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音乐教育范例

师范音乐教育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和家长的重视,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声乐教学决定着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国家对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声乐教学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行了必要而阐述,最后针对探索声乐教学改革的路径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弘扬中国文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出现得比较早,目前已经有很完善的教学大纲和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了,但伴随着基础教育积极改革步伐的推进,传统的不求创新、因果循环造成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模式僵化局面亟待改善。因此,创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现状

1.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师范院校各类专业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使得音乐教育专业所招的学生在文化素质上良莠不齐,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课不强被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这种情况给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也给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2.教学管理上,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有一些甚至不是高等院校毕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声乐课程教学的需求,必然给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带来难度。

3.目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大课教学是目前运用较为普遍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这对声乐教育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出来。

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1.教与学的矛盾日益凸显。对声音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教学环节,在整体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教师在学生的声音训练上很重视,而且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在具体声音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性过于明显,例如部分音乐教师往往不够客观,而是凭借自己的状态去要求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天生音色空灵,有的音色粗犷沙哑,因此唱出的声音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一些教师不根据学生个性教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例如善于高音的教师鼓励学生练高音,善于低音的教师让学生练习低音区,导致情况不符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个别学生会损坏嗓子和声带。

2.素质教育逐渐深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从幼儿园开始很多教育机构就开始重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艺术修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加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必要的。现在的高职或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要拥有一些特长,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走向教育岗位的,因此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创新的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确保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3.精神需求的提升。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除了对物质的要求有所提高以外,对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是人们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大街小巷都离不开音乐,人们表情达意离不开音乐,因此音乐教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很多音乐形式流传下来,这些都属于艺术的瑰宝。做好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传承传统文的重要抓手,是提升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其次,现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也是如此,高师声乐人才培养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与社会趋势相一致的重要决策。

三、声乐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师范特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既能唱、又会教,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逐年加快,无论高年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重视艺术培养,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尤为重要。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要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要突出教学的师范性,将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与声乐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做好声乐教学的调整,改进声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歌唱技巧的教育。声乐教学除了要教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理论之外,还要教会学生们唱歌的技巧,例如发声的技巧、嘴型的掌握、姿势动作的配合等等,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中歌唱技巧是关键,音乐教师要将歌唱技巧与声乐理论教学、教育方法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学生要会唱,还要会教,充分体现出师范的性质和特点。其次,比较起技巧而言,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关键,可以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向音乐教师的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传统的声乐教学只是一味地声乐训练,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播放声乐教学视频或音频,形象生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做好区别教学,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施展的舞台,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理应受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重视,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上下功夫,创新声乐教学的模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好音乐人才的教育工作,以就业导向为依据,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作者:乌雅汗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自身的专业及相关技能是音乐教育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的重要保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新课程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对音乐教育师范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的同时,对师范生技能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教育实习

一、“一专多能”的重要支撑

音乐教育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到的相关必修课与选修课里,有一项伴随四年的主专业,如声乐、钢琴、舞蹈等其中的一项。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副专业,如视唱练耳、乐理、计算机音乐、配器、合唱指挥等多项选择。音教学生入学即有一门主修课程,笔者是声乐专业,还有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中西方音乐史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三、四年级有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和声分析、曲式分析等多项专业选修课程。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独立完成相关理论课程作业,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将各科理论课程细化,打牢基础知识。例如《乐理》课程运用到实习课堂时,会关系到歌曲的曲式调性、谱曲视唱、节奏速度等知识;《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在讲述贝多芬、柏辽兹、莫扎特的艺术人生时,需要大量的音乐史知识;《音乐教学论》课程会关系到教学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语言的流畅性、因材施教的各项能力的培养等。一门主专业,多方位发展,学习基本课程及主要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积淀,是其走上音乐教学岗位的重要支撑。

二、“教学相长”的重要桥梁

在《音乐教学论》这门课程中,着重研究音乐课程“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实践性、情感性、律动性、发展性,这些都是教学构思设计的重要桥梁,是教学相长过程的重要体现。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有一种教化的能力,如何将德育、美育、智育与音乐课堂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走进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例如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歌曲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学到的是什么?学生能反馈给课堂的又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旋律铿锵有力,充满爱国激情,如何将这种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把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各项技能的重要阶段,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自我阶段性反思等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上,教师在讲授内容及实际演练中,即兴伴奏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大海啊故乡》这首曲子时,有的同学能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变化,锦上添花,有的则在伴奏编配上进行着单一无变化的单旋律线条,区别在哪里?他人编配的锦上添花的旋律伴奏有何可取之处?好在哪里?这些都是在课堂及课后要反思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从而获得进步。大四的教育实习,是音教师范生毕业前的必修课。有选择性地到当地的中小学完成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完成教案的编写、开展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当实习班主任等多项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思维等对学生才是最有效的呢?这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把控。

四、“推陈出新”的重要效果

作为音乐教育师范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是单纯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唱吗?是否可以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例如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扮演某些角色,或者根据欢快的节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再或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源,利用笔和水杯相互敲击、拍打,为歌曲伴奏呢?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现代音乐课堂需要带给孩子们的新鲜养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音乐,在学有所获的同时,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真正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判断能力。

五、“实习后总结”的必要性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移动学习;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可行性分析

