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论文范例

艺术社会论文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1

我们不能让这孤独的勇气被冷漠所吹散。如何去正确看待、积极帮助这群有梦的小精灵,让每个孩子的梦想伸出翅膀,舒展翱翔,是值得每一位社会成员思考与践行的现实问题。因为,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有了彼此之间的协助,这个社会才会让人觉得更温暖,更踏实。”正是通过诸如以上专业、精准的语言的添加与衬托,令观众群体真切感知到社会发展的真实现状,也能以更为客观的认知去接触、认可其他社会群体,从而让社会舆论的形成更为客观、科学。

二、合理融入网络流行语,释放切实有益的应对理念,营造协调性的论述氛围

捕捉并呈现社会万象的更新变化,是社会观察类节目的又一特色。网络时代的到来,显著改变了社会群体的用语习惯,继而也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话语表现,观众群体也普遍希求能够观赏到更加贴合自身生活环境、契合自身话语氛围的电视节目。为了继续保持收视优势,良性引导社会舆论,电视社会观察类节目也进行了适时改良,其开始合理融入时下颇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调整节目语言的表现效果,着力去凸显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思维理念,继而也充分营造了协调、活跃的舆论环境。譬如凤凰卫视社会热点观察节目《总编辑时间》就在网络流行语的添加、表现上做到了水乳交融,同时也对社会舆论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灵活引导。如在对猖狂倒票的火车黄牛党进行调查报道时,就作了如下解说与点评:“这群头脑灵活的投机者确实很任性,其来往穿行于购票厅、车站广场以及工厂等人流量巨大的场所附近,乐此不疲,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貌似热情的态度,倒也真忽悠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善良群众,于是将白花花的银子都揣进了自己兜里。”“任性”等网络用语的添加,不仅使整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同时也鲜明刻画了唯利是图、无孔不入的倒票团伙的丑恶嘴脸,提醒观众群体提高警惕。而在总结辨别黄牛党、整治黄牛党时,其语言设计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添加利用则更为巧妙、自如,如“对于这些害群之马,我们要擦亮眼睛,一是要坚决到正规的售票单位购票,二是要自觉抵制低价票的诱惑,三是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相信在社会大众的协同努力之下,最终留给这些黄牛的,除了寂寞空虚冷,还是寂寞空虚冷。”通过这种诙谐独特的语言引导,使观众群体不仅形成了对于不法谋利群体的理性认知,而且也掌握了防范犯罪团伙欺诈的应对技能,继而良性引导了对于游走在法制边缘的灰色人群的舆论走向。

三、灵活调度背景旁白,形成细腻别致的感官体验,释放人性化的话语气息

背景旁白是电视节目之中常用的语言手法,其与视觉画面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与节目主题契合一致的视听体验。在电视社会观察类节目之中,由于其表现主体多为故事结构复杂、人物个性各异的社会百态,所以也需要相对应的背景旁白来理顺脉络、凸显主题。而为了缩小与观众群体之间的距离感,创造更为温暖、和谐的观感体验,电视社会观察类节目也都开始注重更新其背景旁白的设计,不仅加强了语调语气与词句的和缓衔接,还更多地选择了简洁、温馨的语句,这就有效形成了细腻、别致的感官体验,使得人性化的话语气息充分萦绕开来。譬如深圳卫视的《温暖在身边》就以节目语言表述平和、真善情感传递细腻而深受观众群体的喜爱。该节目在语言统筹上多采用背景旁白与背景音乐呼应并行的表现手法,如在讲述怀揣音乐梦想的单亲少年苦学唱歌、勤工俭学、贴补家用之时,就利用舒缓动人的背景音乐与旁白,对这群特殊群体作了动情讴歌:“每当其他孩子都在甜甜的清晨梦乡中时,他们已经悄悄来到厨房,生火做饭;每当夜幕降临,其他家庭都围坐在饭桌前说笑谈天,他们则在打工店里来回忙碌着。他们本分、踏实,遇到困难只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万不得已,绝不去给别人添麻烦,哪怕只是一颗煤球、一盒火柴。只为了能让心中的梦不再缥缈,让自己多唱几首喜爱的歌谣,多看几次父母的微笑,就够了。”在这种温馨、真挚的背景旁白的感染之下,观众群体会主动去感悟温暖、友爱的真情社会,对于单亲家庭的成员群体,也会有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与定位,继而形成科学的舆论氛围。

四、集中增扩激励号召语,促进不同阶层的参与互动,构筑互助化的交流平台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2

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专业化被越来越多的强调进入各个细分行业。注重实用技术的工匠逐渐地将艺术从生活产品中分离,在生活用品的实际生产中人们也逐渐将设计放到了核心地位,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而满足了生活需要的人类的心理需求往往体现在对艺术的创造上,甚至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也是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的。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是具有前瞻的,但是艺术却具备了回顾。这是两者特有的个性之一。也就是说,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使人们对满足生存需要追求的目的,不过艺术的目的是使人的生活达到最高境界。虽然两者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与艺术特征的目的存在着明显区别,但在设计或艺术的发展路径方面,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辅相成关系。比如,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平面设计艺术就是通过图像和文字传达并产生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商业价值。等同于人的情感是通过两种意境的创造是注入,然后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艺术运动。

