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总结范例

自我反思总结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作用;路径

引言

所谓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审查、总结与反省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理念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反思行为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因此,反思通常也被称作是教师专业拓展及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更加深刻并及时的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优点,从而有利于他们尽快调整加教学方案、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态度的思考

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且还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所反省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思中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主动的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要关爱每位学生,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与学生之间多进行沟通,并且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时,要充分注重教学当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考虑,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应确保能够激起学生的内在斗志,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合作学习能力,更要尊重每位学生。

(二)教学实效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最终是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实际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应充分掌握学生对自己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否拥有自己适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具体问题上是否拥有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课后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等。教学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所能产生的,教师应对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的总结、分析每个环节,将教学效果的提升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落实到详细的教学工作中,继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的思考

当前教师们的教学反思,过于注重反思的过程,因而忽视了反思的最终结果,几乎很少有教师会想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教学反思。可是教学反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使他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措施。经过全面的反思,教师们会在这一过程中,萌生新的教学观念,用来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实践来验证自己所总结出的这一新观念。客观的研究每个教学关节,总结问题的原因,将教学中所存在的疑惑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相互探讨与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反思实例,虚心的接受别人所指出的不足,积极学习与借鉴别人的优点,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根据分析整体出详细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避免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在反思中进一步成长。

二、化学教师进行反思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教学顺应社会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顺应社会及全新知识的需求。在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中,教学的革新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在新课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师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更加自觉地将自身教学行为看作认知的主体对象,对其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与思考,优化教学态度,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实现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学活动从以往的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根据对教学的深刻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地从感性层面上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种因素进行反思,比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实效性等,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属性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才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及掌握,成为具备理性头脑与经验丰富的践行者。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出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加强对感性教学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实现自我全面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对教学工作展开详细的探究,促使教师从经验向研究方向靠拢。反思的过程是综合性的,从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自身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与检验,实现教师与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行为。

(三)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在教学当中,存在许多不定性因素,学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也不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要求及评价指标,教学所面对的主体随机性,因而就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教学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大量的分配要素,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经过教学反思,教学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加了解,掌握了教学中诸多不定性因素,能够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现教学反思推动化学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个人深入反思

首先在教师的个人反思中,日记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教学反思。它是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与日常工作行为,包括自身的真实感受与领悟全部通过文字记录到日记当中,是对教学反思全过程的真实记载,能用最方便、最直观的方式让教师重新审视自我、更加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日记形式没有明确的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瞬间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过程写下来。但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日记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对教学课堂中的具体情景客观、真实、详细的记录,课堂情境通常指的是讲课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或是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对其一中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提出具体的看法,对其中的优点进行总结,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其三是教学再次设计,利用教学反思,教师将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会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问题积极改正过来,同时也要从其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细节的问题,帮助自己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对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及有效成果、失败经历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使其成为日后教学工作的指导理论。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若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就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较为感性地做出反思。只有积极努力的学习具体的理论,将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其相互整合,才能确保在教学实践中正确的理解其中所指出的不足,并帮助自己有效地解决这些工作疑惑,按照理论约束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经验及反思的前提下,对理论进行深入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将其提升了理论的层面中,这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集体共同反思

