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范例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财政存款;问题;对策

财政存款作为人民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之一,对调节和平衡国家信贷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财政存款缴存审核、核算、管理也是基层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但由于现行财政存款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给财政存款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亟待改革与完善。

一、现行财政存款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财政存款管理制度规定的财政存款核定范围过窄、概念模糊,导致业务人员对应缴财政存款的界限难以界定

传统的财政存款是指财政、税务部门及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运用行政手段依法组织的国家预算内资金或国家预算外资金存入银行而形成的银行存款。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规定: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将财政金库存款和机关、团体等财政性存款,划为人民银行信贷资金。总行1998年3月印发的《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财政存款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一般存款。因此,目前财政存款的范围是指在原财政性存款基础上剔除上述范围后余下的部分。现行财政存款管理制度规定的财政存款核定仅限于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规定的相应的需要缴存财政存款的具体科目,但未对该科目核算内容作出明确界定,使金融机构躲避全额缴存财政存款科目,将预算资金纳入企业、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等其他非缴存科目核算,纳入一般存款管理成为可能。

(二)缴存财政存款相关管理制度时间跨度长、涉文较多、变化频繁,导致前后文件相关规定相互矛盾,导致业务人员难以操作

目前涉及财政存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从1983年至目前为止,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及文件中,对缴存财政存款的会计核算手续、缴存范围及其调整、缴存方式、违规处罚等都有相关规定,特别是根据金融机构会计科目体系的变化对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缴存范围调整较多,导致某些文件相互抵触,致使制度执行中容易与文件规定出现偏差和混乱。如:1998年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银发[1998]118号)规定:“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但是从目前文件规定的商业银行财政存款缴存范围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却都将财政预算外存款纳入财政存款范围,导致前后文件相互抵触。

(三)缴存财政存款相关管理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抵触,导致行政处罚难以执行

一是对违规行为处罚标准和依据与《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存在冲突,难以掌握。如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的联合发文《关于办好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业务和账务以及加强缴存存款等项工作的通知》((85)银发字第281号)规定,“根据迟缴或少缴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及“根据转移金额每天按万分之三罚款”。而1999年《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2条规定,“金融机构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是实施处罚的主体和程序与《行政处罚法》相抵触。如1984年人总行规定对违规划缴的财政性存款,由人民银行营业部门每日按万分之二进行罚款,直接从金融机构往来账户中扣收([1984]银发字第70号)。而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这种做法与法律规定发生明显的抵触。由于人民银行营业部门不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而且该做法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其作出的行政处罚无效。商业银行一旦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民银行必然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四)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漏洞、科目使用说明过于笼统、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导致业务人员对财政存款的真实性、准确性难确认

虽然人总行规定了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具体缴存范围,但由于对财政存款界定范畴不明确,金融机构在会计科目设置过程中,将财政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无限抽象化或者特定化,使金融机构转移财政资金成为可能。同时虽然人总行规定了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具体缴存范围,但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说明过于笼统,难以根据会计科目说明来判断具体财政资金放入哪个科目核算。

(五)大量存在的财政存款专户,为财政存款躲避全额缴存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金融机构为财政部门开立多个预算单位专用账户,财政专户几乎遍及所有金融机构及其营业网点。名目繁多且分散的财政专户,为财政存款转移打开了方便之门,使规模巨大的财政资金排除在财政存款管理之外成为可能。

二、加强财政存款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尽快修订和完善财政存款管理制度

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对目前涉及缴存财政存款业务的所有文件法规统一进行清理完善,对前后存在矛盾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修订,用于规范一线业务人员的操作和管理。一是对财政存款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界定。二是在对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规定的相应需要缴存财政存款的具体科目的同时,对应缴科目核算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三是按照《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修改其行政处罚程序,同时明确对商业银行违规划缴财政性存款行为的行政处罚所适用的法律。

(二)建立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核算范围及使用说明等登记备案制度

建议人总行尽快会同财政部对金融机构的会计科目代号、名称等重新确定,统一金融机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核算范围、使用要求做出具体、详尽的说明,对各金融机构月度报送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并报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备案。遇有会计科目调整、核算范围变化等情况,要求各金融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变化情况报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门,从而便于基层行对财政存款缴存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6,2018(CumulativetyNO.699)2018年第06期中旬刊(总第699期)

(三)冠字号码信息未能与现金实物流相匹配,信息数据未有效整合

1.冠字号码信息与实物流不匹配。当前,冠字号码信息采集、存储和运用仅仅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部分第三方清分公司,冠字号码信息未能与人民币实物流有效匹配并流转。现金在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流动时和在人民银行体系内部调拨时都未及时记录冠字号码信息,无法对现金实物进行有效追踪,制约了冠字号码应用范围。

2.冠字号码信息整合不到位。目前,冠字号码的管理运用还是单兵作战的初级状态。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间冠字号码系统未能实现横向联网,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被闲置和割裂,形成信息孤岛,使其使用范围受限。

(四)公众认知度不高,查询受理率低

根据向辖内分发的关于人民币流通管理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除了部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外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普通居民完全不知道可以通过冠字号码查询来解决假币纠纷问题,甚至有部分居民不知道人民币上有冠字号码。从受理冠字号码查询的数量来看,部分网点连续几年没有受理过相关业务,即使有受理了相关业务的网点受理数量也很少。

