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

作者:李海云 单位:石河子市绿洲医院

采取必要的社区和家庭护理对策,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积极治疗原发性躯体疾病,给予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增强患者家属对患者康复的信心,改善家庭成员及社会成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建立患者与家庭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在社区建立精神病患者管理档案,定期复查,督导服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复发的概率,在控制好原发性躯体性疾病的同时,可大大减少精神症状复发的病例。

加强对家庭社会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医护人员要在病区宣传相关精神卫生知识,预防措施,让探视者了解精神病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日志,给患者更多的体谅、理解、关怀和爱护,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不断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出院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消除患者对疾病复发的恐惧心理,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树立信心,逐步回归家庭和社会,达到康复的目的。同时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做到消除偏见,给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转变医学模式,实行个性化护理。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受药物效果的限制,因此,要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心理安慰和行为上的指导,用心感知患者的冷暖病痛,用善良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患者,不论患者的贫富,职业,地位都一视同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份真诚,多一些微笑,多一句鼓励,而少一点冷漠,少一份疏远。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和治疗,特别是女性患者,因为女性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评分均高于男性。

精神障碍类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高血压伴发精神障碍3例(6.2%);老年性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1例(2.0%);肝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伴发精神障碍8例(16.6%);老年性抑郁症11例(22.3%);老年癫痫伴发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痴呆18例(37.5%)。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2.0)。老年性各类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精神障碍(肺性脑病)感染是重要的促发因素。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二氧化碳储留和脑缺氧。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在90%以上,开始为嗜睡,可出现朦胧状态,病情加重可发展为昏睡,由昏睡可转变至谵妄、错乱、昏迷状态,也可突然转入昏迷。②躁狂状态。③焦虑抑郁状态。④可出现短暂、片断幻视、幻听和被害妄想。⑤在高龄或有动脉硬化者,当意识障碍消除后可能发生欣快、多言、近事遗忘、虚构、错构、等柯萨可夫综合征和痴呆状态。神经症状有扑翼样震颤、痉挛发作、肌痉挛、锥体束症、眼球运动障碍、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

2高血压伴发精神障碍发生在严重高血压患者,亚急性发病,严重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焦虑、忧郁、悲观,主诉增多,对死亡恐惧并仍有躁狂症状。

3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于微血管病变、心理因素、及维生素缺乏、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精神障碍表现:①神经衰弱综合征:疲乏、失眠、烦闷、疑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②抑郁状态。③焦虑状态。④幻觉状态:偶有一过性闪光、闪电或各种彩色物体的幻视。⑤意识障碍。神经状态则表现为感觉障碍、自主神经改变运动反射改变、脑卒中等。

4肝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①急性肝性脑病: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呈嗜睡、昏睡、谵妄或兴奋躁动、错乱乃至昏迷。疾病初期可有迟钝、少动或多言、喊叫等轻躁狂表现。少数病人在疾病后期可出现短暂或不可逆的遗忘,甚至痴呆。②慢性肝性脑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持续性精神障碍,表现为人格和智力改变,性格变的急躁、冷淡和乖戾,伴智能障碍。嗜睡、昏睡、错乱状态或昏迷。神经症状多发生在精神症状后,有构音不全、扑翼样震颤、痉挛发作、肌张力增高和病理反射等。

5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血氧含量的降低等因素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精神症状。同时好争、激动、敌意、过分认真的A型性格易发冠心病,也导致了易出现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状态,妄想状态,可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意识障碍,失神、晕厥发作。神经症状可见脑卒中、痉挛发作。

6老年期抑郁性障碍老年人由于社会支持系统减少,丧偶,经济条件差等因素,在老年病房里患抑郁障碍的比例较高,尤其在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高达63.13%。老年抑郁症与青壮年两者之间临床表现是否有本质的差别,尚无统一认识,但至少本病受老化过程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仍具有一些特点。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激越混合状态,患者对情绪活动难以正确表达,焦虑、抑郁、敏感、自卑、兴趣索然、孤独、精力下降、自感身体疲惫,经常提不起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常自责自罪,主动回避社会一切活动,悲观消极有自杀行为,心境节律改变,睡眠差,多数患者伴有躯体或生物学症状。

7老年性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后呈病者面容,意识朦胧,定向力差,常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表情漠然、情感活动淡漠,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沉默不语,有片断幻觉存在,易激怒,行为紊乱,有冲动伤人与毁物行为,睡眠差。

8老年性痴呆所致精神障碍老年人引起痴呆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精神病房半数以上。两者均可引起精神症状。阿尔茨海默病以记忆障碍为首发症状,起病缓慢,伴有定向、智力障碍,病情加重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失眠,焦虑、抑郁、恐惧,妄想,人格改变,多疑猜忌,情感淡漠,动作单调、刻板,怪异行为。神经系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原始反射,等等。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别,血管性痴呆发病较急,以记忆障碍为主的限局性痴呆,判断力、自知力较好,人格改变不明显。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机能的改变,加上社会生活的改变,活动脆弱,情绪不稳定,伤感、抑郁、敏感多疑、自卑,由于生活环境、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各种生活负性事件如丧偶、离婚、罹患各种躯体疾病,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等因素的刺激,均可导致老年人躯体和精神世界发生改变,产生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为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不安隐患因素,影响到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p#分页标题#e#

本研究显示:老年期各类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伴随躯体疾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精神病医学和老年病医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而对老年性精神病的干预对策,又可大大减少老年性精神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不仅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组织与管理,使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而且使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控制病情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缩短。随着社会向多元化发展,家庭结构从形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年人无人陪伴现象越来越普遍,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明显突出,因此各级政府、社会要创办一些不同形式的老人寓所,配备适宜的医护人员和服务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保障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通过对48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并给予干预措施都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障碍症状,可见,老年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