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工作报告范例6篇

病毒工作报告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1

随着央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化,数据管理不断集中,特别是大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货币金银管理系统数据全国集中、账户管理系统数据集中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延伸以及个人征信系统的推广升级,计算机网络运行在基层央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脆弱性而面临网络病毒更严重的威胁与攻击。最近笔者对人行___中支辖区内计算机防病毒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隐患,亟需完善和改进。

一、基本情况

___中支所辖16个支行,包括银监分局在内,接入内联网的计算机共有712台。全辖科技工作人员共有21人,其中中支科技科5人,县支行共16人。各行都成立了以行领导任组长、各科(股)长为成员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分部门设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制定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明确了病毒防治职责,并把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全行计算机安全管理进行检查、通报,科技人员定期对全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措施。

二、存在问题

(一)全员病毒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据随机抽查,基层行员工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不强,防病毒知识知之甚少,片面认为自己只是使用者,如果不故意传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二)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病毒防治相关知识。由于计算机安全知识培训只做了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即使搞了培训,也是注重操作系统学习,而忽视安全管理的教育。操作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只重点学习系统的操作,对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使用人员不清楚计算机安全防范工作中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如调查中发现,某行为业务部门配备了一台计算机,用于网上学习,操作人员盲目删除了防病毒软件,出现了感染病毒不能杀除的结果,人为的“撤防”,造成计算机被病毒攻击事件,原因就是不懂得计算机防病毒安全知识,盲目使用造成的。还有的操作人员甚至连计算机下方的防病毒系统符号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进行查、杀毒和手动打操作系统补丁了。有些业务部门新配备的计算机不通知科技管理人员,也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直接接入内联网。还有的私自卸载了总行统一配置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了自认为“方便”的其它防病毒软件,形成了新的风险点。

(三)科技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适应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需要。据调查,支行的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没有取得专业证书。大多数管理员对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不清楚,不了解防病毒软件配置,有些管理人员认为病毒防治工作只要打开防病毒服务器就万事大吉,病毒定义码是否自动升级、更新,各种操作系统补丁应打到哪一级并不清楚。同时,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全面培训,大部分管理员对防病毒服务器日常的监测和预警病毒疫情无法实现,无法分析出何为高风险事件、产生攻击事件是由何种病毒传播产生,更无法提出防病毒系统不能自动清除计算机病毒的解决办法,无法协调和解决本单位计算机病毒疫情高发期间的病毒防治与应急工作也就不足奇怪。

(四)部门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科技人员顾此失彼。尽管各行都建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但由于未明确部门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本该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和操作人员做的工作,全部推给了科技人员,使得科技人员工作顾此失彼。同时,大部分支行没有专职科技人员,身兼多职,工作忙于应付,病毒防治很难落到实处。

(五)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开展防病毒工作的需要。调查中发现,个别支行防病毒服务器内存仅有128M,难以适应服务器日常工作需要。

(六)技术防范手段滞后,难以起到主动防范的效果。目前人民银行内联网系统上安装的诺顿企业版防病毒系统(SYMANTEC)和入侵检测系统(IDS),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内联网防止计算机非法攻击和病毒入侵的问题,但这些均属于被动防范措施,并不能在技术上起到主动阻止病毒在内联网上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对当前新型病毒,尤其是“冲击波”、“震荡波”等网络病毒防范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工作原理是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完成”的升级方式,从总行防病毒网站下载,先完成中支一级防病毒服务器版本升级,然后完成支行防病毒服务器版本升级,再逐一安装到用户的客户端,造成了补丁分发安装的严重滞后。由于防病毒软件总是落后于病毒发作,加之防病毒代码升级包由开发商到总行,再经过层层下发,造成了基层行防病毒代码总是要滞后开发商一周时间,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影响。这种方法有两个不足:一是安全更新时间较长,平均1台计算机按需要半个工作日进行分发、更新计算。二是手动分发、更新补丁不全,仍存在一定系统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组织,切实发挥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组的作用。

在当前人民银行与银监分局共用一个网络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的防病毒工作领导组,应在所有使用内联网的科室(包括银监分局)设立部门安全员,对人民银行内部科室要求的工作内容,也同样要扩大到银监分局内,解决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盲区”,把计算机防病毒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全员保安全。

