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

口腔科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

摘要:《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包含《口腔科学》的内容。《口腔科学》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牙周及颌面软、硬组织等疾病,以及这些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口腔科学》的学习能使临床专业医生在工作中建立科学的全身临床思维模式,充分提高综合全面的医疗实践能力。

关键词:《口腔科学》;临床医学;教学探索

《口腔科学》是一门涵盖牙体牙髓、牙周及颌面软、硬组织等疾病,以及这些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1],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教研室在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和南通大学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中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首先,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口腔科学》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为了控制医学课时总量,《口腔科学》总课时有所减少,对非专设《口腔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来说,《口腔科学》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修订中做出适当压缩也是普遍的一种做法。由于教学总课时数的压缩,教学涉及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成为教学的重要矛盾。同时,《口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学科,而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单纯抽象的授课要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口腔科学》课程不够重视。相对于临床医学其他课程,学生对上《口腔科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有的在课堂上看其他课程的书籍,因此学习效果不佳。对于教师而言,备课感到困难,在较少的课时内如何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需要颇费思量。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客观存在教师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虚于应付的现象。另外,新修订的《口腔科学》教材与非口腔科学专业医学生的实际不相切合,我们教研室使用的原有的多媒体PPT已经制作了数年,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根据大纲和新要求对讲课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为了适应课程调整、课时数压缩后的《口腔科学》教学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如何提高学生对《口腔科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和探索。

一、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第一节口腔绪论课程前增加10—20分钟的口腔导论课程,重点讲一下口腔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在学生人群中的普遍性,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我们着重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给学生理解几个关系,一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了解医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做一名称职的医生,口腔疾病同全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掌握、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防治基本知识,在临床诊断中就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二是虽然不一定将来专门从事口腔临床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口腔科学》的一些预防保健知识。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之高已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医学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并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进行口腔预防保健指导的职责。学好口腔科学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口腔科学技能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来说,仍然十分重要,这不光是为了病人,更是为了自己。

二、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新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授《口腔科学》这门课,不能像对口腔专业学生教授一样,要求学生十分全面系统地了解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口腔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主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口腔疾病的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急、危疾病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并根据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调整,突出重点,着重讲授口腔疾病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口腔科学学习的知识与所学的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知识是有机结合、相互关联的整体[2]。首先是要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身系统性的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如牙周疾病就与全身性系统的内分泌、消化、循环系统等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临床医学生对《口腔科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但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增长他们的医学智慧。如在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该类疾病的临床分类、具体的治疗方法和使用何种牙科材料等,而是要重点讲授牙体牙髓病的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的影响,从而调动学生对《口腔科学》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要突出《口腔科学》的特点。口腔疾病具有很强的专科特色,例如在讲授口腔颌面部感染这一章节时,除了要论述炎症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着重讲述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的口腔科特征,如引起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最主要病因是牙源性感染;由于面前静脉缺少瓣膜,颌面部的炎症细菌可入侵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在治疗中要尽早消除病灶牙,恢复颌面部的功能等。此外,我们还适当增加介绍了一些如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常规口腔保健知识,以利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适应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指导的需要。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丰富及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相应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口腔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板书、挂图等教学工具进行理论传授,使知识抽象化,而学生必须依靠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联想才能接受新知识,导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很难对这些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口腔科学知识产生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的板书、挂图式的教学方法不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多样,增加了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它不但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们对学习“颞下颌关节常见病”这一章节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们轻松了解颞下颌关节组织解剖、生理功能及运动特点,并掌握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口内手法复位的要点。比如口腔颌面部感染章节,就可以结合1例多间隙感染的典型病例,将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翼颌间隙等诸多间隙阐明并融会贯通,还可将该病例的诊疗手术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放入课件,同时附加手术视频,这样可以将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二)PBL教学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是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他们最充分的自由度;强调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3,4]。在对一些口腔常见疾病的教学中,利用PBL教学方法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这一较特殊部位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三)直观教学法教学

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通过实际观摩和操作,获得与理论同期的对应知识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病例展示、治疗演示、病理实物、教学多媒体、模型模拟进行分析和系统总结的一种教学手段[5]。教学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牙体牙髓病学各种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使学生在视觉、听、触的过程中,思维和想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和生动。直观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龋病及根尖周病部分,在把龋病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作为重点内容讲解的同时,可以将根尖周病、牙髓病的病因、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及应急治疗作为重点内容,其余部分作为熟悉和了解内容。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以教学重点为主线,从多层面、多角度综合应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直观教学手段讲解重点内容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授课时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讲课顺序,在开始龋病病因学内容讲述前,先给学生直接观看无龋健康人的口内照片和口内患有多颗龋齿患者的口内照片、X线片、龋病的仿真教学模型等,形成直观印象,引导学生与正常牙对照,观察患牙的龋坏部位在颜色、形态、质地方面发生的变化等,紧接着教师提出临床问题,如牙釉质是全身最坚硬的硬组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坚硬的牙齿会出现龋洞,牙齿是经历怎样的病变过程、被什么因素破坏而形成龋洞的。再通过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四)建立网上教学平台

我们在注重《口腔科学》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教学。建立微信公众号和班级微信群,我们将《口腔科学》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教学录像、参考书籍名称等网络资源上传至网上公共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优秀视频教学、实验教学资料和典型分析测试实例等内容,随时了解和反馈教学双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6]。近年来,我们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以上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探索,并在实践中注意学习和总结,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切实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莉,温秀杰,岳玲,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实习教学[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3):265.

[2]杨军,周继祥,张从纪,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学特点与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524-525.

[3]罗莉,庞芳河,巫家晓,等.谈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4):32-34.

[4]台保军,樊明文.致力教学改革创建精品课程[J].医学教育,2004,(5):28-29.

[5]倪雪岩,吕亚林,曹莹,等.直观教学法在非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生牙体牙髓病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2014,9(9):1362-1366.

[6]刘根娣,陈耀忠,牟永斌.非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8(9):448-450.

作者:张健 孙晓峰 严国鑫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