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言论文范例

艺术语言论文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1

在当时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终结在很多人看来是由于王尔德的被捕,由此可见,王尔德在维多利亚时代唯美主义流派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因而,在王尔德的作品中少有传统喜剧中经常出现的粗俗的语言,反而用词优美、语言文雅,这一特点在王尔德戏剧的人物对白中是显而易见的。王尔德的戏剧主要以上流社会的人物和生活为描写对象,因而这些人物往往都说着优雅浪漫的事情,即使这些事件的内容涉及风花雪月之事,王尔德也总让他们避免用粗俗的语言去进行描述。例如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就能找到关于王尔德作品语言的唯美主义特征的痕迹。《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作于1892年,是王尔德创作的第一部喜剧作品,它主要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家庭和婚姻问题,戏剧的核心是研究、探讨淑女和荡妇之间的区别。王尔德的观点是,淑女和荡妇往往是一念之差,对二者难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划分,比如一个被人尊敬和爱戴的淑女极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荡妇,同时一个臭名远扬的荡妇也不一定就坏到骨子里去。这样内容的作品,很容易陷入粗俗、卑鄙的深渊,很容易失去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对语言和对白的准确度、深刻度和讽刺的尖锐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王尔德用自己的语言天赋,用唯美优雅的语言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氛围,使剧中人物形象十分立体、鲜明。比如,作品中的温德米尔夫人这样说到她的丈夫:“他一刻不停地要寻死觅活来恐吓我,我才接受了他的求婚。可是不到一年,他就追求起各种各样的裙子———各种颜色、各种式样、各种质地的他都追求。”这句话中的“各种各样的裙子”“各种颜色”“各种质地”“各种式样”都在隐晦地指代各种各样的女人,即使是同他人说到这样不堪的事情,温德米尔夫人也努力地寻找文雅的词语优雅地、隐晦地对事件进行讲述。再比如,“他很会动感情的,虽然我该说句公道话,他从来没在一个女人身上花过大笔钱,在这个方面,他有高度的原则”,这句话中的“很会动感情”是一个很精确巧妙的说法,这个说法间接而明确地描述了她丈夫的好色形象,一个滥情花心男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直白的说法更有表达效果、对听者的影响更深刻。王尔德对语言的文雅性的重视也许是来自他天生的浪漫主义,但这样的语言却更加深刻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制造了更鲜明的反差,强调了讽刺的效果。

二、王尔德作品中的悖论语言

在王尔德的作品中,悖论语言这一表达方式的运用是他的作品能流传至今仍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似是而非”的语境,我们能够发现有些词句的语义在表面看来完全不难加以理解,但是当我们细细推敲语句结构,却发现它们常常颠覆了常理、经不起琢磨和研究。与此同时,当我们对这些初次读来难以理解的语句进行一定深入地推敲时,往往会发现这些悖论语言中深藏着另一层意义,从而又建立出“似非而是”的语言环境。王尔德戏剧作品艺术上的特色就是由这一悖论语言表达方式构成的,研究“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悖论语言是我们对王尔德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对其艺术深度和艺术价值进行研究的突破口。在王尔德里程碑式的作品《认真的重要性》中,他将悖论的语言表达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用有违常理的剧情结构和不同于常人的人物形象以及悖论的语言表达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整体,这部喜剧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王尔德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巅峰。通过这种奇妙的组合,王尔德对上流社会视角中的爱情、婚姻、体面、死亡等严肃圣洁的事情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也正是这样,这部喜剧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认真的重要性》中,两位贵族姑娘都希望与品性真诚的绅士结婚,她们的想法也与常人不同———她们都希望嫁给名字是“Earnest”的人,只因为这个名字与真诚同音,这样异想天开的做法吸引了两位贵族公子,他们冒名“Earnest”试图俘获两位小姐的芳心。王尔德就抓住贵族小姐的流于表面不重事物真正内涵的空洞的行事作风,展开故事叙述,使故事向着有违常理的方向进行。流于形式的两位姑娘执着于嫁给名为“Earnest”的男人,与此同时,这两个冒名的贵族公子又希望摆脱名不副实给他们带来的困扰。王尔德在这样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一个个谈吐不凡、言语诙谐的人物,由于这部戏剧的曲折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诙谐的悖论语言,对当时的喜剧文学中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王尔德大量采用了荒诞、夸张、反讽、颠倒逻辑、对称结构等语言形式来达到幽默的表现效果,透过剧中人物对心理活动的真实表现,人物的形象都异常生动,作品的喜剧效果也被烘托到了极致。比如,剧中格温多林和赛西丽小姐产生一些误会时的对话就是运用悖论语言表达方式的典型之处。其中提到的“callaspadeaspade”是一句英国的谚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即为实话实说,而在针锋相对中,赛西丽把它改成“WhenIseeaspadeIcallitaspade”,来表现自己的真诚态度,而格温多林却利用spade的本意“铲子”来做文章,一语双关,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出身高贵,一方面贬低了赛西丽。这样巧妙、机智的对话在剧中比比皆是。

