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范例

园林规划

园林规划范文1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美化了城市环境,并起到了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属于市政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满足人们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势在必行。

1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重要性

1.1增添城市生机,便于人们亲近自然。我国城市化水平日渐提升,城市规模随之扩大,农民居民不断涌入城市,不但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对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1]。在城市生活中,要想为人们提供静谧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融入自然,更好地进行锻炼,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既可以为现代城市增添生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情趣,又可以使人们亲近自然,身心得到放松。

1.2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保证人们健康生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却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污染问题、生态问题等。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多方关注,科学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下的重点。环境持续恶化产生的不良后果,对于人们的美好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并且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将乡村景观及时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促使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低碳环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3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乡村景观包括自然优美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进而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乡村景观中的自然景观大多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直接体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元素,是进一步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的关键所在[2]。设计人员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保证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人文性,更好地展现乡村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促使各种景观元素完美融合,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2.2坚持包容性原则。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充分体现地域性特征,设计人员应遵循包容性原则,保证风景园林具备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既体现乡村景观的设计特色,又突显城市风景园林的魅力,拉近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

2.3坚持协调统一性原则。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对不同地区的历史、自然、经济、文化等有充分了解,综合考虑诸多元素的融合价值,实现各种元素的协调统一,设计出更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风景园林,保证乡村景观设计的协调性、统一性。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合乡村景观的有效策略

3.1传承发扬乡村文化,有效融入乡村景观。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接受,充分体现出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原创性[3]。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为乡村景观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更好地融合乡村文化、传统元素等,吸引更多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以满足大众的健康生活需求和美好生活追求。实际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可在园林道路两侧添加乡村元素的特色建筑,或者直接设置民俗文化展示区,促使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入乡村景观、乡村文化。

3.2有效突显田园风光,充分了解乡村生活。现阶段,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城市中的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十分向往。因此,可直接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如特别规划出一片区域,添加农田、水井、农舍等代表性设施,使得人们在参观风景园林的同时体验各种各样的乡村活动[4]。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规划设计出农田种植区,定期开展农作物采摘活动,使得人们一边观赏乡村景观,一边感受丰收的快乐。人们对于乡村生活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后,将更珍惜现有生活,会全身心投入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3.3有机整合农耕景观,完美融合设计元素。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把乡村元素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实现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乡村地区的历史、风俗、人文等,巧妙地运用乡村景观元素。要将乡村景观元素有效融入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建设中,就要对当地的主要作物实施保护,更好地推动农业健康发展、生态协调发展。实际开展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时,可以通过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彰显城市风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融合地区特色的乡村景观元素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带动当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本地人观赏乡村景观元素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时代特征,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文化内涵,有机整合特色农耕景观,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积极拓展他们的生活体验,不断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3.4经济生态和谐统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周围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控制不利影响,妥善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巧妙融入乡村景观,并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统一规划,充分保证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后找到核心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另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乡村景观的设计要点,保证原有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突出乡村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5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必须提高创新意识,一味地墨守成规、盲目照搬不可能设计出别具风格的风景园林,难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合理加入乡村景观,大胆创新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案,可使人们体会到乡村文化的独有韵味。乡村景观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在更加舒适的园林景观中参与活动,放松身心,继而产生归属感,获得发展动力。

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效融合乡村景观的发展建议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高架桥、机场、新城新居扩建等均对乡村景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5]。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维持生态平衡。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合理设计乡村景观,并利用互联网宣传特色景观,使乡村自然景观建设吸引到更多游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景观的综合价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不同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让传统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同时体现乡村文化和外来文化,各自展示长处,创造出最具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

5结语

园林规划范文2

1.1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的小区绿化,最主要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其次就是提高小区绿化的功能性,因此,基于城市居民区绿化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切实结合这两方面,合理的进行设计,突出绿地的应用性,而不只是摆设。

1.2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区绿化率,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较好的小区绿化,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因此,在对小区进行绿化时,一定要注意完全覆盖黄土,使整个的居住环境凸显绿色;其次,就是要根据整个小区的建筑特点、走廊特点等进行相应设计,使之能与小区的硬件相吻合,而且能够依据不同的年龄层,设计不同的绿化带,更能有效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也就是使绿化的功能性得到有效增强。

