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家长参与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护生进入医院实习意味着临床阶段开始,是介于学校教育与准备参与社会工作的转折点,实习前培训又是护生向护士这一角色转换的预演。由于现阶段护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具有自尊心强,不易接受批评教育,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特点,而且中专生知识水平、文化层次相对大专生低,接受能力较差,对病区带教质量和临床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也给带教老师增加工作压力。实习前家长一起参与岗前教育,使家长更多了解医院文化,实习计划,更好地督促自己孩子养成良好责任感、慎独精神,对一个将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护生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家长参与实习前培训的做法及效果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0年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江门中医药学校在我院的实习护生共112人,均为女性,年龄(18.1±1.53)岁,全部为中专生。将112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人,两组护生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上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观察组中家长参与实习前培训,对照组只是护生参与实习前培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培训内容、课时相同,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士仪表、言行举止的要求,职业道德,医院环境特点,医院服务理念,病人安全,护生心理素质要求,职业暴露的防护,护患沟通技巧,护生实习考核内容等。观察组,培训结束后由护生及家长在培训内容上各自签名并写上电话号码,一份由护生及家长保管,另一份交医院护理部存档。在实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话交流的方式与参与岗前培训的家长进行沟通,每三周汇报护生的工作、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一次,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将家长的反馈意见传达给带教老师,对有不良情绪或组织纪律懒散的护生要注意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来提高学习效果[1],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评估、分析护生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培训及教育。以上的情况做好记录。对照组,在培训内容上由学生签名及写上电话号码,一份由护生保管,另一份交医院护理部存档。   1.3评价方法   采用征询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结合实习结束前两组护生实习期间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问卷调查表自行设计,评定指标分5大项目共100分,内容包括:工作表现30分;品德修养20分;学习态度10分;护理技能操作30分;组织纪律10分。每个大项目分别再设定5个评定内容,共合计25项评定内容,并包括每项具体分值,评价内容有学习、工作态度、沟通能力;专科技能、操作掌握情况;服从工作分配和安排、遵守劳动纪律及请假制度;态度和蔼、关心病人、主动服务;仪表端正大方,整齐清洁;虚心学习,团结合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技术;护理文书书写及交班能力等。问卷调查表由各科指定几位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表现分别评定、记分并进行统计。成绩评定标准优秀(100~85分);良好(84~75分);及格(74~60分);不及格(<60分)四个档次。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6名护生有31名取得“优秀”占55.36%(31/56),对照组取得“优秀”护生占35.71%(20/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护生占91.07%,对照组“优+良”护生占6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生综合成绩评定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家长参与中专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我院所接收的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江门中医药学校的实习护生均为中专生。而近年来,中专生生源素质普遍较低且不平衡,许多护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等问题[2],在与该两校老师及班主任沟通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热爱护理专业而就读,而是出于谋生的需求和家长的意愿而选择护理专业,这些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亦有部分学生在就读这一专业前满怀信心与理想,希望得到社会和亲人的认可,但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她们表现出对护理专业的动摇情绪。由于现在的护生为90后,她们的生活条件较好,但独立性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接触病人密切、技术操作多、责任重大、工作紧张的特点,被认为是脏而累、充满高压力的专业[3],因此部分学生表现懒散不主动,学习不专心,产生畏难、沮丧情绪,随便请假,更甚者出现旷工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中专护生实习前岗前培训,其家长参与非常必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普指出“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或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身心才能健康发展。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而家长面对自己一个或两个孩子,所以有些问题处理上,家长有着学校和老师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弥补学校和老师不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家长与护生同时参与岗前培训,让家长初步了解护理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其子女将来的工作特点,为今后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或护理部人员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顺畅打下基础。   3.2家长参与中专护生岗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的好坏是护生从学生顺利转换为护士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由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直接进入实践工作。护生直接面对陌生的患者和各种复杂的疾病,还有病房、治疗室、监护室、抢救室内各种抢救器材、治疗药品、各型监护仪器。医护人员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忙碌的情景,使她们被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胆怯及陌生的心理代替。为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护士这一角色转换,家长鼓励和支持起重要作用。从表1可以了解到,观察组优秀护生高于对照组,虽然两组良好护生差异无显著性,但观察组优+良护生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及格护生低于对照组,总体来说,观察组护生的表现优于对照组。这与观察组家长参与岗前培训有关。参加岗前培训的家长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能更好地诱导其子女渡过这一心理过程或减低、缩短这一紧张、恐惧的时间,亦能鼓励护生大胆地去学习与患者、医生、同事、老师的沟通,这与管林丽[4]等报道相符。#p#分页标题#e#   3.3家长参与岗前职业素质教育对培养中专护生良好的素质起促进作用   护生职业态度直接决定她们在实践中一切行为,而择业原因是影响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5]。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合到提高护生素质教育培训中,中专护生及家长参与岗前教育,使她们认识到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并使护生在思想上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并强化护生对护理性质的认识,体会护理工作的内涵,并使家长督促自己的子女,从现实意义上鼓励自己的子女,在实习期间遇到挫折,要勇于承认和正确对待,努力寻找和把握正确的方向,从而使护生在实习中理解护理的各种意义。由于中专护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而临床护理工作不断拓展,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进入临床护理领域,对中专护生的各种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4]。   总而言之,家长参与中专护生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对中专护生职业角色的转换及护理工作的理解起了促进和支持作用,为护生今后的职业规范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