二、中国画与民族设计风格

中国的深化改革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我们的设计也出现在一个新的模式。设计概念是逐步缩小与国际的距离。说明当代的设计趋势就是好的设计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而且更要具有独特的文化哲学。我们普遍的认为国家以及民族灵魂是由文化体现的,而文化差异是各个国家的根本区别。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这个民族的根基,民族性就是体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文化交流。绘画意境中的民族传统艺术可以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画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的绘画语言不再是展现纯目的不是纯主观抽象的追求。我国传统绘画的永恒的创作原则是“中心得源、外师造化”。大多数的中国历代画家常以自然界中的借景抒情为主题来宽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这是中国独有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怀,散发出水墨写意的精神,巧妙地将主观与客观的理解融为一体,利用象征手法将自然对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将这种方式利用到现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进行传承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线条与水墨能够使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更加丰富,所以我国的绘画着重强调其重要性,线的曲直方圆,排列的紧迫性、刚柔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自己情绪的表现和抒情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的表达。为了了解中国绘画中线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必须掌握水墨的规律和方法,使我们能深刻理解内涵的中国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绘画语言的设计可以实现深远的视觉效果,能提高丰富的艺术内涵。“随类赋彩”这种技法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心理学上认为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在我国的绘画中早有体现。丰富的色彩通过勾金和重彩等技法表现,具有装饰特点。水墨的浓淡表现不同色彩是微妙的地方,颜色是简单而精致的。皴法不仅是凹凸表面纹理绘画表现,更形象的认识和再创造的“体面”和“肌理”。传承中国画的这些技术可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的艺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创造基础。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设计之邦,其传统审美将他们的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便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有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看来,这个时代的矛盾看似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实际是他们的完全融合,相互渗透。要发扬传统,只有在现代社会,现代设计中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提炼与学习,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使设计的审美价值。

三、学生的艺术素养相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当代教育认为艺术素养是创新设计的基本思想,它决定了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的广度深度。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可以体现设计师的质量,它更是不容易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对艺术的欣赏才可慢慢培养起来。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后,再不断的增加艺术知识的储备。这样一来对于艺术教育中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欠缺就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加上不断地艺术基本功训练通过创意的结合便能设计出具有审美创造力的设计。跨专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学有所成的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都能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出结论,这些历经现代设计市场考研的经验对艺术设计学习中国画教育是提高艺术设计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中国画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引用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画的概念,那么中国将如何借鉴艺术设计教学也很值得讨论。艺术与设计的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文字,学习和培训的技能,在中国画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纯绘画类中国画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设计和绘画中找到。画中国画课程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相关的中国画教学。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国画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

1.中国绘画与设计一体化的形式

中国画的形式和技术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这部分主要是关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风格教学。例如:在作文课上,文本元素如点,线,面。广告海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中国画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学生标志设计。

2.现代精神追求中的中国绘画和现代设计

中国绘画经常研究的是意象和表象的意义,类似于书写形式。中国画的主要思想包含的绘画活动的感受,人与自然之间,但天生的性格,也自然人格。因此在第二自然美的艺术美——人与自然。当今世界是和谐理念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推广,这也与中国画的精神遥相呼应,同时还设计了围绕这一思路,并以此为主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国画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是中国,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必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到底在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和洗千变万化,中国画更耐人寻味,这本身就是创新,创新体现活动。中国画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不同的纹理,使画面更具设计感。设计本身是由西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则,中国画独特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是设计形式的创新。中国画与设计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从新的角度,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画和艺术设计学生潜在的艺术和审美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论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3

一、设计艺术文化符号的传播与社会权力的实现

设计艺术被认为是消费社会中的文化符号或索引,设计作为规划与造物的创造性活动,在改变物质特性的同时,也创造了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并赋予其“文化的权利”;当符号的“所指”涉及社会伦理思想,或者携带某种政治信息时,就成为一种符号。设计符号不仅是传递社会信息的媒介,而且还是表达政治情感、思想和信仰的工具,是社会制度、社会人物、社会观念、行为或态度等抽象存在的具象展现。

设计艺术中的社会语意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将符号与文化经验或其他符号相联系而获得的。在历史的变迁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解释,以各种各样深奥或浅显的姿态构成社会信息的重要元素,以图像或其他视觉模式,传递着社会价值和政治观念。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设计艺术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意识形态产物,必然要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迁。潘尼•斯芭克在其著作《20世纪设计与文化》中企图在设计运动的背后找出设计演进的推动力,力图把设计运动与社会演进、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既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设计能够体现出时代、民族、地域的文化烙印,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并凸显出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与之相适应,社会文化是反映全部社会现象的文化总和,即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部分的总和。

社会文化是作为社会大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社会文化的延续性可以通过政治社会化使不同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得以世代相传,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同样,设计艺术中的社会文化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介和途径来实现传习和传播,作为政治符号广泛应用于达成政治识别、沟通、明示权威和决策合法化等政治策略,透过符号行为的意义和情感有目的地灌输社会意识、政治价值,激发个体对政治群体的热情与忠诚。设计艺术的社会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设计理念的关键点,进而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建构起与之相一致的新型社会文化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设计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随着国际政治舞台由国内向国外自由扩展,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政治权力产生了直接的制约与影响,直接受制于管理经济的权力,以经济作为主导,全球化使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形成,就是美国动用经济文化手段干预政治的结果,正如好莱坞电影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的优越与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美国精神或美国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一样,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交锋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状态。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中,设计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来自于符号产品所含意义的被接受程度,在当代媒体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传播媒介的丰富多样,跨文化、跨语言、跨种族的设计语言符号,使沟通更为顺畅更加便利。设计和建筑不仅实现了高质量生活状态的生存环境,而且是增强民族认同和树立国家形象的必要手段。“设计是生产力”不仅是指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与经济发展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设计对于人文精神的塑造。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设计艺术应关注于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塑造国家形象,打造政治平台,营造国际政治交流空间。在国际上发挥政治文化的影响力,需要国家政策和强大经济后盾对设计艺术的支持,确立设计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关系。