21世纪中,互联网技术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将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中。在当下,信息技术已然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对于教学领域而言,信息技术的渗透特别是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衍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内容更具形象化,适用于小初高不同阶段的学科教学。近几年来,由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发展,教育类移动学习设备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笔者看来,人类教学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在微时代中将借助便捷高效的移动学习设备等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多元、形式新颖独特、个性化互动等多种优势,从而成为部分城市中广受教师和家长信赖的教学方式。本文就以微时代中的移动学习方式在幼儿师范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其进一步普及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一、微时代下移动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教育形式可以拥有更加丰富多变的方式与特点,移动式学习就是基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样教育模式对于过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从定义上来看移动学习就是通过借助高科技化的移动终端,充分借助于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充分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宝贵学习资源,让每一个人可以充分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内容,达到个人学习目标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主要体现出了它的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学习更加方便。以前的学习都是依托于固定的课堂教室。而在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下,一部简单的智能移动设备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并且很多学校都开发出来了线上学习的小程序,学生仅需要注册和登录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部分线上学习小程序还可以根据学生自测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推荐学习方案和计划等,从而使得学习可以更加符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第二个特点就是交流性增强。以前的学习更多的只是课堂式的单一教学,而在以“微时代”为前提下的移动学习教育模式则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进行一个有效的学习互动,及时将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使得学习可以更加灵活,真的变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学。它充分满足了每一个人不同学习喜好,可以让每一位幼师生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个人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线上可随时进行提问和留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账户的提问来判断学生个体对于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从而判断出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为后期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及针对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答疑做好准备。第三个特点就是教育成本的降低。在早期的移动学习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设备硬件设施都没有满分办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但是中国制造的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大量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使得相应的移动式学习的硬件学习平台制作成本开始逐步降低,其技术指标可以充分适应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以及资金压力,具备了移动学习教育应用的基础。同时更大储存空间的出现以及大容量技术提升,也使得整个移动式学习的基础设备可以变的承载更多的知识资源。从而使得学习效率更高,这些所有特点都使得移动学习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对于中国教育者的启发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对于整个中国教学模式改变,以及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现状

1.课时时长较为短暂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由于各学校、系部的培养方案不尽相同,针对音乐类的某些课程会存在开设课时时长不够的问题。以乐理视唱这门课程为例,它是整个音乐科目学习的重要根基,是先修课程,一旦掌握不牢固,势必影响接下来的其他后续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来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掣肘作用。对于这样的重要课程往往有很多的学校设计时长不足,只占整个学习时长的百分之十,这样的时长很难保证学生们的完全掌握。而这样的一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这一个科目,其他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时长设置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还有一方面因素就是个别学校对于音乐这样艺术类的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存在着将音乐课程替换为文化课的现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幼小衔接班的出现使得幼儿时期的学业压力骤增,从而压缩了音乐课程的时长,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2.硬件资源紧张

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学校目前的硬件资源设施严重不足。例如琴房资源的不够导致无法保证学生正常的相关音乐科目的练习时间,还有就是由于城市地区幼儿园中,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幼儿园学生爆满,而激增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大了教学资源的压力,从而使得学生个体缺乏充足的音乐练习时间,如钢琴练习时间有的学校学生甚至不到两分钟。一方面,没有练习时间的保障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进度;同时,音乐的学习更多的在于动手和掌握,缺乏练习的音乐课堂学习无异于是纸上谈兵。音乐学科的特殊属性要求师生们进行大而广的视听学习,各种历史发展阶段、各种音乐类型均应有所涉猎。同时需要更多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但目前很多学校的视听场所、表演实践场所有限,硬件设施不齐全,音乐曲目素材库建设不够等,都会直接降低学生的直观音乐体验,这对于音乐这类重视实践的技能课来说影响是严重的。

3.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够

众所周知,在幼儿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教授过程当中,教材的是否合理对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以乐理视唱课为例,目前,很多教材中都考虑到了视唱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取的曲目能有针对性地训练某种节奏型,其中还包含了一些经典曲目。可是幼儿歌曲数目都明显不足。并且幼儿音乐的教学内容存在着相对单一且过于幼稚的特点,对于当下的幼儿来说,他们相当部分在入园之前就接触过各种音乐兴趣班以及家庭音乐教育等,对于经典单一的音乐教学曲目可谓耳熟能详,再重复学习无疑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缺乏一定的教学针对性。我认为在现在各个学校乐理视唱练耳课学时都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我们的教材就应该更具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课程内容应更多地汲取不同教材中的幼儿园常用儿童歌曲或者开展音乐活动时用到的音乐片段,这样学生在练习视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或音乐素材,有利于以后工作中能直接运用。

