生命的管理。

4.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的管理体系,而财务集约化这股年轻的力量给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优良的平台。通过细化对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各项具体措施的研究,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崭新面貌和更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作者:张东平 王红梅 姚岚 刘少华 张光亚 程曦 吴周 林士明 赵雪婷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电力技术经济.2008,20(4)

[2]蔡亦竹,柳璐,程浩忠,马则良,朱忠烈.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7)

[3]黄颖,林春红.基于财务集约化理论下的供电企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探究.2014,42(12)

第二篇: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思考与创新

摘要: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资产管理人员,由于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出现了管控能力不足、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者研究了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资产账面相符性,由此可见,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资产管理 思考 创新

对现有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电力企业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所涉及到的资产也逐年增多,如果这些资产不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很有可能会危及到国家资产安全,因此对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加以思考以及创新很有必要。

一、电力企业资产管理难点

首先,上级部门无法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实时的管控,这主要是因为基层企业资产信息统计不到位,汇总时间比较长,因此上级部门无法随时跟踪基层单位,而基层单位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资产实物与价值不符合的情况,极其容易导致账实不符,使得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其次,电力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分析数据,而这正是电气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之一,因为电力企业需要分析的数据数量非常庞大,分析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分析过程中,又缺少相应的维度,因此无法对资产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也无法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帮助;再次,电力企业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比较多,整个管理链条比较长,极其容易出现管理脱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最后,电力企业资产信息并不集中在专门的业务部门以及专门的系统中,分布十分分散,而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系统之间存在着比较大差异,数据也难以统一,因此共享十分困难。正是由于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众多的难点,因此相关部门以及企业有必要对现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创新,以此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基于此,研究者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进行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构建了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二、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1、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构建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运用的是信息技术,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该平台主要技术架构有两种,分别为展示平台、应用平台,存在两种体系,第一种体系就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第二种就是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两种平台以及两种体系共同组成了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这其中展示平台主要负责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以及综合管理,其主要是由资产报表分析模块、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块等构成;而应用平台主要负责对资产管理进行审批以及相应的处理,其主要是由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资产移动盘点模块等构成。这两大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资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所具有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2、“双体系双平台”架构

2.1资产全寿命周期展示

“双体系双平台”是能够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展示,则这也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电力企业应用资产管理平台之后,能够对资产整个过程以及管理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资产管理分析报表进行核查。对于单项资产,资产管理人员会从规划计划、运行维护以及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管理,并且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来监督资产管理执行的效率,以此保证资产整个过程都能够得到监控。

2.2资产地理信息查询

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中,双体系双平台”架构的构建,不仅能够对资产价值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对资产实物信息以及地理分析信息也能够全面的掌握。这主要是因为“双体系双平台”架构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这样电力企业所有的资产状况都能够清晰在地图上显现出来,这样电力企业资产存在的价值信息、资产地理信息、资产实物等融合起来,以此方便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进行各个阶段的管理,降低资产管理成本。

2.3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电力企业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体概括来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项目管理,即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使得项目成本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第二阶段,资产管理,电力企业应该对资产处置成本、资产的运用成本以及获得的价值进行管理,以此提高资产管理价值的最大化;第三,系统操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通过系统软件进行管理,因此管理者必须能够对系统进行操作,否则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无法实现;第四,绩效评价,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对绩效进行不断的评价,才能够不断的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系统。2.4资产移动盘点电力企业资产一直都以来都无法实现年度盘点,而运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之后,可以实现对资产的移动盘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融入了移动计算技术、手持尖端设备技术等,因此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移动式盘点,除此之外,还应用了二维标签技术、RFID技术,从而能够固定资产展开实时跟踪,这对电力企业资产账实相符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成效

因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模式,因此构建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并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主要是以我国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秉承着解决现实问题的原则,不断探索与发展,最终建成了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所取得的建设成效如下:1、横向贯穿全寿命周期,拓展资产分析维度首先,它打破计划规划、项目建设、运维检修、财务等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类资产各阶段的信息在统一平台下的贯通。其次,厘清资产全寿命周期流程,明确资产全寿命各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实现对资产全寿命周期信息实时查询、稽核和监控。最后,加强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拓展资产分析维度。2、应用移动盘点技术,实现资产动态跟踪一是构建单个资产身份证,开启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做到现场资产、实物台账、资产台账——对应,为日后资产全过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二是大幅度缩短盘点周期、盘点数据真实准确。应用资产移动盘点方式减少了人力成本,缩短盘点周期,提高了资产盘点的工作效率。盘点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保证了盘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电力企业资产管理质量,使得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并且实现数据共享。但是由于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缺少经验,以此需要不断的改进,优化系统各个功能,以此保证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能够为发挥出资产管理的功能,使得电力企业财产不丢失。

