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术后护理范例

病人术后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1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与综合性护理管理,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应该积极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外科病人;疼痛;护理管理

在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疼痛症状,进而干扰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各个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护理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我院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手术患者应该积极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现将相关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有男28(56.00%)例,女22(44.00%)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37±2.58)岁,外伤手术患者20(40.00%)例,畸形手术患者11(22.00%)例,肿瘤手术患者14(28.00%)例,其他手术患者5(10.00%)例。对照组患者有男26(52.00%)例,女24(48.00%)例,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2.59±2.46)岁,外伤手术患者19(38.00%)例,畸形手术患者13(26.00%)例,肿瘤手术患者12(24.00%)例,其他手术患者6(12.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原因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与综合性护理管理,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程度,常规护理在此不作介绍,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后疼痛的综合性管理方法。

1.2.1宣传教育护理管理

为了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人员应面向术后患者,宣传疼痛知识和止痛药物,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的情况,为外科手术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另外通过对相关术后疼痛感知识的宣传,能够使患者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术后活动,这样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1.2.2做好心理护理管理

在手术之前,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等心理,这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者的不利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自信心。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应将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手术的顺利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3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为了做好外科病人手术后的疼痛护管理工作,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加护理人员术后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给与患者更多的关爱,进而使术后疼痛管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先进的技术以及方法,包括新型的麻醉技术、止疼药物等,护理人员应积极的进行学习,并将其充分应用日常护理中,进而提高日常护理管理水平。

1.2.4有效实施基础护理管理

基础护理在疼痛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基础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患者疾病特点、患者手术部位等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确定患者卧位情况,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碰触伤口,使患者疼痛有所减轻,同时在完成手术后,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2]。

1.2.5疼痛药物管理

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后,在1-3d后麻醉剂会逐渐消失,这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就需要采用疼痛药物进行缓解,但是应注意应选择合适的止疼药物,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防止患者对止疼药物出现依赖的情况。另外也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3]。

1.2.6环境护理管理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所以还应加强环境护理管理,合理控制病房的通风次数、温度以及湿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在护理管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应轻缓,患者在休息时,为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另外除了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应与参与到护理管理中,这样对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观察项目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患者术后1d、2d、3d对患者的疼痛情况的进行评估,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感,1-3分表示患者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志。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大多数都会出现疼痛状况,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术后疼痛能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进而使患者的全身耗氧量升高,同时还会延缓泌尿及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术后疼痛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睡眠质量下降,个别患者还会由于术后疼痛而产生烦躁情绪,导致患者易怒,引起护患纠纷,进而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成为了医务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护理管理在缓解术后疼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医院都在努力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力争将患者的术后疼痛降到最低,近年来我院对外科手术患者积极实施综合性优质管理护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且综合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大医护人员还要继续探究,不断改善护理管理质量,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效果。

作者:黄继方 俞金彩 单位:海宁市许村中学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王飞.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5(16):153-155.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2

关键词:高龄;结直癌;肠瘘

肠瘘是胃肠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因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造成消化液、粪便漏至切口或腹腔外,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病死率可高达15%~20%[1]。高龄病人由于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生理储备机能不足,使肠瘘变得更为复杂难治,护理难度极大。我科2013年6月—2017年5月共收治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肠瘘病人20例,住院期间均得到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现对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本科室结直肠癌术后肠瘘3例,外院转入17例,男14例,女6例,年龄70岁~85岁,平均76.5岁;原发疾病为结肠肝曲癌3例,横结肠癌6例,结肠脾曲癌5例,乙状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保肛)2例。

1.2合并症

术前合并有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4例,贫血4例。

1.3术后并发症

并发肺部感染7例(均为转入病人),肠瘘20例,肠瘘发生时间为结直肠癌术后1d~9d,初始症状为术后引流管或切口出现肠内容物,伴不同程度发热、腹腔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等,经检查确定均存在肠外瘘,其中2例存在内瘘。

1.4治疗

常规行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使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双腔或三腔套管冲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本组2例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用盐水彻底清洗腹腔后放置引流管,并切断吻合口,远端关闭,近端经腹壁牵出后行结肠造瘘;18例选择保守治疗,其中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因转入时营养状况极差,合并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循环衰竭、严重感染性休克,于转入3d后死亡。本组除死亡病例外,其他病人住院时间60d~150d,平均105d。

