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馆”建设与文化育人实践和思考

 “三馆”建设与文化育人实践和思考

摘要:教育部于2012年12月成立的“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指导全国职业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以下简称“三馆”)建设与文化育人工作。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自2015年以来,坚持强化“三馆”文化育人基地建设和文化资源建设,重视拓展“三馆”文化育人功能,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育人活动,着力探索“三馆”文化育人机制模式,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承担着载道、育人、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三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自2015年以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强化“三馆”文化育人基地建设,重视拓展“三馆”文化育人功能,形成了“三馆”文化育人机制模式,收效显著。

一、强化“三馆”文化育人基地建设

“三馆”的馆舍和馆藏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兴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1-夯实图书馆文化育人综合基地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以满足读者多层次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拓展馆舍和馆藏建设,效能得到极大提升。一是信息化赋能高效服务。图书身份标记全部采用RFID电子芯片,实现全馆自助借还大流通模式;通过门禁、安全检测门与实时数据显示系统随时了解借阅数据和入馆数据,馆内配备图书自助消毒机等先进设备,深受读者喜爱,入馆人次和借阅量大幅提升。二是特色馆藏展现魅力。馆藏文献涵盖学校所有专业,以收藏建筑文化、鲁班文化为主,兼收革命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藏室”、山东省地方志特色“方志书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收藏地“初心书苑”,形成了本馆的特色馆藏,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三是拓展布局,满足多层需求。以“开放共享、现代化数字化”为思路,拓展文化展览展示、专业研讨和休闲交流等功能空间,深受读者喜爱和同行青睐。四是优化人文阅读环境。注重大厅的庄重大气和阅读空间、公共空间的宽敞明亮;注重功能布局的搭配协调、实用实效;注重方便读者,考虑未来发展;注重人文环境营造,雕刻不同主题文化墙,布置大型建筑模型、师生艺术作品等展览。

2-打造博物馆传统文化育人基地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结合行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建设了国内职业院校首座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博物馆。一是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2015年,该校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收藏馆的建设和藏品的收集。2017年初,其在图书馆内建成的博物馆馆舍突出中国传统民居特色,展出木雕、砖雕、石雕等构件1000余件,这些藏品雕刻精美、保存完整、寓意深长。二是多功能布局,复原式展示。根据建筑构件的功能特点,以及构件在实际建筑中的功能位置分七个区域进行局部复原展示,同时复原传统民居的卧室、客厅、书房三个空间,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美、构件在结构中的作用和古典民居文化。三是继承中创新,传承中发展。每件藏品各有特色,反映了当时工匠“精雕细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构件上的风景花鸟、祥瑞动物、人物故事等图案蕴含着“礼制规范”“道法自然”等儒家、道家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寓意等传统文化内涵,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此外,为了实现传承、弘扬和创新,该馆还进行了精编文化读本,制作二维码,组织文创比赛等工作。四是全专业覆盖,情景式教学。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建筑类专业院校,收藏馆项目立项、建筑总体规划方案、平面概念设计、建筑方案效果图、建筑施工图设计、展品展示设计等环节涉及该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为教学提供了有实物、可看可指的现场情景教学基地。

3-精心培育校史馆校史教育基地

为充分展现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广大师生的认同感、荣誉感,2018年,校史馆在其图书馆内落成。一是融合行业元素,体现“建设”精神。校史馆以“城市建设者的摇篮”为思路,充分体现建设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全景展现学院的历史和传统,既具个性和现代感,又美观大方、庄重大气,给参观者以强烈的震撼之感。二是挖掘校史资料,丰富承载空间。搜集整理学校各个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影像资料、重大事件记录、校友资料、各种奖项和荣誉进行陈列展示,为师生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增进思想认同。将校史馆打造成在校生接受入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校友返校时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校友的认同感、归属感,增进校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母校意识,在交谈中激发师生创意,传递精神。四是形成文化特色,发挥基地作用。校史馆详细记载了学校的创建、变迁和发展历史,蕴含着学校“博学乐业、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是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对校友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启迪作用,有利于获得校友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有益于学校发展。

二、实践探索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充分运用“三馆”馆藏资源和场馆资源,全面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环境文化熏陶

一是精选历史文化要素。在显著位置摆放中国建筑鼻祖鲁班雕像,雕刻、陈列思想家、教育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画像和简介;选取中国语言文字符号、国卉文化、哲理名言等作为墙壁文化,使师生耳濡目染,提高其审美情趣。二是精选师生手工作品进行摆放展览,如具有震撼力的“颜文姜祠”“魏氏庄园”等大型建筑模型作品,是古建筑专业师生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按一定比例手工制作的木质建筑模型。三是多媒体宣传灌输。馆内多媒体设备不间断播放宣传标语、校训等;播放专业纪录片、国防安全教育主题视频等内容;播放建筑动画、BIM设计模型等师生作品,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2-行业文化浸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科学的艺术。一是教学课堂搬进“三馆”,教师实地讲解,学生现场观摩,近距离、长时间地学习、欣赏和研究,加深对行业文化的理解。二是以“三馆”为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和专业课程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藏品研究,挖掘藏品的专业和科研价值;指导学生开展古建筑营造修复技艺非遗传承活动等。三是社会服务。接受中、小学生研学和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入馆交流学习。通过阐释建筑文化,培育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向上、向真、向美的人生态度。