根据设计符号与设计对象的关联,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具有维护政治权力的功能,政治领袖凭借政治符号的传播与权力特征,使被统治者信任、尊敬,并受其支配。如先秦青铜器的重要代表鼎,本来是一种食器,在奴隶社会却演变成权力的象征符号,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体现等级差别的礼器。“藏礼于器”,其象征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来的实用功能,具有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和启示功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来自于符号产品所含意义的被接受程度,随着当代媒体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设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将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设计艺术不再作为一种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以符号化的载体渗透在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符号的传播也将发挥更强大的语言功能,成为伦理思想、政治文化构建的重要手段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计伦理思想的提出与设计社会语境的关注

现代设计史中,西方学者对设计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形式与功能的角逐,现代设计先驱们的思想始终关注于道德伦理、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社会问题,并将自己的设计思考融入设计的实践。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设计》一书,率先提出了“设计伦理”的概念,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3个问题以强调设计的目的性:第一,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特别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第二,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第三,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1]。维克多•帕巴纳克将设计问题纳入伦理的角度,提出了为全人类而设计的最终目标。这本书的问世,对于当代设计的发展和设计伦理的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相对于“真实世界”,资本主义商业所追求的利润,则代表着虚伪和虚假。正如丹尼尔•贝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心理层面的欲求,而非生理上的需求”。帕巴纳克的设计伦理旨在研究“为人的需求而非欲求设计”,在他看来,消费社会以享乐为主题的生活方式,造成对欲望的不断要求,不惜代价要得到满足。权力与金钱在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中,最近几十年建立的时尚与时髦的庸俗统治——对文化界来说是“多样性”,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享乐,对大众来说是色欲追求。而时尚之本性,正是将文化浅薄化[2]。汽车、住宅、服装以及奢侈品,以时尚的姿态影响和诱惑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对生活方式的态度,炫耀消费、物欲横流,这种“无限的需求”正是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的根源。欲求的结果是消费,而在装饰、样式与风格等外在表象引导下的设计,正在充当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使美感在利润的追逐下朝着虚假的方向发展,漠视了真实世界的真实需要。#p#分页标题#e#

人类近5000年的设计发展史是一部为权贵服务的设计史。早在150年前,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就曾提出,设计的中心是人而不是机器。莫里斯发起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社会性设计最大的贡献是认识到了设计的社会属性,强调了设计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用设计艺术表现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感。现代主义在思想上强调设计的民主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工业文明的洗礼,平民化的概念逐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改变设计为权贵的这种数千年的历史,让设计为普通的大众服务。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重构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状态和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既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民族生存和奋发向上的灵魂,其中,社会文化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凝聚,社会文化传播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美国国际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广泛分析了当代文化现象,并指出未来文化冲突将取代经济冲突,成为全球矛盾的集中体现,并带来全球政治的不稳定,因为当代文化显示出的力量,比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更为强大。同时,这种文化的力量可能对世界产生支配性的结果。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强权组织、传播与符号构成工业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竭力阻止与资本主义政治观念相悖的意识形态在全球传播的机会和可能,同时通过对本国社会文化观念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为取得经济利益寻找机会,并凭借自己文化霸权的地位,通过设计、文化等手段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而美国文化艺术霸权主义的形成,则是美国动用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干预政治的成果。21世纪的世界文化格局应该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对话,达到某种程度的融合,进而在充分尊重各个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宽容的、和谐的、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全球文明大有机体系。全球化不应以强势文明吞并或取代弱势文明,全球化的生活和全球化的视野应该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以保护和发展多元化的世界文明为重。“超越狭隘的国家意识、地域观念、民族情结、宗教隔阂;放弃一切自我中心主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偏执;充分认识到这个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一体的,各种文明既是独立的又是联合的。”[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众传媒的国际化进程,设计成为文化符号的制造者和载体,传播着包括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表现方式更加直接、更大胆,在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符号化形成文化,文化形成权力,权力决定发展,发展促使文化进一步占据主导,设计艺术对于全球文明大有机体系的建造重任,责无旁贷。

四、波普设计与后现代主义符号

波普设计最早在英国得到充分发展。英国的设计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失误,使得设计失去了“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先驱地位,远远落后于德国、美国、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现代设计,赶超现代主义设计对英国来讲,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已经不被战后新一代的消费者所认可,显得陈旧过时,而且缺乏个性。英国设计界敏锐捕捉到青年一代的心理需求和文化立场,决定发展波普设计以形成本民族的设计文化与设计风格,反抗被西方视为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和在美国发展壮大到世界范围的国际主义风格,因此可以说,波普设计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反抗性与背叛性。

伴随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化大众化的代表艺术——波普艺术,迅速成为消费社会和信息时代具有大众基础的商业化艺术形式。波普艺术之父汉密尔顿的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见图1)和电影《爵士歌手》的海报,把美国消费文化的内涵以光怪陆离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成为波普艺术的一种标志。波普设计受到波普艺术的极大影响,针对富裕的青少年市场,打破传统束缚,直接借用了波普艺术中的各种通俗的、短暂的或是具有刺激性的元素,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波普设计具有时代感和潮流感,具有明确迎合大众的商业和娱乐目的,好莱坞明星、汽车、商业广告、摇滚乐队、霓虹灯甚至工业产品,都成为设计与被设计的对象;艳俗迷幻的色彩和花哨、大胆、怪异的装饰手法,为设计而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刺激,却是商业社会消费刺激下的浮躁心理写照;作品造型的怪诞离奇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游戏色彩,表现出对既往主流文化的的叛逆和嘲讽,也被看作是丰裕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急于与父辈时代划清界限,宣泄个性的一种方式。波普设计本身具有矛盾性,它源于大众,被看作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备了迎合大众的亲和力,同时也促进了设计艺术的普及,使大众生活与设计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波普设计不仅仅与商业、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当波普的形式与政治主题相契合,以具有政治含义的视觉符号相结合,则成为这一时期最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设计,被称为“政治波普”,与之有关的设计评论和设计展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被称为纽约“教父”的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曾在他的工厂里,通过机械复制,将政治人物的形象以一种戏谑的形式变成流行文化的符号,成功模糊了其政治背景和艺术特征,并将它推向大众与消费。

