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建议

强化公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和会计新收入准则的全面实施,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本文就公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财税等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提出公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方面的关注点及解决思路,以期在实践工作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财税

合同管理是一个全范围、全周期、立体、动态的控制过程。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各方权责,更好的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建设单位对发包方要承担履约责任与义务,对供应商、分包方要防范各类风险,处在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坚环节。加强合同管理,对于降低企业风险、稳定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合同签订类别及管理风险点

1.1与发包方签订的承包合同

此类合同指通过招投标程序等方式,以明确发包人、承包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目前公路建设市场普遍使用的是交通运输部2009年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合同协议书》通用和专用条款范本,与《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等其他附件以及招标文件一起构成施工合同的全部内容。执行范本的目的是规范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维护行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承包方熟悉合同范本,仔细甄别,提前化解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1.1.1履约风险的考虑

在项目投标时,就应充分了解并知悉招标文件,结合工程设计文件和拟投标工程项目要求以及自身履约能力,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履约风险,避免片面追求“中标率”导致实际无法履约或底价中标导致大额亏损等情况,如果违约,不仅影响当期效益,甚至可能会对企业信誉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和长远发展。在项目中标后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尤其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避免因违约被发包方索赔甚至停工清退。例如合同条款中就承包人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以及进场材料设备有严格要求,要确保能够全部履责到位。

1.1.2涉税风险的考虑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一般都会涉及到增值税、城建税及附加、印花税、环境保护税甚至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因为原合同范本还是在营业税时代制定并颁布的,并未考虑到这几年国家税制体制改革的影响。营改增以后,公路工程项目按“建筑服务业”缴纳增值税,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上游企业多是小规模纳税人,下游发包方又不要求抵税,税负无法转嫁,几乎全部由建设单位承担。此外,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合同,印花税极易被忽视。自2018年1月1日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也较大,需要购置必要的环境监测保护设备和投入,以减少和降低项目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所以在签订承包合同时,需要与发包方充分协商沟通,争取在合同项目中增加合理、必要的税金项目。

1.1.3会计核算的考虑

《会计准则》的新收入准则对建筑服务收入确认的原则、方法都进行了全新修订,将合同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要求财务核算要准确识别合同履约义务、还要合理分摊履约价格,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对合同进行认真研读分析,尤其是对工程量清单、履约进度、付款日期、质量保证等条款相当熟悉,才能做到按《会计准则》要求正确进行核算反映。

1.2与施工方签订的各类合同

1.2.1签约风险的考虑

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整合自身和借助外部各类资源,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方方面面,就需要再商谈、签订大量的各类合同,如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由于业务人员自身认知、素质水平等原因,签约时就存在很多风险。诸如对合作方或供应商资质能力审查把关不严,审签流程不规范、约定不明确,甚至先进场后签合同、应签不签、口头约定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日后纠纷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1.2.2涉税风险的考虑

由于各类合同的谈判签订一般都由专门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人员缺乏相应的财税知识,对增值税的抵税效应了解不深,对供应商、合作方的纳税资格、适用税率无法准确判别,习惯性用含税报价作为客商选择依据,造成可抵扣进项税额损失,项目成本加大。此外,业务人员不懂得关注供应商、合作方纳税信用等级,与一些信誉不佳甚至失信失联企业进行合作,也为企业可能因上游企业违反税收征管规定而存在涉税风险。

1.2.3履约风险的考虑

公路工程项目一般都存在工序衔接紧、材料价格波动大、安全风险高等特征。各工序环节环环相扣、协调推进,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环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动态跟踪、密切关注各项合同执行情况,防止出现不能按时履约而导致的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给项目和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2合同履行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强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合同编,充分体现了平等协商和意思自治的立法原则。但在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客观存在着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不强、对合同重视不够的问题。一是契约精神欠缺,将合同视为一个形式或者只是履行一个规定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口头协商;二是维权意识不强,不懂或不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纠纷处置不当,习惯于协调、“私了”。往往给以后同类问题的解决留下了隐患。

2.2专业人才欠缺

项目施工管理一般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在科技进步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技术人员能在自身专业领域保持领先甚至不掉队已属不易,要求其掌握并精通法律、财税等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做到全面、综合,并不现实。此外,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大多属于野外作业,一般条件都比较艰苦,很难吸引、留住那些精通法律、财税等专业优秀人才,也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2.3财务参与不高

财务与合同紧密相关,财务管理、预算控制、结算支付都以合同为基本依据。但传统的财务核算往往是一种单纯的、事后的记录与反映,不能达到全过程全环节参与控制的作用,也不能积极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首先,在项目投标决策时,财务一般很少参与,实际上,这个环节就隐含着许多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市场除财政全额投资外,还存在诸多融资、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不同,风险也不同。此外,发包人纳税资格不同,对投标单位的纳税资格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这也可以作为评标洽谈的优势。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自有资金和业主工程款到位情况对各类合同的相关支付条款进行审核,防止不能按时支付而引发纠纷,影响施工进度。对合同履约成本的结算时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财务因素,直接关系到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所以,施工合同的谈签不能离开财务的参与,再次,合同履行的评价也需要财务的意见,合作商的经济实力、纳税信用、履约能力需要财务评价指标作为支撑。