在集体共同的反思中,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反思,主要指的是所有教师共同进行备课与旁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共同备课能够充分打破以往的备课形式,在相互探讨中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寻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在共同备课后,可运用相互轮流的授课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们的共同发展。在旁听中的教学反思,会让被主讲教师更加精心的准备的上课内容,对教学内容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旁听的教师会通过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学习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总结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且能够有效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后,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课后,旁听课堂的两位教师会认真的交流,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为教师的教学革新注入新的力量。其次则是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集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教学模式的感受者,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学生在教学当中,与教师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教师所有的行为表现他们都看在眼里,能够通过他们的学习情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们对教师的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刻的认知自我,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并能够依据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意见期间,教师应认真聆听,不应进行过分的干预,要理性地看待这些真实的评价,虚心接受,并让学生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被充分尊重,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改正他们在反思中难以发现的不足问题,从而切实有效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结语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他们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需要教师能够自觉监督、自我定期总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而拓展自身思维空间,促使反思更加深刻。教学反思能够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反思发现更多困惑、不断认识自我,从而促使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从而为教育教学贡献更多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毛道生.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刘欢.新手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2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后,有学生提出:在太空中能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正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反方: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一旦上到太空都是漂浮状态,所以,天平不能测物体质量。由于此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探索的欲望特别高。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思维表露,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表露,让他们以有声的语言来表达内部无声的活动,并且反馈给自己或别人的听觉,在口述中自我调控,思维也由混沌趋于清晰。实践中,我们围绕自我反思调控的基本要求,提出学生思维过程表露力求清楚、规范、简洁。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1)榜样示范———运用规范的句式表达思维,如“×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从这一点可以推出……“”先……再……最后……”等等。教师先作示范,学生模仿,对学生表述的冗长、不规范情况及时引导纠正,逐渐形成自觉、自发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2)实践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口述表达,做到对疑点进行分析叙述,引出规律时作推理性叙述,总结归纳时作反思性叙述。针对不同问题,我们还给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说出操作过程,说出推理过程,说出学会过程。特别是学会过程,是培养学生反思的重要方面。如在一个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再次回忆和总结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了?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学生在表达思维过程中注意采取延缓性评价,把调节修正的机会尽可能留给他们。为了达到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直至直接提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反思、比较、归类,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剖析自己和别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不断批判自我、优化自我的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反思,形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总结,反思自问

改变以往教师总结的传统方法,只有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小结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在一个学习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进行简要小结,如“今天学了什么规律(性质)?“”今天这一规律(性质)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这一规律(性质)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不懂?”……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科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科学思想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进而养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自我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运用,促成反思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3

传统教师教学自评的目的,从管理层面来看,是将其作为单纯的管理监督手段,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鉴定、诊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落实奖惩措施。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学自评主要是为了完成每年一次的年度考核、教学总结的任务。叙事心理学主张人们通过叙事获得知识、建构自我,形成人格,生成意义,理解生命。叙事视域下的教师教学自评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自评是教师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评叙事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可以有效避免完全在他人评价基础上建立自我认同的危险,对自己会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次,自评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评叙事对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到改进、改善的策略与方法,并不断的付诸行动,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能力的发展。最后,自评是教师丰满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叙事不仅是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建构、澄清经验及其关系、意义的机制。一些让我们深感挣扎的模棱两可的情绪和事件是通过叙事才逐渐得以明确和澄清。叙事建构了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建立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关联。教师通过自评可以建立与学生、同行、督导、专家、领导的关系,在与他们的交互过程中不断获得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他评与自评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教师人格的发展。

二、自评标准:从统一到差异

传统的教师自评体系对校内所有教师都采用统一的评价程序及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教师个体的差异性;采用的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模糊、简单,主要采用优、良、中、差等级制。叙事视域下的教师自评标准发生重大转变:首先,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学科差异、教学年限、个性特征等因素,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及程序,采用分层管理、差异性评价对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区别对待。其次,自评标准的制定广泛采纳教师、学生、同行、督导、专家、领导的建议。最后,自评标准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随着教育时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其建构性、文化性。

三、自评载体与形式: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教师教学自评形式非常单一,主要包括教学日志、工作总结等。叙事视域下的教师自评形式非常多元。包括:

1、专业成长反思记录。

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科特点和兴趣进行整理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心得、学生作品、反思记录以及教师个人成长记录等。通过分析与解释,不断反思与评价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教学录像反思记录。

是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教学录像评价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主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评价意识,以提高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和鉴别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深刻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缺点。然后邀请同行共同观看,相互探讨,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通过诗词、散文、议论文、传记等文学形式

或者通过音乐、绘画、沙盘等艺术形式展开涉及自我评价的叙事。

四、自评内容:从描述到反思

教师自评主要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描述,缺乏反思。叙事强调在反思中生成、建构、表达意义。叙事视域下的教学自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

1、重视反思性。

教学自评不单纯是简单的等级、分数描述行为,而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要素的设计效果进行整理、反思与总结。反思中包含问题的解决对策,包含对改变、改进、改善的描述与分析,包含教师自身认知、情绪、行为乃至自我意识、人格发生的变化的描述与反思。

2、重视语言、文字描述。

叙事思维下的教师教学自评突破传统教师自评内容重等级、分数描述,倡导语言、文字描述。比如教学质量评分中,大家不能只关心分数,而要仔细查看学生的评价信息,而学生不仅要评分,在评价信息部分填写的文字信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突破都要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3、强调丰富描述。

