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思路

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思路

一、教学理念要具有创新性

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应该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特别是要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师资为办学宗旨。完成这一使命,需要每一位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设计出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使人们具有创新性。”[1]只有具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培育创新精神,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一是立足于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目标,开展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结合高等师范教育任务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术信息的引入。对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不求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养成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训练,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针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目标,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沟通与联系,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动向,把相关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知识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中,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近几年笔者任教所在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各小学实施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我便及早把语文导学案“三环六步、分步推进”和导学案教学“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流程化”的核心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及早领悟小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实现每一位学生学习权”的教学宗旨,在理念上具备创新性。美国教育家卡诺奇说:“如果我们对大学的培养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就无法知道实践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甚至无法知道所谓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对培养目标的清晰认识,决定着我们的教学理念。

二是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湘西地域文化相结合,把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比如在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的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立足于屈原在沅湘一带的生活轨迹,借助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屈原的楚辞。组织学生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苗族宗教习俗和民间节庆活动。通过借助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即楚辞祭祀诗《九歌》是苗巫文化的代表作,其内容直接取材于苗族民间祀神的巫歌,是屈原在南郢沅湘间创作的充满了苗族风格的不朽诗篇,是楚苗文化互动的结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是要有师生平等交往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大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变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课堂上师生就某一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教学相长、互为师生的过程。要实现师生平等交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换为激发创新思想的启蒙者,由单科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通识型教育行家,并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研究修正。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参与课堂的‘平等中的首席’”。[2]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远胜于枯燥的教育理论说教,轻松自然的场景能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让他们的思维和精神自由放飞,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学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换,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必备的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要具有针对性,主要是指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要针对民族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突出强化师德教育。笔者所执教的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主要为湘西民族地区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目前以专科层次的师范教育为主,设置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2个本科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12个专科专业。学院办学层次多样,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信心不足、理想信念弱化、学习目标不很明晰、学习热情不够。因此,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现实状况,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把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学生教师气质培养、树立长期以及终身从教信念等方面寓于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以古代文学中优秀人物教育启发学生,以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教育激励学生。中国古代文学,其名著名篇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历朝历代的杰出诗人和作家大都是民族精英,他们以经邦济世、富国强民为己任,他们忧国忧民、关怀民瘼,他们反对守旧、积极变革等等。例如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和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屈原上下求索,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不惜以身殉国的爱国情操;司马迁逆境中成就功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顽强意志等等。通过针对性学习,可以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生理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以及文学修养水平、艺术审美鉴赏能力;让许多古代文学里的文学精神和思想精髓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日常行为之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等。选择教学内容,在厘清整个文学发展脉络状况之下,可以采取专题讲课的形式,重点突破。

先秦两汉文学重点讲授《诗经》、《楚辞》、《史记》等;唐宋文学以李白研究、杜甫研究、苏轼研究等作为重点讲授内容。通过重点讲读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儒家济世安民、自强不息的进取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弘扬儒家安贫乐道、养浩然正气的气节观,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弘扬儒家重义轻利、先公后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儒家仁爱忠恕、以和为贵的交往观,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与人合作。二是利用学校内部优势资源,强化大学生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有一座古老的潕溪书院,是明末苗族教育家吴鹤创办。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途径辰州,于虎溪书院讲授良知之学,乾城苗族青年学子吴鹤追随其求学,潜心钻研良知学说。后来王阳明官于江西,吴鹤又负笈追随王阳明游学江西。之后,因“有宁藩之变,归则教训其乡里弟子”、“虽牧夫竖子皆受其教”。[3]培养苗族子弟,深受苗族人民爱戴,被称为苗族教育家。后人为纪念他的从教功德,在潕溪书院内专门修建吴鹤祠,其牌位,岁岁祭祀。吴鹤一生“笃志求道,不乐仕进”,而是从事教育,教人“为善去恶”,并亲身实践“有教无类”的思想,孜孜不倦地教育湘西土寨苗乡的子弟,传授先进的汉文化,启迪民智,这无论在湘西苗族的思想史,还是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在潕溪书院大门还留存着吴鹤题写的对联“读法书畏刑读兵书畏战读儒书刑战不畏,耕尧田忧水耕舜田忧旱耕砚田水旱无忧”。苗族教育家吴鹤、校园内吴鹤创办的潕溪书院以及学院“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师院精神是我们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最生动的教材。把吴鹤与潕溪书院所留存下来的文化血脉融入到我们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育大学生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训,鼓舞和激发了师院学子秉承师范教育传统精髓,“继往圣,开来学”,积极创新。#p#分页标题#e#

三、教师行为要具有示范性

教师行为的示范性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师生交往、课堂组织、教育科研、专业学习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经验”。[4]教师应该注重个人行为修养,言行举止注重细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会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处处体现科学研究和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效果。

一是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示范作用。教学常规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准则,遵守教学常规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教师的示范作用首先是从教学常规开始。教师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就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和最好的示范。教师个人的勤奋、高效、严格、关爱等带有鲜明个人特征的教学风范,体现出教学常规的核心价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常规主要体现在细节,教师通过遵守教学常规等日常教学行为给学生的启发和示范更为平实,其教育影响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人只能用人来建树”。[5]教师的行为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体现示范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即由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服务性、指导性。顺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民族师范院校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要体现出不同于综合性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改变讲授法一统课堂的局面,实行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活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加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规范各种教学模式的操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示范。

例如在《李白》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把教师组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代表登台授课、学生针对评价、教师集中点评等方法相互结合,促使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做法是: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按照李白生平、李白诗歌内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李白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交由四组同学按照要求分别进行准备。在第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按照所接受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集体研讨学习,全面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在第二环节中,由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代表们登台现场教学,共同完成本小组学习内容。第三环节,某一小组完成教学任务后,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第四环节,教师就学生授课内容及学生评价内容进行集中点评。我在讲评中特别注意对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点评。在教学新课导入、讲解技巧、板书规范、提问技能,教学机智等教学基本技能方面进行逐一点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并着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较快适应中小学课程教学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所任教的2010级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学生中,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全班37名同学有36名同学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有17名同学在第一次普通话过级考试获得了二级甲等,1名同学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学院图书馆2011年度读者借阅前100名学生统计中本班有10人,在前10名中占2人。

在2011年《文昌阁》杂志校庆75年专刊上刊登的学生17篇佳作中本班就占4篇。全班有43人次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编辑等荣誉称号,同学们利用假期到农村支教、到福利院献爱心全班同学人际关系融洽、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自信心强、积极进取,敢于担当。总之,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高等师范院校的一般属性之外,其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师范性特点。教师理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根据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围绕师范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有能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教育教学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