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初探

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初探

摘要:如今,各种先进的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大领域,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其中农业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同样应用到了很多现代化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加快了农业发展速度。玉米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对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是我国人民温饱的主要保障,因此引来了社会各方人士的重视,使不断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了我国农业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加强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则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对此,根据对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的了解,详细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0引言

众所周知,玉米是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及生活均产生直接影响,不仅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我国整体的社会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故其生产力、产量及质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都是玉米种植的主要技术方法,高效应用玉米田间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疫苗成活率,还能够促进玉米健康成长,最终提高玉米质量,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多且质量更高的玉米,足以见得玉米田间栽培技术对玉米高效种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下文先分析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的玉米田间栽培起到积极作用。

1玉米田间栽培技术

1.1育苗技术

1.1.1查苗、补苗技术。玉米田间栽培的前提是要有质量良好且生命力较强的玉米苗,所以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及时进行查苗和补苗,以及时发现和去除有缺陷的玉米苗,具体查苗、补苗技术如下:第一,玉米三叶期前如果玉米苗连续缺苗株数≥3株,则需要进行补苗,通过情况的补苗方法为带土移苗补栽,能够减少玉米株间的苗势差异;第二,在对玉米苗进行移栽时,要注意天气环境,一般选择阴雨天进行移栽,以保证玉米苗有足够的水分,从而缩短缓苗的时间,最终提高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率[1]。1.1.2间苗、定苗技术。间苗、定苗简单来说就是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玉米株率和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玉米苗的适宜密度,促进玉米生长快。具体技术如下:第一,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间苗、定苗,通常情况下在玉米展开1~2片叶时开始间苗,在玉米展开2~3片叶时开始定苗;第二,间苗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去弱去病苗留壮苗”原则,以保证整体玉米苗的质量;第三,注意间苗、定苗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间苗和定苗,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很多病苗、虫咬苗等幼苗很多容易辨识出来,从而有效淘汰掉质量不达标的幼苗;第四,对于苗矮叶密、下粗上细以及扭曲的丝黑穗浸染苗等要及时进行彻底剔除,避免丝黑穗浸染苗面积扩大,影响整体玉米的种植质量及产量;第五,对于旱地且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块,其间苗及定苗需要在早上进行,而对于病虫害较重的地块则需要在晚上进行间苗和定苗,如果间苗期间需要双株留苗时则需要保持两苗的合适间距,一般控制在5~10cm的范围内[1,2]。1.1.3中耕、灭茬技术。玉米苗期要对玉米进行3次中耕,要对中耕的次生根进行适量增加,通常可增加4~6条,并保证中耕的增加范围在5~7cm之间,从而保证玉米增产10%,每次中耕、灭茬如下:第1次:定苗前适量增加玉米的中耕深度,通常控制在3~5cm的范围内;第2次和第3次:定苗至拔节期将中耕深度增加到10cm。中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苗旁浅耕”原则和“行间深耕”原则,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深中耕灭茬和土壤疏松,以促进玉米根系健康发展。

1.2施肥技术

第一,根据玉米田间土壤肥力、玉米养分需求等选择与玉米种植实际相符的肥料,并加以施肥;第二,玉米不同成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不同,因此要根据玉米的成长情况选择不同阶段的肥料进行施肥,以促进不仅阶段玉米的健康成长,但不管是哪个成长阶段都需要使用到适量的氮元素有机化肥,因此施肥中要加强对氮元素有机化肥使用量的控制;第三,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因为肥料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玉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第四,要根据玉米种植实际情况及养分需求等选择正确的施肥方式,以保证肥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成长促进作用[2]。

1.3灌水技术

第一,因为玉米本身是一种低温抵抗力较强且水分蒸腾系数不高的农作物,故决定了玉米可以种植于降水量不多的地方。尽管如此,依然还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水才能促进其快速生长;第二,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灌水,灌水时要控制水量,如苗期少浇水,拔节期多浇水。

1.4防病虫技术

第一,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播种前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种子,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玉米种植,则可以选择药剂处理种子,以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第二,玉米粗缩病防治:可使用适量的甲拌磷或乳油等涂抹在玉米表面,以减少粗缩病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早播、除杂草等方法来防治粗缩病发生;第三,玉米锈病防治:可选择已推广的包衣种子,并且是抗病型种子,合理种植,适当施肥,玉米收割后再及时烧毁病残体;第四,玉米螟防治:选用抗螟品种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并做好后期的防治工作。

2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2.1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做好玉米种植前期的补苗技术、间苗定苗技术、防治虫害技术等管理工作,并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后面的玉米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补苗、间苗和定苗时要经常到田间查苗,以及时补种或移栽缺苗;第三,还要做好土壤疏松及土壤温度控制工作,以保证补苗、间苗和定苗的高效性。

2.2玉米田间栽培中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施肥技术管理:玉米成长到拔节期(6~7片叶子),要增加肥料使用量,因为该时期是玉米施肥的高峰期,该时期还是玉米抽穗的前期,因此玉米苗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足够的养分供应其生长,该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占了总施肥量的60%,是保证和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施肥环节;第二,防病治虫技术管理:除了使用防病治虫技术进行病虫预防及整治以外,还需要及时将患病的玉米拔除,以减少和避免疾病传播,病虫预防中要特别重视玉米螟防治,因为玉米螟的危害性最大;第三,做好抗旱排涝工作:阴雨天气做好排涝工作,例如挖好排水沟等[3]。

2.3玉米田间栽培后期的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补肥料管理:玉米吐丝后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氮肥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以保证玉米根系活力旺盛,最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及质量;第二,人工辅助授粉管理:玉米生长后期要对玉米进行人工授粉,以减少玉米秃顶、缺粒、穗小、粒不饱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玉米产量;第三,玉米剥皮晾晒管理:玉米生长后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玉米进行扒皮晾晒,扒皮晾晒的时间不能太早或太晚;第四,适当晚收:适当晚收玉米不仅能够将玉米后熟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还对玉米的成熟起到了保证作用,使玉米粒长得饱满的时间充足,从而增加玉米品质及产量[4]。

3结语

玉米种植效率及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粮食问题及社会生产问题等均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及意义,即高效和高质量的玉米种植能够解决我国粮食存储量不足、粮食供不应求及农业生产力不高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使我国粮食存储量增加,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证实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是必要的,而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则是保证玉米种植质量及效率的关键。所以上文先从育苗、施肥、疾病预防及灌水等方面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然后从玉米田间栽培前期、玉米田间栽培中期和玉米田间栽培后期,分析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敏,李宏玖,刘俊杰,等.宜昌市春玉米苗期田间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3):174-175.

[2]吕春城.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管理[J].吉林农业,2018,(4):55.

[3]李婧.高产玉米田间栽培技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5.

[4]肖永利.浅析我国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考试周刊,2014,(96):195.

作者:金钟吉 单位:柳河县安口镇农业技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