自评内容不能太笼统、抽象,只是一般性、概括性的描述,而应该对教学设计的独特性、创新性进行描述,对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事件的叙事要素进行描述,对教学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细节、事件的转折进行描述,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知观念的转变、情绪与情感、行为的微小改变、改善进行细致的描述。

五、自评过程:从独白到对话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4

【关键词】钢琴教学反思;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改革

钢琴伴奏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在舞蹈教学及表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分彰显了艺术的生命力。舞蹈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展现钢琴表演的艺术价值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体现出表演的创造性,进而丰富舞蹈的形式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观察并校正教学活动,从而加强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分析教学技巧的技术。教学反思能够调动教师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的专业化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再者,教学反思也成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高度关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部分。教学前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反思教学内容、阶段、模式和策略。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突发且不可预测情况的集中反思,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等。教学后反思则主要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策略和形式的接受情况,进而大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这样也可引导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中的运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进而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改进和完善。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反思也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正向的思维活动。通过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活动的合理性、有序性和实效性。针对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学进度等,不断对舞蹈伴奏音乐予以调整、创新和评价。客观地说,只有选择适合舞蹈表演的音乐,才能为舞蹈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教师要坚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原则,对舞蹈钢琴伴奏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也是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由此,协调舞蹈表演和舞蹈钢琴伴奏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舞蹈钢琴伴奏能够为舞蹈表演增添色彩。另外,教学反思也有助于教师客观分析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从教师层面来说,还是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学反思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总之,深化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使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深度掌握教学反思方法,是推动教学反思深入钢琴课堂,加强整体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值得在高校中大力推广应用。

三、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实际意义。教学反思有助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反省、调整和完善,进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不难看出,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积累是促进教学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从某种角度来说,缺少教学反思的教学工作也仅仅只是教学活动的循环往复,根本无法提升教学水平。在舞蹈钢琴伴奏课题教学中,教师应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来说,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可以显著加强教学有效性,扩展课堂深度。

四、在课堂教学中音乐选曲方面的反思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作品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整体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需要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开阔艺术视野,大胆创新,选择融合多样化元素的音乐作品。而这也是钢琴舞蹈伴奏教师的选曲能力的重要表现。当然,从钢琴舞蹈伴奏教师的角度来说,提高选曲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钢琴舞蹈伴奏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作品既要符合舞蹈动作要求,又应营造唯美浪漫的意境,让学生能够全情投入到舞蹈表演当中。此外,钢琴舞蹈伴奏教师还需选择风格唯美、韵律悠长、内涵深厚的曲目,一方面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

五、在课堂教学中音乐与舞蹈配合方面的反思

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反思都是总结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例如,在民族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有的钢琴伴奏教师在即兴伴奏时忽略了旋律的处理,这会使得钢琴伴奏与舞者的肢体动作缺乏协调性,破坏了舞蹈作品的意境,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当舞蹈动作进行到高潮段落时,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选用正确的伴奏织体音型,激发舞者的情绪,让舞者能够全情投入,尽情释放,进而增添舞蹈艺术的魅力。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舞蹈的意境调整伴奏音型、伴奏频率和伴奏力度,确保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不同的舞蹈肢体动作对伴奏的轻重缓急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想保证钢琴演奏与舞者肢体动作的无缝融合,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六、加强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方法策略

舞蹈钢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积极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效果,并且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指导教学。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反思,全面优化自身的专业水平,为课堂扩展深度与广度。教学反思在钢琴舞蹈伴奏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要深刻认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二,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由此可知,深化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提高钢琴伴奏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合理应用教学反思的必要条件。