在精神内核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并没有抛弃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是对现代主义的理念进行反思,并且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强烈不满。美国商业设计的全球影响和现代主义的冷漠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文化问题,让全世界感到失望,人们开始思考怎样使设计除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的代言之外,还能让设计与社会、文化重组;设计师肩负的重任并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去设计人性化的产品,用创造力去改变人类生活。除去粗俗、荒诞、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设计,从设计的批评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设计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修正和超越,体现了设计史的进步,体现了在复杂政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下,设计本身勇于自我反思和勇于批判的精神与追求。在设计艺术形式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一种特有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那被现代主义摒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4]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抽象化和几何化的表现,是为了适应机器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民主化进程。强调功能,为大众设计的理想并没有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向极端、千篇一律、高度理性化、单调而缺乏感情色彩的设计风格受到更多的批评。不同的市场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大众设计需要满足基本的心理和审美需求,需要赋予设计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人文主义思想再次觉醒,因此,后现代主义也被人们称之为“第二次文艺复兴”。多种元素进行融合,“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p#分页标题#e#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4

20世纪初期,法国野兽主义绘画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出现,这两种绘画流派的艺术形象均极度夸张甚至趋于变形,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笔触豪迈粗犷、潇洒不羁,标志着现代绘画的正式诞生。1907年,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兴起,以抽象的块面进行构图,完全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画面的完整性,现代绘画由此进入独立的逻辑创作阶段。1909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之下,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尝试通过对线、形、色、光的重叠排列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速度感乃至光感和声音。同时期出现的德国青骑士社将表现主义推向新的高度,在造型设计上无限夸张、强烈扭曲、极度变形,在色彩运用上强弱突出、对比鲜明,在创作技巧上则采取富于哲理意蕴的抽象或半抽象手法,直接促成了抽象主义绘画的产生。抽象主义绘画不再强调形象的象征意义,而是主张使用点、线、面和色彩等基本的绘画语言来传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主义流派在瑞士形成,并迅速流行于欧洲各国。它完全否定了以往的艺术规范,采用彻底的虚无主义,将拼贴手法、偶然机遇等融合于美术创作之中,个体主观性色彩极强。二三十年代,超现实主义出现,它以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学说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主张从梦境、潜意识和臆想中获取灵感,创造出完全摆脱现实束缚的超现实画面。二战后,现代绘画在美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分化出抽象表现主义,这种绘画风格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体,彰显出极高程度的自由和个性,构图设计与色彩安排的独到性将现代绘画推向又一个高峰。

二、以抽象变形为构成原则的艺术设计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是德国青骑士社的重要代表,也是投身抽象主义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他指出,“点、线、面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单位和语言,它具有符号和图形功能,可以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抽象的形式、艺术的内在本质和非凡的精神”。点是相对于所存在的空间而言面积和体积都非常小的空间占有实体,形状对它来说无关紧要,这就赋予了点以实质的抽象性。线既可以是任何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是视为任何形态细长之物的简约存在,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化性和普遍性,因而也是一种典型的抽象元素。面同样如此,任何一个二维空间,无论形状如何、尺寸如何,均可归为此类,相对于点和线而言,是更为直观的抽象存在。基于其自身的抽象特质,点、线、面的艺术性结合也是抽象的。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不再囿于自然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经过自身情感的加工与个性的灌注,通过剖析内力的运动变化,对事物的外在形态进行抽象变形,着力刻画物质的内在本质,而这种内力的运动变化则被艺术家们视为自然物质的生命活力。因此可以认为,现代绘画是通过点、线、面三种艺术元素的运动组合来表现形态的抽象变化,包括形态的节奏、韵律、方向和位置等,继而展示形态之下饱满的生命活力。例如蒙特里安的作品《树》,通过纵向与横向的线条来表现树木的生长规律与生命特性,位于中心位置的模糊可见的主干,则展示出树木生长运动的主要脉络。由此可见,以抽象变形为核心的构成原则所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气势、节奏和生命力这些共性的存在,而不再是外形这种个性因素。这就说明,尽管抽象变形之后,事物的原本形态在现代绘画中不复存在,但其本质的、共性的内涵却清晰可现。又如,在米罗的《绘画》中,观者可以发现其中的很多形象都是由单纯的点构成,并且这些点是富于思想、蕴含表情的,它们艺术性地连成线、结成面,令整个画面充满动态美、节奏感与灵活性,让观者产生无限联想。

