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内部审计人才研究

新时代内部审计人才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层次逐渐增多,治理难度持续加大,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且重要性不断增强。审计委托人要求内部审计在履行好“查错纠弊”传统职能的同时,还要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功能跨越,这对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内部审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和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

开展研究型审计推进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研究思维,找准内部审计提升自身价值的突破口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工作实践全过程,是将研究思维与审计工作深度结合,在审计中更加注重分析研究,目标是促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和推动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研究型审计,把研究思维、研究态度和研究行为真正贯穿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推动审计理论和审计行为创新,有助于实现内部审计自身价值的提升。从审计业务层面来看,即审前全面研究行业状况、法规制度、业务范畴、经营风险等,做好前置准备;审中认真研究审计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等,锚定核心,提高效率;审后深入研究报告撰写、问题整改、成果开发利用等后续工作,推进审计成果向研究成果转化。从审计管理层面来看,即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从宏观管理和提升组织治理能力的高度,扮演好监督与服务的角色,实现和提升内部审计自身价值。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的综合能力研究型审计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侯凯审计长强调,业务精通的审计干部应该“能推进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开展研究型审计查、能说、能写”,要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内部审计人员。“能查”,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持续研究国家、行业、单位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法规,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提高“查”的质量和效率。“能说”,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研究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实现沟通顺畅有效,汇报体现价值。“能写”,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研究审计文稿的撰写,用精准的文字对大量分散的审计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提炼,把审计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因此,开展研究型审计,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勤于思考,进而逐渐成为具备分析洞察、沟通协调和咨询服务等核心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有助于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高组织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和改善组织治理、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实践过程,就是对组织治理缺陷的发现过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过程、对管理体制和制度漏洞提出咨询建议和解决方案的过程。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促使内部审计不仅能发现、揭示问题,更要促进规范管理,不仅要当好“看门人、监督者”,更要当组织的“吹哨人、智囊团”,扮演好审计监督与咨询服务的角色,为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发挥作用。

研究型审计推进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一)坚持应用导向,提倡研究思维开展研究型审计必须坚持应用导向,避免单纯用学术研究的思路方法片面理解和组织审计。首先,要开展建立在审计实践基础上并与审计实践高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其次,着眼于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际出发,从研究的视角,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使研究型审计的实践过程既能体现研究的价值又能为研究提供方向,研究的成效真实地体现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等方面。

(二)坚持内部审计特色,提倡学习借鉴开展研究型审计必须立足内部审计功能定位,避免全盘照搬国家审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在审计实务中,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审计标准、技术方法基本相同,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除履行一般审计职能外还要发挥组织内生“免疫系统”功能,为组织创造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在开展研究型审计时,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家审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思路方法,另一方面要着眼内部审计本质特征,探索出具有内部审计特色的研究型审计实践路径,履行好新时代内部审计的职责使命。

(三)坚持久久为功,提倡融入内部审计文化开展研究型审计必须坚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避免短期思维,急功近利。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脚踏实地埋头钻研,不能寄希望于立竿见影;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持续投入各类资源建立学习型团队、研究型组织,不能靠“运动式”推进追求一蹴而就。经过长期坚持、反复探索和不断实践,把研究型审计打造成一种系统化、常态化工作模式,让钻研精神成为内部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核。

研究型审计推进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转变理念思路,切实做到“研以致用”对研究型审计理念的重要性认识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把研究作为一种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将研究做在日常,将功夫下在平常。各类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确定的审计工作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安排部署研究计划和任务,可以成立研究小组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行业发展新变化开展审计研究,也可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结合个人业务专长和承担的审计任务制定个人年度研究计划,做到干什么研究什么,缺什么学习什么,形成业务研究“术业有专攻”的新特点,让研究型审计成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推进器。

(二)培养练就“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复合研究能力面对检查范围不断扩大、检查事项不断增多、覆盖领域不断加宽的新形势,内部审计人员迫切需要练就多业务领域政策法规、数据库分析、逻辑推演的复合研究能力。开展研究型审计,首先要把本级及二级单位的整体情况研究透,实时关注和深入研究本行业其他单位暴露出来的重大违纪违法、重大管理漏洞、重大风险隐患,以便精准地揭示问题,促进组织规范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如何把价值增值审计理念、大数据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技术等新思维新方法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问题查证、报告撰写、后续整改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将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优秀的审计方法归纳提炼形成系统理论进一步指导审计实践,让过硬的“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复合研究能力成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

(三)构建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配套保障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营造良好的研究型审计氛围,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研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的钻研热情,从而形成浓厚的内部审计研究文化。一是建立配套的审计业务研究机制。内部审计人员虽然知晓钻研审计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仅凭个人的力量往往找不准方向。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研究项目选择、业务考核、审计资源分配等方面要完善工作规范,建立配套机制,为研究型审计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支撑。二是建立对审计工作研究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如将审计研究成果统筹到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评体系中,针对审计业务的研究创新制定激励和奖励办法;搭建审计研究成果运用平台,以审计成果展现研究价值等。坚持以研究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内部审计,通过研究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研究审计发现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能够增加价值的管理建议,是新时代内部审计主动融入组织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现实需要。

作者:胡 洁 单位: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