三、相关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现金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然无法取代,对现金的大量需求依然客观存在。从实际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对现金有强劲的需求,在非现金支付推广运用比较早的几个发达经济省份,他们的现金需求量反而比较靠前,突出表现在江浙广东一带。从世界银行对全球现金使用情况的调查看,除少数经济体量较小的几个发达经济体开始出现所谓的“无现金城市”外,整体来看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在不断增加对现金的需求量。所以从客观实际出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重视现金的支柱性作用,充分保证现金管理的各项必要投入,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民币冠字号码在现金流通管理中的作用。

(二)强化人民币冠字号码管理基础工作

1.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现金业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将人民币冠字号码信息采集、存储和查询的有关制度执行到位,实现所有现金收付业务与人民币冠字号码信息采集同步。针对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只对大面额券别进行冠字号码记录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升级相关硬件设备以实现人民币所有券别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准确记录。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检查工作指引督促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早建立健全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系统,及时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真正实现银行网点收付现金有据可查。

2.建立冠字号码信息管理应急机制。当银行网点出现机具故障、断网、断电等突发情况时,要有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办法来保证人民币冠字号码记录和存储的连续性,杜绝相关信息丢失。

3.建议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之后适当修改人民币冠字号码管理相关政策。鉴于人民币冠字号码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为拓展人民币冠字号码运用范围提供必要的政策空间,可考虑适当修改包括延长冠字号码存储时间在内的相关政策。

(三)加大冠字号码信息数据整合力度,建设省级以上冠字号码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第一,采取有效措施将冠字号码信息与客户信息一一对应,同时将冠字号码信息流与现金实物流完全匹配,这将为冠字号码的拓展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建立省级以上冠字号码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冠字号码数据集中管理,对冠字号码系统数据框架和数据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冠字号码功能的开发利用。

(四)成立冠字号码信息数据监测分析中心,提高人民币流通管理水平

为充分挖掘人民币冠字号码信息的价值,成立冠字号码信息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在精准预测市场现金需求,合理调剂人民币券别结构,高效测算人民币流通寿命及流通速度,监测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完善人民币全额清分管理,加强跨境人民币流通管理等方面深化人民币冠字号码的实际运用,提高人民币流通管理水平。与此同时,积极拓展冠字号码信息运用领域,在反洗钱、反腐败、反逃税漏税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提高案件侦破率。

(五)提高冠字号码信息运用的宣传力度

从老百姓的实际认知程度来看,有必要在人民币冠字号码信息运用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将人民币冠字号码基本常识和拓展运用相关知识与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反宣币等内容相结合生动呈现给社会大众。积极借助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月、反假宣传等活动平台,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冠字号码相关知识宣传面,有效提高社会公众对人民币冠字号码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余伟宁.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在反洗钱领域应用拓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12):202+204.

[2]张奎.人民币冠字号码流转试点与货币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调查与思考———区块链技术应用[J].金融纵横,2017(03):4-10.

管理制度范文2

1.1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满足会计工作总体要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是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以国家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是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体现,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性文件,并不具体适用于企业,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同时也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1.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会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的掌控力。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更加严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会计工作违纪现象,减少企业的违纪金额,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2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时间较晚,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适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贯彻落实国家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发挥会计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国家制定了有关社会会计管理系统和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准则,但是企业在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时没有严格依照管理系统和相关准则,造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力下降,部分员工可以利用制度漏洞谋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2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是其中的重点之一,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会计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会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在管理工作中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较差,有的会计管理制度只是应对相关部门的审查。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于会计管理制度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研究会计管理制度相关的理论方法,没有意识到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会计管理观念,尚未形成科学管理的概念,没有将会计管理工作列为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影响到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计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2.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

国家财政部针对企业财务处理程序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这项条例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处理程序,部分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没有严格依照《会计基础工作示范》,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部分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形成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对于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基本没有约束力,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企业经济利益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

2.4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整理者,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影响到了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具有较低的业务水平,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较差,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不利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坚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影响到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

3.1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促使会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分析会计管理制度中的不足,改革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符合企业实情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会计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进行科学分工,配合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贯彻落实,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企业在建设会计管理制度时,要注重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给予会计管理部门一定范围的权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管理会计工作,当会计工作过于重要时,会计管理工作应当经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批准和审核。

3.2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风险,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企业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化解会计管理制度实施可能遇到的危机,避免制度实施时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防范危机于未然,在风险中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3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视

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为了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应当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改变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让管理人员意识到会计制度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参观国外先进企业,观摩其他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会计管理意识,在企业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实施会计管理制度。

3.4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

监督工作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当强化对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监督会计信息、会计管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的展开等。企业可以设立单独部门负责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制定会计管理制度监督的各项标准,确立监督目标和监督原则,保证监督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企业还可以定期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检查,检验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会计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确保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出现问题。

3.5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招收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当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保证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

4结语

管理制度范文3

(一)驾驶人员的进出

1.招聘临时用工驾驶员,按程序进行公开招考,公示录用,试用期半年,试用期满,签订正式合同。并向人社部门申报备案。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聘合同。(1)个人申请解除合同的;(2)违反有关车辆管理规定,需要解除合同的;(3)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4)发生等级责任车辆事故的;(5)不服从调度、不服从工作安排情节严重的;

(二)日常管理

1.本单位驾驶员由办公室统一登记、备案;

2.驾驶员严禁酒后驾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

3.驾驶员经常性管理由办公室专人负责;