三、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

现代绘画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打散构成、立体解析和意义合成。打散构成是指,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往往以局部为形态要素,把单一的自然形或其变形自由分解为部件,这些切断后的部件可以不再具有自然形,也可以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随后,艺术家把这些部件作为绘画的构成要素,使用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构成新的形象或画面。打散构成是一种自由的分解组合,具有同一性的部件经过重复组合,便可创造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而产生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例如,在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第323号》中,重复出现了众多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圆形色块,它们在暗夜之中静静流淌,相互重叠而又彼此分离,整个画面展示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还体现出强烈的和谐美和韵律美。立体解析是一种有规律的分解和组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艺术家把单一的形体分解成为多个立体投影图,再通过诸多艺术手段,将这些投影图组合成为崭新的画面形态。这种分解模式能够让画面产生一种支离破碎的美感,并能营造出一种传统美术所不具备的多维空间感受。西方现代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就是立体解析的典型代表,他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绘画完美融合,把所要描绘的对象分解为多个形态各异的部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美感和空间概念。例如,在《拉提琴的人》中,毕加索为观者提供了多个观察角度,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到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美国画家希勒继承和发展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他的《震教徒的农舍》在画面中同时呈现出正面和侧面效果,左侧似乎是蓝天,但上面点缀着三扇窗户,又像是农舍侧面的墙壁。整个画面呈现出复杂的几何式构造,构图严谨稳固,视觉效果丰富,既体现出极强的秩序性,又彰显出透视重叠的效果,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艺术色彩浓厚,令观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意义合成是指对多个形态进行分解,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意象进行组合与重构,对意象的意义进行叠加,继而扩大形象的内涵。不过,融为一体的意义相互之间并不能保证是完全肯定和包容的关系,它们往往与现实不符,是一种偶然的、随机的结合,呈现出超自然和超现实的特征。通过这种艺术设计方式所构画的图像能够带给观者强烈的内心冲击,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到图像背后艺术家深刻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意义合成方法的运用主体是超现实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强调远离或超越现实,潜入人的内心世界,其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人的潜意识及幻觉。他们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夸张、变形、分解、种族、错位、叠印、倒置等艺术手段,将一些毫不相干的形象拼凑在一起,塑造出近乎荒诞的心理幻境,借此表现人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例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画面中三块停止行走的时钟几乎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形态,它们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软绵绵地挂在树枝上,一个呈九十度直角耷拉在像是长着婴儿脸的怪里怪气的生物上,还有一个搭在生物旁边的平台边沿上,仿佛就要融化一般。在空洞荒凉的海湾背景之下,三个超越现实的时钟向观者呈现出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绝对安静的世界。在这幅图画中,各个形象细节精准,除却三个钟表以外呈现出高度的写实性,但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却带给观者一种荒诞怪异、不合逻辑、同时又似梦似幻的感受。

四、结语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5

1.传统绘画艺术的丰富形式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种类颇多,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目前市场中许多商业广告中的优秀设计都借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比如传统的汉字艺术等,将汉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笔画原本分割的部分结合在一体。我国艺术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中继续延伸,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同时传统的艺术文化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形态纹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都对我国的广告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某些商业广告设计越来越重视水墨绘画艺术的融入,将该传统艺术广告设计作为立足于国内并走向国外的出发点。现代商业广告中水墨绘画艺术的广泛运用和追求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的完美融合和传承。

3.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将多样式和丰富性的艺术风格通过不同途径的展现,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传承艺术的同时理解其内在的含义。(1)对传统绘画艺术编排形式的应用。广告设计师将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图案、文字等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编排,很好地将广告的形态和空间,文字和图案等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视觉,让艺术文化成为广告信息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了广告的传播。(2)对传统绘画艺术图形传达的应用。传统绘画中的插画技巧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内在信息的一种途径,图形性比较文字更具有形象化和直接性,同时又是一种世界性的表达形式。(3)对传统绘画艺术色彩特征的应用。在广告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特性,准确地把握好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度、均衡性等所代表的韵味和含义,以色彩的形式表达广告主体所代表的信息,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二、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准确应用

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伴随着商业广告设计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绘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融入可以提升广告一定的竞争力和效果影响,这也是目前艺术性广告开始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准确把握广告设计中传统艺术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性广告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够准确地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设计中去,能够做到让消费者和观众眼前一亮,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做到国内外销量的提高。对此,广告设计者们怎样才能将传统艺术的广告设计做到艺压群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广告设计中做到艺术画面色彩和线条的整体把握

目前比较流行的广告设计主要涵盖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等形态的设计,也有的表现为静止的设计模式,也有动态的设计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离不开画面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以达到总体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整体的效果的前提是做到画面中色彩和每一条线的完美融合。因此,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存在,简约而又高尚,质朴而又崇高,在设计空间中体现传统艺术的魅力。纯粹的从广告设计的本身出发,根据研究,广告的设计画面中有一个大七的说法,意思是说设计的广告作品的最大的边长乘以数字七以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该广告的观察距离,也是指在这个距离以外可以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观众和消费者所捕捉到。然而,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所注重的恰恰是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起到唯美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电脑设计、缤纷杂乱的广告设计中,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让广告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如果准确地把握好传统绘画艺术中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广告变的更加有吸引力,让观众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和作用。

2.在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手法技巧合理变异的把握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合理运用到设计中来,做到绘画本质的不变,其效果要超越直接的挪用和引用。将商业广告设计当作一张宣纸,让色彩和线条在上面随意的飘散和渲染,让广告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欣赏角度,从而让设计作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面。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技巧经过合理的变异,准确运用堆、拓、贴、揉等技巧巧妙的挪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来,让广告设计更具有欣赏力,增添广告的平面色泽表现力,从而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另外,除运用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色泽晕染和手法技巧之外,白描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也可以被运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运用这种粗细不均、软硬兼备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商品形态,在不需要着色的条件下,更能简明直接体现商品的外在形态,体现出商品的怀旧情怀、婉约大方的设计思路,让观众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此,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多样式的手法和技巧,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将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异,在不脱离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借鉴现代人的眼光,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的绘画艺术手法嫁接到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3.在广告设计中做到传统绘画艺术符合观众审美观念的把握

