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建筑的发源分析

谈生态建筑的发源分析

 

生态建筑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建筑师保罗.索勒里首先提出的,在他创建的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中,他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并为一体,即生态建筑学。1969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在他所著的《结合自然的设计》中进一步阐明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即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本文试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剖析生态建筑的源起。   一、古代人类的自然观   人类诞生的最初,完全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在享受着自然赐予的同时也承担自然灾难。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从露天、洞穴、简易的天然材料所搭建的遮蔽物慢慢发展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一直遵循着学习自然、尊重自然的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经年累月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学习自然和防御自然中发展了建筑观、建筑形式和建筑技术。   在古埃及,沙漠提供了富足的石头,峡谷和三角洲的自然景观培育了古埃及人的审美经验和形象构思特点,金字塔就像是人工堆垒的山,与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分的协调,这是古埃及文明研究自然形态并把它们抽象为几何学的成就。古希腊文明研究了自然形态与人体,并将它们抽象为几何学,从圆、三角形和矩形中得到和谐比例以建造神殿和庙宇,在人、建筑、自然和神灵之间寻找一种和谐的关系。古罗马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拱券技术,拱券的使用改进了石料梁柱结构的承弯能力,使材料能发挥出其自然天性的作用。加上天然混凝土的使用,使结构更加坚固的同时也节省了材料。我们的祖先从事农业生产时依靠天时、地利才可能有好的收成,对自然的态度是依赖、顺从、退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法自然”和“为无为”,要人们遵从自然规律,不要按人的意志强加,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无论是审美、结构还是建造技术,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向自然学习,研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并运用到建筑中去。   二、生态思想在近代的表现   近代欧洲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在强调“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过许多精辟论述。在对西亚、希腊等地区居民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历史分析总结时,恩格斯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还指出:“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西方的一些建筑家更是在建筑设计中认识到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除了与其自身的空间形式有关外,还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体现建筑的造型美,而且还具有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精神功能,从而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它的审美特性。如美国现代建筑家莱特就提倡“有机建筑”。他设计的“草原式”建筑以其安谧的水平展开的形象,静悄悄地融入美国西部一望无际、天地相接的大草原,使得建筑就像天然生长的植物一样在大地之上攀附和蔓延。他设计的“流水别墅”在一个小瀑布之上,利用钢混结构的悬挑能力,使各层挑台向周围幽静的自然空间远远悬伸出去。整个建筑与当地的地形林木,山石流水自然交错,相互渗透,加上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整座建筑富有自然神韵。   三、对生态建筑认识的统一   工业革命给建筑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而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机械化的建筑失去与环境的联系,形式主义使建筑缺乏对自身内涵和本质的思考。脱离自然法则的建造活动不仅限制了建筑思想和实践的进步,同时也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而这种平衡的改变则带来了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人口问题、工业化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重大公害事件,终于使人类保护自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意识又再一次被唤醒。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呼吁:“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协同一致,运用知识建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千秋万代,维护并改善人类的环境,业已成为人类必须遵循的崇高目标。”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发表了《21世纪议程》,各国空前一致地达成了协议,表示要决心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全球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也促使人们对地球上的大型人工建造物——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现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约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占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环境意识成为建筑作品的命脉所在。建筑师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建筑纳入生态系统中,重新认识和评价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也就应运而生。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这一人工自然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生态系统,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定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空中、地面、地下的有机结合等;应尽量考虑利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主张使用再生材料、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依据环境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与建筑空间的功能、性能及成本要求来设计;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对于那些使用功能发生改变或者设备陈旧、缺少的老建筑,只要还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就不再采取拆毁重建的方法而是利用现代技术对它进行改造或扩建,即“旧建筑更新再利用”。#p#分页标题#e#   四、结语   回看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盲目崇拜——肆无忌惮糟蹋——理智尊重这三大变化。追溯生态建筑的源起,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理论中探寻理论根源,也可以从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中找到直接起因,而归根结底,它来自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其核心所在。今天,在环境恶化和能源日益不足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却彼此日益疏远,我们应该重新重视尊重自然、学习自然的传统,学会用最经济、最天然的手段达到抵御各种不利因素,并获得舒适居住生活空间的目的,遵循一种源于自然的建筑思想——生态建筑思想,来带给建筑新的自由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