作者:辛颖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客服中心计量室

参考文献:

[1]胡建.资源性国有资产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发展.2009(01)

[2]杨靓婧.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企业技术开发.2009(04)

[3]彭照杉,林贻武,朱佑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4]强化县级电力企业代管的管理[J].农电管理.2000(01)[5]杨纯廉.电力企业商业化营运的探讨[J].大众用电.2000(09)--108

第三篇:铁路企业资产管理浅析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铁路的投资,铁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强铁路企业资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总公司成立后对所占有和使用的全部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资产清查,特别是对土地进行清查和授权经营工作,从而发现资产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和贯彻落实提高资产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

铁路企业 资产管理

本文所称铁路企业指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及其他由总公司直接出资的全资企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可以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形态、耗用期限长短等进行不同的分类,也可以综合以上的几种方式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特殊资产等。铁路企业通过资产管理行为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资产保值增值,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实现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一、加强铁路企业资产管理的意义

加强铁路企业资产管理,盘活运用既有铁路存量资源,优化利用新线建设新增资源,最大限度提高铁路经营效益,建立铁路与社会经济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因此,铁路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必须站在实现铁路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扎实做好铁路企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资产资源、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铁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铁路企业投资发展的历史及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企业投资发展的简要回顾

20世纪50年代三年经济恢复期间,国家对铁路共投资11.34亿元,其中用于新线建设资金4.31亿元,新建建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天(水)兰(州)铁路、湘桂铁路的来(广西来宾)睦(中越边境的睦南关,今友谊关)段。1953年执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为62.89亿元,其中用于新线建设投资为29.57亿元。长达十年之久的“”时期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20世纪末,建成了京九铁路、南昆铁路、南疆铁路。“八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0.18762亿元。截至2002年底,铁道部汇总的资产总额为0.95万亿元,2003年至2012年,铁道部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94万亿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超4.66万亿元。2014年铁路总资产5.45万亿,预计2015年底铁路总资产将突破6万亿,预计“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将高达3.9万亿。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显示,近十三年来,铁路总公司资产以平均每年约0.388万亿的速度增长,铁路企业资产数额庞大,种类繁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着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铁路企业资产类别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

(二)铁路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铁路企业在对每年快速增长的资产进行管理的同时,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有着较为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从购置、配置、调剂、维护、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到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计算机动态管理的实施,都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建立统一企业会计标准的要求,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总公司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满足铁路企业市场化的需要,使铁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铁路企业走出去,促进铁路企业国际化发展。

2.清产核资和资产清查

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摸清铁路企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状态,发现资产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核实资产的真实价值水平,完整、准确反映铁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总公司对所占有和使用的全部资产开展了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清产核资和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工作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资产评估、损溢认定、报表编制、中介审计、结果申报、资金核实、账务处理、完善制度等。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土地清查和授权经营工作

铁路总公司成立之前,铁路用地多为国家征用地、行政划拨用地,在账面上有列为固定资产,也有列为无形资产,有的甚至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对铁路土地使用权的管理不够统一和规范。成立总公司以后,在铁路企业开展了土地、房屋资产清查和土地授权经营工作。通过现场勘查、配合专业评估公司进行土地评估、土地证复印和扫描等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并严格把握完善土地权属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政策界限,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成土地权属完善和土地使用权与固定资产价值分离工作,真实确认土地使用权价值。

4.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在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有力的贯彻落实,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财务等部门之间能否进行有效有力的沟通协调,共同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

(1)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没有明细账,有的分类不准确,有的购置的资产已投入使用多年,仍挂在往来账上,没有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转账。资产的使用保管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

(2)铁路基本建设工程中拆除房屋、建筑物等既有资产存在的问题。资产所有单位没有在基本建设取得规划、设计时,与基建项目管理机构签订拆除资产补偿协议,没有明确被拆除资产的相关补偿办法,更没有办理被拆除资产报废手续,部分铁路企业存在资产有账无物,或被拆除资产长期挂列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3)资产后续支出存在的问题。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加装改造等方式实现整体或局部更新,提高资产性能或延长使用寿命,就应将为此发生的相关支出计入该项资产成本,同时更新相关卡片、台账、技术履历薄等。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版本升级,主要技术和应用功能发生重大改变,应当按规定向业务主管部门重新申请登记,审核通过后,按软件系列产品管理,在原登记号基础上进行变更登记,核发新的应用软件登记号,同时增加原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又如成段更换接触网、成段更换电力贯通线、电务整站(整套、成段)连锁设备更新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而不能简单地进行费用化,从而准确反应企业资产状况。

(4)资产购置税务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铁路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始开具、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核算并依法纳税。购置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所以在采购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证,从而合理降低资产的采购成本,减少每期摊销、折旧额。实际操作中存在经办人员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后未能及时交付财务部门,超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期限,造成购置资产支付的增值税款不能进行抵扣,增加购置资产成本。