2护理

2.1保持出入量平衡

肠瘘漏出液漏至切口或腹腔外,引起大量消化液丢失,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使病人出现营养障碍,为了维持体液平衡,每日应统计病人出入量,量出为入,病人使用负压吸引期间每班护士及时倾倒引流液,由夜班护士统计24h灌输量与吸出液量的差额,再记录至护理记录单,通过此种方法判断进出量是否平衡,本组7例使用双腔或三腔套管冲洗期间出现灌输量大于吸引量共2次或3次,经护理人员检查后发现负压吸引不畅,立即给予处理,保证病人出入量平衡,避免过量液体积聚腹腔加重腹腔感染。

2.2防治肺部感染

高龄病人胸廓弹性差,呼吸肌收缩疲惫,肺泡壁变薄,弹性削弱,肺容量和肺活量缩小,术后容易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而腹部术后的肺部并发症高达19.7%[3],本组共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在防治措施上我科常规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整个住院过程。术前引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运动、床上大小便等功能锻炼,有吸烟史者一律戒烟;术后常规在麻醉清醒后给予低半卧位,这样既有利于漏出液积累盆腔和局限化、缩小毒素吸收,又有利于引流。术后第1天开始雾化吸入,每天2次,1h~2h翻身、叩背1次,叩背时护士掌心呈中空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病人背部,有节奏的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叩击,教会病人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同时,护士双手手掌保护病人伤口处,避免用力引起伤口疼痛和裂开。早期(1d~3d)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无法下床活动者可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和按摩,可有效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也可预防压疮及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我科行3例结直肠癌手术中均无一例肺部并发症发生,另7例病人经抗感染及有效护理5d~10d后体温降至正常,感染症状得到控制。

2.3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肠瘘病人因大量营养物质丢失,并发感染时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所以建立良好的营养通道至关重要[4]。本组肠瘘病人初期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入。当部分肠道功能恢复时开始使用肠内营养,应用营养泵经鼻喂养管或空肠营养管输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营养液的容量、速度、浓度应由低到高递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始使用葡萄糖氯化钠糖盐水25mL/h~30mL/h,待病人适应1d后泵入肠内营养液。由于老年病人大多肠道不耐受,我科采用了有利于吸收的短肽制剂即肠内营养乳剂(百普力),使用期间每日评估病人的肠道情况,可通过听诊肠鸣音、观察有无腹泻腹胀等来判断肠道功能。本组病人在使用肠内营养液期间有5例出现腹痛腹胀,经减慢输注速度得到缓解,有2例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腹痛伴体温高热,立即给予停止输注营养液,经检查考虑存在内瘘,改用肠外营养支持,2周后待内瘘口逐步愈合,重新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在病人使用营养支持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本组病例中有6例病人本身合并糖尿病,给予监测血糖4h1次,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有2例病人血糖波动较大,给予胰岛素泵入调控血糖。

2.4皮肤护理

肠瘘所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皮肤产生疼痛、红肿、糜烂、溃疡以及坏死[5]。故收集渗液对保护瘘口周围皮肤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肠外瘘且瘘口较小病人,本组15例均采用了康乐保造口袋系列产品,方法是常规清洁瘘口周围皮肤后,涂上造口护肤粉,再涂造口保护膜,有溃烂的地方贴上水胶体敷料保护,以促进溃烂处的愈合,溃疡深的地方用藻酸盐填塞,再用防漏膏或防漏条封闭,再将剪成与瘘口大小相符合的造口袋底盘,按压贴附在瘘口处,将剪有小孔的造口袋环形紧扣在底盘上。通过造口袋小孔连接双腔或三腔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冲洗及引流,用造口袋结合负压引流可有效避免渗液外流。对瘘口较大病人,本组5例在瘘口最佳位置放置三腔或双腔负压引流管后,用水胶体敷料拉紧切口皮肤实行封闭,进行充分有效的引流,更好的保护瘘口四周皮肤。经上述有效护理后病人皮肤潮红、红肿2d~3d消退,皮肤糜烂3d~6d愈合,皮肤严重溃烂者8d~15d愈合。