三、王尔德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2

第一方面:备学生。备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基础,知道他们学习的层次,”即对每一个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层次等,这样,在讲课时,我们就不会没有目的,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学生的性格特点等,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第二方面:备预案。教师在讲课的中途,往往会遇到很多突发的不可预见的状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应变机智了。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能考虑到这些即将会出现的状况,那不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之称为:预案。这个备课是很必要的,他是维系教师在课上处理教学机智的根本,以免出现课堂上面对突变不知道如何应对是好的尴尬局面,亦可节约教学时间。自己的应对能力不仅是教学中必需的一种有效方式,事实上也是教学艺术。

二、教学语言对于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从以下几点说明:

1.想象要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教案中的内容,如果我们只是向学生读了一遍,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被激发。一个教师用“没有感情的叙述、平淡的说和教、麻木呆板的表情”给学生讲课,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的教学氛围要活跃,对课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渲染。读者对作品的意义也达到了更好地理解、深入、内化。

2.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大家都知道,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这是语文教师的亲身感悟。一个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生动而形象,丰富而有文采,更要说到做到。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用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述经典小故事,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优美的诗句,还可以用语言来歌颂伟大的祖国的繁华。这些丰富的知识,都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达到词、句的升华完美,情真意切,才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被点燃,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再加上完美的肢体语言,更是让学生记忆深刻,一辈子可能都忘不了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这将促进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学习,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知识的种子。

三、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堂语言艺术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放任而不乱,管理灵活。从以下几点分析:

1.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放开学生,任由思维跳跃

在我们老师中,一些老师习惯于师道,遵循于尊严;习惯于训斥的口吻讲课,这样的课堂就会受到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孩子们是不喜欢这样的课堂的,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最后甚至厌学。作为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路,要开放自由,联想丰富。但是,我们也要管,即三“管”,第一、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

2.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

课堂自由,并不是说,将课堂乱成一团。而是要让学生在自由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过程是有序发展的。由老师作为主导的。

3.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那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会变得生动、有趣。课上45分钟,在前1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这时候,教师要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得差不多为好,中间的那20分钟,学生已经对枯燥的听课有所迷糊了,此时,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改讲为提问,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这样,学生的情绪一定会被激发,探讨25分钟后,最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学生这一节课下来,就会学有所成。

4.采用简短句式

对于小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采用不适合孩子们理解范畴的句子,尽量说一些浅显易懂的句子。学生能听明白,就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5.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而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才能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说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去沿着路线去思考,这样,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能够很好的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提问的方法上,具有渗透性和启发性。