作者:徐云 单位:南昌铁路局财务处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2]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2015-1-22.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乡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途径方法

乡镇政府是国家基层政府机关和组织部门,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是落实服务与管理的关键。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协调好好乡镇政府与城镇的关系,坚持共同发展,是党中央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乡镇政府目前的资金总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固定资产方面也出现了质的飞跃。也正因为如此,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的数额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具体家底数量统计的不够准确,尤其是在乡镇整合与撤销后,存在资产管理与使用相互脱节的现象,管理工作缺少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乡镇经济是农村建设的根本,其发展需要依靠外商投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针对这样的现象,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推动固定资产管理的整合与发展,解决管理问题,提出科学的管理途径。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顾名思义,乡镇固定资产就是指乡镇政府除去资金资产以外的包括机器、设备。人工、技术等在内的全部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则是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的会计性核算,这些资产使用年限高于一年,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固定模式。乡镇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存在的最基础的单位,资产的运行和管理不仅影响着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衡量政府经营的关键。从实际情况调查发现,我国乡镇政府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后,很多乡镇单位的车辆、房产、设备、办公用品等的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多,资产价值大幅提高。然而,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监督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现象,很容易导致资金的外流。对此,必须通过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保证乡镇政府的经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促进政府更好的发展。

二、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落后

受到固有理念的制约,我国一些乡镇政府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和端正,资产的进够没有做好详细记录,后期跟进不到位。资产的分配也仅仅是以合理为标准,没有将物资的属性介绍清楚,相关的管理工作更是松懈。例如,一些乡镇政府对建设资产存在产权不明的现象等等。

2.财权过于分散

乡镇下属管辖的单位从功能角度上看分工清晰,但关于管理方面不仅有归乡镇直接进行管理的,还有双管的。现实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部门及单位,而且这些单位均具备与自己相对应的收入来源和基于收入而行使的支配权限。比如,在固定资产中,存在着当地政府部门统一购置的,还存在着上级单位具体分配的或者单位自己购买的,但这些购置情况往往没有详细的记录,这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现象。

3.账务管理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政府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依旧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登记和记录都不合理,缺乏详细制度体系,更无法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类型做好分类。另外,在登记中为了追求高速度,常常省略了详细记录的过程,账目实际与物资对应不上的现象频频发生,无形中加大了审核和对账的难度,影响了乡镇政府集中管理物资。

4.疏于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乡镇政府全部资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强化好日常管理,定期进行盘查和审核统计,才能明确政府的资产总和,防止出现账目不符的现象。但是,一些乡镇政府资产产权就存在不明确的现象,土地的征用也没有及时记录,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在账目上迟迟无法落实,资产长期处于游离状态。此外,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管理程序不规范,很容易造成采购异常,影响管理水平。

三、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乡镇政府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漏洞,乡镇政府必须强化严格监管,找到解决弊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此外,还要突出管理的作用,基于多个角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乡镇政府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应的规范,与政府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将预算制度、使用制度、采购制度以及定期盘点制度结合起来,完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乡镇政府还要加大投资,引进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化管理,严格把关每一个细节,及时清理和盘点资产状况,逐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与实效性。

2.把固定资产归列到结算体制中,创新财政体制

把乡镇固定资产做全面的清查,并制定成册,明确统一的编号;同时,做好备案、记录工作,把现存的固定资产当作核定的基数。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年购买固定资产的计划内容。年末,乡镇单位要开展财务清查、盘点工作,详细核对本年度的购置金额和购置数量,并将其与本年度的核定基数、财务预算做一番细致的比较,按照每年的具体购入量通过不同的比例实施相应的财力扣减。这样一来,才会提高乡镇单位领导人员的关注度,从而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从根本而言,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强化乡镇政府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学,选拔人才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具体而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让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相关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并更新他们对云存储、大数据的概念认知。在此基础上,在培训中还要做好道德教育和职业修养的教学,创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采用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法让管理人员融入集体,在工作中更好的落实服务。

4.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首先,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当固定资产实际产生时应第一时间做好入账登记工作,始终遵循账、卡与实物一致性的原则,构建相匹配的固定资产电子台账,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其次,确定专门的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资产的交接、财产的清查及资产的处置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加强资产统计,资产一旦出现异常变动,应第一时间将此情况告知上级领导,并查找原因。最后,强化固定资产处置;要想有效解决处置紊乱、资产流失的问题,就必须切实根据规范的处置审批手续进行。要求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协作进行必要的审核,提出意见,根据规定的审批权限传递给有关部门备案与审批。

四、结束语

作为基层政府部门,乡镇企业必须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基于多个角度开展管控,防止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促进乡镇政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朝肆.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134-135.