4.课堂模式过于单一

以乐理课为例,它更加偏理论性一些,很多时候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教师容易教着教着就形成了课程灌输而非及时有效的课堂互动,这种枯燥的课堂模式往往会造成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产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对于具体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一个就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乐理知识点,通过单纯板书教学方式难以让幼儿理解,相反,过于学术的乐理词汇很容易令教师陷入两难的教学境地:一方面专业知识水平较弱的幼儿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又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由此,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令幼儿音乐课程教学变成教师一言堂的场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容易被剥夺,显然,这同素质教育核心理念是相悖的。我们教授的学生以后是要成为幼儿园的教师的,学生性格宜活泼开朗、性情温和亲切,同时富有创造力。而在这种模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是很难满足这样的一个实际需求的,也很难在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引起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微时代下移动学习应用与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一:弥补传统教育的课程时长分配不合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往往只能按照学校分配的课时来进行学习,这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及花相同时间掌握内容的深浅都是不同的。按照同样课时分配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个体之间的文化水平差距加大,并且幼儿极易产生一种厌学或抵触情绪,而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则可以让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部集中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平台之上,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学习,弥补自己学科薄弱的情况。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很好激发出来,对于学习短板可以自主去弥补,提高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一种主动自发学习的好习惯,这将大大缓解不同学科教学时常设计不足的缺陷,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可以变得更加科学高效。而移动学习的出现也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机动,现在只需要一个智能化移动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习的便捷性。而便捷化的意义就是,可以方便人们不同条件下的学习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也是其他技术手段所做不到的,很好的匹配了持续学习的学习要求,这也使得移动式学习在未来可以更好的辅助与我们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将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发挥到极致,通过对于闲暇时段的有效学习将会帮助自己形成一个极为有效的学习网络以及丰富的知识架构,那个每一个学习的人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极大了满足他们对于学习的需求。而每一个人学习的具体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会满足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以及知识的掌握能力,为未来岗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

可行性二:弥补硬件资源的紧张,前面也提到过,现在我国现有的一些硬件设施的教育资源已经很难跟得上不断扩大的招生需求。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从而导致学生数量出现了短暂的小高潮,但是当地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配备等却并没有据此增加数量,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尴尬情况,为了缓解该教学问题,微时代中运用各种高科技产品开展移动学习就成为了教师们的理想之选。并且,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占据任何的室内空间资源,只需一部移动设备就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进行一个有效的学习,大大弥补了包括琴房不足在内的一系列资源的缺失,不仅如此,很多APP软件可以模拟演奏厅、演出厅、各种乐器等现实场景及设备,网络在线课程又给师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音乐素材库,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选择适合本堂音乐课的教学资源范例,从而提高了获取音乐资源的效率,大大节省出宝贵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同样,对于学生们而言,各种便捷的APP软件,可实现自主辅助学习与重复强化学习,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这样的现实+虚拟硬件资源,使得整个学校教学条件都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和应对招生人数迅速扩张的局面,使得整个课堂教育的质量变得更高。

可行性三:我国传统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材的教授为主,教材针对性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移动学习就可以把不同优势的课程全部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用一个移动设备就可以充分吸取不同老师、不同教材的教学课程,可以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加具有幼儿音乐针对性的曲目和内容来提升自己的发展,这也是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很大辅助。这样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共同为音乐课堂教学而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更是轻松不少,优势课程在线学习,名师讲解实现拔高,从而在一堂音乐课中汲取百家名师的智慧,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为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行性四:以移动智能化设备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模式将会有效的改变课堂单一交流灌输教育的模式,通过把智能设备软件中的虚拟实践场所搬入课堂,以及一些学生间互评互批的在线软件使学生的上课参与度更强,让课堂氛围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当下,由于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各种移动教学设备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例如风靡市场的阿尔法智能机器人、益智类早教机以及青少儿音乐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智能线上学习设备等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是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方案,在学习完成之后会自动形成相应的学习评价。评价模式中也是包含在线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不同形式,从而在一个多维度层面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予以及时反馈和总结,为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后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更为客观而真实的数据参考,因此,移动智能化设备的加入使得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科学而人性化,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我国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虽然在建国以后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在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硬件设施资源的不足,一些教材设置的不合理,很多的课堂教育互动模式都需要改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去进行合理解决,不断提升课堂教育的效率与成果。而移动式学习的出现,则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幼儿师范教育者有针对性地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根据自己实际掌握的学科水平,有针对性的不断提升相应学科知识,对我国传统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也会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简单来说,我国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以课堂的教授为主,而移动式学习更多的起到的是一个辅助作用。这样更好地实现一个课堂互动以及教育成果提升,来帮助幼儿师范师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学科的知识水平。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深化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研究。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它和利用它,亦即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学习观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松.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学周刊,2019(7):169.

[2]张盛洁.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幼儿教育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06.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发展与实践

0.前言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范类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从而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加以推动和促进。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音乐素养,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教学意识加以培养。但是在目前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限制。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1.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

1.1三级教育阶段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中,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了中专、专科、本科等三个层次。二十世纪中期,我国15所高等师范院校成立了音乐系,随后几年,在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艺术类师范院校,在地方的中等师范院校中,也成立大量的音乐班级。直到1966年,我国又建立了9所音乐院校。在这段时期之内,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中,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挥出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的开始,对音乐教育领域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2二级教育阶段

在结束之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随后开展的素质教育当中,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对音乐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后来的发展当中,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需求来说,中等层次的师范教育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逐渐遭到淘汰。因此,专科、本科的师范音乐教育在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也逐渐开始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

1.3一级教育阶段

在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实力和各个领域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除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之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专科层次的师范音乐教育也开始显露出疲态,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因此也逐渐遭到淘汰。至此,在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领域当中,本科层次的师范音乐教育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因而成为了师范音乐教育中的主流。