2.5引流管护理

实践证明,对肠瘘病人实施主动引流的时间越早,病人的治愈率越高[6]。引流管在治疗肠瘘中演绎重要角色,在护理时应注意: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衔接紧密,防止受压、扭曲、脱落。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排除双腔或三腔套管内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避免堵塞。本组7例在使用双腔或三腔套管冲洗15d~20d时出现管腔堵塞2次~4次,护理人员发现后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并顺时针方向缓慢扭转、松动外套管,经处理,5例恢复通畅,2例无效后通知医生,立即更换引流管。②负压吸引的压力调节要适中,压力一般以10kPa~29kPa为宜,具体应根据肠液黏稠度及日排出量调整,注意避免负压小致使引流不充分或过大造成肠黏膜吸附于管壁导致损伤和出血。当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③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时发现腹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本组3例行负压吸引7d~10d时引流瓶引出血性液200mL~400mL,警惕腹腔出血,立即停止灌洗液输入,关闭负压流量表,使用止血药,急查凝血功能,输注血浆、红细胞纠正出血,避免了病人继发性出血。④注意观察灌洗过程中病人有无畏寒、心悸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立即停止灌洗,对症处理。

2.6心理支持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卧病在床,瘘口负压吸引及各种管道的限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体力以及耐力会有所下降,造成病人恐惧、焦虑、悲观、孤独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对家属十分依赖。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上,我科护理人员邀请家属全程参与病人的康复护理过程,增强了病人康复的信心。本组病例中有2例病人出现了抑郁情绪,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经耐心解释相关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必要性,介绍成功案例后,病人勇敢面对困难,增强了克服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改善了心理状态。

3小结

本组肠瘘病人由于年老体弱,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程长,护理上不仅要加强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更要重视出入量管理、瘘口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引流管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对提高肠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慧,张志云.腹腔双套管在肠外瘘病人的护理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1):198199.

[2]陈雁.抗生素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11):14861488.

[3]张展强,余红兰,袁凯涛,等.超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2):4144.

[4]王蕾,宋彩霞,王光美.肠瘘病人34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105106.

[5]王昊来,王军.30例肠外瘘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6263.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3

关键词:子宫疤痕;早期妊娠;优质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已经成为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导致病人阴道大量出血、晚期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在早期疤痕妊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拟选取我院60例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优质护理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住院治疗的60例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选对象均既往行剖宫产手术1次以上。实验组病人年龄25~40岁,平均(33.1土1.7)岁,孕周12~20周,平均(16.7±1.2)周。对照组病人年龄25~41岁,平均(32.3土2.1)岁,孕周12~20周,平均(16.6±1.1)周。手术方式为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麻醉方式为局麻或静脉麻醉,病人无内外科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即年龄、孕周、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全部按照标准化手术[3]治疗后,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工作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手术切口恢复情况;嘱病人按时服用药物并完成各项化验检查等医嘱;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相关术后知识及注意事项;简单指导病人饮食等。

1.2.2优质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包含以下具体内容:①心理干预护理:疤痕妊娠病人术后生理机能降低,心理压力大,且心理复杂、变化快,因此作为护理人员:第一,鼓励病人敞开心胸,多次沟通,劝其详细讲述心中困惑及痛楚;第二,理解病人术后痛苦,同情其境遇,言语不刺激;第三,取得病人信任,耐心倾听,并与医生联合采取针对性压力疏导,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第四,全面宣传陪伴与关爱的重要性,促使家属从心理、精神以及行动上关心病人;第五,对术后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帮助其调整不良情绪,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协助治疗。②饮食干预护理:术后病人有一段时间的禁食期,此时应告知病人禁食的必要性,减少病人不必要的苦恼。允许进食后,指导病人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可适当搭配容易咀嚼的水果,比如橘子等。避免术后暴饮暴食,应循序渐进增加饮食量及种类,杜绝油炸、腌制、性凉、辛辣食物。餐后可适当进行活动,增强早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恢复。③环境调整护理: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有助于稳定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发生。作为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病人术后意识、面色以及精神变化,并通过环境因素调整其情绪;保证湿度、温度适宜,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同时确保环境舒适、安静;严格控制家属、同事、朋友探视时间,做好探视人员消毒。④出院指导护理: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做好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刀口变化以及随诊事宜等。