四、结语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3

与普通的语言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使命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为文学作品服务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根据作者的思想,构建一个想象中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情境当中,也许能想象到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出现的,而作者则需要利用一定的英语语言艺术对文学作品里面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描述。在这种具体的描述过程中,作者利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的情绪进行描写,有时候还需要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渲染,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进行塑造,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承担起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或者是寄托作者的哀思,并且给读者分享自己的欢笑。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英语文学的意象性特征是最明显的特征。纵观英语文学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19世纪当中,说到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意象派大师就要数庞德了。对于意象派来说,意象描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塑造一种意象,进而对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传递,这种思想感情可以是作者的忧思,也可以是作者的喜悦,抑或者是作者的批判。在意象派的诗歌创作当中,意象派诗歌作品主要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中的单一的意象原则;其次是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歌的用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简洁的原则;最后,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需要使诗歌具有音乐感,而不是强烈的韵律感。在这意象派诗歌的三种原则当中,每一个原则都是与语言艺术息息相关的。以庞德的两句诗为例进行分析———人群中出现的鬼影/正如盛开在潮湿漆黑枝丫上的花。在现实的环境当中,诗人描写的显然是火车站当中人来人往的场景,可是到了诗人那里,这么平淡的场景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树枝上盛开的花朵。诗人通过语言艺术将枯燥的场景描写的异常美丽,给生活赋予意象性特征,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英语文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

在英语文学作品当中,生动性也是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生动性具体是指作者通过用语言艺术进行描写,使所描写的画面塑造出具有生命性的特征,使所表达的思想以及画面具有灵动性,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所要描写的场景就像真实的一样,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描述,具有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在生动性方面的描述中,最著名的文学大家就是英国的狄更斯。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就很好地展现了狄更斯语言生动性的一面。如在《雾都孤儿》当中,狄更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成功地为读者勾画出了以下几个生动的主人公,在所有的角色塑造当中,最著名的要数有着凄苦悲情色彩的孤儿奥利弗以及心肠善良的梅丽太太,除此之外还有窃贼团伙费金。在《雾都孤儿》的具体描写当中,首先,狄更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穿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我们就很容易想象出各个角色的身份特点。除此之外,狄更斯还通过对《雾都孤儿》里面各个角色的语言进行描写,使各个角色的形象更加真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主人公,并且通过各个角色的衣着进行描写,可以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进行展示,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并且通过小说中各个角色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整个社会的基本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因此,在英国文学作品当中,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方法,使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再现作者想要描写的社会环境,能够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作者在文学作品当中通过刻画一定的人物,当然作者的刻画可以是衣着方面的描写,也可以是故事人物的语言、情感和心灵的描写,使书中的主人公仿佛就在读者面前,让主人公更加生动形象。最后,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一切语言艺术都是为了传递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对社会的看法。

三、英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艺术特征

对于读者来说,读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作者刻画出的画面或者情感,有时读者还会对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作者的感情进行揣摩,并感受作者想要说出的话。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作者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一些观点,而在观点的传递过程当中,作者往往是通过对一定的感情表达来进行的,当然,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可以是一种喜悦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种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亦或是一种对岁月看淡后的恬然和哲理。总而言之,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文学作品中,不存在没有感情的枯燥描述,因此,对于英语文学作品来说,情感性是英国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在托马斯格雷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当中,这位伟大的伤感主义诗人很自然地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对古代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感,但是诗人所传递的当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而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不满情绪,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了诗人自己的感情。提到英语诗歌当中的情感性艺术特征,就不得不提英国诗人济慈,在济慈的《夜莺颂》当中,诗人通过语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诗歌当中,很显然,诗人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夜莺歌声的赞美,更多的是传递着诗人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许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因此,诗人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结语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4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是一句话,说话满面春风、语气平静和缓、柔声细语、用商量的口气,避免冷若冰霜、语气急促、高声叫嚷、将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具有情感。如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误会,解释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迁怒、训斥、伤害患者,必要时可用幽默的语言消除患者的误解,解除心理负担。

2通俗易懂

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简明清晰,必须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用词通俗易懂。与护患沟通时,语速要适中,语气要温和,患者交谈离题时要善于引导回到主题,护理操作时多用正面建议,不随意说不、不能、不行等生硬语言。