(二)完善制度、明确职责。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员、安全员和计算机使用人的作用,明确各自责任。防病毒管理员的任务就是负责定期监测联网计算机病毒定义码的升级情况、扫描引擎和软件程序的分发和更新等日常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向上级科技部门报告本单位计算机病毒防治情况,向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单位连接内联网计算机的登记、监督,日常监测和预警本单位计算机病毒疫情,对防病毒系统不能自动清

除的计算机病毒,提出解决办法,并做好相应记录,指导和协助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完成相应的补丁程序安装工作,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部门计算机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本部门防病毒客户端软件运行情况,协助计算机用户完成补丁安装工作;计算机用户的职责就是及时检查所使用计算机客户端防病毒软件运行情况,及时主动使用所安装的客户端防病毒软件,定期全面检测和清除所使用的计算机客户端的计算机病毒,及时主动安装最新补丁程序,定期做好所使用计算机客户端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三)抓好三个方面教育,全力提高人员素质。1、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员“防毒”意识。要将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和防病毒知识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利用职工大会、宣传橱窗、法制图书、安全保密形势教育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计算机防病毒知识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做好计算机防病毒工作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行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人民银行系统网络安全的大事情,是关系到金融安全稳定运行的大事,从而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使每个职工都能主动结合实际情况自觉做好计算机防病毒工作,做到从思想杜绝病毒侵入。2、抓好计算机防病毒基础知识教育。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利用专题讲座、开办职工夜校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对职工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育,使职工能熟练安装和使用一般的安全工具(如自动更新杀毒软件、安装系统补丁),了解所操作计算机的配置、薄弱点和风险点,熟悉所操作计算机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知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如不使用与业务无关的外来软盘、光盘或其它外来存储介质,不安装与业务系统无关的程序等,在对计算机文件进行拷贝、运行等操作时,必须进行计算机病毒扫描,使日常的行为和操作上形成一道“防火墙”。3、提高计算机防病毒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着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强化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安排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信息和技术交流,从理论和实践上更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动手能力和总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要学会利用现有防病毒服务器进行日常病毒防范的分析和研究。如通过对病毒日志的分析,发现辖内病毒发作的特点,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对病毒类型的分析,区分出哪些属于文件型病毒,哪些属于软盘引导扇区病毒,哪些属于内存驻留病毒;按照诺顿服务器对病毒操作及结果分析,得出保留在隔离区中不操作的有多少次,隔离的多少次,清除的多少次,删除的多少次等。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2

目的 了解广西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2~2005年广西职业病诊治资料,对广西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年间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1 475例,其中尘肺占总数的74.6%,职业中毒占17.4% ;工人占62.5%,农民工占34.3%。职业病发生的行业前3位为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结论 广西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防治的重点是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行业,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关键词】  职业病; 发病率; 防治

analysis of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from 1992~2005.

 

huang hai-bo, wu chuan-ren,li he-lin

1. liuzhou municipal health inspection, liuzhou 454001, guangxi, p. r. china;

2. liu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uzhou 545001, guangxi, p. r. ch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methods  the data concer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from 1992 to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1 475 new occupational disease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the last 14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pneumoconiosis and occupational poisoning occupied 74.6% and 17.4% of the total patients reported.  there 62.5% of the patients were workers and 34.3% of them were peasant workers. three occupa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coal,chemical industries were on the top of the list.  conclusion  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be stengthened, especially in the occupa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n addition, attention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health of peasant workers.

    key words:occupational disease;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为全面了解广西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广西1992~2005年报告的职业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以1992~2005年广西各医疗机构确诊后填报的广西辖区内《职业中毒和职业报告卡》、《尘肺病例报告卡》为依据,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分类,职业病名称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分类。

2  结果

2.1  职业病构成 

1994~2005年广西共报告职业病1 475例,工人922例62.5%,农民506例,占34.3%,其他47例,占3.2%。报告的职业病中,主要为尘肺,共1 100例,占74.6%;其次为职业中毒,为256例,占17.4%,见表1。表1  1992~2005年广西诊断报告职业病构成职业病工人例数(略)

2.2  行业分布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卡,除水利、航空航天、邮电、石化工业、回收加工等5个行业外,其他23个行业均为职业病报告,其中前3个主要行业为有色金属747例占50.6%、煤炭214例为14.5%、化工98例占6.6%;另有冶金67例、轻工62例、建设62例、建材59例、机械35例、商业21例、邮电13例、铁道13例、其他行业98例,共占29.1%。

