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发展

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发展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背景下,众多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一方面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良莠不齐、专业度不够以及信息技术平台自带信息安全风险的现象。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革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也应加强政府和行业的监管、技术企业的自律和平台使用者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医疗;移动应用软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软件平台(应用软件,Application)为人们所使用。“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其中,“互联网+医疗”的产业革新催生了诸多新的医疗服务平台和经济形态。近几年,众多可以满足医护人员诊疗、开药等业务需求和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在线诊断服务的移动应用软件平台,出现在医护人员、患者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是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平台,能够提供在线诊疗、在线咨询、在线开药等功能的软件系统。拟对这类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作简单的探索和分析。

1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发展背景

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传播、推广和使用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兴起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又与社会大众对公共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相契合。

1.1“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所谓的“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等部门的扩散及应用,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数据化及在线化。”[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明和普及,基于Android和iOS系统平台的应用开发,直接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革新,由此催生出了装载于Android和iOS系统平台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据笔者初步统计,目前在苹果在线商店和各类软件应用市场上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大概有2000多款,提供了诊疗预约、在线诊疗、药物开方和健康信息查询等服务。

1.2群众对健康问题日益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问题。在医护人员供不应求、公共基础医疗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移动医疗应用软件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获取专业健康医疗信息、在线诊疗、购买部分所需服务的新的渠道。据统计,“用户所需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服务中,排名前两名的是药物管理和持续健康管理。”[2]当然,由于目前移动医疗应用软件运营公司在专业度上良莠不齐,也出现了违法违规诊疗、违法违规出售药品,伤害社会大众健康的情况。

1.3医疗机构线下诊疗承载有限

近些年来,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加强,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有效地推进。与此同时,目前的医疗资源客观上仍存在着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据智研咨询网的《2017-2023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7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72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8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28人;人均卫生总费用3712.2元。在总量配置有限的情况下,医疗人员成长周期长的问题意味着短期内线下诊疗承载量有限的现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盘活现有的医疗资源,创造更便利的健康信息咨询和诊疗方式就非常关键。正因此,能够提供部分健康养生信息、实现在线的诊疗平台一旦出现,就为广大患者和社会大众所欢迎和接受。

2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

目前搭载在移动智能设备上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一般都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使用者的身体数据进行测试,并实现实时传输、转存与分析信息,同时实现定制化的个性健康服务、诊疗和医药售卖功能。

2.1医疗机构的医疗资讯和诊疗预约平台

最初为公众广泛应用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是地方卫生系统和大型医疗机构为了减少窗口挂号排队问题而开发出来的预约挂号软件。“预约挂号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预约身边的医院、医生,有效降低预约就诊的时间成本,缓解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的‘看病难’问题。”[3]在“互联网+”管理思维的影响下,目前很多三甲医院开发了依托于微信公众号或服务号的在线诊疗平台,或者直接开发了移动医疗应用软件(APP),将医院的基本信息(医院具体地址、主攻方向、专科介绍等)、患者住院情况、医院环境、医资力量、医生排班情况等数据进行,并增加了住院、出院手续办理、医疗信息跟踪查询、费用结算、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咨询等功能服务。

2.2诊疗全过程中医患沟通的辅助工具

在诊疗之前,患者可以利用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自诊断功能(血压、血糖测试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以及根据软件筛选推荐的医疗机构信息决定去哪家医院;对于一些小的病症,患者也可以在平台上自我诊断并购买医药电商或软件运营公司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问诊咨询功能为用户提供即时线上问诊服务,减少了小微病患到医院挂号问诊的数量,降低了医院里每天的病人汇集量,同时也释放了医院诊疗的资源。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数据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可以查询患者以往的用药史、病史,在更丰富的信息和数据基础上提高诊疗的精确度,细化对病患的照顾。同时,患者亦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软件的咨询功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从而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而当患者恢复健康后,医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软件继续对其进行跟踪查询身体健康数据;患者也可以继续获得医护人员给出的康复治疗建议,从而更快地恢复健康。