3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护患关系是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因此,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护士言谈举止要端庄大方,严肃、高尚,温柔中不失自尊,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解释耐心、使之感到安慰感并给以鼓励,充分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协同效果。

4注意保密

护患交谈应注意保密,一般情况下,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检查结果,但有时直言相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癌症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及一些感情脆弱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患交谈时言语要委婉、含蓄,对患者的隐私及部分病情要注意保密,这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内涵之一。

5正确运用日常用语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常用语也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礼貌、介绍、安慰、迎送等语言,这也是护理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必须熟练自然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是开心的钥匙。护患交谈是护患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无论运用何种交谈方法与语言艺术,都不能模式化,要因人、因病、因事、因情境而异,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护士应始终围绕患者身心健康这一中心,根据护患双方的关系,采取启发、疏导方式,熟练掌握护患交谈技巧,用正确的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欢畅、可慰、可信的康复环境,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并可促进医德医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白衣天使”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6结语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5

1.教师批评要尊重学生

21世纪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环境致使其自尊心较强,在学校尤其重视自身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批评语要尽量减少和杜绝语言暴力。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批评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因此,新时期的批评教育,教师应该选择人少的场所和课间、午休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发挥批评语言的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师批评要公正合理

学生犯错,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途径。然而,在实际批评教育中,有些教师易受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还在批评学生时,依据个人对学生的固有印象进行判断,把对其错误的批评转变为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责难,造成了不合理的批评行为,丧失了批评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评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二、提高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的建议

1.保持沉默,进行“冷处理”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使用批评用语的方式提醒并引导学生改错是最为常用的教育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却未使用亲和开导式的语言,而依靠责备的语言镇住学生,并强调其改正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时,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而不会去反省自己。相反,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保持沉默,只需一个眼神也能足以让学生感到紧张与不安,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持沉默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尽量合理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积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教育学生。

2.注重批评场合,维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评的场合选择对于批评教育的成效则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场合,对于较为固执、不能及时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则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例如校园花坛、操场等,以聊天的形式使其认识到错误。以学生上课迟到为例,当学生迟到较长时间,教师可以在下课后找该学生亲切地问一句:“是家里出了事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导致你上课迟到。”当学生否认这些原因后,教师可以说“那你就是路上贪玩啦?”以设问诱导的语言,缓解了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也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改正。

3.注重含蓄幽默,触动学生心灵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注重批评的语言艺术,较多时候都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艺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含蓄与幽默,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目的。含蓄的批评语言能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保持自尊,幽默的批评语言则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批评教育中,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的气氛。例如,教师在检查某教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时,当用手摸到地球仪上,发现了较多的灰尘,教师说了句“为何这里落满灰尘?原来我摸的地方正好是撒哈拉沙漠。”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以此也间接批评了当日的值日生清洁工作未落实到位。从此教室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可见,批评的语言艺术是一门大学问,更是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和培养的艺术。

4.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

教育家陶行知针对顽皮学生王友进行批评的“四块糖果”故事告诉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心平气和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比严厉地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的效果更明显,最强之处还在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学习多样的批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必要时需要以表扬替代批评,让学生自我觉悟。例如,课间有故意使坏的学生在黑板上将教师板书的内容添加或删减文字,造成句子句意混乱,教师发现后,可以不露声色的对该学生说,“是不是以为老师弄错了,漏掉了或添加了字,所以就帮助老师完成了。”这样的话语,能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自觉进行改正。

三、结语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6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以情感为基础,以形象为特征,用敏锐的感官探索认识世界的方式,他和主要以理性、逻辑思维方式探索研究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不同,艺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具有类似道德与宗教的功能。艺术的载体从传统手工的器物造型到现代互动媒体、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一直以都技术、材料、工具的结合为依托,三位一体其实就是艺术实验室的基本要素。艺术高校传统实验室以纯艺术创作为主,以个体工作室、小型作坊为特征,主要承担培养从事纯艺术创作人才的教学任务。作为办学硬件之一,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理工科大学。随着90年代艺术设计等应用学科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应用人才需求增长,实验室建设需求也愈加迫切,传统艺术实验室个体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二、现代高校办学职能转化与艺术实验室特色定位

