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术范例

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雪松;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栽后管理

雪松(Cedrusdeodara)属于松科,又叫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香柏等,其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附近,为常绿针叶乔木,最高可至50m以上,树干多为灰色,树冠呈圆锥形,小枝常下垂,大枝横伸平展,针叶短且尖锐,其横切面为三角状,花期约在秋季。雪松属温带物种,从1920年引入我国后,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为了使其更好地繁殖与生长,应提升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现将雪松的繁殖方法以及栽培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繁殖方法

1.1播种繁殖。1.1.1选种。雪松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发芽率。因此,选种时需选择新鲜的种子,其发芽率可高达90%。同时,剔除空秕粒。1.1.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浸泡杀毒,浸泡1h,冲洗干净,再置于40℃的温水浸泡48h,每日应冲洗1次,捞出晒干后即可播种,切忌种子内含有水分。1.1.3选地整地。雪松怕涝怕旱,种植地最好处于坡度较低、排灌良好、地势平坦处,土壤最好肥沃且呈微酸性。育苗时,最好不要挑选种植多年的老圃地,以未经开垦的地块为宜。播种前先消毒土壤,将细土与多菌灵按比例混合,若土壤的黏性较重,可适当将蛭石、泥炭、锯末或细沙掺入其中,提升土壤的保水、通气性能。同时,将复合肥、硫酸亚铁混合均匀,结合整地翻入苗床。1.1.4播种。播种时间最好在3月或4月,播种量不应超过75kg/hm2。由于雪松种子不易得,播种方式尽量采用条状播种,即种子的大头朝上,株距5cm左右,行距15cm,覆土厚度低于1cm[1]。覆土后需立即压紧,在土壤上层覆盖草帘,并及时浇水。种子2~3周后出土,揭去草帘,架设遮阴棚,及时浇水,保障土壤的湿润性。追肥可在种子出土2周后进行,最好采用自然肥料,也可施用速效化肥,施于行间沟中。幼苗长大后,应及时松土,深度不可过深;为了避免土壤板结,雨后应立即松土。

1.2扦插繁殖。1.2.1穗条采集。母树树龄与扦插成活率有直接的关系。树龄较小的母树,生命力较为旺盛,扦插成活率也会随之升高。因此,最好挑选健壮的、树龄低于5年的实生母树枝条作插穗,长度最好在15cm左右,极易生根。在7—8月采集穗条,因为该阶段的苗木生长较为缓慢,采集时间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收集过程中要保证穗条的新鲜度。插穗要做到随采条、随短截、随扦插。为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应保留部分针叶或穗顶梢。1.2.2扦插。雪松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主要扦插季节为春季,时间在4月前后,春插前要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时,先开沟,再灌水,将插穗插于苗床内,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触,株行距为5cm×10cm,扦插深度为8~10cm,若采用斜插法,深度以6~8cm为宜。扦插完毕后,及时浇水、遮阴(透光度最好为30%~40%),有效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插穗萎蔫。

2栽后管理

2.1水肥管理。播种后,为了保障土壤水分,应立即浇水。由于播种早期空气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应及时覆膜,有利于提升发芽率,保障雪松植株出芽整齐。采用扦插繁殖的,若水分不足,插条因失水会降低成活率;若水分过多,插条易腐烂,也会影响苗木存活率。为此,可采用叶面喷雾,在维持水分平衡的同时,可提升成活率。夏季温度较高,应增加喷水次数,不仅能维持土壤湿度,还会降低周围温度,有助于插条生根。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与灌水,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叶面喷雾进行整体追肥;幼苗速生期,施尿素37.5~45.0kg/hm2,间隔期2~3周。

2.2防寒与遮阴。雪松为阳性树种,喜光,耐阴能力较强,若生长条件不充分,极易生长不良。其中,耐阴力最强的阶段为幼苗期,其喜好凉爽天气,年降雨量最好达到600~1200mm,耐阴的最低温度为25℃,栽植时最好处在背风处。雪松苗木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则要防晒遮阴,最适宜幼苗生长的环境为光照不强的地区,如果光照过强或遭受烈日曝晒,叶片较易被灼伤,甚至会引发植株死亡。因此,种植人员需为幼苗搭棚遮阴,棚高要在1m以上,透光率50%,并定期进行人工养护。遮阴棚应做到冬季防寒、夏季防光照,以利于雪松苗木健康生长[2]。

2.3培土支撑。借助合理剪修,剪除树干部分重叠枝叶,可降低枝叶量,将根冠比率调整到合适的比例,不但能提升苗木存活率,也有利于树形的培养。部分雪松根系少,但树冠大,其根冠比率严重失调,若春季干旱少雨,随着蒸发量的增大,植株存活率会极大降低。因此,如果当地的土壤性能不佳,且苗木根系少,种植人员需开展培土支撑工作。在雪松根部培土,距植株约40cm处踏实,再采用绳子或铁丝实行斜拉固定,每株雪松的绳子或铁丝数量为3~4根,斜拉固定的角度约120°,高度为150cm。培土支撑可以有效改善雪松植株的生长质量[3]。

2.4病虫害防治。在开展肥水管理的同时,中耕时期要及时除草,进而加强其病虫害的防御力。雪松虫害多为地老虎和蛴螬,可采用糖醋液与黑光灯进行诱杀;当幼虫伤害植株根部时,可利用毒饵捕杀;幼苗地上部分的虫害多为地老虎,可采用20%敌百虫粉剂喷雾防治。雪松生长后期,可产生较严重的立枯病,可用1∶1∶1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在日常管理中,适当控制水分、增强光照,不仅可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还能较好地预防病虫害[4]。

参考文献

[1]屈巧格,董于.浅析雪松移栽养护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92.

[2]李大刚.雪松栽培技术[N].中国花卉报,2018-01-09(W04).