3-传统文化滋养

一是丰富特色馆藏。图书馆在收藏专业、社科类图书的基础上,先后增补了济南老火车站、孙中山陵寝墓等著名建筑设计图,汉画像石拓片,五十年代山东宗教建筑老照片,济南重大历史事件“五三惨案”亲历者珍贵回忆录手稿,2004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等特色文献。二是组织特色比赛。以收藏的古建筑构件为载体,开展摄影作品、手绘作品、剪纸作品、动漫表情包制作等比赛,通过这些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大国工匠精神。三是传统节日教育。利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沙龙,进社区慰问老人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4-校史文化激励

校史蕴藏着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对文化育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新生入学必修。校史馆作为校情、校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应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入馆教育必修课,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常备专业团队。利用“三馆”归属统一物理空间由一个团队管理的“三馆合一”优势,组建校史文化育人团队,邀请有突出成绩的校友来校交流,不断丰富校史馆的育人资料,拓展育人渠道。三是举办专题活动。周年校庆之际,组织相关文化比赛等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师生作品展等校庆活动,让师生共享学校的发展成果,凝聚力量,坚定贡献决心。

5-文化活动促进

“三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三馆”平台、空间和资源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一是促进学生读书。每年举办“读经典、学新知,链接美好生活”读书会、名人“新书见面会”、城建“书香杯”朗读者大赛、“年度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二是促进学生筑梦。结合国家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庆祖国华诞,看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教育观影;组织历史事件济南“五三惨案”亲历者手书回忆资料展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促进学生成长。组织开展动手实操的技能类活动,如读书月检索比赛,图书上架、指定索书号找书、图书打包等个人赛和团体比赛,让学生提高自我管096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6-社团文化巩固

社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内团外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一是依托“品书协会”“品物社团”和“古建筑研究协会”三个社团开展读书荐书与书评影评活动;开展藏品内涵挖掘、藏品推荐、文创产品设计活动。二是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定期开展培训,规范社团日常工作,重视提升学生服务意识,调动学生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定期对社团骨干及成员进行考核,激励社团成员参与读者服务活动。

7-社会服务提升

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在服务校内师生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观念,拓展了服务功能,开展了社会服务。一是阅读推广进社区。学校连续三年组织带领学生进周边社区、养老院、幸福院和敬老院,为居民老人们送去图书、文化节目、剪纸和书法作品,助力其终身学习。二是服务中小学生研学。学校精心准备接待来研学的中小学学生,结合研学学生的知识需求,展现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三是服务物业人员阅读。物业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制定规章制度为有借阅需求的人员办理借书证,为其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体会与思考

1-“三馆”建设顶层设计要统筹规划

“三馆”是学校文化聚集地,是落实文化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如今,其作用越来越突显。图书馆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庞大的信息共享空间,能够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精准贴心的文化服务;博物馆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相关优秀传统文物收藏展示中心,能够为师生开展专业的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便利,实现物化教人;校史馆是学校精神和光荣传统的重要展示基地,能够增强师生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激励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鼓舞士气。“三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建设时要高起点统筹规划,列入职业院校建设考核必备。

2-“三馆”建设和管理要突出文化特色

“三馆”建设的核心是文化。文化是“三馆”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共同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办馆宗旨、行为规范、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物质文化是“三馆”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是文化育人所需的客观实体。制度文化是“三馆”在服务育人实践中设置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保障。精神文化是“三馆”在长期建设、运行、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影响而长期形成的馆员、读者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观念,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行为文化是“三馆”在接待师生读者,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组织读书活动和学术讲座等教育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师生员工在主观意识支配下开展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是“三馆”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精神文化的实现方式。“三馆”应形成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底蕴、优良办学传统、馆藏特色,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有利于促进师生发展的特色文化。

3-“三馆”文化建设要专注人才培养

一是正确的政治思想引领。“三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其文化建设须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主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新时代特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能量。二是促进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三馆”学生的第二课堂作用,紧密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素质持续协调全面发展。三是着力突出专业特色。“三馆”文化育人活动要结合行业特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四是融入地域特色文化。“三馆”文化育人活动要融合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化育人活动中。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这“三馆”作为学校的文化资源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要将场地资源和实物资源融入课堂,建立网络化自助学习场景、情境化现场教学场景、兴趣化自主体验场景,畅通“三馆”、教学系部、教务处的联络通道,形成“三馆”协同共享育人机制,将“三馆”资源使用效能最大化。

作者:任鹏 韩晗 董桂花 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