[2]朱丽霞.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34.

[3]施华军.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132-133.

[4]孔令会,刘永进.乡镇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应重视固定资产和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6,(10):219.

[5]李英麟,申健坚,崔丽荣,杨雷,康成明,于国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5,(3):33-35.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6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遵规守法、使命担当主题,领导班子合力持续凝聚。时刻把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扛在肩上,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讲政治贯穿高质量财政建设方方面面,时刻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自觉提升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财政政治属性的认识,自觉在预算编制、政策制定、改革推进中践行“财,服从、服务于政”理念,确保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进一步强化机关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坚决抓好政治大事。扎实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理论学习求深、调查研究求实、检视问题求准、整改落实求严,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并组织全局实施调研课题4个;自身和班子查摆问题全部做到立行立改,并取得积极成效。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联系财政实际学,理论水平又有新提升。

(二)全力以赴保增长,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入实现量质齐升。坚持把组织财政收入放在工作首位,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财税部门抢税源、挖潜力、赶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吸附带动作用,巩固现有财源,拓展增量财源,财政收入逆势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并提前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4739万元,同比增长2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153万元,同比增长21.1%。

一是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将财政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业,实实在在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1.4亿元。二是在贯彻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筑巢引凤,培植财源,立足我县实际,积极出台各项投资促进政策,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吸引有实力、有潜力、有定力的企业落户。三是加强财税征管,强化综合治税,规范信息采集范围和口径,加强数据审核对比分析,增强涉税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税收前置审验、源头控税。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对重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监测分析。强化财税部门联动,定期督导调度。四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目录清单制度,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推行“网上缴费”、“异地缴费”,提高非税收入现代化管理水平。五是严控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意识,减少非必要的公共经费支出,继续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

(三)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民生投向,民生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民生支出。优先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做好民生领域资金保障,重点保障民心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投资3178万元用于政务服务中心迁址新建工程,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投资1514万元用于养老敬老惠民工程,建设了南关老年公寓、选将营敬老院、鱼儿山扶贫幸福院,可解决310名贫困老人生活问题;投资420万元完成12个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了老旧小区环境;投资846万元,对县城主城区小街小巷破损路面和老化污水管网进行了修复,在无照明街巷增设路灯,对原有街巷路灯及时维护、维修;投资280万元,改建了24处县城水冲公厕,提升了县城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由每月600元提高至每月650元;农村低保由每年4200元提高至每年4500元,惠及城镇人口2400人、农村人口25700人。二是强化重点支出。加强资金调度,加大财力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财力向重点项目、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重点保障各类生态功能区保护资金16274万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及学生资助资金12523万元;支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及文化传媒发展资金1008万元;保障县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等改革资金7360万元;全年脱贫攻坚支出82610万元;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补贴11903万元、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基本医疗保险15643万元发放粮食直补、燃油补贴、退耕还林、天然林补贴、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5414万元。

(四)创新财政改革,推行绩效预算,为民理财水平不断提升。精细对标绩效预算管理,全面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整体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基本建立三级绩效预算目标体系、全面实行预算项目库管理。财政一体化平台、国库电子化支付、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治税五大系统稳健运行,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建立债务规模控制、债务风险预警、分类处置债务措施,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持续推广运用PPP模式,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梳理出涵盖环境和综合治理、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三个方面6个PPP项目,总投资达24.72亿元,其中:5个项目落地并正式签约,处在执行阶段;1个项目处在采购阶段。目前,PPP项目呈现全领域铺开、快速推进的良好势头。创新政府采购监管,继续完善实践“管采分离”,由程序化监管向注重采购结果监管转变,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议供货供应商采购、PPP项目政府采购网上招标投标重点工作,切实把好政府采购关口,截至目前,全县实际采购金额(采购规模)62133.68万元,节约资金1973.87万元,节约率为3.08%。严格政府投资评审,立足关口前移、多方询价、跟踪管理、多重控制四项措施,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跟踪问效,全年共评审项目365个,评审总额为212466.02万元,审减额32284.86万元,综合审减率为15.2%。

(五)严格队伍管理,强化廉政建设,提高财政履职尽责水平。身体力行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地用党章、党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财政干部头脑,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先进理论指导财政工作实践。2月、5月、9月,分别组织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支农政策、绩效管理等专题财会业务培训,累计培训900余人次。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财政内部权力运行内控制度,加强对财政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努力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努力完善定责、履责、考责、问责四位一体的股室责任管理体系,引导和督促财政干部积极履职尽责,不断激发财政干部担当作为、拼搏赶超的精气神,不断提升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

回顾一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更高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对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如何推动财政改革切实在基层落地等重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创新举措。