2.3 年龄分布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50岁637例,占43.2%;40~年龄段372例,占25.2%;30~年龄段253例,占23.9%;20~年龄段96例,占6.5%;≤20岁18例,占1.2%。

2.4  尘肺病构成及发病工龄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职业病,尘肺1 100例,其中,矽肺911例,占82.8%;煤工尘肺155例,占14.1%;其他34例,占3.1%。所报告的职业病平均发病年龄49.9岁,发病工龄为13.7年。其中,矽肺发病工龄为:1992~1996年报告的职业病为9年,1997~2000年的为16.7年,2001~2005年的为12.5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1992~1996年报告的职业病发病工龄为19.6年,1997~2000年的为25.5年,2001~2005年的为21.5年。

2.5  职业中毒构成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中职业中毒256例。急性职业中毒120例。慢性职业中毒136例。

    铅、砷、汞、锰、苯、硫化氢等传统职业中毒依然威胁着职业人群,近年来三氯乙烯、正己烷及萘中毒新型职业中毒时有发生。其中,1998~2005年共报告急性职业64起,发病120人,死亡46人,病死率38.3%,见表2~3。表2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种类例数构成比(略)表3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种类例数构成比(略)

3 讨论

3.1  1992~2005年广西诊断报告职业病中以尘肺为主,占74.6%,高于陶春芳所道的21.53%[1],其次为职业中毒,占17.4%。在职业病患者中,农民占34.3%,因此,加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是职业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3.2  广西14年间职业病的发生行业以有色金属、煤炭和化工为主,因此,发生的职业病中以尘肺占多数,其次是职业中毒。近年来尘肺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揭示职业病个人防护工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完善防护设施,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3  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发展,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涌现,出现了不少新的职业病。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验收工作,防范于未然;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工作,督促做好职业病防护。

3.4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998~2005年共报告急性职业64起,发病120人,死亡46人,病死率高到3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和一些省市[3,4]的报道。因此在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急性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成功地抢救中毒患者,把劳动者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陶春芳. 上海市虹口区1994~200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80~81.

[2]林 英.尘肺病: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j].安全与健康,2006,11:50.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3

为保证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

播和蔓延,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清洁消毒制度。

一、

责任部门:总务处

二、

消毒范围: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

门扶手等)、食堂、宿舍、卫生间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

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记

录。

三、

消毒时间:

1、

无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每周对所有场所、设施消毒

一次。

2、

在流行性传染病期间,公共场所每日夜间进行消毒;

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每日夜间或使用完毕后进行消毒;食堂

每日2次(上午、下午)进行消毒,食堂餐饮具每餐消毒。

3、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打开教、寝室门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四、

其它: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

毒工作。

2、各班、各办公室、各楼层饮水机每天由专人进行保

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3、

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住宿生应

保持寝室整洁干净,经常晾晒被子。

4、

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清洁的独用杯具。

五、清洁消毒记录:明确专人,如实、详细记载每天清

洁消毒情况。

木木木木木木

2020年**月**日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师、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是,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4

关键词:梅毒;报告疫情;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changes in the 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 of syphili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veal the syphilis epidemic situation changes in reality so as to lay basis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Methods Select 61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40 counties(cities and districts)in 9 cities(prefectures)of Guizhou Province to take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by SPSS19.0.Results The increase of people being examined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wrongly reported c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e to medical staff's lack of knowledge of syphilis diagnosis standards have resulted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reported syphilis patients in Guizhou in recent years.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 in Guizhou,focus should be placed on bo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philis epidemic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ules and reinforcing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enabling them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standards and accurately report confirmed cases.Thus the repeatedly reported cases will be reduced.

Key words:Syphilis;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Influential factor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慢性发展、可导致系统性的病变[1-2],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及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3]。近10余年来,全国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贵州省梅毒疫情近年来增幅较 大[4]。为了解梅毒疫情上升因素,揭示真实的疫情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性病疫情变化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5],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九个市(州)选取了2014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100例以上,且I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在30例以上的40个县(市、区),在以上县(市、区)选择设有正式挂牌的皮肤性病科(包括皮肤科、性病科、皮肤性病科)的61家二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梅毒疫情变化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贵州省61家医疗机构性病疫情影响因素专项调查数据。

