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

摘要: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比作“建筑物”,把教师的“教”比作建筑物的“支架”。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以问题为学生探究的“支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完成相关知识的构建。本论文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支架式;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有效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契合了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支架”原本是建筑行业术语,意为“脚手架”,后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支架”就是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支架,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教学目标、过程等层面进行对比,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支架”的引领下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并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物理思维、物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经课堂调查显示,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忽视了物理学科的“生活化”。当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教学辅导资料”作为主要内容,鲜少思考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也没有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致使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正确认知物理学科,只是片面地认为它是一门学不会、看不懂的高深莫测的学科。久而久之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应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低下。纵观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采用“知识灌输”的模式反复进行讲解,之后便是借助海量的练习题目进行巩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少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更新。还有部分物理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成熟,无须像小学生那般追求新鲜多变的教学手段。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致使物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制约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学生主体因素并未得到尊重。新课程改革重新确定了课堂的主体,明确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物理教师的“总导演”角色。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结合物理核心素养、学生参差不齐的物理水平等科学地设计目标,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所有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束缚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同时,教师还常常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一味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第四,缺乏先进、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衡量,分析教学成效和不足,以此作为调整、优化教学方案的参考。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以考定教”的观念制约,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以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其他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同时,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常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性。这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评价的价值[1]。

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建构教学情境

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来说,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入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支架式教学情境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动手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探究学习中,真正推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基于教学情境在支架式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应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原则一:趣味性。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中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构建支架式教学情境时,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求知欲望,灵活借助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旨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原则二:针对性。结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不是直接获取的,而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立足于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结构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手段,创设出差异化的教学情境。此外,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高中物理教师还应专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将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则三:启发性。在支架式教学中,创设情境旨在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坚持启发性的原则,确保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线索,使得学生拥有继续探究的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设计的情境过于肤浅,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欲望;如果设计的情境难度过大,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原则四:主体性。结合情境教学的内涵,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以辅助学生高效学习为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教学情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主体性不相符,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静摩擦力”的支架式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新知识建构中,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初就通过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围绕上述原则给学生设计了学习情境,如在班级内选取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并在透明的塑料盒子中放置了一定量的乒乓球,给两位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上涂了润滑油,而另外一双筷子上没有做任何改动。现在请两位学生看看谁能够将塑料盒子中的乒乓球夹起来。这个教学情境十分有趣,而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逐渐进入“静摩擦力”的支架式学习中[2]。

(二)搭建学习支架

科学、合理搭建支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在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中,唯有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搭建一个环环相扣的学习支架,才能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支架指引下更好地参与到新知识探究学习中。同时在搭建支架时,教师还应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区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的支架。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建构出新的知识。此外,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内容建构起不同类型的支架,包括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实验支架、图表支架等。例如,在“单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之前就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教材、学情,坚持多样化的原则设计了具体的支架:(1)什么是单摆?我们生活中是否存在这一物理现象?(2)单摆的摆长是如何进行测量的?(3)单摆的周期需要怎样计算?(4)在单摆实验中,影响单摆运动周期的因素有哪些?需要运用怎样的方式规避这些因素?如此一来,借助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问题支架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寻求相关的答案,最终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同时,在支架驱动下学生也实现了能力、思维等发展,这与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三)独立与合作探究

探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内涵,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上述环节中,教师已经帮助学生构建了问题支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合作等方式围绕“支架”展开探究。通常在独立探究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建构围绕“支架”进行思考,最终在思考中得出初步的结论。但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他们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同。基于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团队的模式展开交流,共同完成“支架”的探究学习。首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思维认知、性格特点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各个小组则应保持实力均衡,以便于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作为载体围绕“支架”内容并结合独立探究的初步观点展开讨论,在互动中相互完善、补充,最终形成统一的认知。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学生探究不顺、探究遇到困难时给予足够的引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3]。例如,在“功”的支架式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简要回顾之后明确“做功”的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给学生搭建了支架,使得学生在思考中认识到功又可划分为正功和负功。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解方法比较简单好算,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物体并不只受一种力的作用,如何对几个力的物体做功进行求解”等问题。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例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例题并解决问题。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认知中只有一种力做功,而新知识则与旧知识之间产生冲突促使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将其整合成为统一的观点。如此一来,经过独立探究和团队探究两个阶段,学生在脑海中已经逐步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效果评价

在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由于教学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检查性、鉴定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对物理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否则,一旦搭建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就会制约教学评价的价值功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建构支架式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结合“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并借助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对学生及其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以发展为导向展开评价。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摒弃短浅的眼光,着眼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物理成绩展开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活跃程度、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查,确保教学评价标准能够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最后,坚持差异性的原则,实施差异化评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支架式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差异化的评价方法等,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契合了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科学预设支架式学习情境、合理搭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开展支架探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切实保证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落实,真正满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怀宁.基于支架式教学策略简析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知识文库,2022(3):139.

[2]翁芬.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高考,2021(17):29.

[3]周磊.“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44.

[4]朱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33):146.

作者:李森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