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发声特点与声乐艺术的联系

谈语言发声特点与声乐艺术的联系

作者:谢立山 匡泓锦 单位:湖南邵阳学院

南北语言发声特点的共性类比无论是汉语言还是藏语言以及五十六个其他民族语言他们发声的共性都是利用嗓音发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声学现象,其发声原理是:利用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基音声波,通过咽腔、口腔、鼻腔共鸣作用,在牙关、舌头、嘴唇等部位的协调配合调节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音节、声母、韵母,最后形成语音。

南北语言发声特点的个性比较汉语言、藏语言以及其五十六个其他民族语言在上述基本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凸显自己的个性特点,总体概况分析如下:其一、发声位置着力点有所不同,表现在高、低、深、浅、靠前、靠后程度上的差异;其二、牙关的开合、松弛程度不同,导致腔体空间的大、小、圆、扁程度不同,从而影响着音质、音色、音量等各种因素的个性差异区别甚大(这点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其三、轻、重、缓、急,以及气息推送的力量不同;其四、花舌、及儿话音的使用程度不同;正是这些个性差异导致中华民族语言发声特点的多姿多彩个性特点差异甚大,也正是这些语言个性差异因而与声乐艺术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为声乐艺术的发声与演唱带来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影响,产生不同性质的决定作用。那么、本文所要推断出的结论是:北方语言发声特点有利歌唱发声,南方语言发声特点不利于歌唱发声。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声乐艺术概述:在笔者的声乐专著《科学“Hao”音发声法与声乐艺术》一书中对“声乐艺术”这个学术性概念做了总结概括性的阐述,节选如下:“声乐是一门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歌唱表演艺术。”所以说:普通的歌唱艺术不能直接与声乐艺术划等号!声乐艺术是建立在歌唱艺术基础之上的专业化、系统化的一门研究声乐科学(或人声音乐科学)的艺术!而歌唱艺术又是在音乐化的人声语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声音乐艺术。所以语言发声是声乐艺术形成的物质前提基础。那么,人类的歌唱和专业化、艺术化的声乐艺术是在人类嗓音和语言发声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慢慢地发展成长起来的,南北语言发声特点与声乐艺术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生相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互联体,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北方语言发声特点有利声乐发声前文已经做过简要阐述:北方语言是指如今中华汉藏语系中的标准普通话,事实不可否定北方人说普通话比南方人说普通话要标准得多。这种现象和结果所导致的原因是与南方纷繁复杂多变的方言发声特点密切相关的。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声乐教学与声乐演唱表演实践中,标准的普通话语言发声特点对声乐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十分有利。具体论述如下:声乐艺术最终表演特性之传递表达方式因为所要面向的广大听众习惯需求、审美需求等因素而注定了它必须以标准普通话作为语言发声表达方式。所以,训练与表演全过程中必须严格以标准普通话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衡量的标准(当然个别现象特殊区域中的民歌、原生态音乐为了表达特殊音效而不得不采用民族语言或方言作为表达方式,这种情形定当别论)。标准普通话一个最重要最显著的发声特点是牙关张开程度要大得多!因此声音的共鸣腔体空间大,音量大,声音要圆润,音质纯真,音色丰富,充满光泽度,声音厚实明亮,共鸣音响效果就好!同时还会大量节省嗓音的使用量,延长嗓音的使用寿命。这正是声乐训练一致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声音美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这种牙关的充分张开为声乐发声与演唱开辟了便捷之路!此为有利之一。第二个发声特点是:讲究气息的深厚与稳健,使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与气息支点控制法。声音建立在气息支撑的气口上发声,气势强劲有力,已经类似于那种充满激情的朗诵,因此声音饱满,丰厚,声气强劲,穿透力强,立体感强。这正是声乐艺术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此为有利之二。第三个发声特点是:咬字的着力点是在牙关后口盖(座牙末端处),有利于咽腔的充分打开,利用咽腔产生丰富的共鸣,美化音色、音质,可使声音圆润,饱满,增加磁性感和立体感,减少嗓音使用程度和使用量。这是声乐艺术追求高标准的又一个重要原则,此为有利之三。第四个特点是:咬字准确、清晰,轻重得当,吐字圆润、饱满、到位,行腔规范、恰当,归韵适度、把握得体,充满韵味。这也正是声乐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传情达意,声情并茂的难点所在。此为有利之四。第五个特点是:为声乐演唱音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笔者曾经这样说过:“标准普通话是一种朗诵式的歌唱”。标准普通话总是习惯性地提高音调发声,加之气息饱满深厚的运用,腔体的打开,而极易方便演唱高音,并能自然发响低音,这自然为音域的扩展扫平道路上的障碍。此为有利之五。第六个特点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演唱的人声音乐(声乐)表达情感直接,极易让听众听懂、乐意接受,并产生心灵深处的一致共鸣。此为有利之六。第七个特点是:能使演唱者拥有自信的心里,心态自然,能自觉排除不必要的顾虑放弃心理负担,使舞台表演落落大方。这也正是声乐艺术最终实现舞台表演艺术的最终需要。此为有利之七。第八个特点是:标准普通话发声与伴奏音乐的兼容性最强,协调性最高,协和性最为精准。这正是声乐艺术中人声音乐和背景音乐高度协调统一的最终体现。此为有利之八。以上所述标准普通话发声之八大特点正是其对声乐艺术的有利影响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南北语言———北方标准普通话发声特点与声乐艺术关系的积极因素。