[3]陈风杰.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油松;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等,是一种相对耐寒、比较抗旱的树种,其适应性较强,在多数土壤条件下均能生长,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广泛栽植。油松是我国林业的重要资源,既可作为生产树种,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树种。本课题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油松的出材率及品质,从而提高当地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1油松栽培技术

1.1林地选择与整理。土地质量是影响油松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丰产的土地对于种植油松具有巨大益处。选择透气性好、土质松软、土层厚、较肥沃的地块,保证油松获得足够的营养与空气。目前我国的土地质量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而不断下降,很多农田出现了板结干涸的现象。对土地质量达不到种植油松要求的,应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获得土质松软的土地,为油松的生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2种子选育。种子的选育是营林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工作。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油松这一树种已出现许多变种。因此,要准确选择品种质量好、出材率高的油松品种,保证成活率和产量。针对种植管理严格的环境,要选择能够承受缺乏氧气和充足阳光的品种,这类品种是经过技术人员的大量选育和试验工作筛选出来的。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应积极培养林业人才,鼓励创新,以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高密度油松栽培管理的优良品种,提高土地效益和行业利润。

1.3化肥施用。很多土地的肥力无法满足油松密集栽培管理的需求,需要对土地进行施肥管理。目前我国林业施肥工艺发展较为成熟,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设计适宜的施肥配方,同时配以具有我国特色的农家肥,使土地肥力达到要求。在油松种植过程中,遇到肥力不足的情况时,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适合土地肥力实际的施肥配方,以满足油松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油松栽培质量,保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2油松管理技术

2.1油松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对于实现油松的高产栽培非常重要。如何在确保成活率的基础上使单位面积种植更多的油松是林业发展研究的重点。目前经过技术人员和林户的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油松栽培管理模式。油松的播种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人工播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播种量和密度,很多经验丰富的林户根据自己的栽培管理经验来种植油松并进行养护,一般都能获得很好的收成。但人工播种方式耗资巨大,且不易传授推广,所以在大机器时代,更多林户选择机械播种方式。机械播种只要在播种机上设置一定的程序,就能高效地完成播种工作。但机械播种的油松成活率往往低于人工播种,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种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对机械播种方式进行改进,使机械播种方式更广泛地为广大林户所接受,从而提高油松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2.2病虫害防治。油松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容易感染某些病害,一些害虫也会频繁地对油松进行破坏,因此,油松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不同的病虫害由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危害效果。通过对历年病虫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地哪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并深入探讨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理,减少及避免其对油松的危害。2.2.1病害油松主要病害有松树腐烂病、松树干腐病、松树白粉病、松树轮纹病等。防治措施:1)清除病原。2)加强栽培管理,喷施药剂进行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3)在病虫害发生期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2.2.2虫害油松主要虫害有宽肩直同蝽、松尖胸沫蝉、油松球蚜、油杉长足大蚜、居松长足大蚜、油松长足大蚜、松干蚧、松旨大小蠹等。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工作。严禁调运蠹害木,发现蠹害木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以防止扩散;清理所伐蠹害木的原木和枝梢,必须全部进行除害处理。2)协调采、运、贮环节。夏季伐区内严禁存放带皮原木;林班线等处的原木和梢头不得以未剥皮状态留在林内过夏;新伐原木必须运出林外;贮木场和林间楞场应远离林分。3)保护和利用天敌。天敌在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对其有利的森林生态条件;林内严禁滥用化学农药,提倡无公害防治,避免大量杀伤天敌。

3结语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秋季;胡萝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胡萝卜被社会大众视为菜中上品,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相对较高,是一种菜药双优的蔬菜。相关研究表明,每100g胡萝卜中含有蛋白质0.9g,脂肪含量为0.3g,以及碳水化合物7.9g等。这些营养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能够增强视力免疫力,防治心脏病等内容。胡萝卜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病虫害相对较少,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胡萝卜秋季播种相对较晚,栽植工作较为简易,所以是一种传统的救灾作物。2020年,廊坊地区种植胡萝卜月3735hm2,平均产量4500kg/667m2左右。胡萝卜是主要的根菜类蔬菜之一。

1注重土壤的选择要点以及施足基肥

种植技术人员应当选择适宜土壤,因为这是胡萝卜丰产的基础,胡萝卜是深根性蔬菜,应当选择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以及通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数值在6.5左右,在播种的时候避开黏性土壤,对幼苗生长与肉质根膨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胡萝卜生长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应当结合整地撒施充分的有机肥与基肥,确保土壤的肥力,能够满足秋季胡萝卜生长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基肥的施放。有关人员需要明确,胡萝卜施肥应当选择基肥,通常施肥需要以3000kg/667m2~4000kg/667m2, 展 开 全 层 施 肥, 诱 使 根系朝着深层次分布,也能够用有机肥与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在使用过磷酸钙50kg之后,胡萝卜的肉质根系必定会更加膨大,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根部运送[1]。

2有关整地与施肥的要点

首先,分析整地要求。专业人员需要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沙质土壤上种植。如果在质地较为黏重的土壤上种植的时候,需要增加农家肥的用量。除此之外,起垄栽培也是一种防治偏湿、土壤质地粘重的有效措施,从而显著的提升产量以及品质。其次,应当注重整地施肥工作。翻耕深度掌握在25cm~30cm,施熟农家肥300kg/667m2~400kg/667m2,以及钙镁磷肥50kg/667m2。均匀的埋入距表土6cm以下土层。栽培方式主要采用平地栽培以及起垄栽培要点,平地栽培时地宽在1m~2m,长度需要实际情况来定。起垄栽培的时候一般顶部宽20cm,高15cm~20cm,底部宽度在25cm~30cm,垄间距大约在50cm~60cm[2]。

3有关秋季胡萝卜播种的要点研究

3.1胡萝卜种子处理要点

胡萝卜种子技术人员要将种子用布包裹起来,反复揉搓,使得大部分刺毛脱落,在此之后展开浸种工作。应当运用30℃左右的温水展开浸泡,隔5h~8h来换水一次,种子在浸泡1d之后滤干水保湿催芽,温度需要以15℃~20℃为最佳,每天翻种1次~2次,将胡萝卜种子洗干净一次,以此来确保水分以及氧气得到满足,通过4d~5d,个体种子刚露白的时候也就能够展开播种工作。因此,切实注重胡萝卜种子处理要点,应当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胡萝卜的生长水平得到提升。所选择的胡萝卜种子7月份~8月份期间都可以进行播种,早播可以选择晚熟大型品种,同样也可以选择中、早熟品种,假如需要迟播的话,那么也就需要选择中、早熟品种,并且还需要选择低温膨大性好的品种,因为后续的产出量才会更为稳定。胡萝卜的种子果皮相对较厚,上面会生长刺毛,果皮含有挥发油并且表现为革质状,吸水性与透气性行对较差,生长的整体情况较为弱势,并且发育不良的情况经常出现。为了能够使得胡萝卜种子的生长水平得到提升,那么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使得种子的生长性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具体的措施是,运用相当于种子重量90%的水来浸泡种子,同时展开2次加水工作,第一次加水需要使得二分之一的种子湿润,通过3h~5h来使得之下的二分之一的水分,同时将种子与水分均匀混合在一起,实时展开翻动工作,通过一段时间之后,种子也就会慢慢膨胀乃至出现萌动,当种子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也就需要将其放置在相对干净的容器当中,在上面盖上湿润的布,放置在温度在0℃下展开处理,通过10d~15d,紧接着取出准备好的种子播种在土壤当中,要想进一步地使得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提升,那么还需要采用相应的硝酸钾溶液,来代替清水处理种子,进而获得的效果最佳。所以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要点相对较多,应当一系列的内容加以认真研究,进而确保胡萝卜种植的水平得到提升。

