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农业经济进展状况及途径

广东现代农业经济进展状况及途径

 

一、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经济运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施科技兴农,农业产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尽管近10年中,农业增加值在广东GDP中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图1),但农业产业发挥的作用却日渐显著。2009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37.59亿元,增加值达2010.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4.9%,各占全国的5.5%和5.7%。在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的条件下,主要农产品总量实现大幅增加。蔬菜、花生、甘蔗、水果、肉类、猪肉、禽肉、蚕茧、水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一)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广东针对本省耕地资源紧缺、人口压力大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等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1)。1.土地产出率居全国前列。广东农业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5.2万元/公顷逐步提高2009年的11.75万元/公顷,绝对增长3.26万元/公顷,相对增长62.69%,年平均增幅达到6.3%,实现了以占全国2.3%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占全国5.5%的农业总产值和5.7%的农业增加值,反映出了较强的单位面积产出能力。2.劳动生产率逐年增长。广东省的劳动力转移使从事农业产业的青壮劳力不断减少,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08万元/人,增加到2009年的2.19万元/人,绝对增长1.11万元/人,相对增长103%,年均增长速度达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投入产出率保持稳定。广东农业产业投入产出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38,增加到2009年的1.51,近10年间,均稳定在1.4左右。4.农产品出口创汇增加。广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常年稳居全国第二。2009年,广东省出口各类活动物17207万美元,水产品76966万美元,树苗及花草2521万美元,蔬菜26676万美元,均在全国农产品出口额中占据重要地位(表2)。   (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09年,广东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5.6%、7.7%、3.8%、5.1%和5.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其中,农业、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分别提高1.5个、0.2个和0.1个百分点,牧业比重回落1.9个百分点,渔业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三大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加工业①增加值分别为1551.03亿元、1578.37亿元和3466.66亿元,三者比例由2008年的1∶1.09∶2.21上升为2009年的1∶1.02∶2.24,农业加工业比例日渐提升(表3)。1.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基础,高效经济作物为亮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减了粮食面积,增加了经济作物面积,优质、特色、适销、高效的瓜果、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2009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7.6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3.85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6.7%,比2005年下降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652.82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4.6%,比2005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2.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渔业为主,逐步向食草动物和珍优稀品种迈进。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和家禽为主,逐步向扩大发展食草动物和珍、优、稀畜禽品种迈进。2009年,广东省养殖业总产值达1578.37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7.29%;全省肉类产量426.99万吨、猪肉产量262.09万吨、禽肉产量1152.53万吨、牛肉6.06万吨,水产品产量702.81万吨,猪肉产量位居全国第六,禽肉、水产位居全国第一。3.加工业由初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广东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形成了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从农业加工业内部来看,各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其中,服装及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毛)及其制成品业一直占最大份额;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与出版、木材与木材产品比例有所提高;水产和肉类加工、干鲜水果等加工开始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的持续扩大,其它类别则保持相对稳定。   (三)形成专业区域产业布局   多年来,广东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格局。1.优势主导产业实现生产专业化分工。广东已经形成了种植业、特色园艺作物、养殖业等优势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生产。目前,种植业方面,茂名、梅州、湛江、肇庆、河源、韶关和江门七市稻谷产量占全省的62.5%;惠州、清远、湛江、茂名和广州五市玉米产量占全省的56.3%;园艺作物方面,广州、湛江、茂名、惠州、肇庆和清远六市蔬菜产量占全省的51.8%;广州、佛山两市花卉面积超过全省的一半。养殖业方面,茂名、肇庆和湛江等三市肉猪饲养超过全省的1/3,茂名、云浮和广州等三市家禽饲养占全省近四成;佛山、广州、肇庆、江门、中山和茂名等六市淡水渔业产量占全省的2/3。2.农业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广东已形成了珠三角都市农业型现代农业圈、东西两翼资源特色型现代农业带和粤北山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区为主的“三元”区域发展结构。2009年,广东新增了4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各类园区总数达200多个。其中,以产业主导型园区为主,覆盖了农作物种植、高效养殖业、水果、蔬菜、花卉、南药、茶叶等园艺产业,主要分布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全省优势产业园区化发展已经趋势化。   (四)产业组织体系日渐完善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1.产业组织数目不断扩大。2009年初,全省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9218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本省农户460.8万户,户均增收2296元。其中,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21个,成员18.9万人,带动农户131.4万户。农业龙头企业1812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1家,带动农户437.5万户,户均增收2787元。2.产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在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九峰镇农产品流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先后出现了“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组织经营形式。