1.3实验指标

对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出院1周后对病人进行随访,将病人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对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比。其中,QOL总分为60,低于2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21~30分为较差,31~40分为一般,较好为41~50分,51~60分为生活质量良好。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满意度分为3个层次;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资料,随访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U=10.1420,P<0.05)。

2.3病人对不同护理方法满意程度的比较

实验组病人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2320,P<0.05)。

3讨论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因髋部骨折入院的老年病人,其中男47例,女51例。将9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65.8岁±4.7岁;对照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63.5岁±5.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从收治入院日起给予优质护理:①安排病人住病房人数较少的病房,病房内环境整洁、清新,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协助病人床上擦浴,使病人感觉舒适,整洁;②术前、术后每日进行2次~4次生命体征监测,协助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翻身,按摩受压部皮肤,保持皮肤完整,无破损;③在护士的协助下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正确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④每日检查病人身上是否出现瘀点、瘀斑,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的形成;⑤由责任护士每日清晨、午饭后、临睡前分别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介绍成功病例,缓解病人情绪,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⑥术后第1天由康复护士协助病人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行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降低病人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利于病人术肢功能康复。

1.3疗效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2周时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深静脉栓塞、压疮、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两组病人出院时、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低髋关节功能越不佳);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病人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优质护理指的是在病人住院期间、围术期、术后康复期,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以人为本的全面护理。优质护理的内容包含了对病人的入院护理、晨间护理、夜间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等各个方面。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全面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发挥专业特长、从而全面提高护理水平,这已然成为了时代的特殊要求。如何为病人住院期间、围术期、出院后提供全面护理服务,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帮助病人战胜疾病,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老年人是病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体质弱,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心理素质也较差,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深,极其容易在疾病面前失去信心。因此,更需要通过全面的优质护理,协调医院、病人家属、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髋部骨折是一种在老年人中较常见的外伤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迟缓不便,经常容易摔倒发生髋关节骨折。发生髋关节骨折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老年人体质差,自身代谢循环差,多合并各类基础疾病,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但是通过对老年病人给予的优质护理服务,发现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病人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P<0.01)。并且还发现,在对老年病人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后,老年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更好,Harris髋关节评分也更高(P<0.01),且病人术后2个月、6个月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也明显高于出院时(P<0.01)。部分老年人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有怀疑、抵触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和护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但是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之下,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87.76%,对照组67.3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病人对待治疗的情绪更加饱满,对战胜疾病也更有自信。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病人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必须结合老年病人的身体特点,动作要轻柔,取得病人的配合。在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时也要注意动作不能太大,训练要循序渐进,多鼓励引导病人自主锻炼,且不可盲目加大训练量,并且要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预防措施,避免老年病人发生二次摔伤,这对于老年病人疾病的康复非常不利,甚至容易造成病人拒绝进行下一步治疗,并对康复抱有绝望的心态。因此,优质护理的巨大作用就将体现出来,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并帮助其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3结语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5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焦虑;抑郁;并发症;满意度;优质护理

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颌骨发育异常引起颌骨形态、体积、上下颌骨间及其与颅面诸骨间关系异常,导致咬合关系失调,颜面形态异常,不仅影响病人的面部美观,还影响咀嚼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病人心理及生活质量[1]。该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正颌手术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常用方法[2]。手术本身属于应激反应,加之对手术不了解,担心预后情况,病人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牙颌面畸形较复杂,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也影响手术效果[3]。研究发现:在围术期给予良好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轻病人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将优质护理用于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44例牙颌面畸形病人,观察病人负性情绪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1岁~36岁(28.9岁±4.1岁);上颌骨前突17例,下颌骨前突12例,下颌骨后缩9例,偏颌畸形6例;先天性10例,外伤性3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0岁~37岁(28.5岁±4.2岁);上颌骨前突14例,下颌骨前突12例,下颌骨后缩10例,偏颌畸形8例;先天性13例,外伤性3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健康宣教;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防口腔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观察口腔内切口,做好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优质护理