1.2方法 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对上述61家医疗机构2010~2014年梅毒检测与诊断情况进行调查,使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医疗机构报告的I期与II期梅毒病例变化情况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共报告I期梅毒790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799例(10.11%),非皮肤科报告7107例(89.89%),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2014年增长明显,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见表1;II期梅毒共报告163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1070例(65.40%),非皮肤科报告566例(34.60%),皮肤科报告II期梅毒比例2010~2013年间变化不明显,2014年明显增加,非皮肤科报告的II期梅毒在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从报告科室来看,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99例,II期梅毒为1070例,I期梅毒与二期梅毒比例为0.76:1,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107例,II期梅毒为566例,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为12.56∶1,见表2。

2.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检测开展情况 在61家医疗机构中,有1家目前只开展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4%),10家只开展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39%),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81.97%),在这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的医疗机构中,只有25家是2010年之前开展的(50.00%),有3家在2011年开展(6%),9家在2012年开展(18.00%),8家在2013年开展(16.00%),5家在2014年开展(10.00%)。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共检测3409663例样本血清,其中阳性数121331,阳性率为3.56%,检测数和阳性数逐年上升,阳性率无显著变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989226例,阳性数41418,阳性率4.19%,检测数逐年上升,阳性数及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双阳性共计29799例,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

3 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梅毒病例报告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筛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病例数增加[6]。随着近年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逐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梅毒的筛查力度也明显加强,筛查数量上升,从而导致梅毒患者数量大幅度上升。②是梅毒的诊断标准不清,导致错误报告增加。《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7]规定,梅毒螺旋体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双阳性才能确诊为梅毒。本次调查发现,61家医疗机构中同时开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比例较小,而且起步较晚,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远远少于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在临床诊断中同时开展两类检测。说明多数病例未能按照《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进行规范的检测和诊断,导致错误报告增加。从另一方面来看,非皮肤科的医生接受专门的梅毒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的培训较少,对梅毒的误诊率高于皮肤科[8]。I期梅毒病程较短,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容易忽略和漏诊,在此期间若未治疗或未规范治疗,则很快转入第二潜伏期进而发展到II期梅毒[9],因此,从整体疫情来看,I期梅毒应少于II期梅毒。在本次调查的61家医疗机构中,I期与II期梅毒病例报告数比例为4.83∶1,而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高达12.56∶1,存在严重的错分偏倚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结合贵州省历年来性病工作督导情况分析,在贵州省现有报告的梅毒病例中,误报的梅毒病例数量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我省梅毒病例报告数逐年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筛查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因缺乏对《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的学习掌握,从而在临床诊疗中把较多不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的病例误报,或对不符合确诊上报条件的病人过度报告。实验室检测质量、医生诊断水平,病例报告质量是影响梅毒疫情管理的重要因素[10],因此,应规范梅毒疫情管理,加强相关医疗机构医生特别是非皮肤科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梅毒诊断标准,准确报病,完善疫情上报制度,落实转诊会诊制度,建立梅毒归口诊断机制,进而有效控制梅毒疫情,进一步改进贵州省梅毒疫情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Read PJ.Donovan B.Clinical aspects ofsyphilis[J].Intem Med J,2012,42(6):614-620.

[2]French P.Syphilis[J].BMJ,2007,334(7585):143-147.

[3]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8):481-483.

[4]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5]关于开展性病报告疫情影响因素调查的通知[Z].中疾控性控发[2015]12号.

[6]陈磊,黄澍杰,洪璇,等.广东省2013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1):62-66.

[7]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等.广州市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梅毒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181.487-490.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5

【关键词】性病 艾滋病 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27-04

Epidemic situa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AIDS in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in 2009

Chen Mi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nd AIDS in 2009 in Shapingba district,Chongq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f STDs and AIDS in future. Methods The data of STDs and AIDS in Shapingba district in 2009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Ds management software . Results A total of 1832 cases of STDs were reported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247.36 per 100,000 .Compare with 2008 (2084 cases) were decrease 12.56%. The major of epidemic species were syphilis (33.73%) ,gonorrhea (27.45%), acuteness wet wart (18.27%).Of them, syphilis went beyond gonorrhea arranges the first, but the largest increase was HIV/AIDS (116.67%),the largest decrease was reproductive tract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69.75%).The incidence of STDs among the male is higher than it among the female.For these STD cases was aged from 20 to 39 years old, but the cases of older than 60 years old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 is major in unemployment,workers and peasants.The proportion of STD cases among retirees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Epidemic trend of STDs in Shapingba district is decreased in 2009. But syphilis, HIV/AID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 The number of syphilis reported went beyond gonorrhea arranges the first.The spectrum of STD prevalence is changing.省略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是指各种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接触传播的疾病,是人类世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现已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使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6]。为了解我区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本文对200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性病艾滋病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决策部门制定性病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统计年鉴,性病艾滋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性病艾滋病疫情病例报告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资料。

