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多元化教学措施及作用

中医急诊多元化教学措施及作用

作者:赵海滨 李冬华 张秀静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临床急救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元化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相结合,讲授、讨论、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运用,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2],笔者将之应用于中医急诊学教学实践,效果颇佳,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从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应用必要性、基本方法探讨、问题展望3方面详述如下。

1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急诊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临床急救医学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形势,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急诊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该学科临床实践性极强、难以掌握等自身特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3]:(1)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自学能力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具体方法探讨

多元化教学基于“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结合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我们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如“人工气道”一章,在课堂授课时采用了大量图片、视频及建立人工气道时所用实物诸如口咽通气管、气管导管、喉镜等,此方法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于一身,提供了一个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互性很强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2PBL教学法,突出中医急诊临床疗效

PBL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课程讲授模式,在国外发达医学院校已广泛应用。其基本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共5个阶段[4]。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目前临床急救过程中,现代西医面临诸多问题,笔者由此引导学生开辟新的视角,寻找中医治疗切入点,如讲授“外感发热急症”时,首先在课前进行临床调研,西医药抗感染的同时,明确柴胡制剂、清开灵、双黄连、炎琥宁等“清热解毒、退热”中药的良好疗效,然后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最后教师围绕中医药临床急救治疗切入点进行讲解、归纳、总结,以其“简便效廉”的优势凸显中医急诊的临床疗效,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心和理念。

2.3案例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急救思维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5]。在中医急诊学教学实践中,以临床案例形式体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能亲身体验中医治疗急症的诊断及急救思维过程,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如“急性脾心痛”章节,我在开始讲解教材内容前先引用一个典型病例,首先让学生分析急性脾心痛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及中西医治疗,同时,由教师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料,采用暗示、启发等方法拓宽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对急诊学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学进行初步体验,然后由教师讲解,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急诊急救临床思维不同于临床其他各科的先诊断后治疗常规程序,急诊是医生敏捷运用四诊,实现快速诊断,迅速确立治则和治法,及时、准确地予以临床急救[6],因此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熟练掌握,诊断思路要系统而宽广,必须抓住危及患者生命的首要矛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这些通过案例教学法可较好地传授给学生。

2.4临床观摩教学法,注重提升学生临床操作技能

临床观摩教学法是将某些典型病人请进教室,或模拟病人,现场观摩教学。强调理论与临床相结合,避免教学与临床相脱节,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易于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临床急救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中医急诊理念及临床思维虽具有指导价值,但现代急诊技术及急救操作技能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鉴于此,我们分批次组织学生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观摩示教室及抢救室内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术、气管插管、院前救护等模拟演练,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提升了急诊急救能力。目前,已有研究表明[7-8]: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以病例为引导(CBS)的中医急诊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加强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准确实施急救的综合能力。当然,中医急诊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西医急诊技术培训模式,教学过程应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框架下突出中医急诊能力的运用,加强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基本技能的培训,如切诊方面:休克(可能肌肤湿冷,脉微欲绝)、心脏呼吸骤停(脉搏消失)、心律失常(脉律不齐)等,力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问题与展望

目前,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采用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并不是说完全抛弃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没有扎实的中医急诊理论与专业知识,临床急救中不能即兴使用,无法成为“高素质”的中医急诊人才。但正所谓“尊古而不泥古”,如何做好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接轨,是目前多元化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同时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并非是孤立单独进行的,必须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做到各个具体方法的有效结合,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但多元化教学是中医急诊教学改革的有益借鉴及尝试,必将在中医急诊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