①心理干预:病人对自己容貌缺乏自信,容易出现焦虑、不善于交际等,正颌手术复杂,手术本身属于应激反应,加之病人担心手术的效果,术后个人形象是否改变等,容易出现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耐心向病人讲解手术方法、目的、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等,使病人对手术有所了解,根据病人性格、文化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用温和、热情的态度与病人交流,耐心解答其问题,向病人展示以前手术成功的案例照片,或请术后恢复比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帮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与护理。②口腔护理:术前检查病人口腔,有口腔问题者及时进行治疗。指导病人术前1天和手术当日,用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可减少术后炎症等并发症。术前4h~6h禁水,以防术后呕吐。

1.2.2术后优质护理

①疼痛护理:手术创伤较大,病人疼痛在所难免。护理人员辨别病人疼痛性质,可使用冰袋或毛巾置于手术部位,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轻疼痛;或通过音乐疗法等转移病人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严重不能耐受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②并发症护理:术中骨切口端面止血一般不彻底,所以术后短期鼻腔内及切口常出现少量渗血。术后使用冰袋冷敷24h,每冷敷1h休息半个小时,期间保证冰袋不漏水,保护耳郭不被冻伤,若皮肤青紫或麻木即可停止使用冰袋。术后由于鼻腔黏膜水肿,鼻腔气道变小,容易出现通气障碍,术后24h行颌间弹性牵引,保证骨块不移位,给予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术后病人张口受限,经口进食后若口腔护理不注意,会导致感染,所以术后当日禁食水,术后1d给予鼻饲流质食物,术后7d拔除鼻饲管,改为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维生素食物,半个月后进食半流食,逐渐过渡为普食,勿用力咀嚼,以防影响切口愈合。

1.3观察指标

①入院时及手术当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总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统计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③出院前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共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5分~89分为一般,<65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入院时及手术当日SAS、SD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病人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当日两组病人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观察组病人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2.3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正颌手术可恢复病人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协调面部比例,改善面部形态。病人不良情绪、术后并发症等均会影响手术效果,影响疾病康复,所以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常规护理一般是基础护理,对于病人其他方面的需求关注较少,难以满足病人需要[5]。优质护理是成熟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操作更程序化、细节化,还通过加强责任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6]。牙颌面畸形病人常出现自卑、孤僻、术前焦虑等,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7]。①自卑心理:面部形态的不协调,病程较长,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经常受他人嘲笑,导致性格内向、自卑;②期望值过高:病人强烈希望改善自己的面貌,术前可能进行主观夸大的想象,从而担心手术效果;③对手术害怕:手术是一种应激反应,病人对医生水平、麻醉疼痛的焦虑等。观察组术前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根据病人表现出的心理动态,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向病人讲解手术等相关知识,可增强病人对于手术的了解,提供手术效果较好的病人案例以及现身说法,可增强病人信心,均有助于减轻负性情绪。护理人员用自己的语言、态度、专业知识、心理知识等为病人提供周到服务,排除心理障碍,满足病人内心需求,也和谐了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当日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术前心理状态更好。正颌手术通过对颌骨截骨、固钉、去骨、植骨等,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手术在口腔内进行,范围涉及上下颌骨、软组织,口腔本身是有菌腔隙,加之手术时间长,术后早期局部肿胀等,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8]。观察组中术后给予面部肿胀护理,预防出血,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均可预防相应并发症等,疼痛护理中使用转移注意力,给予疼痛药物等,均可减轻病人疼痛,有助于配合治疗,提高疗效。并发症的减少及负性情绪的改善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用于牙颌面畸形围术期,可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等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许沐馨,程杰.“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4,34(6):464466.

[2]谭俭琴,唐正龙.手术优先治疗牙颌面畸形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1):99102.

[3]张珍女,谢爱兰,翁小玲.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的应用与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7):87;91.

[4]孙惠,方芬,胡芳,罗弯.分析护理在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牙颌面畸形中的临床效果[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02):8788.

[5]杨金玉,马静,姚兰,等.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108110.

[6]宋蕾,邓立梅.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的优质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48150.