2.3在线医疗药品的电商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便是,各行各业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距离在线销售,从而“使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目前各大应用平台上供医生用户下载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基本上都带有电子商务的功能。通过软件,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根据平台上专业医生开的处方购买药品,甚至部分平台实现了类似于“滴滴打车”的功能———患者医生开出的处方药,药品销售电商根据药房抢单方式销售对应的药品。如此一来,医院药房的拥挤度降低,线下药店的价格也会有一定的下浮,这就使得患者能够挑选购买更合适、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3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市场的风险

3.1专业度不足,误诊情况多有发生

在目前数千家移动医疗应用软件中,有如“春雨医生”这样有较高知名度、专业性的软件,但也有大量的软件运营商并不具备相关的资质,挂在平台上的医生的专业度很成问题,部分平台实际上只不过是药品、养生补药的售卖平台罢了。临床上专业度的不足,在现实运营中就会造成误诊等情况的发生。而另一方面,使用者对平台的依赖和迷信也会加剧这一风险。

3.2商业性过强,虚假宣传引出过度消费

部分医药售卖软件平台运营商,实际上是重药物售卖而轻专业健康知识传播、轻专业在线诊疗。尤其是部分售卖养生补品的电商平台,通过过度夸张药品的效果和价值,吹嘘所谓的“养生知识”,使得没有防范意识的用户被欺骗、被引导过度消费,最终造成健康和财产的双损失。

3.3安全性不足,用户信息被恶意泄露

凡是涉及到网络,必定要考虑信息安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被平台运营公司获取。如果软件的安全技术保障不到位,就容易被黑客等群体恶意盗取。甚至,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私下违法将用户个人信息转卖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使用软件的用户应当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没有必要填写的信息就不要写,该填写的信息就正确填写,以免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4移动医疗应用软件运营问题的解决对策

4.1政府应加强对移动医疗平台的审批监管

从大方向来看,政府应制定好各监管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督局、公安部门等)的监管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对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监管以及药物运输过程的监管,谨防违禁药品、假药的泛滥,加强对运营公司资质的审核。与此同时也可加强线上监督,邀请社会公众一起做好监督者。公众若碰到诈骗或假医生的情况应及时上报,政府应当即刻彻查并予以严惩。

4.2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拓展服务功能

医院与移动医疗应用软件的联系一旦加强,就更方便患者就医。患者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各医院的情况,是否适合自己去就医,哪些医生可以预约......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也能够更方便的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跟踪,方便了解病人的病情以及药物服用情况,帮助非住院病人更快的康复,也可减少病人跑去医院复诊的次数,从而也可缓解医院的压力。

4.3运营企业应提高移动医疗软件运营的专业水平

运营企业的专业的提高包括:一是医学知识专业度的提高。提供在线诊疗功能的平台,应建有具备临床资格的医师队伍,或配有专兼职相结合的医师队伍;提供在线药物开方和售卖的平台,应兼有具备药剂师资质的专业队伍。二是软件技术开发和运营水平的提高。要优化平台的使用功能,同时要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病例、隐私的保护。三是经营管理活动应遵纪守法,不进行诱导性、虚假的广告宣传。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公司应当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适当减少广告类的推送,加强医学常识的推送,提高对医药类软件的监管,以防有不法分子利用软件平台招摇诈骗,诋毁医生的清誉;同时也应响应政府号召。

4.4社会大众应提高自身医学素养和科学认知

首先,社会大众应当呼应政府的宣传,增加自身的医学知识储备量,积极做好日常的锻炼。其次,患者在在线诊疗或购买药品前,要仔细核查平台运营商的相关专业资质,判断对方的行为是否合法;在消费时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只购买自己需要的药物,并且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当面临较为复杂的疾病时,应毫不犹豫的去医院检查,不要轻信一些偏方,接受正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57.

[2]徐倩,赵文龙.基于移动医疗APP的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分析[J].现代情报,2015(11):90.

[3]张彤,赵丽.移动医疗APP功能模块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建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6(2):74.

作者:陈忆缘 单位: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