2.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当中的落后

在我国当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存在着落后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教材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后现象。具体来说,在目前很多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对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往往难以正确的确立,对于技能培养较为重视,但是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有所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专业教学当中,对于培养技能过分的强调,不够了解世界范围内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因而无法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同时,与一些师范音乐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师范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因此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中,缺乏良好的改革动力和充分的改革依据。在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对于传统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沿用,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手把手教学的情况。师范学生在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与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是如出一辙。但是师范音乐教育毕竟面对的是教育领域,因此,应当对音乐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教育加以重视,而这些恰恰是我国很多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所欠缺的部分。在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也没能有效的融合技能课程和理论和城,教材内容也十分陈旧,不符合当今的时展,因此,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始终难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教学模式当中的矛盾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矛盾,具体来说,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应当综合理论与实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实际的改革效果依然不理想,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无法为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改革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足。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就业方向存在多向性的特点,但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向却是教师专业化。在新时期的音乐教育专业当中,要求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但是很多教师由于知识技能较为单一,因此难以有效的达到这一要求。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改革当中,缺乏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因而使得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高等音乐教育扩招的同时,并没有同步充实专业教师的数量,因而导致很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开展教学。

3.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与实践

3.1均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与实践当中,离不开良好的科研实力和教学实力。很多国外著名的音乐院校对于教学科研都十分重视,只有更加均衡的发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才能够更好的提升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与实践当中,应当对专业进行软化、对学科进行整合,对钢琴、作曲、舞蹈、声乐明显的专业意识进行弱化,对各个学科进行有效的重新整合。对于科研机构和教学机构,应当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要强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对话。对于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进修,应当进行鼓励和支持,对于学科制度要进行充实和完善,对学分制度进行严格的规范,允许学生通过跨专业的选修实现知识的良好互补。此外,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应当加大力度予以支持。对于新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来说,研究型学习无疑是一种能够最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3.2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水平是由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所决定的。因此,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与实践当中,应当注重对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的改革,使其更加贴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际建设当中,应当对运用性教学进行更加充分的引用,在钢琴、器乐、舞蹈、声乐等方面,都应当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同时注重技术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要进行更为有效的整合与渗透,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当中,应当进行加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教师,因此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胜任日后的教育工作岗位。

3.3完善音乐教育招生就业

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当中,音乐教育的招生机制、就业市场等,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如果培养的音乐教师受到不完善、不健康的就业市场的影响而无法顺利就业,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损失。为了更好的解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对招生和就业制度进行有效的解决,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才能够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有所保障,从而在学习当中能够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当前不断的扩招之下,虽然给高等师范院校带来了更大的活力,但是,生源质量的降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高等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招生方案进行完整、科学的制定,从而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和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

3.4加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在音乐教育当中,理论是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加强对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融合了物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哲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就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对专业音乐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仍然较少,缺乏真正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在纵向和横向上,都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因此,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应当更加深入的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从而对教育新模式的发展与实践提供更为良好的基础。

3.5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在教师职业当中,具有独特的职业条件、职业要求等,而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当中,应当对教师专业化的教学思想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和完善,使其能够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在培养模式的建立中,应当综合学习、实践、反思等学习过程,并不断的进行重复,从而使教师的知识体系、专业修养、专业技能等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信仰、道德和专业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4.结论

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师范教育为我国培养大量优秀的教师,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可利用的教师资源。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音乐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新模式的发展和实践,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晶.文化视野和哲学态度下的音乐教育———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3,05:33-38.

[2]王景.在音乐教师教育中凸显师范性的实践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65-68.

[3]刘爽.澳洲音乐教育模式和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14,06:45-46+67.

[4]王政.高职高专小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型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设想———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为例[J].音乐时空,2015,05:137-138.

[5]孙丹.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视野下构建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5,15:38.

[6]王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优化探索与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四川戏剧,2014,02:165-167.

[7]张北北.新形势下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02:82-83.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是栽培幼儿高级师资力量的重要专业机构。并且随着我国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人们愈发意识到“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其中,配备优秀的音乐教师的需求也是近年来日益受重视的一项政策标准。音乐类课程是幼儿学前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幼儿的萌芽发展阶段,只有经历过音乐的熏陶与滋润,才能培养出儿童多元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素养以及心态的塑造与调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制定新的改革思路,快速提高幼儿专科院校的音乐教学体制的改革,将是今后幼儿专科院校中重要的改革任务。

一、幼儿师范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现状

(一)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我国近年来对学前专业的入学标准与门槛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对想要学习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实行了直接填报志愿的方式,通过这样的选班方式,显著提高了幼儿师范专科院校的入学人数,但也正是这样的因素,导致幼儿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并且许多学生没有深厚的音乐学习经历,同时很多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缺乏音乐选秀课程的学校中度过,导致学生在面临大学阶段陌生的音乐课程会无所适从[1],从而表现出音乐学习质量与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例如在钢琴的教学活动当中,许多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音乐的培养与熏陶,在繁重的钢琴学习任务中,不能够快速地掌握学习要领以及诀窍,长久以来会产生严重的畏惧与抵触心理,并出现一定程度的逃课现象。在声乐的教学活动当中,整体的声乐学习效果反映出跑调、不敢唱以及声音过小的局面,同时由于缺乏基本功的学生没有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也失去了体验音乐兴趣的渠道,导致声乐水平迟迟不见起色,形成了发展失衡的学习状况。

(二)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中虽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音乐器材,但是与院校中众多的学生数量相比,仍然捉襟见肘。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个人同时使用一台音乐设备的状况屡见不鲜,使学生不得不处在“荒废”音乐的状态当中。相对应地,由于音乐教学设备的短缺,很多教师也没有能够进行练习的空间,导致自身的音乐教学素养与技能发生了萎缩,可见经由教学设备的短缺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幼儿师范院校中的钢琴教育课程被安排在音乐教室中,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由于某些公共音乐教师具有强烈的共鸣特质,导致专业授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不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与动听,长期下去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的音乐报告厅