1.2报告病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监测的淋病、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6种性传播疾病。

1.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中的标准执行。

1.4数据统计

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用描述性病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EpiInfo 6.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性病发病率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流行情况

200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共报告6种重点监测性传播疾病1832例,发病率为247.36/10万。较2008年下降了12.56%,发病率最高的病种是梅毒618例,占全年性病总数的33.73%;各病种中新报告HIV/AIDS增幅最大,梅毒次之,其余四种性病呈不同程度下降(表1)。

2.2 病种构成2009年梅毒呈上升趋势,超过淋病居性病之首,病例报告数较2008年增长17.49%,其中二期梅毒报告数增长显著;淋病报告退居第二,改变了淋病长期为优势病种的状况;HIV/AIDS病例报告呈快速上升趋势,较2008年增幅117.89%(表1)。性病构成的变化说明我区性病流行谱正在发生改变。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 2009年性病报告数男女性别比为1.73:1。男性中以淋病最高,占男性性病总数的34.51%,其次为梅毒(23.58%);女性以梅毒发病最高,占女性性病发病总数的51.34%,其次为尖锐湿疣(22.39%);与2008年同期相比,男性HIV/AIDS和女性梅毒病例报告数均有大幅上升;梅毒病例中男性二期梅毒和女形梅毒发病数增幅明显;各病种除尖锐湿疣性别构成差异不明显外,其余病种的性别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2 年龄分布 除10-岁组无病例报告,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报告,以20-和30-组为高发年龄段,与2008年相比,除6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病例有一定的上升,其余各年龄组均有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报告病例数构成由2008年的7.34%上升到2009年的9.66%,其中20岁以下HIV/AIDS感染者人数增长迅速, 2008年新报告数为1例,2009年新报告12例(表4)。

2.3.3 职业分布 2009年除保姆及保育员、牧民无病例报告外,其余职业均有病例报告,以工人最多占全年报告病例的23.58%,较2008年增长0.7%,其次为家务待业人员和农民,虽然离退休人员感染性病的比例只占全年报告病例的5.40%,但较2008年增长16.47% (表5)。

2.4 各病种的流行病学特征

2.4.1 200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居性病之首,与2008年相比,报告Ⅰ期梅毒增加16.22%,Ⅱ期梅毒增加25.34%,隐性梅毒增加18.71%;男女病例均以Ⅰ期梅毒最多,女性胎传梅毒有所下降,其余各期均有增长,其中隐性梅毒增幅较大。

2.4.2 淋病仍是优势病种,占性病报告数的第二位,其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14.62%。男性病例持续高于女性,男女构成比右2008年的3.57:1上升到3.93:1。

2.4.3 HIV/AIDS报告数虽低于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但其增长速度居6种重点监测性病之首,发病数较2008年增加117.90%,其中15-组报告11例,较2008年(1例)增长1100%; 60岁以上报告10例,较2008年(2例)增长400%。

3 讨论

3.1 疫情变化 2009年报告性病艾滋病1832例,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12.56%,但明显高于重庆市性病艾滋病疫情[4]。除梅毒和艾滋病外,其余四种监测性病的发病率均有一定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较2008年下降70.03%,淋病发病数较2008年减少83例;梅毒、HIV/AIDS报告则持续上升,2009年梅毒超过淋病居性病报告之首,HIV报告较2008年增加2.18倍;性病流行谱发生着变化,病种构成变化趋势与我市和我国性病疫情分析报道一致[5-8]。性病疫情变化的原因:一是政府、卫生、学校、媒体等多部门的大力宣传,促进了人群对性病的防治意识和正规就医行为,使性病疫情形势有所下降;二是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宣传推广对于预防性病艾滋病传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与我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下降有较大关系[9];三是艾滋病项目工作的实施,加大了对高危人群干预,在性病感染人数有所下降的同时,梅毒与HIV感染的监测不断跟进,使HIV感染者和梅毒患者等被大量发现;四是网络的普及为男人群搭建了寻找和接触性伴的机会,使性病艾滋病感染途径更容易实现,且该类人群梅毒与HIV的高感染率与我市及我国的流行形势一致[10-14]。