[7]宋蕾,邓立梅.护理干预对牙颌面畸形术前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3):106108.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6

关键词:脑膜瘤;外出检查;康复;优质护理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的原发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多发生于颅底、眶内、蝶骨等,30%~60%为良性,但因肿瘤血供丰富,毗邻颅内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并发症较多,手术切除难度大,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1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明显改善[3]。但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多种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压升高等发生率较高[4]。早期完善术后检查、提出预防性策略、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是提高术后效果重要保障。该研究对我中心采用优质护理在脑膜瘤术后早期外出检查对康复预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入我院首次诊断脑膜瘤病人共72例。纳入标准: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病理确诊,有手术指证,预计治疗有效,生存期大于12.0个月;治疗依从性可,临床资料完善,取得知情同意权。排除标准:手术失败,术中大出血,严重并发症等;肿瘤已有转移;术前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视力丧失、昏迷等,伴精神性疾病,如人格分裂、严重焦虑或抑郁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38岁~76岁(55.2岁±14.6岁);肿瘤位于颅底22例,眶内8例,蝶骨6例;直径1.2cm~5.5cm(3.4cm±1.6cm);临床表现:头痛15例,视力下降7例,感觉运动异常7例,嗅觉障碍5例,其他2例;手术时间1.6h~5.2h(3.4h±1.6h);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14例。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36岁~77岁(56.6岁±15.7岁);肿瘤位于颅底25例,眶内7例,蝶骨4例;直径1.5cm~5.7cm(3.6cm±1.5cm);临床表现:头痛13例,视力下降4例,感觉运动异常13例,嗅觉障碍3例,其他3例;手术时间1.5h~5.4h(3.5h±1.7h);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由同一手术和护理团队,根据标准医学手术流程完成。对照组外出检查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安排外出检查时间和顺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做好外出检查各项准备,如安全移动治疗床,安放床旁监护仪,携带紧急处理药物,1名或2名护士负责1例病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包括综合评估病人生命特征,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顺序,搭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结合不同的病人要求。根据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为预防术后颅内出血、水肿、感染等发生,需及时进行颅脑CT、MRI或超声等检查,了解手术切除情况。宜先安排CT,待结果高度提示颅内出血等异常时,应及时安排超声和MRI检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对病情极不稳定病人安排1名主管护师(工作经验至少5年,能及时处理各种急危重症)和2名中级护士(工作经验至少2年,能熟练完成各种侵入性操作),对术后康复效果差,并发症多病人安排1名主管护师和2名初级护士(工作经验至少半年,能及时完成各种输液和辅助检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将各种术后护理工作以表格形式展示,便于护理操作和质量改进;加强病人及家属安全教育,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服务态度,了解病人康复负性情绪,帮助解决焦虑或抑郁等;营造温馨、和谐、干净的病区环境,及时解决病人的不同需求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外出检查时间、检查完成率、检查消耗时间、外出检查安全性、康复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外出检查时间以术后开始至安全外出检查为止;检查完成指安全完成检查,结果可供分析;检查消耗时间为所有检查开始至结束的时间总和;外出检查安全性需排除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并发症;康复时间以术后开始至安全出院为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外出检查和问题解决共4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既往较多研究关注不同部位的脑膜瘤[6],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护理效果[7]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研究[8],但较少研究涉及脑膜瘤术后早期外出检查的护理策略及对康复的意义。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该研究得出,观察组外出检查时间提前,检查完成率提高,检查消耗时间缩短;两组外出检查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康复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提高,提示优质护理在脑膜瘤术后早期外出检查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优质护理是改善传统专科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护理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加强护理专业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9]。脑膜瘤术后护理操作需要充分了解肿瘤术后并发症特点、主要事项和操作重点;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不同需求,加强营养管理,卧床期间压疮护理,各种侵入性管路监护,各种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早期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科学、有效地完成多种检查;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10]。同时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术后早期完成外出检查有较多干扰因素和困难。如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或是对生命有威胁,对此应耐心讲解,取得同意;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多,生命体征多不稳定,外出检查路程较长,检查操作窗口少,候诊时间较长,检查环境较差等,是外出检查的不安全因素。此时,优质护理是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前提。此外,关于外出检查的最佳时机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外出检查的重要性还未形成统一认识。该研究的观察指标尚缺乏统一标准,样本量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张新良,王晓萍.脑膜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7):658661.