3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层首先要进一步树立法治思维,提升风险意识。通过积极参与和推行普法教育,聘请外部法律、财税专业人士进行全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以案说法、对症下药,提升企业员工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心和遵从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科学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从签订、执行到评价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明确各个流程部门、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倒逼相关人员主动学法、守法,提升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在制度设计中要重点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各相关部门会签制度、执行和评价指标以及相对应的奖惩制度。第一,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一是签约与执行部门相分离。工程部门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负责市场调查、招标采购。二是采购与验收人员相分离。验收入库人员对采购材料、劳务、设备等进行入场验收,坚决杜绝不符合合同和施工要求的人员、物资、设备进场。三是评价与执行相分离,合同执行完毕后,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ABC分类管理制度,及时总结处理,对一些履约能力差、诚信度差的客商进行降级或拉入黑名单处理,对违规、不负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随意性和违规行为的发生。第二,合同范本和会签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情况,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聘请法律、财税专家顾问分类制定各类合同范本并统一印发执行。除个别条款需根据具体情况可商谈确定外,不得随意改动。推行合同会签制度,各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自身关注点对合同进行审签,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遗漏、避免风险。例如工程部门更关注规格数量和进度时点,财务部门更关注结算支付及违约责任,法务部门更关注文字表述和法律风险。借助网络介质和合同范本,会签人员只需审查各自关注的可修改条款部分,可以大大提高会签效率。第三,评价和奖惩制度。工程项目涉及的业务纷繁复杂,市场也瞬息万变,再加上施工人员自身能力有限或者责任心不强,个人的行为通过合同上升为公司的责任,个人的失误需要公司来承担,所以建立严格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3.2全程跟踪合同执行,实行合同动态管理

第一,高度重视事前控制。合同签订前,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客观评价自身履约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双方共同商议确定解决方案并以条款形式予以明确。要严格审查供应商、分包商的资质、信誉、业绩等情况,参考借鉴政府、行业监管部门通过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信用评级和企业集团内部供应商数据库评价数据,合理、择优选择供应商。第二,严格进行事中控制。合同签订后,执行是关键。执行部门要严格遵循合同约定,时刻关注履约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偏。合同的变更和补充要按合同签订审批流程进行,坚决杜绝随意、任性。申请部门要书面阐明变更、补充原因,会签部门要认真审核并签注意见以示负责,变更、补充协议要同主合同一起严格执行并归档保管,作为评价考核的依据。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一定要及时妥善解决,必要时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促使合作各方守法守约,共创共建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对于出现合同约定的违约、索赔事项,应及时收集证据,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惩戒失信行为。第三,及时进行事后评价。企业集团或总部应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将各分(子)公司承建的项目合作客商全部纳入数据库进行记录、评价,不断补充完善。参照ABC分类法进行评价管理,与A级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信用等级低的供应商在今后的项目中谨慎使用或不再合作等,通过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与一些履约能力强、诚信度高的客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共赢、共图发展。另一方面减少或杜绝与一些履约能力差、信誉度低的客商合作,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3.3财务人员全程介入,适时提供财务意见

首先,在投标环节,财务就应该提前介入,了解分析项目资本金的构成及来源、到位情况,分析资金成本,评估财务风险。了解发包方的纳税资格,是否要求抵税等,结合项目特点,人工、材料、机械构成比例,评估进项税额及项目整体税负;其次,在施工环节,一是财务人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合作商经济实力、纳税资格、适用税率、纳税信用等方面进行专业分析,提出意见建议,或直接在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中规定财务指标得分占比,以不含税价作为选择合作商的重要依据,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尽量避免与信用等级低、诚信度差的企业合作。二是积极筹措调配资金,保障资金供给,合理预计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对各类合同的结算支付时点进行审核把关,避免到期不能履约引发风险。三是要考虑成本结算对收入确认的影响和项目预算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等因素,对结算方式、结算时点进行审核把关。四是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办理结算支付、收入成本确认计量、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注重过程控制,及时纠偏。最后,项目完工后,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遗留积压,建立结算支付台账,注明欠付金额、期限,积极筹措资金按期支付,避免债务纠纷。

3.4加强合同档案管理,综合提升管理水平

档案是企业成长的记录和见证,也是解决日后纠纷,追根溯源、鉴别责任的重要依据,更是彰显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施工企业项目分散、人员流动性强,往往很容易忽略档案管理。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即重视合同档案的收集整理,每一项合同执行完毕,就应该整理装订,待项目完工后按企业档案管理要求编号归档。合同档案应能够反映该项合同从签订执行到完结的全过程。具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采购申请;市场调查;招投标流程及评标报告;合同审签(原件、附件及审签记录);变更、补充、协商备忘录、终止文件(若有);结算支付终结确认书;综合评价表等。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全程参与公路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不仅能预防和控制施工企业项目的财税和经营风险,还能监督和控制合同、预算的执行进程,保证效益目标实现,同时,还能通过财务影响合同,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个行业诚信、守法的良好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丽红.浅谈现阶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20(17):80-81+79.

[2]袁晓华.内部控制视角下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J].商讯,2020(30):126-127.

作者:张文 单位:甘肃金桥公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