(三)考勤考核

1.驾驶员的日常工作列入考勤考核范围,考勤考核工作由办公室专人具体负责统计;

2.考勤考核按季度进行,年终对考勤考核结果进行公布;

3.驾驶员要严格执行机关作息时间情况,未经批准,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4.驾驶员因故不能正常上班的应当提前请假并履行请假手续。请假一天以内的由办公室主任批准,请假一天以上的由委分管领导批准;当月事假累计时间不得超过3天;

5.驾驶员节假日期间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当值人员应严格履行值班职责,在岗在位。凡值班期间自行协商换班的,须报请办公室主管人员同意方可实施。

二、车辆管理

(一)用车派车制度

1.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班子成员在城区内用车,可随机自行点派,所有工作用车在县内行驶一天以内的,由办公室主任审批安排;到县外市内出差的由分管领导审批;出宿迁市公务的必须经委主要领导审批。所有出车事宜均要报办公室备案。

2.严格执行派车制度。派车出车,不派不出,严禁私自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更改行车路线;

3.要保证领导用车,原则上科室人员去县外不派车;

4.凡需用车的,应当于前一天提出用车申请,办公室统筹安排,能合并用车的坚持合并用车,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5.特殊情况下领导直接派车来不及履行派车手续的,驾驶员要尽早和办公室保持联系,告知去向、用车人及预计返回时间,待回来后补齐出车手续;

6.委领导班子成员因工作无车辆保障时,优先使用其分管的下属单位车辆,下属单位无车辆可用时,由委办公室协调车辆,确保工作用车。

7.乘车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要求驾驶员更改行车路线,驾驶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派车路线;

8.驾驶员完成出车任务后,应立即返回单位并向办公室派车领导报告。

9.委机关有重要事项需要调用下属单位车辆时,下属单位无条件服从。

10.探索车辆全系统统一调度方案。

(二)车辆维修保养制度

1.车辆维修本着既要节约又确保行车安全的原则,根据财力和车辆状况,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统筹安排;

2.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定在政府采购中心指定的修理厂;

3.需维修车辆由办公室负责管理的人员和有经验的驾驶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后再报批,未经鉴定的车辆,不得擅自维修;

4.建立车辆维修档案,对维修费用、更换零部件等情况定期公布;

5.车辆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零件一律随车带回,交办公室统一存放,登记入库,无利用价值的集中处理;

6.维修费在300元以内的,由办公室主任审批;维修费在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维修费在1000元以上的,须经主要领导审批。车辆维修、添置配件在500元以上的,由办公室负责管理人员陪同前往修理厂进行检修。车辆维修费用超过1000元的,实行先签合同后修理,确保修理质量。定期对车辆修理费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7.洗车、换轮胎、装璜由办公室指定地点。轮胎更换原则上5万公里更换一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机油原则上5000公里更换一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三)安全制度

1.驾驶员应爱护车辆,要时刻保持车辆内外整洁和良好车况,加强对车辆保养、检查,杜绝带病出车;

2.严禁开英雄车、赌气车,严禁酒后驾驶和超速行驶,长途车严禁疲劳驾驶,确保行车的绝对安全;

3.驾驶员应定人定车,未经同意,不得将车辆交给非机动车驾驶员以及非公务用车驾驶员驾驶;

4.在本市范围内出车,原则上不过夜,确须过夜的,要确保车辆安全并向办公室主管报告;

5.领导人外出或开会期间,车辆必须按指定地点停放;

6.车辆返场后,一律在机关公务用车指定地点停放。

7.车辆不得停放在小区、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

三、油料管理

1.车辆实行油卡加油;

2.车辆加油一律用加油卡,办公室保管主卡,驾驶员持副卡。月末由专人负责抄录公里数并对车辆行驶公里、实际油耗、节油情况进行单车核算,定期公布;

3.每车每月原则上加油限额2000元,特殊情况由驾驶员先申请后加油,核算油耗时,对超出部分由驾驶员说明情况;

4.长途行车确需现金加油的,现金购买汽油的票据须由同行人员及相关领导审核签字认可,再交办公室登记,方可报销。无特殊情况,隔月不得报销;

5.油耗标准。根据实际耗油率计算。

6.油耗计量方法。实行派车单、里程表计数、油耗标准等三个数据进行计算,对实际耗油量实行考核。

四、奖惩

1.车辆油耗逐月进行统计,年度进行考核,节油奖励,浪费处罚,按每节(超)1升油料2元计算,年终兑现奖惩。

2.驾驶员当月无故迟到、早退1次的,应当接受批评教育;无故迟到、早退2次以上的(含2次),每一次扣发20元;未经批准旷工的,有一次扣发50元,出车归队后未及时汇报的,作早退处理。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任自负:不服从调度、管理的;发生脱岗、误岗的;私自出车的;未按派车路线行车的;车辆乱停乱放的;发生责任事故的;违章情节严重或造成经济损失的;

管理制度范文4

(一)上级会议。

包括省市县级层面、跨部门协调会与会办会。

(二)系统内部会议。

包括全系统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科室(单位)负责人会议、各项业务工作会议和会办会。

二、上级会议

接到上级会议通知后,办公室及时报告主要领导,确定参会人员。办公室根据主要领导安排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车辆安排、请假备案等协调工作。