搭建专业的报告厅,提供学生更广阔的舞台进行音乐表演,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与兴趣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幼儿师范院校中没有搭建音乐报告厅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多年的音乐学习生涯中仍然没有登上过舞台来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导致学生之间的音乐学习缺乏系统完善的对比与激烈的竞争力,每个人都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自满自得,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音乐潜力的素养与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的音乐报告厅,学校不能为学生开展音乐交流会,导致本校学生的音乐事业与见闻只能局限在学校内部的音乐“生态”系统当中,缺乏长远的目光与发展规划,使学生成了止步不前的井底之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师范专科院校中音乐教育改革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专科院校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领路人,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与化繁为简的音乐解读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加轻而易举地了解音乐的内涵与规律,为此,音乐教师队伍的组织建设对于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质量的长足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在音乐教师的选拔过程中,要招聘具有高超音乐素养的对口专修人才进入学校的教师队伍,同时,确保教师在有较强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上,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与亲和力,保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途径。同时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可以为音乐学习带来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前景;发现学习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在校园中形成蔚然成风的音乐学习氛围。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教师人才流动带来的影响,学校应该提供恰当的福利与政策对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帮扶,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热情。

(二)采用分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中国有一句俗语中说道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固然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很多幼儿专科院校的生源选拔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如果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范式,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此,在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就业目标与环境进行客观定位。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具备职业演奏家的素养,多数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是进入学校中教授幼儿音乐理论,所以在音乐内容与方式的安排上要注重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切忌过于拔高,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在钢琴的练习过程中,可以用《车尼尔599》与《车尼尔849》等练习曲目替代难度较高的肖邦练习曲[3],通过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能轻易地掌握钢琴弹奏的正确方式与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鸣奏曲与乐曲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要在适当的学习层次中安排适当的曲目,避免拔苗助长。

(三)采用幼教化音乐教学方式

幼儿师范专科院校中的音乐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活动打下基础,但是很多幼儿师范专科院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因素,教师往往过于沉溺于自身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幼教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方式的引导与影响,很多专科院校开展的音乐理论课程与钢琴课程延续着师范类的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幼儿的行为方式与学习方式。为此,在重塑音乐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幼儿园的学生以及音乐课的教学特征进行观摩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授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心理行为与发声特点;在钢琴练习中,需要提供配合适宜儿童学习的钢琴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与掌握,保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通过简单明快的钢琴曲目和学生快速打成一片,为今后的幼儿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根基。

(四)采用微课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活动与科技信息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授课模式。一节音乐课的时间往往过于短暂,很多课程不能在课堂中得到良好的消化与理解,并且由于上课人数众多,很多音乐发声部位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点拨,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通过微课记载的形式进行音乐授课,并将音乐教学内容中的腹式呼吸、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鼻腔共鸣等精华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课进行放大,或者慢动作播放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点拨与受教。同时,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方便学生收藏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对课堂中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优化教学设施

教学改革需要各方联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学校需要为专科院校的音乐学习配备完善的音乐设备与场所,保证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充足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场所取得音乐上的发展与建树。为此,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要提高钢琴的配备数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课时内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与提升,也保证教师能够在充分的资源中实时进行联系,从而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开拓音乐视野并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学校应该搭建提供学生音乐竞技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院校的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竞赛与切磋,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音乐领域得到长足的进展,通过自身的领域与学习,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

三、结语

音乐课程是幼儿专科院校中的重要组成科目,是培养熏陶大学生与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在音乐科目上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在专科院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生源的音乐素养进行客观定位,采用因材施教的范式,保证音乐素养的平衡发展,同时学校需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保证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充足的资源中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1):66—67.

[2]黄麟.幼儿师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音乐,2016(21):28—29,32.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钢琴课;分组教学模式;理论思考;操作程序;体会