1.3整体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在整个的城市居民区绿化中的设计应该体现以下几点:①小区绿化设计时一定要保证绿地设计在规划中的均匀分布,同时,还要注意与小区走廊的结合,使小区绿化能够更加和谐;②园林设计时一定要使整体设计与小区格调相统一,当然在统一的同时也要体现个性以及构思的独特;③整个的园林设计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植物的搭配、剪裁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风格。

2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2.1城市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的地方,是给人们减压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规划应秉承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要依据公园内不同的地形,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公园的功能区域有机结合;第三,要注意公园的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相结合。

2.2城市公园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公园规划一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注意与环境的结合,因此,城市公园规划一定要利用不同的乔灌木、不同季节植物等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能够在每个季节都能焕发光彩;其次,就是要注意公园整体的规划线条一定要流畅;另外,在对公园环境进行完善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然景观,更多的展现自然美。

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的应用中,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发展较葱郁的树木,能够真正达到绿化城市街道、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在整个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遮阴式、密林式、群落式等不同的设计方式,并注意乔灌木的结合,使城市街道防护林能够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4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重的场所,因此,在整个的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之能够满足大学生生活、学习等不同的状态,例如:可以以高大的乔木为基调,配合灌木、花草等进行配置,还可以利用一些爬藤植物设计一些植物走廊,方面大学生在炎热的夏季乘凉学习。

5结束语

园林规划范文3

现如今随着树林边缘主要配置花灌木,特别是将常青树设为衬托背景的花灌木,无论是在体形方面,还是在色彩方面所起到效果都能够较好的将景物进而突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景物的自身特点,而且对于园林整体的气氛营造都是起促进性作用的。

2如何在统一中呈现多变的效果

在对于园中进行科学的规划方面上,应当尽可能的将其总体布局做到统一化。对于多样性统一也被称为统一与变化。它是指园中的组成部分,即:其体形、色彩、线条以及相关与风格等等,不仅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与一致性,所给人的感觉也较为统一。由于其一致性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所导致统一感的强弱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对于一些非常相似的部分,则会立刻给人一种庄严、整齐以及肃穆的感觉。但是如果过于死板的统一,则会给人一种沉闷、呆板、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应当尽可能的在统一当中,寻求相应的变化,或者是在变化之中寻求相应的统一。(即:多样化的统一原则。)在自然山水当中,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长期以来,两者都是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通过不同的内容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类型各式各样的风景特色,而每一种独具特性的风景都将会给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触。在此之中,对于一些能够使人能够感受到心情愉快的风景,通常都是由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而对于协调统一的程度,通常情况下则将成为衡量美的一个质量考核标准。其次在对局部与整体进行相关统一时,应当尽可能的将功能分区之中的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分化与区分,尽量的让分区与分区之间,园林与园林之间都能尽可能的体现出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各个功能分区来说,由于其内容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内容的组成部分方面上,很难确保其能够相互之间协调统一。变化对于园林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对于园林来说,变化是产生美感最主要的途径,通过不断的变化能够促使其园林在美的方面上具有韵律、节奏、联系、分隔以及开朗等。而如果一座园林失去了变化,就如同沙漠般一样死板,那么园林的艺术将根本无法得到体现。