二、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突出项目抓征管,在培植收入财源上积极作为

财税部门将通过培植财源、加强征管等手段,强化组织增加收入,力争完成财政收入147000万元、公共预算收入77800万元的任务。

1.培植骨干财源。持续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落户。有效利用财政政策和资金,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着力培植骨干财源,助推经济发展。

2.强化综合治税。充分调动各部门统合治税工作和积极性,深化与税务沟通协调,加强涉税信息比对分析,及时研究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持续开展综合治税专项清理行动,紧盯房地产、餐饮住宿等重点领域行业,严防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

3.严格非税征管。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经营性收入征管力度,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拓展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稳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做到以票控收、以票促缴。

4.提高收入质量。认真落实省《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财政政策》,把收入提质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处理保收入与提质量的关系,严禁收取“过头税”及虚收空转等违规行为。

(二)突出民生抓保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精细作为

5.争取上级资金。牢固树立“向上争取资金政策与抓收入同等重要”的理念,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申报经济社会效益好、竞争性强的项目,加大对上跑办对接力度,争取更多的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6.助力脱贫攻坚。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按照扶贫攻坚任务需求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合理部署涉农整合资金投入方向,力争扶贫项目早部署、早开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政策,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农民收益,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资金落实到位;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7.强化民生保障。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全面落实城乡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政策;重点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学前教育普及和中小学校舍提升,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基层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水平。

8.提升基础设施。按照量力而行原则,财政资金着力向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提升和乡村振兴、乡村美化领域倾斜。重点支持公路、学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民心工程,提升城乡公共承载能力,改善城乡居养环境;规范应用PPP模式助推项目建设。

9.改善生态环境。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持续加大环保资金倾斜力度,支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好用好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继续推进清洁取暖;支持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建设。

(三)突出改革抓管理,在强化发展活力上创新作为

10.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政府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健全责任约束激励机制,实施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逐步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严格执行《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操作规程》,依法履行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及时掌握机构改革进度,对部门预算进行科学调整;强化预决算公开和县人大审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11.强化财政风险管控。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部署,强化预警预判、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全面覆盖当年到期债务,化解当期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禁止通过政府担保、PPP、购买服务等方式违规融资举债。严禁被收回存量资金项目在无资金来源情况下自行实施,防止拖欠工程款形成政府债务。

12.规范国库支出管理。精准安排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落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压减一般性支出;完善项目前期准备,明确部门支出主体责任,调动部门主动抓支出的积极性,改变财政着急、部门不急、钱等项目的局面,推动资金按节点均衡支出,压减暂付款规模;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开展预警监控;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平台、工资统发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公务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全覆盖。

1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配置、出租出借办法,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国有资产收益与非税征管相结合、国有资产监督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管理目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和使用管理,加大对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处理力度;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经营报告、产权登记等管理改革任务。

14.依法推进科学管理。推动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实现全覆盖,规范单位财务报销管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凡是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均要实行政府采购;推行投资评审计划管理,落实财政预算评审工作机制,加强评审结果审核应用;加大全县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力度,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管理。

(四)突出作风抓队伍,在财政自身建设上主动作为

15.强化党风作风建设。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从严治党责任,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杜绝“四风”和生活作风问题,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业务同步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源头防腐机制,扎实推进首问负责及引导等工作制度,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16.优化督办服务管理。切实抓好县委、县政府会议决定、领导批示事项的跟踪督办、限时反馈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稳步推进;抓好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推动内控建设由“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优化工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落实督办机制,完善基础台账,提高财政服务水平。

17.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加强与提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络,争取各方对财政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利用新兴信息平台载体,加强财政重点亮点工作宣传;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开展财政政策解读,为财政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主题乐园;财务风险管理;分析与防范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城市化,主题乐园也随之渐渐成为了人们放松娱乐的首要去处,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一股“主题乐园热”。据专家估计,在接下来的将近五年时间内,中国人民对于主题乐园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个需求值可能会超过每年100亿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有一个地方来发泄平日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来让自己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再次回归生活中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未来30年左右中国将可以同时容纳十多个类似迪士尼乐园规模的主题乐园,当然这还不包括水上主题乐园。并且当前主题乐园每年消费的人次较五年前已经实现了翻倍,增值超过了2亿人次。虽然主题乐园在我国的扩张一直呈现出一种高速的状态,但是主题乐园的盈利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再加上投资一个主题乐园的金额巨大,一般动辄就要上亿元。如果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资金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管理,没有提前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精确的计算与管理的话,将会对主题公园的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主题乐园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乐园经营要重设备维护管理,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服务产品和轻松愉悦的游玩环境,完善乐园的管理方式,创造性的产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日渐升级的消费需,吸引游客和回头客。因此,在建设前期对主题乐园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主题乐园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风险。我国的主题乐园旅游度假区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在主题公园的运营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旅游娱乐业各地政府一直是秉持着扶持的态度,但是不同的主题乐园所处的地域一般不同,而不同的政府对于主题乐园的扶持政策一般也并不相同。自各个种类的主题乐园在我国兴起以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出台了有利于主题乐园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为了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政策帮助。这些政策涉及了主题公园的用地保障、地产项目规费征收、税收优惠、价格扶持、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政府都明确提出了优惠扶持政策。对于这些政府扶持政策,主题乐园项目组的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扶持政策,要尽最大的可能对这些政策进行正确合理的使用,以此来为项目获取更大的利益,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对政策保持高度的关注,及时注意政策的改变并做出相应对策。