众所周知,钢琴在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一门核心课程,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根据师范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教师要上好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遇到的问题很多,如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等等。其中,确定一种科学、合理、恰当的并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上靠理论指导,下通实践操作,对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完成师范钢琴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构建师范钢琴分组教学模式并成为我校钢琴课堂教学中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钢琴分组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钢琴教学是以技能经验传授为主要特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而又极富个性的学科。传统的钢琴教学都是以“一对一”个别课教学模式进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因材施教,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个性化的指导。因此个别课是适合音乐院校培养专业演奏人才的教学模式。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是钢琴演奏家。长期以来师范院校沿袭专业院校的这种教学模式是偏离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对于师范钢琴教学带来明显不足:第一,师范性弱化,在钢琴教学中盲目地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忽视对实际应用能力地培养与训练,也忽视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双方地角色固定不变,教师是当然的知识传授者,学生永远是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师范学校学生多,教师少,一名教师要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程度不同的学生,这种个别课教学就难以适应繁重的师范钢琴教学要求,因而苦于上课时间又短,导致教师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学生往往对知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长期以往,就必然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师范这种个别课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不足,近年来,师范钢琴教学都在不断进行探索,力求以突破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从钢琴教学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管理上进行改革,探索师范钢琴教学的新路子,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根据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情况及教学时限、教学任务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设法合理地利用师资和课时,在钢琴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钢琴分组教学模式。钢琴分组教学模式是在乔治.雅各布斯“共同学习”原理启发下,根据师范钢琴教学特点的某些内容产生而来。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里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而传统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师徒关系色彩,教学中往往容易表现出一种陈旧僵化的封闭关系,其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积极进取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协调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在钢琴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格局,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容易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师范的钢琴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从教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而不以培养专业演奏人才为目的。“师范性与实用性”是一个主导原则,因而,钢琴分组教学模式以“师范”为本,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充分顾及师范生的专业起点及程度,对基本技术仔细分类,择其要用之;多做移调练习,尽快熟悉键盘;以常用音型为线索,掌握简易钢琴伴奏写法;注重重奏及四手联弹;熟悉与工作实际关系密切的作品及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提供与创造实践机会,使其所学致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永远是主导者,任何先进的教辅手段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应起的作用”。因此钢琴分组教学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聆受”。因此,在钢琴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探讨,引导学生在小组上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教师教、学生之间互相听、相互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钢琴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师范生的个性差异、弹奏的不同程度、不同能力及不同学习态度来合理分组,按钢琴学习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有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还具体落实到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从而有的放矢地教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钢琴分组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校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时相互间的专业水平差异较大,故在分组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层次性原则,即按学生的现有程度和接受能力,进行有层次地合理分组;二是灵活性原则,即定期根据不同小组内学生的发展变化,把已分小组进行个别调整,使进步较快和相对接受能力较差或者学习不刻苦的学生合理流动,以保证分层教学。根据我校的课时安排(平均2人每周一课时),一般分成三个组别:入学前未学过钢琴的学生,6人一组,每周连上两课时;有一定程度或基础较好的学生按相同进度,2人一组,每周一课时;弹奏程度较深的学生,按相同程度,3人一组,每周连上两课时。1.检查评议。即通常所说的汇课,包含“汇报检验”和“深入理性加工”两方面的内涵。先由学生通过弹奏,向教师和同学汇报自己上周的作业完成情况,接受教师、同学的检验,接着得到教师、同学在弹奏技巧和音乐处理方面的指导与矫正,使所弹曲目得到深度的理性加工。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推动学习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汇报者轮流向教师和小组成员汇报,检验者是教师和全体小组成员。课堂上教师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听辨,积极思考,分析判断,针对汇报者的弹奏情况,各抒己见,加以评论;对于技术和音乐处理上的问题,可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帮助,最终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汇报使教师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存在的问题,便可根据教学计划,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环节。2.揭示新课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创设课题情境,来引导出新课题内容。一般来说,可通过教师的演奏,或放乐曲视频或录音等手段让学生以一种欣赏的状态进入“认知准备”阶段。这时教师精彩的范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加工的积极性和效率。在教师的教学示范中,学生感受到乐曲好听,非常想学,但有些技术内容不知如何弹奏,感受到一定难度,导致课堂教学进入第三环节。3.初步感知。这时,教师再次范奏全曲或某段落,并提出问题,加以分析、阐述,要求学生听出、看懂新技术内容,是如何弹奏的,音乐是如何表现的。这样,使学生对新课题有“形象化”认识;然后,当堂请学生上琴试奏新技术问题,对新曲目的重点和难点有初步感受;最后,教师对全曲进行技术上和音乐上的简要介绍,使学生在认知方面达到初步感性加工的目的。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对新曲目仅仅处于初步加工的水平,因此,在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不断加工,使课堂上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等待下节课的更深入理性加工。这些新课题内容也就是本周的钢琴作业。4.综合评价。即师生对本课作概括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地巩固。这一环节包含“评价”和“激励”两个方面。通过学生的汇课核对新课题感性加工的情况,教师给每位学生打平时成绩,作为综合考评学生钢琴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激励”指在评价的情感方面注意多用鼓励,从积极方面给与学生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胜任感,产生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

三、钢琴分组教学模式的教学体会

1.分组教学模式符合师范培养目标,使学生总体水平、音乐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由于分组采用师生共同点评、协同学习的方式教学,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中同学之间互相为声乐曲目伴奏、练习重奏及四手联弹曲目,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另外,分组上课有弹、有听、有想、有问、有答,即调节课堂节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也解除了学生的身心紧张情绪,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2.分组教学模式突破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教师灌输型改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同时还推动了钢琴教师学科知识更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钢琴教学理论。3.分组教学模式极大地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分组教学一位教师面对多位学生,做到共性知识集中讲解,必备的技术集体练习,一人授课,众人受益,避免了许多不必要地重复教学环节,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钢琴分组教学模式是多年来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并非唯一的教学模式,只是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班级里钢琴弹奏突出的学生,适当加入个别课教学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如在讲授钢琴的构造、性能、原理及历史、初级钢琴教学法等内容时,可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在整体的师范钢琴教学改革中,应注意使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高素质的音乐基础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7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学生来说相对独特一些,他们在情感上会比较丰富一些,而且每个人的个性化也比较突出。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人未来的职业方向都是走教师路线,在职业生涯上相对别的专业也是比较清晰的。但是高校学生仍在一个成长发展阶段,也难免会存在职业价值观模糊,自我定位不清等情况。因此,高校在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充分思考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的引导。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一)职业中的自我认知