3观赏中的审美尺度标准

在园林当中运用最为广泛就是比例与具体尺度,由于影响园林的制约性因素有很多,并且对于一座园林的审美方面,主要也是以使用功能与自然景观的作为相关依据,因此评判其观赏效果的好坏,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园林当中的景点是否具有变化性与动态性。例如:雄伟宽广的广场之中,设置了喷水可达数十米的喷泉群;庭院之中筑起了一座小型水池,池中放养着各式各样的金鱼;开朗的大草坪上,种植者一株树冠开阔而又高大挺拔的悬铃木等等;都是极具观赏性的。而所谓的比例尺度是否适宜,则应当尽可能的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无论是分区规划,还是相关的建筑、水面以及道路等相关的具体布局都应当尽可能的服从整体,从而确保园林的主体景物在整体当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如果不然很可能导致“一物不当,全局受响”。而在通常情况下,观赏比例的具体标准主要则是指:园林当中的具体景物在外形方面都应当特别的注意。而在此之中,对于景物自身各个部分的上的要求应当尽可能确保其长、宽、厚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对于景物与景物之间,景物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应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对于这两种关系,则应当尽可能以数字形式来对其进行表示,而是鉴于人们感觉上,经验上的审美概念。所谓“尺度”既有比例关系,又有匀称、协调、平衡的审美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联系人的体形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所熟悉的大小关系。园林中一切景物、设施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平均身高、肩宽、足长都与园中的许多设施和构筑物有直接的关系。如台阶的宽度、栏杆的高度、路的宽度、大门的高度等,处处都要以人为标准,考虑到人的使用尺度、习惯尺度及与环境的关系。除去实际生活中要求的尺度标准之外。还有意识形态上的超越生活以外的宏大的尺度要求。比例与尺度两者的定义比较接近而且含混,造型艺术方面常常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由于它们不是数学公式,有人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原则。

4对称与平衡的规划设计

自然界中存有两种对称:①两侧对称,如人的双手、眼、耳等,植物的对生叶等;②辐射对称,如海星的轮生触手,菊花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等。对称的布局往往都是干衡的,这种平衡也称对称均衡。对称的布局具有明显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相互对称的两组景物质感与量感完全相同,如大门两边在两个对称点上种植两株同一种、同等大小和形状的树木。大小不同的两个树丛,分布于轴线两侧,离开支点的距离、大者小、小者大,则能产生平衡感。不对称的平衡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的感觉。因此,广泛运用于自然式园林中,大至整个园林布局,小至树丛、树群、散置山石、自然水池的配置,往往那些不对称平衡的景观更接近自然,由于摆脱了人为的、生硬的、机械的对称,所以到处都能发挥自然风景的特点与风貌,不受对称与平衡的约束,远远胜过定点定线去欣赏那些呆板的对称,这样不是更与人们置身自然,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的心理相吻合吗?

5园中的联系与分隔

园中各个景物与景区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都要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种是有形的联系,如道路、廊、水系等交通上的相通;一种是无形的联系,如景观的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相互对比等。在空间构图上造成一定艺术效果的联系关系,还要尽力使景物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联系是求得园中各个局部组成一个整体,分隔是因功能或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分隔同联系一样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的重要手段。经过分隔后的小区中,便于布置成具有特色的内容与四周有不同的情趣。分隔的内容及其手段要配之得当,如读书区与喧闹区应用粉墙、长廊来分隔,体育区与教室区分隔用林带。这样既不受外界的影响,又便于独创一格;再者可以引起大与小、开与合、动与静的对比效果。

6结语

园林规划范文4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适应性原则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生态的平衡,从而能够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好。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从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园林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善和保护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所采取措施要基于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和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这样能够确保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保证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能够顺利的进行[1]。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相比较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模式,具有施工周期长、规划设计项目多以及参与施工人员多等特点,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规划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园林的需求,从而能够通过满足民众的精神世界实现对精神需求的满足[2]。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早已实施,而且在很多方面已取得良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进度,因此,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2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

2.1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来说,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艺术性,这也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初衷,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园林的艺术性满足民众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追求。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进行单独园林景观的设计,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将多个单独的园林景观进行有效整合,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园林的艺术魅力。如,圆明园和颐和园等古代皇家园林,设计师是通过将山水、树木以及亭台楼阁等单一景观进行整体结合,最终形成艺术性较强的园林景观,所以园林设计师也要善于利用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将所有单独景观进行整合,这样既能体现出园林的艺术性,也能让民众感受到城市园林特有的魅力。

2.2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历史性。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自然也要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所以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历史性,如果脱离了历史,园林的艺术性也会大打折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的发展历史以及人文等内容融入到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让城市园林能够散发出城市历史文化的气息,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园林的地位也会得到一定提升[3]。

