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音乐在经济区的运用

环境音乐在经济区的运用

 

环境音乐研究,在国外,具有美欧日韩领先、产学研结合紧密的集体研究特征,并呈现出功能研究——产业研究——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具有跟踪研究为主、产学研结合松散的个体研究特点,并显示出功能研究——生态研究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一、环境音乐与绿色农业的关系个案研究   笔者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周边农区之便利,对大棚内的草莓施加环境音乐干预的对比性实证研究,探索环境音乐科学播放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2011年9月至11月的田野作业中,数据库的量化工作,十分艰巨细致而必要,它对于成果推广的影响至关重要。故选择实验田和对比样本不容丝毫疏忽。首先,挑选两个大棚内草莓播种时间、品种、成熟匹次、施肥量、阳光、水分、病虫害等外界因素一致,而且两棚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在B棚中听到A棚所播放的音乐。以上自然条件要求稍有略差,便会影响后期的对比和研究。在施加环境音乐的A棚挑选高精度测量50个幼果标本,然后同天在B棚中寻找测量50个与A棚中周长、体长、颜色相同的幼果进行配对标记。挑选的100个标本,必须分布在大棚的后半部,以便更精准,明显形成差异对比分析。挑选配对工作准备就绪后,给A棚的幼果施加音乐,干预其生长环境。在A棚中央架设两个输出功率为RMS14W+14W的音响。以扇形的摆放形态对着那些标本,并且确保距离最远处的幼果标本也能清晰地听到所播放的音乐。科学家认为植物也爱听比较柔和、缓慢、小声、没有刺激性的音乐,研究者们大多认同植物只喜欢轻音乐。单方面的思想和研究是不能确保事实的正确性,植物也许喜欢快节奏的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鉴于各种类型的音乐是否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之完善性的实施求证。故,确定了《Kisstherian》、《星空》、《二泉映月》等播放曲目[2],把播放音量控制在70dB—90Db,每天中午播放三个小时左右,直至A棚所有草莓成熟可食。   以下列表以两次测量数据为例,展示环境音乐干预与否的生长和差异。   由以下数据看出受环境音乐干预的A棚约有30个草莓的外形比B棚大。干预后的增产数量增加了约20%,称重测量两棚形状相似无几的熟果,单个质量比较,A棚稍占优势。A棚成熟时间普遍比B棚提前1-3天。经横切和品尝发现,A棚的熟果更加鲜红浓香、清甜多汁。口感略胜于B棚。由于专业技术掌握不足和研究条件有限,无法测量营养成分之差异。草莓的根状茎和新茎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不一,对果实的养分输送会有差别。因此,单个的对的数据会出现误差,不一定能准确而直接的显示出环境音乐干预的影响。但是,这些数据的误差毕竟是微妙的,不会过多影响数据的对比和分析。   以上所述分析,初步证实受音乐干预的草莓在品质口感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产量有所增加,并缩短了原有的成熟时间。试想之,音乐干预单一品种的草莓会产生影响,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缩短种植时间。其它农作物受音乐干预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和生长改变呢?这需要研究者们提出新的思路,进一步实施研究和考察论证。如果音乐的干预会影响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农作物,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果大量以音乐干预为基础的物理农业和绿色种植为生态农业发展主体,那么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经济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产品的优质性和贸易扩大化可以空前的提高。坚持以绿色物理农业为基本,作物种植技术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历史革新。在革新技术发展的同时,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具体研究音乐作物对声能的吸纳和自身变量,并研制科学高效的植物声频发生器和合理配置、科学播放的环境音乐,完善克服干预时间和频率等一系列投入使用问题,这些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过渡时间。研制出体制性的产品成本和推广及投入使用,将成为政府和农户的一个考验。   二、环境音乐与车间工人工作状态的关系个案研究   环境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音乐作品在环境内的音响存在;狭义既是以自然,环境为创作源泉的概念性音乐,也是以人文环境为存在方式的功能性音乐。一切来自外界的刺激都具有双重功能,即给人的行为提供线索和使人兴奋作用。当代科学证明,人的兴奋是由外界事物刺激人脑的网状体,进而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从事重复性作业的工人会产生厌倦,而厌倦是由于认识到单调的劳动状态而引起的缘故,所以,其缓解也得依靠从那种情况的转化程度。因而其方法不能依靠眼睛,而显然应该依靠耳朵,为此目的某种音乐是最合适的。笔者对某制衣厂工人工作添加环境音乐,由于制衣车间缝纫机噪音过大,工人不能清晰的听到所播放的音乐,因此,播放的音乐极大可能成为另一种噪音,失去了原调查研究的价值和目的。而包装工作属于纯手工作业,除交谈和包装响声无其它杂音,因此对包装工人施加环境音乐效果更强,影响更大而明显。故放弃原本计划,改对包装工人施加环境音乐展开调查。   普通工人文化程度较低,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取向稍微局限,选择一些工人所喜爱的通俗歌曲和愉快而活泼的乐曲,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对工作的介入。播放音乐的目的不能让工人知道,以避免影响工作思维和谈话结果。单一反复作业,会使人产生厌烦和疲劳感。故,每天的音乐开始播放时间为10点和16点,干预时长为90分钟左右。音响放在距工人5米处,播放音量比平时正常对话的音量略大。   在2011年12月至1月期间,经笔者现场观察和与工人的交谈,发现环境音乐对工人作业的干预有显著效果,在工人感到疲惫时播放其感兴趣的音乐,可以减少聊天、发呆、出神等为厌倦的解毒剂。防止,减少工人产生意外变化的刺激,提高警觉水平,进而是人性得以复归。缓和紧张情绪,减少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准确性。同时,环境音乐也充当了止痛剂。在半天或整天的工作后,少有像往常那么疲惫,依然有充沛的精力做家务和休闲娱乐。当然,环境音乐也能偶尔吸引注意力,干扰工作中的思绪。而对于少数不喜欢音乐的工人,更是火上浇油,心情更加烦躁和不安,工作压力增大,对环境音乐产生一种厌恶,此时的环境音乐显然成为一种噪音了。#p#分页标题#e#   三、结语   绿色、环保、生态等现代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愈来愈多地应用非残留手段。环境音乐作为无毒、无害元素,如果能合理配置和科学播放环境音乐,不但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质量、味道、甚至营养含量。而且对绿色品牌农产品的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环鄱阳湖经济区,已成为江西省既定发展三大方向之一。作为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江西农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完成低端农业向优质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环境音乐的引入和应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建设可行途径之有益尝试[3]。   环境音乐是一种古老的音乐现象,工业化比较早的发达国家大都经历过集中研究与广泛应用阶段。日本产业界已经逐渐认识到为改善环境、制造气氛、添加劳动刺激剂而广泛利用音乐了。就环境音乐的人文作用而言,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相关研究有利于缓解职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部门形象、促进社会和谐。[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矿企业也可以播放适合科学的音乐,干预原有的工作场所和生产结构,无疑是一种提高生产率的尝试途径。即使提高生产率的效果微乎其微,也有最起码的安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