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微课应用

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微课应用

摘要:为探讨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2017级护理学本科8个班的239名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122名)与对照组(117名)。试验组应用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比较两组的操作成绩、课程总评成绩、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操作平均成绩、课程总评成绩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00,0.021)。因此,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微课;线上线下教学;实验教学

1引言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课程实验操作的学习如果脱离临床情境,对于在校护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微课、线上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微课以短视频为载体,展现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1-2]。五星教学理论由美国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DevidMerrill教授创建[3]。它强调教学应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核心,教学包括“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融会贯通”四个阶段的循环圈[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先向学生呈现问题,再针对具体学习任务展开教学,最后综合应用知识。本文以五星教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微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及分组。2019年3月~2019年6月,对2017级护理本科8个班共239名学生进行《外科护理学总论》的实践教学研究。经分析已修课程成绩后,发现各班的学习状况存在差异。为降低分组偏倚,以《病理生理学》的成绩为参照,将8个班级按层次划分,再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1、2、4、7班为试验组(122名学生),3、5、6、8班为对照组(117名学生)。两组的教师、课时、教学内容、教材、考试方法、成绩评定方案相同,学生的年龄、性别、《病理生理学》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好。

2.2教改实施。《外科护理学总论》是《外科护理学》的前期课程(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6学时)。《外科护理学》是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已建立微课资源平台。《外科护理学总论》操作包括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术前备皮+手术体位摆放、消毒铺巾+术中无菌物品管理、器械识别+缝合打结。2.2.1试验组教学。试验组采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微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每班随机分4组,每组7-8人。开学前一周发放实验安排、要求到课程平台,每项操作学生线上自学1学时,线下老师指导训练3学时。学生需线上学满1小时才能进入下一步学习,老师在线实时答疑。线下学习时老师不再进行练习前示范,学生直接分组练习1学时,老师在旁指导。1学时随堂操作考核(满分100分),最后老师总结。4项操作学完后,各小组反思讨论操作练习过程,递交小组反思笔记。老师对笔记评分(满分100分),小组得分作为各组员的反思学习分。2.2.2对照组的教学。对照组采用4学时的线下实验教学。告知学生课前可以在本课程的名师空间课堂学习(本学期只对试验组学生开放微课资源,下学期将对所有学生开放)。上课过程为:老师示教1学时,学生练习2学时,老师在旁指导随堂操作考核1小时,考试、计分方法同试验组老师总结课后每位学生交实验报告。本课程的微课资源设实验课、理论课模块。首先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4项校内实验和颅脑疾病、乳甲疾病、胸部疾病、胃肠疾病等八项见习内容设计案例及案例场景,撰写微课脚本。其次,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核心,将每项实验的难点、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供学生思考;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每项操作做成2个8-10分钟的微视频,开学前将微视频、PPT、教案、练习题、反思案例及知识拓展等资源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课后引导写反思笔记。本课程的微课资源教学设计框架见图1。

2.3教学评价。(1)操作成绩。评分标准设操作前准备(10分)、熟练程度(50分)、无菌观念(20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20分)4个模块。每项操作由同一位老师考核,5项操作的平均分为最终操作成绩。(2)课程总评成绩。满分100分,增加了对学习过程考核的权重:平时成绩(占20%,包括反思讨论10%+作业10%)+操作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50%)。(3)学生对教学评价自编“外科护理学总论实践教学评价问卷”,共5个条目(见表2),条目设“赞同、不赞同”2个选项。通过预试验,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填写教学满意度问卷。(4)数据分析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学生操作考核成绩对比。通过正态性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操作得分和课程考核总评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

3.2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对比,各个项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4讨论

正态性检验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操作得分和课程考核总评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对两组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课程考核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见表1)。传统的单纯示教脱离了临床环境,学生不易体会操作的意义,不易感受到操作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联系,容易对学习产生压力感和畏难情绪,不易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热情[5-6]。本文研究的微课视频融入了案例和临床环境,既展现了正规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无菌操作,又展现了真实的工作情境、人文关怀、医护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情境视频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加之老师实时线上答疑,大多数学生可熟悉操作流程。学生有了线上学习的基础,带着对训练的渴望,会更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这些效果是传统的示教无法达到的。表2显示,两组超过69%的学生认为本学期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掌握操作、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加自信心,但试验组学生对上述项目的赞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021),且试验组选择“希望以后继续应用该教学法”的学生远高于对照组(89.5%,50.1%)。这表明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优于传统实验教学。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2,4-6]。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5-6]。课程结束后,调查两组学生的对本期教学的评价。发放的239份问卷全部有效。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此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本文研究的微课视频将操作置于具体的案例情境中,使教学内容与临床紧密结合。课后的反思讨论使学生不仅分享了彼此的学习经验,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学生主动质疑。反思讨论不是对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自我质疑、循证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掌握护理操作,有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莫文娟 吴飞 李健芝 单位: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