2.3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人性化。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所以园林规划设计中自然也需要具有人性化,这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对城市园林进行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休息区域和遮蔽风雨区域等,除了要考虑到普通游览者的需求,还要尽量满足特殊游览者的需求。如,在园林区域内设置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对于老、幼以及孕妇等设置专用休息室等,这样一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果才会得到游览人员的肯定和认可。

2.4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生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初衷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便是一个在城市中心建设的自然生态公园,中央公园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纽约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了世界各大城市争相模仿的典范。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融入生态性的特点,这样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4]。

3园林规划设计的适应性原则

3.1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工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随着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愈加严重,一旦城市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阻碍城市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都竭尽全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恰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因此受到极大关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能盲目进行,毫无目标,应该根据城市所处地区以及气温和气候的变化对园林进行有效规划设计,从而使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如,我国南方城市,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不仅常年高温,降水充沛,而且河流很多,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对河流资源要充分运用,不仅能够减少园林改造的成本,还能够实现园林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除此以外,城市园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不同类型植物的合理搭配,在喧闹的城市里为民众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生活空间,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

3.2与城市居民的需求相适应。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能够紧跟城市发展建设的脚步,也是为了满足城市民众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充分采纳民众的意见,并根据民众的需求进行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广大民众都希望能够游历全国,但现实中受到很多因素阻碍,锦绣中华公园就是为满足大众的这一需求而创建的公园,锦绣中华公园成功的将国内各大风景名胜进行微缩仿造,并且按照景区在中国地图上的分布进行布置,也因此获得了“万园之园”的称号。锦绣中华公园不仅突出了自身的特色,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

3.3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适应。园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依靠园林景观无法发挥城市园林的作用,还需要提升城市园林的人文气息,并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适应,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历史文化也是重要内容。历史文化的融入,城市园林带给民众的就不只是对园林外部景观的欣赏,还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并且能够使居民的自豪感得到一定增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将成为园林改造的核心内容,既能丰富园林的内涵,还能够提升园林的知名度,所以园林规划设计师要落实历史文化的融入工作,促使城市园林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并且能够极大满足游览者的精神需求。

3.4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园林的改善,在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创新、独特以及特点鲜明的原则,并且要带有一定超前性,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规划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前,需要遵循2点原则,以大众需求为基础进行设计;以城市快速发展,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为基础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要考虑大众审美能力和需求,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风格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使城市的形象得到提升,还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园林的合理规划设计,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渗透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并且要坚持适应性原则,才能够创造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磊.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探讨[J].现代园艺,2017(20):104.

[2]孙志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9):66-67.

[3]周艳光,郭亚伟.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3765.

[4]张文.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景观生态理念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19.

园林规划范文5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规划;设计;融入

将乡村景观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通过空间的应用、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乡村元素的借鉴,让上海地区风景园林与乡村景观进行交融,让风景园林体现中国乡村美,这对园林本身是一种提升,同时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是极其有意义的事。因此,更好地将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让上海风景园林呈现对于历史、环境、生态以及美学等诸多方面统筹兼顾,让其不仅为市民提供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还能彰显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风貌。

1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以田园风光元素为核心,其中不仅包含麦田、山川、溪水等自然风景,还包含大量的人文色彩,比如村中的袅袅炊烟、辛勤耕种的农民等景象。因此,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文的统一,是山水风光与人文风光的交互。乡村景观有以下3方面特点。

1.1具有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下孕育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广袤的土地上,造就了千差万别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元素的展现上自然不尽相同。乡村景观体现的是当地的文化、习俗,自然会因为所在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乡村景观,大多不尽相同。

1.2具有实用性。秋收的农作物、山上的果蔬等诸多元素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风景因素;而在稻田里辛勤耕种的农民、在山上采集果蔬的农民等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人文因素。土地作为大自然馈赠给乡村同胞的重要资本,是支撑农民生产、生活的不可或缺元素,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因而乡村土地就成为了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因为土地是乡村景观人文因素中无可替代的元素,具有生产性。因此,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不同,其不仅拥有审美性,同时还兼具了实用性。