3.2关于播种方法要点

胡萝卜的播种方法有撒播以及条播两种。撒播是在整平地面后在地面上直接撒种,播种完成后覆土、镇压以及浇水,用种量大约在1kg/667m2~1.5kh/667m2。条播在垄顶按照行距15cm设置双行浅沟,沟深3cm~5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播种后再次展开覆土、镇压以及浇水,用种量大约为0.7kg/667m2。为了节省种子,确保播种均匀,可以在种子当中加入3倍的半干细砂或者细土一并播种。另一方面,播种后均匀覆盖细土1.5cm左右,再次运用模板轻拍表面,使种子与土壤更紧贴,然后运用作物秸秆或遮阳网等覆盖,防强日光直晒或暴雨拍打,保持土壤更为湿润。夏秋播种的时候应当盖好荫棚,以此降低土地温度。还需要注意的是,播种工作完成后如果温度等条件相对适宜,浸种催芽的种子5d~7d也就可以出苗,没有经过浸种催芽的干种子,则需要10d~15d才能出苗。胡萝卜较为喜欢砂壤土,地块相对平整同时不容易出现积水的问题,在黏性相对重且容易积水的环境下,那么胡萝卜的生长情况明显不会良好。这是由于胡萝卜种子的根系相对发达,抗旱的能力较强,但是种子发芽期以及肉质根非常旺盛,该阶段生长中需要的水分相对较多,仅仅适用于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展开栽培。假如土壤坚硬、通气性差那么会使得肉质根皮孔明显突起,胡萝卜的产量必定会下降。胡萝卜喜肥,但是在苗期肥料浓度相对较高,以及没有腐熟的有机肥,都会导致其发生叉根,最终影响胡萝卜的品质。胡萝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需要以迟效的基础肥料为主,氮磷钾三要素中,钾肥的重要性最为明显。所以,基础肥一定要展开基础肥沟展开深施、拌匀,肥料与肥沟底之间拌匀,适当浇水之后再次覆盖整平。最后,上市较好的胡萝卜,表皮色泽需要处于一致的状态,不能拥有“青头”,运用条播方式有利于肉根膨大期展开培土工作,其目的在于防止青头问题,胡萝卜病虫害相对较少,只需要采取适当的轮作,秋季一般都不会发生重大病害问题。因此,播种方法要点需要得到全面的把握,确保秋季胡萝卜种植的效益得到实现。

4切实注重廊坊秋季胡萝卜田间管理要点

4.1注重间苗的管理要点

第一次间苗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的时候展开,拔除过密的植株,使得植株间距离保持在3cm~4cm,条播应当按照3cm~5cm留苗。当苗长出5片~6片真叶时定苗,地播以及条播都需要按照植株距10cm~2cm留苗,应当选留大小均匀的健壮苗。胡萝卜的留苗模式应当以正方形为最佳,以便其4排侧根平衡发展。留苗2.5万株/667m2以上。此外,科学合理密植能够提升高产量,抑制侧根肥大,减少支根以及裂根。但是也要防止过密,否则植株相互遮荫,使得植株下层叶片提前枯黄而导致减产。还需要注意的是,间苗需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展开,此时此刻的气温相对较高,较为容易鉴别幼苗以及根部受到损伤的幼苗。所以,切实注重间苗的管理要点,是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当把握的措施[3]。

4.2注重肥水管理要点

当胡萝卜幼苗生长到7片~8片叶时,应当适当控制浇水,加强中耕松土,促使主根下伸以及须根发展,并且防止植株徒长。秋季胡萝卜生长期相对较长,并且在中后期需要更多的肥料,因此在施足够的肥料基础上,需要展开分期追肥。以追施速效性肥料最佳,全生长期间追肥3次,每15h追加施肥以此。此外,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kg/667m2~20kg/667m2,以结合浇水冲施为最佳。秋胡萝卜肉质根长到手指粗的时候,需要控制好水分供应,过干也就引起胡萝卜肉质根木质化,侧根也会相对增多。还需要注意的是,过湿易引起肉质根腐烂,忽干忽湿供水不匀,同时还会使得肉质根开裂,最终降低肥水管理的质量。

4.3间苗中耕除草的要点

有关种植技术人员需要明确的是,胡萝卜需要展开两次间苗工作,第一次间苗需要在1片~2片真叶的时候,之后展开浅锄,除草保地,确保胡萝卜幼苗能够更好的生长。第二次间苗需要在3片~4片真叶的时候,并且借此定苗为好,中小型品种株距为10cm,大型品种株距主要为13cm~15cm。中耕可以在每次间苗以及定苗、浇水追肥工作完成之后展开操作,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不能过深,其目的在于避免出现伤根的情况。与此同时,在中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培土,尤其需要注意后期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展开中耕除草工作,可以运用除草剂配合相应的药剂进行喷洒。比如,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0.75kg~1.00kg,配合水60kg~100kg进行稀释,在播种的后期应当在出苗之前喷雾,保证可控制杂草时间为20d。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也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间苗中耕除草要点,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全面重视,才能确保胡萝卜在该环节的种植水平得到提升,满足胡萝卜生长的各个方面要求。在胡萝卜的生长过程中,对于光线需求相对较高,为了确保胡萝卜后续的生长质量水平,那么需要在幼苗时间段内做好间苗工作,间苗工作得到开展之后,必定能够确保整个生长质量得到提升,满足全新时期下胡萝卜生长的要求。将相对过于密集的幼苗、劣质幼苗以及杂苗予以拔除,以此来预防幼苗拥挤的同时,确保幼苗的质量得到实现,为了后续胡萝卜果实的生长提供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胡萝卜出苗相对较慢,在出苗到结果的整个过程中,田地非常容易在这过程中出现杂草等问题,土壤的板结问题非常明显,直接影响到胡萝卜的生长。也就需要应当重视中耕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丛生,大大影响了胡萝卜对养分的吸收,大大影响幼苗成长。在第一次的中耕过程中,可以在4片真叶期间展开操作,第二次中耕需要在定苗6片~7片真叶时展开。当肉质根露出土面时候,需要做好培土工作,大大避免肉根表皮受到损害。还需要明确的是,胡萝卜常常拥有极强的抗药性,中耕除草工作可以采用除草剂,尤其要明确的是,应当科学化的选择药剂种类与浓度,避免胡萝卜内部存在药物残留,直接影响胡萝卜的品质。因此,这些阶段的操作要点,需要切实的加以重视与研究,确保胡萝卜的生长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4.4把握好胡萝卜病虫害化学以及物理防治要点

