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环评门径

土地规划环评门径

 

一、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消除或减缓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不利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法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初步探索、全面发展、逐步完善这三个阶段。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9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从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内容、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评价指标体和评价模型的建立等方面都做的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但是在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   2.国外研究进展。1969年,美国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在世界上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荷兰1987年建立了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废弃物管理、饮水供应、能源与电力供应、土地利用规划等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999年加拿大颁布了《政策、规划和计划建议的环境评价内阁指令》,要求对所有提交内阁和各部部长批准,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政策、规划和计划建议进行环境评价。此外,澳大利亚、英国、芬兰、日本、印尼、欧盟等国家和国际机构也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立法。   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当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个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由于各个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以及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上的地域差异,在确定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宏观性要求,又要考虑到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区域之间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建立评价要素集和评价因子集。在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指标确定以后,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经过处理后,所有指标的实际值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标准值,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敏感程度进行分析。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首先需要采用变异系数法直接根据指标实测值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权重,然后构建隶属度函数,确定评价矩阵,依据各评价矩阵和权重矩阵,综合计算得到各评价要素集的分值矩阵,根据各评价要素集的分值矩阵和各要素集的权重矩阵,经过模糊运算,即可得到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叙述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量化方法。   首先将选中地域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生态系统的类型,将生态系统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生态系统。其中,水体的面积采用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利设施用地、坑塘水面、养殖水面、苇地、滩涂和农田水利用地的面积总和;交通用地中加入了农村道路的面积;剩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作为其他用地面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得到相应的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面积及其变化,然后对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价进行估算。一般来说,生物量越大,生态服务功能越强;反之亦然。   3.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生态足迹法是通过测算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较准确地判定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分为生物资源消费部分和能源足迹两部分。生物资源消费可分为农作物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水果和木材等,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生物资源某一年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来进行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能源足迹部分包括原煤和电力两种,数据以世界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平均发热量为标准进行处理,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土地面积和建筑用地面积,计算出某一区域的生态足迹。最后进行将各类足迹的汇总计算,将各类生产性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乘以相对的均衡因子,并对结果进行求和。   四、结语   模糊数学评价法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但是仍会有个别区域的评价结果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可能是该区域评价指标的特征数据与所采用的算法不相吻合的原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修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已较为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工作量很大的工作,而且对某些人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的核算尚未有统一的和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化,使得其估算结果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可比较性较小。其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存在局限性,只能够评价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生态足迹法数据易于收集、操作简单,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效果明显。但是目前的生态足迹法仍具有不少的缺点,首先精度不高,由于各地区的生产水平不一样,这将导致产量因子与均衡因子不一样。再次有局限性,它不涉及到具体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土壤等问题。#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