1.3具有原始性。相比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主要以自然风光为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自然性和田园特性,与水泥建筑物的表现形式不同,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给人以更为原生态的视觉体验,表现手法和线条感相对粗犷。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原则

2.1协调性原则。通常而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精致、细腻为出发点,而乡村景观却以原始、粗犷、贴近自然而闻名。纵然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初衷为人乐道,但如果贸然生搬硬套,而不将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那极有可能出现彼此间格格不入的现象,那么就违背了初衷[1]。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时要注意在保持整体风格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地将其融入。

2.2开放性原则。首先,乡村景观不仅包含山水风景,农作场景同样是乡村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美观而舍弃耕作场景,而是应当挣脱固有的对表现形式的束缚,尽可能多地让乡村景观元素留存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让乡村景观原生态的特点尽情展现出来,保留更多原生性元素,让风景园林规划彰显出更多田园情怀。其次,不要过分拘泥于所占比例,不要仅仅为了追求数字比例而固定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的配比[2];而且不可将不同的景观生硬地进行隔离,而是应当根据审美和设计需要进行彼此间的相互融入,让乡村景观更自然地结合到其他景观当中。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策略

3.1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乡村景观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失去历史文化的乡村景观仿佛失去了灵魂,无论将多么艳丽多彩的颜色或者纷繁复杂的手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都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时,务必将历史文化同步融入其中,确保乡村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应有的保护。例如要在以城市景观为主的风景园林中加入乡村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同样采用借景手法,将乡村景观中的部分场景直接应用其中,通过在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中铺设一条道路将二者相连,在道路的尽头是真实的乡村景观原始面貌,比如耕地、房屋、稻田等,保护了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同时让田园化风景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充分体现乡村文化[3]。

3.2重视乡村景观的农业特性。农业特性是乡村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中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展现其农业特性,例如在风景园林景观中开辟小面积农家乐,以此方式融入、引入农村景观,这样不仅保留了乡村景观的农业特点,还让参观的人通过实际的耕种体验满足对于乡村景观的需要[4]。

3.3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同样是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策划重点内容。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可以开展趣味性农村生活体验活动,例如果蔬采摘,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让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进行采摘体验。不仅如此,还可以增设加工服务项目,通过帮参观者对摘取的果蔬进行加工,收获相应的服务费,当然农家饭服务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5]。通过以上方法,不仅满足了对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要求,同时还能借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参观者的乡村情怀,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规划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逐渐扎根于人们思维意识当中。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生产生活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环境氛围,同时彰显城市精神文明风貌。通过对乡村景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根据协调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在保护乡村景观历史特点的同时,注重乡村景观的农业特性并强化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策略,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同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加彰显上海地区城市风采,让风景园林规划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贤尚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436.

[2]梁钦容.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12-13.

园林规划范文6

1.1 课程定位

1.1.1本课程针对就业岗位与能力目标要求制定教学任务。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岗位),分析各类设计单位和园林工程公司对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制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园林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掌握各类园林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技巧,具备设计中小型园林绿地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独立进行各类景观设计方案图纸的分析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为园林施工技术类课程做铺垫,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1.2本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园林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本专业一、二年级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也是系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技术要求与设计技巧的教学过程,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课程设计依据。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针对性;(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突出技能性;(3)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2.2课程设计原则。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实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原则,按照“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选择典型园林工程项目来设计课程标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1.2.3课程教学设计体现。

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此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方案表现能力;(3)具备运用语言(包括外语)表达思想和写作的能力;(4)具备沟通与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岗位适用、市场需求、技能为主”的原则进行取舍,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岗位适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类型份额不同,从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占45%,从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占20%,从事街道小游园、广场绿地设计的占15%,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占9%,其它占13%。课程的设计围绕园林景观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需求,结合各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课程的设置。

2.1.2市场需求。

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2.1.3技能为主。

根据工程项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分析技术关键点,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进行园林规划方案设计、方案交流与修改、方案文本制作、成果展示与汇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训练等。