分析胡萝卜田间的病虫害化学防治要点。化学防治主要是借助药物来展开喷洒,来更好的发挥灭虫害的作用。胡萝卜会存在根部腐烂的病害,它主要指的是胡萝卜在生长过程中,其根部因为病菌的原因导致腐烂的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必定会直接出现大量落叶以及树木死亡的问题。科学化的防治措施为,运用科学合适的药剂,在胡萝卜作物根本予以实施,这样能够切实的提升根部的健康性,使得胡萝卜的生长质量得到提升,胡萝卜的产量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分析物理防治的要点。物理防治指的是运用物理要素,或者仪器等设备,来对影响胡萝卜生长的病虫予以控制,需要结合春季时间的管理时间,将出现胡萝卜病害的问题,将存在问题的胡萝卜予以分割,并且集中的展开处理,这样能够直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胡萝卜土壤封冻之前,需要结合施肥工作,深层次的展开树盘翻耕工作,进一步的消灭土壤中的虫害问题,或者运用杀虫灯来对某些具有趋光性的病虫展开遏制。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能够使得存在的问题得到直接解决,也就需要把握好化学与物理的防治要点,需要对此予以重视与研究。

4.5做好日常田间养护工作

除了上述几点措施之外,还需要注重秋季胡萝卜的田间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主要是后续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但是某些地区在胡萝卜田间管理工作中,却并没有注重这一项工作,所以也就导致了胡萝卜种植问题出现。在实际操作当中,应当构建健全的养护工作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应当具有较强的养护水平,能够在实际观察工作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如果缺少较为理想的水平,那么必定会导致田间养护水平大大降低。还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定时定期的对胡萝卜的问题予以处理,明确了解胡萝卜生长的情况,对胡萝卜每天的生长情况加以了解,同时使得生长的数据信息加以记录与保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记录的数据,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理想化的帮助。

5结束语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黄瓜;栽培技术;管理;途径

黄瓜属于喜温性植物,对土壤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对肥料施用也有一定标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黄瓜可以进行周年生产与供应。在北方栽培技术的支持下,黄瓜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其适应性强、产量逐年递增、经济收益可观,是农业设施技术的主要发展蔬菜品种。

1黄瓜的选种与育苗

1.1选种

高质量的农作物品种是栽培技术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温度条件来进行品种的选择,同时针对不同品种特点,及其对土壤的要求来制定相对应的栽培方案。北方种植黄瓜,也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来进行品种的选择。例如:山东地区主要选择鲁蔬4-6号黄瓜,这种黄瓜是蔬菜研究中心根据山东地区土壤环境培育出来的品种,在山东各地试种后效果较好。鲁蔬4-6号黄瓜抗霜霉病、白粉病等能力较强,适合温室越冬种植,其特点是前期可耐低温、弱光,而栽培后期可耐高温。

1.2育苗

确定品种后,可根据种子具体大小、饱满程度来进行筛选,过滤掉畸形或变异的种子。选好种子后需要选择晴天进行晾晒处理,并利用55℃的水对其进行烫种,15min后在福尔马林和多菌灵原液等药剂中浸泡,其目的是预防种子出现炭疫病毒。经过药剂消毒与浸泡后的种子需要在常温中用清水浸泡6~8h,捞出擦干表面水分,放置在湿棉布上进行催芽处理。经过催芽后的种子可以进行育苗,育苗前期需要在土壤中掺入腐熟的粪料与细碎草料作为底肥,将其搅匀后在土壤中加入1.5kg的氮、磷、钾肥,并添加敌百虫、适乐时药剂搅拌均匀。育苗时要将种子播种在苗床中,播种前需要用多菌灵原液对苗床喷洒消毒,播种后及时浇水,为黄瓜幼苗的出土提供充足水分与养料。在播种后最好用地膜将其覆盖,从而保证土壤湿度。当种子在苗床上出苗整齐后,可以将地膜揭开,黄瓜第1片真叶打开之前白天温度需要保持在24~31℃,夜间则为16~18℃。待第2片真叶展开后,可采用夜间低温管理,促进雌花分化。苗期要保证充足水分,对幼苗进行控水控肥,在定植前7d降低棚内温、湿度[1]。

2黄瓜的嫁接与定植

2.1嫁接

黄瓜嫁接技术主要有3种,分别为顶插接法、贴接法、靠接法。顶插接方法适宜的嫁接时期为黄瓜穗刚刚露出心叶时,前期需要进行充分浇水,并利用百菌灵对砧木和黄瓜穗进行消毒。其操作手法是将全部竹签和接穗下胚轴保持同样粗细,确保前段尖型,从竹签的接口处将其斜插入砧木胚轴中,将接穗插入到砧木孔里。顶插接法的优势在于速度快、黄瓜成熟率较高。贴接法主要是把砧木生长点削去,在生长点的位置将胚轴切下来1cm左右,将接穗插入砧木中,用夹子将接口处固定。靠接法是对嫁接时间有一定要求,接穗比砧木早播种7d左右,在嫁接处理时,在砧木叶子处进行下切口,把接穗进行上切口,将两者进行衔接后固定处理。

2.2定植

在对黄瓜进行定植前需要采取闷棚处理,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是农作物栽培时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进行预防土壤污染工作,种植户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检测与定期检查,避免出现污染的土壤对黄瓜栽培造成影响的情况。闷棚10d左右,将棚内及植株本身所带有的病菌进行集中销毁,然后放入有机肥与农作物秸秆,深翻后再浇水,覆盖地膜,将棚内封闭25d左右,对土壤中病菌进行闷杀。试验数据表明,多菌灵对土壤消毒效果较好,而且在土壤中残留量较低。定植前可以对种植地施入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加强肥料的利用率。定植时间要根据具体种植模式而定,日光温室春茬黄瓜可在1月到2月中下旬定植;而秋冬茬黄瓜可在8—9月定植;冬茬需要在10月末到11月初定植;塑料大棚秋延后黄瓜在上茬结束,而施肥整地的7—8月定植。因黄瓜可以在生产中进行适度密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2]。