现代大学职能不仅是培养人才,而且承担着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功能。随着艺术教育向应用人才与社会服务的纵深拓展,新型创意产业的研发与文化传承功能在艺术高校日渐突出。如美术学院的动画、工业设计、数字影像、信息化设计等领域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及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而艺术在社会精神、城市环境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高校艺术实验室的特色定位要充分研究大学功能转变,从战略高度把握特色。如湖北美术学院把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实验室(包括国画、书法、陶艺、漆艺、金属工艺、书画装裱与修复及湖北民间美术)作为建设的重点就是适应了艺术高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办学功能定位。立足本土、传承创新。美术学院在审美文化研究与艺术理论学科的优势是艺术服务社会的基础;同时,以艺术造型、产业设计、数字影像、民间工艺与文化传播为中心支点,正好应对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四个功能定位。

三、高校艺术实验室社会转型的内外环境条件分析

1.转型的意义和必要性: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为导向,课程体系要有体现前沿创新水平,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和社会市场适应度,学校和教师要加大主动服务社会的投入力度和导向机制建设。否则就不能适应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就不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转型的条件:部分传统艺术实验室对人才技术的依赖和需求决定了“人本管理”的机制前提,但现代大学教育必须以法治和管理为特征,新型产业化、信息化实验室可借鉴工业生产模式,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人财物的分配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决于外部社会需求度与高校内部办学自觉与特色定位。3.转型的模式选择:艺术高校实验室社会化转型可以有校企(或研究机构)合作、校地合作、高校自我孵化等三种模式。各种模式并存,关键是人财物与技术的科学配置,这中间的核心是要理清个人(教师、艺术家、文化学者、商业伙伴)的不同角色转换与责权利关系。高校虽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在外部合作中的市场调节能力不足,导致这种合作容易流于形式或被利用,长期良性的合作机制不太容易。

四、高校艺术实验室角色定位与管理模式

基于实验室功能的多元化及长远的战略转型定位,高校实验室要在机制转变和人才建设上打好基础。制度建设是现代大学的基石,制度必须以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为导向,管理手段可以有多种模式相结合。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以空间、功能、设备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提高空间、设备的利用效益为目的。2.以技术和知识产权为主体的“人本视野”管理模式:尊重技术人员的原创劳动与发明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以跨域融合、渗透共享为主体的:“学科优先”管理模式。主要强调学科群资源整合与团队合作机制。4.以教学与研究为主体的’“核心任务优先”管理模式,集中优化资源,达成培养人才与课题研究之任务。5.以出作品、出成果、有经济回报为主体的“效益目标”模式,主要重视目标结果的实现。

五、实验室促进艺术类高校社会合作的前景展望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7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始,到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原因就在于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正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相结合,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焕发出灿烂的真理光芒。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魅力,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到崭新阶段。

1.1睿智超群,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对思想进行注解的载体。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用民族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且精辟的解读。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对此进行了通俗化的阐释,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论述到:“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经过深刻的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诠释,形成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用“《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说明人脑的判断推理过程;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古语说明认识必须来源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引用孔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及唐朝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明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才能准确地把握规律,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还以地主和佃农、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殖民半殖民地为例,说明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髓同马克思主义深刻的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民群众不但喜欢读,还读得懂用得上。

1.2荟萃古今,吸纳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

善于继承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髓,运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成语、诗词、对联、典故等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采用比喻、设问、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段深入浅出地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人民所认同并掌握,唤起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如何获取胜利的思想,运用《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引出党的路线,即发动和引导人民群众,挖去压在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号召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种以古喻今的高明手法,把大道理溶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既便于人民群众理解记忆,又便于贯彻执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思想的深刻理解,写就了经典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做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的准确判断。在文中大量运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俚语,如“杀猪出谷”、“牙床”、“打轿子”、“纸叶子”、“打零”、“游团”、“洋学堂”等,出神入化的语言有利于唤起农民群众参加革命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农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汇合成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掌握人民群众。