三、系统内部会议

(一)会议安排

围绕全县商务中心工作和年度商务主要工作,办公室会同监察室对各条线各科室提交的会议计划进行审核,形成局机关年度会议计划,报研究同意后执行。系统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由局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后方可召开。科室(单位)负责人会议、各项业务工作会议以及会办会,由局分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向局长提出,经同意后安排召开,会议后要向局长汇报。

(二)会议准备

会议负责人根据领导班子研究意见筹划会议方案。办公室根据会议方案安排布置会场工作,会场安排布置要符合规定、细致规范,不能有疏漏和错误。否则,造成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办公室协助会议负责人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请假备案等协调工作。参会人员根据会议安排,提前准备好发言材料,做到言简意赅,开短会、高效率会,不开无准备会议。

(三)会议费用

加强会议活动经费管理,实行预算控制。召开会议前须提交会议方案和经费预算。办公室负责协调会期、审核会议相关安排,会同财务科审核会议预算。会议地点应首选局机关会议室,确需在外召开会议的,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会议场所。会场布置要简洁朴素,不摆鲜花,不制作背景板,减少纸质会议交流材料。会议一律不安排就餐。

四、会议纪律

(一)遵守会议纪律。

凡参加县组织的各项会议、观摩、学习等活动,出现违反纪律被通报批评的,依规定接受处理。造成严重影响的,取消年终评优评先资格。局纪委监察室负责督查系统内部会议纪律情况,适时通报,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二)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把通讯工具关闭或开到振动状态,会场内不得随意接听通讯工具,不准频繁离开座位或久出未归,严禁吸烟、交头接耳、打瞌睡、发短信、看与会议无关的任何材料(报刊)或做其他小动作。

(三)做好会议纪录。

会后要及时主动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要求;学习性会议,需要做笔记的,要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好相关学习笔记。会议期间如进行讨论,参会人员要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在领导发表讲话时,不得当场顶撞、讥笑、谩骂或采取肢体动作等,如有看法,会后进行交流沟通。否则,要做出检讨或予以追究责任。

管理制度范文5

一、凡需对外公开的本单位的信息、文件、影像资料等都要经主管领导及局长审核、签字(填写信息保密审查单)

必要时要报分管县长及保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公开。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对外公开、任何信息。对于已审核的信息及审核意见都由局办公室统一留存备案。

二、遇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拟公开事项

要与有关部门协调会商后,制定出具体意见后方可实施。

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乒超联赛;制度;改革;运动员

一、乒超联赛简介

目前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共有20支俱乐部组成,男女各10个俱乐部。赛制由乒羽中心根据每年世界比赛的情况制定。中国联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根据积分最后的名次或者第一阶段循环赛和第二阶段淘汰赛的赛制。参赛队员基本以国内球员为主,前几年在“第三次”创业的政策下,鼓励海外球员来参加乒超联赛,增加观赏性的同时,扩大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使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受到关注。其目的显而易见,试图复制美国NBA篮球联赛的模式,希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成为乒乓球联赛中的“NBA模式”。

二、现状

(一)政府直接管理,联赛失去自主权

目前乒超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直接监管,乒羽中心负责管理。赛制由上级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中国乒协作为民间社团的存在,没有实质话语权。俱乐部没有自主权,无法实现自身利益,更无法直接有效参与到联赛运营中。

(二)取消升降级机制,联赛失去活力

所谓联赛,就是依据规则把各个俱乐部分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拥有不同的比赛规则,并按照各自的规则比赛排名。中国乒乓球联赛于1994年成立,分为超级联赛、甲A、甲B、甲C、乙A、乙B六个级别,每个级别有相应规定数量的俱乐部参赛,男女俱乐部数量相等,根据比赛排名,实行升降级制度。超级联赛于2012年开始连续7年取消升降级制度,由于备战东京奥运会,2020年乒超联赛暂停举办。超级联赛取消降级政策,其初衷在于保证俱乐部和赞助商的利益,但其实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联赛本身。超级联赛取消降级制度后,无论从赞助商还是教练员、运动员角度,积极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没有了降级压力,赞助商对于资金投入的积极性随之下降。从购买运动员、到球队建设、赛场投入,必然会缩减开支,缺少了高水平的运动员,使得联赛观赏性大打折扣。相对于足、篮、排三大球不同,乒乓球本身属于小球运动,对于市场的开发难度显而易见,而缺少了超级球星的加盟,直接导致比赛宣传力度下降,对于俱乐部而言,在市场上的推广道路将会更加坎坷取消升降级制度,使得和超级联赛有直接关系的甲A联赛也受到波及。在甲A联赛中,不乏看见有现役国手、退役国手以及高水平教练员的身影,高薪聘请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加大对俱乐部投资力度,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俱乐部的建设,完成冲超目标。没有升级政策的刺激,想冲超的队伍逐渐减少,甲A联赛的整体水平和观赏性下降,企业的参与度也必然呈现下降趋势。如果乒乓球顶级联赛中的超级联赛和甲A联赛都出现问题,那将是对中国乒乓球发展的最大威胁。