3黄瓜的田间管理技术

黄瓜在种植期的田间管理可主要针对定植后期与结瓜期。要想保证黄瓜的高产与高质,就要在定植完成后保证田间管理相关工作,对黄瓜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度进行控制。由于黄瓜喜温性,但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昼夜温差,因此最合适的温度应保持在10~30℃,定植后要保证温室大棚内湿度为85%~90%,搭建小棚。定植完成后10d内不进行放风,定植管理主要是保证内部温、湿度,在定植缓苗后可以将小棚揭开,从而促进黄瓜生长的根系强健。缓苗期间白天温度需要保持在25℃左右,夜间可减少10℃,在黄瓜幼苗生长到30cm左右,可以进行吊蔓处理,用尼龙绳进行吊蔓或者用细竹竿制架绑蔓,主蔓进行结果,侧枝留下一瓜一叶,长到25片叶子左右时进行摘心,同时摘除病叶、老叶,及时打掉畸形瓜。在黄瓜苗期要注意“花打顶”的现象,“花打顶”是温室黄瓜常出现的生理病害,即开花的雌花与植株顶部距离小于50cm,要收获的果实与植株顶部距离小于1.4m。情况严重时,植株顶部不形成心叶,出现“花抱头”等现象,有些头部会向下弯曲甚至停止生长。“花打顶”的出现是由于高温干旱、缺乏营养造成的。针对这种病害,山东省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采用了相应办法:在黄瓜生长期间及时浇水,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芸苔素等肥料,对叶片进行保护,利用激素刺激黄瓜新根快发、多生长,促进蔬菜生长。在黄瓜结瓜期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争取高产。可每5~7d灌水1次,每次灌水追施少量化肥或粪料,加强对植株的放风、排湿,缩短叶片结露时间,在夜间温度达到13℃以上时进行放风,若达到15℃应该进行放底风。

4病虫害防治与采收

黄瓜在栽培期间会出现病虫害等现象,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是黄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相关技术中,主要对预防工作进行重视,治疗为辅助工作。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做好黄瓜的管理工作,出现可疑情况及时处理,对土壤进行定期检测,避免滋生病菌。田间出现虫害后,可使用寄生性捕食天敌进行处理,避免高频率使用农药,严格控制药剂浓度,杜绝出现剧毒、高浓度、高残留类型农药,尽量使用残留成分较轻、可溶解的农药,以此来避免对土壤的污染[3]。

5结论

近年来,黄瓜的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对现有栽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黄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保证黄瓜的高产和高质。

参考文献:

[1]韩景红.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01):241-242.

[2]张卓.北方保护地黄瓜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7(24):74.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0引言

众所周知,玉米是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及生活均产生直接影响,不仅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我国整体的社会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故其生产力、产量及质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都是玉米种植的主要技术方法,高效应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疫苗成活率,还能够促进玉米健康成长,最终提高玉米质量,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多且质量更高的玉米,足以见得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对玉米高效种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下文先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的玉米田间栽培起到积极作用。

1玉米田间栽培技术

1.1育苗技术

1.1.1查苗、补苗技术。玉米田间栽培的前提是要有质量良好且生命力较强的玉米苗,所以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及时进行查苗和补苗,以及时发现和去除有缺陷的玉米苗,具体查苗、补苗技术如下:第一,玉米三叶期前如果玉米苗连续缺苗株数≥3株,则需要进行补苗,通过情况的补苗方法为带土移苗补栽,能够减少玉米株间的苗势差异;第二,在对玉米苗进行移栽时,要注意天气环境,一般选择阴雨天进行移栽,以保证玉米苗有足够的水分,从而缩短缓苗的时间,最终提高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率[1]。1.1.2间苗、定苗技术。间苗、定苗简单来说就是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玉米株率和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玉米苗的适宜密度,促进玉米生长快。具体技术如下:第一,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间苗、定苗,通常情况下在玉米展开1~2片叶时开始间苗,在玉米展开2~3片叶时开始定苗;第二,间苗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去弱去病苗留壮苗”原则,以保证整体玉米苗的质量;第三,注意间苗、定苗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间苗和定苗,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很多病苗、虫咬苗等幼苗很多容易辨识出来,从而有效淘汰掉质量不达标的幼苗;第四,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以及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要及时进行彻底剔除,避免丝黑穗浸染苗面积扩大,影响整体玉米的种植质量及产量;第五,对于旱地且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其间苗及定苗需要在早上进行,而对于病虫害较重的地块则需要在晚上进行间苗和定苗,如果间苗期间需要双株留苗时则需要保持两苗的合适间距,一般控制在5~10cm的范围内[1,2]。1.1.3中耕、灭茬技术。玉米苗期要对玉米进行3次中耕,要对中耕的次生根进行适量增加,通常可增加4~6条,并保证中耕的增加范围在5~7cm之间,从而保证玉米增产10%,每次中耕、灭茬如下:第1次:定苗前适量增加玉米的中耕深度,通常控制在3~5cm的范围内;第2次和第3次:定苗至拔节期将中耕深度增加到10cm。中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苗旁浅耕”原则和“行间深耕”原则,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深中耕灭茬和土壤疏松,以促进玉米根系健康发展。

1.2施肥技术

第一,根据玉米田间土壤肥力、玉米养分需求等选择与玉米种植实际相符的肥料,并加以施肥;第二,玉米不同成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不同,因此要根据玉米的成长情况选择不同阶段的肥料进行施肥,以促进不仅阶段玉米的健康成长,但不管是哪个成长阶段都需要使用到适量的氮元素有机化肥,因此施肥中要加强对氮元素有机化肥使用量的控制;第三,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因为肥料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玉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第四,要根据玉米种植实际情况及养分需求等选择正确的施肥方式,以保证肥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成长促进作用[2]。

1.3灌水技术

第一,因为玉米本身是一种低温抵抗力较强且水分蒸腾系数不高的农作物,故决定了玉米可以种植于降水量不多的地方。尽管如此,依然还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水才能促进其快速生长;第二,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灌水,灌水时要控制水量,如苗期少浇水,拔节期多浇水。

1.4防病虫技术

第一,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播种前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种子,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玉米种植,则可以选择药剂处理种子,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第二,玉米粗缩病防治:可使用适量的甲拌磷或乳油等涂抹在玉米表面,以减少粗缩病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早播、除杂草等方法来防治粗缩病发生;第三,玉米锈病防治:可选择已推广的包衣种子,并且是抗病型种子,合理种植,适当施肥,玉米收割后再及时烧毁病残体;第四,玉米螟防治:选用抗螟品种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并做好后期的防治工作。

2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2.1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做好玉米种植前期的补苗技术、间苗定苗技术、防治虫害技术等管理工作,并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后面的玉米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补苗、间苗和定苗时要经常到田间查苗,以及时补种或移栽缺苗;第三,还要做好土壤疏松及土壤温度控制工作,以保证补苗、间苗和定苗的高效性。