1.3源于现实,提炼实践中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书斋里制造出来的教条,而是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生命力的行动指南。提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者不应困囿于书本或课堂,而应“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的许多篇章、报告、演讲词都是经过实地考察、确凿取材凝练而成的,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深刻解读,通过对中国社会小资产阶级的深入考察,采用漫画式的笔调刻画道:“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寥寥数笔便对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尖锐泼辣的语言既来源于身体力行的实践调查又来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透彻领悟,使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看穿小资产阶级的真面目。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政党要夺取政权,“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根据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进行了阐发,他提出:中国共产党内“一个十几年来争论的问题,就是从乡村到城市,还是从城市到乡村,争得一塌糊涂。正确路线是要先搞乡村,要研究农村情况。”口语化的表述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说,丰富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推动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走近群众、走近生活、走近实际。

2抱定主旨,甘为公仆———语言体现鲜明的群众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体现鲜明的群众性,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又反映了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伟大信念,即抱定主旨,甘为公仆。通过演讲、报告、著作等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目标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变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1明确对象,学习群众的语言

鲜明地提出认识对象、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他指出:“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以反讽的手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要想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必须同人民群众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主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同群众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提炼总结出人民群众的语言。“如果不但是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睿智超群的思辨才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人民群众语言的典范。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满足于一知半解等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讽刺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精神,从主观意愿出发,缺乏调查研究的风气;同时还使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等语句讽刺不注意联系实际,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这样群众性的语言既简明精炼又直切主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和力及说服力,彰显出群众语言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

2.2贴近群众,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在其生命历程中,始终肩负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这源于他内心深处对人民深深的爱。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能够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众化的语言,使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者们只有了解群众、心怀群众、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让群众信服。首先要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在火热的群众生活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其次要言为心声,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反映人民群众心底的声音,使“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都反映出千百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马克思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撰文写道:“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以简洁明快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为国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2.3联系实际,为人民群众办事

自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便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重实质,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器。1920年,开办了湖南第一师范民众夜校和失学青年补习班,吸纳着众多的知识青年和工人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时,创造性地将“工人”二字连起来,组成“天”字,说明工人的力量大于天,号召无产者联合起来作斗争。1921年秋冬,先后两次深入到安源矿井,通过与工人的亲切交谈,启发着工人的觉悟,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马克思主义散布到工人阶级中,使之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演化为强大的斗争力量。以敏锐的判断发现中国的农民蕴藏着巨大革命能量,1925年,回到韶山,在同农民打麻将、玩骨牌的过程中巧妙无痕地宣传着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1926年,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号召他的学员们“向党里要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问他们痛苦些甚么,问他们要些甚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走进了工农群众的心田,播下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点燃群众奋斗的热情,唤醒群众对新生活的希望,奋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进程。

3文脉流畅,浅显易懂———语言表现充分的通俗性

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从理论的抽象到理论的具体生动,从理论化的话语体系到具体化的行动指南,从被少数人掌握到成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锐利武器,这一过程的实现应当以通俗化为基本途径。用气势磅礴,风格壮美,富于想象的语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性,无论语言内容还是语言形式,或者语言风格都带给人民群众以“真”的思考、“善”的启发、“美”的享受。

3.1语言内容深入浅出,宣传富有感染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既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营养,又注重从当前的革命工作建设实践里吸收养料,力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的深入浅出,形成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例如,为了阐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团结问题的重要性,引用了俗语“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民主革命时期,为了纠正党内对革命形势的悲观判断,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比,说明了新生的革命力量必然会不断发展壮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的加工改造,原本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情绪。讲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联系中国实际情况,借用古语“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并且对此加以创新解释;讲到写文章应当言之有物时,他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为例,不仅幽默,还给人以回味和思考;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比作“纸老虎”,帮助人们认清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真面目。总之,总是能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贴合实际的例子,传递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思想,使人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2语言形式生动活泼,传播具有亲和力

