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眩晕患者护理中运用

中医情志护理在眩晕患者护理中运用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眩晕患者70例,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辅以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分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DHI、HAMD、HAMA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降低水平更明显(P<0.05),。结论: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可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患者躯体、情绪、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同时亦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程度,帮助其建立平稳、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眩晕;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眩晕障碍;焦虑;抑郁

眩晕属于某些疾病的综合症状,是由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所出现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其可涉及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以及内科等多种临床科室[1]。程度较轻者头晕目眩,但闭目则可有所好转,重者在坐船、坐车时可因站立不稳而出现意外,严重者则会伴随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表现,更甚者则会引发中风或昏迷,对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都可产生不良影响[2]。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环境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必须积极转变、寻求更为合适、理想的护理模式[3]。为此,本研究以眩晕患者为目标,就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做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急诊科纳入的患者资料,抽取符合研究标准的70例眩晕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7~73岁,平均(50.19±19.62)岁;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9~74岁,平均(51.19±17.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4]诊断标准;(2)明晰研究内容、目的基础上自愿加入;(3)资料完善、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恶性肿瘤以及传染病;(2)无法有效沟通。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遵医用药,加强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等情况的监测与记录,定期清洁、消毒病房,维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控制每日探视人数,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使患者得到充足休息;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叮嘱其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多食用腌制食物等,尽量戒掉烟酒,同时告知其注重劳逸结合,避免体力、脑力过度劳累等。基于此,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选择易懂的语言为其以及家属讲解相关治疗手段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自主配合的意识;同时了解患者具体病情、性格等资料,注意观察其行为表现,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做好相应心理评估,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记录其存在或潜在的情志影响因素,并展开对应护理。(2)针对暴躁、易怒者,保持态度亲和,安抚其情绪后,使患者明白怒伤肝,易引起肝气郁结、气血瘀滞,不利于病情恢复,指导其每日通过静坐、深呼吸等方式慢慢放松肌肉,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做到安神静志,以利于脏腑功能的自我调节以及气血通畅。(3)针对悲观、抑郁者,则鼓励其多与家属朋友等人进行交流,多回忆过往愉快的经历,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在侧,一起参与至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使其得到家庭、社会支持,并结合患者喜好为其播放音乐等,在借情疗法下改善抑郁情志。(4)针对焦虑、忧思者,护理人员需积极了解患者所思所想,明确其焦虑、忧思的原因,并通过相应使其情绪得到宣泄,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疾病知识指导,并使其明白思伤脾,可引发头晕、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可通过观看小品、相声、歌舞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多关注疾病,以维持身心舒畅。

1.3观测指标

以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两组患者DHI、HAMD、HAMA评分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1)护理满意度主要由针对本次研究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所得,有十分满意(85分以上)、满意(65~85分)以及不满意(65分以下)三个标准;(2)DHI、HAMD、HAMA评分分别以眩晕障碍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为评测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眩晕障碍、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者提示其眩晕障碍、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5]。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软件选用SPSS20.0,计数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x2、率(%),计量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t、(x±s),P<0.05表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眩晕患者护理前后DHI、HAMD、HAMA评分比较

比较DHI、HAMD、HAM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眩晕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眩晕有真性、假性之分,前者多由眼、本体觉或前庭觉系统疾病引致,可伴随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后者则多因心血管、脑血管病变以及贫血、内分泌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致,患者常伴随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无明确转动感,加之巨大生活、工作压力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亦可引发患者身体不适或出现不良情绪而出现眩晕[6]。中医理论中,眩晕症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故为预防眩晕的发生应极力避免与消除引致其发生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7]。中医学指出,人的七情活动与脏腑气血关联密切,若活动喜悦适中,则气机可达、经脉可通,反之则会成为致病因素,促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疾病出现,故临床越发重视患者心理与疾病的相关性[8]。中医情志护理主要结合中医心理护理理论通过护理人员行为、语言以及态度等消除引致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行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种种躯体症状,以维持其心理的最佳状态,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将此种护理模式应用于眩晕患者中,针对不同心理特征的患者实施开导式、情胜式、转移式等不同情志护理措施,改善其不良情绪的同时促使其建立开朗、乐观的心态,积极情绪状态下可提升神经系统张力以及脑力、体力与机体的耐受力,进而增强其抗邪能力,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10]。结果亦显示,中医情志护理下的研究组DHI、HAMD、HAMA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证明其是一种十分理想、应用效果极佳的护理方式。综上,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可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患者躯体、情绪、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同时亦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程度,帮助其建立平稳、积极的心态。

作者:刘琳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