(三)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欠佳

竞技体育的核心就是赛场上的运动员,而比赛的观赏性同样取决于运动员。由此看出,运动员在比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运动员薪酬总额原则上由基本工资、比赛奖金和赛季奖金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是每名运动员的基本收入;比赛奖金主要由总出场费和总胜场奖两部分组成;赛季奖金根据赛季团体成绩结合运动员个人表现,自行确定。在国外,运动员参加联赛,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为了得到国家队教练的认可,拥有代表国家队比赛的机会。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许多球员在原本的俱乐部打不上比赛,宁愿接受降薪也要去上场时间有保障的俱乐部,其目的就是要多参加比赛,展现自己。这种选拔制度,一方面可以刺激运动员在俱乐部联赛中的积极性,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其他球员也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就目前来看,我国运动员在乒超联赛中表现的好坏,都不会影响其国家队原本的位置和比赛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出现消极比赛的情况。

三、建议

(一)发挥中国乒协的职能

中国乒乓球协会是具有公益性和权威性的全国乒乓球领域社团的法人代表,负责联系全国乒乓球力量,推广乒乓球运动,培养乒乓球人才,制定行业标准,发展和完善联赛管理体系。中国乒乓球协会是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的一个行政机构,同时扮演着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双重角色,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乒协逐渐难以满足国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需要。适应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促进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推进乒协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即中国乒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乒协以社会力量推行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乒协的职能转变应当以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为基本原则,协会在组织建设、计划制定、人事管理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二)构建市场化管理模式

在新构建的联赛组织管理体系中,中国乒协应当发生两个职能转变:其一,乒协是以社会团体的形式存在;其二,乒协不再是乒超联赛的管理机构。乒协由社会事务部和联赛事务部构成,社会事务部主要负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工作和民间乒乓球事务的管理,联赛事务部主要负责比赛的监管工作。乒超组建联赛公司,乒超董事会对内掌管联赛事务,对外是联赛运营的决策机构。总经理是联赛业务执行的最高负责人,下属各部门是联赛组织运营、商务开发的核心。球队老板和董事会主要负责球队的管理以及下一阶段联赛的开展工作,同时与中国乒协共同担任乒超董事会,负责联赛管理和监管工作。权益分配是联赛运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构建体系下,联赛的权益分配主要由联赛董事会、俱乐部、中国乒协共同组成,中国乒协不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俱乐部在联赛中的权益得到更大的保障。

(三)升降级机制的恢复

恢复乒超联赛升降级制度,保证各级别联赛具有一定流动性,保证俱乐部健康运营和对球队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各支俱乐部自我宣传工作。所谓联赛等级制,就是鼓励大家前进,无论从赞助商的投入还是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只有在激励升级和末尾降级的规则下,才能使各级别联赛都具备自己的竞争性。在各级别联赛具备了不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这潭死水才能盘活,清除了联赛市场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四)增加联赛成绩与国家队的关联度

目前,国家队分为一队和二队,人员与数量相对固定,建议完善国际大赛前的参赛选拔制度。在联赛有着出色发挥的非国家一队队员或者胜率超高的省队队员,也将有机会获得参加国际比赛选拔赛的资格。对于国家一队队员,为了顺利获得国际比赛的参赛资格,也将会在联赛中竭尽全力,保证胜率的排名。只有双方同时在赛场上展现出极强的求胜欲望,才能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备观赏性。

参考文献:

[1]郭涵.我国乒乓球职业联赛发展的问题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2):113–116.

[2]刘国永.全面深化群众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5,35(8):3–7.

[3]杨皓、李荣芝.论乒超联赛的发展概述和存在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245–246.

[4]兰彤.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管理制度范文7

目前,高校的班费管理和使用一直沿用老的传统和办法,大部分班级对班费的取得和支出都是应付了事。如果想有效地使用和管理班费,可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遵循相应的原则和制度。

关键词:

班费管理弊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班费管理

高校的班费是班集体进行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班级顺利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是体现班级文化底蕴、促进班级核心力,培养锻炼学生干部能力的平台。班费多数是通过集体活动获得资金,或是从班级成员内部收取部分钱款,并用于班级集体活动使用的经费。班费的使用支出,原则上应得到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同意。当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独立,他们喜欢自我管理而不喜欢被要求,他们对于自己所在班级的班费,既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班费是归班级里所有同学共同拥有的财物,虽然有时数额不大,但是却意味着尊重和独立。

一、高校班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高校的班费管理和使用,一直沿用老的传统和办法,大部分班级对班费的取得和支出都是应付了事,存在一些弊端。

1.班费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很多班级的班费多是来源于班级同学的缴纳,一般多数是按照学期或者学年收取。还有一部分来自班级的奖励,比如,甲级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的奖励,这部分奖励金额数量相对较大,但是能获得的范围却相对较少。此外,班费的收缴基本上没有出处。

2.班费管理不被重视、缺乏民主

部分高校对班费的宣传作用不明显,对待班费的管理未上升到专业或年级层面,同时辅导员老师也未能对班级的班费进行收支、使用方面的指导和把握。使得班级干部在对待班费的问题上,并不能真正引起重视,未起到当家理财的效果,有的班级干部在班费的收支和使用上还存在一支笔现象。班级同学对待班费的问题上,也没有足够多的兴趣,部分同学都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这就使得班费收支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班费在大学班集体中积极向上的作用。而在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运行的核心。没有健康良好的财务管理,这个企业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失去财务支出,将会导致整个企业无法顺利发展。