在广告设计中,除了要把握好绘画艺术中线条和色彩等重要要素,还需要做到各要素之间互相搭配的整体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要素以及形态之间的搭配更容易影响广告给观众留下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如何才能让广告作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注意,这需要设计者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下,切身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以提高观众的购买欲望。另外,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商业广告中去,对于该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真正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市场行情的同时,熟悉消费群体的当地思想观念,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洞察市场的发展脉络,验证何种类型的传统绘画文化和艺术更容易适合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将广告中的传统绘画设计当作一种沟通的艺术语言,表达商品内容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亲近感,做到广告的设计真正符合当地的观念,以便达到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地域的民族特性、地理文化、人文素质等都是广告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4.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之感悟应用的把握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涵盖着一定的儒家思想,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要追求广告与人的完美结合;另外还涵盖着一定的道家思想,在广告设计中追求的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取之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中,提倡低碳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此外还涵盖一定的禅学思想,意在追求绘画空白处的表达意境,强调的是画面以外的设计的感悟和理解。(1)借鉴儒家“中庸之道”的广告设计思想。(2)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广告设计思想。(3)借鉴禅学“虚实相生”的广告设计思想。

三、结语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6

通过对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那些深受国际认可和中外人士称赞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传统民间绘画元素,并表现出鲜明的中国民族艺术特色。此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包装材料、宣传海报或者印刷品上都能够发现其大部分都是运用了民间绘画色彩进行艺术创造的,用民间绘画色彩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眼球的吸引,无疑更能够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眼光,而且还能赋予作品新的寓意。典型代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这五个福娃的色彩丰富而又具有文化意蕴,对民间绘画色彩的应用可谓是恰到好处。整个设计团队以动物为雏形,深入挖掘动物在中国统计文化中的深层内涵,重新赋予这五个小动物新的生命,并使用不同的民间绘画色彩,设计出世界闻名的奥运会吉祥物。如五福娃中贝贝以中国吉祥动物鱼为基础,辅助水波浪图案,以民间绘画色彩蓝色为主调,加以简单的红、绿、白三种颜色,营造一种清爽、明快的视觉效果;又如晶晶以中国熊猫为基础,辅助莲花纹样,以黑色作为主色调,并配以白色、鲜绿色,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加之熊猫原本就是中国的国宝,也很符合传统文化的寓意。设计者将中国文化和民间绘画色彩元素融入了五福娃中,五福娃的形象恰当的表达了中国的形象,让全世界认识了当代中国的艺术魅力。更要重声的是,五娃还印证了中国民间绘画色彩的哲学观,中国民间绘画色彩讲究“五色观”,也就是将白色、黑色、赤色、青色和黄色五种颜色来表达不同的内心世界,搭配出不同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别具民族特色,并习惯于将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搭配,从而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赏者的眼球。

二、民间绘画色彩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装饰艺术设计中同样应用了不少的民间绘画色彩。民间绘画色彩与现代装饰设计的搭配,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民间绘画是老板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老板姓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时还颇具地方文化的特色。因而,在现代装饰艺术创作中也往往会贴合当地习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从而凸显地方特色。如位于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壁画,就融合了民间绘画的色彩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的历史十分悠久,名胜古迹也特别多,如果要想在设计上突显南京古文化的城市气息,就要从民间绘画艺术角度进行考虑,如采用陶瓷的彩绘作为表现形式来展现南京城市风韵,提取青花元素来构成南京的自然景色和名胜古迹。在构图上也十分简洁明了,色调轻快。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的是瓷板雕刻加影青釉底青花复合工艺,让画面更具立体感,同时还利用了民间青花进行装饰,使得设计独具特色,并与民间绘画色彩进行了良好的互补。南京地铁站的空间装饰也运用了民间绘画的色彩搭配,色调柔和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人们在地铁站时除了能够欣赏到南京这座城市的优美风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绘画元素的魅力。

三、民间绘画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民间绘画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的广泛。服装风格就由服装要求所决定的,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一般都是从款式、面料和色彩开始。但色彩却是服装要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方面常见民间绘画的踪影,很多设计师也非常乐于从民间绘画中寻找灵感。设计师们通过充分利用民间绘画色彩及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巧妙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为服装设计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最常用的颜色不外乎为彩陶色、青铜色、青花色等,而民间绘画艺术中的饰品元素也常常作为服装设计领域的灵感元素,如剪纸、年画、彩塑等等。这些色彩与饰品都在服装设计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服装设计当中,民间绘画色彩集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与特色,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宝库,民间绘画艺术为服装设计提供了诸多的益处,如服装典型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充分利用我国民间绘画的纹样,注重民间绘画色彩的炫丽,色调庄重鲜明,款式简洁,营造一种春天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这个作品中,民间绘画色彩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引导了我们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方向。

四、结语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八大山人;文创设计;传统绘画

文化创意(以下简称文创)产业是体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兴产业。文创产品以文化性为首要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文创产品的交通、沟通和传达,为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最佳媒介。同时,文创产品在对传统文化选择性提取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又主动生成了新的文化形式。文创产品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表现形式,进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它循环上升的轨迹,突破创新的表现,不仅使传统的文化价值得以升华,也使人类的文化价值类型更加丰富完美。本文以八大山人绘画艺术为例,分析如何打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书画的魅力,传递八大山人艺术的情怀与魅力。