2.2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安排

2.2.1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3个层次组成: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层次、园林规划的设计方法模块和园林规划的综合设计应用模块。

2.2.2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习规律,本课程分第二、三学期完成,第二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第三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时间教学68学时),每学期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有所侧重。园林规划设计(一)侧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分析的学习与实践。园林规划设计(二)侧重中小型园林规划项目的设计应用实践。

2.2.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根据主题确定各功能区域的景观布置。难点:景观的立意构思,确定设计主题。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域的景观。

3独创的考核方式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具备详细规划设计与绘图技能,使学生在接受命题后,从最初方案到成稿,有正确的思维步骤、合理的立意构思、科学合理的细部,直到最后准确而形象地绘制。本课程平时作业较为重要,兼专业周成绩与最后成果演示汇报考查,从公正、合理、全面的角度评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3.1成绩项目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成绩设置理论课成绩及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成绩2个项目,理论课成绩经过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评定,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通过方案大作业进行评定。

3.2理论考试评分办法

3.2.1平时作业成绩(7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几部分,按各次作业的最终平均分评定。若平均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加期末考试。

3.2.2期末考试成绩(30%)。

期末考试范围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内容中的掌握及理解部分,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重点,有理论阐述题、填空选择题和有关作图题等题型,总体难度以中等偏难为控制水平,时间以2个学时为准。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通过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特点,逐步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企业紧密结合,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教学中采用“项目带动、六步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共6个步骤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典型的工作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施,必要时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综合评定。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并推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即:我学———我忘———我看———我有印象———我做———我记住,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来掌握核心技能,把课堂、企业、现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

5总结

园林规划范文7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园林建设和规划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有效地对园林所在地区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园林生态环境建设。在现今社会发展阶段,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入手,挖掘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针对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园林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着广泛的需求,如何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性人才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上,能够遵循科学性、技巧性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思路,充分结合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园林功能的实现,这决定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该以实际操作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实践性为中心内容,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进行教育和指导。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活力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教师充分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教学缺乏活力,偏向于单方面的灌输。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教案的使用,没有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不够立体丰满,教学效果有待提高[2]。

2.2考核要求不足,难以督促学生自身能力的加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中,大多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考核,较多偏向于对单一知识点浅显地掌握。另外,也没有对相关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考核。

2.3缺少实践活动,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很多学生还没有清晰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难以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对现实中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流程了解不足,对相关程序没有足够的认识,动手能力较差,不具备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3.1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活动的考核,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课程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对课程考核要采取多角度的多维考核方式。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要求和具体要求进行考核方案的制定。另外,在考核前期,也可以敢于尝试和创新,制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用于学生自身的资料收集和讨论中,例如,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方案等。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进步。

3.2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敢于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自成体系的设计艺术原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旨在使设计艺术原理得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中出现的具有较好示范性和讲解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在讲解中及时穿插相关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另外,也可在课后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掌握。

3.3加强校企合作,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充分团结有效力量,寻找相关的艺术设计园林规划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强强联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相关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4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课程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在课程的改革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作者:王春 单位: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园林规划范文8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创新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出现打破生态平衡的情况,其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发展城市园林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使其生态环境的需求得以满足,也可以使得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对城市园林的创新设计也正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素。

1现代园林设计概述

现代园林设计主要由3个比较传统的要素所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且逐渐从这3个元素中衍生出了空间构成以及动态构成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学的基础理论。而社会的变迁也让人们的审美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代设计理论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在设计方面未知的可能性,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并且符合人们的审美,一般来说,现代园林规划都会通过视觉传达的方法,充分表现出人们的思想。在规划现代园林时,必须将点、线、面作为基本的元素进行造型,理性分析事物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根据美学要求重组现代园林规划,创造一个更加适合的形象。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功能性,且必须拥有一定的普适性。园林设计和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园林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建筑规划,合理配置植物,从而使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能够让各个因素相互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促使我国现代园林能够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生活。