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语言形式应当生动活泼,他指出:“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象个瘪三么?”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辞格,增强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在真善美相互统一的基础上构成对马克思主义引人入胜的智慧表达。比如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论述道:“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巧妙地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人民群众是真正铜墙铁壁”这一伟大的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中国化,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通过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预见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撰文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语言如诗如画,以气贯长虹的排比和比喻给人民群众以信心、勇气和力量,使革命必胜的信念深入人心,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和宏伟纲领。通过高超的语言艺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入耳入脑的效果,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强大的威力。

3.3语言风格短小精粹,表达富有吸引力

艺术语言论文范文8

一、课堂导入语言新颖、富有新意,吸引学生关注

作为教师都知道,课堂导入是多么的重要。导语可以称得上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导入语新颖、富有新意,就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极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导入语的创设形式多样,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注意语言的有效性、启发性、新意性,有的导入语言还得富有情趣。导入语言含蓄富有情趣,语言简洁、精练,生动活泼,全凭借与所教课文的真实所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堂提问语言设计艺术、有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应该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指引与训练。为此,教师要注意,新课程的提问设计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要求常规还要带有技能。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切记语言??嗦嗦,词不达意。在设计语言时,一定关注语言的整齐性,表情达意,问题指向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抓住教师提问的重点。另外,还要做到语言有效,突出课文的重点,问与问之间衔接适当、合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三、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富有创新,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中心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分为口头、板书、体态三个环节,其中板书是教师教学最为重要的课堂书面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简洁、概括性强的特点,合理的板书会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学生掌握了教师的课堂板书,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其效果是非常大的。创新的板书设计主要从语文课文的结构、课文知识重点、语文课堂教学步骤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例如,《树叶的联想》这篇课文的板书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彩色粉笔来增强课堂内容的形象性,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者:吴丽花 丁兆花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激情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善于运用技巧性语言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学科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但是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这些内容很容易丧失了自身的吸引力,变得无比乏味。为了确保学生乐于听课,享受语文课堂,教师应当充分进行课堂准备,并且善于运用技巧性语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课堂赋予趣味性与勃勃生机,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当教学方式富有技巧时,才最有可能获得到预期的教学氛围,运用技巧性语言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也会更加直观。具体而言,主要是在讲解时多运用比喻、拟人化等语言,用形象的描述代替乏味的灌输。例如,在讲解如何记忆“解”字时,教师可以说:“解字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你们在记这个字时可以想象自己家在过年时为了庆祝,用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并用这把刀把一头牛杀了。”在讲解如何记忆“碧”字时,教师可以说:“碧的组成部分一共三个,王和白在一起,下边还有个石,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老师想到的是一个姓白的老爷爷和一个姓王的老爷爷坐在大石头上面下象棋。”这种技巧性语言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学生会感到很有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想出独特的记忆方法,这样更能够调动其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二、灵活运用生活性语言

小学生天玩,很难稳定地听课,尤其是在下课活动之后,短时间内心思还没有回到课堂之上,经常走神,如果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很可能无法融入课堂,在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一些学生甚至昏昏欲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而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就是了解学生,让教学成为师生间的桥梁,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事。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语气与词语,增加亲切感,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听课,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课文《成语故事》时,由于课文中一共包括《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二个故事,教学内容较多,但是绝不能为了追赶课程进度而一味灌输知识,这样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毫无帮助,在具体讲解成语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生活性语言,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且享受教师的讲解过程,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讲解《自相矛盾》时绘声绘色地说:“卖盾的人夸自己的盾说,大家快来看我的盾,它是世界上最结实了东西啦,无论用什么都不会使它被损坏!”运用生活性语言讲故事,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三、适当运用赞扬性语言