对于未来的发展个人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身兴趣、能力、学识以及价值观有足够认识,才能准确的判断自身是否合适该职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对于未来自身处身职业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只有自己是从心底觉得自己是适合该职业的,才能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规划。其次,学生自信心问题,对自身能力与潜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提升自身专业学识,教学能力,为后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业生涯认知

虽说是高校学生,但对于职业生涯问题还是相对陌生的。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未来的职业问题,也有的学生觉得在音乐上花费这么多时间,最终只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觉得职业生涯已定,没什么需要思考的。甚至是觉得自身的专业学识已经足够教中小学,不需要再深入的进行学习。又或者是有的学生觉得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往其他音乐相关事业发展。在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不清的时候,高校教育应该引导教育,让学生认清该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认清个人需求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客观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思考。

(三)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在此高校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认清自身能力,制定出一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2],并将每一个规划目标落实到高校学习中去。比如说,要专业技能要达到怎样级别,钢琴要达到什么等级,什么时候进行教师资格考试,如何面对教师试教等。让学生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二、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建议

(一)全面开展,并实施针对性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般在学生毕业前期进行简单化的讲解,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主体演讲方式,而且是广泛面向全校毕业生进行,并没有深入进行专科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能让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高校应该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普及概念知识,并针对每个专业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未来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方向。比如说,开设职业测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帮助学生分析测试结果,认识自身性格、兴趣方向,辅助学生在学习当中侧重发展某一方向,形成自身特长。科学合理的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客观面对职业生涯。

(二)日常教学中渗透性教育模式

在日常高校教学中应该在每个学科都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比如说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音乐知识与教学技能,在学唱歌、舞蹈、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去教别人。在这里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练习,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对方存在的问题并交流指正。让学生达到不仅仅学会,更能会交流、会教导学生。另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高校应该注重专业教学,针对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或者是分小组辅导。如此一来,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并要求专业教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可以直接清晰的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根据学生个性方面,以及学习方面的不同来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提升自我能力。

(三)实行技能训练与实操教学模式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未来是一个教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而具备这些能力不仅是针对教师领域,可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因此,高校教师应做好技能训练与实操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大不相同,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力也是考察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比如说:学校教师可以针对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开设学生试教课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情况、发展方向进行设定上课方向,并准备教案、教学目标,然后面向班上同学进行讲课,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锻炼。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让音乐专业学生到当地中小学进行支教,或者是课外辅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甚至是对于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是未来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对于自身教育事业的规划与目标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教育问题。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问题,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培养,让其加深自我认识,学好专业知识,并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全面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争取在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大舞台,2012(01):222-224.

师范音乐教育范文8

1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成人化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师范院校当中的音乐教师都是在音乐专业院校当中接受过专业培养的音乐人才,这样的音乐教师大多具有相对较强的音乐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但是基于实际来讲,具有较高专业性却不代表适合幼儿教育专业当中的音乐教育课程。对于该类型的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幼儿歌曲以及针对幼儿的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都知之甚少,导致难以结合幼儿教育专业当中的音乐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和培训,也很难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要求,更多的是将成人化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或是更加强调在音乐教育当中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目前存在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确,开展的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有关师范院校和幼儿教育的特征等问题,使得在幼师专业学生当中开展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成人唱歌技巧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未能有针对性的掌握幼儿音乐教学中相关基本技能。幼儿师范院校当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无法意识到培养学生并不是要培养成歌唱家,而是能够对幼儿开展相应教育的人才。教师在教学前也缺乏对于学生学习背景的调查和研究,难以切身处地对幼儿音乐教学中涉及到的特点进行了解,从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教学与实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1.2音乐教材难度较高

基于幼儿师范院校当中构建的音乐教育来讲,在建国至今的发展阶段当中都难以实现紧跟时展步伐的创新发展。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应用到的音乐教材内容过于庞杂,重叠的课程内容造成了在幼儿师范院校中开展的音乐教育课程过于困难。对于学生来讲,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在相对陈旧的教材内容当中难以起到良好的促进教学的作用,音乐教育在长久以来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根据相关课时的占比不难发现,在幼儿教育事业中音乐教育的演变脉络。从总体发展形势来看,基于文化课程的增加,促使音乐教育受到忽视,对于音乐教育同样也无法开展相应的教材创新。基于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初期制定的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化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讲难以贴合实际,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不相符合,大多数的幼师专业学生在入学前所具有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这样的条件,促使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众多阻碍。例如在教学当中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当中,包括视唱以及练耳在内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七个不同的单元开展教学,其中第一单元主要是涉及到五线谱的视唱环节,以C大调为主,进而在后续的每一单元当中所呈现出的音乐教学内容逐层递增难度。从无升降记号到一升一降,再到两升两降,甚至是三升三降的视唱练习教学当中,难度跨度相对较大。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进行教学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教材当中适用于未来幼儿教育的部分少之又少,促使过于专业化的音乐教材阻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了明显的教育弊端。

1.3教学方式单一刻板

在幼儿师范教育演进的过程当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还是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日复一日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技巧训练,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关于幼儿音乐教育当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发声演唱等良好的音乐技能;既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当中的歌曲进行充分理解,又要求幼师专业的学生站在幼儿的角度对音乐知识进行思考并开展实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在这种反复枯燥的教学当中,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在这样的教学弊端当中,学生的感情相对封闭。迷茫的教育目标,促使学生难以在音乐教育当中获得更加充足的经验,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也无法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音乐教育当中,难以培养学生关于音乐知识的创造力以及个性发展,缺乏适应现代化教育中的有效教育措施,最终导致幼师专业的学生音乐视角过于局限,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掌握不全面,难以在教学当中不断进取,无法及时适应现代化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需求。