2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

在进行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园林规划设计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一开始就能够表达出设计者对园林绿化方面的理解,以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需求。目前,根据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不难发现,其进步空间是巨大的。在思想方面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也正是城市建设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主题,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极快,这样的意识也变得更加重要。在之前规划城市园林时,考虑的重点内容就是规模和功能性方面,对绿化方面的考虑欠佳,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时,创新理念的使用和设计的合理性显得更加重要[1]。

3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问题

3.1创新意识不足。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时,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目模仿的情况,使得城市园林的特色以及创造性被削弱。根据行业发展不难看出,有很多设计者并没有根据城市特点来进行创新,而是比较盲目地模仿其他城市的园林规划,这也使得城市园林和当地区域难以融合,观赏效果有所降低,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产生了一定浪费行为。一个优质的城市园林规划,不但能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当地的特色,使符合当地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可以给城市带来更多的价值[2]。

3.2设计理念有待改进。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在城市建设理念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设计的一个辅助性的产物,尤其是很多设计对实地考察并不十分重视,只是通过设计图纸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失去了其真实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一些设计并没考虑城市交通和停车等问题,很容易使规划内容比较肤浅,在之后实际使用的时候产生一定的缺陷。应注意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整体存在,一旦局部园林建设方面产生问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3]。

4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

4.1创新发展理念。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准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化建设里的质量要求和规划要求也变得更加突出,不同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完成园林建设时,必须始终保障园林规划的创新性,借鉴之前园林规划方面的经验,不断提升传统园林规划的模式。例如,可以配备一些比较具有城市特色的植被,也可以将一些植物类型相同的植物设计成不一样的形状。不仅如此,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对消防车道进行隐形设置,将其和绿化道路相互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让城市建设的土地使用效率更高,也可以通过将二者相互结合,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具有优化的效果。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到消防,同时也会让城市园林建设的规划更加新颖,园林规划的创新是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极大作用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不断地对城市规划的方法以及内容进行创新,不断地改革规划方法,建立起更加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园林规划模式,才能够真正展现出现代城市的面貌,从而使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获得全面提高[4]。

4.2环境适宜理念。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园林规划与一般景区不同,城市的绿化建设主要是将城市发展类型和建筑规模相互结合起来,通过对园林规划方面的辅助作用,使城市获得综合发展。在城市的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始终保证绿化建设能够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比如在适当的区域里配备比较合适的绿化建设,在人们经常进行娱乐活动或者活动的地域设置更多的绿化公园,促进二者相互和谐发展,合理分析当地城市化建设规模以及地形,使其绿化建设发挥更多的适宜性。不仅如此,工作人员在规划时也要注意周围的气候,建立比较科学的方案,将园林植被运用在比较合适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园林植物浪费的情况,充分使用资源,降低建设和规划的成本,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让园林规划能够真正地帮助经济发展并且保护周围环境[5]。

4.3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城市化建设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以人为本也正是让城市化建设可以遵循这一原则的基本前提,只有规划的内容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才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本质意义。在建设规划时,要将绿化内容和人们生活结合起来,设计方案应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环境接受的能力,也更加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特定的模式,让服务群体能够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得园林建设能够符合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只有真正地让园林建设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帮助园林规划获得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提高稳定规划的环境效益以及总体效益。

4.4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特征。园林是一门较为典型的造型艺术,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部分。不仅如此,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园林绿化的艺术观对现代园林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规划设计的传承和创新。因此,在进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传统的原因处理方法,将城市园林景观和传统艺术相互结合,从而使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够获得更大的提高[6]。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当中也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创新设计方面能够更加便捷,特别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使用更加广泛,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城市园林建设获得更新的发展,同时也让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宗旨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园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面的需求,构建一个更加具有生态文明特征的城市。城市园林的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能够考虑到城市园林方面的实际功能,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效应。在实际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遵循设计的基本性原则,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使城市园林的规划可以更加具备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罗琨.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居舍,2019(30):122.

[2]彭烁,高子惠.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52.

[3]王澍.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9(10):107-108.

[4]徐嘉,张斌.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52-153.

[5]刘宇航.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湖北农机化,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