(一)深化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当前,多数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再去反思问题的原因。如果始终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在授课过程中,部分舞蹈钢琴伴奏教师习惯于循环往复地使用同一首曲子,而且对音乐曲目的创新缺乏重视。久而久之,不仅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缺乏教学反思,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对此,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需深刻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自我剖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全面改善教学质量,以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确保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反思方法。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增强舞蹈钢琴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提高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应定期组织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观摩舞蹈钢琴伴奏优质课,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这种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深度思考,还可以共同探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学习,可以深化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注重音乐理论学习,广泛阅读音乐期刊、书籍,观看音乐电影、纪录片与纪实档案,了解中外音乐历史发展进程,熟悉不同时期舞蹈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还要深入研究舞蹈钢琴艺术和钢琴表演艺术的理论精髓,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强化自身的艺术修养。此外,尽管音乐与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的理论学习不能单单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可以涉猎舞蹈理论知识。只有学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反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舞蹈中的音乐特征,分析不同舞蹈风格的音乐曲式与伴奏织体,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力求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反思过程,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这也是加强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七、结语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程讲授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介入,当前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有的教师固化的教学行为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课堂。鉴于此,在“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互联网+”这一概念是总理率先提出的,教育部根据这一概念制定出关于教育层面“互联网+”行动计划。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解释有很多,最直接解释为“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1]。“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式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这正是“互联网+”教育新形式的具体表现,也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教学方式是师生之间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传统课堂中,教师常采用谈话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等教学方式,教师多以借助板书或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相继出现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将新的教学模式与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等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仅限于在课堂中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学生也不再局限于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组成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在教学上突破原有固化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教师的“主导性”角色,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及学习伙伴,帮助并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

二、“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突袭”,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变革[2]。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高大上”的地位,“传道授业解惑”通常由教师所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就导致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一直在听。基于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至关重要。

(一)由绝对控制型向民主平等型趋势转变

“师道尊严”“学高为师”的古训是传统文化中对教师地位最清晰地描述,处于权威地位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向学生传播讲授知识,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教师的讲授,教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固定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客观知识。这种绝对控制型的教学行为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所形成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而在新课程时期教师的行为应朝向民主平等型趋势转变,即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

(二)由知识传授型向师生合作型趋势转变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始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表现出支配性、对立性及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倾向[3]。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能获取大量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有些知识可能是教师所不知的,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向师生合作的趋势转变。

(三)由技能熟练型向反思实践型趋势转变

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总是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熟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遵循特定的教学步骤及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这种熟练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师来说是专业的,但是专业的教师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在“互联网+”时代,技能熟练型的教学行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要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转变传统教学行为,从技能熟练型向反思实践型的趋势转变。

三、“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策略

“互联网+”时代是开放、包容、多元的时代,教师在新的时代下要进行自我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合作、主动建构、持续2019年3月反思等角度,探索其改进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转换身份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和社交工具来辅助教学,以此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新技术、新设备与自己所具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主动推动教学行为的转变与创新。在面临新形式的教学行为转变时,教师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及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主动调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学生的“同行者”。在“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朝着民主与平等的方向发展,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学生在教学中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学生要从“遵从着”向“探索者”发展,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一定都具有科学性[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的体现。在信息、知识及其丰富的“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学生同样可以成为教师,教师应不断学习,虚心接收学生传播的新知识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学中要凸显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身份的转换,从学生方面出发,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在行动中拥有平等对话和自我选择的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应该是建立在沟通、合作、探究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关系[5]。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根据学生的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互联网+”时代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互联网+”时代所呼唤的是一个能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文本记录反思总结外,还可以借助课堂观察工具、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反思总结,最终以文字或其他方式呈现,并将自己的发现与总结给学生看,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合作,相互提高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与甄选,将一些能够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信息加以利用。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知识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倡导在师生合作中自己不断接收新的知识,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师合作中,一般要经历分享信息、相互协作及合作三个阶段[6]。在分享阶段,教师之间需要进行相互交流,来获取信息。在协作阶段,合作中的一方应该去帮助另一方实现其目标并改变现有的计划,并提供支持。合作阶段是建立在分享与协作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相互协作,更应该具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共同成果。教师之间的合作应该由传统的“强制性合作”向“自然的合作”转变,秉承着“互助互惠”的原则,在合作中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加强教师合作能够促进教师技能、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自我主动建构,持续反思

自我建构是基于“自我”的相互作用,其目的是实现“自我”认识的发展[7]。自我建构是认识发生的内在机制。“互联网+”时代所呼唤的是一个能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此,教师要对自我具有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已有知识、策略及教育技能进行认识和加工,发现自身的不足,将已有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进行解构,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分析中对信息进行再构,对来自互联网等外部信息进行内化,通过实践等方式进行加工,整合为自我的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持续反思与学习,不断地去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以生成自我对教育的认知,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结语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6

地理是初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普及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因此,许多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将重点分析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提高自我意识,将反思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馈、总结,力求发现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同时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前进行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列出反思教学的关键,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课前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范围,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原理。通过教学前反思,教师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更有的放矢。