2基于创新发展的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育

2.1调整音乐基础教育结构

结合我国发展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历程来看,现阶段大多数的幼儿师范院校当中应用到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是基于在苏联五十年代当中应用的教学体系,我国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来,其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中,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环境。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当中,需要能够对整体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并创新教学手段。对我国现行的幼儿师范院校当中的音乐教育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知,其中主要是存在着明显的与现实情况脱节的问题,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庞杂的教育结构,对于幼儿教师在将来的工作当中应用到的联系较少。其次来讲,基于我国的环境特征,广阔的地域造就了多样化的民族特色,各地区之间的音乐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才能够保障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音乐教育当中缺乏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应用相对较少,所形成的统一化教学模式无法被不同地域的学生所接纳。在现代教育进程当中,同样需要幼儿师范院校当中的音乐教育能够应用更为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需要探索整合全新的教学策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应用。但实际与理想往往相悖,种种弊端促使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无法得到发挥,目前急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要努力构建趣味课堂教学,消除不利于学生幼儿音乐教学的影响因素,要注重师范教学中的相关特点,从教学体系上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创新发展。幼儿师范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幼师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后,主要是与幼儿、社会以及学校之间建立多方位的联系。在音乐教育当中需要能够提前为学生构建模拟工作环境,促使有关于幼儿音乐的作品融合在教学内容当中。改变传统内容过于复杂和难度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教育当中感受到回归童年的体验,能够切身将自己当做幼儿中的一员,学儿歌、唱儿歌、教儿歌,实现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改善教学条件,结合现代媒体技术

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当中构建幼师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课堂,需要能够充分结合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保障呈现出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站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更加快速的发展普及的环境当中,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借助于手机电脑等进行学习。因此,基于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教学过程当中同样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转变,采用更加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在短视频的教学方式当中将教学当中涉及到的重点以及难点等进行分解记录,通过慢放或是放大等,实现对学生更加细致的教学。在学生认真观看演奏细节的过程当中同样也能够加深关于音乐教学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视频进行共享的方式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电脑和手机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实现不同于传统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不仅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在理论教学当中的应用,对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同样具有相对较高的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需要在教学当中应用到大量的乐器进行辅助教学。基于这样的特点,新兴的电脑钢琴能够实现在幼儿师范院校当中音乐教学的良好教学效率,既能够保障传统钢琴的必备性能,同样也能够通过增加的新兴功能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当中个别教学局限性的问题,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在我国各个城市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背景当中,电脑钢琴的应用逐渐提升比例,在各大院校都能够相继配置,能够保障学生处于相对较高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相应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在创新的技术应用当中实现学生视野的拓展。而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同样衍生出了更加先进的音乐学习软件以及电子科技产物,能够广泛应用在音乐教育当中,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学工作者能够意识到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的应用所能够创造的良好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口述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育改革当中的创新转变,更好的为幼儿师范院校的学生构建现代化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2.3应用中小型乐器开展实践教学

基于在幼儿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传统乐器演奏以及教学方法的演进,已逐渐从直观扩展到抽象,从初步尝试到经验的积累,再从实践研究发展到理论的形成,在时间的推移下产生了有意识的发展尝试,从而不断探索寻找正确的演奏方式与教学准则。在经验积累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音乐技能教学能力。基于传承发展的理念形成的授课模式,能够在其中探寻到有关于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其中,器乐教学又成为了关键所在,相较于其他课程教学仅仅需要依靠于理论的单一方式有所不同,器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充足的实践当中,具有着一般教学当中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与优势。但是器乐教学同样由于自身的发展限制,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因循守旧的主观性,传统教学方法当中的计划性以及随意性造成了教学效率长久低下的问题,也是在幼儿师范院校发展创新音乐教育当中亟待改变的问题。加强中小型器乐的应用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在实践学习当中更加自主的对音乐当中的器乐进行探索,同样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当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当中应用到管风琴、竖笛、铃鼓等中小型乐器,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开展以二度创作为主的教育课程。以全面创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制定开放式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对中小型乐器的选择和运用等环节,要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幼儿师范院校当中需要能够为学生准备充足的乐器以及练习室,促使学生熟悉常用乐器并能够了解其特点与演奏方法。也可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应用不同的音乐器材,对幼儿音乐课程当中的曲目进行简单配器,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促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4建立适应时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目标

促进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创新发展当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任务与挑战,包括对现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判定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课程以及观念的评级,以及音乐教育能力的评价。综合学生在音乐教育当中获得的相关技能以及综合应用情况,对上述的内容开展综合测评工作,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同样对幼儿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基于这样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评定,创新变革始终都处于一定的困难当中。鉴于实际情况,学生与教师处于被动接受评定的地位,主观意识当中认为音乐基于艺术性的意识形态表现难以被进行客观评价,同样缺乏更为普遍意义上的客观评定工具。因此以往的教学由于匮乏的评定标准以及教学目标往往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基于这样的研究结论,开展更为合理的教学评定,需要能够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明确幼儿音乐教学的意义,并建立在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理论当中,才能够形成符合时展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目标,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