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下绘画艺术治疗运用

社会工作下绘画艺术治疗运用

摘要:绘画艺术治疗是让人们用彩色笔和画纸等非语言工具,以绘画的形式将内心最真实的情绪、感受、想法等表现出来,使其获得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引入绘画艺术,借助绘画的力量,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并解决问题。该文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介绍社会工作与绘画艺术治疗的概念,阐述绘画艺术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绘画艺术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绘画艺术治疗

一、社会工作与绘画艺术治疗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经历了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产生,是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从一开始的简单模仿、直接套用到现在不断探索本土社会化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与运用越来越深入。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而且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职业,它以实践为基础,以受助者的需要为中心,运用各种专业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受助者,解决受助者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到现在的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王思斌说:“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1]

2.绘画艺术治疗

绘画艺术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绘画有诸多益处,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医学界也有绘画的身影,通过绘画艺术治疗,不少患者减轻症状甚至痊愈。这些都证明了不论是古代还是如今,绘画艺术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绘画艺术治疗指让人们用彩色笔和画纸等非语言工具,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潜意识或压抑的、不能用言语形式表达的真实情绪、感受、想法等间接地表现出来,绘画者通过发泄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情绪得到宣泄,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绘画成品不仅是简单的画作,而且是工作者诊断的工具,工作者通过分析画作,可以了解绘画者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与服务计划,以解决问题。

二、绘画艺术在社会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

1.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查阅文献可知,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利用绘画艺术对各种群体进行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效果的案例,这表明绘画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大社会组织的完善,有一些条件较好的社会组织会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探索并设计出该组织独有的绘画艺术治疗模式,而这些模式往往又渗透于社会工作模式,彼此不断融合,达到相互嵌合的理想状态。

2.操作可行性

由实际调查可知,在我国运用绘画艺术治疗技术的社会组织中,大部分配备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绘画治疗师,有一套健全的、足以支撑其开展相关活动的体系,同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扶持与政策扶持的力度。在社会中,人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如捐赠物品、做志愿者等。在社会组织日趋完善、有关部门扶持力度加大、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支持下,绘画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中实施的可操作性更强。

3.理论、方法、目的契合

从理论上看,绘画艺术治疗主要依据心理投射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开展,这两种理论也经常被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3]。心理投射理论类似于镜中我理论,而优势视角理论类似于增能理论。无论在绘画艺术治疗还是社会工作中,工作者都会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帮助其认识并利用自身优势,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或治疗的目的。这种理论的共通性无一不体现出绘画艺术治疗与社会工作的较高契合度。从方法上看,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绘画艺术治疗是基于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开展的,不管治疗对象是老人还是小孩、一个还是多个,治疗都需要在这三大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换句话说,社会工作的方法包含了绘画艺术治疗的方法,二者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从目的上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用专业的方法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改变其不恰当的行为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绘画艺术治疗的目的和社会工作一样,绘画艺术治疗利用绘画技术帮助服务对象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和压力,正确了解自我,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一点上,两者的目的高度一致。

三、绘画艺术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运用

绘画艺术治疗有不同的形式,如涂鸦法、房树人画、制作人际关系网络图等,其给人们提供了可以用非语言形式表达自我的空间。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与开展服务的阶段性特点,社会工作者可以经过综合考虑,运用合适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

1.涂鸦法——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常利用涂鸦法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这时,服务对象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缺乏安全感,会有工作者是否值得信任的疑惑,不想也不愿意直接用言语的方式将心中所求表达出来,难以打开心扉。为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巧妙采用绘画艺术治疗技术中的涂鸦法,给服务对象一张白纸,让其跟随内心的声音随意在纸上涂鸦,以此让服务对象打开心扉。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利用涂鸦法时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安静、舒适而又安全的环境,必要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令人感到放松、愉悦的轻音乐,以此缓解服务对象的紧张与不安情绪。通过自由地填涂,服务对象可以打破最初对社会工作者的戒备心理,消除对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感,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真诚,进而接纳社会工作者,这样有利于二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面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服务对象的作品,以此深入了解服务对象,为服务的开展做好需求评估,对症下药,进而有效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2.房树人——自我认知

房树人画是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时常用的形式。社会工作者在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后,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协助服务对象,使其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又要清楚自己的短处,明确自己的问题和需求等。在开展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先给服务对象一盒彩色笔和一张纸,然后让其用彩色笔在纸上画一幅有房子、人物及树木的画,这就是房树人画。房子和树木的形状、色彩、数量,人物的外貌、性别、数量都没有要求。房树人画中的房子代表的是不同的人格和情绪,由此可以初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性格和目前的情绪状态;树木代表的是自我,透过它可以了解服务对象最真实而又被隐藏的方面。当然,社会工作者还应引导服务对象完成画作后进行简单介绍,与其交流想法,确保与分析结果不会相去甚远。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同时,可以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对自我有更加清晰而深入的认知。

3.人际关系网络图、“你画我猜,你说我听”——人际交往

在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绘画艺术治疗中绘制人际关系网络图和“你画我猜,你说我听”的形式进行服务。社会工作者给服务对象一张白纸,让其在纸上圈画出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自己认为应该画出来的人。通过服务对象创作的人际关系图,社会工作者可以清楚地知晓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情况,如:与哪些人物的关系比较密切、谁对其来说是重要的;和哪些人物的关系一般;和谁的关系比较薄弱;等等。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思考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如,需要改善与谁的关系等。这就是绘制人际关系网络图。“你画我猜,你说我听”是社会工作者先让服务对象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的情形或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者根据画作进行猜想,揣测服务对象要表达的问题,然后服务对象向工作者解说自己的画作,工作者安静倾听,看是否和自己猜想的一样。通过以上形式,社会工作者先整理出服务对象在交往方面的困惑与问题,随后和服务对象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同时传授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小技巧,以提升服务对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其人际关系的目的。以绘画为媒介,服务对象可以在安静、舒适、不受干扰的环境下,将压抑在自己内心的人际冲突表达出来,获得审视自我人际关系的机会,找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减轻交往压力和紧张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4.艺术照片——肯定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艺术照片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回自我价值,肯定自我,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针对自我效能感低且年纪较长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缅怀往事”疗法,让服务对象“怀旧”和“生命回顾”。“怀旧”指社会工作者让服务对象回忆经历过的认为最重要或者最难忘的事情,从回忆中让服务对象重新体会当时的快乐和成就感,协助其找回自我的人生价值。“生命回顾”同样是让服务对象以回忆的方式进行陈述,但与“怀旧”的区别是,“生命回顾”不仅让服务对象回忆令其有成就感的事件,而且让其讲述失败的经历,尽可能完整地讲述自有记忆以来所有经历过的事情,从而引导服务对象自我反省,体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绘画艺术治疗中的艺术照片可以与社会工作者常用的“缅怀往事”疗法相结合,通过艺术照片的方式将服务对象最成功、最辉煌、最闪耀的时刻呈现出来,让服务对象分享其照片,使其重新获得成就感、快乐感,找回自我价值,提升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11.

[2]李雪慧.社区服刑人员交往焦虑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20:40-41.

[3]李容丽.绘画治疗在精神障碍人士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8:10-11.

作者:曹钰 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