2.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例如,在进行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国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日本的教学,如播放一段关于日本社会发展的短片等,然后观察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应情况,了解哪些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进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反应较好的教学方法贯彻下去,纠正一些问题,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调控自如,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3.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评价,还可以思考是否有更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师除了通过自身认识进行教学反思外,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评价也是良好的反思途径。可以定期与其他教师互听课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将反思教学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力求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赵莉 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华龙初级中学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反思  调查  策略

        新课程改革如果没有引发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那么很难说它是深刻的;如果没有促进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自主发展,那么也很难说它是有实际成效的,而教师进行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反思。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那么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反思进行的实际情况如何呢?笔者对此做了调查。

        一、关于教师“反思”情况的调查

        1、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等五所学省市重点中学部分教师,共取样56人,全部有效,调查结果如下:

        表1:对反思运用情况的认识

        选 项         有 偶尔有 没有

        百分比(%) 53.6% 42.9% 3.6%

        问题是:“在学科教学或管理上你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吗?”调查显示,96.4%的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只有3.6%的教师不会反思。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进行反思,能把反思作为自主发展和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表2:对反思方式的认识

        选 项       写反思日记 阅读参考资料 向同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其它

        百分比(%)     30.4%         39.3%         21.4%                         17.9%

        问题是:“您是如何进行反思的?”调查显示,中学物理教师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思的,其中选择反思方式的最多的是“阅读参考资料”(39.3%),这和当代网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反思日记”的占30.4%,可见教师越来越重视反思成果的积累;“向同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占21.4%的教师,交流也成为反思的重要手段。

        表3:对不进行反思的原因认识

        选 项       A、不需要    B、不习惯 C、无法坚持下去   D、不知道怎样反思 E、其他

        百分比(%)     14.3%    20.5% 28.4%           16.9%                 20.9%

        问题是:“您不进行反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调查显示,教师不反思的原因的多方面的,28.4%的教师认为是无法坚持下去,20.5%的英语教师认为他们不习惯反思,16.9%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反思,还有14.3%的教师认为不需要进行反思。数据表明中学英中学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不够强烈,对如何反思了解不多。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又进行了部分教师的访谈,期望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2.访谈调查

        但是,对于反思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笔者就反思情况进行了部分教师的访谈。

        一位同事述说了这样的感受:“我想我是明白‘学而不思则惘’的道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讽刺那种死读书的人叫书呆子,提出在劳力上劳心的著名主张,我想,教师如果不能学会反思,会不会变成教书呆子呢? 我也觉得应该反思的内容很多,可是真正静下来想‘反思’点什么,反到是不知如何进行了。从根本上说我们是会‘反思’,要是有这方面的培训就好了。”

        一位受访者发出如下的慨叹:“我们学校留反思作业, 但是教师上交的反思是没有多少含金量的,大多是描述教学过程,对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总结和评议。尽管反思中会用到‘时尚’术语, 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个性化发展等, 或者直接引用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但这些相关概念或规定更像是教师反思戴的一顶‘帽子’, 大多以相对独立的方式置于教学过程的描述之前。如此情况下的反思也成了教师的一顶“帽子”,我觉得不但没在反思中得到多少收益,反成了一种负担。”

        一位朋友说出了这样的想法:“我也明白反思的重要性,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反思的效果如何。可是我们每天要应付繁杂的考核,小山似的作业本与做不完的考卷,哪有时间反思呢?况且反思也不是靠自己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就可以的,它也是需要交流来激发灵感的,可是我们根本无暇和同事进行交流。再加上各种考试的压力,就更没有心思进行交流反思了。”#p#分页标题#e#

        3.调查结果

        从教师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反思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师们虽然已经有反思的意识,但是其反思意识不强。第二,从反思作业完成情况可见,大部分教师还处于反思的表层阶段,反思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第三,良好的理论指导和反思环境对教师的反思能起到推动作用,反思的外部引导的力量不足。第四,加强教师自主的反思能力,真正做到以反思促发展。

        二、对于中小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本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反思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高反思的能力的提高。

        1.加强反思意识的培养

        反思意识,就是指反思的愿望、动机和意图,这是教师反思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教师的反思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认识而没有回顾、没有内省、没有剖析和没有自我质疑,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差距,就找不准改良、发展、完善的方向,更不可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从主观上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才能从客观上自觉进行反思、应用反思。至此,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就不会是一种被强加的负担、外在的要求,而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必需,才会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反思,才能乐于和善于反思。