2.2玉米田间栽培中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施肥技术管理:玉米成长到拔节期(6~7片叶子),要增加肥料使用量,因为该时期是玉米施肥的高峰期,该时期还是玉米抽穗的前期,因此玉米苗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足够的养分供应其生长,该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占了总施肥量的60%,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施肥环节;第二,防病治虫技术管理:除了使用防病治虫技术进行病虫预防及整治以外,还需要及时将患病的玉米拔除,以减少和避免疾病传播,病虫预防中要特别重视玉米螟防治,因为玉米螟的危害性最大;第三,做好抗旱排涝工作:阴雨天气做好排涝工作,例如挖好排水沟等[3]。

2.3玉米田间栽培后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补肥料管理:玉米吐丝后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氮肥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以保证玉米根系活力旺盛,最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及质量;第二,人工辅助授粉管理:玉米生长后期要对玉米进行人工授粉,以减少玉米秃顶、缺粒、穗小、粒不饱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玉米产量;第三,玉米剥皮晾晒管理:玉米生长后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玉米进行扒皮晾晒,扒皮晾晒的时间不能太早或太晚;第四,适当晚收:适当晚收玉米不仅能够将玉米后熟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还对玉米的成熟起到了保证作用,使玉米粒长得饱满的时间充足,从而增加玉米品质及产量[4]。

3结语

玉米种植效率及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粮食问题及社会生产问题等均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及意义,即高效和高质量的玉米种植能够解决我国粮食存储量不足、粮食供不应求及农业生产力不高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使我国粮食存储量增加,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证实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是必要的,而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则是保证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的关键。所以上文先从育苗、施肥、疾病预防及灌水等方面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从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玉米田间栽培中期和玉米田间栽培后期,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敏,李宏玖,刘俊杰,等.宜昌市春玉米苗期田间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3):174-175.

[2]吕春城.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J].吉林农业,2018,(4):55.

[3]李婧.高产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5.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西红花;药用作物;豫北地区

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多年生鸢尾科。番红花属草本植物。西红花不仅是名贵观赏花卉,还是名贵药材、香料、染料、美容化妆品原料。西红花原产于伊朗、西班牙、荷兰等国,我国西藏、新疆等地也有种植。豫北地区的安阳市内黄县和濮阳市濮阳县的药农在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技术,逐渐形成成熟的西红花栽培管理技术。

1西红花的生物学特性

西红花耐寒,喜湿润、阴凉环境,怕积水,喜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球茎秋季发根、萌叶,夏季休眠。球茎呈扁圆球形,直径约3cm,外有黄褐色的包衣。叶基生,条形,灰绿色。花期10~11月,花朵淡蓝色或红紫色,药用部位为红色雌蕊,细长线型,长2.5~3cm,基部窄,向上稍微宽大,内卷成筒,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选择阳光充足、便于排灌、保水保肥性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pH值5.5~7.5为宜。选用地块不得有含甲磺隆的化学除草剂残留,能与花生、玉米或水稻等作物轮作。栽种前将土壤深翻,土块打碎,拣除前期作物残根,耙平地面。并起沟整平作畦,畦宽1.20~1.30m、沟宽0.25m、深0.25m左右为宜,并开好横沟。

2.2栽种方法。采花结束后选晴天及早栽种,不宜晚于12月上旬。为预防西红花球茎病虫害,栽种前要先浸种。腐烂病是西红花球茎的主要病害,罗宾根螨是西红花球茎的主要虫害。一般用25%多菌灵(Carbendazim)500倍液与三氯杀螨醇(Dicofol)或乐果(Dimethoate)3000倍液混合浸种20min后立即栽种。西红花鲜花的产量与球茎的大小呈正相关[1]。豫北地区冬季温度偏低,栽植深度过浅容易引起冻害,植株生长受限,且侧芽容易继续萌发,从而导致球茎繁殖倍数增加,球茎单重减小,影响西红花鲜花产量。如果是沙壤土,土质疏松,排水顺畅,更适合种球深种。球茎单重在10g以下时,栽植深度4~6cm;球茎单重在10~20g时,栽植深度6~8cm;球茎单重在20~30g时,栽植深度8~12cm;球茎单重在30g以上时,栽植深度12~15cm。冬季温度在-10℃以上时,在行间覆盖稻草,并将沟中的泥土敲碎覆盖于畦面;温度达到-10℃以下时,要铺地膜防寒,地膜铺上后,边上用土压实,并及时进行破膜放苗,使西红花叶子长出地膜。用种量、栽种密度及深度见表1。

2.3田间管理。①除草。早期田间除草以锄去小草为主,不要轻易翻动植株,豫北地区要在3月底前结束田间松土锄草。不得使用长残效除草剂,要人工除草。豫北地区4月份以后温度已经开始升高,此后即不宜再给西红花锄草了,保留部分田间杂草可以起到遮阴保湿、降低田间温度的作用,从而延长西红花的后期生长时间。②肥水管理。整理土地时,施入45%硫酸钾复合肥(N∶P∶K=15%∶15%∶15%)600~750kg/hm2,深翻入土打底;栽种前在沟内施入钙镁磷肥1500kg/hm2;栽种后,用腐熟厩肥60000~75000kg/hm2,覆盖行间作面肥。1月中旬进行第1次追肥,用45%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兑水浇施;在覆盖地膜的地块,根据当年的气温,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除去地膜,进行施肥,施肥时间比不铺地膜的地块稍晚。2月上旬视苗情施第2次追肥,用45%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2兑水浇施。覆盖地膜地块本次施肥视苗情可以省去,后期增施叶面喷肥。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根外追肥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7~10d,连喷2~3次。栽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③除侧芽。种球栽种时已剔除多余侧芽,进入田间生长后期,如发现另有侧芽长出,用小刀插入土中,连叶一起剔除。④病虫害防治。西红花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腐烂病、西红花枯萎病,宜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并且在发病初期就要及时进行农药防治。细菌性腐烂病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雾;枯萎病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⑤球茎收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红花地上部分枝叶逐渐变黄,便可起挖。挖出后,可在田间晾晒1-2天后除去枝叶残根,再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最后,将健壮无病菌的球茎按大小标准进行分类,分别储存。球茎质量等级见表2。

3室内培育与管理

把挖出的球茎摊放到室内,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0cm。西红花室内存放环境要求通风透光、门窗完好无损,以泥土地面为佳,需干燥、少光、阴凉、通风。在室内存放7d后,剥去老根,齐顶端剪去母球残叶。球茎按等级分别上匾,球茎芽头朝上,单层摆放。装好球茎的匾放在分层的木架上,每层放置一匾,层间保持40cm距离,地面距离底层应在50cm左右。