南方语言发声特点不利于声乐发声南方语言是指如今中华汉藏语系中的既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也不太地道的各种方言。这种语言纷繁复杂,变幻多样,丰富多彩,夹杂着语言的各种成分,真可谓是五彩缤纷,变幻莫测,无法概括定论,这与远古民族大融合、外来人群交错杂居等历史渊源有着亲密无间的联系。所以概括为是一种既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也不太地道的各种方言是比较恰当的。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声乐教学与声乐演唱表演实践中这种性质的语言发声特点对声乐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十分不利。具体论述如下:错综复杂的南方语言长期在一个没有标准和某种准则的约束下而自由自在漫无边际地运行着,要想发出标准的普通话该是多么的艰辛与不顺,也就是说在深受方言养育长大或者说是一种非普通话语言严重干扰下的人来说普通话其感觉是多么地别扭和艰难。所以要想在这种精美绝伦、炉火纯净的声乐艺术之演绎过程中获得完美的艺术表现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p#分页标题#e#

其第一个语言发声表现特点是:牙关张开程度太小,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空间狭窄,扯压、挤卡强烈,发声不畅,没有共鸣效果。南方人说话普遍不愿意把口腔张开,牙关紧闭不开,这为声乐训练与演绎带来极大障碍,这种结果导致声音不通畅,不圆润,不饱满,位置肤浅,声音浅薄无力,过分靠前,音质不纯,音色单薄空乏,男声音调低沉,声音低哑,女声声音单薄刺耳,尖叫程度过高,极易产生超声波,用嗓过多,使用真嗓子说话,声音集中在喉咙里,喉音重,嗓子容易疲劳,喉咙容易干涩枯燥,嗓子容易嘶哑,共鸣音响效果极差。此为不利之一。

第二个表现特点是:呼吸浅薄,所采用的是单一的胸式呼吸法,位置肤浅,量小,气息短虚,因而气势不强,这种气息动力发音与发声音量小,声音低沉,缺乏朝气,音色没有光泽,不响亮,穿透力不强。声气没有流动感,共鸣性能差,声音滞留在喉咙里送不出来,增加嗓子负担,极不利于声、情传递与表达,为声乐气息的训练与培育造成很大困难,此为不利之二。

第三个特点是:咬字的着力点过分靠前,集中使用嘴唇,使用前口盖(前牙和嘴唇),这既不利于咽腔和口腔的打开,自然也就严重制约着共鸣条件的形成,导致声音偏小,声音干扁,音色单薄,甚至产生浓烈的鼻音。严重影响声乐演唱音量的培养和音域的扩展。此为不利之三。

第四个特点是:咬字不准、发音、发声不标准,含糊不清,轻重不得当,吐字扁平、单薄、位置低下,行腔不规范,归韵不当。南方语言归韵总是习惯性往扁平方向走,听众不易听懂,听众难以接受,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为声乐学习与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如:在演唱歌曲《为了谁》时,总是把“泥巴”的“泥”字发成了“li”音;“裹满”发成“Gumang”;“腿”字发成“tai”;“水”字发成“sai”;“湿”字发成“si”;“背”字发成“bai”;“是”字发成“si”;“回”字发成“huai”;“归”字发成“guai”;“谁”字发成“sai”;“悔”字发成“huai”;“何”字发成“huo”;“妹”字发成“mai”;“泪”字发成“lai”;“美”字成“mai”;“累”字发成“lai”;“你”字发成“li”;“歌”字发成“guo”;诸如上述各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种南方语言咬字、吐字的极不准确性是声乐训练最致命的罪魁祸首,可谓是根深蒂固,顽固不化。这种习惯性的语言发音发声习惯纠正及其困难,训练时间周期长,难度大。此为不利之三。

南北语言发声特点对声乐演唱的综合性影响如果说,要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南北语言发声特点对声乐演唱的影响,那么,其实质就是对上述每一个侧面分析的综合性总结和补充。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集文学、语言、诗歌、音乐、表演、舞蹈等于一体。它是在语音、朗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声音乐艺术。所以说语言、语音、朗诵是声乐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决定了其发声的准确性,继而决定了声乐发声与演唱的准确性,最后决定声乐艺术表演的艺术性。无论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在舞台实践演唱中,南北语言对声乐艺术自始至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成为一种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部分,形成一种依系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综上所述,以北方为代表的中华标准普通话与以南方为代表的不太标准普通话和不同程度的多种方言形成两大语言派系,其发声特点形成鲜明的个性对比。它们各自的发声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声乐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肯定性地结论总结:北方标准普通话语言发声有利声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南方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语言及多种方言发声极不利于声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困扰着声乐的发声训练和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