(二)资产管理风险。对于主题公园这样的大项目而言,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永远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资产管理对于主题公园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使主题乐园从规划到现实,再到盈利。资产管理是主题乐园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风险,它一般出现在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主要是由于娱乐设备的安全性和设备的更新与管理方面。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设备的安全与维护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财务状况,是影响项目运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设备安全维护不到位,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设备损坏、财产损失甚至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主题乐观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三)收入风险。对于主题公园的财务人员来说,如何采取最优的方案对主题乐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是他们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的大事。在经验过程中财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背景、项目情况来思考应当如何从财务和成本的角度来控制经验风险。对于国内的主题乐园而言,在项目建成之后对成本的管理如果一直处于不善的状况,建设初期还没有对项目进行成本预算,那么整个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亏损。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很多主题公园开发商便会想当然地认为我国国内的旅游客源市场十分火爆,对市场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主题乐园的客流量,这样就会导致主题公园项目建成之后的预期收入过高,这也是造成项目亏损的原因之一,这些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另外,主题公园是一个服务行业,其优质服务是其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题公园的建立时间太短,而且由于中国没有加大规模的大型主题公园,游客人数众多,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主题乐园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应付庞大的客流量,员工的日常工作量很大,影响他们的服务质量。节假日期间主题乐园一一般面临着较大的客流量,有限的设备面临着较高的旅游服务压力,导致服务质量保证不足,降低游客体验,造成经营状况下滑。因此,有必要解决园区服务问题,推荐人员合理配置,加强园区建设和服务意识提升。

(四)投资回报风险。对于任何一个大项目,尤其是像主题乐园这种需要大量投资的项目而言,一般在项目开始之初必须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可行性报告,估算乐园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主题乐园的经营不仅受到乐园本身地理位置、设备情况、影响力大小等的影响,还受到乐园周边基础设施情况的影响。实际调查发现,长期经营下主题乐园收回投资成本是其长期经营的关键。通过酒店配套等增加乐园配套设施可以有效增加乐园客流量,提升乐园的经营收益。另外,主题乐园成功经营也离不开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项目,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服务链,从而控制好投资回报风险。

(五)其他风险。景区不集聚的风险,会导致一部分远途游客的流失。对于近郊游客,一般选择驾车前往游玩,一日往返,交通费用也在其接受能力之内,主题乐园周边还有长城影视城和晴望川民俗小镇,一日游玩时间较为合理。对于远途游客,会制定详细的游玩攻略,主题乐园周边小规模聚集的商业景点并无多大的吸引力,加之目前全国各地民俗小镇泛滥,主题乐园短期内还很难开发出精品旅游线路,因此景区不集聚的影响比较突出。其次,游客量过低风险,是主题乐园项目面临的风险之一,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游客量过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足,旅游活动愿望下降,信息促销乏力,知晓率较低,旅游服务和产品质量下降等。最后还有游客接待质量风险以及法律政策保障缺失风险等。

二、对主题乐园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熟悉项目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发商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应当先聘请对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十分熟悉的财务人员进行动工前的税务处理,要尽可能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享受到国家税务优惠政策。虽然前文我们提到不同的地方对于主题乐园的扶持力度往往大不相同,但是扶持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大型项目税务扶持政策、旅游项目扶持政策和文化产业项目税务扶持政策。开发商在进行申请项目优惠政策时可以单独选择其中一项,也可以三项配合使用。例如,对于同一项目可以成立不同类型的公司对整个项目进行拆解,在项目的立项报批阶段可以使用旅游项目相关的税务扶持政策;对于主题乐园配套的酒店、餐饮、商业建设和设施可以用使用大型项目税务扶持政策;对于项目主题衍生出来的商品可使用文化产业项目税务扶持政策。