3.1温度、湿度控制。西红花喜冷凉、湿润环境。球茎上架后,室内温度不得超过30℃,开花期室内温度在15~18℃。温度太高促使花芽徒长,温度太低不利于球芽发芽。室内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采用地面洒水或喷雾等方法来调节室内温湿度。

3.2剥除侧芽。留足主芽,及时剥除球茎长出的侧芽。根据球茎大小留1~3个侧芽,其余剥除。球茎重量15~20g留侧芽1个,25~35g留侧芽2个,40g以上留侧芽3个[2]。

3.3采花与加工。当西红花的花蕾将开时及时采摘,先对整朵花进行集中采摘后,再进行剥花。采花时宜在花柱的红黄交界处折断,轻撕花瓣,取出花丝。当天采下的花丝宜在40~50℃的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0%。要严格控制烘烤温度及时间。

3.4分级与保存。西红花的花丝质量等级划分是按照西红花外观和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之和划分的。特级西红花深红色,有光泽,无黄点;粗细均匀,线形,长约3cm,下窄上宽,顶端呈喇叭状,顶端细齿状;无花粉、无杂质、无霉变,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无烟焦味及其他异味;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Ⅱ含量之和≥23%,苦番红花素含量≥5%。一级西红花深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无黄点;粗细基本均匀,线形,长约3cm,下窄上宽,顶端呈喇叭状,顶端细齿状;无花粉、无杂质、无霉变;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Ⅱ含量之和≥17%。二级西红花暗红色,无光泽,有黄点;粗细不均匀,线形,长约3cm,下窄上宽,顶端呈喇叭状,顶端细齿状;无花粉、无杂质、无霉变;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Ⅱ含量之和≥10%。烘干好的花丝分级后分别放在避光密闭的容器内保存。

参考文献:

[1]许建平,龚凯,包士忠,等.西红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2):94-96.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实行措施

玉米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占据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其产量以及种植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存在极为密切地关联,所以全方位地强化有关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的研究探讨,积极开展有关病虫害的防治的技术探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保障其生产质量和数量向来都是农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

1现代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的问题

1.1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流于形式。在我国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玉米栽培以及田间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流于形式的问题,农业灌溉技术过分落后,整体灌溉质量明显不高,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推广应用,部分地区仍旧在处采用人力耕种的方案,此类方案将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会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冲击,因此应该有效强化对精细化栽培管理模式的重视和关注,推广应用玉米精细化栽培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所选择的玉米品种存在问题。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仍旧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玉米种植技术相比,整体技术水准有待提升。这其中,玉米品种的劣势便是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阻碍玉米生产水准提升的障碍[2]。我国玉米品种的整体优良程度不足,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类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整体生长而言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1.3忽视土地翻耕的作用。由于玉米自身结构特征,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土地的翻耕要求非常明确。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植株距离,同时由于玉米的根系分布非常广泛复杂,所以土地翻耕极为重要,如果忽略翻耕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便很有可能导致植株的顶端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

2玉米栽培技术

2.1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几乎对所有农作物来讲,选地和整地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玉米也是如此,良好的种植环境是保障玉米稳定生产的基础保障。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正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地需要具备土质疏松、肥沃等特征,此外对现阶段玉米种植生产来讲,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和闹市、工厂距离较远的土地,同时还需要行之有效地保证水资源的正常供应。其次,全方位地强化在整地工作上的投入,在开展播种工作前,应该先行将土地规制平整和翻耕,用于为后续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

2.2做好种子选取和处理工作。在玉米栽培的初始阶段,需要明确的是种子的品质、最终质量以及产量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选择玉米种子的过程中,首要目标是充分贴合地方土壤条件、温度条件以及种植经验,选择符合地区环境的玉米品种,同时需要保证选择的玉米品种具备良好的出苗率、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贴合实际种植需要,选择相关玉米品种。

2.3做好玉米播种工作。在播种玉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播种时间,对地方气候特征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征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选取播种时间。例如,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的春玉米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而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通常是在每年的6月份,其次,结合实际种植需要以及种植条件来选取合理的播种方案。现阶段,对河南玉米种植来讲,条播以及点播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播种方式,前者要求将玉米种植提前播种在已经挖好的沟中;而后者则要求将玉米提前播种自已经挖好的坑洞中。

2.4做好种植配套农机的选择工作。在玉米高产量种植理念的推行过程中,包含农业部门等在内的职能单位需要全方位地强化对配套农机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农机基础的限制,部分农机在推行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忽略,因而导致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巨大的影响,无法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部分区域的农机设备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并未获得及时更新,反而会消耗诸多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玉米增产来讲,显然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和影响。因而在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推行过程中,有关职能单位需要和相关部门作出充足的联系沟通,深层次地推广应用配套农机种植技术,以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玉米种植产量。

3田间管理措施

3.1做好苗期管理工作。时时刻刻地关注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田地当中存在缺苗的问题,则需要迅速予以补苗处理,正常情况下的补种需要通过已经发芽的种子完成。在此前提支撑下,还需要充分提升对定苗工作和间苗工作的关注,充分遵从及早间苗、适当定苗的管理工作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田间管理的有效性[3]。

3.2中耕培土和中耕除草。通过有效开展中耕培土工作,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田间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有效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正常情况下,需要将中耕培土的时间设定在玉米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时期,同时需要将中耕培土高度设定为大约七厘米。通过中耕除草工作的有效支撑,可以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正常供应以及各种营养的供给。在选择除草剂的过程中,为行之有效地保障玉米种植能够契合现阶段无公害标准,需要尽可能地选择新型环保除草剂,以此来满足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既保障生态环境效益,又满足玉米种植的经济需求。

3.3增强人工授粉力度。结实率对整个玉米田的最终产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优质高效的结实率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每亩玉米产量的提高,帮助农户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人工授粉则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玉米田的结实率,不管是在高温还是在恶劣天气下,人工授粉工作均是能够正常执行的。在盛花的最终阶段,种植人员可以通过摇株的方式来完成人工授粉操作,有效保障玉米田的正常生产。

3.4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常见病害主要包含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以及玉米纹枯病、弯孢叶斑病[4]等等,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症来选择防治方案。例如,在面对玉米大斑病的时候,并且为发病的初始阶段,需要选择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总共需要喷2~3次即可。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包含玉米螟、地下害虫等等,玉米螟的危害非常大,可以对玉米的所有部位造成损伤,推荐采用适当的辛硫磷颗粒来完成对此类病虫的防治工作,行之有效地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

4结束语

总之,全方位地掌握玉米高产栽培给予以及良好管理方案,此举能够极大程度地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保障玉米获得养分充足,可以更好地抵抗外界病虫害的入侵。种植人员需要充分关注地方气候情况,适当地改变转化栽培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增加自身可获得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任小燕,段运平,刘守渠,等.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20,(11):104-105.