小学生年龄较低,在课堂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思想上经常“开小差”。在每堂课45分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始学生可能还会将心思放在课堂之上,当进入后半堂课时,大部分学生逐渐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情绪对于其学习效率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适当运用赞扬性语言,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和称赞,增强其学习热情,促使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比如,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一项内容,许多学生由于不懂诗词的意思而感到乏味无趣,丝毫没有兴趣对具体的含义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时教师需要积极运用赞扬性语言,调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授《古诗两首》时,为了避免单纯的讲解与知识灌输使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查阅工具书来了解诗词,并且说出自己最后总结的诗词含义。另外,教师还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如“谁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村山郭酒旗风’呢?”之后从举手的学生中挑选中一名或几名作答,教师应当仔细聆听每个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的解释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但是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运用了自己的思维,所以应当运用赞扬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回答,如:“XX(学生的名字)同学回答得很好,对‘酒旗风’的理解十分到位,希望你继续努力!”如果学生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应及时给予肯定,接着委婉的提出建议:“你的想法很新颖,融入了自己的创造,但是在这句话中某个字的理解需要更正一下。”每个学生积极回答后都能得到肯定和赞扬,自然会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有活力、具体且生动的教学语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语文学科和语言艺术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提升自己,掌握语言技巧,善于运用技巧性语言,灵活运用生活性语言,适当运用赞扬性语言,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蔡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港实验学校

第三篇: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教育教学最得力的助手是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趣味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展现形式。一堂幽默风趣的小学语文课程,可以迸发出学生的智慧火花,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的同时,营造出活跃、和谐及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学到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授目标。另外,幽默还凭借其和善性的特点,能有效地调节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和谐。例如,笔者在讲评一位学生“文不加点”的日记时,故意一气读到底,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搞得脸红脖子粗,其中一位学生关心地说:“老师,暂时停顿一下再读吧。”笔者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笑着说:“这篇日记中没有标点符号,从哪里停顿呀?”学生顿时都笑了,从善意的笑声中可以听出,学生已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

二、运用感情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语言的感情。它是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课堂上融入有感情的语言,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有效运用。例如,在课堂教授《少年闰土》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针对“闰土“这个小英雄进行详细的介绍,用艺术的语言对这个角色加以叙述,感染学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有一种想深入了解这个人物形象的冲动,提高他们的阅读、学习能力,使语言艺术更好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三、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语言

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教师可以展开想象力,引古论今,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深邃事理形象化、将抽象具体化的语言艺术,绘声绘色地给学生再次呈现所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授“众、甭”生字时,笔者是这样讲解的:“人聚集多了就是群众,所以三个人就读zhòng;“不用”在俗语中也可以说“甭”,所以,不用组成的字就读béng”。这种生动、形象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因此,生动形象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语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在培养小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普及语言艺术,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凤芝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金河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一、善于应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

结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形象生动的,这跟教师的知识素养相关,也跟教师的语言技巧、说话水平、语文能力相关。倘若教师缺少好的口才,不能够确保语言的形象生动,那么即使表达富有趣味性的知识也会显得单调和乏味。跟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较,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需要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应当注重情感色彩、句式、选词等。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或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及乏味的问题趣味化。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咏柳》这一篇古诗的时候,要求学生闭目联想,教师对诗意进行叙述:高高的柳树像被碧玉打扮的,简直是青翠欲滴,千千万万的柳条垂挂起来,绵长柔软,摇曳在清风中,像绿绿的丝带。那新生长的柳叶非常小巧、整齐、尖细,是被谁裁剪的呢?那是二月春风的杰作。这样,该诗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生动化,学生的大脑中会浮现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进而感受到了柳叶的细小和柳枝的软绵,以及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进行叙述的时候如此表现显得更加自然和具有说服力,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不但使教学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而且也让学生累积了更多的词汇。

二、善于应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鉴于人的思维特点,常常由疑问与惊奇开始启动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懂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给学生创设意境与设置悬念,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理,让学生灵活地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应当将教学问题与预习问题设计好,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和学习。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顺势引导,多通过铺垫性的问题、引导性的问题等启发学生,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