3.缺少岗位设置的约束机制

在很多高校中,班费的管理工作由班级的生活副班长来担任。在班费的收取和使用过程中,多数班级都是生活副班长一人来负责班费的各项支出、记录和报销。显而易见,这项工作并未形成制度,这与企事业单位财务部的管理机制相差甚远。在企事业单位中,财务部是个独立的部门,部分企事业单位还规定会计、出纳要有独立的办公室。会计人员要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等一系列会计核算,而出纳人员则只负责出纳、现金收付等工作。两者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而在高校的班费管理过程中,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都由生活副班长一人承担。尽管大部分生活副班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财会方面知识,在管理班费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导致班级里一部分同学对生活副班长的工作失去信任、颇有微词。

4.支出使用缺失发票凭证

对班级的班费支出来讲,很多情况下都是金额小、项目多。比如,复印打印题单,采购水彩笔、画纸等文娱用品,购买班团会的水果、电池等物品。这些支出金额小,如电池、纸笔等三元五元即可、但项目多,一个班团会活动就会需要小到电池、胶带,大到水果、道具,每一样都需要班费,但是又不是每一样都能开具发票凭证。而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支出流程有明文规定是需要正规单位出具的正规发票,这点毋庸置疑,这使得企业财务的每一笔支出都有帐可查、有据可循。在财务支出的问题上,单位领导和单位员工只有金额支出项目不同,没有原则要求不同。

5.没有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

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在班级班费的使用过程中,也就不存在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在很多集体活动中,班费的使用只要得到班委会成员的口头认可就可以,甚至有的班费在使用支出时,只有生活副班长一人做主即可。尽管有时班费的使用支出费用小、用途急,但是这样轻而易举的支出班费,却实属不该。这就是缺乏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造成的后果。班费既然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财产,那么它的使用和支出应得到班级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才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过程在对比下就显得完善和严格,无论支出大小多少、轻重缓急,若非极特殊情况,都必须完成相关流程,如审核、审批等,方可支出使用。

6.审计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虽然班级的班费一般会用到班级集体活动项目上,如复印打印资料、举办班级班团会等,但是班级同学对各项班费的支出和使用其实并不真实掌握。或者说,知道了解班费的使用支出方向和金额,但是否同意班费的使用支出方向和金额,就见仁见智了。班级大部分同学在班费的使用支出上起不了监督和审计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同学不在意班费的使用。即使有些同学很在意班费的使用,也不知道怎样参与其中。但是在企业中,财务管理就不会存在类似的问题。从企业的董事会到审计管理委员会,从审计部门到财务部门,都有专人专项的负责财务的支出使用过程,层层的审计监督机制,保障企业的财务运作没有差错。

7.往来账目模糊不实

大多数班级的生活副班长管理班级班费都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对班费也会有详细的收支记录,但是因为未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知识,这个账簿记录的实则更像是流水账。很多账簿上只是写明某年某月购买某物、支出某元、剩余某元,负责人的生活副班长会将有无发票记录在后面,不负责任的生活副班长则不关心有无发票。所以这种账簿记录实则毫无意义,根本体现不了班费的收支使用情况,不能作为有意义的证明。如果生活副班长出现贪污或违规操作,更无从考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性。相比之下,企业财务管理却在往来账目上显得严谨明了。虽然班费的使用支出不能同企业财务管理相提并论,但是可在班费使用支出上严格把关,这样可将真正的班费落在实处,让班费的管理明了细化,让班级所有同学都能认可。

二、高校班费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异同

班费管理其实与企业财务管理一样,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和制度,只有这样,班费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1.组织机构和成员对比

企业运行所需的原始资金都是由股东出资,公司的所有权自然就掌握在出资的股东手里。同理,班费是由班级所有成员缴纳的,那么班费的所有权自然也应是班级全体同学。同时,对班级的管理来讲,虽不一定完全和企业的管理等同,但至少也要对应着企业理顺管理者的关系。相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如总裁、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对班级来说,就应有班长、副班长、主管班费的生活副班长和其他班委成员。在企业,因为运行资金数额较大,所以财务部门有正规的管理,专业的人员。而班级的班费数额少,班费的使用管理,只是生活副班长和其他委员即可轻松应付。

2.资金费用的对比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原始资金的运转,股东们向企业注入原始资金为的是能让自己的资金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收益,达到“钱生钱”的根本目的,这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最终目的。而高校里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也离不开班费。班费同样也是由班级同学提供的,但不同的是,班费提供不能像股东一样有选择性的注资,而且多数班费也没有获得回报收益的可能性。尽管班费的金额很有限,但是如果能正确的使用好班费,可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团结的班级氛围,使有限的资产变成无限的精神力量。当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那么企业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股东们给企业注入更多的资金。班级的班费管理其实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道理一样,当班级的班费金额不足的时候,就需要班级的所有同学向班级重新缴纳班费,或在每学期开学初的时候定期缴纳班费。如果班级将要毕业或面临实习等班集体解散的情况,那么班级应将班费按照均分的金额退还给班级所有同学。如果班级里的个别同学遇到休学、退学、应征入伍等离开班集体的情况时,班级的班费也应按照均分的金额退还给这些同学。这些管理制度其实等同于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在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企业会在偿还债务、支付工薪后,将企业剩余的资金按照份额退还给各个股东。