        2.重视反思理论的指导

        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反思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反思是盲目的。我们的反思应该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轨迹进行。如果教师的反思纯粹着眼于教师实践中的某些行为的改良,而没有理论内容帮助分析、判断,这样的反思是表面的,肤浅的;如果纯粹地着眼于教师的某些理论观念的改造、更新,而不重视对实际的指导,这样的反思又是苍白的、空洞的。只有当教师的反思理论指导教师的反思实际,而实际行动又上升为一定的理论高度的时候,反思已经逐渐成熟。

        3.创设有利的反思环境

        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与合作,教师的反思很难进行,或进行的质量不高。教师反思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如学校可以努力创设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典型案例的教育性和榜样力量等等营造良好反思氛围,培养反思意识;学校也可以通过培训,强化提高教师技术性、实践性反思,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 并形成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环境还有利于交流反思的形成。单纯的内省,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这有利于教师反思质量的提高和反思视角的扩展。

        4.提高自主的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的自主性表现在自主合理的确定反思内容和反思方式。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较广、涉及层次较深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反思的内容广泛性。如果把反思的内容范围确定过小,就无法达到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而如果把反思的范围确定过大,则会分散了教师的精力,还有可能主次不分,达不到反思的目的。教师要合理确定反思内容,应该把反思的重点放在与实际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上。要使教师的反思能够长期地有效地进行下去,必须不拘泥于某一种反思形式, 应该多种反思形式交替的综合的使用,否则会使教师觉得乏味而难以坚持。常用的反思方式有:写反思日记、课堂反馈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总结、行动研究等等。

        (1)写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教师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与反馈。写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反思日记可以写教学的不足, 可以写教学的成功, 可以写教学中的灵感与闪光点。通过教学反思日记这种最自然和熟悉的方式把教师带入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良性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2)课堂反馈分析。课堂教学有其丰富的多样性、突发性、动态性,与教师备课的预设和实施的结果必然存在差异,这就给了教师绝好的反思机会。这一反思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细节,是最有效的反思方式。

        (3)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是记录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以供分析参考的教学实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能更直观地再现教学的利弊得失,从而在反思自己学习他人中提高自己,尤其是对他人的个案分析可以直接迁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总之,教师进行反思时,要时刻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要在不同情况下、从不同角度、个体或集体对不同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要不但重视反思经验的积累,还要注重反思总结,这样教师会在成长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喜林.论教师反思能力及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8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及目的,从初中学生和初中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结合生活、掌握课堂节奏、课后反思回顾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反思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就留下了“吴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反思性教学法显得更加重要。反思性教学不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教学方法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个过程应该是从“应用—修改—再应用—到修改”的过程,最终使教学方法和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宜。

一、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目的

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和学习成绩的反馈,联系实际情况,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反思和改良的一种反馈性活动。在初中数学课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答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的模型达到更加优化的效果,而教师也可以对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以此来实现更加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两者之间的统一,所以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要从初中学生、初中教师两方面入手。

(一)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努力,但是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充满敌意,而且学生的成绩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根源,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中加快学生的知识吸收与理解。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认真听课,仔细观察和总结教师是如何进行知识讲解和知识串联的,并在上课过程中反思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哪些优势,然后,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课后的复习和归纳阶段,学生也应该善于反思和总结。

(二)初中教师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并要养成乐于反思、勤于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进行及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改良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使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师的自我反思中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结合生活,反思教学现状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数学学习中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发散思维,积极创新,改变以往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这个问题时,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学生感兴趣的篮球问题相结合。如已知x为2分球,y为三分球。假设x+y=8,2x+3y=22,那么,在昨晚的篮球比赛中,姚明投进了几个2分球?又投进了几个3分球?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对数学和篮球问题的结合进行反思,从而联想到数学与生活中其他时间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课堂节奏,做好课堂调整

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加上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数学课堂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师要对此进行反思,在放慢节奏的同时,注重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埃及金字塔中勾股定理的应用入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节奏中保证了听课质量,对知识有了更加细致的认识。

(三)课后反思回顾,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回顾,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如反思回顾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问题的提出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是否通过问题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中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等。这些都是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反思和回顾的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自身的教学形式,能够为教师以后教学实践的改良提供重要的保证。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此项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紧跟时代步伐,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作者:陈朝旭 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