[2]鲜继淑,苏红,潘金玉,等.273例颅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6):14611462.

[3]陈飞苑,朱丽玲,谭丽.枕大孔区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1A):28302831.

[4]顾宇丹,郝海燕,姚丽,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底脑膜瘤显微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6):741742.

[5]潘福缨,黄金英,吕凤英.脑膜瘤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221222.

[6]刘燕,郭玉会,刘洋.多学科联合治疗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6):21132114.

[7]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等.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沟通性肿瘤23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1):2934.

[8]李怡臻,刘跃晖,肖灿,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569572.

[9]李冬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59260.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7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由主管护士负责接待,介绍主管医生、病房环境设施,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消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情绪。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安全性、必要性以及介入手术的一般知识,同时介绍病房类似病例,与新病人交流,使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有足够的了解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缓解病人及其家属术前紧张气氛,减少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手术治疗。

②术前准备。术前24h做碘过敏试验,采集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备血,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测定。常规行Allen试验,检查手掌动脉弓是否通畅,以避免发生手部缺血并发症;Allen试验阴性者,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不宜由桡动脉入路。检查禁食情况,嘱病人排尿。

③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包括强心剂、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扩张血管药、镇痛剂、造影剂等,并备好除颤器、氧气等;常规准备地塞米松及异丙嗪,以防术中出现碘变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基础疾病,有针对性地准备药品和物品。

④手术器械准备。常规准备PCI手术器械,备齐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指引导管、引导钢丝以及球囊、支架等。

2.术中配合

①让病人平卧,关心安慰病人,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

②术中加强观察,重视病人主诉,注意病人穿刺侧手指及手掌有无疼痛及温度、颜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提醒术者注意,及早处理。

③积极配合医生,认真观察心电图及生命体征。若心率减慢,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给予除颤,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由于造影剂为高渗液,可加重心脏负荷,故应不断提醒术者造影剂的用量。

3.术后护理

①术后病人进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取舒适自由体位,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血压,尤其注意病人心电图改变,有无ST段抬高和压低,以了解有无心肌缺血的发生和程度,特别应观察有无急性再闭塞的症状,如心绞痛突然发作、颜面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等。

②术后指导病人饮温开水1500mL以上,促进造影剂排出,进易消化食物。如尿量过少,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③术后手腕穿刺部位的观察。术后4h内15min~30min观察1次手腕部有无渗血及手指末梢循环和桡动脉搏动情况;4h后1h观察1次,直至术后12h。

④术后病人均应用桡动脉专用气囊压迫止血器,气囊充气一般16mL~18mL,根据病人手腕粗细调整松紧束带,以能摸到桡动脉搏动为宜,术后2h开始逐步抽气减压,每次2mL,2h抽气1次,以不出血为度,6h后可解除压迫器。

⑤进行手腕部活动指导。3d内避免在穿刺侧进行穿刺、测量血压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避免腕关节做剧烈过度伸曲活动。

4.后医院管理和护理延伸服务

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慢性病,引起冠心病的病因不仅仅是生物学因素,同时还包括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成功,并不必然强化病人健康行为、导致健康结局。只有在病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即冠状动脉支架病人出院后具有良好的后医院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行为时,才能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我们制定并落实了CASI病人后医院时期护理延伸服务的原则与内容。

①提高病人信心。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冠心病以及冠状动脉支架引起的身体疼痛、疲劳、焦虑、抑郁、各种症状,帮助病人制订行动计划,调整心态,主动控制、克服诸多不适,正常生活、工作。

②强化临床医嘱。引导病人规范遵循医嘱,主要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定期复诊、检查,按时、按量服药;当心绞痛发作时,会观察心绞痛发作时的情况(如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当疾病发生变化时会及时找医生处理,当急性发作时能采取正确的自我处理办法,能够做到随身携带并家中备有急救药物,能够了解自己所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③控制危险因素。重点引导、教育病人主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接受药物治疗,控制PCI术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随访间隔时间等。