3.2 群变化(1)20-40岁性活跃年龄组仍然是性病的高发人群,报告病例数占性病发病总数的59.18%,是防治的重点人群;但疫情有向高龄化发展的趋势,60-85岁年龄组发病率波动在80-266.67/10万,该类人群可能以男性因其性伴缺失性能力而寻求商业所致, 6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数增幅较大,与其它地区报道一致[5,7,15-17]。这提示在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仅要针对高危年龄段人群开展宣传和行为干预,还应关注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倡导文明健康的老年生活;(2)2009年男、女发病率较2008年都有所下降,男性构成比有所上升。以HIV/AIDS报告数增长明显;应加强男性,特别是性活跃男性人群的性病监测与行为干预;(3)工人、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是性病高发人群。这几类人群由于性病防治知识较为缺乏,又多为流动人口,且处于性活跃时期,感染性病后,因经济贫困等因素,影响性病的及时和彻底治疗,极易将性病传染给配偶、性伴,使性病疫情蔓延扩散。所以应重视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授,推广安全套使用项目,降低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危害性。(4)2009年高学历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性病报告数的26.69%,大学生感染人数占12.30%,将性教育工作前移,在中学时期全面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3.3 防控建议 (1)政府、卫生、教育、媒体等部门应认真履行性病艾滋病防治职责,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性病防治宣讲,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规范就医意识;(2)学校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课应该前移,结合现在学生性生理成熟期提前的实际情况,将正确的性取向和性道德观念、安全方式等健康知识尽早传授给学生,使其做好自我保护;(3)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正确使用安全套将降低性病的传播;(4)加大对性病诊疗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性病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报告、监测管理,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献血、手术、妊娠和高危人群的性病咨询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5)按照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要求,将梅毒控制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管理机制中,加强梅毒防控措施,降低梅毒发病率,推动两者的联合防控将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18] 。

参考文献

[1] 周彩霞, 1995-2008年遵义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 贵州医药, 2010, 34(5):462-463

[2] 彭应玉, 广水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9(6)75-76

[3] 李洲林, 尹正留, 杨忠桔, 等.瑞丽市流动人群中缅甸人感染HIV的流行病学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2 (1):1-2

[4] 周生建, 潘传波, 孟晓容, 等.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与HIV感染相关性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7 (6):380-384

[5] 欧阳琳, 丁贤彬, 卢戎戎, 等.重庆市1997-2006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14(1):66-67

[6] 周爽, 冯连贵, 丁贤彬, 等.男男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 2010, 39(2):215-217.

[7] 王露, 安允萍, 陈跃.2003-2007年新疆喀什地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 疾病监测, 2008, 23(9):565-567.

[8] Feng L, Ding X, Lu R, et al. High HIV prevalence detected in 2006 and 2007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s largest municipality: an alarming epidemic in Chongqing, China[J].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09, 52(1):79-85.

[9] 魏善波, 陆君安, 陈纪南, 等. 应用数学模型评价安全套预防衣原体感染的作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3):290-293

[10] 马骏, 郭剑. 天津市男同性恋人群高危与性病网络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0):3928-3929, 3931

[11] 张北川, 李秀芳, 储全胜, 等. 中国9城市2250例男男性接触者HIV/AIDS相关状况调查概括[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14(6):541-547

[12] 冯连贵, 丁贤彬, 卢戎戎, 等.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高危行为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07, 7(5):483-486

[13]慎松, 李光勤, 赖智勇. 人群中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122,124.

[14] 张懋奎. 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9):3805,3810.

[15] 朱强, 邹雅琴, 赵会勇, 等.云南省楚雄州2007~2009年性病疫情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2(1):49-50.

[16] 袁梦军, 白薇, 董洪. 1991-2007年德阳市性病疫情分析及防治策略[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24(10):787-789.