一、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价值和精神内涵

八大山人(1626—1705年),明宗室后裔,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九世孙,清初“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清初画坛摹古之风盛行,八大山人无疑是一股新兴的与之抗衡的力量,他上承接明代中叶以后文人画复兴,下启300年以来的新境界,发展了抒写心意、着重意境、笔简意深的阔笔大写意路子,自成一家,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清代中期以来,八大山人对近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李苦禅等人直接受其影响。在当代艺术中,对八大山人艺术的研究和借鉴方兴不衰。郑板桥称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十九岁时遭遇甲申之变,国破家亡,妻子俱亡,被迫遁入空门,赢赢然如丧家之犬,隐于书画。因此后人多从遗民角度解读八大山人艺术,清陈鼎称“八大山人”四字连写类哭之笑之沿用至今,是对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如果仅仅是执着于个人的命运得失,八大山人还不能称之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八大山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个人的坎坷遭遇升华为对生命真实的表现。八大山人作品中常题“涉事”二字,八大山人所师承的曹洞宗博山师傅提出“涉事涉尘”,指出真正的参悟者并非“绝世绝尘”,而是在“涉事涉尘”的世俗生活中体证佛性。八大山人将自己的绘画活动视为“涉事”,是将艺术看成方便法门,涉事而无事,涉事而求真,这也是贯穿他晚年绘画中的思想:率然而为,不拘常形,俯拾自得,随意自在。而哭之笑之应是来自禅宗的“适来哭,如今笑”公案(《五灯会元》卷六),表达的是痛时的大哭以及顿悟后的笑,也是八大山人人生经历的写照。特殊的经历造就了八大山人独具一格的大写意风格,深度挖掘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视觉符号和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现代设计理念的转化提取与重构,以打造八大山人文创品牌为目的的设计方式研究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从文创设计研究脉络看,“以用户为中心”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原则,台湾艺术大学林荣泰(R.T.Lin)基于该基础,提出了文化特色转换产品设计的属性层次,将设计流程划分为“撷取文化符号特色、形成设计概念定位、展开文化产品设计”等步骤,并与之相对应。本文结构按这一步骤展开。

二、八大山人艺术的特征

(一)笔墨精简

八大山人绘画最大的特点是“简”。谢堃《书画所见录》:“……至写生花鸟,点染数笔,神情毕具。”秦祖永称:“八大画以简略胜”,郑燮在题画中则说:“八大名满天下,而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简笔,而石涛微茸耳也。”八大山人以简练的笔墨,勾出事物生动的形象。用笔少,体现的是画家对事物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高度概括,化繁为简的能力。八大山人用笔少,但少而不贫,少而有味,这一点可以说无人能及,这一方面源于他用笔用墨的功力,八大山人晚年用笔由方硬转圆润,饱含墨汁与用笔方法相结合,有浑厚丰富之感。在用墨上,八大山人善用淡墨,创造出画面银灰色的调子,八大山人是第一个充分利用生宣纸的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墨汁容易扩散,八大山人使之变成优点,同时与干笔渴墨相对比,墨色层次丰富,开辟了写意水墨画新的境界。

(二)构图奇崛

八大山人在构图上无所不用其极,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是将所绘物体推出画面边缘,画内与画外相联系意在象外,使观者在想象中完成画面,获得一种崭新的视觉体验;二是善用用白,画材是实,留白是虚,八大山人通幅画常常只画一鱼、一鸟、一鸭,图章题款也当画材用,大面积留白,空白处突出了主体,以虚显实;白处也不是空无一物,画鱼不画水,仍然有水的感觉,虚中有实;如潘天寿所说:“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既得虚实变化之道矣。”“空灵,虚实相生之谓也”。三是无尽时空观。八大山人常将视点拉低,以不同于平常的角度体察万物,给观者新奇体验,启发了观者对于时空、人类的思索。八大以其独特的构图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力。

(三)造型夸张

八大山人笔下的形象是为表达情感、意境而服务的手段。鸟鼓腹耸背,伸颈缩脖,孑然一身又悠闲自得,而双禽不是窃窃私语就是寻寻觅觅,有逗乐之感,;鱼眼特别大,眼珠点在眼眶上方,白多黑少,显得傻乎乎而又桀骜不驯;八大山人笔下的形象丑但丑的不寻常,意蕴深刻,是匠心所为的结果,是画家内心的写照。陈鼎《八大山人传》形容八大山人:“性孤介,颖异绝伦……善诙谐,喜议论”,可见八大山人虽然遭受人生的打击,本性却是个性幽默的人。个性诙谐的八大山人借笔下形象抒发了虽遭受打击而毫不屈服的精神。这些异化的形象是画家内心的投射,八大山人借笔下形象以自嘲,昔日王孙贵胄“羸羸然若丧家之犬”,但是倔强的目光要传达的是逆境中始终不忘人性的光辉,要在一片灰暗的世界中发现生命的绿色。

三、八大山人文创的设计原则

(一)典型性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根据原型理论研究,主要分为被模仿的事物原型(如文物原型)、用户心目中的感性意象两个方向:(1)被模仿的事物原型指文物在形式、色彩、纹饰等方面所呈现的典型性;(2)用户感性意象的形成基础是人们对熟悉事物的识别能力。在八大山人艺术文创产品设计中,通过对绘画艺术笔墨、构图、造型和意境的分析,筛选出八大山人艺术典型特征,进而指导设计师如何有效构建文物原型与产品载体之间的匹配关系,根据原型理论,对其形象中创新设计的“幅度”不宜过大,不能脱离原型典型风格太远,否则有可能无法被用户理解。