3.财务管理制度的对比

在企业里有财务部等专属的部门和会计、出纳等专业人员来负责企业的资金核算等。这些专业的人员能很好的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他们会认真准确的记录下企业各部门发生变化的每一笔交易金额和企业往来账目的进出资金,并归档整理,做出分析。企业财务部会在规定的时间里,提供企业财务报表等记录账簿给企业的股东,让股东们知晓和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当企业缺少运作周转资金时,企业财务部会向企业提出报告,由股东们注入资金或进行新的融资。在班级的班费管理上,班级生活副班长的职责也是同样,他负责管理班级班费,负责记录班级班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负责记录班级班费的使用情况,并在定期向班级同学出示班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记录,接受大家监督。当班费存在不足或者缺失的情况下,生活副班长有义务向班委会提出报告,申请增加班费的投入或者进行班费的收缴等。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班集体,对于资金的合理管理使用,都是为了能使资金在最小的投入下,达到最大的价值。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作为班集体追求的是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运用企业财务制度有效规范高校的班费管理

1.从思想上提高对班费管理的重视程度

应转变思想认识,让班级里所有同学都知晓,班费管理不单单只是班级干部的分内之事,而是班级全体同学的分内之事。对班级的管理者来说,可让班级干部承担起对班费应有的责任,及时掌握和监督班费的使用和收支情况,通观全局,对班费的使用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使班费发挥出更有效的价值。对管理班费的生活副班长来说,应竭尽全力、认真负责,及时记录和汇总班费的使用,避免班费的浪费和流失。要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让班级全体同学知道,每个人对待班费管理都有责任和义务。有效的班费管理会提升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班级同学都会积极参与班级文体活动、关注班级发展、谏言班级建设。

2.制定完善的班费报销制度

企业的财务报销制度相对完善和严格,使得企业资金不会凭空流失和浪费。企业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是班级班费管理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班费管理和使用上,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和出纳一样,设定两个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出入账记录和使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在班费的使用上,通过制度的约束,使两个管理人员互相监督、互为督促,最大程度地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同时,在班费的报销制度上,应与企业财务报销制度相同,实行实报实销的制度。所有报销的费用,应都有相关的票据作为佐证。

3.实现规范化的监督体系

建立有效的班费监督体系,让班级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班费使用账目应定期公开,及时让同学们了解班费的使用等情况。在班费的管理和使用中,应采取有效的财务预算制度,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同时,将财务预算的使用支出提起公开,由班级干部或班级成员集体讨论通过。即使遇到财务预算范围以外的支出,也应在财务支出前,由班级干部代表和普通同学代表讨论通过。

4.建立层级的审批制度

班费虽然与企业运作资金数额相差甚远,但是班费的使用应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班费的审批不应只有生活副班长一人主管、一人审批,而应建立层级的审批制度。具体情况应根据班费的多少和用途,建立各班的审批制度。比如,200元以下的常规支出,如统一使用印制复习资料,可以由生活副班长审批。200—300元的预算外支出,应有班委会成员共同审批。300元以上的支出,应由全班同学集体表决才能通过审批等。

作者:隋艳 单位:辽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红景.高等院校基建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4):179.

[2]吴长山,郭薇.我国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110-112.

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研究型医院;财务管理;探索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医改供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期提升患者“获得感”。2016年1月,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财务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并提出“以加强财务管理为抓手,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总体要求。可见,医院财务管理已是改革核心中的核心。

1研究型医院及其财务管理的特性

研究型医院是指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1]。研究型医院具有8个特征[2]:根本目的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主旨要义是质量内涵建设、核心动力是持续自主创新、基本方法是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基本管理服务形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关键是造就临床和科研水平兼优的研究型人才、基础是建设持续引领本领域技术进度的研究型学科、目标任务是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社会做贡献。研究型医院在发展动力、发展特征、诊疗重点、效益主体、科研地位、人才类型、组织结构、研究方式、创新模式[3]等方面明显区别于非研究型医院,更加侧重于内涵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此,研究型医院财务管理在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卫生财会制度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经费投入、创新引导和转化评价角度的管理,以保障与促进研究型医院特质的体现;同时,在自身专业领域上,也应积极顺应当前宏观经济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需要,进行创新性探索。

2研究型医院财务保障管理探索

宏观经济的“新常态”要求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求医院从简约型向技术型方向转变、从追求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运营转变。2014年,中央提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的要求,医院唯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研究型医院管理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质的提升。

2.1加大投入,注重规范

2.1.1增加总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研发投入明显加大,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年均增长1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研究型医院财务也需要主动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医院研究型经费的总量投入,强有力的支撑研究型医院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丰富其科研产出成果、激发其创新活力。2.1.2加强规范。在增加研究经费总量投入的同时,尤其需要注重研究经费使用结构的合理规范,特别是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要求日益提高。2014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促使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创新规律和要求,两个文件的出台,将对研究型医院的科研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型医院财务部门应积极把握最新政策规定,及时对照国家、省级及当地相关制度要求,进一步梳理与规范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其中尤应注意:①经费预算执行率。经费预算编制必须具备较强的可预见性与可行性,使用必须严格遵照预算安排,预算完成率必须严格符合标准要求;经费预算遵循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和评价等流程要求。②经费条块结构要求。科研经费的10项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之间不允许调整;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允许在总额范围内互相调剂;测试化验加工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经医院内部审批同意后允许作适当调整。