病毒工作报告范文6

目的 了解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 传染病爆发疫情12起,占52.17%,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7起,占30.43%,职业中毒2起,占0.70%。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14起,占52.77%;农村15起,占65.22%,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3~4月(34.78%)和12月份(13.04%)为高发月份。结论 2007年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5、2006年,全市除新密市、矿区外,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中小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revalent features of emergent public events in zhengzhou city in 2004~2007.

li xiao-hong, chen yan-zhe, han tong-wu.

zheng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03, he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ial characteristics of occurr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from 2004 to 2007 in zhengzhou city.  methods  the dada of outbreak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zhengzhou reported at variious level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23 public health events occurred in zhengzhou city from 2004 to 2007 and 738 cases were reported with three deaths. there were 12 outbreaks occupied 52.17%, 7 food poisonings accounted for 30.43%, 2 occupational poisonings occupied 0.70%. there 14 outbreaks occurred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childcare centers, accounted for 52.77%. and 15 outbreaks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occupied 65.22% and 8 outbreaks occurred in urban areas including towns and counties accouted for 34.78%. most of the outbreaks occurred in march and april (34.78%) or december (13.04%).  conclusion  the outbreaks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ocuur frequently in zhengzhou city and effectiv control measures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key words:occurr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  epidemiology;  analysis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报告和及时处理是近年来应急工作的重点,也是考察和衡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郑州市突发事件的发生,本文对2004~2007年郑州市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其中乙类传染病4起,丙类传染病6起,其他传染病2起,食物中毒7起,职业中毒2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疫苗接种)1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起,所发生突发事件20起为一般性,3起为较大事件。2004年8起,2005年1起,2006年6起,2007年8起,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数2007年较2006年减少1起,食物中毒增加3起,(2005、2006年无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职业中毒增加1起,详见表1。表1  郑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略)

2.2 地区分布 

2004~2007年的2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及本市14个县(市)、区中的12个区县,发生起数依次为:中原区3起(食物中毒1起、职业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1起),二七区2起(食物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1起),惠济区2起(食物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1起),金水区1起(传染病疫情1起),管城区2起(食物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1起),高新区1起(传染病疫情1起);登封市3起(传染病疫情3起)、上街区3起(食物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1起、不明原因事件1起),巩义市2起(传染病疫情1起,食物中毒1起),荥阳市2起(传染病疫情1起、职业中毒1起),新郑市(食物中毒1起),中牟县1起(疫苗接种事件1起)。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农村发生15起,占65.22%。

2.3 时间分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间高度分散,相对集中在4月份(5起),占21.74%,6月份(5起),占21.74%,其次为3月份、12月份均3起,占13.04%。食物及其它中毒7起,时间分布6月份(3起)、4月份(2起)、3月份(1起)。传染病疫情12起,其中肠道传染病4起,时间分布4月份1起(甲肝)6月份2起(甲肝)9月份1起(急性出血行结膜炎);呼吸道传染病8起,其中3月份2起(流行性腮腺炎),4月份1起(肺结核),5月份1起(流行性腮腺炎)、9月份1起(流行性腮腺炎)、10月份1起(水痘)、12月份2起(1起水痘、1起流行性腮腺炎)。详见图1。

2.4 传染病疫情 

12起传染病爆发疫情中,发病489例,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其次为乙类传染病; 从传播途径看,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中爆发起数和病例数最多,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多,详见表2。表2  郑州市2004~2007年传染病暴发情况传染病分类病名起数构成比(略)

2.5 食物中毒 

7起食物中毒中,化学性食物中毒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4起,24例病人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占病例数的79.85%,其次是化学性中毒占20.15%。

3 讨论

    2007年郑州市疾控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6、2005年增加的原因:(1)主要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各级政府、卫生系统各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意识逐渐增强; (2)随着人口增加及其频繁的迁移、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职业危害、食品安全等因素的增加,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隐患也有加重。(3)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监测报告敏感性提高,漏报减少。

   

2004~2007年,除8月外各月均有突发事件报告, 12月、3~4月、6月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增多,呈明显的冬春、春夏季报告发病高峰, 主要是由于冬春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较多, 占报告总数的21.74%, 并且主要集中在 12月、3~4月;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主要集中春夏季4~6月,占34.78%,形成两个小的报告发病高峰这与湖北省报道一致[2]。从地区分布看,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发生率较高的县(市)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占65.22%,城市突发疫情报告发生率相对较低,占34.78%。提示应在不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中小学校, 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病人群全部为学生、幼托儿童。食物中毒发病人群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其次为农民。因此以遏制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频发的趋势是今后一定时期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2]。加强重点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控制有助于降低总的发生数量。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加之多数控制措施很难落实,必将迅速流行蔓延,造成严重后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是必须引起重视,严格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二是教育部门要强化传染病报告的法制意识,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特别是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要依法予以惩处;三是加强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善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室、食堂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