#p#分页标题#e#   (五)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在产业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广东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保持较快增长,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迅速发展。2009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085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18.2%。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稻谷、玉米等大宗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全省机耕面积达2877.63千公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4.1%,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实现了向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跨越。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2009年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97.9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906.29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增加到432.56千公顷。高科技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不断增加。   二、广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产业存在结构性制约,产业结构不尽完善   种植业整体比重较高,种养缺口较大。广东省种植业占比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46%左右,至今仍是地区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另外,几大主要产业的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2009年,广东省粮食自给率只有36.5%,猪肉自给率不到60%,还要担负港澳地区鲜活农产品供应的任务,农产品供给压力较大。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贮运、加工技术研发,以确保粮食、油料、生猪、活鸡、水产、果蔬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   (二)产业功能较为单一,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凸现   农副产品加工落后,现代农业多功能载体建设不足。广东农产品加工量只占生产量的20%—30%,农业加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为1.72∶1,而发达国家分别为60%-70%及3∶1以上。2009年,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值额为329.23亿元,据此计算出的广东农副食品加工率只有16.38%,远远落后于山东等省。另外,广东省新增的4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体现单一生产功能的园区较多,具备科普、休闲和生态等综合功能的较少,还未起到以点带面、全面开发农业综合功能的作用。   (三)基本生产条件不足,产业发展缺乏长期稳定投入   产业发展无稳定资金来源,农村基建投入落后。由于财政预算和政府投资计划中并没有建立与政府投资总量和预算支出增长相联系的农业投资增长计划,没有明确规定用于农村和农业的政府资金投入数量和比例。导致广东省农村和农业支出没有稳固的财政来源,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费用常被城市基本事业建设和城市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等项目挤占,为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力度不强,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广东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仍显不足。2009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3%,而北京市已经达78.32%,浙江省达57.12%,江苏、辽宁和四川均达55%以上。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更是高达到70%、80%以上,在以色列甚至达到了96%。同时,广东每百个劳动力当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只有19.8%,而北京市达到了38.2%;山东省也以22.8%的水平高于广东省3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促进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着农业产业增效、农民收入提高两大核心,根据上述广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宏观层面和微观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从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保证区域主导产业产品供需平衡。通过开展优质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建设等活动,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比重。解决广东农业产业大而不强、齐而不优的问题,推进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提升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向纵深开发转变。二是完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加强农产品营销平台、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开拓现代农业多种功能,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广东传统亚热带、热带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和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二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农业加工企业,设立农产品加工引导资金,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坚持倾斜投入政策,保证农业产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增长机制。从制度上把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公共支出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的经常性开支范围,并建立与政府总量投资和预算支出增长相联系的涉农投资资金增长机制,构建“农业发展预算”,解决财政涉农投入的具体落实。二是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生产条件建设。设立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专项基金,并把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标准化改造工程、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水源涵养地及湿地保护等方面。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支撑水平   一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体系。农业产业科技支撑水平为目标,着力开展农业产业科技自主创新。开辟以华南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集农业科技引进、科学试验、工程技术、科研中试于一体,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衔接配套的农业科研基地,积极研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p#分页标题#e#   二是加快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应用。全面实施种子工程,选育、引进、开发、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实行育种、繁种和供种的一体化经营。   三是建立完善的农村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立和稳定一支由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