(二)加强主题乐园设备维护。主题乐园的设备少不了过山车、碰碰车和人造景观,这些设备运行压力大,长时间处在运行状态中,同时,这些项目危险系数较大,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应该加强乐园的设备维护,提高设计的项目的科技含量,主动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运行状况。利用专业的设计团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发挥主题乐园的价值。通过创造性的产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日渐升级的消费需求,吸引游客和回头客。为了避免资产管理风险的发生,在主题乐园的经营过程中要注重乐园设备设施的维护。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设备设施和游玩体验。主题乐园经营要重视资产管理,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注重主题乐园的品牌建设和游客的口碑评价,对游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地思考,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切忌不能得过且过。对于项目设备要定期维护管理,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地维修,要将游客的安全视为根本。除此之外,在乐园建设刚开始规划时,财务部门应当对项目的优质资产和产权进行核算,检验是否完整,并且还应当核算公司现在可以运转的稳定资金量,以此来确保包公司的优质资产最大化。

(三)提升服务质量。首先,主题乐园的游客游玩时间一般都集中在节假日期间,因此,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期间游客数量众多是很正常的,这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疏散人群,减少顾客的排队等待时间,或者是为游客设置一些游戏环节,缓解游客的焦虑情绪。游乐园可以在人流量较大的场地设置休息座椅或者是大屏幕,为游客提供休息场地,分散游客的注意力。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还可以给游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提高顾客的游戏体验。其次,游乐园要不断提升园区内的工作人员素质,通过招聘专业的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等全方位的服务。定期对园区内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树立工作人员正确的服务理念,根据我国游客的实际情况转变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乐园服务质量。游乐园还可以通过加强票务管理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以及APP等多种新媒体方式推广门票,规范购票流程,避免出现不法分子恶意抬高票价或者出售假门票的情况出现,保障公众的经济利益。可以通过购票实名制的形式,或者是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保障游客的个人利益。乐园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对乐园的各项事务进行详细具体的划分,做到责任透明,避免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给游客带来好的游玩体验。

(四)拓展其他经营业务。主题乐园一般环境优美、场地开阔,很适合举办大型活动。因此,可以开放主题乐园作为婚宴场地和大型聚会场地,对乐园进行有针对性的装饰,从而提升乐园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乐园的作用。主题乐园可以积极和高校、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不断加强乐园场地安排和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不断完善主题乐园环境吸引社会关注,通过良好的口碑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乐园也可以适当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免费游玩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到乐园游玩体验,可以带动乐园内部和周边的消费,乐园不仅可以承接各种商业活动,还可以积极开发内部体验想法,可以设置夜场,延长乐园的开园时间,增强乐园的游玩性。同时,乐园可以增加互动式的节目、展示乐园特色和海港文化的体验活动和满足游客深层次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内容。不断完善乐园周边配套基础设施,通过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项目提高乐园的市场吸引力和服务接待的能力。通过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的模式,逐步完善主题公园的外延盈利模式。

(五)选取合理的风险策略。灵活采取风险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轻等策略,发挥周边资源的作用,调整后续项目的风格和方向,积极联系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市场力量,促进旅游区内协同管理,发挥集聚效应。游客量过低一般采用风险减轻策略,在风险发生之前,企业要注意广泛的开展旅游行业间、地区间的合作,防止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大营销促销力度,注重大市场营销,具体要在产品、价格、渠道、推广、政治力量与公共关系六个方面下功夫。通常来说,产品服务质量越高,种类越丰富,门票价格越低,旅行各环节衔接越高效,宣传力度越大,与周边社会力量相处融洽、公共关系良好,游客数量会增加。在实施阶段,需要兼顾各项指标,有计划地调节,增加企业的营业额,提高企业利润。是风险减轻和风险转移,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维权意识,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标准,外包服务,制定奖惩机制。

三、结语

城投资产管理范文8

1.以先进理念制定新型城镇的开发和建设规划。科学编制规划是有效推动产业和城镇同步发展、互为支撑的前提。花桥国际商务城的建设,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新的理念、制定了比较好的规划。它积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强与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合作,构筑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划体系。在总体发展规划上,立足全球视野,聘请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商务策划,明确了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又先后聘请上海城规院、新加坡邦城、日本野村、英国阿特金斯等国内外知名机构进行深化研究和专业规划,基本做到规划全覆盖,确立围绕建设“国际、科技、生态、人文、宜居”的大目标,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功能集聚、人才集聚;同时,在专项研究中注重借力借脑,聘请法国凯捷、日本野村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完成营销招商战略、低碳城市等研究,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理念。