2.2考核激励,分配引导

2.2.1保护前期培养的主动意愿。对于外出进修与学习的,予以确保一定水平的薪酬,或实行带薪进修或奖励性进修,消除进修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研究人员学习国内外前沿技能的主动性。鼓励非泛指的高薪进修,即对一般进修给予基本补贴,学成后如能在规定期限内应用于实践并产生成效或能较快开展前沿技术、方法,则予以补足高额薪金,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解决后顾之忧、也能促其学以致用,并推动新技能的快速转化。2.2.2扩大研究过程的协作范畴。研究型医院立足于临床,通过科研成果的应用又反哺临床,财务部门应大胆打破原固有的诊疗组或专业科室的划分樊笼,通过科学测算与合理核算,核定内部结算价,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调整机制推进跨专业合作、推进研究单元与临床单元的强强联合、实现病种资源的全院最大化共享。例如实行病例的协作提供,对研究项目缺少实验案例的,可以经院职能部门核实后向全院乃至兄弟医院有偿征集,实现研究协作范围的极大扩展。2.2.3用足成果奖励的激励作用。首先,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总量,重点体现于对成果奖励的额度方面;其次,采用灵活多变而又不失相对公平的政策制度,通过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激发研究人员的创作激情;然后,尝试实行分段切片式奖励,将成果奖励金部分分解到研究过程中,阶段性地推进研究进程,确保研究进程与最终研究成果如期保质完成。2.2.4缓解创新风险的各种压力。多措施、过程化监控与降低创新研究失败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临床试验阶段,对因实施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带来的医疗风险由医院全额或部分承担,最大限度地推动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完善首席科研专家的薪酬分配方案,促使其切实肩负起教学及科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任务,积极发挥其在研究单元与临床单元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2.2.5允许研究与临床单元互换。将理论研究人员与专业业务人员进行相对明确的单元划分,研究单元预发部分薪酬,视成果等级予以甚至高于余额的奖励;允许建立退出机制,对自认研究结果无望的,经评估允许在中途转为临床单元,但不再补发余下部分薪酬;允许建立介入机制,对自认有信心中期介入的,经评估允许其在中途接管,之前研究单元被截留部分薪酬在获得成果后一并作为奖励发放给新研究组。

2.3注重实效,促进转化

通过科学设计与全面核算医疗科研成果投入产出率,考核比较研究项目的转化成效,考核结果直接与研究者的薪酬或奖励金挂钩。其投入包括研制成本、期间费用和成果奖励;产出主要是研究成果应用后,在一段时期内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于该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所带来的收入减去在应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其中:研究成果投入产出率=期间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投入成本之和。

3研究型医院财务专业研究探索

医院财务管理作为研究型医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勇攀学术高峰,反哺财务管理实践,发挥管理出效益的作用。尤其是在公立医院改革多项内容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当前,研究型医院的财务部门唯有把握当下时态、创新管理思路,通过“提质增效”,改变原有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卫生经济的转型升级,才能切实提高公立医院改革成效[5]。

3.1确保一个步调

围绕医改目标,突出研究型医院的特点与要求,从财务的角度积极探索创新与应用,改革财务流程、创新结算机制、革新组织架构、探索管理机制,顺应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对研究型医院财务专业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体现研究型医院的技术全面性。

3.2借助两个工具

借助“互联网+”和管理会计[6]这两个先进的工具与方法。3.2.1借助“互联网+”平台“互联网+财务”将促进研究型医院的财务管理由静态转为动态,实现研究型医院内外各部门的协同管理,能够实现区域内卫生经济数据的共享。利用区域内“互联网+”平台,可以探索提供在线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床边结账等便捷的结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利用区域内“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工具,科学分析患者流量分布,据此合理配置财务人力资源,从而科学提升财务服务质量,推动医改整体成效的体现。3.2.2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于研究型医院来说,科学的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能够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较大化;通过杠杆职能的发挥,结合研究型医院自身战略目标,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提升研究型医院的管理效益。引进战略管理会计、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相对价值表法(RBRVS)、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法(BSC)、作业成本法等方法与工具,从研究型医院的司库管理、成本核算、精细管理、决策提升、绩效评价等几个重点方向突破,创新财务管理方式,真正体现财务管理出效益、出大效益。

3.3通过三个途径

通过“强体魄”、“修内功”“提效能”三个途径[7],创新运营管理模式[8]、争取生存发展能力、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实现内部精细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以体现公益性为出发点提升服务效率、以最大限度提供医疗服务为目标,提升服务效率。当前的主要创新方向有:①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模式(PPP),缓解卫生计生行业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引进竞争机制以发挥“鲶鱼效应”,同时引入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研究型医院的效率与效益;②建立并完善总会计师制度,积极发挥其经济分析与整体把握功能,合理调度与配置研究型医院整体资源,提升研究型医院资产整体利用效能;③积极处理好医改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的关系,吃透财会准则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精神,重点在政府会计领域,尤其是全面预算管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管理会计在研究型医院改革中的引进、研究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等财务前沿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④进一步加强研究型医院内部控制监管的探索,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准绳,促使做到“不盲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四不为。总之,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研究型医院的财务管理唯有走持续自主创新的道路,促进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自身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研究型医院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秦银河.研究型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3]王发强.研究型医院发展历史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7-11.

[4]张薇.医院现行绩效管理的补充措施[J].现代医院,2015,15(04):137-140.

[5]王延军,李维开,刁天喜.研究型医院在医改大格局中的使命与任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12-15.

[6]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李乐波,马新丽,高彦兵.新常态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思路探新[J].现代医院,2016,16(03):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