④改良生活习惯。病人要坚持清淡、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类,保证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充分休息。

5.研究工具和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当天测试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②在出院当天统计两组术后桡动脉痉挛/闭塞、血肿/出血、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③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时通过问卷调查两组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取两个时间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④计算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病人干预前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2.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3.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4.两组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三、讨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诊治冠心病的最理想的技术之一。其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对病人及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应激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病人围术期和后医院期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介入手术的成败。该手术的治疗效果,不仅与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密切相关,还与围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对PCI病人开展整体护理成为理想的选择。本研究对57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分别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后医院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护理理念,结果表明,整体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整体护理能明显改善PCI病人焦虑、抑郁状态,且其改善程度比传统护理大(P<0.05);同时整体护理后桡动脉痉挛/闭塞、血肿/出血、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整体护理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整体护理是一种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在内的全面护理。它从各个层面干预病理状态,全方位改善心脏介入诊疗所致的负面影响;将介入手术病人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介入诊疗的临床效果。在整体护理程序中,通过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情绪至关重要;介入诊疗所致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对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同时降低手术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8

关键词:重度哮喘;支气管热成形术;术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表现为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1]。据统计,重症哮喘约占哮喘比例的10%,但重症哮喘的症状持久,对药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并反复出现症状恶化。近年来一项新的治疗哮喘的方法———支气管热成形术(BT)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美国对这种治疗术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证明了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35]。2014年2月该治疗方法在中国开展,本研究报道在本院完成的12例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例重度哮喘病人。BT的入选标准:18岁以上,哮喘症状在使用常规ICS和LABA治疗后仍控制不理想的病人。排除标准:对BT操作过程中所用药物过敏的病人;接受过BT治疗的同一部位;2周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或需要调整全身激素用量;凝血障碍;急性呼吸道感染;体内有植入装置。接受治疗的病人必须提供完整的病史及必要的检查结果以确诊。本研究共入选12例病人,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岁~65岁(43.5岁±12.1岁);哮喘持续时间为18.3年±7.2年;多数合并鼻窦炎(61.8%)。TIgE:17.2KU/L~162.1KU/L,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8%~58.2%。FVC%、FEV1%、FEV1/FVC分别为90.1%±22.4%、67.3%±18.3%、55.8%±7.5%。

1.2BT治疗过程

所有病人行热成形术均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至少间隔3周,分别为第一阶段(右下叶支气管)、第二阶段(左下叶)及第三阶段(双侧上叶)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采用Alair支气管热成形系统,支气管镜到达最远端支气管,在支气管镜直视下,消融探头由远及近支气管的顺序逐个处理各气道,连续而不重复。

1.3常规术前术后用药指导

每次术前3天、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强的松40mg,口服,每天1次,术前1d及术后3d给予莫西沙星400mg,口服,每天1次,指导病人术后规律吸入哮喘维持药物(LABA+ICS)及正确的吸入技术。

1.4术前心理护理

所有病人首次术前均存在一定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术前安排护理人员介绍病区的环境,并由BT团队中的护士及医生做详细的沟通,其中包括介绍BT治疗的手术细节及潜在风险,提供书面资料,并与家属做好相应的知识教育,使得病人及家属进一步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

1.5术后护理

①术后观察及护理:BT由于烧灼效应造成气道损伤,可能会出现哮喘加重、痰液增多、肺不张等并发症,手术结束后病人应在恢复区监测2h~4h,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咯血等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②术后饮食护理:术后嘱病人禁食水2h,进食前先尝试饮少量水不出现呛咳症状,当天即可进清淡的流质饮食,第2天改为普食,避免冷、硬、油炸食物等食物。

1.6术后随访

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进行随访:①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的指导及随访:病人每日08:00及20:00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自行使用峰流速仪,检查前站立位,水平位手持峰流速仪,最大力气及最大速度呼气,每次至少检查3次,取最高值并记录。②随访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门诊复诊率及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询问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并做好登记,按照随访计划电话通知复诊时间。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百分比采用率表示。

2结果

术后病人随访情况:12例病人术后恢复均良好,每日自我监测峰流速仪达98.7%、用药的依从性99.5%、门诊复诊率99.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