2.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花桥建设国际商务城,首先明确选择了四大产业:服务外包、金融机构后台处理中心、制造业企业的区域性总部、物流采购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酒店、商业、文化和居住等项目,形成以中央公园为核心、周边布局商务园的城市框架,呈现“城在景中、人在林中”的生态景观,成为商务集中、商贸配套、商住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商务功能区。但是,国际商务城的建设,并未让鳞次栉比的城市高楼成为这里唯一的风景,伴随着土地的精心整治,碧浪滚滚的万顷良田展示出现代农业的风貌:曾经零星分散的小块农田、穿插于田间地头的零散农居、杂乱铺展的自然村庄以及常常被忽略的闲散土地……终于连成一片,在新建的沟渠、桥梁、涵洞以及众多机耕路的勾勒下,变成网格状的标准农田。经过整治后的良田,全部采用现代化生产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而原土地权属关系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参与万顷良田整治工程的村庄,整治或复垦后的土地所有权仍属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则进行统一流转,集中经营。通过这种土地和体制的“整治”,实现了三个“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了三个“转型”:农村向社区转型、乡镇向城市转型、农民向居民转型。

3.在城镇建设中推进功能优化与形态优美的耦合发展。花桥坚持“产业升级+城镇转型”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带一轴、四心五区”的现代化城市架构:“一带”——在花桥商务城中部形成一条由东向西的产业与生活配套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城市综合发展带,实现“融沪通苏”的发展目标;“一轴”——依托东城大道便捷的交通条件,形成集服务外包、商贸交易、会展经济、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四心”——打造具有引领性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四大城市核心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五区”——按照功能类别,形成东部的总部商务办公集聚区、西南部的服务外包产业区、西北部的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北部的天福现代农业休闲区、南部的高尚居住配套区等五个片区。

4.在开发融资中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花桥借鉴新加坡等国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实行政府主导推进的开发模式,以大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环境建设,营造产业进驻和转型发展的空间载体,成立昆山花桥商务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开发主体作用,组建置业、市政、物流等若干专业公司,构建符合市场运营机制的公司化管理运作模式,并积极推进土地融资、项目融资、信托融资等融资方式,形成了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进绿地集团等一批品牌响、信誉高的大集团大公司参与商务城开发,形成了面向市场、开放资本的城市投资建设新模式。同时,针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大多是轻资产,按照传统金融担保模式从银行融资比较困难的实际,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主动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建国内首个服务业基金产业园——花桥基金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集聚度较高、特色鲜明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园。5.在管理方面形成上下协同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合力。企业在市场、资金、招商、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政府在资源、服务和行政管理方面具备优势,为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按照“事权集中、管理统一”原则,整合花桥经济开发区和花桥镇资源,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形成“一办六局一公司二街道”的扁平格局,统一领导、强化管理。以“昆山层面的事不出花桥就能办理”为目标,整合全市行政服务资源,在花桥设立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通过昆山市相关部门职能延伸、权限下放、流程再造等举措,实现“一栋楼、一个窗、一站式”服务,形成了高效便捷、科学规范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模式。

二、花桥镇产城一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2006年以来,花桥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倍增,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转变”:一是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迅速向“三二一”转变。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2.5:67.0:30.5,调整为2013年的0.5:26.9:72.6,第三产业已经居绝对优势。以业务流程外包为主的金融BPO、以研发销售为主的制造业企业区域总部、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引进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认证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外包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以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影视服务、广告会展、休闲娱乐、培训认证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农村居民成功地实现了向城镇居民的转变。2009年,花桥被列为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番,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共同富裕逐步实现。特别是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农民身上发生了三重改变:一是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相当一部分农民经过培训,掌握了现代化耕作技术,驾驶着播种机、插秧机等各种机械回到昔日的田地上,成为现代化合作农场里的产业工人;二是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建成农民动迁房100多万平方米,农民搬到了建好的社区,住进了花园般的公寓小区,而且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率近100%,城镇登记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身份发生了改变,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后,拥有土地股份,成为新田地经营的股东之一,获得长期回报,即土地流转后的定额补贴。无论遇到何种自然灾害,无论流转后的土地有无受灾以及程度如何,定额补贴都会按时发放。三是城镇面貌快速从传统乡村向新型城镇转变。花桥积极推进“双集中”(集中使用村级集体预留土地,集中投入村级集体动迁资产补偿资金)、“双置换”(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和商业用房收益权)、“双调整”(调整社区管理格局,调整村级资产管理办法),完善街道社区级功能配套,实施“355”工程,即建成3个综合医院、5个文化场所、5个体育设施,实现街道行政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高品质居住配套环境,以国际社区为试点,将服务外包区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性的国际化低碳生态社区,将核心区打造成具有都市活力的城市中心社区,营造绿地板块综合性国际生态社区,形成国际高尚社区、普通商品房、专家楼、人才公寓、动迁安居房等多层次的居住配套环境,完善适应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生活便利、生态优化的功能体系。四是发展后劲从单一竞争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沿沪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新东变、电信枢纽等一批电力电信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承载力;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影国际影城等一批高品质功能项目的投运,增强了城市服务能力;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人才引进等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加快人才结构从“蓝领”向“白领”转变;低碳城市建设的全面启动,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花桥镇产城一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出的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