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鉴赏创新维度研究

英美文学鉴赏创新维度研究

本文作者:王玉明、江源、任维、徐立倡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明确指出,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高等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就英语人才而言,创新力是指在复合型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包括自信、自尊、乐观、谦虚、责任心、恒心等品质的创新人格等要素的综合思维能力。新世纪的英语人才不再是单以英语为工具的人,而是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的人,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内外兼修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人才。[1]在此背景下,英语人才的创新力培养已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而作为知识的载体、心灵的产物和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英美文学作品不但容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文化知识,也为读者提供无尽的审美空间、丰富的批判素材和广阔的想象视野。该文从近年来英语演讲中选手思维单一、空乏等现象入手,在深入阐述创新思维和创新英语人才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文本的知识性、文化性、空白性和审美性特征,就文学鉴赏的创新维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1言之无物与思辨缺席:从英语演讲说起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一直偏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关注。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普遍较弱,缺乏思维的多样性,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2]

以英语演讲为例。英语演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举办的各种全国性演讲大赛中都有大批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至因此改变命运。但是英语演讲中也暴露出一个堪忧的问题。不少选手只注重记忆能力的训练、模仿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却有所欠缺。有些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强,无论从语音语调,还是肢体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无可挑剔,但表达的思想却极为肤浅,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特别是在即兴演讲和评委提问环节,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很显然,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难逃其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缺乏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学生中则普遍存在惧怕阐述自我观点的现象,不能胜任深层次语言交际,更不能创造性地表达看法;即使开口表述观点,往往逻辑混乱,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知如何说,表述空洞,思辨力严重缺乏。[3]更令人不安的是,英语演讲中凸显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有鉴于此,对未来英语人才进行创新力的培养与训练乃当务之急。

2基于知识的创造与想象:英语人才创新力的内涵

英语人才创新力主要指基于多元复合专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想象力。英语创新人才首先应具备多元复合的的专业英语知识,其中文化知识举足轻重,因为它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息息相关。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人们在已有的经验与信息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追求独创的思维能力。它是一种以感知、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层次心理活动。具有创新力的主体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换言之,英语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在其自身的认识和实践环节,能积极发现并探求新问题,并能熟练运用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创造性语言活动能力之中。所谓创造性语言活动能力主要指灵动且富有创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只有语言能力而缺少另外两种能力,那么语言就只是空的外壳,学习者充其量是会说外语的工具或机器,或者完美的幕仿者。学习者的水平限于达到功能性目标的交际者只有完全具备了三种能力,才能够超越具体的结构和功用成为语言的创造者。[4]英语人才创新力还包括审美想象力。审美是指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而审美想象力则是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领悟与表达能力等素养的综合。它可以让审美主体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将自我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创造和审美在本质及表现形态上,具有诸多一致性和互补性;创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与想象的活动,没有审美想象力,创新也无从谈起。

3英美文学文本:英语人才创新力的知识基础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活动。[5]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美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知识的集成、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反映。我们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和问题,以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拓宽视野。除此之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真正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还必须从人类学的角度去了解西方文化,即风俗习惯、社交特点和日常语言运用特征等。这一方面的知识与文化更是广泛地表现于文学作品中。换言之,英美文学文本中有着丰富经典的语言知识和无限的文化知识与审美知识,其中蕴含开放精神的文化知识更是有助于活跃人的思维,催人创新。而源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灵感、直觉、情感等因素不仅是创造美、鉴赏美的思维特点,同样是鲜明的创造个性所必备的最主要的审美知识与素养。审美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创新,促进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丰富的自由想象力的发展。英美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而读者的审美想象过程实际上是其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读者最终将获得一种认知,或者可以说是知识和能力,似乎难以捉摸,但又实实在在。沟通理论表明,创造力也可以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得到激发,那么加强文化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将成为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点也是培养人才创新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文学阅读本身就是交流的过程,它为读者和不同时代背景的作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靠且稳定的平台。读者和作者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对夯实读者的知识基础,激发个体的创造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6]#p#分页标题#e#

4英美文学鉴赏:基于思辨与想象的创新活动

4.1文学“空白”:批判的空间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是想象和创造的过程,对一部作品来说,每一个人的阅读都是一次再创造,都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对于同一文学作品进行多样化解释的可能性既源于读者自身背景和认知的多样性,也源于文学作品的“空白”特质,即文学作品普遍具有的多义性、开放性和模糊性。“空白”是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现象,它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是因为作家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有意为之。同样,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能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素材。文学作品对于读者而言,都有一个期待视野,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空白”,读者可以创造新的情节,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文学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结构,也给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批判式思维发展的空间。[7]所谓批判式思维也就是思辨力,是一种质疑的精神,即通过对语言的辩证分析来训练思维的批判性,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形成创新力的关键。文学文本阐释的多样性之维度恰恰给读者提供了充裕的适宜追问的空间,有助于改变读者单一思维解读的模式,从而为提升读者的批判式思维,即思辨力,提供可能。

4.2文学鉴赏:情感和想象的互动

英语人才创新力同样离不开创新人格与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在文学文本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和认知,那么长期以往,学生们的人格就会得到潜移默化地完善,[8]从中获得健全的创新人格。不管是哪个时期、哪个民族的文学经典,其中总是闪烁着思维智慧的光彩、蕴含丰富的审美想象、渗透着人格的力量,英美文学当然也不例外。基于此,英美文学鉴赏活动首先是创新人格塑造的过程。创新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健康的心境和创造情感,因为它反映出创造主体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英美文学鉴赏同样是一种情感活动。正是在情感的催动下,读者驰聘想象去体验作家表现的心理世界,理解作家传达的思想,思考作家提出的问题。这情感常常促使读者与作家的“共鸣”。作家与文学作品中代表人物的成长过程与人格魅力,往往有助于读者创造情感的积累,而丰富的情感积淀又极易转化为创新动机和创新潜力。英美文学鉴赏同样与想象形影不离,因为文学本身就是想象的结晶,也是心灵的产物,阅读过程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读者借助想象不仅可以问溯过去,展望未来,而且能够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使读者的认识大大地超越时空的限制。想象担负着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形象和创造形象的重要任务,而揉和了情感的想象产生了无穷的力量,把读者自己的特殊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水乳交融地渗透到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使文学文本表现的物质材料转化为生动的形象。[9]基于情感的想象可使“弦外之音”领悟于心,而极富想象的情感活动则使得文学鉴赏活动充满生机,意趣盎然。换言之,英美文学鉴赏实则情感与想象的互动,其中的文学情感是英语人才创新的人格基础,而审美想象则是创新力培养的必经之路,两者在英语人才创新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均不可小觑。

5结束语

就像德国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思巴尔格所说的那样,纯粹的知识不该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也不该是人生的任务,创造才是是教育的最高范畴。21世纪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纯“英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呼唤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有独立人格和相当的思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和心灵与想象的产物,因其知识性、文化性、空白性和审美性特征,英美文学作品为培养英语人才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素材、宽裕的批判空间、无尽的审美境界和广阔的想象视野。在狭隘的“工具性”教育理论盛行的当下,在“消费主义”有蔓延趋势的今天,在英语专业毕业生思辨力严重不足、思维日渐萎缩、竞争力日趋下滑的背景下,加强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育,提升英语人才的鉴赏力,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必将一定成为拯救创造性思维的良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