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经济绿色发展思考

“双碳”目标下经济绿色发展思考

[提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双碳”目标的确立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立足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现更绿色、更健康的永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才能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候状况恶化给人类敲响警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迫在眉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制定“双碳”目标,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体现出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永续发展。2021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针对“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清晰的部署,十大行动全面清晰指导国家经济平稳加速实现绿色转型。

一、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

(一)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迫。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欧盟的一些主要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欧盟将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定于2050 年,可以看出,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跨度至少有六七十年;美国在 2007 年实现碳达峰,也将碳中和时间定于 2050 年,时间跨度四十余年。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 年,不足欧盟主要国家时间的一半,我国的碳中和斜率相比发达国家更为陡峭。在一定程度上,发达国家是将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隔离开来的,先完成经济发展,待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完成自然碳达峰,再进行碳中和。而我国则是要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双管齐下,时间短、难度大,这是对我国的一大挑战。

(二)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繁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 84%,其中煤炭是能源消费主力,占据能源消费量的 50%以上,因此碳排放量大。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1/3,可知短期内完成能源结构转型任务艰巨,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耗中的地位下降不能一蹴而就。除此之外,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加之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因此经济发展步伐不能放松;与此同时,能源需求仍然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中,碳排放量将不断上升,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是对我国的一个巨大挑战。

(三)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难。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出路,是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相较于传统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研发风险,研发结果不确定性强,由于低碳技术对知识性、创新性要求更高,所以研发资金投入大,周期更长,而且各项投入都表现出专用性特点,进一步加大研发风险,导致低碳技术创新进展困难。从国家试点地区碳交易市场中的碳价浮动区间可知,平均碳价为 20~40 元/吨,碳价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减排成本低,购买方可以在碳市场上以低廉的价格获得碳排放权,只要购买成本低于低碳技术的研发成本,企业就没有动力开展技术创新,因此碳价过低会对低碳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二、“双碳”目标下经济绿色发展实现路径

(一)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但是化石能源比重仍然在 5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不足 20%,说明能源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针对能源消费要实现控总量、优结构、提效率。(1)控总量是要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和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提升清洁能源消耗量,从高碳向低碳转化,从能源消费的根源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推进清洁生产,才能减轻“双碳”目标压力;(2)优结构是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选择,通过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在“双碳”约束下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和平过渡,保证在“十四五”结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 25%,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步骤,是顺利实现碳达峰的基础;(3)提效率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中国 21 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能。从粗放型能源利用模式转向集约化能源利用模式,强化高耗能领域的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能源潜力,实现能源利用高效化,减少能源浪费。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是切实保证“双碳”目标顺利完成的第一要务,是重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重要前提。

(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是否向绿色化、节能化靠拢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如果产业结构以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业为主,就难以实现“双碳”目标,而以低耗能、低排放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则能在碳减排、碳达峰方面做出贡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症结所在,而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矛盾的主要出路也在产业结构上。(1)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产能扩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高耗能项目的准入门槛,关注高耗能项目技术创新,推动其进行低碳化改造。诸如发电、热力、石化、煤电等项目要严格落实能耗控制,建立产能分析机制,及时预警产能过剩,进行产业结构低碳化指导。(2)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具备低碳化的显著特征,其技术创新能力高,能源消耗少,知识性特征明显,不仅是迈进全球中高端价值链的关键,也是“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绿色低碳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切实保证节约优先,实现低能耗高效益,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以高附加值替代低端高耗能产出,提高能源效率,充分开发能源潜力,提升产值,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3)交通、建筑等重要的基础建设领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充分发挥基础建设领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淘汰能耗高的传统交通工具,推进传统交通工具的改造升级、加快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和使用,交通工具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其产生作用的影响力,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出行不仅对实现低碳目标有积极影响,更能体现出全民生态、全民低碳的发展理念。

(三)增加碳清除策略。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要加强碳捕获、碳吸收和碳利用,同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多渠道实行碳清除。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森林面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利用森林的碳吸收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碳清除,在此基础上加强森林管理,维护森林生态。与此同时,海洋系统、湿地系统也能发挥碳吸收作用。自然碳清除主要依靠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因此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碳清除方式。不过生态系统碳吸收的能力相比巨大的碳排放数量和持续性的碳排放而言远远不够,仅仅依靠自然碳汇无法达到高效碳清除。因此,为了加大碳清除力度,完成碳中和目标,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来实现排放与吸收的平衡,技术创新是公认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终出路。目前,低碳技术创新成本高,研发难度高,现有技术尚不成熟,到具体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只有攻克技术难关才能加速碳清除,提升碳清除能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应该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提供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同时倡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通力合作,从培养科研人才,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成果孵化,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四)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策略。从 2011 年起,我国分别在 7 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积累了构建碳市场的经验,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从试点走向全国,2021 年 7 月,中国碳市场正式开市,加快碳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全国碳交易目前主要集中在火电行业,应该积极将石化、冶炼、化工等行业引入碳市场,扩大碳市场的应用领域,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碳排放降低。碳市场的碳价由市场决定,碳价影响企业对自身减排策略的选择,减排成本的上升则会逼迫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践证明,碳市场是高效减排的关键措施,完善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才能高效减排,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五)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绿色金融是支持绿色产业、清洁生产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大有可为。“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绿色金融业必须先碳达峰、碳中和一步行动,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快速展开业务扩容,以满足碳中和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绿色低碳投资的资金需求。(1)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积极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对清洁能源、绿色新兴产业等的投融资,解决新兴产业的融资困境,同时积极支持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绿色金融应该成为资金流动的风向标,加强对绿色资本的引导,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等领域的融资能力,发挥其“放大器”的作用。(2)防范气候风险,气候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来源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度等的调整会导致原来与高碳相关的资产价值收缩,甚至形成资产搁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时刻关注气候风险识别,加强风险管控和披露,实现贷前风险识别和评估、贷后风险追踪和管理,主动进入绿色领域,从根源上降低气候风险带来的金融风险。(3)金融支持碳市场完善和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金融支撑碳市场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不同资本参与碳市场交易,开发利用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碳市场注入资金活力,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由于碳价处于不断变动状态,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产生波动,如环境政策、能源价格等不确定因素,都会使碳价发生改变,交易参与者则会承担碳价变动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碳市场交易参与者面临的市场风险,需要开发和利用更多的碳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保值增值,不仅能起到稳定碳价的作用,还能加大碳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交易的灵活性。

三、结论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二者并行不悖。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追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谋划碳清除策略,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幸 奚宾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