[2]黎兰献,赵定杰,张丑合,等.鲜食甜玉米新品种HZ388试验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S2):132-134+137.

[3]刘震,徐玉鹏,娄翼来,等.栽培施肥模式对华北旱作玉米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4):50-54.

栽培管理技术范文8

本文从良种选择、苗木培育、清理整地、栽培种植四个方面,讨论了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之后,从除草松土、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抚育间伐四个方面,阐述了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抚育管理技术,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广西;杉木;栽培;抚育

引言

杉木树冠小、生长迅速、材质较好、产量较大、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很好,是广西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树种,深受农民朋友们的喜爱。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广西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部分地区栽培种植状况还不是很高,值得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高度关注。

1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1.1良种选择

选择好良好是确保杉木栽培种植前景的首要环节。同一般品种相比,杉木良种拥有较高的遗传品性,种子籽粒饱满、发芽情况较好,这有利于后期杉木发芽生长,且生长过程中的抗病抗害能力比较强。要利用好区内象州县茶花山杉木、天峨县林朵林场杉木等良好基地,以国内外优质杉木品种为母本,积极选育适于广西气候等条件特点的优质速生高产杉木良种,并不断实现升级换代,促使杉木品质逐步提高。

1.2苗木培育

要尽量选择荒地或林地进行杉木育苗,育苗地要土质肥沃、背风平缓、排水便捷、交通便利,利于后期管理,于初春时节完成播种。播种前要将圃地清理好,捡除石块、草根、灌木等,开好排水沟,撒上石灰,施好过磷酸钙。用温水将种子浸泡一天后晾干,再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之后晾干收集好播种用。播种时,应采取条播方式,沟间距20公分,深2公分,宽3公分,每亩安排3公斤种量即可。播种后,盖上一层土,再覆盖稻草等保温。播种后半月左右种子开始萌发,这时要及时将上方覆盖的稻草除掉,当气温逐渐升高时,应搭好遮荫棚,防止阳光过高灼伤种子。每逢雨后要及时进行除草,当苗木生长速度加快时,要做好松土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追肥时,前期要以高氮肥为主,中期平衡施以复合肥,后期要少施氮肥并提高磷钾肥比例。夏天时苗木生长旺盛,此时要做好间苗工作。整个夏天要进行3次左右的间苗,将苗木密度控制在每亩5万株左右即可。广西地区的雨季常常雨水过多,导致杉苗极易倒伏,故要做好雨季阶段的防涝排水工作。生长阶段,每隔一两周就要喷洒波尔多液防病,如果出现猝倒病,则应喷洒敌克松液,防治效果很好。苗木长好后就应及时起苗,起苗时要带着土,防止过度损伤根。苗木转运过程中要保水保湿,防止日晒,到达后应立即种植,确保获得良好种植效果。

1.3清理整地

杂草灌木严重影响杉木幼苗长势,必须事先予以清除。清理时,要保留一定的阔叶树木,使林内形成多树种搭配格局,地势陡峻地域尽量少除草,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整地时要充分考虑林地具体状况,如果土质较好、土壤状况较佳,可采取带状整地方式,挖好定植穴后,将土壤进行回填,表土要回填到穴底,过程中,要将土壤中的石块草根等杂物去除掉。如果林地坡度较缓、易于机械进入,可推广机耕方式,将土壤进行深翻。整地后就可进行造林,在造林密度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种植目标、林地条件、市场需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如果种植目标是大径材,每公顷初植密度要控制在2000株以内,行距选择2.5米为宜;如果种植目标是中小径材,每公顷初植密度要控制在3500株以内,行距选择2米为宜。这样,即都可以防止出现林内过密现象,也充分利用了林内资源,确保植株获得充分良好的生长外部条件。

1.4栽培种植

根据广西地区自然气候,春季是最佳造林时节,此时树芽萌发较好,后期易于成活。所种树苗要超过30公分,根系比较强壮。种植时要防止苗木受伤和暴晒,故雨后或阴天时是最好的栽植时间。栽植时,要将植株竖直放到穴内,当下部1/3埋土后,将苗适当向上提一下,使根更好的舒张,之后再盖好土,土层要稍微高于周围地面,可避免植穴出现积水现象,防止根被水泡后出现烂根。种植后要做好补植,所选补植苗要没有损伤、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木质化较好。补植时按照规范化程序操作,边起苗边补植,补植后踩紧土,能够保证苗木后期获得很高的成活率。

2广西地区速生丰产林抚育管理技术

杉木生长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抚育管理,能够帮助杉木获得良好的外部生长条件,更好的促进营林状况提升。

2.1除草松土

造林后,要及时对杉木进行除草松土,前三年,每年都要进行1—3次的除草,之后可适当降低次数。林间可适当套种薯类、豆类等矮秆作物,通过对后者施肥除草,能够不断提高林间土壤基本状况,使杉木同时获得很好长势,要扩大了种植经济效益来源。如果没有采取套种方式,也可用化学、人工等方式除草,所选农药要低毒无公害,减少对林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除草时要留有一定程度的植被,防止林内植被破坏严重后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会严重影响杉木生长。

2.2科学施肥

杉木生长较快,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如果不及时施肥,杉木难以获得生长所需养分,导致生长状况不好。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气候季节特点选择肥料。例如,基肥应以磷肥为主,在每个穴内施半斤磷肥即可。施肥时,要将肥料和穴内土壤充分拌均匀后再撒上土,避免树根直接接触肥料发生烧根。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予以追肥,从次年起每年一次连续三年进行追肥,按照15:8:7的比例施氮磷钾肥。在施肥时,要先清理干净林地内的杂草灌木,之后,在树根旁30公分处挖好穴,将肥料施在其中后再覆上土即可。

2.3防治病虫害

防止杉木病虫害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积极推广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防治方式。种植前,要认真清查每个幼苗,查看树苗是否携带病虫害,从源头上堵住病虫害发生。要定期进行剪枝和喷药,保持林内良好状况,提高杉木自身抗病抗害能力。要做好肥水管理,使杉木生长获得足够必需营养。加强杉木病虫害预警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集中爆发苗头,要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和农技专家,在第一时间将虫情病情控制住。

2.4抚育间伐

适时间伐可促使杉木更好发育,提高其生长品种和速度。杉木造林大约7年后要开始间伐,最大间伐度不能超过1/4,按照“留大、留优、留疏”的方式进行,将霸王木、虫害木、挤压木等不良植株去除掉。首次间伐后,每隔四年再进行一次,逐步降低间伐频率,直到杉木成林砍伐为止。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