(二)现代性

八大山人艺术的简洁性、抽象性和现代艺审美是相通的,真正的艺术跨越时代,但要如何把传统绘画转化为当今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是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在产品类型上通过“情境故事法”通过观察用户在每个场景下的行为变化,判断用户在当前场景下的行为目的,发现用户真实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实用性为中心,在设计中考虑人的需求、能力、感受、心理等因素,以此为出发点,尊重和满足人的心理、生理需要和精神追求,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其次在形式上追求造型简洁明了,反对过度装饰,简化色彩,凸显材质本身的质感,注重色彩、材质、纹样地对文化的象征意义。

(三)情感性

八大山人笔下的那些有意味的、抽象化的形式是八大山人表达情感的工具,这些不同素材在八大眼里已经变成艺术符号,用来表达其内心涌出的幻象和强烈的情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情感需求是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设计产品可以被代替,但是有情感的设计是无法代替的。八大山人作品中豁达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特立独行的创新精神理应在文创设计中继承下来并得到合理表现。

四、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案例

艺术社会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毕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学科专业,属于艺术学学科,一级学科为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立足于设计专业,强调的是使用媒体传播手段生产、传播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美术和设计作品,其中涉及科学史、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网络技术、数字音频、游戏编程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视觉艺术、素描造型、构成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公共环境艺术、产品工业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相关艺术类学科的知识。此外,设计应服务于需要其或者即将需要其的用户,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该要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其中也涉及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如传媒学、广告学、社会学、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编导等。如此看来,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高度融合和交叉的专业。各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抓住这一特点,制订具有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跨时代”的概念和内涵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新切入点应着重在毕业设计环节,以研究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综合性及专业的融合性为主要内容,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为目标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实际操作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跨专业、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域,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积极应对、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多种“跨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最终的设计结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平台内容或价值载体,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行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一、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对于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有助于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经过研究,笔者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采用的技术过于陈旧,难以较好地与市场接轨,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转化率低。部分学生针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某一个技术模块分支进行毕业设计,影响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单纯地照搬理论知识,设计缺乏应用性,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其二,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技术点与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吻合。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闭门造车,其选题往往针对的是若干年前的社会需求。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如果选题方向不合适,学生即使再努力也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其三,部分学生难以把控毕业设计的创作时间。一些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往往在前期准备阶段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毕业设计部分环节的琐碎程度预计不足,难以预见在实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难以把握毕业设计的创作时间。其四,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是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检验,艺术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论文往往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难以达到概念清晰、结构合理、语句通顺等基础要求。

二、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问题产生的根源

对于以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笔者探究了问题出现的源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高度交叉和融合的学科,但是在部分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各年级在课程学习上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各设计专业和各学院之间的课程无交叉。同时,技术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和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相互独立,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在专业内部的纵向方向上循环交流,也难以做到在专业外横向拓展学习。横向、纵向上的问题会立体式地反映在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当年的实践教学阶段时,由于所学课程无交叉,往往难以就之前积累的实践学习经验展开深入交流。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设计实践能力,但是部分高年级学生难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有大量工作是基础性、重复性的,对于这些工作,低年级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可以胜任。然而,一些高年级学生需要重复进行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熟练操作而不是进阶性、创造性的拓展上。因此,要想解决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三、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决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才是意义建构的主导者。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的;斯滕伯格和卡茨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的过程;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入学习环节。在数字媒体毕业设计环节中,教师可结合项目导向实践教学,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使项目可以从多角度被认识。一方面,教师应开展跨年级、多层次的纵向联合,打破各年级之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造成的壁垒,以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实践项目或毕业设计项目为创意选题,开展项目实践。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负责项目组中的基础性工作,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以此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动力,推动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梯队循环,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会在不经意间进行知识更新与迭代,其设计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校内开展跨专业多学科联合,突破各专业、各学院之间学科的限制,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跨专业多学科联合作业的形式,将各方人才聚集在一个项目中。其优势在于可以多角度地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大各专业间交流的力度,为其他专业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也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特性,解决了原本技术和艺术难以有机结合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元素,为拓展毕业设计作品的深度、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社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策略

针对前文提到的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四点问题,笔者从选题、团队和考核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和技术点与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吻合的问题,可从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入手解决。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选题好比把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位卖给需要它的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教师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开展合作,让学生拓展思维,在团队协作中拓展毕业设计作品的深度、广度,从而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转化率。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企业和当下社会的需求确定选题方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选题、开展设计工作,使学生符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其次,对于学生在把控毕业设计创作时间方面的问题,可从对毕业设计团队的搭建和管理工作方面入手解决。毕业设计团队的搭建和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团队,另一方面是学生团队。在教师团队方面,学校、学院应对跨专业、跨学院以及企业导师队伍建设给予充分支持,给予优秀指导教师团队一定的鼓励和嘉奖。在学生团队方面,教师需要以项目为导向合理分配人员。学生团队以毕业生为主导,团队内的其他成员应不分年级、不分专业,让合适的学生负责合适的工作,保证项目合理运行。此外,教师应加强管理,在团队内部做好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团队需要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开展自主性研究学习,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以此形成团队内部的立体式良性循环机制。最后,对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面入手解决。指导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意义和要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要有明确的定位。学生可将毕业论文定位为围绕自身的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在格式、内容方面区别于学校其他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师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如下要求。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学生应论述作品的风格和制作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讲清楚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白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途径。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学生应主要论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突出表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项目导向过程中收获的内容,以及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并说明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学生应回顾整个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的历程。在结论中,学生需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也可以说明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及将来的完善方法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考核,可以采取“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团队考核+毕业+毕业设计答辩”的评分体系。项目的受众代表、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术教授等组成考核小组,公平公正地得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